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教育專題講座觀後感範文(精選24篇)

教育專題講座觀後感範文(精選2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8W 次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啓示,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專題講座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育專題講座觀後感範文(精選24篇)

教育專題講座觀後感 篇1

今天有幸和兒子一起觀看了北師大教授、博士生導師于丹的關於《中小學人格教育》的講座,看後感觸頗深。

講座中我認真學習了于丹剖析的《論語》中的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她讓我從孩子的身上也深深感受到了這一點,在學習一種知識的同時,掌握它不如喜歡它,喜歡它不如快樂地接受它。是呀,一味的讓孩子去死搬的接受知識,並不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相反的,久而久之,還會適得其反地厭惡學習。我們作爲老師,雖然是傳道解惑的,但也要爲孩子的快樂着想,在自己的`課堂上加些作料,使得孩子能夠有興趣接受新知。

于丹老師講的一個寓言故事讓我印象更深:有個孩子特別愛發脾氣,他的父親就在牆上釘釘子來記錄發脾氣的次數,孩子看到一天之中釘了那麼多的釘子,自己也傻了,發誓要改掉這個壞毛病,控制住一次就拔掉一顆釘子,慢慢地釘子拔完了,父親語重心長地說:“孩子,釘子雖然拔完了,但是那麼多的洞卻永遠也抹不掉,你發脾氣的時候,讓多少人爲你痛心呀!”是呀,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中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在學校裏掃個地家長都要找老師論論理,試想這樣的孩子將來會是什麼樣的!

作爲一名教師,在今後的教學中不但要交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交給孩子禮儀教育和挫折教育,以及生存教育,讓每個孩子能健健康康地爲自己的將來而學習!

教育專題講座觀後感 篇2

今天我們有幸聆聽了新學校心理老師的有關心理健康講座,覺得很有收穫。現代的孩子們,被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弄得不知所措,常常不知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加上各種環境的影響,我們的心理開始發生變化,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已不容忽視。

老師主要針對對於來到新環境的我們不適應做出瞭解釋並且給予我們幫助。以前一直認爲心理學是一門非常深奧的學問,總是覺得它非常的神奇。但是聯繫到自己呢,總覺得心理研究不是自己所能涉足的領域。深思一下,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回憶自己讀書時感受。課堂上呈現的材料儘管十分有趣,十分讓人信服,但是卻不能十分清晰的指導相關的日常教學實踐,簡單的說,那時學的心理學總是停留在理論,或是理論都沒有到,只是覺得神奇,有意思,好象也沒有現實生活中看的到,摸的到的展示給我們看,總覺得離我們是那麼的遙遠,高不可攀。

聽了老師的關於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感受就是心理健康教育並不高深,就在我們身邊,我們靜下心來,多思考,多反思就是研究。發現以前自己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識真的非常的匱乏,要多看看一些心理教育方面的書,這樣以後遇到一些問題,就不必手忙腳亂了。

聆聽老師的演講,彷彿經歷了一場心靈的洗禮,很多知識是我們未曾接觸過的。演講主要圍繞:如何走出貧困的心理陰影;如何建立和諧的同學關係;如何調整不穩定的心態;如何積極改善人生。衆多的如何都可以從老師的演講中找到答案。

演講的時間儘管很長,但是我們絲毫沒有覺得乏味。老師用自己獨特的思維構思向我們詮釋着人生哲理:人與人是平等沒有高低之分,人生的最終意義如何在於自身的努力。人來到世間,經濟上的差距是與生俱來的,是無法改變的現實,但心靈上的差距是後天形成的,以不同的心態對待身邊的人和事就會有不同的人生感受。自卑也好,自傲也罷,這與家庭的經濟無直接的因果關係。我們要用平衡的`心態來對待自己的生存環境。周老師還舉了生活中的實例,每一個例子過後她都會留給大家許多心得體會

演講短暫而精彩,留給我們雋永的深思,“知識改變命運”這一永恆的真理激勵着無數不甘於現實的人們。我相信知識的力量是無窮的,貧困帶給我們不只是困擾更是一種創世的精神。我來自農村,深知生活賦予貧苦人們的心酸,然而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雖沒有富足的物質生活,但我的精神生活是充實的。我積極向上,我堅信現實不會停滯,我的付出會有回報。

大學四年很長也很短,這要看我們如何運用每一天。希望每一位處於逆境中的同學都能夠學會勇敢地面對。用微笑迎接挑戰,以從容應對人生!

教育專題講座觀後感 篇3

星期四,我們六年級全體同學在學校的多媒體教室聽了一堂生動有趣的法制教育講座,主講人是朱庭長。

首先,朱庭長用一個案子教育我們,讓我們認識什麼是犯罪,不要輕視犯罪。她告訴我們,有幾個學生,因爲心中煩悶,經常半夜三更在大街上轉悠,有一天見來了個人,就把那個人打了一頓,還搶了些東西,自以爲很威風,實際不知道已經犯了罪。這件事,讓我們明白了,任何違法的事不管作後多威風、好處多,都不要做。

當我們都認識到犯罪就在我們身邊時,朱庭長又教育我們要認真學習。

這個案子的主犯跟上次不同,他十六歲以前已經作惡多端,因爲父母在外打工,自己又輟了學,所以沒人管,經常偷自行車、電瓶車。被捕是因爲打架,把一個以前的同學打傷了,如果他認真學習,不輟學,說不定成績優異。

聽了上面的案列,我頓時明白了很多,以前,我以爲犯罪離我們很遠,現在我才知道犯罪離我們近在咫尺,就拿最遙遠的吸毒來說,平時可能滿不在乎地說:“那是意志最不堅強的人乾的',我是絕對幹不了的!”但是聽了朱庭長講的案例後,我不敢不把它當一會事兒了,平時,我在電視上看的都是國際大案,心中不免有些自己犯不了罪的想法,現在知道了,甚至是故意把一個人打青,就可以判刑。

朱庭長講的一個又一個真實的案子,讓我們明白了太多東西,受益匪淺。

人生會面臨許多選擇,當我們正處於十字路口不知道該何去何從時,我們將做出如何決擇?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不能明辨是非而選錯了道路使自己後悔一生,尤其是我們青少年。由於這方面的原因,我校請來了派出所的兩位所長給我們全校師生上了一節關於青少年犯罪的教育課。

聽了講座後,我覺得我們應學一些法律知識,它會像太陽光一樣,指引我們走向光明大道,讓我們從黑暗中脫出身來。我們更應該學會禮讓,容忍、寬容、對事要冷靜,理性地去處理矛盾和問題,妥善來化解事情,不要衝動,要學會自我調節,自我控制的能力,否則會因爲一時的衝動而導致我們走上犯罪道路。

遵紀守法,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更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讓我們遠離傷痛,珍愛彼此的生命吧!

今天李警官給我們班上了一堂生動的法制教育課,使我懂得了知法懂法的重要性,李警官的這堂課猶如及時雨,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讓我知道了這堂課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我們身邊,一些同學總是犯錯,那是因爲他們法律意識淡薄,屢教不改。總認爲自己不去殺人放火就行了,犯點小錯有什麼大不了的呢?如果一個人從小就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沒有養成良好的法律意識,就會做出打人,罵人甚至偷竊等壞事,這不僅僅是給你的個人的形象抹黑,還會漸漸腐蝕你的心靈。

提到“法”,我們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方法、辦法、法律”但是,你真的瞭解法律嗎?提到法律,立刻給人嚴肅的感覺。有了法律,社會和諧;有了法律,才能 控制犯罪。

這次講座讓我明白了法律的重要性,讓我明白瞭如何防止罪案的發生。讓我學會如何保護自己,不去做壞事,不犯罪。我明白了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的;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不幫助壞人做壞事。做一個知法懂法講法的人。

這次講座讓我明白了許多法律知識,讓我受益匪淺,一生受用。控制犯罪。

教育專題講座觀後感 篇4

20xx年x月xx日學校舉辦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講座,聽了xx精彩而生動的講解,不僅提高了廣大師生對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還增強了學生的心理素質與心理調節能力。

作爲正處於青春期未涉足社會的我們,一個特殊的社會羣體,本身存在許多特殊的問題,如對新的學習環境與任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問題,人際關係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種種心理壓力積壓在一起,久而久之會造成心理上的障礙。作爲天之嬌子的我們,心理健康更是學業成就、事業成功、生活快樂的基礎,因此,在大學校園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那麼,如何消除我們的心理障礙呢?其具體途徑和方法如下:

一、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已爲科學研究所證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體育鍛煉、少飲酒、不吸菸、講究衛生等。大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心理壓力較大,爲了長期保持學習的效率,必須科學的安排好每天的學習、鍛鍊、休息,使生活又規律。學會科學用腦就是要勤用腦、合理用腦、適時用腦,避免用腦過度引起神經衰弱,使思維、記憶能力減退。

二、加強自己心理調節

自己調節心理金康的核心內容包括調整認識結構、情緒狀態,鍛鍊意志品質,改善適應能力等。讓學生正視現實,學會自己調節,保持同現實的良好接觸。進行自己調節,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改造環境,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己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

三、積極參加業餘活動,發展社會交往

豐富多彩的業餘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而且爲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課堂以外的活動機會。大學生應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餘愛好,通過參加各種課餘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通過社會交往才能實現思想交流和信息資料共享,不斷的豐富和激活人們的內心世界,有利於心理健康。

四、求助心理老師或心理諮詢機構,獲得心理諮詢知識

大學生在必要時求助於有豐富經驗的心理諮詢醫生或長期從事心理諮詢的專業人員和心理老師。心理諮詢是通過人際關係,運積極理學方法和技巧,幫助來訪者自強自立的過程。

聽了x老師的講座在座的我們都受益匪淺,他不僅從心態對大學生人生髮展的.決定作用、心理壓力的來源、大學生心態調整的方法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講解,還分析了大學生在每個階段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產生的心理誤區和心理矛盾,對自己心理調適的方法進行了指導。通過對這次講座的學習對心理健康知識以及心態調整的方法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今後我們更加註重對自己的心理保健,以更加積極、健康的心態面對大學生活。

教育專題講座觀後感 篇5

閱讀,使我們平法無味的生活變得精彩有趣!閱讀,使我們平平凡凡的一生變得豐富多彩!閱讀,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閱讀,是人類的保養品!

——題記

今天雖然停電了,可是我們依然很快樂!因爲今天我們韓愈小學來了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她就是著名兒童文學家藤婧。

聽到老師宣佈今天又大作家到學校,班裏立刻鴉雀無聲。我們整整齊齊的排着隊伍走到了樓下,心中無比激動!

四年級,五年級,六年級一個個詩歌朗誦,一首首動聽的歌曲是校園洋溢着歡快的氣氛!

終於,再校長的`宣佈聲中,在我們的一片掌聲中迎來了這位久仰大名的滕婧老師!看到她,我們戲中萬分激動,忍不住尖叫起來:“老師好!老師好!”

老師真不愧是個大作家,和其他老師不同,她先和我們唱了一首歌:“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啪啪!如果感到幸福你就……”唱着唱着,大家都不緊張了,感到這位老師很親切!老師還給我們編了一個口號:我們閱讀吧!

老師首先問了我們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世界閱讀日’是哪一嗎?”我們都把手舉得高高的,老師找了一位同學,可惜猜得不對。又找了一位,還不對。再來!“4月21日!”有一位同學回答。“接近了!接近了!4月21日的後天是幾日呢?”老師還賣個關子,我們齊聲回答道:“4月23日!”“對,不錯!確實是4月23日!大家真棒!那麼有誰知道中國的閱讀月是幾月嗎?”話音未落,就有很多人把手舉了起來。“2月,4月,8月,3月……”這位同學把每個月份都說了一遍,可就是到最後才說12月,大家都替他捏了把汗!不過還好他猜對了,獲得了一本藤婧老師寫的書,我們都很羨慕呢!

接着,一個個獎品被送出去了……

老師還告訴我們:“一個普通的學生一年大約說5000個語彙,如果你想做一個和人交流通暢,作文寫得非常棒的人,就要積累10000個語彙,10000—5000=5000個,我們離目標還差5000個,所以同學們,閱讀吧!”

要想和別人通常交流,滕婧老師送給我們5個方法:

1、善於發現身邊的圖書館。想要詞彙變得豐富,閱讀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善於發現身邊的圖書館!

2、在家裏準備一個書櫃。多放一些書,慢慢積累,無聊的時候看看書也是一種享受呢!

3、在家的衛生間裏放上一些短篇小說。那時通常精神是最集中的時候,所以看上一些小說一定很好,不無聊,也不會分散注意力

4、在自己的牀頭上安一盞適合閱讀的電燈。我們的眼睛現在非常脆弱,所以在學習的同時也要保護好它。

5、在家庭裏開展一個家庭閱讀日,親子共讀!自己和家人定一個家庭閱讀日,和爸爸媽媽一起閱讀!

最後,藤婧老師送給我們三個祝福:“閱讀”、“悅讀”、“越讀”!第一個“閱讀”的意思是:我們一起閱讀吧!第二個“悅讀”的意思是:歡快的閱讀!第三個“越讀”的意思是:閱讀會使我們越飛越高,越飛越遠!

講座雖然結束了,可是我還沉浸在當時的快樂中!我真想和藤婧老師一樣成爲一名那樣優秀的大作家!爲了夢想,加油吧!

閱讀讓成長更精彩,讓生活更有趣,讓人生變得更豐富!同學們,讓我們一起閱讀吧!

教育專題講座觀後感 篇6

能讓人該過自新.要是盜賊、人犯,從小接受過法制教育,有着滿心道德,那他們還會成爲罪犯嗎?由此說明,法制教育是不可忽視的,家庭教育講座觀後感。所以,我覺得學好法制教育就是學會做人,就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它教會我們遵守守則,小學生要遵守《小學是守則》,員工要遵守公司條例,而每個公民都要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正是“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它教會我們不要迷戀電子遊戲機,不吸菸,不喝酒,不打人和小偷小摸。玩電子遊戲會讓我們成績下降,也浪費金錢;吸菸喝酒有害身體,打人和小偷小摸是不良行爲。它還教我們怎樣防火與自救,城市不能隨便放鞭炮等等

所以,我們要認真學好法制教育,做個有文化、講文明的國之棟樑。

犯法,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做,它是我們每個人都做過的一件事。而犯罪呢!它是一顆長滿刺的玫瑰,美麗誘人,但是會讓我們流血流淚。

不要自以爲是地說:“我們是未成年人,犯罪沒有關係。”在此,我要嚴肅地告訴你:“不,你說錯了。18週歲以下的我們是不能犯這5種罪的:殺人、放火、搶劫、投毒、故意傷害造成他人重傷。”

不也不要滿不在乎地說:“我一定不會做這些事情。”因爲,就拿我們認爲離我們最遙遠的投毒來說吧。

曾經有多少人這麼認爲過:毒品有什麼了不起,我一定能抵制它,那寫吸毒的人一定是非常不堅強的人。但是,又有多少這麼認爲過的人能逃出毒品的魔掌中呢?不要認爲它離我們遙遠,因爲它就在我們身邊呀。說不定,在無意中,毒品已經走進你的生活。

在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中,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我們負有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爲此,我們對當前青少年犯罪的現狀、特點、成因進行了調查,對如何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和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作了一些探索

面對當前部分青少年法律和紀律觀念淡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不強,青少年違法犯罪呈低齡化趨勢的現狀,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已成爲當務之急。

人生會面臨許多選擇,當你正處於十字路口不知道該何去何從時,你將做出如何決擇?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不能明辨是非而選錯了道路使自己後悔一生,當然尤其是我們青少年.

由於這方面的原因,學校爲我們組織了一節法制教育課.這對於我們來說真可畏意義重大.

我認真地聽完了這次報告會的內容,給我的感觸很深.做這個報告會的是三位正在服刑的人員,不僅如此,他們都是擁有自己美好青春的三位年輕青年.他們爲我們講述了自己是如何走上這條不歸路的,又是如何的後悔與失去自由的無奈和悲哀.

學校、家庭和社會應注重引導未成年人瞭解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徵,調解自己的情緒,加強自己抗挫能力的培養,以適應社會上各種環境的考驗,觀後感《家庭教育講座觀後感》。因爲,未成年人正是長身體的時期,他們已開始產生強烈的獨立意識,不想事事依賴成人,想獨立去處理一些問題,但是,他們的認識和判斷能力又跟不上獨立意識的發展,往往分不清是非,易偏激和固執使自己的行動帶有很大盲目性,這就需要我們成人對他們進行整體引導,逐步提高他們能分析和去解決問題的能力 人生如一張白紙,在成長的過程中會自然而然在白紙上添上色彩!有的色彩繽紛也;有的灰暗一片;更有的在還沒有添滿色彩但這張紙就早已不在了!

能夠使白紙變成色彩繽紛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啊!首先這個人必需知法守法,而且要持之而行!這樣才能踏上人生里美好的第一步!

所以說要使人生走得輝煌燦爛就必需知法守法,而且要持之而行!不要爲一時的衝動而做出犯法的事情令自己悔恨終生!自毀前程! 7 世界上有黑人,白人,黃種人,而每個人的生活環境都不同。所以把白紙弄得灰暗一片有時並不是自己所想的!因此家庭是每個人走出第一步的前奏!好的家庭教育就會出好的孩子,反則反之!以下是兩個普遍而惡劣的家庭環境!請家長們必須教育好自己兒子的第一課!家長過分溺愛,一味嬌慣,使子女的慾望不斷升級。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三口之家,而孩子又往往是獨生子女,有的父母認爲孩子少,應該讓孩子過得幸福一些,特別是那些過去經歷過苦日子的'人不願讓孩子再“吃苦”。因此,對子女總是百依百順,要啥給啥,讓獨生子女成了家庭的“小皇帝”。在家庭無來源或不充足時,那些被嬌慣的孩子便以非法手段在外“撈”錢,以滿足自己的心理上的“不平衡”。

家庭教育的錯誤引導。有的父母一貫好逸惡勞,不務正業,貪圖享受,往往表現出舉止不端,品行不正,素質低下,自身形象差,客觀上不能爲孩子當好“第一教師”,使子女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不良品行的影響。如有的家長經常搓麻將、逛舞廳,不僅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更無精力管教孩子,疏於對子女的家教,導致子女放任自流,是非不辯,美醜不分,最終由“小皇帝”淪落爲“小囚犯”。

所以每個家庭都要爲自己的孩子負責任!要使兒子走出第一步之前有個美好的家庭環境!請不要給每個張白紙添上灰暗的顏色! 關心學生是學校教師的神聖職責,差生、輟學生是困難、問題較多的學生羣體,他們最需要關心、幫助。校園搶劫強索案件的違法犯罪的青少年中,差生或輟學生佔很大比例,關心教育管理好這些學生,能有效預防和控制校園搶劫和強索案件的發生,從一定意義上說,學校對差生的漠不關心甚至放棄差生。學校就一定會自己留下的苦果自己吃。校風校紀和法制教育宣傳教育是青少年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少年遵紀守法、健康成長,是抵制不良影響、預防犯罪最根本的因素。 通過安全法制教育學習。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徹底找出自己思想、作風、制度、紀律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有效增強自我的法律意識,能夠做到面對誘惑不爲之所動,嚴格規範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全心全意的爲信合服務,爲儲戶服務。生活作風上,能夠牢記“自重、自省、自警、自勵”的教導,用工作紀律嚴格約束自己,在思想上築起拒腐防變的堅固防線。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勤勤懇懇辦事,堂堂正正做人。

教育專題講座觀後感 篇7

有幸聆聽了來自市裏的三位專家的講座,彷彿經歷了一場心靈的洗禮,很多知識是我未曾接觸過的。專家告訴我們,心理健康教育是現代教育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而作爲教師的我們更應瞭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只有在心理健康的情況下才能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日常工作中,瞭解學生的心理狀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對學生的發展有很大的好處。要使學生心理健康,教師心理首先要健康。在教育學生的同時,教師必須調節好自己的心理狀況。

在講座中,幾位心理學老師給我們做了幾個遊戲,讓我們感受很深,並且從這些小遊戲中我也獲得了一些啓示。印象最深的遊戲就是紅黑遊戲。它的規則是這樣的:將培訓的老師分成a、b兩組,分別到不同的教室去,再由一個心理學專家作爲通訊員。有紅黑兩種顏色供大家選擇,每輪每個小組選其中一種顏色,由通訊員公佈出來。若雙方均選黑色,則雙方都爲3分;若均選紅色,則雙方都爲—3分;若一方選紅色,另一方選黑色,則選紅色方爲5分,選黑色方爲—5分。最後以累積的正分最多的.一方獲勝,是雙贏。前四輪裏,兩組都是選紅色,也就是我不贏你也別想贏的做法。但大家靜下心來一想,這樣結果不是雙贏而是雙輸了。但雙方又不敢輕易換成黑色,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我們決定選黑色,另人高興的是,我們的對手也是選擇了黑色,這時教室裏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這是對大家的互相信任的一種讚美。結果雙方都得了正的3分,但回過頭來想一想,如果一開始,大家就抱着這種讓對方也贏的心態的話,我們會得到33分。從這個遊戲中大家應該明白:什麼是“雙贏”?大家是處在同一個環境中,並且是有交集能夠互相影響的,不管是哪一方都不可能永遠把對方踩在腳下。頂多這次我算計你成功,但是下次呢,別人就扳回來了。不讓對方有好日子過,你自己也沒有安寧的生活。這就是個互相成就的問題,互相給機會大家都能發展。魚死網破對大家都沒有好處,損人不利己的愚昧行爲還是少做爲妙。再推廣一點,這個地球是一個大環境,整個地上的生物包括動植物和人類都是栓在一條繩上的螞蚱,和諧平衡的局面若無法建立和保持,那麼地球上生物的絕路也就不遠了。

這次講座的所得所獲對我的幫助應該說是非常大的,培訓結束以後我將會細細體會,不斷實踐,提高自己的素養。引領孩子們朝着健康、正確的方向不斷髮展。

教育專題講座觀後感 篇8

犯罪,犯法,他們是兄弟嗎 不,不是。

犯法,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做;犯罪,就像一棵長滿刺的玫瑰花,一旦你觸摸了它,就會淚流不止。

20xx年10月28日,我們看了《法制教育講座》,它告訴我們,近年來,中小學生殺人往往是因爲家庭與社會的不良風氣所造成的,還有兩位同學因貪玩溺水身亡,面對可怕的壞人因棄金錢而護自己。

看完這個講座,有的同學會問 ,我們是中小學生,怎麼會殺人呢。”答案很簡單 爲了自己的利益,爲了能去網吧玩,爲了買一些傷害自己,卻又能感到快樂的毒品。別人不願給,就拿刀殺人,充分展現了現代中小學生的恐怖。而這些原因,往往是家庭暴力和溺愛家庭教育所釀成的`錯。

有的同學會問,中小學生是不會投毒的。” 不,你錯了,根本沒有多少男孩能抵擋毒品的誘惑,這些毒品通常是煙,煙含有一種叫尼古丁的毒物,據說,一根尼古丁可以毒死一隻老鼠。那麼又有多少人爲此付出代價呢?

夏天裏,最讓我們高興的事就是游泳了,水爲我們解除乾渴,滋潤我們的心田,又能給我們帶來歡樂。但是,水也可以給我們帶來災難,20xx年,在邵武市附近已有兩位同學溺水身亡,所以儘量不要河裏游泳。

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是祖國未來的繼承人。珍愛生命,共建和諧社會吧!

教育專題講座觀後感 篇9

6月3日,學校組織召開家長會,同時給我們播放了法制教育講座專題片。

看過專題片後,感觸很深,也深受教育。從前,總覺得孩子還小,成天都在老師和家長的眼皮底下,不會有問題,只是注重道德方面的教育,對孩子的法制教育就忽略了。看過專題片後,感覺到這種思想要不得,也很危險。

教育對於種子是陽光,對於樹林是水,對於稻田是肥料……而對於我們少年兒童,是走上成功的殿堂的梯子。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是相輔相成的,是循序漸進和潛移默化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法制教育要從小做起,從現在做起。

爲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是社會、學校和家長共同努力的結果。校風校紀和法制宣傳教育是青少年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少年遵紀守法、健康成長,是抵制不良影響、預防犯罪最根本的因素。有許多家長認爲,法制教育是學校的事,是社會的事,不是家長的事。其實不然,學生尤其是小學生的法制教育,是社會、學校和家長共同的責任,只有國法、校紀和家規結構順暢,協調一致,相輔相成。才能達到教育的效果,爲孩子提供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所以在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中,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促進青少年的健

康成長,我們每個家長都負有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家庭教育的錯誤引導有可能是孩子走向違法犯罪的第一步。有的父母一貫好逸惡勞,不務正業,貪圖享受,往往表現出舉止不端,品行不正,素質低下,自身形象差,客觀上不能爲孩子當好“第一教師”,使子女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不良品行的影響。如有的家長經常搓麻將、逛舞廳,不僅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更無精力管教孩子,疏於對子女的家教,導致子女放任自流,是非不辯,美醜不分,最終由“小皇帝”淪落爲“小囚犯”。所以每個家庭都要爲自己的孩子負責任!要使孩子走出第一步之前有個美好的`家庭環境!

法制教育不僅僅是教育孩子懂法守法,對他人不造成傷害,對社會不造成危害,同時也是加強和提高孩子自我保護意識的需要。是社會、學校和家庭注重引導未成年人瞭解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徵,調解自己的情緒,不斷加強自己抗挫能力的培養,以適應社會上各種環境考驗的需要。

通過法制教育的學習。使我充分認識到,加強孩子的道德教育刻不容緩,爲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刻不容緩,加強同學校的溝通同社會的配合搞好法制教育刻不容緩。從現在開始,我們會努力去做。

教育專題講座觀後感 篇10

今天我收看了xx電視臺公共頻道xx老師的講座《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習習慣》,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下面我就和同學們一起來分享一下。

感受最深的是我們要學會“獨立承擔”。xx教授講的生活中祖母祖父對小孫子的寵愛的故事,我想在我們這些家裏的“小太陽”來說太常見了,明明是自己走路摔倒了,祖母爲了安慰我,埋怨路的不平,也有時候我明明知道自己是做錯了事情,就是沒有勇氣承認錯誤,這次聽xx教授講課,深深的觸動了我,從今天起,我要做一個勇於承擔責任的`人。

其次,就是我們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問題,在無數次考試過程中,經常會給自己找各種藉口,有的題做錯了,其實自己認真點是可以作對的,就感覺沒什麼,不是自己能力問題是馬虎,所以心不在焉,不重視,下次還是出現同樣的低級錯誤,聽了xx教授的講座,我才知道,那是我的能力有缺陷,但是這種缺陷是可以由自己培養訓練之後可以彌補的,所以,從今以後,我要制定學習計劃,來鍛鍊的學習能力,把這種能力缺陷補上來。

我的感想還有很多,總之,願我們大家都健康快樂的成長。

教育專題講座觀後感 篇11

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着一曲感恩的樂章,那是大樹對滋養它大地的感恩;白雲在蔚藍的天空中飄蕩,繪畫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畫面,那是白雲對哺育它的藍天的感恩。因爲感恩纔會有這個多彩的社會,因爲感恩纔會有真摯的友情,因爲感恩才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

今天早晨,伴着溫暖的陽光和清脆的鳥鳴聲,我們一家四口收看了威海電視臺公共頻道,播出的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于丹主講的中小學生《感恩教育》。它令我受益匪淺,使我完美了的自己的品質,提升了自己的修養,完美的自己的人生!

節目中主要講了四個方面:

一、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

二、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

三、如何讓我們的孩子自立、自強和自信?

四、如何培養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于丹教授的講話極富感染力,所說的話出口成章,令人醍醐灌頂,茅塞頓開。她精練的語言和高度的概括能力,使人歎爲觀止。

于丹教授的字字句句引起了我無限的思考:孝,是一句溫馨的話語,揉搓父母疲憊的心;是一把親切的'嘮叨,分擔父母的痛楚;是一首暖暖的小曲,解釋父母的情懷。讓我們做一個會孝的人吧!愛心,是患難中的傾囊相助,是錯誤道路上的逆耳忠言,是痛苦時抹去淚水的一縷春風。讓我們做一個會愛的人吧!自尊、自立、自強、抗挫是完美人生的四大必備,是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讓我們在面對人生的荊棘時,揚起自尊、自立、自強、抗挫的風帆,更加從容得徜徉也人生的海洋裏!

感恩,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總能引起人們的遐想,今天我對它有了更深的認識。讓我們做一個感恩的人吧!

教育專題講座觀後感 篇12

爲了更好地結合家庭教育特點完善家庭教育概念,引導全社會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增進家庭幸福與社會和諧,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20xx年9月28日,榮光街道福安社區婦聯邀請吉林省家庭教育研究會副會長郝麗娜講師來到社區,組織開展“雙減政策下的家庭教育”專題講座活動。

交流過程中,通過面對面、點對點的形式郝麗娜老師現場指導、解答了家長們關於家庭教育的一些問題,在講座的過程中郝麗娜老師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剖析:首先談到了實施“雙減”政策後環境改變對家庭教育的影響;其次,談到了在“雙減”政策下,讓家庭迴歸本源,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引導孩子學習深入思考問題;第三,要重視親子關係的培養,關注陪伴,樹立良好的家風教育。

通過此次家長學校的講座,讓更多的'家長了解到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是教育事業的三大支柱,不同於後兩者,家庭教育具有啓蒙性、長期性,往往影響着人的一生,同時,也希望通過此次活動的開展能夠更好的發揮家庭教育的意義和作用,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教育專題講座觀後感 篇13

父愛如山,母愛如水。今天我來介紹一下媽媽對我的愛,媽媽爲我們付出了很多很多,無以爲報啊!

母愛就在我們身邊,伴隨着我們長大,就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晚上,我突然發起了高燒,大概是40度,當時媽媽嚇得額頭上都出了汗,媽媽立即穿上一件外套,拿着東西,撐着傘。媽媽揹着我,急切地走着,傘全部撐在了我的身上,媽媽的衣服已經全溼透了,像一隻落湯雞,媽媽艱難地走着,溼滑的路面上,偶爾會有一輛汽車開過。到了醫院,醫生診斷說:“我得了重感冒,需要掛鹽水,如果不趕快治療的話,病情會加重的。”這時讓我想起了孟郊寫的`一首詩“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媽媽想:我要快點讓我兒子好起來。她顧不得擦掉額頭上的汗水,拿出毛毯,把我裹在懷裏,到打針的地方去了,馬上一個護士來給我打針,誰知一連五針也打不進去,疼得我哇哇大哭,每打進一針,媽媽就把我摟得緊一些,就像打進媽媽的血管一樣。到打第六針的時候,媽媽摟得更緊了,終於打進去了,媽媽的淚已經流了下來,長舒了一口氣。真是蠟炬成灰淚始幹啊!

母愛是偉大的,我們要報答父母對我們的愛,我們要好好學習,孝順父母。

教育專題講座觀後感 篇14

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着一曲感恩的樂章,那是大樹對滋養它大地的感恩;白雲在蔚藍的天空中飄蕩,繪畫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畫面,那是白雲對哺育它的藍天的感恩。因爲感恩纔會有這個多彩的社會,因爲感恩纔會有真摯的友情,因爲感恩才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

——題記

今天早晨,伴着溫暖的陽光和清脆的鳥鳴聲,我們一家四口收看了威海電視臺公共頻道,播出的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于丹主講的中小學生《感恩教育》。它令我受益匪淺,使我完美了的自己的品質,提升了自己的修養,完美的自己的人生!

節目中主要講了四個方面:一、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二、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三、如何讓我們的孩子自立、自強和自信?四、如何培養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于丹教授的講話極富感染力,所說的話出口成章,令人醍醐灌頂,茅塞頓開。她精練的語言和高度的概括能力,使人歎爲觀止。

于丹教授的字字句句引起了我無限的思考:孝,是一句溫馨的話語,揉搓父母疲憊的心;是一把親切的'嘮叨,分擔父母的痛楚;是一首暖暖的小曲,解釋父母的情懷。讓我們做一個會孝的人吧!愛心,是患難中的傾囊相助,是錯誤道路上的逆耳忠言,是痛苦時抹去淚水的一縷春風。讓我們做一個會愛的人吧!自尊、自立、自強、抗挫是完美人生的四大必備,是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讓我們在面對人生的荊棘時,揚起自尊、自立、自強、抗挫的風帆,更加從容得徜徉也人生的海洋裏!

感恩,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總能引起人們的遐想,今天我對它有了更深的認識。讓我們做一個感恩的人吧!

教育專題講座觀後感 篇15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心目中的寶貝。我們都期望他們能夠平安、健、快樂地成長。對於孩子的教育,我也一直處在不斷的學習、探索和反思中,希望自己能夠與孩子一起成長、一起磨鍊、一起成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的言談舉止、道德品質以及家庭的溫馨、和睦對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每當看到孩子那燦爛的笑臉,聽到孩子那稚嫩的聲音時,什麼煩惱,什麼辛苦統統都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一、重視品德教育,使孩子成爲受歡迎的人

個人品德是一切道德行爲的基礎。教育孩子講道德要從自身、身邊做起,使她從小尊敬長輩,友愛他人,不欺負弱小。孩子做對了要讚賞,做錯了要恰當批評,讓他樹立起一個正確的判別事物對錯的觀念。內心善良、懂禮貌、講文明、辨是非、懂得換位思考,這一切應該從小就抓起。

例如:孩子很小的時候有點攻擊性,喜歡打人,常常把其他小朋友弄哭。個性強一點的孩子往往都會這樣,我想一定要想辦法治好他。有一天下班回家有媽媽過來告狀說我兒子昨天打了她的孩子,弄髒了她孩子的衣服。回到家我非常耐心地蹲下來問他:“每個孩子都是爸爸媽媽心中的寶貝,是不是?”(因爲我平常都會向他強調這一點,所以我敢肯定他一定會說“是”)。他果真說:“是啊。”我繼續說:“你要是被別人打了,爸爸媽媽一定會很心疼、很傷心!但同樣的,你把別的小朋友打了,她的爸爸媽媽也很心疼、很傷心啊,因爲她也是她爸媽的小寶貝啊!”這個時候他已經不知不覺地低下了頭,開始知道自己的這種行爲是會令別人傷心的。從此以後,我們這一片兒的孩子都願意和他一起玩、一起笑,偶爾鬧點小矛盾叫很快會和好。

二、培養獨立性、主見性,鍛鍊孩子的能力

孩子不可能一輩子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父母想一代要比一代強,就必須讓孩引故自己的主人。作爲父母我們要尊重孩子的選擇,賦予孩子行使選擇的權利,不要用自己心中的選擇去評價孩子。

例如:孩子自己衣服的顏色,什麼時候看書、畫畫、玩耍、彈幾遍電子琴、看多久的動畫片、玩多久的遊戲,只要是在合理的範圍內,就由他自己選擇決定。當孩子跟我在一起時,他會安排的並並有條,有時還會指出我做的不足的地方。也許作爲家長,我們應該要學習聰明地示弱,把機會讓給孩子。孩子也只有在一次次的實踐、思考中,不斷長大、獨立,然後超越父母。

三、督促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行爲習慣和學習習慣

孩子是父母的體現,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所以,我們要求孩子做到什麼,我們自己首先要做到,身教重於言傳。而且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我們要幫助孩子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慢慢養成習慣。告訴他每天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次重要的。對於醫生,時間就是生命;對於商人,時間就是金錢;對於你,時間就是知識與成長。利用安排好了時間,你可能長的枝繁葉茂,但如果浪費了時間,那你可能弱小乾枯。但勞逸要結合,該學習的時候認認真真學習,該玩的時候就痛痛快快地玩,心中要有個時間表。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分數,而是讓孩子有能力去創造幸福生活並享受生活。

例如:早上起來洗臉、刷牙、疊被子,自己整理並管理好自己的東西,用過的東西要記得放在哪。看完一部動畫片或電影,跟孩子一起探討一下有什麼教育意義或者是有哪些體會和感受。大人討論問題,你也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表達自己的看去。大人有哪些你認爲不對或不好的地方,你也可以指出來。

四、多讚賞,多鼓勵,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這樣說的:“讓每個孩子都擡起頭來走路。”孩子的自信源於父母對他的愛。不要吝嗇“我愛你”這三個字,也不要羞於表達。愛孩子、愛伴侶、愛父母就應該大聲說出口。不僅是這樣,我們還要充分信任他、尊重他,多挖掘他身上的優點,少一些責罵,多一些寬容,但不要縱容;少一些攀比,多一些鼓勵;少一些包辦,多一些引導;少一些灰心,多一些欣賞。也許孩子會笑着去面對他的人生。

例如:有一段時間,經常陰雨綿綿,我就說:“這天氣老是下雨,心情好煩躁。”不料兒子卻說:“我有世界上最幸福的家庭,天天下雨也影響不了我的心情。”

五、加強安全意識教育,讓孩子健康平安地成長

現代社會到處都存在着安全隱患,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還要培養孩子自己的安全意識。唯有孩子的安康,纔會有家庭的幸福。教孩子認各種安全標識、交通標識、食品標識以及其他標識是很有必要的。也非常感謝學校在適當的時候以恰當的方式給孩子培養安全意識,並根良據不同的成長階段以及面臨的不同環境,教給他們一些遇到危險時求安求生之道。

以上是我自己覺得重要的一些心得與體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都需要我們家長冷靜地面對、理性地分析,提出最適合自己孩子的解決方案。

在這裏我要感謝老師的辛勤付出以及對孩子的循循善誘、孜孜不倦地教導。讓我們共同攜手爲祖國培養更優秀的下一代而努力。

教育專題講座觀後感 篇16

今天,我們六年級的學生在三點到四點這段時間聽了次講座,內容是“遠離犯罪,保護自己”。這次講座,讓我明白了許多。

提到“法”,我們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方法、辦法、法律”但是,你真的瞭解法律嗎?提到法律,立刻給人嚴肅的感覺。有了法律,社會和諧;有了法律,才能控制犯罪。關於年齡方面的法律知識:若你滿十六週歲,犯罪的話,是要負刑事責任的。因爲,你已不是個小孩子了。若你滿了十四周歲不滿十六週歲犯罪的話,統一從輕發落。但你如果不滿十四周歲,犯罪的話,是不需要負刑事責任的,因爲你還年少,無知不能讓你判斷是非。

這次講座舉了許多罪。例如:搶劫罪。所謂搶劫,就是一非法佔有爲目的,對財物的所有人或者保管者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行將公私財物搶走的行爲。犯了數額較小的罪行的話,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較大的,一般數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火無期徒刑/死刑。並處罰金火沒收財產。

還有盜竊罪,盜竊罪,顧名思義,就是指一非法佔有爲目的,盜取他人佔有的數額較大的財物,或者多次盜竊的行爲。

故意傷害罪值得其實就是故意非法損害他人身體的行爲。也許是爲了報仇,又有可能是泄憤。但是,就這樣,毀了自己的前途,不值得。

還有就是故意毀壞財物罪。以故意毀滅或者損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爲就是故意毀壞財物罪。根據法律第二百七十五條規定,故意毀壞公私財物的,一般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以上的'這四條罪只是皮毛。法律還有許多是值得再去研究的。但是我們應該如何預防呢?要學習文化知識,法律知識。這樣,才能讓我們分清青紅皁白,不去做壞事。還要培養良好的社會公德和文明習慣。做到交好朋友,不與壞人打交道,不進網吧。以免誤入歧途。

這次講座讓我明白了法律的重要性,讓我明白瞭如何防止罪案的發生。讓我學會如何保護自己,不去做壞事,不犯罪。我明白了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的;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不幫助壞人做壞事。做一個知法懂法講法的人。

這次講座讓我明白了許多法律知識,讓我受益匪淺,一生受用。

教育專題講座觀後感 篇17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一生的發展十分重要,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則是其中關鍵。很多家長都抱怨,學校的老師越來越不管事了。家長把孩子送進學校,都希望孩子能夠好好學習,不僅能夠學會那些豐富的知識,也能夠學會怎麼做一個優秀的人。但是家長們想過沒有,現在的孩子都是心頭肉,學校的老師哪敢怎麼管?所以首先家長先做好表率,你自己的孩子你自己首先得教育好。

家長應該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很多家長也懂得孩子的教育離不開家長,於是,孩子學習的時候去陪着孩子,就出現了這樣一幕:孩子在伏案寫作業,家長在一邊玩弄手機,當孩子左顧右盼,說想看電視的時候家長卻反過來批評孩子不認真。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在學習,而別人在你旁邊拿着手機在玩弄,你會是什麼感受,且不說一個成人應該會有比孩子較好的自控能力。既然是陪伴,就應該高效,孩子學習時,作爲家長也應該拿出一本書閱讀,讓學生知道作爲家長我都在學習,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呢?

身教重於言教,家長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養,樹立自己的威信。一個不愛學習只顧自己吃喝玩樂的家長,一問三不知的`家長,品行惡劣、行爲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長是不會培養出好孩子的。

樹立榜樣,榜樣是以別人的好思想好行爲來影響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學、鄰居、教師、英雄模範人物、文藝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領袖的優秀品質,都是子女學習、模仿的對象。不管家長的言行是錯誤的還是正確的,對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響。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時時刻刻、處處檢點自己的言行。

教育專題講座觀後感 篇18

今天有幸觀看了王琨老師的家庭教育講座,真是受益匪淺。講座以“孩子從優秀到卓越的五大力量”爲主題,向家長們分享瞭如何科學、正確地教育孩子。父母作爲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一言一行都在影響着孩子,家庭教育對孩子的一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對於家長來說,養和育同樣重要。

那麼,作爲家長我們該如何科學、正確地教育孩子呢?下面我將觀看講座後的一些感受與大家進行分享。

首先,我從“喚醒的力量”和“發現的力量“中學習到我們要正確的認識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愛不是把籃子裝滿,而是把孩子的心燈點亮。要喚醒孩子,就要培養孩子的“六觀”:喚醒孩子的健康觀,培養孩子旺盛的生命力;喚醒孩子的人生觀,讓孩子有夢想有志向;喚醒孩子的財富觀,不懂錢的孩子沒有未來;喚醒孩子的價值觀,讓孩子懂得爲人處世;喚醒孩子的愛情觀,讓孩子懂得底線、操守和原則;喚醒孩子的世界觀,讓孩子多經歷、多體驗世界。父母不要一味地去批評孩子,要發現孩子的天賦和優點,幫助孩子將天賦和優點發揮出來,陪伴孩子、懂得孩子。

其次,我從“榜樣的力量”中認識到父母言傳身教的重要性。家長要創造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創造積極交流的溝通氛圍、要說話算話,守時守信。家長要教孩子懂得敬畏,教會孩子爲人處世的規則、做人做事的規則、社會道德的規則,父母囂張,孩子則張狂,父母謙和,孩子則謙卑,父母失德,孩子則失格。夫妻間要和諧恩愛、孝順長輩。

然後,我從“愛的力量”中瞭解到孩子不聽話發脾氣,最重要的原因是沒有感受到愛。很多家長都會說自己很愛孩子,那麼怎麼愛才是正確地愛孩子呢?我們要全然地愛孩子,孩子在父母心中就應該全是優點,用包容和鼓勵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做一個內心充滿愛的孩子,愛自己、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學校、愛社會,孩子自然就會陽光開朗。

最後,我從“相信的`力量”中學習到父母要相信孩子,父母輸入什麼,孩子就是什麼,鼓勵能讓白癡變天才,批評能讓天才變白癡。你罵孩子,孩子不會停止愛你,但會停止愛自己。永遠不要去打擊批評謾罵你的孩子,不管孩子有什麼表現,有什麼地方不如別人,他(她)也是你獨一無二的孩子,所以一定要去相信孩子、鼓勵孩子、支持孩子。

家長愛孩子就要履行一種教育的責任,讓我們共同努力踐行家庭教育,教會孩子懂得自尊、自愛、自強、自立。

小學家庭教育講座觀後感400字6

今天幼兒園老師讓家長們觀看家庭教育大講堂組織的直播講座《讀懂雙減政策,助力孩子成長》,儘管是中途進場,只聽了一部分內容,但是老師提出的若干觀點還是讓我受益匪淺,正好也在班級羣裏分享,在此也記錄一下:

1、提升語言藝術,給孩子正向賦能。人的潛意識會自動過濾掉負面信息,當我們想糾正孩子的某個壞習慣時,多用正面的鼓勵,少用負面的批評,家長越是強調孩子不能做某個行爲,最後的結果肯定是事與願違,這個壞習慣反而被強化了。要給孩子時間,要有耐心,在孩子有進步時,多加鼓勵,不斷正面強化,最終壞習慣才能變成好習慣。

2、朝外走,向內求。閒暇時間不要宅在家裏,帶孩子去公園、去爬山,接觸大自然,感受世界的豐富多彩,既鍛鍊了身體,還開拓了視野。平時拿出一個小時的時間和孩子深度溝通,瞭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和願望,和孩子一起做一件他喜歡的事情,讓他得到愛的滋養,擁有健康陽光的心態。

教育專題講座觀後感 篇19

前幾天我觀看了《中小學生安全教育知識講座》,通過觀看這個講座,讓我瞭解了當災難發生時,我們應該怎樣去面對、怎樣避險、怎麼逃生自救等安全問題。雖然災害是難以避免的,但是如果我們掌握了更多的安全知識後,在災難降臨時我們就能有更多獲救機會。

具體來說,通過觀看《講座》我學到了許多有關地震、游泳、火災還有人身安全等方面的安全知識及注意事項。比如在發生地震時我們應該在老師的指揮下跑出教室,或躲在課桌底下,也可以就近躲在狹小空間的牆角處;在遇到火災時要及時撥_110報警,並用溼毛巾捂住嘴和鼻口,儘量貼近地面沿着安全路線逃離火災現場。逃生時要走樓梯,不能坐電梯;夏天游泳時必須和大人一起去,要做到“四不要”,不要在游泳池裏_鬧,不要成羣結隊去河裏游泳,當其它小朋友溺水時,不要自己下水救助,要呼喊大人或_110報警;在學校要遵守校規校紀,在上下樓梯時不要擁擠_鬧。在上學或放學的路上要遵守交通規則,過馬路要走人行道,要走斑馬線,不要在馬路上嬉戲_鬧玩耍,不要橫跨護欄,橫穿馬路,更不能在馬路上看書。不吃陌生人的東西,不貪小便宜,不跟不熟悉的人走,與陌生人保持一定的距離,遇到壞人時不要被他或她的言語嚇倒,要勇敢地大聲呼救,做好自己的人身安全防護。

通過觀看這個講座讓我明白了我們應該坦然的'去面對那些無情的自然災害;我懂得了在災害發生時要先自救,有能力的再去救其它的人這個道理。

同學們:我們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們要珍愛自己的生命。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學會一些逃生和自救的小常識,使自己和他人能避免或減少受到的傷害,時刻把安全銘記在心,讓我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教育專題講座觀後感 篇20

在20xx年11月18日,我校組織教師和家長共同觀看了由河南省教育廳劉林亞主講的《雙減”政策解讀》講座。對於“雙減”政策後的新變化、新衝擊、新挑戰,劉巡視員分享了自己的一些看法:無論教師團體還是家長朋友都應該“積極作爲、理性作爲、科學應對”。

學校組織的這次《“雙減”政策解讀》講座學習,使家長們明析了家庭教育的方向,理清了家庭教育的思想和理念,對提高家庭教育指導者服務專業化水平,推進家長、學生、學校、家庭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我是一位兩個女孩子的父親,老大在一中理科班今年上高二,老二今年新初一,孩子們的教育是隨着時間變化而逐漸理性的,“雙減”政策的實施,無疑是一場推動減輕孩子課業負擔、構建教育良好生態的“及時雨”。爲落實“雙減”政策,實現立德樹人、五育並舉的目標,家長參與學生、學校教師三方團隊變中求新,我們身爲家長要樹立榜樣還要密切加強聯繫,建立家庭教育新模式。

一是要積極參加家長會、家長學校活動,主動與老師溝通,瞭解學生的學習和身心狀況,構建和諧的家校關係。

二是按時更新育兒觀念。瞭解孩子的身心成長規律,提升自身育人素質和能力,理性規劃孩子未來發展方向,不盲目送孩子參加校外培訓。

三是融洽家庭氛圍,細心關注孩子思想情緒變化,傾聽孩子心聲,做孩子的朋友,形成良好溝通互動模式,幫助孩子拍猶解難。

四是要指導孩子合理用好在家時間。督促孩子按時就寢,確保充足睡眠,適度安排家務勞動,加強體育鍛煉,開展親子閱讀等。

五是加強孩子網絡行爲監管,及時發現、制止和矯正孩子沉迷網絡行爲,這裏要特別提醒廣大家長朋友們。

六是嚴格落實疫情防控相關規定,堅決防止和杜絕送孩子或請家教參與變相違規學科類校外培訓,避免疫情傳播和擴散。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家長的'殷切期望,培育社會棟樑,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更是我們的共同心願。願我們攜起手來,認清形勢,把握大勢,積極作爲,理性作爲,共同做好雙減工作,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愉快,童年的幸福。

我們始終堅信:培養和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力,助力孩子樂學、善思,才能打造優質高效課堂,讓孩子健康成長,讓家長不再迷茫。

行勝於言。在提升孩子自主學習力的道路上,我們積極配合學校工作,堅持家校共育,積極探索,奮勇前行……

教育專題講座觀後感 篇21

有幸聽了專家的講座,可以說給家長們解了燃眉之急,也給迷茫的家長們指明瞭方向。

“雙減”政策實施以來,作爲家長的我也是充滿了焦慮和疑惑,焦慮的是少了補課渠道,孩子要怎麼鞏固學科知識?疑惑的是,作業少了,孩子回家後幹什麼?看了講座後,我徹徹底底地明白了:再好的學校和老師,再多的補課與培訓,都替代不了家長對孩子的教育。

“雙減”,不減父母的責任,曾幾何時,家長們都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全部放在了學校,交給了老師,殊不知,家長在家給孩子怎樣的教育,才最終決定了孩子會成爲怎樣的人,這也是:“有什麼樣的家長就會有怎麼樣的孩子”這個道理。作爲家長,我們除了給予孩子豐富的物質,還有陪伴的責任,還有嚴格管教的義務,更有樹立理想的長遠之計。

父母之愛子,當爲計深遠!

“雙減”,不減孩子的成長。“雙減”減去的是孩子的壓力,增加的是孩子更廣闊的`成長空間。試問,我們要的是一個身體孱弱的學霸,還是要一個健康快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新人?當今的社會不再是“唯分數論”,更不是當初擠“獨木橋”的時代,我們要的是健健康康、受到全面教育的人。在課餘時間,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好好鍛鍊身體,閱讀書籍,參與各種活動,提升藝術修養,全面發展。

這需要作爲家長的我們有更大的擔當!

“雙減”,增加家長的角色轉變。每天下班後,我們面對的不再是輔導孩子成堆作業的煩惱,而是有了更多親子交融的時光,以往,這是一種奢侈品,如今,這是一種日常中的平常。但是作爲家長的我們應藉着“雙減”的東風,做好孩子好習慣的養成,做好陪伴,當好孩子思想的引領者。

作爲家長,我們若光明,孩子就不會處在黑暗之中。

總之,“雙減”不是減法,家長應有更高的覺悟,做孩子人生成長道路上的進步“加法”。

讓我們一起努力,爲家庭責任加戲。

教育專題講座觀後感 篇22

通過學校組織觀看“雙減”講座,詳細聽取了河南省教育廳二級巡視員劉林亞、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楊雄等教育大咖對“雙減”政策、“雙減”後家庭教育面臨的挑戰與對策等詳細解讀,讓我對“雙減”政策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雙減”之後,家庭教育面臨的挑戰與對策的介紹讓我對於“雙減”後孩子的學習有了信心與方法,同時也摒棄了以前偏頗的“校內學習+校外培訓”的內卷教育理念。

作爲一名五年級孩子的媽媽,我像其他家長一樣“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看到其他家長爲了孩子脫穎而出報了學科內、學科外各種各樣的'校外培訓班,唯恐自家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希望孩子通過校內學習與校外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在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孩子週一到週五在學校學習,週六和週日在校外培訓班加班加點學習,可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卻沒有顯著提高,眼睛的度數卻在一年年增長,孩子臉上的

笑容也逐漸減少,每天看起來都是疲憊的樣子。作爲孩子家長,我看在眼裏、痛在心裏,可看到周圍的家長都是如此“雞娃”,我默默地讓孩子承受了這個年紀不應承受的生理及心理的雙重壓力。

“雙減”政策的落地,讓我深刻認識到國家教育部門對九年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生理及心理的重視與關注。該項政策更大作用地着眼於學校教育,倡導迴歸學校教育的本位,落實五育並舉的教育方針,在校內堅持做到應盡應教,着力提高教學質量、作業水平、創新思維等,精簡作業練習,提升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在學習中享受知識的樂趣。

同時“雙減”政策的公佈,爲超速、超載的校外培訓亂象按下了暫停鍵,希望教育部門能大力推廣這項政策的執行,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擁抱自然,鍛鍊身體,提升藝術修養,結交良師益友,塑造健全的人格。

“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教育改革,我們不是旁觀者,而是親歷者,作爲家長的我們,我希望大家都能積極配合學校落實“雙減”政策,做好家庭教育,並與學校教育做到有機配合,有效的協同育人,同孩子一起總結學習方法、重視知識的遷移與整合,學習ACE策略,培養孩子學習興趣、助力孩子創新思維,幫助孩子構築一個自己的系統的知識體系,讓孩子擁有真正意義上的獨立的自我發展的人格。

同時讓孩子樂於學習、樂於創新、樂於研究,真正成爲國家需要的學習型、創新型、科研型複合人才,爲國家的科技振興、繁榮昌盛奉獻青春年華!

教育專題講座觀後感 篇23

孩子,是小到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希望,他們發展的方向和速度,決定了一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速度。而孩子的成長髮展,最先是由父母引導的,所以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也就成爲孩子的終身教師,他們對孩子的成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孩子到了上學的適齡,開始接觸學校教育,就存在了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能否有機地結合。如果兩者的教育理念統一,那麼,孩子的發展會呈良性發展,否則,就會產生衝突,不利於孩子的健康發展。那麼,怎樣才能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更好的結合,使學生的發展向更好的方面發展呢?我認爲應做到以下三點:

重視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的正確認識。孩子的眼睛就像照相機,每天都拍下了父母的形象。家長的道德修養,言行舉止都會給孩子以潛移默化的影響。比如,在我的班裏面有一名女生,其家庭條件比較優越,父母常常在她面前炫耀自己,並且時常表現出對別人的鄙視,因此,造成了她在班級與同學的交往當中也常常表現出驕傲自大,非常自我的情緒。她在和同學的交往過程中總是認爲自己的觀點是對的,當遇到不同觀點時,她總喜歡說“好吧,我不和你說,讓我媽給老師打電話解決!”時間長了,身邊的同學都對她非常反感。這正是因爲家庭教育中,她父母待人接物的方式對她產生了影響,而她父母在她面前變得更爲高大,所以在她與人交往中,一旦遇到問題,她想到的不是自己去面對,而是求助於父母,這種家庭教育不利於她人際關係的發展。因此,父母要正確處理人際關係,帶給孩子正面的引導。

重視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教育家馬卡連科在《家庭和兒童教育》中曾這樣寫道:“愛是偉大的情感,它總是在創造奇蹟,創造新人,創造人類最偉大的珍貴的東西。”我們常常會碰到這樣一些家長,他們往往認爲把孩子送到學校就把一切都交給老師了,自己只要給孩子吃好、穿好、住好就行。至於教育,那是老師的事。在我班裏還有這樣一名男生,其父母長期在外做生意,對其照顧很少,由於缺少父母的關愛,他的脾氣非常暴躁,常會因爲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和同學們發生爭執,例如他坐在班裏一個地方,當別的同學需要從他身邊經過,讓他起來讓一下的時候,他就會大發雷霆,甚至是大打出手,同學們對他的行爲都很不滿,不願與他交往,這樣一來,他就更加自閉。因此,我們必須讓家長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學校教育不能取代家庭教育。那麼,如果我們要讓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二者之間成爲互相補充的關係,就必須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做到目標一致,觀念一致,這樣纔能有利於學生的健康發展。

適當教給家長進行家教的方法。在班裏還有這樣一個女孩,自小被養父養母收養,而養父養母的家庭經濟狀況也不是很好。當她上高一時,得知自己不是養父養母親生的,就感覺所有的人都在欺騙她,從此不再信任任何人。當自己的認知突然改變,而家庭也並沒有很好的對其引導教育,導致在她的心中仇視親生父母,對養父養母不知感恩,對身邊的人產生強烈的不信任感,缺乏安全感,性格上表現出冷酷、冷漠的傾向。這正是因爲家庭教育中並沒有給她正確、及時的.教育與疏導,才導致她在學校對所有人的懷疑和不理解,給學校教育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沒有整個社會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養,那麼不管教師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學校裏的一切問題,都會在家庭裏折射反映出來,而學校複雜的教學過程中產生的一切困難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橋樑作用,把學校力量和家庭力量進行整合,把師生之愛和親子之愛融爲一體,同心協力,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諧統一。最終使我們的教育成爲有靈魂的教育,達到教有所獲,學有所得的目標。

總之,家庭是學生接受教育的第一課堂,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加強與家長的聯繫,做好家長工作,不僅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更是培養健康健全學生的必然途徑。只有家庭和學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纔可能是加法。讓我們架起溝通學校與家庭的連心橋,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融爲一體,相互配合,真正達到促進我們的學生健康成長的目的!

思想觸動很大,可以說是經歷了一次靈魂的洗禮,受益匪淺。

開始展現了圖片:虎媽蔡美兒、狼爸蕭百佑、鷹爸何烈勝、貓爸常志韜、大李和小李以及復旦大學投毒案等。引起老師們的深思。由於形式新、效果好,贏得了在座老師們陣陣掌聲。真的是既緊張、充實,而又充滿了快樂。

學習培訓的內容非常豐富,陸老師做的精彩報告,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現場答疑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給我們每位學員——未來的家庭教育指導師上了生動難忘的一節課,對我們應該具備的知識、技能、教學方法等方面都給予了有益的培訓和精心的指導,使我們對家庭教育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對做好家庭教育指導師這個工作更充滿了信心。學習過程中要求大家要做好自我反思,把學習中的感悟和體會及時記錄下來,檢驗學習效果,對學習過程是一個有力的促進。學習培訓真的成爲我們人生長河中一段美好難忘的永恆記憶,學習感悟頗多。

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對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關係以及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更爲清晰。家庭教育是基礎性的教育,是對孩子的初加工,學校教育是主體性的教育,對孩子是具有一定延續性的深加工,社會教育其實就是人文性教育,具有拓展性、檢驗性、環境性的特徵。家庭教育決定着學校教育的起點和水平,決定着社會教育的基礎和發展趨勢。因此一個學校想把教育教學質量搞上去,首要應該是家庭教育,對學校來說,這纔是真正的起跑線。沒有問題的孩子,更沒有問題的家長,出現問題孩子主要是看孩子的高度、角度出了問題。改變家長看孩子的高度和角度,更需要學校重視家庭教育,並在實施家庭教育的過程中想方設法去引導和幫助每一位家長。

反思自己,過去在事業上付出的更多,忽視或看輕自己孩子的家庭教育的做法現在看來是很不妥的。教師更應該既種好事業的田,又育好自家的園。作爲教師家長,也是和孩子一起成長的,更應該學習、學習、再學習,掌握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並付諸於行動。

通過培訓學習,使我更加認識到一個家庭教育指導師工作的重要,漸漸感受到了自己肩頭責任的重大。在今後的工作中,我一定會進一步明晰工作思路,重視並切實抓好家庭教育工作,承擔起一個家庭教育指導師應有的職責和義務,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工作,從而推動我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再上臺階。

教育專題講座觀後感 篇24

科研能力提高培訓班學習進入第二天,今天下午聽的是浙江師範大學杭州幼兒師範學院呂耀堅副教授的《幼兒園的教育故事》的講座。呂教授的講課很風趣也很幽默,講得很實在,很貼近我們的工作實際。這是得益於他直接深入幼兒園一線進行大量科研的結果。所以他的講座聽起來也很有聽頭,不枯燥。呂耀堅老師從故事記錄的基本要求、故事的意義、故事的特徵、教學故事的觀察與記錄等方面,爲培訓學員們做了深入、細緻的介紹。對教師在故事觀察和撰寫中容易出現的問題進行梳理,採用對比的方式幫助教師明確教學故事的調整;運用理論聯繫實際的方法,通過各種生動的小案例幫助教師瞭解觀察記錄的方法和文本解讀。

幼兒園的教育故事,是一個新的名詞,它的前身應該是教育敘事。但是教育故事這個名字聽起來更加有生活感,更加親切。名字的改編,其實也蘊含着觀念的改編。在上午海曙區教育局教研室周東峯老師的講座中,也曾多次講到,對於一線幼兒園教師來講,要關注孩子,要走進孩子的心裏,瞭解孩子,做適合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

所以記下教育的故事,其實就是要注重觀察孩子,真正讀懂孩子。只有讀懂孩子,才能做一個真正有水平的幼兒教師,也才能得到別人,得到家長的信任。

他在講座中,多次提到,做教育故事要有一條線。孩子的故事中包含着孩子的社會、認知、動作、情感等方面的發展的因素。我們要從現象中透視實質,能發現這些因素的實質。而且教育的故事不是一次兩次能夠完成的,我們要抓住這些實質的'線索,長期追蹤,發現孩子的發展軌跡。這是故事真正的意義所在。

呂教授也告訴老師可以做“田野筆記”,一種對孩子的持續、詳盡的原生態的、最真實的記錄。

他說幼兒園一般會做一些童言稚語的小實錄,如果從教育故事的角度看,其實可以做得更專業一點。

聽了呂耀堅教授的講座,使我更加清晰了做故事的價值,對故事的解讀就是對孩子的解讀,通過記錄教育故事可以讓老師可以成爲理解孩子、做好家園溝通的專業人士。“記錄、分析、對孩子的反應”三部曲能讓我們更加紮實成長。捕捉好玩的小故事,在區角遊戲中、在戶外大自然的體驗裏、在好玩的遊戲中尋找“入戲”的孩子。做個能發現別人看不見的童心稚趣的專業教師,讓自己在教育的旅程上,和孩子們親密牽手,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