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中小學生感恩教育講座觀後感範文(精選8篇)

中小學生感恩教育講座觀後感範文(精選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9W 次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小學生感恩教育講座觀後感範文(精選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小學生感恩教育講座觀後感範文(精選8篇)

中小學生感恩教育講座觀後感範文(精選8篇)1

“只要人人付出一點愛,時間將會變得更完美。”不管何時、何處、何事,都能夠看見愛與感恩。聽完關老師的演講後,大家紛紛流下淚,我受益匪淺,懂得了感恩。

在生活中,在學習中,無論是誰,都十分關心我。我不得不感恩。感恩像天邊的彩虹繽紛;向紅紅的晚霞豔麗;像火熱的太陽熱情。

關老師講了一個十分精彩的故事:一位母親爲了自己的女兒能夠從燒傷中治好病,請求醫生治好自己的女兒。她忍着痛,讓醫生把自己大腿上內部的皮膚割下來,給了女兒。聽完這個故事,大家紛紛掉下眼淚。

每當父母嘮叨:“做完作業嗎?快去洗澡”……每當老師嚴厲地說:“作業馬馬虎虎地寫,不能夠養成這個壞習慣”……每當同學說:“這次分數低沒關係,下次努力。”我就覺得:哼!爲什麼聽你們。此刻我錯了,大家時時刻刻關心着我。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老師是春蠶,是蠟燭,更是我們的恩人。母親像夏天的冰塊,同學更是學習中的好夥伴、好幫手。

感恩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本性,是一個人不可磨滅的良知,假如一個人感恩也不知曉,那麼他必定擁有一顆冷酷無情的心。

中小學生感恩教育講座觀後感範文(精選8篇)2

昨天,我看了于丹老師講的《中小學生感恩教育》這堂課,很受教育。這堂課,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感恩。父母給了我們生命,並且養育了我們,我們要感恩;老師教給了我們知識和做人的道理,我們也一定要感恩;對幫助過我們的同學、朋友和好心人,也要感恩。

我是一個獨生子女,從小就收到了許多人的寵愛,什麼是都有要以我爲中心,否者就會大吵大鬧,有了好吃的也不知禮讓老人;在學校,不聽老師的話,不好好學習,上課不好好聽課,有時還和同學們鬧彆扭,等等。通過於丹老師的這堂課,我認識了自己的錯誤,我要學會感恩。今後在家裏,我要尊老愛幼;在學校,我要尊重老師,認真學習,和同學們建立友好關係,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

于丹老師告訴我們只有常懷感恩之心,我們才能夠生活在一個感恩的世界;只有學會感恩,學會報答,生活纔是最美好的!讓我們從小做起,每個人都有一顆感恩的心吧,世界將變得更和諧,更友善!

中小學生感恩教育講座觀後感範文(精選8篇)3

今天是週末,可是我卻破例地起了個早牀,因爲我要觀看于丹教授的《中小學生感恩教育》。

這檔節目大約有三四十分鐘,主要講了我們應該要孝敬父母,爭做一個有愛心,樂於助人的孩子,並且要努力讓自己成爲一個自立、自強、自信的人。

看完節目後,讓我明白感恩是一種品德,我們要感恩我們的父母,是他們辛辛苦苦地撫養我們長大,並教我學習知識及一些做人的道理。而我最應該感謝的是媽媽,是媽媽給了我生命,把我帶到這美好的世界。雖然有時我會覺得媽媽嘮叨,而且偶爾還會打我,可是事後我也漸漸明白,正是媽媽的嚴格要求才會讓我逐步改掉壞毛病,慢慢地進步。而每當我受傷或者生病了,媽媽總是最着急的。

最後,我想說在現階段好好學習,爭取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就是對爸爸媽媽最大的感恩。

中小學生感恩教育講座觀後感範文(精選8篇)4

今天晚上,吉林省教育頻道播出了于丹老師《中小學生感恩教育》的講座,主要分爲三大部分:學會感恩、學會獨立、學會面對挫折。

講座中,于丹老師引用了論語裏的一句話,“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對於任何知識,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歡它的人,喜歡它的人不如以它爲快樂的人。把學習當成一件快樂的事去做我就會成爲一個快樂的學生。

于丹老師還給我們講了許多現實生活中的.故事。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學會如何面對挫折。故事中說有這樣一對兄弟,他們靠賣陶罐爲生。有一天,他們裝了滿滿一船的貨物,想去大海的對岸賣陶罐,但途中遇到了巨浪,陶罐全都碎了,哥哥哭起來。弟弟獨自一人來到街上,他發現這裏的人都在裝修房子,街上有很多商人在賣建築材料。回來後他就把所有的陶罐砸得粉碎,對哥哥說:“咱們賣馬賽克吧!”沒想到,賣馬賽克掙的錢比賣陶罐還多。

通過這件事我知道了:只有靈活運用自已的思維方式,才能找到新的出路。

聽了于丹老師的講座我懂得了,做人要學會感恩,學會獨立,學會面對挫折,學會承擔責任和愛。

中小學生感恩教育講座觀後感範文(精選8篇)5

今天我在吉林教育頻道收看了于丹老師的《中小學生感恩教育講座》,受益匪淺。

節目的開頭講的是一個小故事。把大樹比喻成父母,大樹陪着孩子長大,時時刻刻奉獻着自己的果實、樹枝、樹幹,讓孩子實現了願望。孩子長大後,大樹變老了,孩子知道每天陪着大樹。這時于丹老師講到了“孝”字。百善孝爲先,要我們知道感謝父母,尊敬師長。

“仁”字是要我們充滿愛心,和善待人。“自立、自強、自信”是說孩子的成長學習知識固然重要,但更主要的是經驗和悟性。

想想自己,有時候爸爸媽媽督促我學習,我總嫌他們囉嗦。有時候他們讓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我總是不情願。想到這裏,我感到很內疚,爸爸媽媽爲了我,不知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而我卻不知道感恩,總惹他們生氣、傷心,真是太不應該了。我今後有空閒的時候,給爸爸媽媽送一杯溫水、一杯熱茶。足以表達女兒的孝心。幫媽媽拿東西、洗幾次衣襪,只要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讓我學會感恩。

這堂課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學生最重要的並不是學習,學會做人才是最主要的,否則即使你考試得了100分,也不是一個健全的人。

中小學生感恩教育講座觀後感範文(精選8篇)6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師的講座,十分有感觸。他教給我很多對我有幫助的人生道理。

節目的開頭講的是一個小故事。把父母比喻成大樹,小孩每天去大樹下玩,可是有一天,小孩愁容滿面地對大樹說:“別的孩子都上學了,並且有好玩具,可我沒有。”大樹說:“你把我的果子賣了,你就有玩具了。”以後每年秋天孩子纔來。過了幾年,小孩成了青年,他對大樹說:“別人都有房子,可我沒有。”大樹說:“你可以把我的樹枝砍了做房子。”又過了幾年,青年成了中年人,他對大樹說:“別人都飄洋過海了,可我沒有。”大樹說:“你可以把我的樹幹砍了,做獨木舟。”中年人把獨木舟推進海里走了。後來,中年長出了一根根白髮,他來到樹樁前,樹樁問他:“我已經是一個沒用的樹樁了,你也不會理我了吧?”這個人說:“不,我會一直陪你曬太陽。”

這正是父母完成了對孩子一生的成全。在我們的一生中,無私又不求回報的養育着我們。

所以我們要做一個有孝心,有愛心,有自信心的人。

中小學生感恩教育講座觀後感範文(精選8篇)7

今天早晨7:50分,我準時坐在電視機前。收看日照科教頻道專題講座《中小學生感恩教育》。看後我受益匪淺,同時也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講座從電影《暖春》開始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個簡單的故事,一段段樸實的情感。當演到《小男孩和蘋果樹》的時候,我的臉開始發燒,故事中的大樹不正是爸爸媽媽嗎?想想我以前做過的事情,真是慚愧萬分。每次爸爸媽媽帶我吃肯德基的時候,他們總是點一份讓我吃,他們說不喜歡吃;每天晚上媽媽從超市勞累了一天回到家的時候,還要把我明天穿的衣服洗的乾乾淨淨;每當爸爸媽媽讓我趕快寫作業的時候,我總會對他們說:“真囉嗦”……看到孔子、周恩來、田世國……他們尊老愛老的故事,我想以後我一定要向他們學習,做一個尊老愛老有孝心的好孩子。看完講座後,我懂的了要學會感恩,我要感謝老師,她們默默無聞的教會了我很多知識,教會了我堅強、勇敢;我要感謝同學們,是她們給了我友誼,給了我朋友。我要感謝的人還有很多很多。

看了今天的講座,我覺得長大了,因爲我懂得感恩了。

中小學生感恩教育講座觀後感範文(精選8篇)8

昨天上午,我看了一個節目叫《中小學生感恩教育》,對我有非常深刻的教育,特別是于丹阿姨說得很動聽,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三個鍋子,放滿開水,第一個鍋裏放雞蛋,第二個鍋裏放胡蘿蔔,第三個鍋裏放幹茶,在同一時間煮,第一個鍋裏的雞蛋變得很硬,比如有些人因爲對社會的不滿而心腸變硬。第二個鍋裏的胡蘿蔔變得很軟,比如有些人沒有理想,都聽從別人的話。第三個鍋裏的幹茶葉,它不僅自己舒展了,而且還把一鍋水變成了香香的茶水,比如社會上有些人不僅發展了自己,並且對社會做出了貢獻。

于丹老師說得好:“知識是重要的,比知識更重要的是經驗,比經驗更重要的是悟性。”說的是我們不僅要有知識,還要多參加社會活動,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我以後要對自己有信心,要自強不息,做個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