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最新于丹講座視頻觀後感(通用12篇)

最新于丹講座視頻觀後感(通用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9W 次

最新于丹講座視頻觀後感應該怎麼寫?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連續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啓示寫成的文章。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最新于丹講座視頻觀後感,希望大家多多閱讀!

最新于丹講座視頻觀後感(通用12篇)

最新于丹講座視頻觀後感 篇1

我看了于丹老師教育講座,受益匪淺。人要懂得孝順,還要仁愛。對於于丹老師的講座,我知道父母與子女之間關係和人在社會、在生活中,所需要的準則。

我知道了,人從小到大,都要建立兩兩關係。多在人羣中學習、娛樂,而不是信賴於網絡,老在家裏上網,不出去與同伴玩耍、交流,孩子要多動手,相信只要動手做,沒有不成功的。要信賴於用雙手實現夢想,實現未來。人從小要建立兩兩關係,多與同伴們在一起,不要老呆在家裏。要與同伴互幫互助,經常聚在一起聊天、玩耍。

其次,做家長的,不要嬌慣孩子。于丹老師講了一個寓言故事。從小有一個孩子,天天與大樹玩耍。有一天,孩子愁眉苦臉,大樹問:“孩子,你怎麼了?怎麼不高興了?”孩子說:“別的同學都有玩具,各式各樣。我也想要。”大樹慈祥地說:“孩子,你別擔心。你可以把我的果子全摘了,去賣錢。買你想要的東西。”孩子摘了全部的果子,買了想要的東西。時間一天天過去了。有一天,孩子仍舊愁眉苦臉。大樹問:“你怎麼了?”孩子說:“我的同伴們都出去,去世界各地了,而我卻沒有。”大樹說:“孩子,你可以把我的樹根做成獨木舟,去世界各地漂泊。”孩子把樹根做成獨木舟。孩子後來回來了,遊玩了世界各地後,坐在大樹旁,與大樹一同看每天美麗的日出了。這個故事告訴我,這個大樹就是父母,而這個小孩子就是我們孩子。孩子要什麼,父母就給什麼,使孩子享受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待遇,而不是靠自己的勞動獲取回報。

而且,父母的教育與孩子的成長也有關係,俗話說“子不教父之過”教育是一個起點、是一種鼓勵。在人格中學會愛、學會尊敬。這樣一個孩子,不論在社會、在生活中,都有一個成功的生活位置,在等着他的到來。一個人,在社會的煎熬下,舒展個人的生命。這纔是最完美的。

做人首先要孝,我覺得我在這方面做得很好。在爸爸或媽媽生病的情況下,送一杯溫水、一杯熱茶。足以表達女兒的孝心。其實,幫媽媽拿東西、洗幾次衣襪,就表現出來。不用做得那麼重大,只要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就會非同尋常。

于丹老師講座點燃了我心靈的空間。讓我懂得、理解人生中的酸、甜、苦、辣。懂得做人如何孝、順。所以,人在這個世界上,在任何艱難困苦中,都不能低頭,要舒展個人的生命,纔是最完美的。

于丹老師的講座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我非常感謝于丹老師的精彩演講。

最新于丹講座視頻觀後感 篇2

今天早上,我早早的起牀,如約的打開電視機,觀看于丹老師的講座。

于丹老師主要講了四個內容,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小故事,講的是有一個小男孩,他很愛發脾氣,因此,他的朋友就很少。有一次,他的爸爸對他說:“你以後要是在發脾氣,就往這個木樁上釘釘子!”過了一個星期,木樁上的釘子已經密密麻麻的了。又過了一個星期,小男孩突然發現木樁上的釘子越來越多,於是,他每天都剋制自己不要發脾氣,過了一個月後,釘子從密密麻麻變成了零星了,又從零星又變成了空白。小男孩非常開心,後來,爸爸把他領到了木樁跟前,叫小男孩把樁子上的釘子全部拔掉,可此時木樁上顯現出許多小洞洞,於是小男孩明白了,雖然釘子拔掉了,但對別人的傷害是永遠彌補不了的。從此以後他變成了一個聽話懂事的小男孩。

聽了這個故事,讓我懂得在日常的生活中,不要亂髮脾氣,尊敬長輩,就像媽媽說的那樣百善孝爲先,我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聽從父母的教導,做一個人見人愛,人 見人誇的小女孩。

于丹老師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她教我們應怎樣做人,以後我們應多聽於丹老師的講座,在生活中不斷的提高自己。

最新于丹講座視頻觀後感 篇3

今天上午八點,我看了于丹博士導師主講的《中小學生人格教育》,我的感受很深。如果看過得人一定十分奇怪,這是一個教家長教育孩子的講座,你一個小孩兒,能有什麼感受呢?因爲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這個講座一共分爲四講,我總結起來就是四點:樹立目標;不聽話,愛發脾氣的正確引導;學會感恩:抵抗挫折。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三講和第四講。

第三講講了家長怎樣教導孩子學會感恩,于丹老師講了孔子的弟子問孔子孝是什麼?孔子只說了兩個字,色難。意思是千難萬難都要給父母一個好臉色看,可現在我們呢?正好相反,成了父母千難萬難到要個我們一個好臉色看。可將開的社會上,你已經有了習慣,愛發脾氣,可昔日的父母已經變成了同事、上司甚至是素不相識的人,他們可不會將就你,可見控制情緒的重要性。

第四講講了抵抗挫折的重要意義,于丹老師她女兒喜愛的花籃破了,她女兒號啕大哭起來。于丹老師把破籃子用彩紙補起來,竟比原來更好看。他女兒破涕爲笑,並從中明白一個道理:哭是最無能的表現。也是我明白的道理。遇到挫折不要緊,可灰心喪氣是很可怕的。就算遇到天大的挫折也不算是末日,而是像蟬一樣,是蛻變的開端。蛻變儘管十分疼痛,但卻可以換來自由飛翔,挫折又何嘗不是這樣!

我以後要克服于丹老師指出的現代兒童的主要病症,做一個健康向上積極奮進的自己。

最新于丹講座視頻觀後感 篇4

于丹教授說,人的一生,不過是從光陰中借來的一段時光,歲月流淌過去,我們自己也就把生命篆刻成了一個樣子,它成了我們的不朽,我們的墓誌銘。

什麼是生活?說的通俗點,就是生下來,活下去。在這個基礎上,再去追求理想,享受情調,努力過着自己理想中的日子。若只是爲生存而活的話,拋棄了理想,放棄了朋友,埋沒的親情,忘卻了情懷,那自問和那些茹毛飲血的禽獸有什麼區別呢?

觀看于丹教授的講座,讓我領悟到的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理智看待,是融入生活中的一種道德,更是追求自我完善,通向自我幸福的路。

在這個物慾橫流,信仰缺失的年代,每個人的一生中都充斥着各種誘惑困擾,不是想要的太多,而是看清的太少。激烈的競爭不僅提升着每個人的能力,同時還改變着大家的心態。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家國夢——“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無數先哲們的智慧告訴我們,在人生的各個時期都要學會自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缺點和弱勢,而後慢慢地去學習,去完善。待到機會來時,才能厚積薄發,展翅鵬飛。當理想得到放飛,價值達到昇華,才能真正體會到生活的真諦。

同時,我們還要學會寬容,寬容是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寬恕自己,學會放棄,坦然與淡定地面對這個大千世界,可以化解心中很多的遺憾。寬恕他人,更需要一種無畏的胸懷。這時,你會發現,身邊充滿了真誠、熱情和信賴。

都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其實只要我們從中尋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就能終身享用。

最新于丹講座視頻觀後感 篇5

今天,我和孩子一起觀看了于丹老師關於感恩教育的講座:勇敢承擔愛與責任。于丹老師對孩子孝敬父母,社會責任感的養成,都進行了很好的詮釋,令我印象深刻。

講座開始,于丹老師講述了一個孩子和大樹的故事。這個故事中,父母被比喻成大樹,在孩子一生的成長過程中,無私的奉獻了自己所有的一切,而孩子也陪着大樹走到了最後。聽完以後,我非常感動,這不就是每個當父母的所追求的嗎?能擁有一個孝順,有責任心的孩子。再看看我們現在的父母們,哪個不是爲了自己的孩子傾其所有,但現實卻不是故事,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陪伴父母到最後,看看當今社會,空巢老人,不孝順的子女,比比皆是。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我們的初衷無法實現呢?接着,于丹老師又給我們舉了一些現實中非常普遍的例子,現在的家長,把孩子當成寶,物質方面都力所能及,生怕孩子受苦。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已經不是什麼貶義詞了,而是成爲了一種新的“教育標準”。孩子就應該操心學習,其他的一概不用操心,不用過問。所以我們可以經常看到,回家以後,忙得不亦樂乎的父母,和在一旁悠哉玩耍的孩子。那麼,這麼做到底會產生什麼後果呢?只會讓孩子越來越缺乏對他人的關心,對周圍人的關心,形成不了任何的責任心。“正爲本,孝爲先”,“孝爲德之本”,這些古訓由來已久,都是古代聖賢,留給我們的良言金句。于丹老師給我們介紹了很多榜樣,縱觀他們的成長經歷,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家境貧寒,自身艱苦奮鬥獲得成功,但是對父母都是無微不至,有始有終。難道是他們從小的家庭環境造就了他們孝順父母的品德和責任感?那麼普通家長,要如何才能讓孩子擁有一顆對社會和家人負責任的心,如何才能成爲一個孝順的孩子呢?

接下來,于丹老師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仁”字,用來闡述孩子的責任感是如何形成的。強調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要讓孩子有責任心,必須讓他們出去和其他人交流,看到別人的優點,發覺自身的不足,看到別人的困境,和自身的環境對比,從而受到感動,因此培養責任心,懂得去體諒人,關心人,對於自己的父母,就表現爲孝順和關愛。體驗打工者艱苦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以後,懂得了去同情他人,關心他人,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了自己的責任感。孩子責任感的形成,重點在於他人的交流,這點對我很有啓發。

最後,于丹老師強調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重要性。讓孩子開闊眼界,從人文古蹟中獲得人生的感悟。看完節目後,我感慨良多。

最新于丹講座視頻觀後感 篇6

我是週日才知道老師佈置給孩子的作業,看陝西四套的《中小學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節目,我只能通過網絡查到該節目,已經是晚上21:00了,于丹老師結合實例,深入淺出的講解給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同時也讓我對孩子的所作所爲進行了了深刻地反思。講座的主要內容是:關於家長如何對自己地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怎樣將自己的孩子教育成一個知書達理,有責任感的人。這裏提到了具有普遍現象的隔輩教育,也有大家比較關心的課外輔導班的方面,更有如何讓孩子感受來自家庭的愛,可以說,囊括了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 其中於丹老師通過一小事,培養孩子的責任感的做法對我的觸動最大。一般人看來,這件事本不關孩子的事,可於丹老師目光犀利,發覺這正是培養孩子責任感的一個契機,順勢對孩子進行引導,讓上小學的女兒對此事負起責任。看到這裏,我覺得臉上火辣辣的。生活中的一幕浮現在我的眼前。 看完節目有以下幾點可以總結:1.讓孩子主動承認錯誤,勇於承擔責任。2.孩子的壞習慣是怎樣養成的,長輩該如何管教孩子。3.讓孩子知道要做一個負責任的人。4.學會自立、自強、自信5.熱愛祖國、尊敬父母、團結纔是力量

于丹老師還強調父母不要強迫孩子參加課外班,要根據孩子地愛好,根據孩子地意願報課外班。她還特別舉了自己女兒的例子:她女兒愛好踢足球,她就鼓勵孩子去踢,在家裏絲毫不加約束。 看完講座,感觸很深,于丹老師不阻止女兒踢球,是因爲那是她女兒地愛好,這樣做表現了她對女兒地尊重。每個人都有愛好,我對孩子呢?

聽完于丹老師地講座,我的內心無比的激動,能在孩子未成年前看到這麼好的講座,我相信會讓孩子在未來少走彎路,培養孩子自強、自信、自立。

最新于丹講座視頻觀後感 篇7

細細品味,在家中,能感受到父母的愛;在學校,能感受到師友的愛;生活中,陌生人向你伸出援助之手。社會上處處都是愛,生活中處處都有感恩。愛是親情,愛是友情,愛是真情,感恩是人類永恆的美。

迎着清晨的微風,收看了播出的教授主講的中小學生《感恩教育》。看完這場振奮人心的感恩講座,令我受益匪淺,使我完美了的自己的品質,規範了自己的行爲,提升了自己的修養!

當你,放學回家,一進門,發現媽媽已經爲你準備好一桌可口的飯菜;當你爲一個抓耳撓腮,百思不得其解,老師精妙的啓發點播,當你跑得氣喘吁吁追上一輛公交車,司機把已經關上的車門重新爲你打開……這些都是司空見慣的小事,但,你在意嗎?你動心過嗎?

事雖小,但體現了人心的美,人與人之間的愛,我們被感動,我們陷入沉思,但僅僅是這樣就足夠了嗎?我們被感動,就應該懷着一顆感恩的心,關愛他人,孝順父母,而這,通過行動展現。要時刻把他人當成天使,盡己所能,幫助他人,在學習的同時,也應顧慮生活,多學、多做些家務,多爲父母、老師、長輩着想。

自立、自信、自強、挫而不折,勇往直前。這些優秀品質是我們不可沒有的,他們在很多時候都決定着我們的成敗,我們只有使自己成爲一個具有這些品質的人,自己才能更優秀,才能更好地把握機遇,鑄就一生的輝煌。

腳踏實地,把握機遇,這是勇者的選擇。

常懷感恩之心,這是,更是一種境界。

最新于丹講座視頻觀後感 篇8

今天聽完《于丹講座》,第一感覺就是氣勢澎湃。一提起女子,大家立刻會想起柔弱的、嬌滴滴的西施;哭哭啼啼的、柔美的林黛玉……從古到今,沒有幾個女子被形容爲強悍的、胸懷大志的、保家衛國的,我所知道的只有劉胡蘭、秋瑾、江姐和花木蘭。今天我又結識了一位——于丹。雖然不是很瞭解于丹,但一接觸,便知道她是我的偶像,從她抑揚頓挫的語氣和雄壯的語言中,我斷定她必將強悍、必將充滿激情、必將胸懷大志、必將保家衛國、必將成大器。她那豪言壯語的演講,讓人熱血沸騰、激情萬分。

第二感覺就是聯想豐富。說到一件物品,她就能聯想到與其相關的任何事物。當說到二胡時,她想到陶淵明"辭縣令,彈素琴"的故事。當說起"儒家"和"道家"時,她說:儒家給我仁愛,道家給我智慧;如果儒家是長空,那道家便是大地。當她聽着陳-軍老師的二胡演奏時,聯想到古人唯一的樂器——琴;聯想到大自然的聲音;聯想到清脆委婉的鳥鳴,聯想到風吹松林的聲音……于丹——您是一本讓我愛不釋手的百科全書。

今天是週日,休息在家百無聊賴下了一天的國際象棋。贏了心花怒放,得意洋洋,輸了垂頭喪氣,原本是技不如人可還是惱羞成怒,怨天尤人,爲走錯一步棋而懊悔不已,唉聲嘆氣。弄得那娘倆只要我下棋就躲的遠遠地生怕引火燒身。

棋又下輸了,休息一下。無意中發現了于丹教授講座"發現你的心靈"的視頻,本想隨便聽聽換換腦子,哪成想這一聽真真正正震撼了我的心靈。她用現代的語言結合現在社會文化方式和現代人的生活觀念,詮釋了儒、道幾千年來傳遞給我們的一個簡單的道理,那就是儒是大地是實踐;道是天空是超越,獨與天地共往來。儒家的論語用微言大義、言簡意賅來告訴我們在工作中需要做一個見到的儒家,道家則提醒我們在休閒中更需要隨着莊子做一次天地之間的逍遙遊。這就是我們中華民主文化的精髓。

于丹教授的講話極富感染力,所說的話記下了來就是一篇文章,令人醍醐灌頂,茅塞頓開,她可以迅速的把一件事高度的凝練並高度地概括,高度的提升,他極好的語言智慧也許是天賦吧!當然跟她日常的學習積累是分不開的。我想那些名嘴們也只能望其項背了。

同時也讓我感受到中國的語言竟如此的唯美,即可妙語連珠的娓娓道來,亦可妙語天成的讓你聽之忘憂。向中華古老文化創始的古聖先賢致敬!向中華古老文化的傳播人于丹教授致敬!

最新于丹講座視頻觀後感 篇9

今天看了于丹老師的關於人格教育的講座,感慨頗多。

于丹老師首先講了一個故事,我雖然聽過,卻是溫故而知新。故事中的孩子很愛發脾氣,傷了很多人的心,於是他的爸爸讓他每發一次脾氣就在籬笆上釘一個釘子,第一天他把籬笆上釘滿了釘子,密密麻麻,十分恐怖。到這兒,我就想起了我自己,我是不是也一樣?也許我比他好一點,但是我卻同樣是傷了很多人的心。爸爸叫我多穿點衣服,我會對他脾氣;媽媽問我作業有沒有做完,我會對她大喊大叫;外婆問我想吃什麼,我仍然是一副不耐煩的樣子。從來都是認爲,他們對我的關心是理所應當的,卻從來都不認爲,我偏激的言語一次次的傷了他們的心。他們是如此小心翼翼,在呵護我,在保護我,把我捧在手心,我卻像一個刺蝟,那樣棘手。後來那個孩子覺得很驚訝,覺得自己太不應該了,決心控制自己的情緒,少發脾氣。籬笆上的釘子一天天地在減少,直到有一天他對爸爸說,我今天一顆釘子也沒有釘。爸爸說,那你把籬笆上的釘子都拔掉吧。孩子將釘子一顆顆拔去,釘子沒了,可那一個個密密麻麻的釘孔卻遠的留在了籬笆上。是啊,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來。我們道歉,我們懺悔,我們深知我們的過錯,可是錯誤已成事實,無法修改,就像我們拿刀子在親人的心裏劃了一道口,可以縫合,但疤痕永遠都在。我的親人們是如此的愛我,他們用他們受傷的心,托起我稚嫩的靈魂,我也會盡我的努力,讓他們的老傷癒合,新傷不再。

後來,于丹老師又講了她和她女兒的故事,使我想起了我的外公。小時候,外公教我剪紙,剪刀在被折得很小的紙片上左轉一個彎,右轉一個彎,再將紙片展開,一幅紙花便完成了。有一次,我剪了一個蝴蝶紙花,便愛不釋手,欣賞了又欣賞,十分珍惜。後來我不小心滴了水在上面,紙花斷了,我很傷心,哭了很久,於是外公便幫我修紙花,他將斷了的地方接上,再在上面粘了一個小星星,做得比原來還漂亮。這告訴我,遇到困難,是沒有用的,眼淚不能幫助你幹任何事,用我的手,用我的心,去彌補缺憾纔是最重要的。我自認爲不是一個愛哭的人,因爲我知道眼淚只能證明你的懦弱,我也懂得面對困難,解決問題,可是每當遇到困難,眼淚總是止不住的往下掉,我不想哭,可總是忍不住,這是懦弱麼?我想,我不會被自己嚇倒,哭只是發泄情緒的一種方式,我心中激起的熱浪纔是我的燃燒的鬥志!

最後,我覺得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對孩子的成長也有很大影響,上面說到的爸爸對我噓寒問暖,我對他發脾氣,其實也是有原因的,我知道自己的身體,是冷了還是熱了,我心裏也清楚,所以我纔對他們的關心覺得不屑。試着對漸漸長大的我們放手,不要管得那麼細,讓我們在生活中體驗生活,也許是一種更好的教育方式。

人格教育,聽上去是一個很大的帽子,可是它也就存在於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一次表揚,一次批評,一次安慰,一次開導,都是人格的教育。我想,讓我們這些被教育的人變被動爲主動,與我們的父母、老師一起,讓我們的人生更加精彩!

最新于丹講座視頻觀後感 篇10

今天我看了北大於丹教授的感恩講座,看了這個講座我深受感觸,講座的主題是感恩教育。

于丹老師先講了孝道,說岳母刺字和周恩來敬母的故事,有一個人特別讓我感動,他爲了救母親,偷偷給母親捐了一個腎。現在的小孩天天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但卻只知道家長爲自己付出一切,而不知道回報。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女孩,因爲父母天天寵着慣着她,所以得了“公主病”,一次媽媽燒水時不小心把手燙傷了,此時小女孩正在看電視,媽媽就把燙傷的手伸到小女孩眼前,只聽小女孩嚴厲地哄到:“去、去、去,別擋着我看電視!”雖然這是一個看似很平常的小事,卻能反應一個孩子的孝心。我覺得我在這方面做的就很好,我特別關心我媽媽,她要是哪不舒服,我就會想一切辦法讓她好一些。

第二點,于丹老師講的是發現,她講了一個故事讓我記憶猶新:有一個老師找來了10名同學,對同學說:“今天我們要走過一個小黑屋,一定要跟着我走,因爲那裏有許多機關。”說完就帶頭走進了小黑屋。進了黑屋,伸手不見五指,同學們都緊跟着老師一直走到了頭。同學們想:這也沒什麼難的啊!這時老師打開了燈,同學們嚇壞了。原來他們剛纔走過的是一根獨木橋,獨木橋下竟是一個鱷魚池!老師讓同學們走回去,沒有一個人敢,在老師不斷催促下終於有兩個同學回去了。這時老師又打開四盞燈,同學們這纔看清楚,原來鱷魚池上面有保護網。這時零零散散又過去幾個人可是最終還是有兩個同學沒過去。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要勇敢的面對,要去發現,只有不斷地發現才能看出生活中的另一面。有人說生活像一鍋燒開的水,每個人融入到生活時的態度都是不同的,有人會被生活給煮軟了,有人會被生活把內心煮硬了,而有些人會融到生活這鍋開水裏,像茶一樣讓生活有滋有味。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爲我們默默地付出了一切,我們應該孝敬父母,不要把父母的健康置之度外,做一個講孝道的好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主動承擔自己的責任,長大後要主動尋找機會,而不是去等待機會。

最新于丹講座視頻觀後感 篇11

《感恩教育》的內容很貼近我們的生活,于丹老師講解的也很透徹,不僅教育了孩子,也給我們家長帶來了許多啓示。

節目中講到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和孝心;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立、自強、自信。現在每個家庭差不多都是獨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爺爺奶奶的心肝寶貝,“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生怕他累着了,餓着了,凍着了。在我們的精心呵護下,都成了“小皇帝”,“小公主”,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孩子所有得事情父母都一手包辦,遇到一點點挫折就又哭又鬧,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回報;更別說弄懂“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這些小典故了。我覺得做爲父母除了要對孩子進行一些道德教育外,更應該言傳身教。童話大王鄭淵潔的作品裏對家長有一句話:閉上你的嘴,擡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給孩子看。你什麼都不用說,就是做出樣子來。當別人幫助你時,你微笑地說聲“謝謝”;當別人困難時,你主動伸出你的雙手;要讓孩子知道孝順,光說沒用,最有效的方法是,當着孩子的面孝順自己的爸爸媽媽。孟子說地“老吾老知人之老,幼吾幼之人之幼”就是這個道理。

在物質生活富足的今天,孩子們得到很多物質上的東西,但在精神上卻缺失了最根本的東西,爲什麼當下越來越多的人去學習“國學誦讀”,這是一個讓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最新于丹講座視頻觀後感 篇12

放假之前我們觀看了于丹爲大學生進行得講座,于丹教授極富人生哲理的話語,讓我們的心靈得到了一次很好的洗滌,使我深深感到,古人的一些行爲準則和至理名言在這天依舊有着其獨特的魅力。

觀看于丹的講座,讓我領略到的是對自己的得失正確對待智慧,是一種用心的心態,一種融入此刻生活中的理性道德。在現實中每個人的一生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但我們能夠透過改變看待這些事實的態度,以實現更高的人生價值。于丹告訴我們,做爲個人要能夠正確地應對人生的遺憾不要一味的想不開,這樣只能加重你的痛,要儘可能地用自己高興的事情去彌補遺憾。一個人的一生中難免有些缺憾,這不是我們能夠改變的,但是我們能夠改變的是對待他們的心態。糾纏於缺憾中的人將失去更多的東西。只有正確的對待這些缺憾纔能有所得。一個人總是後悔昨日的事,殊不知明天又要後悔這天的事。正確應對現實中的不利方面,並透過自己的努力去克服不利,這是對待生活的態度。于丹教授告訴我們,當我們遇到挫折時要用一顆寬容的心對待,效果會更好一些。

于丹在講座中說出了一個故事:孔子課堂上的學生席間閒談理想!有的學生說要財富,有的說要做大將軍!也有的說要做隱士當學生問到孔子時:孔子說:老者安之,友者信之,少者懷子!意思就是說:能讓父母老者們身安心安!朋友都相信你,小孩子長大了都能想起你!意思是說:對父母孝順無非兩個是四個:順意,色難!順從父母之意,對父母和顏悅色!人一生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朋友,朋友對你最好的評價是一個信字!如果你認識那麼一個兩個知心的朋友對你的評價是如此的話!知足矣!每個人都會小的時候!孩子們

天真無邪!當孩子們都長大時,能想對某人在自個小時候對他的好時懷念之時!福也!以上就是孔子所說的三個願望!透過這個小故事我感受到,古人的心其實與我們是相通的。對於前人的好東西我們要: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于丹教授的這些觀點,讓我們感到心靈的溫暖,能慰籍到人心靈的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