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鬼媽媽》觀後感範文(精選17篇)

《鬼媽媽》觀後感範文(精選1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7W 次

《鬼媽媽》主要講述卡洛琳是一個充滿好奇心的女孩,她在新家裏發現了一扇神祕的門,通過那扇門,她進入了一個與現實平行的世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鬼媽媽》觀後感範文,歡迎參考閱讀!

《鬼媽媽》觀後感範文(精選17篇)

《鬼媽媽》觀後感 篇1

動畫片裏展現的是小女孩真實的生活和夢境,在夢裏小女孩有着自己獨特的愛恨情仇 和完美的願望,導演透過這種現實與夢境結合的途徑完全展示了小女孩在夢境裏的思維。

在現實中小女孩能夠一個人快樂而搞怪的玩耍,表現了了小女孩堅強樂觀的性格,還有關於樹枝和枯井表現了小女孩的好奇和奇特的思維,這些都在夢境裏得到體現。對於父母的忙碌,小女孩是苦惱的。而對於父母,作爲戀父情結的體現,對於母親,小女孩是內含敵意的,對於父親的愛,體現爲父親的被迫和母親對父親的強迫,這樣所有的恨意造就了夢境裏鬼媽媽這個最大的反派。

第一個夢境的思維,引起主要是因爲那個長的像小女孩的娃娃讓小女孩思索着原因,和父母的不關心讓自己苦惱,然後,在夢境裏,小女孩給娃娃也給自己製造了一個自己心中完美的世界,滿足了一些快樂的願望,因爲剛搬家的新鮮感小女孩這時的情緒還是快樂的。

然後是第二天的生活,遇到一些人,小男孩想進粉紅宮殿的願望,關於小男孩奶奶的妹妹失蹤的思索,都造成了第二個夢境的出現。能夠從中看出小女孩對所遇到的人一些奇特而完美的願望,有期望小男孩不那麼喋喋不休而且可愛而聽話的願望,有期望叔叔的演出圓滿成功的願望,期望那對奶奶變的年輕而團結的願望,有期望。當然這其中最大的願望還是父母的關心,和期望好好打扮新家的願望。

這個夢還沒有做完,夢醒了。然後因爲買衣服的不順心,影響到小女孩的情緒,還有母親出去時說的話多少還是感動了小女孩的,在夢境中小女孩已無法應對另一個女孩,更爲自己有着這中思維感到羞愧,還有對小貓的嘲弄的羞愧,然後接連着對失蹤的小女孩的思索,還有對父母長時間外出的擔心,結合成了第三個夢境。因爲情緒變的不好,這使得夢境裏的材料在色彩和善惡上產生了巨大的改變。關於救贖,體現了小女孩內心期望被父母和異性認同的願望。這夢境裏有許許多多的細節,很多都是小女孩在現實中記憶的綜合,有機智,有勇敢,有害怕,有喜歡,許許多多,都表現了小女孩對這個世界,對父母,對鄰里,對異性的有着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思考。

透過這些現實和夢境的比較,會發現,小女孩透過對所處環境的思索,慢慢成長起來,更加完美的應對着這個世界。

夢裏的世界何嘗不是一種思考,小時候的自己更是着迷於這種奇特的思維方式,慢慢的透過這些長大起來。明白了更多,也能夠思索更多,把這個世界看的更加清楚了,沒有了很多的迷惑,但也失去了很多的色彩。這是成長所務必的,還是社會所務必的呢?我們是追求夢幻般的完美,還是清晰的現實呢,這大概是一生都解決不了的問題吧?

《鬼媽媽》觀後感 篇2

電影《鬼媽媽》,又名《卡洛琳》,是一部改編自旅美英國作家尼爾蓋曼的同名暢銷書《卡洛琳》的布偶動畫片。資料講述一個名收卡洛琳的小女孩,隨父母搬到新的城鎮後,在新家的客廳裏發現一個神奇的門,透過門後的通道,她到達了一個和現實生活完全一樣的鏡像世界(鬼魅世界),在那裏她看到了自己的爸爸、媽媽、小夥伴及鄰居,但他們的眼睛都被縫上鈕釦,鬼媽媽爲了永久留住卡洛琳,準備給她的眼睛也縫上鈕釦,卡洛琳在黑貓和小夥伴的幫忙下最後戰勝了鬼媽媽,回到現實世界。

“鬼媽媽”,很難想象一部兒童片會用這樣有些恐怖的名字,說老實話一開始,我還以爲是一部午夜驚慄片,怎樣也不會想到是一個兒童片,這部片子在美國也是在今年2月才公映,目前還沒有在中國公映,我想中文版本還是譯爲“卡洛琳”本來的名字爲好,雖然平庸了一點,但至少透過片名,就能讓中國觀衆瞭解其是一部好萊塢動畫片,即使不是迪斯尼出品,也不會差到哪兒去,如果用“鬼媽媽”這樣的片名,其本意有可能是爲了“出奇”,但也可能會嚇倒很多小朋友(包括他們的父母),何況電影的資料並不是兒童不宜的恐怖片,取“鬼媽媽”這樣怪名字,如果影響到電影的票房,也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鬼媽媽》一片,不但片名有些搞怪,而且電影的資料也是十分的詭異,也許是太西方元素,所以東方人理想起來有一些難度,如果父母親帶着自己的小孩一齊到電影院去觀賞此片的話,父母親最好事先做一些功課,否則會被孩子問的啞口無言的,父母親連動畫片都看不懂的話,今後在孩子面前還不威信掃地啊。不明白看過此片的朋友,看第一遍時有沒有看懂此片,反正我是沒有弄明白,個性是那個系在眼睛上的鈕釦,根本不明白有什麼個性的含意?還有所謂哥特式風格,還是之後上網搜索,才明白就是“鬼片”呀。也許我是多慮了,小孩子看電影也就是看個高興、看個熱鬧,他們只要看到“好人戰勝壞人”就心滿意足了,根本不會去探索銀幕背後的什麼“大道理”。

如果真要試着詮釋影片的主旨,我覺得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比較適合,所謂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構成,出身時的嬰兒的精神知識由本我構成,自我是透過父母的訓練與外界打交道構成的人格一面,簡單的說自我就是管理、掌控本我,不能讓本我隨心所欲,以至毀壞了自己。《鬼媽媽》的原著就是作者寫給自己孩子的一本故事書,小說中的卡洛琳的父母十分忙,沒有時間陪她玩,爲她作可口的飯菜,所以對現實很不滿,當然就渴望自己的慾望能夠得到滿足,所以就透過客廳裏個性通道,進行了一個鏡像世界,在那裏她的父母對她十分的好,滿足她的所有要求,當然小女孩本我的慾望是不可能無止境的得到滿足的,所以她務必付出可怕的代價,最終她還是屈服了,控制了本我的慾望,回到自我的狀態。因爲兒童的人格正在構成、建立的過程,所以和父母親之間的衝突是必然的,但也就是無數次的衝突後,孩子的自我得以構成,如果試圖逃離父母親的掌控,有能夠帶來的後果也就是災難性的。

很多人津津樂道的是該片的傳統制作風格,導演摒棄了現代電腦製作工藝,嚴格按傳統的逐格拍攝,這種懷舊風格也許只是爲了和影片故事風格相一致,這部電影本身並不是靠技術作爲其買點,因爲在此之前的原著,已經是十分暢銷的書籍。本片主要觀衆羣鎖定爲兒童,所以採用布偶動畫片的形式,如果採用真人表演,也不失爲一部好的故事片素材,也許和《哈利波特》系列片一樣,火爆全球電影市場,成爲老少咸宜的大片。可惜的是片中的卡通形象設計的並沒有什麼特色,不可能產生什麼經典卡通人物,唯一的也許就是卡洛琳的小夥伴韋伯,形象很是怪異,給人印象還算是較深刻,能夠作爲電影衍生物推向市場,其它的形象有的不僅僅一般,甚至有些令人厭惡,在卡通形象這方面該片能夠說並不成功。

《鬼媽媽》觀後感 篇3

早在年初的時候就看過這部3D動畫片的預告,光是那風格詭異的背景音樂,就足以讓人興奮得渾身汗毛倒豎。看預告的風格,還以爲是我敬仰的TimBurton的新作,昨日一看,原先不是,但是並沒有形響這部電影給我帶來的視覺震撼。

《Coraline》講述的是一個正處於青春叛逆期的小女孩——卡洛琳跟隨自己的一對園藝作家父母搬到了郊外到一個叫做“粉紅宮”的陳舊公寓。《Coraline》(《鬼媽媽》)——觀後感那裏天氣惡劣、周圍荒草叢生,附近住着幾個老朽的怪人,而父母又忙於各自的工作,根本無暇照顧卡洛琳。她唯一能說說話的,只有住在附近的一個古怪的小男孩——懷波和他的黑貓。

百無聊賴的卡洛琳只得靠在這所舊房子裏四處“探險”打發時光。午餐時她收到了懷波送給自己的玩偶,奇怪的是,這個娃娃長得和卡洛琳幾乎一模一樣,唯一不同的就是——娃娃的眼睛,是一對黑鈕釦。

一天,卡洛琳發此刻一個空房間的牆上,有扇封死的矮門。好奇心驅使她纏着媽媽打開了那扇門,卻失望地發現,門後但是是另一堵牆。無聊的情緒充斥着卡洛琳的心——沒有人關心自己、照顧自己,與自己玩耍。她已經對現實生活厭煩到了極點。

午夜時分,昏昏欲睡的卡洛琳聽到牀下傳來了動靜——一隻可愛的跳鼠似乎故意要引起她的注意,引誘着她向白天發現的那個空房間走去。卡洛琳再次打開了那扇封死的矮門,驚訝地發現那裏竟有一條通向未知的隧道!她爬進那條隧道,進入了另一個“家”。那裏溫暖、整潔,廚房裏傳出好聞的香味,母親在烹製大餐。而當那個“媽媽”轉過身來的.時候,卡洛琳驚訝地看見她的眼睛居然是兩顆黑色的鈕釦!

卡洛琳的驚訝很快就被這個世界裏溫馨的氛圍所平復。鈕釦眼睛的“媽媽”告訴她,自己是卡洛琳的“另一個媽媽”,同時,還有“另一個爸爸”。這對父母堪稱完美——溫柔的母親烹得一手好菜,無條件地滿足卡洛琳的任何物質要求;父親風趣幽默,像魔術師一般把房子和花園變成了卡洛琳的夢幻遊樂場。而現實中那些醜陋、怪異的鄰居們在這個世界裏,也變得一個個身懷絕技、氣宇軒昂。唯一的不協調就是:他們都長着“鈕釦眼睛”。這個美妙無比的世界與現實的冰冷、灰暗構成了強烈的反差。

每個清晨,卡洛琳醒來之後,喋喋不休地向現實中的父母講述着自己晚間的奇遇,卻沒有人願意聆聽,人們都認爲這是小女孩編造出來的謊言。直到有一天,小男孩懷波告訴卡洛琳,自己送給她的那個玩偶,是從他奶奶的舊東西里翻出來的,據說是她奶奶小時候就失蹤的妹妹的遺物。人們都說,那個小女孩被人偷走了。沒有人明白她的下落。卡洛琳開始心存疑心,但是,她仍然抗拒不了“另一個世界的誘惑”,每一天晚上到那裏去尋求滿足。

有一天,“另一個媽媽”向卡洛琳提出永遠留在這個世界的要求,條件是:將卡洛琳的雙眼換成一對鈕釦!《Coraline》(《鬼媽媽》)——觀後感至此,卡洛琳才驚覺自己中了一個圈套,她驚恐地想逃出這個世界的時候,溫柔的“另一個媽媽”最後兇相畢露。原先,她是一個可怕的“鬼媽媽”,利用玩偶在現實世界中做“眼睛”。一旦發現對現實不滿、渴望物質滿足的小孩,就會引誘她們進入自己的魔爪,成爲她永久的囚徒。

盛怒之下,“鬼媽媽”把卡洛琳關進了一個幽閉空間。在那裏,卡洛琳遇到了在自己之前被鬼媽媽操縱的三個孩子的亡魂。

《Coraline》(《鬼媽媽》)——觀後感他們的眼睛都被換成了鈕釦,被關在那裏幾百年了。其中一個,便是懷波奶奶的妹妹。她告訴卡洛琳:要想逃出鬼媽媽的控制,就要向她提出挑戰,跟她玩遊戲——因爲她永遠不會拒絕遊戲。不久之後,卡洛琳僥倖逃出了這個世界。但是,跳出那扇矮門之後,她發現自己真正的父母居然被鬼媽媽綁架了。

爲了救父母,勇敢的卡洛琳又一次回到了“另一個世界”。她挑戰“鬼媽媽”,要幫那三個孩子的亡魂找回他們的眼睛,同時也找到自己的父母。鬼媽媽果然應戰。卡洛琳憑藉着聰明機智地找到了那三個孩子的眼睛、也解救出了自己的父母。

最後,卡洛琳一家和現實中不那麼完美的鄰居們踏上了向完美生活前進的旅程……

這部電影改編自2003年雨果獎最佳中篇小說,由英國作家尼爾蓋曼創作的同名童話小說。如同我一貫認爲:好電影的前提,必然是一本好小說。儘管個人感覺這個故事還有很多有待挖掘、完善的地方(例如“鬼媽媽”戀兒情節的由來),但是這仍然是急功近利的現代電影市場少有的一部佳作。

在視效方面,《Coraline》堪稱完美,片中超多的魔幻、浪漫的場景設定、畫面的新穎觀感,都讓人感受到這部電影背後的技術力量之強大、工作人員的審美品位之高。透過這部電影我能夠看出TimBurton風格的縮影,只是摒棄了部分脆弱和唯美、甚至有些陳腐的華麗,取而代之的是更現代、更快的節奏。

正如電影的海報上始終提醒觀衆的那句話——“警惕你所奢望的!”

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有的時候,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並不完美的世界,恰恰是個安全港;如果世界按照每個人的幻想來運作,不經過個人努力,無條件地滿足我們的任何奢求,恐怕最終等待我們的,只能是被囚禁的命運。

有些事,想想就罷了。

《鬼媽媽》觀後感 篇4

據說由暢銷小說改編的動畫電影。前半部分描述小女孩卡洛琳與父母溝通不暢,覺得寂寞無聊。她父母似乎都是吃文字飯的,整天碼字,對其關心不夠。某天卡洛琳透過家裏的一道神祕門來到一鏡像中,鏡像中的人與物與現實一模一樣,包括爸爸媽媽,但更加夢幻。小女孩現實中得不到的東西,在鏡像中都能夠得到,包括親情,食物,服飾,總之美夢成真。

這部分使我想起《潘神的迷宮》,還以爲小女孩爲逃避現實而進入自己的幻想世界當中。但是,當鏡像中的媽媽說堅決要把小女孩留下,且把她眼鏡用鈕釦縫合起來時了,電影的氣氛陡然變得詭異起來。看來電影叫做《鬼媽媽》倒不是故弄玄虛。

後半段小女孩認識到現實世界雖然不完美,但總有溫馨的地方。她極力逃出幻境,但是現實中的父母卻被困在另一空間當中。於是她鬥智鬥勇,最後戰勝鬼媽媽,一家人回到的現實中去,俗套的結局。

整體上,可能思考到要應對小朋友,全片對恐怖氣氛渲染不夠。少有使人覺得背脊涼嗖嗖地方。

看完電影生出一些個想法:即千萬不要忽略小女孩的感覺,此年齡段的丫頭古伶精怪,喜歡胡思亂想,父母稍有忽視,很易使她們像卡洛琳一樣誤入岐途--鏡像中的鬼媽媽隱喻兇險;再就是,邪惡的東西很喜歡化妝成完美的事物,比如騙子,引你入彀,不可不防。所以小朋友們啊,千萬不要吃那些叔叔阿姨給你糖,而且越是笑容可掬,越是牛奸似鬼;現實再怎樣不完美,父母還是最愛你的人,不要爲自己的一些所謂“感覺”而做出離經叛道的事情~~~~~

當然電影的主要功能不是教化,而是要讓你覺得爽。這片主角形像是玩偶式的,初看不習慣,慢慢就理解了。還能夠一看的電影吧。

《鬼媽媽》觀後感 篇5

《鬼媽媽》是一部奇怪的童話電影。影片講了這麼一個故事,一個叫卡羅琳的女孩發現客廳有一扇奇怪的門,因爲好奇,她就趁沒人時在一隻老鼠的引領下,找到鑰匙打開了這扇奇怪的門。結果門裏是一個與外面一樣的世界,更重要的是,還有兩個更和藹的爸爸媽媽。他們爲了討好卡羅琳,送給她一個十分美麗的花園,一曲優美動聽的鋼琴曲,還有一塊又大又香的蛋糕。但是這個媽媽其實是個女妖怪的化身,她綁架了卡羅琳真正的父母,還想給卡羅琳換上“鈕釦眼”,企圖抓住她的靈魂,讓她永遠留在那裏,做她的奴僕,受她虐待。但是卡羅琳十分勇敢,她和一隻黑貓,幾個難友一齊奮力反抗,最後最後打開門逃回了家裏,並且救出了她真正的父母。還把鑰匙扔進了不見天日的深井。

看了影片,我很佩服卡羅琳。因爲她的勇敢,因爲她的堅強。不像此刻的小孩,連看到一隻小蟲子或是什麼髒東西就會大驚小怪,不得了了。《鬼媽媽》這個故事給我的啓示是:要堅強,即使在挫折面前,也要勇敢地應對。

《鬼媽媽》觀後感 篇6

我不希望有鬼媽媽和她的一切來束縛我。

開始的房子看上去很漂亮——粉紅色城堡公寓。但裏面破舊、死氣沉沉,二房子坐落在一個偏僻荒蕪的林子裏。女主角卡洛琳是一個小女孩,父母因爲很忙而對她不理不睬。卡洛琳認識了怪異的鄰居,還有一個討厭的小男孩和他的小黑貓,環境和父母的態度讓卡洛琳感到無聊透。這對於她簡直要了命。不過事情並不是一直都那麼糟,一個夜晚,她居然在家裏的第13個門後面,發現一條祕密通道。卡洛琳發現通道另一邊是一個和現實完全相同但又不同的世界,一切現在都似乎在這裏得到了複製,但是自己那些夢想卻又在這裏得到了實現。而最讓卡洛琳高興的是,這個世界裏的媽媽和爸爸對自己和善可親、百依百順。但是這裏的爸爸媽媽的眼睛是鈕釦!後來,她發現了這位“鬼媽媽”準備給自己換上鈕釦眼睛,並把自己永遠留在這個“奇妙”的世界。卡洛琳用了一些小玩意兒和被困的幽靈小孩兒的幫助回到了自己家。

《鬼媽媽》電影中所有場景都有着濃厚的哥特風格,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片中的整個林子的樹沒有一片葉子,有一種荒蕪死寂的感覺。隨後的通道是紫色寶藍色結合到一起,給人神祕而又充滿誘惑。背景音樂讓人不寒而慄又有媽媽哄孩子睡覺的感覺,演唱者的聲音在音樂中若有若無,讓人感覺在夜色的濃霧中看這個故事。

《鬼媽媽》中運用了幾個比喻。片中把隧道比作母體的產道,卡蘿琳想回到更小的時候,她的內心拒斥長大,長大意味着她無法再像嬰孩時一樣爲所欲爲,而且不會再被父母捧在手心裏呵護,長大後的卡蘿琳對父母提出的要求多半會被拒絕。隨之把另一個世界的鈕釦比作成人的角度,鬼媽媽有着鈕釦眼睛,她滿足了許多卡洛琳的期許,但她在給卡洛琳更多好處之前要求卡洛琳在眼睛上縫上鈕釦,鬼媽媽的意思是:我滿足了你的要求,你就得凡事都從我的角度看問題。鬼媽媽用物質上使卡洛琳失去自由比玩物喪志,鬼媽媽用物質滿足卡洛琳而使她失去自由和玩物喪志不是一個道理嗎?把鬼媽媽沒有正真的眼睛比作寂寞,鬼媽媽爲什麼對卡洛琳付出那麼多想挽留她在自己身邊?爲什麼最後她放下自己的尊嚴奮力敲着她的世界被卡洛琳鎖住的?爲什麼她最後近乎用快哭的聲音(隔着一扇門)對卡洛琳高喊“不要離開我”?因爲“再驕傲的人也會被愛所傷”。鬼媽媽就是一個驕傲的人。其實是她的“不可一世”把卡洛琳逼走的。因爲鬼媽媽的“釦子”:愛,就是滿足對方的條件。所以她的扣子後面沒有一雙母親的眼睛。我看這片子看到結尾部分的鬼媽媽的扣子眼睛被黑貓摳下來時,我有着一絲絕望。因爲當貓要扣下釦子之時,我多麼希望鬼媽媽有一雙溫柔的眼睛,但是,她只有釦子眼睛。你可以認爲鬼媽媽之前的付出是虛僞的母愛,其實鬼媽媽只是一個孤獨的人,她希望用她自己的“愛”挽留住卡洛琳。

我不希望有鬼媽媽和她的一切來束縛我。

《鬼媽媽》觀後感 篇7

《鬼媽媽》這是一部動畫電影,昨天剛剛看完,雖然很幼稚,但是我們可以借鑑一下,也許將來會用到,鬼媽媽觀後感。那麼我在這裏給大家分析一下,呵呵言語可定要直白,也就是通俗易懂的分析一下。我們的主人公叫柯羅林,他不在不知不覺中來到另一個家,雖然他的“另一個媽媽”就是現實之外的媽媽,那裏什麼都有,會滿足她所有現實所沒有的東西,可是,鬼媽媽那裏總是少些什麼。鬼媽媽用鈕釦爲來過的孩子做眼睛,想讓他們永遠留下來,理由是好好愛他們,可是,鬼媽媽的這種愛完完全全的束縛了孩子們,她只想把孩子當做玩偶一樣的人,任由她擺弄。不由得讓我聯想到現實社會,如果現在的家長還用這樣的方法教育孩子,我想這個孩子也只能是個木偶吧,可能這也是電影想影射的東西。不僅僅是鬼媽媽的事情,還有柯羅林,我們的主人翁,她有點叛逆,也非常有主見,也非常聰明,這也是現在的孩子們的縮影,她不知不覺的來到鬼媽媽爲她打造的環境裏,鬼媽媽爲她做早餐,而且,味道好極了,是另一個媽媽所不能給予的,觀後感《鬼媽媽觀後感》。爸爸會演奏鋼琴,不再是現實爸爸那樣整日的工作,以至於都忽略了柯羅林。從這我們可以看出,現實家庭中,由於父母忙於工作往往忽略了對孩子的關心,那樣的場景也是通過孩子的想象才能得到的。如果家長能在工作後儘可能多得陪陪孩子,他們就不會在孤獨,想用各種方法來引起大人們的注意了,對於孩子們在心裏會得到滿足,不會在抱怨父母老是沒時間了。她看到的是在那個家裏所看不到的溫馨,然而,這對父母只想讓她留下來做他的孩子,只需要用眼睛交換,爲她重新縫上一對鈕釦的眼睛,那麼就可以享受這一切,如果不能如他們的願,那只有死路一條。這時候的小女孩終於看清楚鬼媽媽的意圖,那並不是愛,不是媽媽對他的愛,她不想要這個家,想回到現實的家。從這我們可以看出來,最終柯羅林理解了父母的苦心。這裏,鬼媽媽的環境都是假象,最愛她的人仍然是自己的父母,別人永遠代替不了,父母的愛無時不在。

這個題材的電影很有教育意義,是給那些認爲得不到家長關注的孩子們看地,這樣可以讓他們在看電影的過程中,慢慢體會父母的愛無時不在,對他們一定有所改變,雖然有的地方有點嚇人,不過還是可以收容到你的電腦裏的,總之,電影很不錯,我會記住的,也許將來的某一天我會用的上,你們呢?

《鬼媽媽》觀後感 篇8

今天,我觀看了《鬼媽媽》,一部萬分驚險的動畫電影。

開始是一隻“金剛爪”(鬼媽媽的手)抓住一隻從星空中飄來的布娃娃,用“金剛爪”剝掉了布娃娃的衣服,挑掉了它的頭髮,在布娃娃身上劃開了一道口子,挑出裏面的棉花,又重新做了一款式樣,眼睛變成了黑色鈕釦,又把布娃娃放回星空。接着,有一個和改造款布娃娃一模一樣的小女孩出場了,她的爸爸媽媽都很忙,她只有四處閒逛,這兒摸摸,那兒摸摸……突然,她發現了一扇小門,讓她的媽媽來開門,沒想到,門後是一個磚牆。後來,她三番五次地夢見牆後美妙的故事。有一天,她趁父母出去買吃的時候,偷偷進了那扇門。門後是一個恐怖的世界,她卻渾然不知,鈕釦眼睛的媽媽其實並不是另一個她的好媽媽,而是一個殘忍的鬼媽媽,她將所有人都挖掉了眼睛,縫上鈕釦,因此,小小年紀的女孩得知鈕釦媽媽是位鬼媽媽後,經過了重重考驗,壞比爾幫她共度難關,最終她又和媽媽、爸爸相聚了!而爸爸、媽媽卻不知女兒經歷了千幸萬苦才和他們相聚。

看了這部電影,我覺得再美好的世界也是個陷阱,再好的生活也是毒藥。自己的媽媽是世界上最好的安全港,別人對你再好,也抵不上自己的媽媽對你的愛。

讓我們從現在開始珍惜一點一滴的母愛吧!讓生活變得充滿愛!

《鬼媽媽》觀後感 篇9

一個孩子的願望,一個鈕釦的世界,門那邊的鈕釦世界是一個可以實現所有理想的地方,那裏的生活十分愜意,爸爸媽媽可以爲她做一切,可以陪着她玩,所有的東西都可以以她爲中心。這麼美的地方誰不向往呢,她一次又一次前往那個美好的地方尋找快樂……

卡洛琳的父母爲了工作,搬到了郊外的別墅裏,因爲無聊在數門窗時,發現了一個特殊的門,用一把特殊的鑰匙打開了這個特殊的門,把卡洛琳帶到了一個特殊的鈕釦世界。

在這個世界裏,所有的東西都與現實截然相反,房子是粉紅色的,裏面有一切可以吸引卡洛琳的事物:美味的食物、可愛的臥室、乖巧沉默的韋伯,很久不見的同學,但他們都是鈕釦眼睛。還有另外的一對父母,這麼美的地方使她甚至不想回到現實中那個無聊的真實世界了,但她卻不知道危險正向她一步一步靠近。

她的“另一個媽媽”並不是愛她的,只是一個專門吸孩子生命的老巫婆,她先製造假象,迷惑孩子,讓孩子們愛上這裏,想要永遠留在這裏,再給孩子們縫上鈕釦眼睛,吸食她們的生命,卡洛林在被關在黑房子時,其他孩子的鬼魂告訴了她老巫婆的陰謀,並希望可以幫他們找回眼睛。乖巧沉默的韋伯也被殘忍的殺死了。回到現實生活中的卡洛琳驚慌不定,因爲他的爸爸媽媽又被老巫婆抓走了,她只得又帶着貓去了門那邊的世界,和老巫婆定了一個契約,找到了三個孩子的眼睛,並救出了父母,打敗了老巫婆。

在這部電影裏,我最喜歡的就是卡洛琳,她勇敢、樂觀、開朗,能及時剋制住自己,不讓老巫婆爲自己縫上鈕釦眼睛;擁有別樣的勇氣,爲了找到孩子們的眼睛她多麼勇敢,她很執着,當發現父母被抓走時,又冒着生命危險去救她們,她不輕言放棄,不會拋棄朋友和家人,這樣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

在電影的最後 ,卡洛琳得到了母親送的手套,一個漂亮的臥室,在花園裏種上了鬱金香,並把鄰居們、韋伯和他的奶奶請到了家裏參加聚會。一個美麗的結局,結束了卡洛琳的驚險之旅。

《鬼媽媽》觀後感 篇10

女孩卡羅林一家搬進了一個新家裏,卡羅林的父母平時工作很忙,很少有功夫去細心理會卡羅林,而且他們做的飯菜也很槽糕難吃,漸漸地卡羅林就很討厭他們。

有一次,卡羅林在一片荒野上發現了一口進,並認識了男孩歪脖子,也認識了樓下兩位鄰居太太。

一天清晨,卡羅林收到了一個和她一模一樣的布娃娃,但她並不知道寄布娃娃的人是誰。

她有一次幫她爸爸數新家的窗戶和門時,她突然發現了有一道很小的門,於是她小心地用鑰匙打開了小門,發現裏面只是一堵牆,令她很是奇怪。

在搬進新家的第三天晚上,一隻小老鼠“吱吱”跳進卡羅林的房間,並把卡羅林引到了小門前,女孩打開了小門,竟然發現石牆不見了,取而代之的則是一條隧道,卡羅林好奇地鑽了進去,猛然發現自己來到了另一個世界。在這兒,所有人的眼睛都是鈕釦,在這兒,也有卡羅林的父母,他們的眼睛也是鈕釦,還自稱爸爸二號和媽媽二號,這裏的爸爸媽媽,他們飯菜做得很好,對卡羅林也特別好,這讓卡羅林很喜歡這裏,因爲在這裏,她想幹嘛就能幹嘛。於是,每到晚上,她就不由自主爬進那個隧道。

到了第三次的時候,媽媽二號想把卡羅林的眼睛也換成鈕釦,卡羅林突然覺得害怕了,她就推託想睡覺,因爲她知道,上兩次只要一睡覺就會回到現實的家中。可這次好像不行,她睡了一覺以後還是沒有回到現實的世界裏,卡羅林急了,跑到那個小門前,可她發現平時溫柔地媽媽二號此時已經變成一張鬼臉,恐怖地堵住小門。

當時,我真爲卡羅林緊捏一把汗,看着鬼媽媽的摸樣,我的身上也嚇出一身冷汗,爲什麼媽媽二號變化這麼大。

接着,卡羅林就被鬼媽媽扔進一間牢房,在這間牢房裏有三個人形幽靈,這些幽靈對卡羅林說,他們之所以變成這樣都是因爲鬼媽媽,她靠那些娃娃的眼睛來窺視我們的不開心,最後他們被鬼媽媽安裝了鈕釦眼睛,結果他們的元氣被鬼媽媽吸光了,所以被囚禁在這裏。

就在卡羅林悲傷後悔的時候,她的好朋友歪脖子二號救了她,幫助她鑽出了小門,回到了現實世界。

可是,當卡羅林回到家以後,發現她真正的爸爸媽媽不見了,她就躲在被子裏面小聲地哭,哭着哭着就睡着了,還是歪脖子的黑貓叫醒了她,告訴她,她的爸爸媽媽都被鬼媽媽捉去了,卡羅林此時才更加醒悟。

看到這裏,我也感覺到爸爸媽媽的重要性,平時,父母嚴厲地時候也是這樣不喜歡,現在沒有了,才懂得父母的重要,哎!爲什麼要到失去的時候才懂得擁有呢!

勇敢地卡羅林決定救回父母,她又來到了讓她心驚膽戰的非現實世界,和黑貓,歪脖子一起救回了爸爸媽媽,最終邪惡的鬼媽媽被消滅了。

真是讓人緊張地電影,我們要懂得父母的重要性,不要以爲表面上對你好的人就是好人,有可能是笑裏藏刀。我們的父母表面可能對你很嚴厲,但他們是真心愛你的。

同時,我也對卡羅林這種知錯就改,勇敢面對邪惡的精神所感動,我真佩服她!

《鬼媽媽》觀後感 篇11

孩童永遠是天真爛漫的,回憶起自己的孩童年代,仍然有很多說之不盡的話語,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一直教育自己要用功讀書,爲自己,爲父母,爲家庭,而做出一番成就,不要一輩子碌碌無爲,說實話那個時候真的覺得父母只是在乎自己的成績,根本不會關心其他的關於我們的內心以及生活方面的感受,所以有時候就會妄自臆斷父母是不愛自己的,看到別人的父母那麼疼愛自己的孩子,滿足他的需要,自己真的覺得那麼羨慕。

後知後覺,已經20歲了,漸漸地也懂得了父母的苦心,才知道親情才最是可貴,今天在老師的安排下,我們看了動漫《鬼媽媽》,說實話看完心裏頓時想起了自己的孩提時代,那個時候很懵懂,也會像卡洛琳一樣,會憧憬父母陪着自己玩耍,會滿足自己無理甚至任性的要求,就像動漫裏卡洛琳也會有點小脾氣,會抱怨父母不陪自己玩耍一樣,我也時常這麼覺得。

《鬼媽媽》這部動漫是》先是美國的一本暢銷小說,作者是尼爾·蓋曼。圖書大受好評,少年兒童出版社也出版了中文版譯本。2009年,據其改編的同名動畫片上映,影片雖然製作成本不大,但構想卻非常離奇和生動,再度引發極大反響。這是一部既寫給孩子,又是寫給大人看的風格詭異的幻想小說,這點可以從動漫裏很多地方體現出來。作者尼爾·蓋曼自己說:“我原本打算爲我的女兒寫一個5—10頁的短故事,但是故事自己有了生命……孩子們會把它當成一個有趣的冒險,大人看了卻會做噩夢。”

這部動漫的故事情節十分新穎,動漫中以卡洛琳的小人偶爲線索,通過夜晚睡覺穿梭那堵牆後的隧道進入另一個世界爲導線,勾勒出了兩個世界,而這兩個世界恰恰是孩童卡洛琳在現實和想象中的畫面的寫照。故事的大致內容就是:卡洛琳是一個只有十幾歲大的小女孩,正如這個年紀的其他孩子一樣,卡洛琳對身邊的一切都充滿了童趣一般的好奇心。因爲種種原因,她的父母決定舉家搬遷到另外一個小鎮居住,搬家對於大人來說是一份相當繁瑣和累人的工作,但對於小小的卡洛琳卻是相當有意思的一次經歷。同樣的,這個全新入住的小鎮對於大人來說是相當的陰鬱和詭異,但這一切在卡洛琳的眼中都是那樣的有趣,不論是訓練了一個老鼠馬戲團的老爺爺,還是整天吵架的怪異姐妹都成了她探索的對象。但最神奇的事情還不是這些,卡洛琳發現在這棟老房子裏有一個驚天的大祕密!原先她曾經數過家裏的門,數字停留在13這個最不吉利的數字上。

而神奇的是,原來在客廳裏還有一道誰也沒發現的門。這道門後面通向哪裏呢?卡洛琳絕對是個行動派,她充分地認識到“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這句話的正確性。所以她便走進了這扇大門,原來在這扇門的後面是一個與真實世界一模一樣的“鏡像世界”。這個世界雖然有點詭異,但卻非常有趣,而且更重要的是,在這個世界裏竟然還有一個“媽媽”。

這個“媽媽”對卡洛琳也很和善,只不過她有着一雙鈕釦眼睛。當然,大家都知道天上只會掉下林妹妹不會掉下好媽媽,這個看上去很和藹的媽媽纔不是什麼善類。她不但綁架了卡洛琳真正的父母,她更試圖縫上卡洛琳的眼睛把她永遠地留在這個世界中。不過卡洛琳纔不會那麼容易束手就擒,就像多羅茜有獅子、稻草人和鐵皮人的幫助一樣,卡洛琳的“親友團”也迅速出現,不過這次是一隻高傲的黑貓和三個鬼魂,於是人魔大戰又要開始了,最終勇敢聰明的卡洛琳戰勝了巫婆,回到了現實世界。

這部動漫中角色的設計極富特色,獨特新穎。首先我們來談談卡洛琳的父母親的人物特徵,對於從孩提時代過來的我們來說,這點再不陌生吧,這就是活脫脫的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再現,動漫開始卡洛琳對她的媽媽說:希望在雨天出去打理花園,好讓自己的朋友來時看到漂亮的花園。然而無論怎麼訴說,她的母親始終目不轉睛,指不離鍵盤的打着字,順便敷衍着卡洛琳說:沒時間陪你,而且這種天氣出去會弄得滿身泥濘。

無奈的卡洛琳只好懨懨着去找她的父親。然而推開門,他的父親也一樣頭髮蓬鬆,睡眼惺惺的打着字,毫不理會在一旁的卡洛琳,無論她怎麼搗亂,嘈雜,最終也是讓卡洛琳去查看房間來敷衍,卡洛琳一副抱怨的樣子。

這是有多像現實生活中的父母親啊,爲了生活,爲了養家餬口,整日忙於奔波,無暇顧及家中的孩子,沒有時間陪着他們玩耍,這裏也正好爲整個電影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起到了很好的連貫作用。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故事的主人公卡洛琳小姐,從故事最開始的一系列對話,動作,表情之類,我們就可以看出卡洛琳是個天真活潑,頑皮可愛的女孩,她幻想着父母能多陪伴自己,多一點玩耍,而不是整天忙於工作。到了後面,卡洛琳爲了拯救自己的父母和三個被巫婆禁錮的靈魂,而收斂起恐懼心理重新回到另一個世界,這又體現了她富有愛心,珍惜親情和勇敢面對的人物特色,正是由於親情,她才具備了戰勝女巫的信心,這一點也在啓示我們親情可貴,無論再怎麼忙,再怎麼累,也都要努力經營自己的家庭,好好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

卡洛琳的朋友壞比,一開始就是一個頑皮,吵鬧的傢伙,從動漫開場她們爭吵就能看出,然而壞比在整個動漫中更像是一個勇士,他在故事最後的關頭,拯救了卡洛琳,這點使其極富男人氣概,也是我非常佩服的地方。虛幻世界的女巫,其實是一個令人既恨卻又不得不去可憐和同情的角色,恨是因爲她分割親情,把三個可愛的孩子的眼睛縫上了鈕釦,並把他們的靈魂封印起來,更有甚者,她甚至不知悔改,還想把卡洛琳留在那個世界。然而我們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正是因爲她渴望去愛,故事交代了她在很多年前失蹤的情節,似乎在昭示着她的心理存在着扭曲,因爲陰影而不得不作怪,所以她也恨悲劇。

卡洛琳的鄰居波波先生是個很搞笑的角色,波波自詡是跳鼠馬戲團的主角,然而卻沒見過他的表演,這似乎在告訴我們他是個有點自戀,卻心理脆弱的人,這點可以從他屋內凌亂的擺設看出,他是個生活無序,內心封閉的人,這也爲另一個世界波波先生的精彩表演做了鋪墊,推動了劇情的發展。

最後我想來談下,她的另一個鄰居就是那對整天吵架,意見分歧的姐妹,從她們屋內衆多被製成標本的狗狗和給卡洛琳吃的至少有100年曆史的糖果來看,她們的生活閱歷確實很豐富,通過卡洛琳喝剩的茶,就能看出她處在危險境地,說明她們確實有過人之處,正是由於她們的幫助,卡洛琳才能成功找到前兩個眼睛被縫上鈕釦的孩子的眼睛。

在這裏,還得有必要提一下那隻黑色的貓,從頭到尾,這是貓貫穿始終,也算是整個故事的線索之一吧,一開始黑貓只是跟着壞比,因爲壞比與她奶奶的關係,我推斷這隻貓,至少也應該是他奶奶那個年代的生存者,所以在另一個虛幻世界我們看到,這隻黑貓竟然可以說話,而且知道很多很多連壞比都不知道的事情,黑貓三番兩次抓住耗子(實際上是女巫派來監視卡洛琳的間諜),在鈕釦即將覆蓋月亮的時候,黑貓抓住了逃跑的耗子,幫助卡洛琳找到了第三隻眼睛。

而最後在卡洛琳被逼得走投無路的時候,一時情急之下她抓起黑貓扔向女巫,黑貓受驚一時亂抓,抓掉了女巫的鈕釦眼睛,讓她看不見,這爲卡洛琳逃回現實世界幫了很大的忙。故事的最後我們看到這隻黑貓,在路標上消失了。可以說黑貓是正義和智慧的化身,故事的這點極富理想主義色彩。

故事好像隨着卡洛琳回到現實世界而結束了,然而並非如此,黑貓告訴卡洛琳女巫還是會找到鈕釦鑰匙,卡洛琳在決心把鑰匙丟進深洞的瞬間,女巫被那扇通往虛幻世界的門夾斷的手出現了,它抓着鑰匙線,一路奔走,這個時候壞比出現,經過千辛萬苦中午把鑰匙連同女巫之手丟進了深井,整個故事最終塵埃落定。

故事最後的結局是完滿的,卡洛琳的父母儘管毫不知情,然而還是回來了,他們決心要整理花園,聽取卡洛琳的意見種植美麗的鬱金香,卡洛琳邀請她的鄰居還有壞比及其奶奶,一起在花園遊憩。整部電影稍稍帶點恐怖氣氛,充滿灰色主義,很多方面揮斥着對現實的抒寫,個人認爲該電源音樂緊扣主題,詭異而優美。畫面真實部分陰霾沉悶,夢境部分色彩豐富,奇幻瑰麗。名爲鬼媽媽,實際一點也不恐怖,只是透出一種夢境般的詭異色彩,情節連貫,兩種世界反差很大,是一部老少咸宜的佳作,故事的結尾似乎也是在告訴我們,儘管幻想很美好,但最終都不會不勞而獲,總有一日我們都得從夢境中醒來,都必須爲自己的現實而奮鬥,我覺得這是整部影片帶給我最大的感動之處,而且我深信我會一如卡洛琳一樣勇敢且自信的生活。

誠如我在文章開頭所寫,我還是很懷念我的孩提時大,雖然並不如別的孩子那麼美好,但是我認爲自己度過了一個充實的童年,雖然父母不能經常陪伴,但是我卻可以理解他們的良苦用心,我覺得我會用影片帶給我的感動,去珍惜親情帶給我的幸福!一個學期就這樣結束了,通過這樣一部精彩的影片的收尾,讓我覺得既充實又感恩,我們都不再是孩子,但是我們一樣都還有夢想,卡洛琳,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她告訴我們無論在任何時候,即使面對困難,我們也不應該退縮,而是用自己的倔強畫出最亮的彩虹,感謝動漫帶給我的那些感動,感謝卡洛琳!

《鬼媽媽》觀後感 篇12

一部成功的動畫片無論在角色,場景,服裝,道具,色彩,音樂,劇情,節奏的掌握都要有出色的表現。《鬼媽媽》這部動畫就是一部十分成功的作品。出色的造型,豐富的色彩變化,能夠完美渲染氣氛的配樂經常緊湊的故事劇本,無一不爲這部動畫增添了動人的色彩。本文就造型方法和色彩服飾兩個方面進行具體的分析。

一、作品簡介。

《鬼媽媽》講述的是一個叫凱羅琳的女孩,跟隨父母舉家搬遷到一個叫粉紅城堡的小鎮上居住,這個小鎮有着詭異的氣氛,奇怪的鄰居。在房子中有一個不爲人知的小門,門對面住着凱羅琳的另一對父母,他們不像原本的父母那樣由於工作繁忙忽視凱羅琳,反而對她關心入微。

直到小小的凱羅琳產生了留在門這邊的想法,這個溫柔的媽媽告訴凱羅琳,想要留在這邊就要像自己一樣用鈕釦縫上眼睛。凱羅琳害怕逃跑,回家的小門卻已經被封鎖了,鬼媽媽也暴露了蜘蛛怪的本來面目。在三個善良靈魂和朋友的幫助下終於回到家中,卻發現父母失蹤。勇敢的凱羅琳決定回去救回自己的父母,經過一系列冒險終於救出父母回到家中。

《鬼媽媽》這部動畫製作精良,劇情緊湊,人物個性鮮明。2010年,獲第82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提名。

二、從造型方法上來看。

該動畫不同於市面上隨處可見的2維、3維表現方法,而是選擇採用偶動畫的表現方式,給觀衆耳目一新的感受。整個動畫造型簡潔有力,以概括的造型手段來塑造出多樣的角色,爲動畫角色注入了強大的生命力,使動畫角色得外在視覺感受與內在心理感覺得到完美的統一。這既體現了造型藝術的基本要求,同時也符合動畫製作技術的要求。整部動畫的造型從整體上來看,都偏向於壓抑。巨大的頭部,纖細的身體和四肢,讓人覺得頭重腳輕,壓力很大。好像脆弱的身體隨時會被折斷一樣。

故事的主角凱羅琳是一個活潑有好奇心的孩子,所以故事開始的時候穿了一件黃色的雨衣,給人一種十分好動的感覺。故事中的反面角色“鬼媽媽”是一隻由很多縫衣針組成的巨大蜘蛛怪物,“鬼媽媽”造型多用堅硬的直線構成,再加上尖銳的針型,整個角色極具攻擊性,距離感。動畫中,門另一邊的世界中,所有人都有一對鈕釦的眼睛,當凱羅琳產生想要留下的想法時,鬼媽媽拿出了一對鈕釦,並告訴她,只要在眼睛上縫上鈕釦,就能留在這裏快樂的生活下去。鈕釦的出現,可以說是整個故事的轉折點,故事發展從這裏開始急轉直下。這一造型設計,堪稱了整個動畫的神來之筆。

《鬼媽媽》觀後感 篇13

電影《鬼媽媽》,又名《卡洛琳》,是一部改編自旅美英國作家尼爾·蓋曼的同名暢銷書《卡洛琳》的布偶動畫片。內容講述一個名收卡洛琳的小女孩,隨父母搬到新的城鎮後,在新家的客廳裏發現一個神奇的門,通過門後的通道,她到達了一個和現實生活完全一樣的鏡像世界(鬼魅世界),在那裏她看到了自己的爸爸、媽媽、小夥伴及鄰居,但他們的眼睛都被縫上鈕釦,鬼媽媽爲了永久留住卡洛琳,準備給她的眼睛也縫上鈕釦,卡洛琳在黑貓和小夥伴的幫助下終於戰勝了鬼媽媽,返回現實世界。

“鬼媽媽”,很難想象一部兒童片會用這樣有些恐怖的名字,說老實話一開始,我還以爲是一部午夜驚慄片,怎麼也不會想到是一個兒童片,這部片子在美國也是在今年2月才公映,目前還沒有在中國公映,我想中文版本還是譯爲“卡洛琳”本來的名字爲好,雖然平庸了一點,但至少通過片名,就能讓中國觀衆瞭解其是一部好萊塢動畫片,即使不是迪斯尼出品,也不會差到哪兒去,如果用“鬼媽媽”這樣的片名,其本意有可能是爲了“出奇”,但也可能會嚇倒很多小朋友(包括他們的父母),何況電影的內容並不是兒童不宜的恐怖片,取“鬼媽媽”這樣怪名字,如果影響到電影的票房,也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鬼媽媽》一片,不但片名有些搞怪,而且電影的內容也是非常的詭異,也許是太西方元素,所以東方人理想起來有一些難度,如果父母親帶着自己的小孩一起到電影院去觀賞此片的話,父母親最好事先做一些功課,否則會被孩子問的啞口無言的,父母親連動畫片都看不懂的話,今後在孩子面前還不威信掃地啊。不知道看過此片的朋友,看第一遍時有沒有看懂此片,反正我是沒有弄明白,特別是那個系在眼睛上的鈕釦,根本不知道有什麼特別的含意?還有所謂哥特式風格,還是後來上網搜索,才知道就是“鬼片”呀。也許我是多慮了,小孩子看電影也就是看個高興、看個熱鬧,他們只要看到“好人戰勝壞人”就心滿意足了,根本不會去探索銀幕背後的什麼“大道理”。

如果真要試着詮釋影片的主旨,我覺得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比較適合,所謂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構成,出身時的嬰兒的精神知識由本我構成,自我是通過父母的訓練與外界打交道形成的人格一面,簡單的說自我就是管理、掌控本我,不能讓本我隨心所欲,以至毀壞了自己。《鬼媽媽》的原著就是作者寫給自己孩子的一本故事書,小說中的卡洛琳的父母非常忙,沒有時間陪她玩,爲她作可口的飯菜,所以對現實很不滿,當然就渴望自己的慾望能夠得到滿足,所以就通過客廳裏特別通道,進行了一個鏡像世界,在那裏她的父母對她非常的好,滿足她的所有要求,當然小女孩本我的慾望是不可能無止境的得到滿足的,所以她必須付出可怕的代價,最終她還是屈服了,控制了本我的慾望,回到自我的狀態。因爲兒童的人格正在形成、建立的過程,所以和父母親之間的衝突是必然的,但也就是無數次的衝突後,孩子的自我得以形成,如果試圖逃離父母親的掌控,有可以帶來的後果也就是災難性的。

很多人津津樂道的是該片的傳統制作風格,導演摒棄了現代電腦製作工藝,嚴格按傳統的逐格拍攝,這種懷舊風格也許只是爲了和影片故事風格相一致,這部電影本身並不是靠技術作爲其買點,因爲在此之前的原著,已經是非常暢銷的書籍。本片主要觀衆羣鎖定爲兒童,所以採用【布偶動畫片】的形式,如果採用真人表演,也不失爲一部好的故事片素材,也許和《哈利·波特》系列片一樣,火爆全球電影市場,成爲老少咸宜的大片。可惜的是片中的卡通形象設計的並沒有什麼特色,不可能產生什麼經典卡通人物,唯一的也許就是卡洛琳的小夥伴韋伯,形象很是怪異,給人印象還算是較深刻,可以作爲電影衍生物推向市場,其它的形象有的不僅一般,甚至有些令人討厭,在卡通形象這方面該片可以說並不成功

《鬼媽媽》觀後感 篇14

你相信你家有一個神祕的通道嗎?可千萬別爬進去。小女孩卡特琳搬到新居後,她對這死氣沉沉的一切都感到無聊透頂,無趣古板的父母,怪異的鄰居,還有一個討厭的男孩和他的小黑貓,這對於腦子裏裝滿了有趣的東西的卡特琳簡直要了命!一天晚上,小女孩卡特琳聽到了一聲奇怪的響聲,是從那個有被泥巴糊滿了的小門的房間裏傳出來的。

卡特琳悄悄地走進那個房間裏,她又一次打開了那個小門,沒想到糊滿泥巴的小門,它竟然成了一個通道!嘿!這真是有趣!卡特琳想也沒想的爬進了通道里。

卡特琳爬了很久才爬出來,嘿,這是哪兒?當卡特琳看清楚一切時,她不由得失望的嘆了口氣,這竟然是她家的廚房,媽媽正做着飯。卡特琳?媽媽轉過頭來時,卡特琳嚇了一跳,鈕釦眼睛的媽媽!卡特琳,你怎麼了?快去叫爸爸出來吃飯!媽媽溫柔的喊了一聲卡特琳相信着一定是自己看花了眼,於是,他走到爸爸的房間。卡特琳。吃飯嗎?等爸爸彈完這一曲!爸爸丟下這一句,繼續彈着琴鈕釦眼睛的爸爸!?卡特琳嚇了一大跳飯好了飯好了!正當卡特琳要詢問,媽媽的叫聲又來了。

雞腿,漢堡,披薩,薯條,可樂,滿滿的擺了一桌子,卡特琳驚呼一聲,開始大吃特吃,這可比現實中的家好多了。媽媽只是在一旁站着並不吃。

吃完了飯,媽媽給卡特琳的右手抹上了一層泥巴,哄着她睡了。

《鬼媽媽》觀後感 篇15

最近,我和父母看了一部叫《鬼媽媽》的電影。看完之後,我百感交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這部電影主要是關於一個住在粉色城堡里名叫卡羅琳的小女孩。她的父母都是作家,他們每天都埋頭在電腦上寫作。他們從不關心卡羅琳,只要她不打擾他們的工作。這時,整天無聊的卡洛琳偶然經過一次拜訪來到了虛擬世界,虛擬世界中的父母與現實世界中的父母正好相反,用各種可能的方式照顧她。漸漸地,她徘徊在虛擬世界,而不是回到現實。直到她發現虛擬世界的母親是個女巫,她纔會讓孩子們不想回到現實生活中去吮吸他們的靈魂。當然,卡羅琳也遭受了同樣的痛苦,但最終,她勇敢地與女巫戰鬥,勇敢地逃到了現實中。

看完這部電影,我知道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及時溝通是如此重要。爲什麼現在青少年犯罪率這麼高?正是因爲父母整天忙於工作和賺錢,他們找不到時間來和他們的孩子交流!因此,我想呼籲他們孩子的父母,雖然工作很重要,但他們必須騰出更多的時間與他們的孩子交流。

作爲孩子,有時父母忙於工作而忽視了我們,所以我們應該體諒父母。同時,我們必須明辨是非,不被外界誘惑,面對困難和敵人時要勇敢機智,絕不退縮,戰鬥到底!

《鬼媽媽》觀後感 篇16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每當我想起這乎歌時,我都會想起我看過一一問電影《鬼媽媽》,這部電影對家族教育非常不錯。

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名叫凱羅琳·瓊斯的小女孩對爸爸媽媽非常不滿,總覺得她們倆對她一點兒也不好,她偷偷地許下了一個願望:希望自己的爸爸媽

媽對她多一點關心。然而,在一個星期天,她發現牆上有一個小門,並示意媽媽快快打開,可打開一看,裏面是磚頭砌成的牆,可凱羅琳·瓊斯仍不死心,一定要看看裏面是什麼東西,到了晚上,她再打開小門一看,大驚失色,裏央是一個通往另一個世界的通道,當她爬到另一個世界以後,她不但認識了一個新的媽媽爸爸,而且這個新爸爸媽媽對她都非常好,可是好景不長,漸漸地她覺得爸爸媽媽的“好”都是害她的,最後在她經過激烈的一知道番鬥爭後,不但救了新的爸爸媽媽,而且還回到了原來的世界,她漸漸地領悟到真正的愛是不善於表現出來的,愛她的人正是她身邊的爸爸媽媽,從此以後,凱羅琳·瓊斯也改掉了自身的好多毛病。

看完這部電影以後,我一直在想:“爸爸媽媽對我那麼好,可我不但不領情還總是覺得她們不愛我,”仔細回想以前的事,其實都是我自己的錯,比如以前爸爸讓我多幹些家務活,無非是想讓我不要養成好吃懶做的毛病;媽媽讓我多做些練習題,無非是想讓我提高成績;媽媽讓我提前把新課預習好,無非是想讓我在課堂上不置於聽不懂……可是我卻總是不想寫、不想學、不想做……我真爲我自己以前做的事情感覺到後悔。

所以,我要向大家說,不要嬌慣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在生活中,在學習中,多動動手,多動動腦,遇到任何困難讓我們自己去解決,這樣我們才能夠更加茁壯的成長!

《鬼媽媽》觀後感 篇17

第一次看《鬼媽媽》這部電影是在兒童頻道里,我還記得當時看完後整個人被嚇得晚上睡不覺;現在突然回憶起來,再看一遍還是回味無窮。

女主凱洛琳我真的超級喜歡;在遇見危險和困難,會很快想辦法應對,而且堅強又勇敢。在她和已經撕破臉了的鬼媽媽對峙那一段,凱洛琳借鑑黑貓的意見,和鬼媽媽周旋;又或是在最後假裝猜錯問題,實際上是爲自己爭取時間。要是我,我恐怕腿軟地走不動了吧。

我之所以喜歡這部影片,在看了一次之後再回味,是因爲那些影片精彩的劇情和畫面。凱洛琳打開的那扇小門象徵着誘惑,而不需要付出代價的誘惑總是帶着危險的。凱洛琳的鄰居雖然都有點奇怪,但他們心靈善良,需要理解的友好的對待。這部影片雖然說是兒童電影,但絕不是隻給兒童看得;成人和孩子都可以透過這扇凱洛琳的小窗看見不一樣的真相。

鬼媽媽,我心中的經典,也是公認的、定格動畫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