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三十六計》觀後感

《三十六計》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8W 次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三十六計》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十六計》觀後感

《三十六計》觀後感1

暑假裏,我讀完了《三十六計》,瞭解了許多計謀。

《三十六計》分爲六套計謀,分別爲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和敗戰計,每套計裏有六個。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六計“聲東擊西”。讀完了“聲東擊西”這計以後,我知道了“聲東擊西”的意思是忽東忽西,製造假象,引誘敵人做出錯誤的判斷,使敵人的指揮發生混亂。本來不打算進攻甲地,卻裝做進攻,本來決定進攻乙地,卻不顯出任何進攻的跡象。平時我在生活中也用到了“聲東擊西”。打乒乓練發球的時候,我眼睛看着對方的.左邊,對方覺得我要發他左邊,其實我要發他的右邊。在旋轉上,我做的是發上旋的動作,但在那一瞬間我變成了發下旋的動作,對方很容易失誤。

“金蟬脫殼”告訴了我們不要被假象所迷惑,“擒賊擒王”——抓住解決問題的關鍵點……

這本《三十六計》的書裏記載了許多的長補自己的短成語和足智多謀的用法,讓我增長了課外不少知識,。讓我深深得感受到了計謀的用處。

《三十六計》觀後感2

快樂而又短暫的暑假又過去了,在這個暑假裏我看了很多有意義的課外書。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本課外書是《三十六計》。

這本書凝聚了中國古代的重要軍事思想和豐富的戰爭經驗,是一部兵法和智謀的奇書。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全書共分六套謀略,即勝戰計、敵戰計、功戰計、混戰計、並戰計和百戰計。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走爲上這一計策。

在日常生活中我經常聽見別人說:“三十六計,走爲上”。我就想走不就是逃跑嗎?爲什麼還是上計呢?於是,我第一個看了這一個計。

原來,走爲上指的是,敵人兵勢強大,不可抵擋,已經佔據了中,我方不能戰勝他,那麼留給我們的出路就只有三條:要麼投降敵人,要麼請求講和,要麼撤退逃走。如果是投降,就等於徹底失敗了;如果是講和,敵人必定會提出苛刻的條件,所以我們也等於失敗了一半;如果是撤退,那麼並不代表我們失敗了,而是爲以後的勝利積蓄力量,尋找轉機。

比如在楚莊王在位的時候,爲了成就霸業,發兵攻打附近的庸國。一開始沒有進展,後來,楚國的師叔決定用“走爲上計”來滅庸國。楚國一交戰就站退,接連七八次,庸國以爲楚國很弱就驕傲起來一直追殺楚國。這時,楚莊王趕來包圍了庸國,殲滅了庸國。在這次戰役中,楚國巧妙地運用這一計策使庸國驕傲,然後一舉擊敗庸國,真是妙用啊!

但是,現在我們通常說:“三十六計,走爲上”似乎是爲自己的逃避找理由。比如在我們不想做某事的時候,我們就會說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