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成長教育觀後感(通用13篇)

成長教育觀後感(通用1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3W 次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成長教育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成長教育觀後感(通用13篇)

成長教育觀後感 篇1

在條條大路通向羅馬的情況下,有誰願意會放棄——觀《成長教育》有感 一步登天的捷徑而甘願身穿佈滿荊棘的泥濘阡陌呢?女神學霸本規劃好的人生,因紳士大叔拋出的微笑而停滯了,故事融進雨幕中,青春交響曲拉開序幕---

愛戀越轟烈越刻骨嗎?婚禮越隆重表示愛的越真摯嗎?大衛,這個成熟,優雅,風趣,多金的中年大叔,以其風度翩翩撩撥着少女的心絃,珍妮深深的被充滿藝術氛圍的既浪漫又高雅的生活所吸引,她甘願放棄牛津的求學之路,轉而願意步入婚姻。可這是童話呀,終得一句“我虧欠你,虧欠他們的不只這些”而破滅。但故事還在繼續,幡然醒悟的她,挑燈夜讀,終於跨進世界一流大學的校門,她釋然了,微笑着尋找着生活的真正意義。

電影的幾個情節讓我深陷思考。一:女孩爲什麼喜歡大叔?僅是他們的經濟基礎嗎?不,我也是大叔控,我認爲大叔在光陰逝去時歷練出了迷人的魅力。他們成熟的氣質青澀的男孩是不能夠比擬的,散發出來的是時間才能夠醞釀出來的氣質。你不需要像媽媽一樣去愛撫他,而是他來安慰你,愛護你。女生往往比同齡的男生要早熟個幾歲,從精神層面來講,大叔更懂的與你交流,他們帶給你的,除了經濟還有依靠。女主大概就是被這種安全感所攻陷,片中多次提到《簡愛》,可是不是每一個女人都是簡愛,不是每一個簡愛都能遇見羅徹斯特,不是每一個羅徹斯特都給你幸福。因爲這個世界,理想主義往往輸給了現實主義。

引起我震撼的第二點:何謂成長?就是讓你在奢華之後,甘願迴歸平淡;就是讓你在深淵之底,仍舊揚帆起航。等落幕時,女主說自己蒼老而不明智,我爲之一振,她自始至終都沒有丟掉她的理智,挺過了這一番“成長教育”。除了睡覺不會犯錯,任何錯誤都是成長,在我們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的時候,姑娘多去看看書吧,我們從“人間”到“天堂”,是要路過塵世的,且沒有捷徑可言。

我們真正的需要什麼?童話還是生活?是的,我們對前者抱有極大的留戀,對後者瞭解的太少。美好往往都是轉瞬即逝的,若沒有一雙堅定的腳踏在地上,眼前的浮華只是鏡花水月罷了。

成長教育觀後感 篇2

其實當結尾處出現牛津大學的通知書的時候,我遺憾的發現這成爲了一個勵志故事。不過再後來那段關於巴黎的成熟獨白挽回了一些分數。不知道是我內心陰暗見不得人好還是被黑暗社會打擊得不敢樂觀有希望,我看到陽光的勵志故事都本能的卻步。總想把電影結束在世界崩塌一切毀滅的時刻。其實又是何必呢,正因爲有了後面的故事,才謂之成長。

關於成長有太多素材。但我們每個人都幼兒園,都讀小學中學大學,這是成長麼。這更像是難以違背的自然規律,我們只是任其發生發展,不做抵抗。而我們體會到最多成長的時候往往是電影裏描述的殘酷青春。鍾情的女孩兒拒絕了你也好,心儀的男孩送了一朵紙花也好,或是那些殘忍的你爭我奪打打殺殺,在這些當時認爲比天還大的事情過之後,回頭看,覺得那彷彿是小朋友們的幼稚遊戲,太天真太可愛。這時候才猛然覺得哦我長大了。等到了人到中年,看着自己之前的起起伏伏,再低頭看看現在的自己,最感慨的大概不是韶華易逝,歲月催人老,而是年華中雕刻的自己吧。

Jenny,優質少女,以考進牛津大學爲己任。大概每個經歷過殘酷高考的同學都深有體會。和大多數那個年紀的青少年一樣,沒有方向。就像我想到高中的自己,看起來那麼無知那麼茫然,似乎根本沒有想過人生還有方向感這碼事。不否認教育的責任,但多數還是該歸咎於自己。就像當Jenny發現真相時她真的沒有資格訓斥父母,因爲她自己正是毀掉自己前程的幫兇。她似乎是找到了人生的終點,既然如此還有方向何用。聽起來蠻有道理。不過也像每個想不清楚的孩子對於自己在誘惑面前跪倒的狡辯。

小女孩被老男人迷得神魂顛倒。情節貌似簡單到可以想見。以我糟糕的揣度編劇的能力我甚至以爲後面小女孩會因此喪命。於是看到結尾很慚愧。可能自己太膽小都不敢想象Jenny如何活着面對這一切了,如懦夫David。對這個男人的一切批判都沒有意義,我也不能將這樣的人在地球上斬盡殺絕。但不論男女,沒有責任感都是致命傷。方向可以慢慢找,但對自己做過的事情負責是最基本的素質,懦弱至此的人千萬要不得。

Jenny是個聰明女孩兒,她站起來走出來,最終又了巴黎。不過已經不是那個見到一切都新奇的傻姑娘了,而是聰明卻懂得裝笨的女人。這就是成長。

成長教育觀後感 篇3

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感覺就是真實、太真實了!人們都說電影來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成長教育》真實的再現了生活,講訴的是無數個正在發生或者將要發生的同樣的事情。它深刻的剖析了女主人公在成長道路上內心的波動與掙扎,生活的甜蜜夢幻與幻想的破滅。可能很多人都會認爲她愛慕虛榮、拜金,是的,她確實如此。但一個家境不足以支撐自己美麗夢想的女孩子,在遇到一個溫柔體貼、風度翩翩、多金俊帥的男人時,不可自拔的陷入其中是可以理解的。

哪個女孩子不渴望遇到這樣的一個人呢?每個人都渴望幸福,就像一首歌中所說“天空會不會放晴,會不會下雨,會不會幸福在終點等着我和你”。這個世界不缺乏渴望愛情的人,但缺乏追求愛情的心。在我看來,女主人公在這個經歷了歲月而比較有魅力的老男人刻意營造的愛情漩渦中不可自拔,她爲了自己一心認定的愛情拋棄了自己的學業、失去了自己的貞潔,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她是勇敢而又愚蠢的,可悲而可憐的。對於她,我沒有同情或嗤笑,只有深深的震撼……

所有渴望不勞而獲的人都會發現現實的殘酷,女主人公便受到了應有的懲罰。少女心懷綺麗的幻想是可以的,但還是要腳踏實地的慢慢積蓄達成夢想的力量。並不是每種劇情都會有一個美好的結局,《成長教育》沒有迎合相當多的一部分人的喜歡美好結局的喜好。其實,當我看到女主人公發現男主人公不是她所以爲的那種美好的人時,我以爲她雖然痛苦也會果斷離開,但是劇情並沒有那麼安排。當我看到女主人公屈服在男主人公“沒有高格調餐廳,不能肆意的在巴黎遊玩”時,我驚覺人性真的不是我們想的那樣,人是有劣根性的,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值得慶幸的是,女主人公很愛惜自己的生命,也懂得適當放下自己的面子。她去求自己曾經因爲不懂事而誤解過得老師,更難得是她的老師原諒了她。最後她考上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學校。她的人生因爲一個不負責的男人出現了偏差,這樣的一次經歷會使她的生命沒有過去的急功近利,也會使她如涅磐重生的鳳凰那樣美麗與耀眼……

成長教育觀後感 篇4

《成長教育》這部電影也可以看做是一個高中女生與成年男人的奇特歷險,珍妮和大衛是電影中的男女主角,兩人在一場大雨中首次邂逅。珍妮抱着她的大提琴,這時大衛開車從她旁邊經過,他並不直接邀請珍妮上車,只說爲大提琴考慮,不能讓樂器淋雨。面對這種高水平選手,珍妮只能放鬆警惕,她無法不中招。還有一個細節可以看出大衛在人情世故上的嫺熟。一次見到珍妮的媽媽瑪喬麗,大衛說自己不知道珍妮有個姐姐。這句看似不經意的話,足以讓瑪喬麗心曠神怡,從而對大衛介入女兒的生活大開綠燈。珍妮的父親傑克相對保守,一心指望着女兒上牛津,但他也不反對珍妮和大衛相處。大衛這樣的成功人士沒準可以給女兒提供一條捷徑,爲什麼要橫加阻擾?

兩個監護人偶爾才半推半就,更多的時候是默許。就在這種無阻尼的環境中,大衛一步步讓小女孩脫離高中女生正常的生活軌道。由課餘時間參加音樂會開始,到週五缺課參加油畫拍賣,接着離開家跟大衛一起度週末,下一步乾脆去了巴黎。兩人跟熱戀中的情侶無異。珍妮夢想中的美好生活由文學、美食、音樂、繪畫、法國電影和旅遊構成,在極短的時間內,大衛讓她的人生願望一一得到滿足。

珍妮是個比較早熟的女孩子,所以對學校裏的同齡男生的追求並不在意,也沒有特殊的激動。反而對30歲的大衛產生好感,因爲在他身上她可以找到她夢想的影子,有很多新奇的事物,跟她之前枯燥的生活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正是這些太過華麗的東西,才使得她一步步深陷其中。值得慶幸的是最後她有重新回到了原來的生活軌道,進入了牛津大學。

看了《成長教育》這部電影之後,我感觸最深的就是:不要太過急躁,要會忍耐。我現在是學生,外面世界的繽紛無異會對我有一定的吸引,但是,時機未到,就算現在進入了外面的世界,也不可能給自己的未來很大的希望。要等到年齡、學識、修養、能力都適合的時候,這樣就可以減少面對社會的壓力。那個時候,自己纔算是真正的成熟,也避免了女主角這種類似的經歷。女主角跟大衛在一起過着天堂般享受的生活。但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不要隨便相信輕易的來的奢侈,沒有付出是不可能輕易收穫的。端正自己的態度,立足當下,做好自己現在該做的事,而不是成天想着不可能的事情。

成長教育觀後感 篇5

今晚和同學們一起看完了《成長教育》這部電影,本來對這部電影興致缺缺的我,卻在看完後久久不能平靜。內心的翻江倒海清清楚楚的.提醒我,對人生的態度我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直以來,對生活總是抱着賭博態度的我,雖然總把天才等於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掛在嘴邊,但骨子裏還是抱着僥倖態度。害怕吃苦,不願付出。總是傻傻幻想有朝一日能夠不費吹灰之力獲得巨大成功,甚至苦苦思索一條通往成功殿堂的捷徑。我只看到那個農夫不費“一兵一卒”在樹樁下撿到了撞死的兔子,卻忽略了最後的結果,農夫等了一輩子,卻再也沒能等到另一隻。

“我用我最珍貴的第一次換取一個教訓,我的人生沒有捷徑可走!”無論是珍妮的這句話,還是她那不幸的遭遇,都無疑給了我當頭棒喝,讓我徹底看清,一直以來,我的路都偏離了正常的軌道。

是啊,不管是珍妮,我,還是大家,我們的人生都沒有捷徑!只有一步一步,腳踏實地,才能到達我們所期盼的那個彼岸。珍妮以爲可以不用再學那些枯燥的、無聊的課程,以爲找到了人生的捷徑,以爲可以輕而易舉得到自己所向往的生活。最終,邪惡的欺騙,無情的拋棄,殘酷的現實撕碎了矇住她眼睛的那層絕美的不堪一擊的薄紗,那一刻她纔看清,她錯了,可是卻是以慘痛爲代價。相較於珍妮,我們更爲幸運。她用她最寶貴的東西換取了這個教訓,明白了她的人生沒有捷徑。這不僅是她的教訓,也是我們的。在同情她的遭遇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反省自己,從她的教訓中學會腳踏實地,厚積薄發。

在過去的這麼多年裏,像迷失時的珍妮一樣,我活在自己給自己編制的夢裏。我以爲我的人生有捷徑,我曾信心滿滿地以爲一定存在着那麼一條路,沒有荊棘,沒有泥濘,不崎嶇,不遙遠,它可以帶着我輕輕鬆鬆到達那夢裏嚮往的美麗天堂。哪怕等了很久,哪怕迷茫無措,哪怕遙遙無期,我卻傻傻的近乎固執地堅信有那麼一條我現在沒發現但將來必然會發現的隱藏着的路。可是,珍妮的故事狠狠地給了我一巴掌,讓迷糊了二十年的我瞬間清醒。我很慶幸,雖然因走錯很遠要付出更多,但好在亡羊補牢,爲時不晚。

是的,我的人生沒有捷徑!我們的人生沒有捷徑!惟有踏踏實實地付出,才能穩穩當當地收穫!勝利的果實需要汗水的灌溉,成功的光環需要付出來滋養。還等什麼呢?讓我們揚帆起航,在人生的路上留下我們踏實的腳印和努力的汗水!

成長教育觀後感 篇6

朋友推薦我看了一部電影《成長教育》。幾天過去了,我一直念念不忘。

據悉,這部電影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於英國《泰晤士報》記者琳·巴貝爾的回憶錄。我認爲這部電影應該要讓所有正值青春期的女生都看一看,讓迷茫中的她們認清方向,清楚人生之路是沒有捷徑可走的。

先說電影的故事吧。一個16歲的女孩叫珍妮,努力學習,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希望能考進牛津大學,父母知道她的目標也爲之高興,期盼女兒能如願。珍妮愛好拉大提琴,古板的父親卻對學習的認識很功利,非常反對她花更多的時間在大提琴上。珍妮平時也只好揹着家人偷偷出去參加演奏。

在一個下雨天,珍妮遇到了一個成熟的男人,叫大衛。這個大衛看見路邊抱着大提琴淋雨的珍妮,對她說:“如果你有點常識的話,肯定不會隨便坐陌生人的車,但我實在不忍心看大提琴受苦,請把它放在車後座上,然後你在旁邊跟着走。”珍妮被他這種風趣的搭訕方式逗樂了,也被打動了,就上了車。大衛告訴她,自己也是個音樂愛好者,於是,兩人一路上聊音樂,非常愉快。珍妮對眼前這個成熟又幽默的男人產生了好感,重要的是她喜歡有人傾聽她的夢想。

兩人相識之後,大衛就帶着她去看音樂會,去參加上流社會的派對,去拍賣會買畫,去高級餐廳吃飯。漸漸地,珍妮開始懷疑好好學習,考上牛津大學也未必會有好出路。

她學會了逃課。

大衛帶她去巴黎遊玩,一個普通女孩着實被這個浪漫之都吸引住了,在那裏,她和大衛放飛了自我。她跟隨大衛出入各種娛樂場所,上學的事情已經被拋之腦後。

隨後,大衛向她求婚,戴上大衛送的鑽戒,珍妮膨脹了起來,覺得嫁給大衛會一輩子衣食無憂,就不再想讀書,不再想曾經爲之努力的牛津大學了。珍妮的這些變化,讓她的同學,甚至老師對她大失所望,但她已經全然不在乎了。在和老師一番爭執後,毅然決定退學。

珍妮離開學校,正準備嫁人時,意外發現大衛原來是有婦之夫,而且還有孩子。大衛的妻子告訴她,大衛就是個騙子(用現在的話叫渣男),騙了好多女孩的感情,是個不折不扣的混蛋。

而珍妮的父母本來也認可大衛這個人的,卻沒想到這個人是個騙子,一家人深受打擊。尤其是她的父親,他內疚又羞愧地對珍妮說:“爸爸一生都在害怕。”她爸爸這話一出口,我落淚了,這是電影中最動人的一句臺詞,最觸動人心底的一句話。

是的,爸爸一生都在害怕,怕自己失業,怕錢不夠花,怕女兒在競爭中落敗,怕女兒遇人不淑,也怕保護不了自己的女兒。在養兒育女的過程中,爸爸一直都在害怕。

珍妮崩潰、心碎、沮喪,但也終於恢復過來,幡然醒悟生活的真正意義所在。她回到學校,請求老師幫忙,要求重返校園。但嚴厲的女校長拒絕了,好在有曾經對她抱有期望的英文老師支持,擔負起她課外學習的責任。

當珍妮向老師求救:“我需要你的幫助。”老師淡淡地說:“這句話我等了很久了。”那一刻我真想抱抱這個美麗又善良的老師。

一年後,她如願考上了牛津大學,看到她騎着自行車從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的門前經過時,我爲她點贊,也爲那個爲她付出的老師點贊!

整部電影沒有半點說教的意思,卻能讓人有切膚之痛的清醒。慶幸的是,珍妮懂得迷途知返,回頭是岸,及時止損。經過這一次慘痛的經歷,相信進入大學的她會更加努力,腳踏實地走好自己人生的每一步路。

最後,我也很想說一下珍妮的父母,雖然生活不易,希望女兒早日成功過上好生活,但期望不能過於急切,失去本有的原則,結果會害了女兒。

成長教育觀後感 篇7

然而,在全家坐車去參加宴會的路上,珍妮發現大衛已婚的事實,她立刻讓他掉頭回家,並向自己的父母解釋清楚,結果他逃走了

珍妮找到大衛的住處,從他妻子口中得知,她不是唯一被騙的女孩,之後珍妮重回學校,假裝一切沒有發生過,刻苦讀書,果然考上了牛津大學。

讀書到底有什麼用,相信這是每一個受過教育的人都會思考的問題,倘若生活不順,那教育這件事要背最大的黑鍋:如果沒讀那麼多書,那我肯定賺的比現在多,我就不會有那麼多妄想。

其實把人生寄託在教育身上的論調很不公平,它反映了人們渴望奇蹟,一勞永逸的心理。

教育本身需要長期投入,短期不會得到收益,很多人把教育當做保障,因此面對一份更有誘惑的保障時,讀書無用論佔上風。

教育給人禁錮,又給人自由,需要在限制和享受之間找到平衡。

經歷過風雨,人要保持好奇之心,像從來沒有受過傷害,像第一次那樣去擁抱生活。

成長教育觀後感 篇8

影片《成長教育》描寫一位16歲女孩面對成長經驗、家庭期許,以及突如其來的迷人愛情介入下,從女孩轉變成女人的心境歷程,成長無捷徑。16歲的珍妮是一個聰明開朗的小姑娘,就讀於英國倫敦鄉下一所女子學校的預科班,她的成績很好,是衆所期待考上牛津大學的"種子選手"。某天,她遇見了成熟時髦、風趣迷人的男人大衛,並閃電般地與他陷入愛河不可自拔。大衛帶她見識了大都市的燈紅酒綠和浮華奢靡,這一直是她非常向往的生活。在此之前她從來未曾想過,這種生活如此輕易就能得到。很快她就沉迷其中不可自拔,備考牛津的念頭也被拋諸到九霄雲外。

與大衛一起的日子看起來是如此美妙,但是某一天,真相卻如一記磚頭重重地敲在珍妮頭上。她從一個天真活潑的女學生變成了一個世故圓滑的女人,她開始反思這種生活是否真的是她想要的……

《成長教育》適合每一個少女觀看。它並不是說教,相反是用切膚之痛來讓人清醒。然而電影之外的我們要成長,並不用非得真實經歷一番不可。這部影片就告訴了每個女孩,在成長爲一名公主的路上時沒有捷徑的,當現實生硬的告訴你,這個世界沒有王子,你還會相信童話嗎?王子和騙子只是一個男人的兩面,那麼經歷一番過後,我們還是會回到起點,回到努力成爲公主的艱辛道路上。

影片一開頭是在歡快的音樂中出現的各種遊戲的簡筆畫,給人一種青春萌動的感覺。而事實上珍妮也的確是一個年輕,聰明,漂亮,還在課堂上積極舉手發言的中學生,在青年管絃樂隊拉大提琴,學拉丁文,看英語書,按照父親的要求朝牛津努力。但是這種顯得太過功利的目標下,女孩的叛逆也顯而易見,或許她之後想要走人生捷徑的選擇也是這種功利教育所造成的。當年輕女孩在雨中邂逅開着高檔車的成熟男人,幽默風趣的談吐,如果你遇見的是一個會說:“正常情況下,你應該拒絕和陌生人說話,。但是我熱愛音樂,我擔心那把大提琴禁不起雨淋,你可以把它放到我車上,然後你跟着車走。”你會說不嗎。之後那懂得音樂,高雅的品位深深的吸引着年輕的女孩,她似乎可以提前看到自己想得到的一切。之後大衛帶着珍妮頻繁的出入高級場所,音樂會,高級酒吧,拍賣會,旅行,少女漸漸迷失在這些燈紅酒綠之中。她覺得這就是她想要的一切,而且大衛可以讓她得到一切而不是辛苦的去考牛津,她唯一的底線是等到她17歲生日,最後她退學了。然而大衛並不真的童話裏的王子:她發現他所謂的房貸工作就是給黑人介紹住處,然後一些害怕有色人種的白人老太太就會害怕,他就低價收購她們的房子再高價賣出來賺取差價;所謂藝術品工作就是以手段騙取或是低價收購普通人手上的文物和藝術品。並且就在他們訂婚後,她才發現大衛已經結婚生子,她更不是第一個和大衛一起的女孩了。夢醒了,所謂的王子充滿了謊言。值得慶幸的是,珍妮最後還是回到了自己努力地道路上,並且明白成功之路沒有捷徑可走。

《成長教育》並不單單是探討女孩自身的教育和成長過程,事實上,影片也在檢討父母的教育所存在的問題。當真相浮現後,珍妮忍不住大聲質問父母:“如果說愚蠢的女學生總會被光鮮年長的男人吸引,那你們倆呢?”片中的父母一心只想讓自己的女兒將愛能過上高檔生活,但他們起初的教育除了功利以外還無可厚非,只是當大衛每次要求帶珍妮出去時,編出的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勢力的他們完全喪失了鑑別能力。甚至最後大衛向珍妮求婚時,他們卻鼓勵她,放棄努力已久的牛津,嫁給大衛,理由是:他給你的所有一切便是教育的目的。這時,影片對於這對父母失敗或者說根本錯誤的教育揭露無遺。

《成長教育》所展現的教育層面是多層次的,有父母的教育,有傳統的學校教育,有自我教育和挫折教育。影片中所提到的學校教育也是存在缺陷的,儘管老師們在珍妮和大衛交往的過程中曾給予警告,但是事實證明我們的學校教育是多麼的缺乏說服力,太過教條化,根本無法使年輕人感知和理解。但是影片最後還是寄希望與廣泛的學校教育的,珍妮最後迷途知返,在原來的老師的幫助下,順利考入了牛津,回到了女孩的正常成長道路上。

片中珍妮熱愛法國,她學生時代的一切努力就是爲了去法國,後來大衛的到來讓她夢想成真。然而過早的夢想成真只會讓人覺得心靈上的迅速蒼老。當她過後回想起穿着法國女人風格的衣服,在街上和其他情侶一樣跳舞喝酒的時候,她覺得自己就像一個老女人沒有了夢想。當經歷過一切後,物質過,浮華過,再回到牛津的純真裏,她便更懂得珍惜這一切。當她重新和年輕男孩在一起時,男孩說將來要帶她去巴黎,她依舊錶現出對那裏的神往,就好像她從沒去過一樣。事實上,我們的夢想如果不是經過我們自己的努力而達成的,你會發現,它始終不如自己所想象的美。

成長教育觀後感 篇9

前幾天,看了一部電影《成長教育》,觀看後心潮澎湃。

電影講述了一個花季少女Jenny的成長故事,Jenny是全班最優秀的學生,上課時總有她踊躍回單問題的身影。同時,她還是管弦樂團中的大提琴手,有一個酷愛學習的男友。因此,Jenny讓人十分羨慕。

她的命運,在遇見David後改變了。

那是一個下着大雨的下午,Jennny無助地拎着大提琴,站在路邊等公交車,這時,David開着一輛帥氣的跑車過來了,載了她一路。Jenny被David表面上的風度翩翩和幽默感所打動,一種不知名的情愫在她體內生了根,萌了芽。此後,送花、音樂會、豪華酒店內吃飯、欺騙父母,與David同居一屋,把自己的第一次隨隨便便地交給了David……不可避免地發生在了Jenny身上。我很心痛:我親眼目睹了一個清純好學的好女孩,變爲愛慕虛榮的小太妹的過程。

Jenny終究明白了這場騙局,她心痛、孤獨、無助……,但最後,在她爸爸一番感人的話的激勵下,重新兌變成了那個聰敏好學的少女,如願以償地進入了嚮往已久的牛津學院。

思緒斷了,腦海中不斷地回想起Jenny在收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嫣然一笑的情景。是的,她終究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觀,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目標,真正有價值的目標。

有幾人,會不爲這一場景落淚?有幾人,會不喜愛清純好學的她?有幾人,會不爲她實現自己的理想而感動?有幾人,會體會不到她變回原來那敏而好學的自己後的努力?

是的,有理想纔會有前進的動力,有前進的動力纔會實現理想,兩者,是密不可分的。Jenny這個女孩,自身有着一股狠勁,堅強的承擔一切。可她也不是完美的:她也有過青春的叛逆。

但這又有何妨?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心底裏想要改正錯誤,併爲之付出努力,足矣。

吸取教訓,改正錯誤,將來的一天,你一定會站在花叢中,抿脣淺笑。因爲,那時的你已經付出了努力,此生無悔!

成長教育觀後感 篇10

從另一個電影點進來。古板的名字,一聽就沒有觀看慾望,但是海報吸引了我。熟悉的橋段。年長的男性對於某些少女總是有致命的誘惑力,尤其是他還開最好的車,懂得大提琴,一流的音樂會,熟知各種晦澀的藝術家和作者。體面、紳士、幽默地恰到好處,足以彌補自視甚高的少女因爲怯懦專斷粗俗的父親而產生的厭倦和自卑。

這樣的男人對於引誘更是諳熟。初遇時,少女在瓢潑大雨中注視着他的車耐心等候一對母子過馬路。他邀請她的大提琴上車,以愛惜樂器的名義。他看上誠懇又質樸,惶恐又不安,似乎爲自己的冒昧而略略羞赧着。於是少女對於一切有教養的體面男人的母性被激發,坦然坐上車,轉動悲劇的第一枚齒輪。

的確是誘人的。她可以最昂貴的百貨商場買最好的衣服和飾物,吃最好的食物,輕而易舉用香奈兒的香水和只有巴黎才能買到的高級捲菸搏得同齡女孩仰慕歆羨的目光,周圍旋轉的氣流都是衣香鬢影,紙醉金迷。於是少女開始懷疑自己一直期待的未來,或者說是她父母一直期待的未來。面對一直欣賞她的女教師,她已經墮落到試圖用物質來表達好感。我想,其實那是她無法說出口的愧疚,對於將要辜負他人期待的愧疚。她的價值觀也在改變。曾經篤定和信仰的事情被全盤推翻,這種滋味是惆悵、忐忑、興奮、恐懼混雜着叛逆的快感的五味雜陳。對於一個十六歲的少女,這真的太難。一切都看起來唾手可得,那麼爲何還要辛苦地學習討厭的拉丁文,在牛津待三年再回到枯燥的校園,梳古板的裝束看乏味的作文?

於是她走向看客們爛熟於心的結局。

她不是第一個獵物,當然也不會是最後一個。當她最終發現了信封上的“大衛夫婦”字樣時,終於明白了自己其實陷入一個爛俗的故事。她找他的妻子。其實這是一個很厲害的正室。她看似波瀾不驚,溫婉柔順,其實輕飄飄一句“幸好你還沒有懷孕,以前出現過這種情況”,把少女的最後一絲僥倖打碎。其實早該想到,這般懂得浪漫手段和情調的男人,必然會有一個默默站在他背後收拾殘局,幫他擋住這些純真愚蠢瘋狂的女孩子和柴米油鹽的俗世氣息的女人。也唯有涉世未深的少女纔有這樣奮不顧身拋棄一切的勇氣。她們總認爲生活不過就是巴黎的陽光,酒會中身姿搖曳的華服女人。直到幻夢破滅,才幡然醒悟:生活沒有捷徑。不過,起碼在那個男人開車離開的時候,還是略略有些不捨和哽咽。起碼他曾將你視若珍寶,曾有過和你相伴一生的念頭。不論是真情還是做戲,有已是不易。

這個影片有一個讓我疑惑的地方,就是女孩父母的態度。一開始我認爲她的父親是一個刻板的功利的總是以學業和牛津爲上的人。後來突然急轉直下,在女孩拉丁文考砸之後,他成了一個只希望女兒嫁個好人家的吝嗇鬼。遇見大衛之後讓我尤其不解,按說這樣防備心理過重的人,怎麼可能只因爲一個年長的一看就圖謀不軌的男人幾句話就接納他接納得毫無芥蒂呢?這完全不是一個父親應有的態度。如果說他抱有讓自己的女兒嫁給大衛的不切實際的幻想,起碼也會費盡心機查探一番。但是完全沒有,就這麼放心地讓對方一次次帶女兒外出,甚至過夜,甚至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家。但是在一切敗露之後,他卻流着淚說出,其實自己是自卑了,覺得大衛是他想要成爲的人,才被矇騙。這種智商的父親,我只能說,生出這樣靈秀清慧的女兒,真是一個奇蹟。

不過,幸好她有一個善良的熱心的老師。幸好少女足夠的聰慧,遭遇滅頂之災的時候依舊保持了冷靜,獨自找所有可以幫助她的人,自己一點一點修補夢想。這是我最欣賞她的地方。人遇到災禍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隻會淚眼婆娑楚楚可憐地蜷縮着問怎麼辦。在你還未得手的時候,這一招百試百靈。可是一旦你被棄若蔽帚,是不會有人理你的。可以關起門來痛哭一場,但是哭完之後,抹乾淚水,依然要打起精神思考退路。

我喜歡女主角的沉靜和從容。她時常露出的就是這樣的表情。最歡愉的時刻,她也並未忘形,更明白地告訴對方,此時不要當我是個孩子。最難過的時候,也不過是滑落眼角的一滴淚水,雖然花了妝容,卻沒有毀了形態。最落魄的時候,迅速查清真相,在明白質問毫無意義之後,又迅速從痛苦中抽身,轉身就全力投入考試中。她吸菸的姿勢,笑起來的時候眼角眉梢繾綣的情意,還有手捧書本的姿態,都是一首清雋的十四行詩。所以成長的苦難,對一些人來說是毀滅性的打擊,對另一些人來說,不過是讓自己更增添了韻致和風情。這樣的女孩,歲月並不能摧毀她的美麗,她們的身上有一些只屬於自己的頑固的東西,那是即使在最意亂情迷的時刻,也不曾被帶走的東西。

送給所有的少女,或者不再少女的女人。沒有什麼的獲得不需要代價,沒有任何成功有捷徑。同時也警告那些洋洋自得自以爲瀟灑不羈的男人,因果輪迴,善惡有報,你今天有灑脫歡樂,就遲早有一天會身敗名裂一無所有。一切早已在冥冥中平衡,不信,讓我們拭目以待。絕對沒有不需要代價的便宜事,哪怕你再聰明,也總有栽的時候。

最後,我不禁暗自慶幸,幸好有一個足夠我仰視,並且一直引導着我扳正着我的父親。另外,人必須有一些只屬於自己的東西,必須有一個世界,讓你能夠獨自沉浸,怡然自得,任何人都無法撼動。這是你最後的底線和退路,是你給自己的救命草和護身符。女人尤甚。讓我們謹記,並且共勉。

成長教育觀後感 篇11

小時候經常說以後不要做這個,不要做那個,不想進企業,不想進機關,不想這樣,不想那樣,只是因爲很害怕死氣沉沉的生活,常講“我不要一眼望到死。”

長大後才發現,其實,穩定的生活沒有那麼可怕,即使是看似一成不變的工作,其實當中還是有很多不一樣的內容;而所謂的新奇冒險也並沒有那麼精彩,外面的世界總是充滿無奈,特別是當基本保障不確定的時候,不是人人都能夠活得那麼瀟灑,也不是活得看似瀟灑的人真的都只有瀟灑沒有煩惱。

就像jenny一樣,她眼中看到的老師的生活死水一潭,雖然也經過重重關卡從劍橋畢業,可還不是隻是過着做老師的枯燥生活。但這種臆測其實是沒有道理的,你走進她,才知道她有一個溫馨的小窩,可以隨時彈琴聽歌喝咖啡,這樣的生活卻正是她想要的,她怎會覺得無聊?而所謂上流社會,美麗的洋裝、刺激的賽馬、迷人的酒會,其實只是一瞬,並不是不好,只是這感覺未必真實持久。爲什麼要放棄一個成熟有魅力的男人和他帶來的富足的生活而繼續埋頭苦讀擠進牛津?之前沒有人的答案令jenny滿意。其實很簡單,因爲這些生活Jenny以後都可以擁有,她有大把的時間讓自己可以徜徉其中,但這一份努力換來的高等學府的通行證,以及由此帶來的一切,學業、生活、經歷,卻只有眼前的時間和機會,過期不候。

有人提出,如果david不是已婚的身份,看起來他也不像開始想象的是個騙子或十惡不赦的壞人,他只是個普通的有點小錢的中年男人,如果沒有家室,他未必不是一個好伴侶,他對Jenny有感情,而且和他在一起的日子也不糟。如果jenny是海倫,那麼她會享受這樣的生活,也一樣會很幸福。可惜Jenny不是海倫,她是jenny,這樣的女孩習慣獨立思考,喜歡自己帶來的成就感,所以時間長了她會懷念放棄的一切。

因此,如果生活中有真的對大叔感興趣的小Loli,不必給她們上綱上線的道德準則,只是要她們弄清楚,自己的心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成長教育觀後感 篇12

其實在很早以前就想看這部片了,現在終於如願。

也許是因爲這部片與我們的生活太相近而容易引起我們的共鳴。相信許多同學都能在這部片子裏多多少少地看到自己熟悉的一面。尤其是對於正處於青春朝氣時期對未來充滿各種幻想的我們而言極具有教育意義。

記得之前有位老師說到關於年輕人這個話題,以及在看完一段描述一位年邁的老婦人與一個小男孩之間的友情故事後大家對這位老婦人的第一感覺,所有同學的回答幾乎都是正面的積極的,比如慈愛,友好等等,幾乎沒有人關注到最爲突出的老婦人的孤獨感。老師說,年輕人經歷得少,習慣從簡單而相對正面的角度思考事情。現在想來,這部片尤其是珍妮所體現出來的我們這一代人的心思可謂發聾振聵。

不可否認,珍妮在同輩羣體眼中也許就是那個一直以來聽老師話,聽家長的話,事事按照規章秩序來的乖乖女,好學生,是那個年年得獎學金,受許多人羨慕的具有光鮮亮麗氣質的女生。她富有智慧,對藝術有自己的感悟和體會,生活獨立,眼光獨到,懂得欣賞美品味生活。同時,她也對未來美好而浪漫的優質生活充滿了嚮往,就像她喜歡巴黎這個浪漫之都,喜歡各種來自上流社會的高貴用品,精神物質享受一樣。

這樣的一個女生似乎極爲常見,哪一個少女不心存美好的種子與念想?從小到大我們所接觸到的動畫片裏的女主人公似乎也是被賦予這樣或那樣的優秀。但是表面的優秀遮不住內心的缺憾,表面的安靜擋不住內心的狂野,表面的順從攔不住內心的叛逆。人其實都是一個矛盾體,都是惡魔與天使的結合體,需要許多外界的扶持矯正陶冶才能逐漸茁壯成長。這一路的社會影響,家庭環境,時代旋律,文化薰陶是何等重要。

就珍妮而言,她之所以後來會爲了跟從大衛放棄她的求學路,徜徉於燈紅酒綠之中的原因離不開她個人成長中的缺憾,狂野和叛逆。她追求個性,對上流生活迫不及待,渴望大衛帶給她的能彌補她在父母眼中的認同飢渴,她認爲反正這是父母希望的,反正考牛津最後目標也是爲了高品質生活,反正人生路就是這樣一個又一個模板式靶場,射中那個所謂的父母眼中的金龜婿就好了,自己過得盡興就好了,就一下子被大衛帶給她的迷得神魂顛倒,對,是大衛帶給她的,而不是大衛本身這個人。

但是珍妮失算了,她忽視了所有鮮花和掌聲背後是淚水和汗水,她忽視了生活會與生活的挫折,痛苦,虛僞,艱難相聯繫,她也忘記了只有自己踩出來的人生纔是踏實穩定的人生。生活是沒有捷徑的,從來就沒有什麼天上掉餡兒餅的事,上天對世間的人都是公平的。她過於自信地預估了自己的未來,或者換一種方式說,其實她根本沒有好好想過自己的未來。也許她覺得這些“幸福”遲早要來,何不早早享受呢?但不是這樣也不應該這樣,她在見大衛時應該坐下來,自己想一想,通過自我思考,自我反思來感知這件事到底對不對,值不值,有沒有哪裏不妥。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更有作家七堇年說過,我們應該要有最樸素的生活和最遙遠的理想。我覺得,珍妮的理想是不夠遙遠的,她的內心還不夠樸素沉穩。不然她就不會經不起誘惑與考驗。對,其實珍妮她還是個孩子。

珍妮還沒有看到社會全貌,過早地投入了看似安逸實則毫無保障可言的優質生活中。做出了還不屬於她這個年齡應該擁有的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珍妮看得太近也忘了腳下,忘了一心栽培她的老師,忘了青春期純真而美好的同齡者之間的愛戀,忘了作爲一個學生,作爲一個成長期少女不可逾越過早觸碰的事。她的心靈還不夠柔軟。好在珍妮還沒有完全失去她的底線,失去她的判斷力,好在她懂得如何去挽救自己,如何尋求長輩的幫助,經過與父母特別是父親的隔門談話後重新領悟生活的意義與航向。其實我們也不應該給珍妮太過苛刻的批判,只是陷於大衛手中的珍妮還有幾分給了顆糖就跟陌生人走的小朋友的味道,加上父母的管教不當就難免她只看到了糖而沒看到其實有比糖更香甜的瓜果,那是她自己可以用手採摘回來的甘甜。

楊絳先生也說現在的年輕人就是想得太多書讀得太少,現在我想稍作修改,在這部片子上,珍妮所體現出來的,也算是現在我們大部分人存在的問題,幻想的太多,經歷的太少。往往大一了甚至高考填志願時就會想大二大三大四怎麼樣,三十歲怎麼樣,老了怎麼樣,我會怎麼樣而不是現在我要怎麼樣。慢慢體會生活帶給我們的一切吧,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

其實在老師您放映電影的開頭時我就想問,如果大衛他不是有婦之夫,也不幹小勾當,那麼事情會怎樣發展,珍妮又何去何從,事情本身合理性又如何呢?

說到這不得不提到家庭對於一個孩子成長的重要性。片中珍妮的父母想必也是長時間受困於生活的一些繁瑣之事而產生些許壓抑,他們同樣渴望有那麼一個人給他們的生活帶去新的色彩,也有可能受制於錢財使得珍妮的早年經歷被深深烙上了物質享受的印記,連提高自身內涵的讀書也成了攀上一個有錢有勢有交際圈的上流紳士的手段,錢財方面沒有脫敏的珍妮又沒有受到家長的及時阻止與開化,自然就認爲在家長的支持下,一切順理成章。

記得老師您說過,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談論家庭的困難,想想這句話和兒童內心成長以及他日後用什麼樣的心態眼光去和別人交流的重要關係便知,家長的言行舉止在小孩面前影響是非常大的。

在我出生還不到一歲時,爸爸出於自身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而非公職所在去拯救森林大火被嚴重燒傷,媽媽也一直是個賢良淑惠的女子,爸爸燒傷醫治那段生活艱難的時期以及後來在我幼年成長的那段時期裏,爸爸媽媽一直呈現給我的總是樂觀積極,隨心豁達,媽媽也從不會把生活上的苦撒到我的身上,雖然每天工作繁忙,少有時間陪伴我玩耍,但是記憶裏小時候,爸爸會爲了我喜歡的玩具載着我蹬着自行車一邊哼唱着他最愛的革命歌曲亦或是高原之歌一邊去玩具店挑選我心愛的玩具,每次爸爸出遠門都會給我帶回來好吃的還有書。有什麼煩苦爸媽也總是自己待在一邊小聲商量着。認識爸爸的人都說爸爸心態特別好,雖然全身燒傷以前一直是大家眼中公認的美男子,氣度不凡,是要考建築工程師的人,但還是熬了過來一點一點開始新生活。媽媽也是擔着重壓將苦痛自己嚥下,悉心照料我成長教誨我點點滴滴做人做事的原則。小時候我也因爲爸爸是救火英雄的情況而得到了許多人的關懷和關注。

感謝爸爸媽媽,感謝他們的所作所爲,感謝在我成長路上出現的每一個人,感謝生命中出現的愛和溫暖,寬懷和善良,纔有了這樣一個我。成長的確是一個不斷被喚醒的過程,就像老師您說的一樣。我想我也會繼續不斷自我察覺,在不斷糾正自己完善自己中漸漸成長起來,同時通過自己也帶給別人傳遞給別人更多的能量與愛。

成長教育觀後感 篇13

確實是好電影啊。認識生活本身就是不易的。

你希望,你的生活沒有壓力,睡覺醒來就有你想吃的,想喝的;

你希望,睡覺時,靜悄悄地無人打擾,香甜,酣暢;

你希望,天天你的周圍花香四溢,有你喜歡的味道,你想聽的聲音,鼓勵的話語;

你希望,健康,快樂;

你希望,有錢花,有房住,有人愛,許多人圍着你,注視你;

你希望,工作不會有人逼你,並且,工作對你而言總是有樂趣,不難;

你希望,什麼都會一點,會音樂,寫的一手好文章聰明,總之,不遇上麻煩;

你希望,你的生活總是新的,每天有新的刺激;

於是,你獲取,而恰好有人給你。一切看起來那麼容易,優雅 ,從容。你咯咯笑。很快樂。覺得世界不過如此,你可以玩的很好,你可以幸福,你的命運就在你的手裏,覺得那些忙忙碌碌的人實在是很好玩,他們是螞蟻,是蜜蜂,是被削腦袋的人,他們“死了”,無聊,循規蹈矩,碌碌無爲。世界都是由四眼田雞組成的。

但總會有一天,當你一個人時,你被玩了,你會發現,不是所有的東西總是放在那裏等着你的,也不是所有人都是那麼善良,對你很好。你感到受傷,感到世界騙着你。流淚,傷心。你就抱怨了:他們也太那個了吧,看着你掉進深淵也不救你,知道他是已婚,也不告訴你,知道他玩你也不告訴你,他們總麼可以這樣子嘛!

你才懂得,獲取也沒那麼容易,他們的優雅,從容,也是需要很多時間扮演蝸牛,螞蟻而來的。才懂得,這世界好多東西不是那麼明顯,而誰也沒有義務告訴你,這危險,那個對你是有害的。你以爲誰都關注你啊?你選擇的,你有權利,當然,那個責任也是你的。呵呵。就是這樣。他人就是地獄嘛!誰能那麼瞭解你自己,而誰又那麼看不清你自己?還是你。就是爸爸感到簽名是假的時,也願意說服自己,他們尊重你啊,他們愛你啊!爲毛要對什麼都懷疑?他們都是爲你好啊,他們想讓你好啊。他們也不瞭解啊。責任是你嘛!

當你知道時,你想原來幸福沒有捷徑的!世界不是你原來看到的那個樣子,你看到的更多了。於是你回到你該走的路,路還是那個路,但也不同了。原來每個螞蟻、蜜蜂身後都是一個世界啊!他們都有各自的命運,都有各自的路,他們是獨特的,不是死的。而你,在別人眼中就變成了四眼田雞了,變成了一隻螞蟻,一隻蜜蜂了。但你知道,你是有一個世界的,大吧,小吧,但是是你的世界。而且,你也會努力讓自己不變成你想象中的四眼田雞,其實,誰都不是你想像中的四眼田雞。

就是這樣,這世界就是這樣,經歷過後,你會看到更多,不會再那麼"果斷"了,不會認爲別人都是死的了。

總之,祝你幸福,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