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感恩教育》觀後感通用15篇

《感恩教育》觀後感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8W 次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啓示,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感恩教育》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感恩教育》觀後感通用15篇

《感恩教育》觀後感1

今天,我準時的坐在沙發上收看于丹老師的講座。

于丹老師主要講了三個主題:一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二是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正確引導在人際交往中的一些技巧;三是如何培養孩子自立、自強、自信以及抵擋挫折的能力。

她在第一個主題上講到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個孩子喜歡在一棵大樹下玩,他每天都來,可有一天,小孩愁容滿面地對大樹說:“你看別的孩子都上學了,每天都有好玩的玩具,可我沒有。”大樹說:“你把握結的果子摘了去賣,你就有玩具了。”以後,孩子只有秋天纔會來到大樹下。過了幾年,小孩長成了青年,他對大樹說:“別人都有房子了,可我沒有。”大樹說:“你可以把我的樹枝砍了蓋房子。”又過了幾年,青年變成了中年人,他對大樹說:“別人都漂洋過海了,作爲中年人我也應該到別處去看看。”大樹說:“你可以把握的樹幹砍了做成獨木舟。”中年人把獨木舟推進海里走了。漸漸的,中年人長出了一根根白髮,他來到樹樁前,樹樁說:“我已經是一個沒有用的樹樁了,你更不會理我了吧。”他說:“不,現在我只想陪你一起曬太陽。”樹樁開心極了。

這個人的一生都在像大樹索取,而大樹所要的回報僅僅是他的陪伴。大樹就像我們的父母,都是無私的,爲了兒女,給予他們所有的一切。百善孝爲先,我們要懂得感恩,要勇於承擔愛與責任。看完講座,我懂了要想成才先成人的道理。

《感恩教育》觀後感2

無論是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還是成年人,人格健康總是人生的基石。人格包含:堅強的意志,敢於拼搏的勇氣,寬容、謙虛、善良、自信心、交往能力,獨立生活能力,自制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高尚的品質等等。一個人人格健康,猶如擁有一片沃土,它會使每一粒知識種子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如一個人人格不健康,它的內心猶如一片荒漠,即是給它栽上豔麗的花朵,隨着時間的推移,它也會凋謝。所以,一個人只有擁有健康的人格,才能擁有健康的思想,纔會清楚地認識自己,找準自己的人生位置,才能真正成爲對社會、對人民有用的人。

一碗米的價值因人而異,一個孩子的空間大小也因人不同,除了老師和父母能夠幫助他發現最大的價值空間,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來認知自己的生命。

于丹教授說得對,人的一生,不過是從光陰中借來的一段時光,歲月流淌過去,我們自己也就把生命篆刻成了一個樣子,它成了我們的不朽,我們的墓誌銘。觀看于丹教授的講座,讓我領悟到的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理智看待,是融入生活中的一種道德,更是追求自我完善,通向自我幸福的路。

同時,我們還要學會寬容,寬容是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寬恕自己,學會放棄,坦然與淡定地面對這個大千世界,可以化解心中很多的遺憾。寬恕他人,更需要一種無畏的胸懷。這時,你會發現,身邊充滿了真誠、熱情和信賴。

都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其實只要我們從中尋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就能終身享用。

《感恩教育》觀後感3

“感恩”是每一個公民都應該擁有的。而現在,孩子對於父母的養育卻認爲那是理所應當的。

當老師嚴厲的呵斥、責罵和批評時,你是否知道“老師”已不再是他的工作,而是他終生的事業。“老師”——一個神聖的稱呼。他們將所有的愛心傾注於學生的身上,在家他不是個好妻子好丈夫、在父母面前他不是個好兒女!這不都是爲了他的學生嗎?

當我們不在爲今年收成不好而煩惱時,當我們有貧困奔向小康時,我們可曾想到是國家給了我們補助,是國家的繁榮使我們走向小康!

當我們拿着零用錢奔向商店時,何曾想到這是父母一滴滴血汗淚水的結晶呢?有這樣一組數據:某校八百多學生,知道自己生日的佔100%,知道自己父母生日的佔45%,知道自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生日的盡只佔9.99%。

讓我們學會感恩,感恩老師,感恩祖國,感恩家人,感恩身邊的一切一切。讓心中的那份愛心永遠的傳遞下去,溫暖更多的人!

在老師的專屬節日——教師節。對老師說一句平淡的卻出自你內心的話語,優異的成績或許更能替代那鮮豔的花朵和金錢上的贈予。

當祖國大慶時,對着天空喊出你對祖國的祝福和對祖國的人熱愛!

當你生日——母親的受難日。告訴媽媽你最想對她說的每一句話。當你看見爸爸爲了支撐這個家而汗流浹背時,簡單地問候一句:“爸爸,您辛苦了!坐下休息會吧!”當年邁的外祖父母教你做人的道理時,你是否覺得膩煩了?那可是他們幾十年的經驗啊!

“感恩”——一個神聖而潔白的詞組。讓我們用我們的愛心點燃那永不熄滅的愛的希望之火吧!

《感恩教育》觀後感4

週六上午,我觀看了于丹老師關於“感恩教育”的講座。在這次講座中,它結合論語和中國古代先賢的教育主張,博古論今,指出如今學校、家庭教育存在的困難。看完之後,我對家長、學校與孩子之間的教育、溝通、學習、成長問題有了很多的感觸。

一、于丹老師主張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學習,是自我能力的開發。

每個家長面對中國應試教育的弊端,都應該深有體會。在學校教育中過於重視文化課的學習,一直與所有能讓孩子增長見識、提高操作能力、鍛鍊身體強健體魄的課程和活動嚴重不足。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家長都只重視孩子的學習,很少、甚至從不讓孩子做家務,因此孩子很難體會到自己父母勞動的辛苦。

我認爲:和生活脫節的學習不僅是不快樂的,而且自我能力的開發也受到嚴重的阻礙。

二、于丹老師也強調孩子要學會感恩。

中國的絕大部分家庭都溺愛子女,對子女的呵護是”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裏怕碎了“。這樣一來,子女就都認爲,父母對自己的給予是本分,不給予是虧欠。還不僅這樣,有許多的子女總是會對自己的父母提出過分的要求,甚至以離家出走來威脅父母。用古代的孝順歷年來教育現在的孩子,無異於比登天還難。

因此,要從小教會孩子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朋友、感恩一切。

于丹老師的教育觀點和理念不僅僅是這些。總之,教育是一個起點,是一種陪伴,是一種信念和鼓勵,而最終的成全是孩子的人格和心靈。讓孩子在生活中發現愛,在山水中明白永恆,在社會法律法規中學會勇於承擔!另外,還要讓孩子學會感恩!

《感恩教育》觀後感5

今天,非常有幸地觀看了于丹老師《感恩教育》專題講座,她那溫和慈愛的笑容感染着我,那娓娓道來的教導也震撼着我的心靈。

從前,我總認爲感恩是長大以後的事,其實非也,感恩應從點滴做起,從每時每刻做起。于丹老師強調:在我們中學生所要完成的必修課中,不僅僅是學習,還要懂得怎樣自我控制一些不好的習慣,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師,懂得很好的處理一些人際關係、會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等。

于丹老師引用了孔子的一句“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教育我們如何做人。在我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幾乎都由父母包攬,即使洗衣服、洗碗這樣的小事都從未做過,從未給父母分擔過任何家務。記得小學時,爲了參加學校的野炊活動,我們全班每位同學都在家練習了做菜,野炊那天,別說還真是色、香、味俱全,這說明我們具備基本的勞動能力,卻沒有在日常的生活中勞作過。

觀看于丹老師的講座,我受益匪淺。作爲一名中學生,如何懂得感恩、學會感恩,則是最重要的:在家,我們應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父母工作辛苦時,要關心體貼父母,比如給父母倒水、擁抱、洗腳等,讓父母能感受到我對他們的關愛。在學校,要尊重老師,上課要認真聽講,作業及時完成。老師站着講課本來都很累,我們再不認真聽,真的是對不起老師。我們要用自己最好的成績來回報老師、感恩老師。將來在社會,我們才能感恩培育我們的父母、老師及祖國。

讓我們伴着愛成長,讓感恩從每個人做起,從每一刻做起,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

《感恩教育》觀後感6

今天,我觀看了一部于丹老師專題講座《中小學生感恩教育》,才恍然大悟,學習固然重要,可比學習更重要的是學會感恩,學會做人!感恩你我他,將快樂裝進口袋。

其實現在的我都莫以爲然的接受了長輩那無限的愛,卻忘記了自己因有的職責——感恩他人,早已把感恩從心靈深處擠走,把那無限的愛視爲理所應當,當看了于丹老師專題講座《中小學生感恩教育》才知道我錯了,我在希望別人給予時,沒有動自己的感恩之心,就像于丹老師說的故事一樣“一個小女孩在看電視,她的媽媽手受傷了,拿給她看,她一手推開了媽媽,說;別打擾我看電視!”就這一個我們以爲一個微乎其微的細節,卻傷害了我們最愛的媽媽,其實完全可以換種方式,溫柔得吹吹媽媽的傷口,問一問還疼不疼?其實這樣的小動作還有很多,都發人深思。我們也曾有過許多這樣的案例,媽媽的嘮叨,爸爸的嚴厲,都是爲了誰?在所有人心裏都是嚴父慈母,我也不例外。媽媽總是順着我的性子,那代表性的嘮叨也尾隨其後,當我難過時會安慰我,當我失敗時會鼓勵我,當我受傷媽媽比我更痛苦;爸爸不會跟媽媽一樣噓寒問暖,但那嚴厲的神情中流露出愛,至今我還記得那天,我被一個男生欺負了許多次,爸爸忍無可忍,星期五爸爸找到他和他的家長處理了這件事。以前我還以爲他們不在乎我,甚至還發過脾氣,現在想想真是可笑之極。我想感謝親愛的爸爸媽媽,是你們生了我,撫養了我,呵護了我,沒有你們就沒有我。

我還有感謝教育過我的人,感謝幫助過我的人,感謝傷害過我的人。

感恩你我他,路漫漫,要經歷的還有很多,先學會感恩再說。

《感恩教育》觀後感7

3月15日上午8點鐘,我在電視上觀看了《中小學生感恩教育》這部由於丹教授爲我們講的短片。它雖然時間非常短,但給我的感觸卻非常非常的大。

于丹教授首先講了“孝”,“百善孝爲先”這句話大家都知道。我們都是從娘身上掉下來的肉,所以我們是父母的心肝寶貝。這時,我想到了我們學過的一篇課文《遇難者的第三個電話》,文中,在生死關頭,銀行家愛德華毫不關心自己龐大的遺產,他最先想到的卻是自己的父母,這令我深深感動。愛德華的生命留言:“媽媽,我愛您!”多麼平常的一句話,可是卻包含了愛德華對母親的愛。在這裏,我想告訴大家一句名言:“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所以,同學們,我們要在父母還健在的時候多陪陪他們,不要等到他們離開後才追悔莫及。

于丹教授其次講了“仁”字。她說我們要多交朋友,不能一個人孤立玩耍,我覺得她說得很對。小孩子從小多交朋友並和朋友關係要好,這是爲走進社會打好基礎。我現在就有很多朋友,所以我整天都是快樂的,無憂無慮的,有朋友,會讓我們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于丹教授還告訴我們“人之初,性本善。”的道理,就是說人生下來並無惡意,本性是善良的,經過父母的培養和成長的經歷會塑造我們不同的性格和本性。我覺得培養我們的性格和本性可以從日常習慣開始,比如尊老愛幼、勤儉節約、守時、早睡早起等等,這些都是很好的品質。不要認爲這是小事,良好的品格就是在平時的點滴生活中養成的。

同學們,我觀看了這個節目體會到了很多東西,你不妨也去看看,相信你一定會和我一樣,大有啓發!

《感恩教育》觀後感8

今天,我們看了一個視頻,一個有關感恩父母的視頻。

一開始,臺上一個男孩回答彭成老師一些問題,,問他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生日時,他誠實地回答不知道。我捫心自問,我也不知道我爺爺奶奶的生日,我想,奶奶一生最大的遺憾想必就是她唯一的孫女竟不知道她的生日吧。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彭成老師小時候因不懂事而害了家裏沒分到牛肉,他不敢回家,怕媽媽又要狠狠打他,經過漫長的心裏糾結,他還是邁着極其艱難的步子走回家了,當他走在離家不遠的地方,他看見自己家的煙囪裏冒着裊裊炊煙,站在門口看見媽媽坐在鍋竈下燒着火,飽經風霜的臉上在火光的映照下,清晰的看見一滴滴淚珠在流淌。他還以爲是哪位好心人送點牛肉給他家呢,便跑過去揭開鍋一看,原來是一鍋滾沸的清水。後來才知道媽媽找遍了整個村也沒有找到他。此景此情,不由得想起了我自己,我的脾氣很暴躁,動不動就發火。最難忘的一次是我竟然把媽媽給惹哭了,我原先不知道,我還以爲只是說說而已,沒什麼大驚小怪,可沒想到殺傷力這麼大。媽媽竟然坐在竈前哭,我站在門口,看見火光映照在媽媽的臉上,大顆大顆的淚珠滑落下來,頓時,我的心一痛,感覺自己像犯下了滔天罪行,手足無措,我也趴在桌上嚎啕大哭。

是啊,我們真應該孝順父母,媽媽十月懷胎,冒着生命危險把我們生下來,如果不孝順父母,那我們孝順誰呢?人們常說不孝順長輩會遭雷劈的。孝順父母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感恩教育》觀後感9

今天早上我觀看了于丹教授的專題講座《中小學生感恩教育》,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這一講。看完節目之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于丹教授講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有一棵蘋果樹,一個小男孩經常來和蘋果樹玩,蘋果樹滿足了小男孩許許多多的願望。時光飛快的過去。小男孩變成了大男孩。他不再跟蘋果樹玩了。當小男孩老了的時候,蘋果樹已經變成快要枯死的樹根,這時男人又回來了,蘋果樹卻什麼都不能給他了。蘋果樹只希望男人能陪他一會兒。故事中的蘋果樹就像我們的父母,他們總是滿足我們一個又一個的願望,而我們卻經常認爲這是父母應該爲我們做的,當我們的父母老了的時候,他們只是希望我們能多陪他們一會兒,這是一個多麼微不足道的願望啊!

有句話叫“百善孝爲先”,意思就是說,孝敬父母在美德中佔據首位。一個人如果不孝敬自己的父母,那麼任何人都不願意和他交朋友。在我們所學的《弟子規》中“首孝悌”也是要求我們做人必須要以孝敬父母爲根本己任。

通過觀看于丹教授的這次講座,我感覺在生活中父母對我們的付出實在是太多了,對我們的照顧是那麼的無微不至,而我們卻經常認爲這是理所應當的,我們對父母做的實在是太少了。我們的父母工作繁忙,還要照顧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他們是那麼的辛苦。在以後的生活中,我們要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父母也會感到非常舒心和快樂

愛我們的爸爸媽媽吧,從現在開始!

《感恩教育》觀後感10

夜空有了星光的點綴更加絢麗奪目;池水有了魚兒的竄動更加活力四射;孩子有了父母的愛更加茁壯成長。——題記

要說我自己啊,真是個幸運兒,家境雖不大好,從小也沒有得到過多的來自父母的愛,說句不孝的話,我恨透了他們。可是今天觀看了彭成的演講,我的恨意有所減少。彭成小時候他的媽媽對他三天一大打,一天一小打,童年的他甚至不記得父親長什麼樣。可隨着年齡的增長,人生閱歷的豐富,他懂得了母親的苦心,更加深刻的認識到“百善孝爲先”的含義。我承認自己對父母不孝,但今天的我有一點可以告訴大家:我感謝父母把我帶進了這個世界,他們給了我生命,讓我擁有慈祥和藹的爺爺、奶奶,擁有可親可敬的叔叔、姑媽……

雖然我沒有得到來自父母無私的、偉大的、溫馨的愛,但我敬愛的`爺爺奶奶給了我更多的關心與呵護,讓我在愛的屋檐下成長。他們老了,或許有時他們給不了我想要的東西,但我的爺爺奶奶對我的付出實在太多了,看,爺爺奶奶的臉上、額上爬滿了飽經滄桑的皺紋。

寫到這,我的手無力地顫抖,我對不起爺爺奶奶,我沒有以一份優異的成績來報答爺爺奶奶。每次考試前夕,奶奶經常陪着我溫習到深夜,爺爺常常幫我點撥知識和學習方法。考試卷一發下來,我看見上面往往是不理想的成績。回到家,我總以爲有一陣狂風暴雨即將來臨,沒想到,耳畔傳來的卻是一聲聲親和的聲音:“你要再加把勁,爭取下次考好。”

回眸過去的時光,我做了多少不該做的事,說了多少不該說的話,此時此刻,我慚愧之至。從現在開始,我要用分分秒秒來彌補,我要好好幹,回報爺爺奶奶以及愛我的人。

爲了愛我的人不失望而努力吧!

《感恩教育》觀後感11

于丹教授說,人的一生,不過是從光陰中借來的一段時光,歲月流淌過去,我們自己也就把生命篆刻成了一個樣子,它成了我們的不朽,我們的墓誌銘。

什麼是生活?說的通俗點,就是生下來,活下去。在這個基礎上,再去追求理想,享受情調,努力過着自己理想中的日子。若只是爲生存而活的話,拋棄了理想,放棄了朋友,埋沒的親情,忘卻了情懷,那自問和那些茹毛飲血的禽獸有什麼區別呢?

觀看于丹教授的講座,讓我領悟到的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理智看待,是融入生活中的一種道德,更是追求自我完善,通向自我幸福的路。

在這個物慾橫流,信仰缺失的年代,每個人的一生中都充斥着各種誘惑困擾,不是想要的太多,而是看清的太少。激烈的競爭不僅提升着每個人的能力,同時還改變着大家的心態。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家國夢——“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無數先哲們的智慧告訴我們,在人生的各個時期都要學會自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缺點和弱勢,而後慢慢地去學習,去完善。待到機會來時,才能厚積薄發,展翅鵬飛。當理想得到放飛,價值達到昇華,才能真正體會到生活的真諦。

同時,我們還要學會寬容,寬容是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寬恕自己,學會放棄,坦然與淡定地面對這個大千世界,可以化解心中很多的遺憾。寬恕他人,更需要一種無畏的胸懷。這時,你會發現,身邊充滿了真誠、熱情和信賴。

都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其實只要我們從中尋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就能終身享用。

《感恩教育》觀後感12

週六早上,我觀看了于丹老師的感恩教育講座,講座結束後,我感受頗深。

于丹老師主要講了三個主題:一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二是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正確引導在人際交往中的一些技巧;三是如何培養孩子自立、自強、自信以及抵擋挫折的能力。她在第一個主題上講到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個孩子喜歡在一棵大樹下玩,他每天都來,可有一天,小孩愁容滿面地對大樹說:“你看,別的孩子都上學了,每天都有好玩的玩具,可我沒有。”大樹說:“你把握結的果子摘了去賣,你就有玩具了。”以後,孩子只有秋天纔會來到大樹下。過了幾年,小孩長成了青年,他對大樹說:“別人都有房子了,可我沒有。”大樹說:“你可以把我的樹枝砍了蓋房子。”又過了幾年,青年變成了中年人,他對大樹說:“別人都漂洋過海了,作爲中年人我也應該到別處去看看。”大樹說:“你可以把握的樹幹砍了做成獨木舟。”中年人把獨木舟推進海里走了。漸漸的,中年人長出了一根根白髮,他來到樹樁前,樹樁說:“我已經是一個沒有用的樹樁了,你更不會理我了吧。”他說:“不,現在我只想陪你一起曬太陽。”樹樁開心極了。

這個人的一生都在像大樹索取,而大樹所要的回報僅僅是他的陪伴。大樹就像我們的父母,爲了兒女,給予他們所有的一切。百善孝爲先,我們要懂得感恩,勇於承擔責任。看完講座,我懂了想成才先成人的道理。

《感恩教育》觀後感13

“聽媽媽的話,別讓她傷心,想快快長大,才能保護她……”我以後回想周杰倫的這首《聽媽媽的話》中唱的一樣,不讓她受傷,而且要保護她,我看到了媽媽額頭上的被歲月無情的刻上那一條條裂痕,我的心如刀絞般的痛。我知道我的快樂是建立在媽媽的痛苦之上的!我後悔當初自己的所作所爲,媽媽爲了我含辛茹苦的操勞着。想一想,父母爲了我有出息多麼不容易,風風雨雨,吃苦受累,從不言語,快把以前的我丟棄!

愛需要表達,就像耗電太快的電器,每日都得充電,愛,是一種勇敢和智慧的藝術!媽媽,燭光裏的媽媽,兒子一長大,我會保護你的,直到永遠!

從小,我就很愛我的爸爸。爸爸,小時候我常坐在父親的肩頭,父親是那拉車的牛,是那登天得梯!我的爸爸雖然很嚴厲,但是他對我的愛是如大山般的父愛,他很愛我。但他對我的愛不是那種溺愛,我很愛他,也很怕他,但是隨着時間齒輪的動,我變得不可思議,甚至有時對我最愛的人產生恨意,很他不給我留面子,但是現在我知道了:父愛和母愛是偉大的。看着父母那日益消瘦下來的身軀;我不由得心顫了一下,我要發奮。爲了我,也爲了家人,我不會讓父母的辛苦白費的!

親愛的爸爸媽媽,兒子已經長大,我懂得你們的用心良苦,女兒會對得起你們的!

《感恩教育》觀後感14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師的講座,告訴了大家怎樣去感恩父母。

她講了這樣的一個故事:有一個小孩,4、5歲時,去一棵大樹下摘樹葉,拔樹枝玩,有時他不高興了,就會在樹上刻字。到了小學時期,孩子來到樹下一臉不快樂,大樹就問:“孩子啊,你有什麼不高興的事嗎?”孩子說:“你看別的孩子有足夠的學費,有錢去買玩具玩,而我卻沒有。”大樹說:“那這樣吧!你摘下我的果子去賣錢,就有交學費和買玩具的錢了。”孩子高興極了,每年秋天都來摘果,然後就不來了。到了成年階段,孩子又回到樹下開心不起來,再也結不出果子的老樹問:“孩子,你把書都念完了,還有什麼不開心的事啊?”孩子說:“你看我的同齡人都有家了,可我沒房來迎接我的新娘。”老樹說:“你看,我有很多又大又壯的樹枝,你可以把它們砍了然後去蓋房。”孩子聽了馬上砍了老樹所有的樹枝走了。孩子到了中年時,又一次不開心的回到老樹下,樹幹問他:“你又有什麼不開心的事啊?”孩子說:“我總要看看遠方吧!我的朋友都飄過大海去了遠方,而我卻不能。”樹幹想了一會兒說:“你可以砍了我的樹幹,做一個木筏去遠方。”孩子聽了興沖沖地把樹幹砍下拿走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孩子頭上長出了白髮。一天,他來到樹前,樹根說:“我沒了果子,沒了樹枝,沒了樹幹,你就不會再陪我了吧?”孩子說:“該去的地方我都去了,現在,我就想陪着您曬太陽。”

其實,我們的父母一直像這樣滿足着我們,我們要抱着一顆感恩的心,回報父母,讓他們也體會到真正的幸福!

《感恩教育》觀後感15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師關於中小學生感恩教育的講座,受到了很大的啓發。

首先,我們要學會孝敬父母。我們不能像那個小男孩一樣,又是摘果子又是砍樹枝,還要砍樹幹,最後到老了才明白,回過頭來坐在樹根上,陪着老樹根看太陽。尊重、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個不懂得孝敬父母的人,沒有人會相信他在社會交往中能關心同學,體諒他人,更不用說對他人對社會奉獻了。父母不僅賦予了我們生命,更是付出了巨大的心血讓我們在溫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但就是在父母的關愛下越來越多的人卻忘記了孝敬父母這一做人的根本,而我們要做一個體諒父母,爲父母緩解壓力,關心父母身體健康的人,我在生活中就是一個孝敬父母的人,經常幫父母洗碗、倒垃圾、摘菜、搬東西。

看了于丹老師的講座我領悟到了沒有信心的人與人交往時會很膽小,不敢說話,一點陽剛之氣也沒有,這樣的人往往不敢面對困難和挫折,缺乏自立精神。我們要做一個對自己有信心,勇於面對挫折、打敗困難,做一個敢怒敢言的人。這樣纔不會讓生命之舟擱淺,纔有可能托起生命的巨輪。

看了于丹老師的講座,我感悟到了與社會上的人溝通,交朋友也是很重要的。你的朋友越多好處就越多,如果有困難和朋友一起開解,痛苦就會減少一半,如果快樂和朋友一起分享,那快樂也會增加一倍。所以我們要善於與人合作、溝通、交朋友。

通過講座,我想,我要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不斷的完善自己,做一個孝敬父母、團結同學、自強自立的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