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精】感恩教育觀後感

【精】感恩教育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5W 次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何不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呢?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感恩教育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感恩教育觀後感

感恩教育觀後感1

今天,我觀看了一部于丹老師專題講座《中小學生感恩教育》,才恍然大悟,學習固然重要,可比學習更重要的是學會感恩,學會做人!感恩你我他,將快樂裝進口袋。

其實現在的我都莫以爲然的接受了長輩那無限的愛,卻忘記了自己因有的職責——感恩他人,早已把感恩從心靈深處擠走,把那無限的愛視爲理所應當,當看了于丹老師專題講座《中小學生感恩教育》才知道我錯了,我在希望別人給予時,沒有動自己的感恩之心,就像于丹老師說的故事一樣“一個小女孩在看電視,她的媽媽手受傷了,拿給她看,她一手推開了媽媽,說;別打擾我看電視!”就這一個我們以爲一個微乎其微的細節,卻傷害了我們最愛的媽媽,其實完全可以換種方式,溫柔得吹吹媽媽的傷口,問一問還疼不疼?其實這樣的小動作還有很多,都發人深思。我們也曾有過許多這樣的案例,媽媽的嘮叨,爸爸的嚴厲,都是爲了誰?在所有人心裏都是嚴父慈母,我也不例外。媽媽總是順着我的性子,那代表性的嘮叨也尾隨其後,當我難過時會安慰我,當我失敗時會鼓勵我,當我受傷媽媽比我更痛苦;爸爸不會跟媽媽一樣噓寒問暖,但那嚴厲的神情中流露出愛,至今我還記得那天,我被一個男生欺負了許多次,爸爸忍無可忍,星期五爸爸找到他和他的家長處理了這件事。以前我還以爲他們不在乎我,甚至還發過脾氣,現在想想真是可笑之極。我想感謝親愛的爸爸媽媽,是你們生了我,撫養了我,呵護了我,沒有你們就沒有我。

我還有感謝教育過我的人,感謝幫助過我的人,感謝傷害過我的人。

感恩你我他,路漫漫,要經歷的還有很多,先學會感恩再說。

感恩教育觀後感2

今天,按照學校要求觀看了于丹老師主講的《中小學生感恩教育》講座。于丹老師主要講了兩個主題:一是感恩教育,要培養孩子的孝、仁,教育孩子懂得感恩,懂得承擔愛與責任;二是人格教育,要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在社會交往中獲得自信與愉悅,成就別樣的人生。

類似講座聽了不少,聽時熱淚盈眶,心潮澎湃,過後,依然迷茫。一直認爲,對孩子的教育比任何一項任務都要艱難,這不是一個模具的誕生,這是一個生命的成長,結果莫測。就象我們雖已爲人妻、爲人母,依然無法預知自己的將來一樣,我們亦無法預知孩子的將來。我們能做的就是給他力所能及的硬件環境,給他愛,盼望着他無憂無慮的成長。沉思後,還是擠出些體會來。

體會一:教育趁早。“孝爲德之本”。中國幾千年來世代相傳一個“孝”字,孩子雖然不能完全體會到做父母的苦心與奉獻,但至少從懂事就應該明白好吃的父母都留着給他吃的小道理。就象于丹老師講的故事一樣,一棵樹把果子、樹枝、軀幹都給小孩子拿去,就象父母完成了對孩子一生的成全。孩子遲早會悟的,只不過早悟、早獨立,晚悟、自哀傷。而我們做父母的也是,早悟,早教他獨立,晚悟,對誰都是一種傷害。所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啓蒙老師,在孩子這張白紙上你起筆越早就竣工越早。

體會二:放手是愛。懷胎十月,常常捧着本書看咋當媽,還興致沖沖買了個琴,自我修煉點音樂素養,自然胎教是少不了的。呱呱落地後,真是捧着、抱着,恨不得天天含在嘴裏、揣在懷裏。直到現在,俺的長輩們都說:“看寶兒,真穩,學走步時一邊走一邊自己喊慢慢慢。”和寶兒一起走在大街上,二年級的小夥子了,快到我肩頭,我還有太多的不放心,忍不住都要拉着他的手走。其實,我們這一代人已經太乖,太循規蹈矩,做事太在乎別人的看法,下一代不能再重蹈覆轍。有一天,聽寶寶說,他能自己打飯、自己睡覺、甚至能開導小朋友解開心中的難題,我滿是意外。所以,母愛,太多,就是溺愛,牽手是愛,放手亦是愛!

感恩教育觀後感3

在黑龍江七臺,由於丹老師爲我們講了《感恩教育》,它一共分爲四段:第一段,培養孝心;第二段,培養愛心;第三段,培養自立、自強、自信;第四段,教育我們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

在講座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大樹和男孩的故事。故事中的男孩男孩就好像我們,不斷的依靠父母。大樹好像不斷被依賴的父母。它爲男孩失去了果子和樹枝,付出了所有。

我們也應該爲父母付出些,就像漢文帝劉恆那樣。

有一次,他的母親患了重病,這可急壞了劉恆。他母親一病就是三年,臥牀不起。劉恆親自爲母親煎藥湯,並且日夜守護在母親的牀前。每次看到母親睡了,才趴在母親牀邊睡一會兒。他天天爲母親煎藥,每次煎完,自己總先嚐一嘗,看看湯藥苦不苦,燙不燙,自己覺得差不多了,纔給母親喝。這也是感恩。

還有雞蛋、胡蘿蔔、幹茶葉的故事我也倍受啓發。

在故事中,鍋中的沸水是我們在人生中的逆境,而它們是經歷挫折的人。

雞蛋它雖然只是用了薄薄的蛋殼保護了自己,但它樂觀向上,並沒有被挫折打敗,而是經過了受挫的過程,使自己變得強大了。

胡蘿蔔剛開始也堅持自己的想法,可是它並沒有保持下來,直到最後,它被挫折打敗了,變成了一灘軟塌塌的胡蘿蔔泥。由於它半途而廢,所以我們不能像它這樣。

而幹茶葉與它們都不同,它不僅堅持了自己的想法,而且它最終改變了逆境,使沸水變成了茶水。

我們應該學習雞蛋或幹茶葉,沒有被沸水改變。在這個故事中,我知道了,人應該堅持不懈,改變逆境。這樣才能得到好的結果。

這兩個蘊含哲理的故事,加上于丹老師精彩的講說,使我懂得了,人不光是要學習,也要感恩,理解他人,使自己更加充實。

感恩教育觀後感4

看到一本好書,遇到一位良師益友,參加一場有益人生的會,都無疑是一次淨化心靈,提升人格底蘊的難得機會。很幸運能觀看這場感人肺腑的報告會。

感恩是一種心態,它能讓我們樂於面對人生中每個階段面臨的各種境遇;感恩是一種素養,它能讓我們在與人交往過程中能更多的影響身邊的人;感恩是一種催化劑,它能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催生更多美好的回憶;感恩更是一種境界,只有真正常懷感恩之心的人才能體會到生活的美好。

身爲家長,身臨其境,我的心也被震撼了!想想自己的所作所爲,真的好慚愧。一直以來我們把自己的孩子寵愛着,嬌慣着,爲其遮風擋雨,爲其提供最好的條件,只怕他吃苦受累,更怕他受委屈,不希望其在磕磕絆絆中生活學習,總想着能給他解決所有問題,然後讓他在康莊大道上暢通無阻地疾行或奔馳。一味的付出下,孩子覺得這一切都是天經地義,無可厚非,家長的給予是應該的,不懂得生命的給予和接受都應該是相同。

人一輩子都會遭受到不同的挫折困難,這是生活給予我們的磨難,也是財富,怎樣在挫折中修復纔是至關重要的,修復的越快就越能贏得更好的時光。

讓孩子學會感恩社會,感恩老師,感恩父母,感恩每一個關心自己,爲自己付出艱辛努力的人們,也讓我自己更加明白在教子路上,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如何心存感恩的心,感恩給予我幫助的每一個人,感恩上蒼給予我溫暖的家,健康的寶貝,感恩兒子能在一所好的學校接受好的老師給予好的教育。就讓我們用善良的心懷感知這個世界,用感恩的心來回報這個世界。在人生這個社會大舞臺的煎熬歷練下舒展自己的生命,並用自己的生命去成全社會,這就是我們能期待的最好的相遇方式。

感恩教育觀後感5

無論是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還是成年人,人格健康總是人生的基石。人格包含:堅強的意志,敢於拼搏的勇氣,寬容、謙虛、善良、自信心、交往能力,獨立生活能力,自制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高尚的品質等等。一個人人格健康,猶如擁有一片沃土,它會使每一粒知識種子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如一個人人格不健康,它的內心猶如一片荒漠,即是給它栽上豔麗的花朵,隨着時間的推移,它也會凋謝。所以,一個人只有擁有健康的人格,才能擁有健康的思想,纔會清楚地認識自己,找準自己的人生位置,才能真正成爲對社會、對人民有用的人。

一碗米的價值因人而異,一個孩子的空間大小也因人不同,除了老師和父母能夠幫助他發現最大的價值空間,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來認知自己的生命。

于丹教授說得對,人的一生,不過是從光陰中借來的一段時光,歲月流淌過去,我們自己也就把生命篆刻成了一個樣子,它成了我們的不朽,我們的墓誌銘。觀看于丹教授的講座,讓我領悟到的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理智看待,是融入生活中的一種道德,更是追求自我完善,通向自我幸福的路。

同時,我們還要學會寬容,寬容是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寬恕自己,學會放棄,坦然與淡定地面對這個大千世界,可以化解心中很多的遺憾。寬恕他人,更需要一種無畏的胸懷。這時,你會發現,身邊充滿了真誠、熱情和信賴。

都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其實只要我們從中尋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就能終身享用。

感恩教育觀後感6

今天,在學校的組織下,全校同學和家長們一起在操場上觀看了由北京華夏集團劉老師的“感恩教育”演講。

一開始,劉老師與我們進行了一個互動,“每位同學和家長,請把右手舉起來,摸——後腦勺……”同學和家長們雖然都不明白,但還是學着劉老師的樣子做了。就這樣連續了三次後,劉老師又說:“摸——額頭!”可自己卻摸着下巴,結果許多同學都像劉老師一樣摸錯了。過了一會,大家才反應過來,連忙更正過來,樣子滑稽極了。這時,劉老師又用他那幽默而富有哲理的的話語解釋:“如果一個人的行爲不對,那麼他的孩子也會學着做的。”

之後,劉老師演講了“言傳身教”,“感恩祖國”,“感恩教師”,“感恩父母”等多個使人受益終身的話題,同學們都深受感動,不少同學都在紅旗下勵志改變自己。

在人生的成功征途上,每個人都不會一帆風順。當我們自己取得了成功後,除了要感謝自己的努力付出之外,更重要的是時時刻刻都不要忘了感恩曾經給我們機會和扶我們走向成功第一步的人,因爲,是他改變了你的一生。

他們從五千年的歷史煙塵中走來,把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的中國元素注入時代風尚;他們向新的文明高地走去,胸懷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對祖國人民的摯愛,英雄般肩負起民族大義的旗幟和社會和諧的重任;他們是崛起於阡陌的標杆,是凸立於泥土的羣雕,是社會風潮裏從不搖擺的定向儀。他們一遍一遍地刷新歷史的經典和道德教科書,一遍一遍地提煉着社會的核心價值和“論語新編”關鍵詞,讓不同的風景集結在同樣的主題下,使當代中國的史記變得厚重而溫暖。他們是光、是燈、是暖,是冬日裏的陽光,是長河上的航標,是寒夜裏的火爐,璀璨的人性光輝燭照每一孔心靈的窯洞,提升着這個社會的整體溫度。是生命在交換生命,是博愛取代了私人情感,他們將淚下嚥,將撕心裂肺的疼痛留給自己……

昨日淚流滿面,模糊了的視線看不見,那些美麗動人的臉,心靈卻久久氾濫着感動的波瀾,不能停息。

感恩教育觀後感7

今天,看了于丹老師的感恩教育講座,使我對感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感恩,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感恩,現實生活中無處不在。山感恩地,方成其高峻;海感恩溪,方成其博大;天感恩鳥,方成其壯闊。感恩是出於真誠懇切的對別人的幫助表示感謝,但感恩,並不止於此。當一個人經常說感恩的時候,他的生活便少了一份報怨,多了份珍惜;當一個社會經常說感恩時,他的世界便少了份紛爭,多了份和諧。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它是一種知足,一種珍惜,一種前進。

我們感謝父母,從哇哇墜地到哺育我們長大成人,父母們花去了多少的心血與汗水,編織了多少個日日夜夜,所以感謝他們給予的生命,撫養我們成人;感謝老師,從上小學到初中,乃至大學,又有多少老師爲我們嘔心瀝血,默默奉獻着光和熱,燃燒着自己,點亮着他人。感謝他們教給我們知識,引領我們做大寫的人;感謝朋友,感謝他們讓我們感受到世界的溫暖;感謝所有給予我們關心和幫助的人。

感恩,讓我懂得天下父母之心尤爲貴;感恩,讓我懂得承膝於祖輩的樂趣;感恩,讓我領略到陽光的嫵媚;感恩讓我明白什麼是披肝瀝膽,風雨同舟;感恩,讓我明白鳥語花香,蔚藍的蒼穹。

感恩深深,真情切切,感恩使我懂得如此之多,?因爲有了愛,所以感動;因爲感動了,懂得了感恩。親愛的同學,有過這樣的感動嗎?如果你曾感動於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聲祝福、一句勸勉,如果你曾感動於一縷陽光、一片綠葉、一顆露珠、一泓清泉,如果你曾感動於乳羊跪母、烏鳥反哺、落紅護花、落葉歸根&&那麼,讓我們合上雙手,閉上雙眼,向上天誠心的禱告,願天下人都學會感恩!讓感恩意識傳遞,相信我們的前途會更加光明,世界將變得更加美好。

感恩教育觀後感8

于丹教授的講座,使我明白了許多,我怎樣去做一個“大寫的人”?怎樣做一個知恩、感恩的人?怎樣解決問題和做事?

看到爸爸那兩鬂的白髮,心中的愧疚油然而生,我從前做的'事太傷父母的心了,理解之後精神得以重生。

孝,是做人的本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法律規定子女應盡的義務。其實,不管是本分、傳統美德、還是義務都無所謂。難道沒有這些規定,我們就不愛自己的父母了嗎?不要把這當成一項工作,這是愛的行動,是本能的付出。現在,我們還小,在物質上不能給太多父母的需求,但是我們完全可以用其它方式來孝敬父母。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對父母有禮貌,理解父母的心意,聽取父母的教誨,關心父母的健康,體貼父母的辛勞,分擔父母的憂愁,同時自己也不要向父母提出過分的要求。當然,如果我們長大了,年老的父母也只是希望痑陪伴着他們,像兒時一樣,簇擁在父母的膝下,讓父母享受天倫之樂。雖然我們正值青春期,但是我們絕對不能以所謂的“逆反心理”爲藉口,去傷父母的心,我們沒有理由,因爲父母爲我們犧牲了青春,給了我們生命和太多的愛!

人生就是一本書,時間的手匆匆將它翻過,並不理會誰讀懂了,誰還在糊塗。如要使做事有效率,最好是“想到就做”。養成“想到就做”的習慣之後,你會發現你隨時都有新的成績:問題隨手解決,事務即刻辦妥。不論做什麼事,都要堅定自己必勝的信念。面對困難,要學會冷靜,沉着思考,要以寧靜平和的心態來看待全局。然後,一步接一步,有系統地剖析它的形成原因,不利和有利兩方面的影響。能機動靈活地處理事務,解決複雜多變的社會問題。我想這也是我在今後成長過程中應該做切實努力的方向。

朝陽,向天穹的額頂升起;

光明,將大地的陰鬱驅盡;

生命,在光輝中誕生、延續;

在光明的世界裏尋求希望的蹤影。

感恩教育觀後感9

今天,語文老師帶我們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教育課,讓我們觀看下載的視頻,是一位走進全國5000多所學校的教育工作者的演講視頻。

這段視頻讓我受益匪淺,從中受到了很多啓發,其中有一件事讓我內心受到了震撼。有一天,生產隊了病死了一頭牛,大家去分牛肉,可是由於小時候彭老師的調皮搗蛋,惹惱了生產隊長,沒有分到牛肉,他害怕,遲遲不敢回家,在他邁向人生最漫長最黑暗的回家路上,他看到了家裏升起了裊裊炊煙,心想一定是哪個好心的鄰居送我家牛肉了,一下子衝進家,掀開鍋蓋一看,竟是一鍋滾沸的清水,這下他才明白了:媽媽這麼做是想讓他回家啊!他頓時醒悟過來,立志一定要悔改,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他終於成爲了一名教育工作者。

這讓我一下子聯想到了自己,我在一次次犯下了錯誤之後,發現錯誤了嗎?不,沒有!我總是在逃避!每次媽媽對我的關心我總是視它爲“囉嗦”,我一次次的傷了媽媽多少啊!每次我打網遊的時候想到過媽媽對我那期望的眼神了嗎?每次我在課堂與同學談笑風生的時候有想過媽媽對我的期望了嗎?這一切的一切呈現在我的腦海當中,像一隻只拳擊手,有力的錘擊着我的心!腦海中,彭成老師一句一句話語縈繞在我的耳邊,像一條條帶刺的藤鞭,無情的抽打着我的靈魂。我懂了,我錯了,我要悔改!我要在媽媽的餘生之年能再看到她的兒子好好的,我不要再讓媽媽傷心了,不要再讓媽媽總是流露失望的眼神,不要再讓媽媽一個人流下一滴滴無助的淚水。對!我一定要讓媽媽看到,我真的悔改了!或許我從小到大沒有好好的說一聲“媽媽!我愛你!”在這裏我要向媽媽大聲喊出:我愛你!媽媽你的前半生我未能相隨,但您的後半身我伴隨到底。彭成老師在他年少時的一個夜晚,在他的心靈受到重創,受到震撼的那個夜晚,鄭重的的立下誓言:“我要改變我的人生!”從此,彭成老師拼命奮鬥,他從班裏的倒數第十名,進入班裏第一名,全校第二名。我也要奮力拼搏,我也要創造奇蹟!

感恩教育觀後感10

11月4日週日上午,我在法制頻道收看了于丹老師講的《中小學生感恩教育》這一欄目。

節目一開始,于丹老師給我們講了三個故事。其中,《過獨木橋》這篇故事最讓我深有感悟:

一次,一位大學教授帶着他的10名學生去過一個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屋中的一座橋。幾分鐘後,他們輕鬆自在的順利通過了這座橋。過完這座橋後,教授便打開了屋裏的其中兩盞燈。發現這座橋是一個很狹小的獨木橋,獨木橋的下面竟然是鱷魚池,鱷魚池裏的鱷魚在池裏爬來爬去。這10名學生被眼前的一切全給嚇呆了。教授說讓他們自己過着獨木橋從回去,幾個學生卻誰都不願意。過了一陣子,其中3名學生站了起來,過了這個木橋。剩下的7名學生還是在那裏呆呆地站着。於是,教授又打開了其中3佔燈,學生們發現獨木橋四周原來都裝有防護網。於是有5名學生又重新站了起來,順利通過了獨木橋。而剩下兩名學生卻遲遲不肯過橋。

這就像我們的人生,剛開始當我們是一個嬰兒時是對夢想充滿着自信。成長到少年階段,你就有些失去自信,最後在工作上,一些難完成的任務,讓你選擇了退縮。就看你能不能踊躍跨出去。

我們還要學會感恩父母。一個小女孩,她的媽媽對她像伺候公主一般。一次,她媽媽的手不小心被開水燙傷了,當她把手伸給正在看動畫片的女兒時,女兒卻不耐煩的把母親的手推到一邊,說:“幹什麼,沒看見我在看動畫片嗎?別煩我!”

父母供你吃穿養活你這麼多年,我們要學會感恩他們,要報答他們。

在人生道路上,要學會善於和他人交往,這是給你邁出自信的第一步。交往相處當然是你、我兩個人,所以要學會“仁”。“仁”這個字意思是兩個人之間的仁愛和不仁愛關係。

人的行爲將會決定人的生活和人的命運,從小我們就要養成自強自立的好習慣。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學會感恩,報答祖國吧。

感恩教育觀後感11

于丹教授說,人的一生,不過是從光陰中借來的一段時光,歲月流淌過去,我們自己也就把生命篆刻成了一個樣子,它成了我們的不朽,我們的墓誌銘。

什麼是生活?說的通俗點,就是生下來,活下去。在這個基礎上,再去追求理想,享受情調,努力過着自己理想中的日子。若只是爲生存而活的話,拋棄了理想,放棄了朋友,埋沒的親情,忘卻了情懷,那自問和那些茹毛飲血的禽獸有什麼區別呢?

觀看于丹教授的講座,讓我領悟到的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理智看待,是融入生活中的一種道德,更是追求自我完善,通向自我幸福的路。

在這個物慾橫流,信仰缺失的年代,每個人的一生中都充斥着各種誘惑困擾,不是想要的太多,而是看清的太少。激烈的競爭不僅提升着每個人的能力,同時還改變着大家的心態。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家國夢——“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無數先哲們的智慧告訴我們,在人生的各個時期都要學會自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缺點和弱勢,而後慢慢地去學習,去完善。待到機會來時,才能厚積薄發,展翅鵬飛。當理想得到放飛,價值達到昇華,才能真正體會到生活的真諦。

同時,我們還要學會寬容,寬容是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寬恕自己,學會放棄,坦然與淡定地面對這個大千世界,可以化解心中很多的遺憾。寬恕他人,更需要一種無畏的胸懷。這時,你會發現,身邊充滿了真誠、熱情和信賴。

都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其實只要我們從中尋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就能終身享用。

感恩教育觀後感12

看到一本好書,遇到一位良師益友,參加一場有益人生的報告會,都無疑是一次淨化心靈,提升人格底蘊的難得機會。很幸運能觀看這場感人肺腑的報告會。

感恩是一種心態,它能讓我們樂於面對人生中每個階段面臨的各種境遇;感恩是一種素養,它能讓我們在與人交往過程中能更多的影響身邊的人;感恩是一種催化劑,它能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催生更多美好的回憶;感恩更是一種境界,只有真正常懷感恩之心的人才能體會到生活的美好。

身爲家長,身臨其境,我的心也被震撼了!想想自己的所作所爲,真的好慚愧。一直以來我們把自己的孩子寵愛着,嬌慣着,爲其遮風擋雨,爲其提供最好的條件,只怕他吃苦受累,更怕他受委屈,不希望其在磕磕絆絆中生活學習,總想着能給他解決所有問題,然後讓他在康莊大道上暢通無阻地疾行或奔馳。一味的付出下,孩子覺得這一切都是天經地義,無可厚非,家長的給予是應該的,不懂得生命的給予和接受都應該是相同。

人一輩子都會遭受到不同的挫折困難,這是

生活給予我們的磨難,也是財富,怎樣在挫折中修復纔是至關重要的,修復的越快就越能贏得更好的時光。

讓孩子學會感恩社會,感恩老師,感恩父母,感恩每一個關心自己,爲自己付出艱辛努力的人們,也讓我自己更加明白在教子路上,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如何心存感恩的心,感恩給予我幫助的每一個人,感恩上蒼給予我溫暖的家,健康的寶貝,感恩兒子能在一所好的學校接受好的老師給予好的教育就讓我們用善良的心懷感知這個世界,用感恩的心來回報這個世界。在人生這個社會大舞臺的煎熬歷練下舒展自己的生命,並用自己的生命去成全社會,這就是我們能期待的最好的相遇方式。

感恩教育觀後感13

她講了這樣的一個故事:

有一個小孩,4、5歲時,去一棵大樹下摘樹葉,拔樹枝玩,有時他不高興了,就會在樹上刻字。到了小學時期,孩子來到樹下一臉不快樂,大樹就問:“孩子啊,你有什麼不高興的事嗎?”

孩子說:“你看別的孩子有足夠的學費,有錢去買玩具玩,而我卻沒有。”

大樹說:“那這樣吧!你摘下我的果子去賣錢,就有交學費和買玩具的錢了。”孩子高興極了,每年秋天都來摘果,然後就不來了。到了成年階段,孩子又回到樹下開心不起來,再也結不出果子的老樹問:“孩子,你把書都念完了,還有什麼不開心的事啊?”

孩子說:“你看我的同齡人都有家了,可我沒房來迎接我的新娘。”

老樹說:“你看,我有很多又大又壯的樹枝,你能夠把它們砍了然後去蓋房。”孩子聽了立刻砍了老樹所有的樹枝走了。孩子到了中年時,又一次不開心的回到老樹下,樹幹問他:“你又有什麼不開心的事啊?”

孩子說:“我總要看看遠方吧!我的朋友都飄過大海去了遠方,而我卻不能。”

樹幹想了一會兒說:“你能夠砍了我的樹幹,做一個木筏去遠方。”孩子聽了興沖沖地把樹幹砍下拿走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孩子頭上長出了白髮。一天,他來到樹前,樹根說:“我沒了果子,沒了樹枝,沒了樹幹,你就不會再陪我了吧?”

孩子說:“該去的地方我都去了,此刻,我就想陪着您曬太陽。”

其實,我們的父母一向像這樣滿足着我們,我們要抱着一顆感恩的心,回報父母,讓他們也體會到真正的幸福!

感恩教育觀後感14

3月15日上午8點鐘,我在電視上觀看了《中小學生感恩教育》這部由於丹教授爲我們講的短片。它雖然時間非常短,但給我的感觸卻非常非常的大。

于丹教授首先講了“孝”,“百善孝爲先”這句話大家都知道。我們都是從娘身上掉下來的肉,所以我們是父母的心肝寶貝。這時,我想到了我們學過的一篇課文《遇難者的第三個電話》,文中,在生死關頭,銀行家愛德華毫不關心自己龐大的遺產,他最先想到的卻是自己的父母,這令我深深感動。愛德華的生命留言:“媽媽,我愛您!”多麼平常的一句話,可是卻包含了愛德華對母親的愛。在這裏,我想告訴大家一句名言:“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所以,同學們,我們要在父母還健在的時候多陪陪他們,不要等到他們離開後才追悔莫及。

于丹教授其次講了“仁”字。她說我們要多交朋友,不能一個人孤立玩耍,我覺得她說得很對。小孩子從小多交朋友並和朋友關係要好,這是爲走進社會打好基礎。我現在就有很多朋友,所以我整天都是快樂的,無憂無慮的,有朋友,會讓我們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于丹教授還告訴我們“人之初,性本善。”的道理,就是說人生下來並無惡意,本性是善良的,經過父母的培養和成長的經歷會塑造我們不同的性格和本性。我覺得培養我們的性格和本性可以從日常習慣開始,比如尊老愛幼、勤儉節約、守時、早睡早起等等,這些都是很好的品質。不要認爲這是小事,良好的品格就是在平時的點滴生活中養成的。

同學們,我觀看了這個節目體會到了很多東西,你不妨也去看看,相信你一定會和我一樣,大有啓發!

感恩教育觀後感15

今天早上,我看了于丹老師關於感恩教育的電視節目,給了我很大的啓發。 日記

于丹老師說了捐腎救母的故事。有一個名叫田世國的人,他的母親得了尿毒症必須換腎,田世國決定把自己的腎換給母親,以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多麼令人感動啊!

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給我們的,我們要孝敬父母。小羊有跪母之義,烏鴉有反哺之恩。父母是世界上最疼愛我們的人,他們爲我們的學習操勞,爲我們的生活奔波,爲我們的一切而辛苦了一輩子。我們應該要感恩偉大無私的愛。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讓我們從現在開始,用實際行動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吧!

廣東汕尾陸豐市益智學校三年級:李威曄

《感恩教育》觀後感

山峯感激身上的每一粒塵土;江河感激懷裏的每一滴水滴;麥穗感激陽光的照耀,也感激暴雨的洗禮:楊柳感激春風的和煦,也感激秋霜的凜冽。我們感激幫助我們的人,同樣也應感激打敗我們的人,我們感激身邊的一切。

感激父母

母親如春天中的細雨,滋潤着花兒,灌溉着大地,我們吮吸着細雨茁壯成長;父親如秋天裏的微風,吹黃了大地,吹金了稻穀。我們得到了豐收的碩果,父母給予我們生命,用盡他們最大的努力給了我們幸福。

前有周總理失父痛涕,今有田世園捐腎救母。這是爲什麼?因爲他們懂得“百善孝爲先,孝爲德之本。”

感激自然

在城市的鋼筋水泥中,綠色只有道旁樹,但早已被灰塵淹沒了光輝。每天揹着沉重的書包,面對着高科技的輻射,兒童早已迷失了自我,讓我們返璞歸真,領略自然的風采。只需帶上一支筆,一個本子。用我那美好的眼睛去包攬巍峨的高山,遼闊的江河,用我那靈巧的雙手去抒寫大自然的饋贈,用最嘹亮的聲音高呼:“謝謝你,自然,給予我如此美的禮物!”

所謂的幸福就是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一個美滿的家庭,一幫你信賴的朋友。我感激父母無私的奉獻,我感激朋友純潔的友誼,我感激大自然的禮物,我感激身邊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