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少年的你觀後感(6篇)

少年的你觀後感(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5W 次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少年的你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少年的你觀後感(6篇)

少年的你觀後感1

今天去看了《少年的你》,理由是昨天看到一些影評說不錯。趕巧有個空餘時間就去看了一下。看看曾國祥導演的作品是不是那些評論裏說的那樣好。

先說結論,我覺得這部電影很值得一看,無論是學生、父母、還是教師等社會各界人士都可以去看看,寫寫自己的感受。同時,我對曾國祥導演有更多的期待日後會很關注他的電影。

電影主要講述校園欺凌事件。以周冬雨飾演的高三學生陳念爲主線開始講述她所受的欺凌,在這之前被欺凌的另外一個小姑娘胡小蝶跳樓自殺了。因爲陳念在胡小蝶求助下沒有給予幫助,她很內疚。也正是因爲這件事在碰到一個小混混(易烊千璽飾演)被打時主動報警結識了這個小混混劉北山。之後,陳念在被多次霸凌、嘲諷、排擠後求助一個警官無果,只能求助於小混混劉北山保護。在他倆共同生活的這段時間裏,相互瞭解、相互幫助、相互攙扶、互相情愫。劉北山爲了替陳念頂罪,幫她把後面的事情處理完並教陳念如何面對警方。之後,快到判刑的時候,陳念自首跟劉北山一起坐牢了。

主要故事包括第一個:陳念受到集體的排斥、霸凌、和嘲諷,除了陳念其他同學也有這樣的情況。那麼那些霸凌者、嘲諷者、排擠者爲什麼會這樣做,同時也說明了那些少年的冷血和失去理智或者無理由的殘忍。

第二個故事:劇中有句臺詞:生活在陰溝,也要記得仰望星空。兩個少年,無依無靠,只能夠依靠他們自己,相互依靠相互攙扶走過成人的叢林。想要走出現在的生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第三個故事:這兩個少年的愛情故事,一個爲愛自我犧牲的小混混。劉北山爲了幫陳念洗脫罪名自己抗下所有的罪。同時那段殺人的鏡頭也是拍的有點懸疑的感覺。

第四個故事:警察在沒有任何實在的物證下說服陳念去自首,挽救了這兩個少年。

一些思考如下:

家庭對少年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家庭環境時刻影響着孩子心理健康成長的狀況。請父母們除了工作以外,儘量多多學習與孩子溝通的方式和技巧,不要除了打罵和批評。應該在ta遇到問題時,能夠及時發現並能夠幫助提供一些解決方案。強烈建議父母能夠幫助孩子一起成長。看這部電影時,我想到了之前看到過的一句話“孩子是成人的祖先”。單身家庭應該要比以前更加關注和關愛孩子,比普通孩子給予的關注和認可要更多一些。

對於學校,請不要把學校的升學率放在第一位,同時希望能夠真正切切的關心每一位同學的成長,關注他們是否每一天快樂。只有在健康的環境下才能孕育出心理健全的人才。衷心的希望學校能夠在培養人才的同時能夠訓練或者教一教這些在校生父母如何去跟孩子溝通,如何能夠讓父母關注到孩子真正需要關注的地方而不只是成績和好大學。幫助他們更好的建立親密關係。

對於社會,我希望能夠有更多的包容心。包容度更大一些,切實的去關心和關愛每一個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即使那個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孩子的未來就是我們這個社會的未來。每個人能夠盡到自己的責任。

對於少年,我衷心希望你們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同時,我建議你們多多能夠理解他人,去幫助他人。有問題能夠主動找長輩們、大哥哥大姐姐們、老師、警察等。希望你們從小就可以培養出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途徑。主動結交一些知心的朋友,也要尋找一些能夠幫助你發泄不良情緒的途徑承受不了的要發泄出來。學會運用現代方法保護好自己。

那麼通過這個電影,我覺得未來在心理學這一類的專業可能會越來越受歡迎。幫助他們建立更好的親密關係,解決好未來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問題。

最後這部電影很讚的地方是陳念去看監獄裏的劉北山,兩個人面對玻璃一段沒有話語的表演。周冬雨與易烊千璽的那段表演真的很精彩,開心、難過、惋惜、鼓勵、堅持、等待、愛憐、希望、痛苦、不捨等等一系列的情緒都在那段表演。你真的可以好好欣賞一下。

少年的你觀後感2

週五的上午場10:00,我這個中年婦女偷得浮生半日閒一個人去影院看了《少年的你》,整個場子連我一起大概五個人,說明像我這樣的不務正業的遊民還是少數的。我也不是遊民,我其實有一份很嚴肅的職業——家庭婦女。

曾國祥導演真是不錯,可以把故事拍的這麼好看,演員也選的好,讓人瞬間入戲,看完電影我也從路人甲變成四字弟弟的粉絲乙。

影片裏有一句很讓人無法忘記的臺詞,警察鄭易告訴李念,變成大人就像跳水,你眼睛一閉往下跳就可以了。我事後想了一想,這部片子之所以好看,其實就是一部紀念我們跳水之前樣子的紀錄片。若干年後,我在水裏回望跳臺,忽然生出一句感嘆,TMD,我是什麼時候跳下來的我怎麼不知道?

以下都是我對跳水之前的種種惆悵。

青春真好,純粹。

青春好像和吃喝拉撒睡都沒有關係。

青春就像一列火車,載着我們所有的澎湃、甜蜜、絕美……呼嘯而過。

等我們下車的時候就變成了超市裏買菜的路人甲,抱着手機半夜淘寶的失眠人,計算着賬單想着要節省的上班族。

可是曾經我們也是像李念和小北那樣,心裏有一團火,有一個朦朧或清晰信念的少年,我們被這團火催逼着活得那麼純粹。

我們相信,我們就堅持,青春是銅牆鐵壁,油鹽不進。

永遠不會被一路高漲的豬肉價格影響。

也許青春就是高強度分泌的荷爾蒙,在這個時期分泌的比較多人的,就能少年的時間長一點。分泌的少的就是稀裏糊塗跳了水的人,不上岸了,暢遊這條生活的河,忘了跳臺,也忘了沒跳之前的自己。

電影說的是一個被霸凌的少女李念遇到一個街頭混混小北被保護的故事。雖然框架一般,但細節豐富,導演讓兩位主角特別豐滿而有血有肉,影片後半段,小北設計了一個情節替李念背鍋的時候,他們倆的堅持和信念讓黃覺飾演的警察老楊偷笑了起來。那個場景真是美好啊,三個警察在辦公室裏加班,老楊在若有所思的時候笑了一下。鄭易陷入沉思當中,懷孕的女警察已經相信了小北設計的情節,問鄭易,你不是一直護着李念的嗎?怎麼現在那麼想讓她承認殺人了。

鄭易是正義,也許是主旋律需求,也許是導演有意而爲的“偉光正”,電影裏青年警官鄭易看出了端倪,在李念高考考出了632分的高分,和媽媽相擁而泣的時候,出現在她家大門外,用了不大正義的方法哄騙李念說“小北被判了死刑”,打蛇一下子打到了七寸,把周冬雨飾演的李念一下壓垮了,當時她是背對着鏡頭,忽然一下子駝了下去,身上就像忽然壓上了千金重擔,少女孱弱的身板再也扛不住了,徹底交待了她和小北一直努力堅持的那個局。

電影的結局是李念因過失殺人做了四年牢,出獄後重新參加了高考,若干年後做了一培訓機構的英語教師。正義得到伸張以後,黃覺“誇”鄭易說,你長大了成熟了。鄭易不置可否……誰都不知道換個結局對於李念和小北是不是更好,好學生上了北大,小混混刑滿釋放以後和她一起走出了這個地方,在北京有了一個更好的開始。

老警察會不知道少年們幼稚的局嗎?我覺得他知道,他選擇了成全,因爲一個是好學生一個是小混混,他成全了他們的.局,成全了他們的選擇。我特別喜歡導演安排的黃覺這個角色,他的沉默偷笑就像是中年人對於青春的一場祭奠。

特別喜歡兩個少年被逼供時對望的眼神,純淨美好而堅定。那份信念和單純也只有在少年,那個時候我們不想與高貴靈魂無關的瑣事,我們仰望星空,即使身在泥坑也充滿希望。

我好像又看到了那個跳水之前的我,《少年的你》讓我從俗世之中又吸了一口能溫暖靈魂的熱氣。騎車回家的路上我想,也許這個世界歸根結底只有少年人是活着的,活得純粹而短暫。但是打開家門以後我看到21個月大的女兒抱着毛絨玩具喊着媽媽衝向我的時候,我又覺得謝謝少年時的風花雪月,謝謝中年時的腳踏實地,人生百味,樣樣都好。

影片最後小北跟在李念身後,頭不再低垂躲閃,仰着臉望着街頭的監控攝像頭,他們終於正大光明地一起走在大街上了。謝謝編劇和導演讓一切圓滿,既然人生不會樣樣完滿,至少電影可以熨燙心靈,謝謝一切有信念的人,謝謝少年的你,謝謝中年的我。

少年的你觀後感3

近期上映的《少年的你》把“校園霸凌”這個並不少見的社會現象直面展現在了大衆眼前,讓你發現曾經不過是“小孩打鬧”的事情,可以這麼血淋淋,甚至人命關天。

我們總是認爲人性在成年人的世界裏發揮得淋漓盡致,其實在少年的世界裏,人性的光明與黑暗更是兩個極致,因爲他們正在“蒙”的階段,正在探索人生,他們幼稚着也成熟着,獨立着也依賴着,迷茫着也堅定着,努力地融入着這個未知的世界。但並不是每個人的少年時光都是光明而灑脫,他們需要身邊的成年人重視他們的情緒信號,需要身邊的成年人洞察他們的微小迷茫,更需要身邊的成年人接納他們的不完美。

影片中的三位主人公給了我深刻的思考。

一、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人人都說欺凌者惡毒,但我一直相信任何一個悲情的人物身後都有一個不爲人知的悲情故事作誘因。

魏萊,一個家境富裕的高考復讀女生,成績很好,卻在美麗的外表下掩藏着一顆蛇蠍般狠毒的心。她是校園欺凌的主使者,把胡小蝶逼死之後,又把矛頭對準了陳念。面對同學的死亡,沒有絲毫地同情與愧疚。這種冷漠令人戰慄,但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她一直遭遇着父母的“冷暴力”,這種來自親人的冷暴力就像一把尖刀刺痛着她的心,卻無處發泄,便把壓力與冷漠傳遞給了他人,從中尋求心理上的平衡與安慰。

每一個孩子從出生來到這個世上,都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他們獨立地生長着,我們時時刻刻期待着他成龍、成鳳。同時,我們更要考慮孩子的身體、心理能不能接受這樣的期待,無論孩子能不能滿足我們的期待,首先他是我們身邊的親人,我們便是他們的港灣,無論外面幾經風雨,我們都要以“家”的姿態接納孩子的一切不如意,讓孩子在這個港灣裏重拾信心,才能重新起航。

二、洞察孩子的脆弱

陳念,一個孤僻的高三複讀女生,母親賣三無面膜,爲躲債遠逃他鄉,留她自己面對即將到來的高考。她堅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一定要考上北大,要出人頭地。她看似獨立、成熟地面對着這一切困境,好好學習、乖乖聽話、還不時安慰母親自己很好,不用擔心。可是,她畢竟是個孩子,孩子懂事並不代表孩子不會脆弱。

劇中,陳念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欺凌之後,想要打電話向媽媽哭訴委屈。可是聽到媽媽說自己也不好過時,她爲了不讓媽媽擔心自己,便像大人一樣若無其事地跟媽媽雲淡風輕地聊聊天,掛斷電話後,自己掩面而泣。好在陳念挺了過來,因爲她雖然沒有從母親那裏得到力量,卻從同伴那裏得到了力量。可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是這樣幸運,胡小蝶就沒有。

所以,我們作爲一個成年人,無論是老師還是父母,都是孩子生命中舉足輕重、親密無間的人,面對懂事的孩子、懂事的學生,我們更應該有一雙鷹一樣的眼睛,要從孩子一些微小的變化中洞察孩子那句“我沒事”背後的“我需要一個溫暖的懷抱。”哪怕只是一個微笑的鼓勵,孩子都會倍感欣慰,這都是孩子在克服生命中挫折所需要的勇氣來源。

三、相信孩子的善意

小北,一個社會上的小混混,父母離異,母親要改嫁嫌他累贅遺棄了他。他痞裏痞氣、外表髒兮兮、打架從不手軟。怎麼看都不是個好孩子,甚至可以說是壞了。

但這都只是一個孩子外表下的“不安全感”的顯現,其實他的內心依然擁有少年的光明,否則,他不會一路保護陳念,還生怕自己的形象破壞自己同伴的形象;他的內心依然擁有純真,否則,他不會爲了保護自己的同伴甘願服罪;他的內心依然擁有正氣,否則,他不會甘願承擔責任。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一直相信,但凡是個孩子,他就是一個發展中的人,作爲老師和父母就要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孩子,不以任何一次外顯行爲對孩子定性,要及時發現、相信並極力宣揚孩子向善、陽光的一面,讓孩子感受到外界對他的善意,感受到安全。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把生命中一半的光明發揚壯大,引領孩子仰頭走在這片陽光四溢的大地上。

總之,在孩子的生命中光明總是與黑暗相伴,我們成年人一定要重視孩子傳遞出的負面情緒信號,接納孩子,相信孩子,善待孩子,讓每一個孩子都能陽光灑脫,健康成長。

少年的你觀後感4

《少年的你》是真正意義上正視校園霸凌的電影,相比之下…《悲逆流》什麼鬼(故事都講不好的)……

初高中校園環境封閉,自成一個生態圈,意味着外界的干擾:家長,老師,甚至法律法規在這裏都不是主導。

因此看這部電影會對被霸凌的無力感感同身受,警察,班主任在這個過程中,最多就是簡單關懷和說一些隔靴搔癢的話,而讓被霸凌的局面稍微減緩的方式只有讓一個人像影子一樣隨時護衛在側。

解決問題,越界是解決不好的,這個道理成年人都明白,但在孩子遇到問題之後,就固執的以爲自己成年人的力量可以乾脆利落的解決孩子們的“小事”,這是明顯的誤判,往往會加劇霸凌。

看到陳念在下學路上被那羣女生爆揍,我想起多年前我被學姐和一些人尾隨咒罵的場景,那是我第一次對學校升起莫大的憎惡,陳念用超人般的意志力熬到了高考之後,而現實中因爲被霸凌而三觀一夜間轉變的孩子有太多,一個好學生可以因此迅速墮落,求助無門,“自救”成自己的對立面。

初高中生霸凌一個人,往往不是因爲有多大的仇恨,僅僅是出於無聊,找樂子,因此在一個強勢者的帶動下,三五個毫無判斷力的烏合之衆外加其他沉默者,就可以擰成一股“巨大”的勢力向被霸凌者壓過來。

如同魏萊一樣,施暴者往往也有自己的精神障礙,出於博取關注,集中權力等目的再加上偏執的性格,對周圍的人進行精神控制,便輕而易舉的操縱起一股勢力,猶如校園裏的惡魔,觸角延伸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學生的事很複雜,成年人不會因爲經歷了成長的過程就格外會處理這些矛盾,甚至往往因爲覺得學生時代單純(後期自己回憶的濾鏡加重罷了)孩子的事不叫事兒,因此簡單粗暴的處理,加劇矛盾。

用抽空人格的粗線條方式去質問活生生的靈魂(比如警察審訊期間的問話,實在令人無語,權當專業的談話方式吧……)實在是無趣至極,特殊的事件有特殊的內在機制,用共相審判個例,不會對之後有建設性影響(特別贊同今天邱老師說的一句話,真正有價值的意見是包容之後的判斷)。

人自有其特殊性,而多數人的確容易從衆,在一個固化的羣體中,高壓讓一羣人變成羊羣,那麼領頭羊的意見就格外有力,出現不服管教的個性者,這個羣體的“主流”自然會“關照”這個特殊的個體,然而,什麼是主流?這個羣體裏的主流去到另外的羣體裏,一定不是異類嗎?

可惜我們一直呼籲大家有包容之心,這往往是對羣體說的話,而個體對於外界的聲音,吸收起來總是因人而異,或許包容對於狹隘的人來說,就是反了他的人性呢。

人與人的悲歡從不能真正相通,就像電影裏,陳念他們在操場上百日宣誓,同樣正值韶華的小北只能在賭場和人打架;胡小蝶跳樓前陳念他們作爲沉默者也未能伸出援手,陳念被霸凌別人也不能感同身受,所以她那麼孤獨;甚至連令人反感(原諒我無法中性的評價)的魏萊都有自己的畏懼和苦痛。

這部電影反映出太多問題,國家也頒佈了相應的法律條文,看各個學校大張旗鼓,也是下決心要保護學生,可惜,校園霸凌是針對個體的,是素日安靜潛在的鬼,不是與學校和社會硬剛的組織。

不是每個施暴者在接受普法教育後就能在內心設置底線,不是每個老師都有水準處理這種複雜的問題,不是每個受害者都知道如何處理好麻煩,甚至……

可惜的是,我們看到這樣的問題,但一茬茬新的人,他們還是會輪迴同樣的問題,真正遏制是不可能的,解決辦法往往效果也不樂觀,還是會有孩子面對校園霸凌。我們能做什麼呢?

是有進步的,畢竟現在睜開眼了不是嗎。

哎,不是每個人都能遇到一個小北,那些忍到最後豁出去的人在沉默中爆發,也或許有人另闢蹊徑“練就”了討好型人格,有的人銘記痛苦,有的人選擇忘卻。

然而,真實不虛的過程騙不了人,於是肩負“自由”稀裏糊塗的走過了人生性格塑造過程中,一個關鍵的岔路口。

少年的你觀後感5

看完《少年的你》這部電影,我心情特別沉重。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在備戰高考之際,高中生胡小蝶、陳念等人在學校遭遇欺凌,面對學校、老師、同學的泠漠,家長的監護缺位,公權力機關的難介入,導致被欺凌者的無助,最終釀成了霸凌者意外摔死,而被欺凌者接受法律的懲罰的結局,不禁讓人扼腕嘆息。

電影的開篇是從高中生胡小蝶的墜樓開始。面對小蝶的墜樓,學生們沒有任何的同情和悲傷,有的是圍在她的身邊拍照。

當魏萊把陳念推下樓梯的時候,沒有人將她扶起來,更沒有人站出來給其撐腰,大家只有一句近乎譏諷的“陳念,你還好吧?”

當陳唸的椅子上被潑上紅墨水的時候,衆人是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狀態,更沒有人站出來替陳念道不平。

當陳唸的母親欠債不還的消息被曝光之後,同學們沒帶給她任何安慰,有的只是嘲笑。

而一直不願與人交往的陳念沒有和衆多同學一樣,她在小蝶被欺凌自殺後,她選擇利用法律武器維護小蝶,但公安機關因無證據而撤案,她報警的這一舉動,非但沒有告慰小蝶的亡靈,反倒使霸凌者將槍口對準了她。面對霸凌者的無數次傷害,爲了高考,她一開始選擇的是隱忍,當然她也有向媽媽間接的表達想要媽媽陪在她身邊,有向警官鄭義求助,但都沒有得到實際的幫助。唯獨13歲就被母親拋棄的小混混小北一直默默地守護她,在陳念因爲意外致魏萊摔死時,小北還自願爲陳念頂罪。這才讓陳念感受到一絲的溫暖。

影片中衆人的泠漠將羣體的無意識表現得淋漓盡致。著名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在他的《烏合之衆》中說道:在羣體當中,任何情緒和行爲都具有感染性,這使得羣體中的個人都有很強的從衆心理,容易被人誤導。他們遊走於無意識的邊緣,容易受到暗示,就像被人催眠一樣。而暗示會通過傳染迅速進入他的大腦,讓他們做出一人獨處時不會做出來的事來。當然,在任何一個羣體中,好人是少數,壞人也是少數,大多數人只是不好不壞的人。正是由於大多數不好不壞的人容易受到羣體的影響,所以他們的存在,往往成了壞人的幫兇,也是壓死好人最後的一根稻草。

這就是爲什麼人都喜歡羣居,都希望自己有很多朋友,都不希望自己變成一個另類。因爲你一旦這樣的話,就很容易被人孤立,被鄙視,被大多數人欺負和看不起。

那麼,爲了不被鄙視和被大多數欺負,我們就只能從衆一條路走嗎?答案是否定的。影片中陳念不想遊走在無意識的邊緣,做個泠漠的不好不壞的人,幸好她還有小北的保護,但現實中,不是每個被欺凌者都能遇到一個小北,他們又由誰來保護?

首當其衝的應該是家庭,和諧的家庭是孩子最強的後盾。有人說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相愛。因爲一旦父母都互相愛慕,那麼孩子就會感知到這個家是穩定的,是安全的。這樣他的內心也就有了強大的後盾,遇到事情也不會害怕,更不會形成懦弱的性格。如果父母隨時會有離開他的可能性,那麼他就會感覺到在這個世界上,他是一個隨時沒人要、沒人心疼的人,從而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缺乏安全感,變得懦弱、討好別人,自然也就成爲了被欺負的對象。看完這部電影的父母,都應該好好反思一下這個問題。

面對校園欺凌,做家長的,首先要經常關心孩子的心理狀態。作爲老師,要合理的調節同學之間的矛盾,不能成爲矛盾的催化劑。作爲被欺凌者,一次、兩次我們可以忍耐。但是,我們也要勇於同霸凌者作鬥爭,我們可以和對方拼體力,拼輿論,如果都拼不過的話,我們可以和對方拼法律。總之,我們要讓他們認識到:你並不是一個好欺負的人。

少年的你,風華正茂,未來有無限的可能性。少年的你,也會有迷失、彷徨和不安。這是最美的年紀。成長的路上會遭遇挫折,前進的路會比較艱難,但你仍要堅信,勝利終將會到來。總之,我希望我們都能不忘初心,歸來時,仍是少年那美好的模樣。

少年的你觀後感6

在海洋裏,小丑魚因絢麗的體色,常成爲捕獵者的目標。海葵顏色繽紛,十分美麗,觸手卻有劇毒,海洋動物不敢靠近它。可小丑魚體表有特殊黏液,能不受毒液影響安全生活在海葵身邊。當小丑魚遇到危險,海葵用自己的身體將它包裹,使它免受其他魚類攻擊。而行動不便的海葵則藉助小丑魚做誘餌,吸引魚類靠近,進行捕食。小丑魚也會把自己的食物與海葵分享。在自然界中,這類物種間的關係稱爲——共生。

和小北一樣,我第一次看到陳唸的時候也覺得那是一個有一點自卑、懦弱,像蝸牛一樣的小女孩。糟糕的居住環境,不靠譜的母親,在陰影中成長的陳念揹着淡漠的殼子,小心翼翼的活着。

陳念是個平凡的姑娘,慢吞吞的像所有高三生一樣埋在作業堆裏,走在放學路上,拼命的努力着想要離開那座禁錮着她的小城,想要去北京,想要長大,想要改變眼前的窘境。平凡的就像一隻螞蟻,一旦混進塵土裏就沒了蹤跡。

可她也是最特別的,電影裏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個鏡頭是胡小蝶自殺後,當所有人都在舉起手機拍攝時,只有她撥開了擁擠的人羣,強忍着恐懼拿校服蓋住了胡小蝶破碎的身體。就像第一次遇見小北時,顫抖着雙手報警一樣;就像明知道會惹上麻煩還是會義無反顧的要陪着那個女孩回家一樣。陳念很特別,特別的就像泥沼中的白蓮,生於淤泥卻纖塵不染。

陳念是個不折不扣的好姑娘,她其實只是想做個簡簡單單的好人而已。可是世界並不是小時候讀到的童話,一個善良的人點起的燈火實在是太微弱了,微弱到,連自己前行的路都無法照亮。可是幸運的是她遇到了小北,那個所有人眼中的小混混,卻點亮了她的世界。

鼻青臉腫的少年,灰頭土臉的少女,他們的初見一點都不美麗,可是正是這樣不美麗的開始卻慢慢的將兩個孤寂的靈魂拼湊在了一起。這個世界對他們太不公平,但是慶幸的是沒有忘記讓他們相遇。不記得誰說過真正的愛情不是一加一大於二,而是0.5+0.5=1。而他們就是彼此的另一半,真正的另一半,與其說是愛情不如說是一種超越彼此的共生關係。

他們都是活在黑暗裏的小孩,真的太久太久沒見到光明,所以才更加努力的想讓對方看到更好的風景,所以才更加珍惜着來之不易的溫暖和感情。就像一前一後的那段距離,他們的每一個舉動都小心翼翼,生怕夢醒了周遭又只剩下自己。可是他們卻忘記了,越珍視的東西越容易失去。

如果要問這部劇最經典的臺詞是什麼,我想只要是看過電影的人都會不假思索的脫口而出“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也許誰都想不到一句看似玩鬧一樣的誓言,值得少年賭上整個人生去實現。

我知道再善良的人都會有惡念,我知道壞人應該受到懲罰,但是現實不是童話,既然有選擇就會有代價。當魏萊像一個破布偶似的從樓梯上滾下去的那一刻,就註定了結局可能會不太如意。

“可是你可是我等了那麼久的希望啊,我又怎麼能輕易放棄”

小北說“我喜歡一個人,我想給她最好的結局。”可是那一場大雨終是沖塌了他們好不容易建起的家。

“等你長大了,不要忘了我”

“喊救命!陳念,喊救命!”

“想活命就閉嘴!”

小北將他最後的期望都寄託在了那個狂熱而倉促的吻裏,這場美夢終究是在被拉開的雙手中被抽離。

“沒有人,沒有一節課,教會我們怎麼長大”

其實我們都渴望長大,長大了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長大了就可以保護自己和所珍愛的東西,但是長大也意味着要開始負責,對自己,對每一個選擇。

陳念可以揹負希望代替小北前行,但是小北永遠不能代替陳念長大。鄭易說的沒錯那條河裏佈滿了蚌殼和泥沙,但是隻有義無反顧的跳下去纔會長大。那天陳念終於拿到了去北京的資格,可是那時的她卻還沒有隔着玻璃再看到那個少年的那一刻笑的開心。

其實陰溝哪有什麼星星,目之所及只有你。

“小北,我現在覺得特別輕鬆,就像期末考試最後一門考完的感覺。”

無論未來會怎樣,我相信那個選擇了成長的陳念永遠不會後悔,因爲她是那樣平凡又特別的女孩啊。

據說電影其實拍了兩個結局,但是慶幸的是最後還是用了他們的重逢作爲了結局,小北的出現就像是一縷陽光穿破了陰翳。

海葵永遠不會忘記小丑魚,因爲那個少年說過“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