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觀看九蘭觀後感(通用5篇)

觀看九蘭觀後感(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8W 次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爲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觀看九蘭觀後感(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觀看九蘭觀後感(通用5篇)

觀看九蘭觀後感1

7月7日,建黨百年獻禮影片《九蘭》在昌平舉行研討會,電影專家學者們在觀看了影片後,充分肯定了影片的藝術水準,稱《九蘭》是一部“創造歷史的建設者們的頌歌”,對主創人員在疫情期間“炙熱”的創作精神,以及影片所表達的“九蘭”在當下的現實意義也給予了讚許。

《九蘭》由朱丹執導,謝芳、陶玉玲、高岫楠、楊磊、梅儷兒等出演,以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十三陵水庫建設爲背景,將曾經揚名國際的“九蘭”故事首次呈現在大銀幕。

主創團隊深知影片創作的巨大壓力,在道具服裝化妝層面,做到了忠於歷史的真實還原。片中建設十三陵水庫時期勞動者穿的服裝、採石用的鐵鍬等道具,都基於十三陵水庫博物館的實物進行設計複製。“九蘭”原型、如今已經81歲高齡的金淑蘭老人,爲影片重新演唱錄製了“勞動號子”,精準再現了當年建設者旺盛的勞動精神。

原國家廣電總局劇本策劃中心常務副主任高爾純坦言,拍攝這樣這段真實歷史事件的電影創作難度非常大,但看完影片後就放心了。“我被《九蘭》所營造出的歷史創造者的建設精神深深打動。影片虛實結合、濃淡相宜,拍出了九蘭突擊隊當年的沖天氣概,讓人動容。”

著名導演丁蔭楠曾執導過《周恩來》(1992年)、《鄧小平》(2002年)等影片,他就影片在藝術層面的創新和人物角色的塑造上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九蘭》通過三代人的家庭故事,傳承出了自強不息的時代精神。相信這樣正能量的電影,能夠激勵年輕觀衆積極向上,爲國奉獻,也一定能夠獲得他們的喜歡。”

而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名譽會長章柏青認爲,影片《九蘭》在人物塑造上非常成功,片中每個角色都個性鮮明,形象生動,並稱影片“再現了一段壯闊的歷史,極富炙熱的情感”。

觀看九蘭觀後感2

日前,電影《九蘭》導演朱丹、演員楊磊以及電影原型人物金淑蘭做客第88期讀書匯,與現場觀衆共同分享《九蘭》背後的故事。

朱丹是地道的昌平崔村香堂人,昌平是他的家。電影原型人物金淑蘭阿姨和朱丹住對門,他從小就想把這段歷史拍成電影。

正是因爲這份對家鄉的眷戀,朱丹把目光聚焦在家鄉的土地上,把昌平的景色和歷史融入電影中小湯山的溫泉、1937年的南口戰役、明十三陵等專屬於昌平的歷史文化資源都曾被朱丹拍成了電影,如今終於如願拍攝完成了《九蘭》。其實,影片除了要還原當年建設十三陵水庫時的真實歷史面貌外,對朱丹來說更主要的是想探尋這些十三陵水庫建設者的初心。

整個創作團隊鉚足了勁下足了功夫。朱導反覆強調一個詞就是“初心”,“五十年代九蘭精神就是初心,是需要傳承的勞動人民的精神。”朱丹談起挑選演員的難度,“因爲演員要符合那個年代背景,光好看不行,不要瓜子臉,尖下巴,所以九個蘭高矮胖瘦各不相同。”開拍一個星期以後,“九蘭”才從140位演員中精挑細選出來。不管是服裝還是道具以及場景,要“穿越”回五十年代。

電影《九蘭》的另一重要角色“駱玉明”的扮演者楊磊,在現場向大家展示了一個珍貴的物件,當時修水庫的勞動人民遺留下來的,一個五十年代生鏽的口琴。“拍攝的時候雖然口琴發出的音已經不準了,但是還是用這個走音的口琴演奏,所以拍攝的時候感染了所有人,非常有年代感,那種無問西東的執着與奉獻精神。”“駱玉明”這一角色其實就是四十萬修建十三陵水庫勞動人民的縮影。這種勞動人民的精神,在當今這個時代依然非常需要繼承和發揚的。演員楊磊還給現場的觀衆朋友們演唱了電影主題曲《革命人永遠是年輕》。他用一個“愛”字總結了自己對電影《九蘭》的感觸。

觀看九蘭觀後感3

影片《九蘭》以十三陵水庫的建設者梅月蘭祖孫三代的家庭故事爲脈絡,由三代人的文化和思想觀念上的衝突,引發觀衆對於“什麼是真正的’初心’,如何追尋、堅守初心”的問題的思考和追問。

十三陵水庫建設者、電影《九蘭》原型之一的`金淑蘭老人講述了自己對影片的期待以及對影片背後故事的追憶,“希望影片能夠給觀衆們帶來精神上的激勵。”

爲了精準再現當年十三陵水庫的建設場景,導演朱丹帶領影片美術、置景等專業人員,到昌平區檔案館查找一手資料,在浩如煙海的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片庫中,找到大量的珍貴彩色影像資料;還走訪了依然健在的“九蘭組”老人們,做了大量的基礎工作。另外,還尋找到了50多年前的施工設備、極具時代特點的服裝等素材,希望通過藝術創作的手法,將“九蘭精神”挖掘出來。

觀看九蘭觀後感4

爲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昌平區委宣傳部、昌平區融媒體中心、北京華都新雨影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制作了主旋律電影《九蘭》。昌平區興壽學校黨支部組織全體黨員於2022年9月24日下午走進首都電影院觀看該影片。

電影《九蘭》基於建國初期十三陵水庫建設真實事件創作,講述九個名字都帶“蘭”字年輕姑娘組成打夯小分隊投身水庫建設的故事,以“初心未改志不移,九蘭花又開”爲主題,傳達出“九蘭精神”所代表的“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現實意義。觀影過程中,黨員同志們被修繕水庫的壯大場面所震撼,爲“九蘭”的無私奉獻而感動,爲英雄隊長的壯烈犧牲流下了熱淚……

“電影講述的是昌平十三陵水庫修建的故事,我看了電影以後,感受到新中國建設初期人民羣衆無私奉獻,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的精神風貌,挺感人的。”黨員代表說道。

觀影結束後,全體黨員感慨萬千,紛紛表示,要努力學習先輩的優良傳統和無私奉獻精神,將具有時代意義的“九蘭精神”傳承下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路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銳意進取、發揚奉獻精神、弘揚正能量,爲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用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觀看九蘭觀後感5

電影《九蘭》製作團隊日前重返水庫地區的十三陵鎮北新村社區、南新村、仙人洞村等地,和觀衆們一起觀看影片並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九蘭》以真實人物爲原型,將當年十三陵水庫40多萬建設者中,九個名字中帶“蘭”字的姑娘組成的“九蘭組”的故事搬上大銀幕。

十三陵水庫周邊建設初期,庫區五個村需要進行搬遷,當時村民們堅決響應國家號召,舍小家,爲國家,舉家搬遷。現在的北新村社區、南新村就是當年整體搬遷的村落。村民徐明科回憶說:“爲修水庫搬遷一直是我們村民們引以爲傲的事!”仙人洞村80多歲的村民李宗友看到電影裏火熱的建設場面時,幾次站起來鼓掌,“我彷彿回到了當年村民們參與建設時的場景,心裏非常激動。”仙人洞村支部書記張立英是建設者的後代,她看影片後感慨說,“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都得益於父輩們打下的基礎,他們那種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精神,是我們當今更要傳承和弘揚的。”她表示要把九蘭的事蹟,充實到仙人洞村村史博物館中,讓人們牢記40萬勞動者的功績。

電影上映期間,北京昌平地區自發組織了“尋找最美勞動者”、“共建美好家園”等多項活動,得到了很多社會組織文化團體的積極響應。他們在社會上尋找曾經的建設者、十三陵水庫建設時期的紀念章、珍貴歷史照片等物品,頗有收穫。

導演朱丹透露,製作團隊還將在十三陵水庫周邊區域,繼續尋訪當年水庫建設大軍的足跡,並組織電影《九蘭》徵文,在大銀幕上下,共同見證十三陵水庫的昨天和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