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人生大事電影觀後感(通用7篇)

人生大事電影觀後感(通用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8W 次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收穫不少吧,爲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人生大事電影觀後感(通用7篇),歡迎大家分享。

人生大事電影觀後感(通用7篇)

人生大事電影觀後感1

最近新上映的《人生大事》獲得一致好評,在朋友的推薦下,昨天下班便奔向影院一睹爲快了。

這是我第一次看殯葬題材的電影。或是覺得自己正值青春年少,死亡離自己還比較遙遠;或是覺得自己閱歷不夠多,生死這類相對比較有人生高度的電影,自己一個人也看不明白,便很少主動去接觸觀看。但是看了之後,打破了我對這個電影原有的看法。

電影主要講述的是:朱一龍飾演的殯葬師莫三妹在刑滿釋放不久後的一次出殯中,遇到了楊恩又飾演的孤兒武小文。在三妹和小文後面的接觸相處中,兩人之間經歷了很多事情,慢慢地產生了別樣的感情,小文的出現,也意外地改變了莫三妹對職業和生活的態度。

本以爲這類電影在看的過程中會比較壓抑和悲傷,結果完全沒有。前期比較輕快歡樂,先從莫三妹的出場上看:剃了個寸頭、鬍子拉碴、身穿花襯衫大褲衩、腳踩拖鞋、脖子上還戴着個粗鏈子,一口武漢方言並時不時說個粗話,儼然一副混混模樣,很有喜感,也給我們一種反差,感覺和傳統印象中嚴肅莊重的殯葬師形象不符。

電影后面部分就挺打動人,我以前自詡“菠蘿頭”,但還是忍不住哭得稀里嘩啦的,嗚嗚嗚,怎麼就給整破防了呀!

第一次哭,是半夜小文獨自起來,坐在外面看着夜空中的星星,然後在兒童手錶裏翻播着外婆給她發的語音,聽完一段又一段,那時候小小的她還不明白外婆已經永遠地離開了她。

第二次哭,是小文過生日,三哥四處找人幫她把手錶裏面的數據修復好,再縫製在玩偶裏面送給小文,或許小文已經忘了外婆的模樣,但是能讓她聽聽外婆的聲音,有個牽掛也好。

第三次哭,小文的親生母親來找回小文,面對小文的離開,同時又收到父親離世的消息,三哥一個人躺在牀上,悲痛不已。

電影整體的情感真實且感人,並不是強行煽情讓你哭。除了對生與死的思索,更多對劇中人物父子情、父女情、婆孫情、母女情等親情的刻畫,用簡簡單單又真實的故事打動人。現在還記得小文在學校對三哥職業的稱呼是“種星星的人”。這大概是我見過對於殯葬行業工作者最溫柔的稱呼了吧,小孩子是真的很美好呀!

有人說:這是一部講述死亡的電影,卻滿眼都是活着的珍貴。不由得感慨,在今天這個“後疫情時代”,健康平安的彌足珍貴。我們都要好好珍惜眼前人,給身邊的親人愛人友人多些陪伴與關懷,人生就這一趟,當然要活得溫暖而又熱烈!

人生大事電影觀後感2

這是2022年,我第一次走進電影院去觀看電影,看到抖音上以及這部電影的評價是非常好,所以呢!也是特別好奇的並帶着一些自己想法走進了電影院。

整體電影下來最大的感觸就是,人生除了“生和死”其餘的都是小事。

剛開始是小女孩從睡夢中醒來,怎麼也叫不醒自己的外婆,也許對於小朋友可能是外婆睡着了還沒有醒,但是並不知道外婆已經離開,其實這個點是非常感觸的,但是沒有感觸到我,也許跟自己的成長有很大的關係,長這麼大我沒有見過自己的外婆長什麼樣子,甚至連記憶都沒有,所以沒有辦法讓自己有共鳴。

其實我挺佩服三哥的爸爸,雖然說他對孩子是以嚴厲的,但是這也是一位父親對自己孩子的愛,在他爸爸去世後所留下的信,挺佩服一位父親的偉大,知道自己隨時都會離開在寫信的時候,那種對孩子的愛,讓他的孩子去猜自己想要以那一種方式離開這個世界,這一點自己是非常感觸的。

也許是自己活得太過於人間清醒了,有得時候自己也會在想如果那一天自己要是要離開了,會選擇一種什麼樣的方式呢!又有多少人會記得你,又有多少人會爲你難過呢!又有誰會爲你哭泣!

這是我看完這部電影最想要問自己的一個問題,也許是自己想早了,但是人活着總有一天會離開啊!我只是以後會遇到的問題提前想了而已。

最後說說小女孩吧!這麼小小的年紀演技爆棚,其實這反應出有一個負責任的父母和家庭是非常重要的,大人不能因爲自己所犯的錯誤留給一個孩子來承擔,應該給一個孩子有一個愛的、健全的家庭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人生我們是子女、未來也會是孩子的父母,更應該讓我們的生活多一些愛,願我們未來都能生活在愛裏。

人生很長、好好體驗,讓愛充滿生活!

人生大事電影觀後感3

去看這個電影之前,我沒有看劇情,沒想到開頭的劇情,是以老人離世爲題材,話題很沉重,對於孩子來說可能不適合,但是,每個人終究要經歷,不如讓孩子從小了解,對人的生老病死有所認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面對漫漫人生路有個思想準備。

每個人的人生各不相同,有的富貴,有的平凡,有的輝煌;有的步步高昇事業有成,有的碌碌無爲卻被視爲沒有出息。即使有的人年輕時候走過彎路,歷經坎坷和磨難,但是,幡然醒悟之後,洗心革面,浪子回頭金不換,猶如重生,重新揚起人生的風帆,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閃耀出善良、友愛、尊重、孝道的優秀人性光芒。

電影中說:“除了生死,都是小事。”每個人的一生都要面對成長、挫折和成熟,不可避免旦夕禍福,都要面對無法預測的生老病死,在這個漫長又短暫的生命中,要活的.精彩而有意義。

小時候都不能理解“死”含義,像電影中的小姑娘尋找死去的外婆,就給她說:“外婆化爲青煙,飄到了天上,變成了一顆閃亮的星星。”所以,很多時候,很多人,都喜歡在靜謐的夜晚,仰望着滿天繁星,傾訴着自己的心事。

電影中有句臺詞:“天上的每顆星星都是守護着愛着你的人。”你可能會想到你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哪些愛着你的人;你可能又會想到無私愛着我們的父母,也可能會想到在我們面前撒嬌的有時候氣人,有時候可愛的孩子們。

面對愛的時候我們都會感動,從生到死,愛都在我們的周圍。《人生大事》的片花中說:“謝謝你,溫暖我。縱有悲歡離合,縱有艱難挫折,人生大事就是好好的活着,努力的活着,善良的活着……”

人生大事電影觀後感4

最近一直打算帶伊伊去看《侏羅紀世界3》的,然而看過的朋友一致差評,於是帶她去看了口碑不錯的《人生大事》。不很地道的武漢話很接武漢的地氣,孩子看得津津有味,我看得頗受感動。看完電影,我問她,電影好看嗎?她說,好看。我又問她,你流淚了沒有啊?她說,沒有。我便戛然而止。我在想,她之所以覺得好看,是因爲不打不相識的這對異姓父女的結緣充滿了戲劇性,有趣而溫暖。

而我之所以喜歡這部影片,在於它娓娓的道出了一個真相,那就是所謂的人生大事是要找一件值得用心的事情去做。用心去做的事情,大到英雄們的拯救地球,小到芸芸衆生的七情六慾。只要你用心的去做,活着就有所附麗,就有所方向,就有所堅強。一旦有了附麗、方向和堅強,什麼樣的艱難困苦,什麼樣的崎嶇險阻,都不能阻攔人們戰勝之的勇毅,而人之所以爲人的高貴也因之呈現。

朱一龍飾演的“三丫頭”“三哥”人生並不順遂,童年更是充滿憋屈,沒有感受到父愛,對老頭子充滿怨氣。然而,他始終是善良的人,這份善良來之於對死亡的同情,對生命的認知。“人死了後會變成星星,在天上看着你”,這句臺詞似乎並不僅是對小文的安慰,更是他自己真心的認爲。所以他不願給他死去的二哥磕頭,他也不忍心扔棄可憐的小文。“敬神如神在,敬鬼如鬼在”從事殯葬行業的他們認真的做着這承受了不少白眼的職業,這就是他們的人生大事。當老父親猝然離世後,三丫頭才真正理解了他,當他把父親的骨灰打向天空,化成絢爛的煙火時,煙火震撼了所有人都眼眸,煙火中,他逝去的老父親應當滿心安慰的看着這個他一直疼在心裏的兒子。語言是蒼白的,這特別的儀式傳遞着父子倆在心靈上的和解認同。

人生大事,也是死亡。影片從小文外婆的離去開始,在三丫頭的父親離去時走向結束。其實後面的大團圓結局我倒覺得畫蛇添足。人生大事又絕不是死亡,它是外婆對小文的千叮嚀萬囑咐,它是三丫頭老父親給他留下的遺言厚望,是嚴厲和“不近人情”背後的眷眷的心。人生大事,是有愛的溫暖,也有愛的嚴厲。當我們用愛和溫暖擁抱人生時,生活就會向我們緩緩的展開鋪滿鮮花的路徑。

人生大事電影觀後感5

電影故事是以喪葬行業展開的,讓我很自然的想到——可能葬禮或者如何有體面的離開就是人生大事。但就像電影開頭所展現的那樣,死亡,是人人所避諱但終要面對的話題,就像醫院北面的喪葬店,只是看着冷清而已。

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個小女孩因不能接受外婆的死亡,陰差陽錯得跟隨主角從事喪葬工作並且最終接受事實、相互照顧的故事。聽上去有些無聊,但隨着劇情的推進,我感受到了電影傳達給我未曾想到的——死亡雖然應嚴肅面對,但可能也真的就不過如此。

例如將喪葬店安排在狹小熱鬧的衚衕裏,兩邊是婚慶店和理髮店(好像是),初看是這麼格格不入,雖鄰里間偶有摩擦,但最終也都接受並相處融洽,讓我感覺它不再那麼礙眼了;雖然葬禮貫穿了整個電影,哀傷的情感是逃不過的,但我也能感受到了每一次的葬禮的形式以及它所帶來的沉重感都有所不同;還有一些其他的事件,雖然有些戲劇性,如兩個主角間的相互救贖、女友的離開、朋友的結婚等等。

這些都讓我慢慢感受到,比起未來要面對的死亡,可能我們當下纔是真正的人生大事——與其擔心未來,不如好好生活,自我照顧,對自己負責。

回想起之前看過的一些探討與死亡相關的電影,比如入殮師、尋夢環遊記、百鳥朝鳳等,雖然這部和它們有些差距但故事的背景更讓我熟悉,而且現在我才發現它所表達的好像也都是爲喚起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入殮師講的是關於這個職業的故事,讓人們探尋工作的價值,任何工作都值得被尊重和認真對待,生活也應是如此;尋夢環遊記是說一個人的社會性死亡即當現實中沒有人再記得你時你纔算是真的死去,也是告訴我們要好好生活,值得被他人記住。

電影結束後我在想,我的人生大事是什麼呢?可能人生的各個階段不同吧。那我現在又在意的是什麼呢?

人生大事電影觀後感6

整部電影的情節沒有你期待的驚喜與驚嚇,沒有你看到電影名字那一刻的遐想中的跌宕起伏,沒有讓你一包紙擦不完的催淚片段,沒有你覺得有深度很藝術的臺詞。

不過這些一點都不重要,往往簡單更深刻,更耐人尋味,更發人深省。每個人眼中的“人生大事”不盡相同,有的認爲是婚姻,有的認爲是孩子的中高考,有的認爲是父母的安享晚年,有的認爲是有一份令人驕傲的事業。沒有對錯,在人生長河裏,有風浪波濤,有平靜,有燦爛,有苦難,每人都不一樣,卻每個人都有盡頭,盡頭也許是一開始就預見的,也許是猝不及防到來,當它出現的時候,也就是一瞬間讓你整個人生畫上符號。

“人死之前無大事”,請別輕易陷入情緒的漩渦無法自拔,如今時代各個年齡段輕生的案例不少,這屬於嚴重的,輕則動不動就EMO,遇到點芝麻事兒就覺得人間不值得,哪兒有那麼多讓你輕易懷疑人生或者結束生命的大事兒,回頭望去都是屁事兒。很多人都想要成功,擁有自有的財富,或是至高的權利,其實認真的平凡的過一生已是絕大多數人的成功。這並不簡單,需要你發現並且擁有一個堅定不移的念頭,在這念頭的驅使下,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活得有信念,有盼頭。

爲何說做到這個不容易,是因爲很多時候我們都在左顧右盼,我們在盲目的工作和生活,爲了生存,爲了某種得到就會失去方向的慾望而忙碌,最終卻發現這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經常在書中會學習到覺得很認可且明白的道理,但大多數的人只是把它停留在腦海,從未活成在這道理基礎上想有的樣子。

在某些課程導師都會問到一個問題,“你真的清楚你是誰嗎?”,成龍大哥有部電影的名字就叫《我是誰》,無關乎你的姓名,你的形象,你的地位和財富,以我現有的認知,它是讓我們清楚,我到底要成爲什麼樣的人,我現在還需做哪些努力才能達到,我有沒有朝着我要成爲的人的方向前進,與他人的期待無關,與他人的評判無關,問你自己,這些思考明白了,千萬別隻是存檔在記憶中,要把它實踐且實現,也許你會變得更熱愛生活,更充滿激情,更擁抱他人。

最後分享我很喜歡的一句話,人這一輩子只有兩件事:“一件是關我屁事,一件是關你屁事!”

電影還會二刷,還會有更多的啓發,歡迎大家有時間去觀看,同時願每個人都有星星的指引,也會成爲種星星的人!

人生大事電影觀後感7

昨天晚上突然想起來了朋友跟我推薦了最近的一部電影,叫《人生大事》。想了想自己自從去年10.16開始就再也沒有走進過電影院,於是欣然買票,決定今晚去看。

影篇名叫《人生大事》,在整個敘事過程中也多有提及。導演或許是想通過人物之口表達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即除了死亡便都是雲煙。這與《蘭亭集序》的“死生亦大矣”有異曲同工的感覺,只是一個只強調結束,一個還強調了開始。

除此之外,我覺得比較出彩的地方是兩個與血緣、感情有關係的片段。所以我戲稱這部電影不該叫《人生大事》,應該叫《愛、血緣、送葬人》。愛就不必解釋,這部電影包含了父母對孩子的愛,孩子對父母的愛,血緣在下面的文字裏我會予以解釋,送葬人是男主的職業。

爲什麼和血緣有關呢?我覺得血緣這個問題在電影裏進行了模模糊糊地講述。影片最後,小文的親生母親來尋找小文,三妹就將小文送了回去。在這裏我就想到了一個問題,生和養,這兩種恩情到底哪個更重要。爲什麼親生母親來尋找時就要將孩子送出去,難道孩子的意見不值得詢問亦或是一天養育責任都沒盡過的人,可以是一個合格的母親嗎?

當然,影片中對這個問題沒有進行深入的探討,而是在最後以小文親生母親加入了三妹這個團隊來圓上生和養之間的矛盾。但是這並不能阻止我去探討這個問題,也就是血緣上的父母和感情上的父母到底哪個更重要。

我個人是傾向於養大於生的。

其實影片對血緣關係還有很多描述。比如男主和父親吵成那個樣子,最後由於小文的牽頭以及兩個人之間確實有着生養關係,所以兩人才能重歸於好,父親也終於開始認同了男主。當然我覺得這段處理得還不錯,包括男主的父親承諾,只要小文喊他“爺爺”他就願意幫這個忙。這都能體現出老人對血緣以及傳承的重視。

說回片名,《人生大事》。在影片開頭就通過了小文姥姥的去世和小文表哥要去北京考試作爲了一個矛盾點。老人去世,是大事,去北京考試爭取機會,同樣也是大事。對矛盾的集中點,也就是小文的舅舅身上。是留在家裏陪母親的遺體,還是去北京陪孩子考試。當然最後選擇的是陪孩子考試。這彷彿表現了在我們心裏,對下一代的感情總要比對上一代更厚。

囉裏囉嗦寫了很多,彷彿想用分析的刀將這部電影解剖開來一樣。但是我想,電影是應該用心去看的,去感受情感的共鳴。這種分析只是一種看後的思考罷了。在影院時,我也投入到了人物的世界中,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感受他們的悲歡離合。

電影的整體敘事過程中還有兩單男主接到的生意,其實都可以討論一下。一個是家中的小孩由於心衰去世,而父母總是忙於事業,在孩子住進病房之前沒有進行太多的陪伴,到最後追悔莫及。另一個是老人由於獲得了拆遷款,家裏一直在鬧,於是乎決定自己將拆遷款花光,爲自己辦活人的葬禮。兩者都表現出了當下的一些矛盾。還有在收養小文後,幼兒園老師覺得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上心,說再忙也應該過來抽時間陪孩子。

前兩個小故事就不展開了,表現得還是非常直白的,但是最後一個陪孩子的,我覺得還是應該展開一下。主要是自己曾經去過農民工子女比較多的幼兒園當志願者。

我們當然承認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能起到非常大的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但是我們必須意識到,父母們並不一定有那個能力、經歷、時間來陪伴孩子。這個真的是,很複雜的一個矛盾。誰都希望能陪孩子長大,但是有的時候生活真的很殘忍。就像留守兒童一般,出去打工,孩子得不到陪伴,不出去打工,孩子的生活條件得不到保證。這些問題不是說說就能解決的。

大概就是這樣吧。電影是好電影,值得一看。所有的思考,都是由這部電影啓發來的,在看電影的過程中,還應當去尋求共鳴,這纔是對它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