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新春第一課》的觀後感範文大綱

《新春第一課》的觀後感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5W 次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新春第一課》的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新春第一課》的觀後感範文

《新春第一課》的觀後感範文1

今天,我冒着嚴寒快步地走到學校門口,學校裏歡聲笑語熱火朝天,同學們"嗡嗡"的討論着,發出響亮的叫聲,我放下沉重的書包,開始觀看《新春第一課》。

首先出場的是和藹可親的主持人-鄧老師,她講的第一個故事是:袁爺爺,他很貧窮,住在北京的郊區,在九幾年時,他一家生活很艱難,他是位退休工人,因爲那時他的兒女都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他們抓耳撓腮,冥思苦想,最後開了一家簡便的小賣部,每天都把20元錢放進愛心箱裏, 每個月都有200多元,她們再郵寄到遠安的一所教育培訓學校,就這樣堅持寄了12年,遠安的一名記者到北京調查,問了千家萬戶,問的有清潔工、賣菜的等,都回答:不知道。最後,在北京的郊區的一個小鎮上找到了他們的家,記者表達感謝後,在北京和遠安等報紙上刊登了他的事蹟。

第二個登場的是劉方英,她是一名老師,在江西一個縣城教書,第一次上課時,她看到同學們的手髒兮兮的,她就不想在這教下去了,但同學們給了她力量,讓她堅持;在二零零幾年,她的丈夫手癱廢了,所以她在醫院裏照顧他,但她一直擔心她的學生,所以最後在微博上發了一篇文章叫:英子姐姐,說她的學生讓她懂得堅持的重要性。

通過觀看這兩個人物事蹟,讓我覺得要做一個善良的人,要學會堅持,不能放棄!

《新春第一課》的觀後感範文2

開學第一天,我們在吳老師的帶領下觀看了《新春第一課》。《新春第一課》講述了:"傳承家風,實踐核心價值。"

影片中講述了許多值得大家學習的人。其中有:抗曰女英雄趙一曼,善良的師楠,羅畢炎先生和"美徳少年"李熠輝等。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抗日女英雄趙一曼。

影片介紹趙一曼被捕後,在被日軍用各種殘酷的手段下也沒有吐露任何實情,及在最後給她兒子,寧兒的信時,深深地感動了我。那封催人淚下的家書是這樣寫地:"母親對於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只用實際行動來教育你,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爲國而犧牲的!"看到這裏,讓我由衷地敬佩她,讓我立自要成爲一個不怕困難,堅貞不屈的愛國精神,是每個國人應具備的品質。同時,我也要把其他的人的優秀品質一一學習。把勤勞、孝順、友善、捨得、忍讓、守法愛國的家訓家風傳遞下去。

我們要好好學習,珍惜烈士們換來的幸福生活。發揚影片中優秀的品質,讓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富強。

《新春第一課》的觀後感範文3

今天,一如既往,我們在學校裏看了《新春第一課》。這次《新春第一課》的主題是“弘揚傳統文化,熱愛美麗宜昌”。

這次《新春第一課》講了宜昌的風景、名人、歷史和貢獻,叫《美麗的宜昌》。其中介紹了世界聞名的三峽大壩、全國聞名的葛洲壩,還有屈原祠等。宜昌,真是一個美麗的地方!

《新春第一課》裏還講了周立榮、胡振浩、汪國新三個人的故事。周立榮他非常喜歡巴土文化,還爲弘揚巴土文化做出了許多事。先是爲巴土文化寫書,後來覺得文章不能更好地表達他對巴土文化的熱愛,於是,他開始創作關於巴土文化的歌。就是他創作出了著名的《巴土戀歌》。

胡振浩在一次下基層考察時,喜歡上了縴夫們唱的“峽江號子”,後來,他退休後,努力展示峽江號子。一到舞臺上他就精神煥發,而回到家裏,坐了兩分鐘,就打起瞌睡來。

汪國新他很喜歡《三國演義》中的關公。於是,他爲關公畫了很多張像。還創作了《朋友》等作品。

我還了解到,差不多三年後,宜昌將成爲一個大城市。希望宜昌的建設能更快一點,讓宜昌成爲一個舉世聞名的城市!

《新春第一課》的觀後感範文4

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看了《新春第一課》,主題是弘揚傳統文化,熱愛美麗宜昌。

宜昌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在西陵峽。三遊洞這些奇妙的地方,有着多少美麗的傳說三千萬的遊客看了這些美麗的景色後,驚訝無比。無數名人曾在這居住,作詩。

周立榮叔叔用文字來保留了巴山文化,他創造了小說《山騷》歌曲《巴土戀歌》他不放棄任何一次宣揚的機會,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成功了,每所學校都知道了巴山文化,跳着巴土舞蹈,唱的'是巴土山歌。還有胡振浩爺爺,他一生特別喜歡唱號子,每天都唱,他創作的《西陵峽峽江號子》又加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爲了加號子傳到下一代,他唱出了中國,唱了二十二年的他讓幾百萬遊客聽到了峽江的號子。還有王國新先生用他的畫筆中國的美景,宜昌的美景,他帶着強烈的愛護文化感,帶着自己的傳承精神,在宜昌三江小學傳承三國文化。

宜昌還有很多歷史,比如在三國時代有很多傳說,在這裏就不要一一細說了。

《新春第一課》的觀後感範文5

又是一年新春到,開學了,同學們又走進了學習生活。而開學,自然少不了我們必觀看的那項影片——《新春第一課》。

今年的新春第一課方式非常的特別,內容也非常新穎,給我很大的震撼。

這次《新春第一課》的主題是“弘揚傳統文化,熱愛美麗宜昌。”影片用景色的描寫凸顯出景色的美麗,並根據景色,讚頌了幾位弘揚傳統文化的宜昌人民。

宜昌山清水秀,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它的地形非常關鍵,並擁有世界級的樞紐——三峽大壩。宜昌的文化非常多,有山水文化,名人文化,水電文化,巴楚文化和峽江文化。其中巴楚文化,是由巴文化和楚文化所組成的,其中最大的功臣要數週立榮了。他從事弘揚文化30年,曾兩次寫家鄉歌曲獲得“五個一工程獎”。其中《山河戀》更是受人民喜愛。而在峽江文化中,長江號子頗負盛名,而擁有“長江號子王”稱號的,要數胡振浩老人,他曾在秭歸多次高歌來表達縴夫的生活,被當地小學生學習。而江國新,則是對三國極感興趣,他對關公很佩服,說他公正,含蓄,寧靜,是以爲英雄,他從曾畫了240多副關於三國的文化。

宜昌是個好地方,從各個方面都可以看出,正因爲如此,我們更要珍惜,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新春第一課》的觀後感範文6

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在舉行完開學典禮後,我和同學們一起觀看了《新春開學第一課》,這次的主題是“傳承家風家訓,踐行核心價值”,觀看完後我的感觸頗多。

家風家訓家規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培育好家風、恪守好家訓、踐行好家規,對於我們健全人格、增強榮譽感和責任感有着重要的意義。在視頻的開頭,首先講到的是趙一曼家書蘊含的愛國情懷。在這封留給兒子的信中,一個身騎白馬、肩披紅衣,馳騁於林間,成天與日寇周旋的女漢子不見了,轉而成爲一位留戀孩子、心疼骨肉的善良母親。她的悲痛、不捨、內疚和囑託,一字一句融入進這封百字家書中,讓我感到母愛的偉大和趙一曼的愛國。

在這段視頻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李元成信守承諾,照顧已故戰友父母26年的故事。他是一位軍人,上前線時與戰友有個約定:如果誰犧牲了,活着的那個就代爲照顧對方的父母。然而,令他沒有想到的是,自己在前線安然無恙,戰友卻在後方因公犧牲了。爲履行自己對戰友的承諾,他28年默默贍養戰友的父母,把戰友的父母當作自己的父母,用一個軍人的血性和忠誠,在西陵峽畔鑄造了一座愛心豐碑。 此外,楊啓發家庭培育的敬業家風、羅必炎一家踐行的友善家訓,四位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學生代表事蹟也讓我感動。

我們家裏也有家風與家訓。我們家的家訓非常簡單: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媽媽告訴我:“人必須學會平靜的生活,在浮躁的生活中保持一顆如止水一般的心。遇事泰然自若,寵辱不驚。大詩人蘇東坡就爲自己譜寫了精彩而平靜的一生,宦海沉浮是他一生政治生涯的真實寫照,即使在他事業的最低谷,他仍在爲自己率意書寫着人生。即使自己的抱負不能實現,他仍平靜的接受,淡然的處之。”所以,我學會了去平靜對待身邊的事,這就是我們家的家風。

“新春第一課”的觀看,使我們再次潛移默化地受到“誠實、孝道、勤儉、誠懇”等優秀品質的薰陶。這一條條家訓,一篇篇家教故事,無不承載着一個家族乃至一個民族的思想延續、文明教育,傳承和發展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與文化。我們深知,中華家訓文化及其優良傳統,是新時代少年學習的目標,良好的家風、家訓必將成就我們未來的輝煌。

《新春第一課》的觀後感範文7

上課了,老師爲我們播放新春第一課的視頻,我有很多感受:

故事中有一個人,她讓我很感動,是一名高中生,叫黃露露,她是一個單親孩子,母親因爲一次意外癱瘓在牀,因爲長時間躺在牀上,生了褥瘡,她擔負起了生活和學習的重擔。在面對這樣的情況壓力下面,她做出了一個堅定的選擇:帶上母親去上學。在中午同學們休息時,她一個人小跑回家,給母親換藥,這樣看是平常的事情,一般的護士只要二三分鐘就可以完成,但是她卻需要半個小時。她如此的孝心,使我深受感動。

曹浩,使我感動的並不是她的孝心,而是愛心。她是一名大學生,爲了資助甘肅省三名困難小學生,她做過家教、收銀員、服務員…… 最高時一天要輔導四、五個家庭的孩子,因爲時間緊迫,她每天只能啃幹饅頭。當記者採訪她時說:其實你也是一名貧困生,爲什麼還要資助別人呢!她回答:“其實一個月挺一挺也就過去了。”

最讓我佩服的就是我的偶像——奧運冠軍趙雲蕾。俗語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打羽毛球也是一樣,看着趙雲蕾象一隻燕子敏捷的穿梭於羽毛球場之間,背後也有着傳奇般的故事。趙雲蕾的父母都是從事運動的,她彷彿也繼承了這樣的基因——比別人更能吃苦。終於,她進入省隊,就意味着這一輩子註定要和羽毛球在一起了。她堅持不懈的汗水、淚水,終於迎來最大的收穫——奧運金牌。

這三個人,用她們的行動,詮釋了孝心、愛心和毅力,這怎能讓我不佩服?

《新春第一課》的觀後感範文8

今天是開學第一天,老師讓我們觀看了以“心懷感恩·勵志成才”爲主題的“新春第一課”。

這部教育片主要講述了獨自一人支撐殘缺家庭的當陽市慈化小學三年級學生徐夢婷、帶着癱瘓媽媽上學的夷陵區三峽高中高三學生黃露露、靠打工資助甘肅留守兒童的三峽大學貧困女大學生曹浩、勇奪奧運羽毛球“雙冠王”的中國羽毛球隊宜昌籍運動員趙芸蕾等四個典型人物的先進事蹟。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徐夢婷和趙芸蕾的事蹟。徐夢婷三歲時父母離異,五歲時父親因病去世,九歲時奶奶癱瘓在牀,於是她獨自撐起了整個家庭:她一大早起來就做早餐,先餵奶奶吃自己再吃,然後去上學。而趙芸蕾從小就熱愛運動,她不因爲自己有天賦而驕傲,不怕困難,刻苦勤練, 終於獲得了奧運羽毛球“雙冠王”的好成績,讓宜昌市實現了奧運金牌零的突破,給家鄉增光添彩。

徐夢婷面對生活困境,不退縮,也不抱怨命運的坎坷,反而懂得感恩,她的事蹟讓人感動和敬佩;而趙芸蕾爲了追求夢想,迎難而上的精神更是值得我們學習。由徐夢婷和趙芸蕾,我想到自己平時不但要父母照顧,而且不時地向父母撒嬌,要這要那,不禁感到十分慚愧。

“新春第一課”中徐夢婷和趙芸蕾的事蹟讓我懂得:人既要學會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親人、感恩社會;也要有理想有追求,要有吃苦耐勞、不怕艱難的精神,不要遇到困難就退縮。

《新春第一課》的觀後感範文9

小時的她,爲不能讀書而深深困擾;青年的她,爲維護女性人權貢獻了一份力量;長大的她,更是將滿腔熱血投入到了革命當中。一九三六年八月十二日,她英勇地犧牲了,但在二十一年後,她卻深深地銘刻在了人們的記憶中。

但在那二十一年,甚至從趙一曼的兒子——寧兒出生的那一刻起,對他來說,這個母親就並不稱職。趙一曼將一生大部分的時間都獻給了偉大的革命事業,但她卻極少有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在孩子年幼時,她便永遠的離開了人世,她再也無法給予孩子關愛,永遠地失去了教育孩子的能力。而年幼時,被封建思想無情地剝奪了讀書權利的她,更是深知其殘酷。但是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她卻絲毫沒有屈服。或許,當敵人用非人的酷刑折磨她時,她忘卻了疼痛,忘卻了生命,忘卻了自己,但她卻絕不可能忘記了自己的孩子!因爲,她是一位母親!但爲什麼她能堅持下來,爲什麼能成爲一名偉大的民族英雄呢?

而趙一曼臨行前在囚車中寫的家書,一封遲到了二十一年才重見光明的家書,替她解釋了一切。作爲一名母親,她在用一種與衆不同的方式給予孩子教育。原來,她最想教給孩子的就是她最寶貴的財富——堅定不渝的意志與頑強不屈的品質。儘管她無法像普通母親一樣伴隨孩子成長,但她的一言一行,卻是孩子成長的最好的教科書。

“身教大於言教”,這句耳熟能詳的名言,或許很多人都明白,但真的有太多人都從未實踐過。父母、老師、教育工作者,也許很多人都在爲孩子的教育而苦惱。但殊不知,言語的力量有時真的比不過行動。一萬句金玉良言或許會換來一萬聲反駁,但一個正確的動作卻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長大的,在年幼的孩子面前請挺直腰背,虎父無犬子,但犬父卻註定沒有虎子,你要證明的,一定要在孩子面前實踐!

最後,請讓我對偉大的母親——趙一曼致敬!願您不屈而堅貞的靈魂在熊熊烈火中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