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吳仁寶》觀後感大綱

《吳仁寶》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5W 次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吳仁寶》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吳仁寶》觀後感

《吳仁寶》觀後感1

一個夢,由小而大,由簡單而豐富,有樸素而多彩;一個夢,始終在腦海,在心底,在每天的堅持中;一個夢,由己及人,共同建築,共同守護。風雨陽光,大道險途,令我感動不已的是華西村的夢想始終在直線行走着,一步,一步,一步,……

吳仁寶可謂是這個華西之夢的創始者,他唯一的願望就是讓華西的老百姓過上好日子,過上越來越好的日子,簡簡單單的願望,卻是最動人心的願望,他有堅定的信念。他是一名共產黨員,他有一個共產黨人的信仰,那就是爲人民服務。恪守“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信條。其次,他有着一顆善於觀察的心,經常思考,爲了建設一個理想的華西村,可謂是傾盡全力,最後,他有一顆爲人民服務的高貴的心靈。這種高貴的覺悟讓他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一顆心始終裝着別人,這就讓他的行爲超出衆人。在他身上,體現了共產黨員爲人民造福共同富裕的理想境界,體現了共產黨員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政治品格;體現了共產黨員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歸根結底,集中體現了當代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作爲一名學生,在生活,學習中我該扮演一個積極的角色,以吳仁寶爲學習榜樣;作爲一名學生,我應該努力成爲一名共產黨員,實事求是吃苦耐勞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吳仁寶堅持買下其他村裏的磨坊,即使在許多人都不贊同的情況下,他還是堅持自己正確的判斷。從某一方面來說,華西村是從那塊磨坊發展的。

電影中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吳仁寶爲了村裏人着想,把自己的兒子送給了村裏人,那家的兒子得了病死了,同時那家也不能再生育了,正當一家人處於悲痛傷絕的時候,吳仁寶下了決定:把自己的兒子送給他們,給他們養老。對自己的兒子說:“以後我不是你爸爸了,也不要叫我,如果實在想叫,就在心裏叫吧!”看到那場景時,眼淚情不自禁地落了下來。問天下有哪個父親不愛自己的孩子,捨得與自己的的骨肉分離,吳仁寶心繫人民而割捨他的兒子。

最近一吳仁寶的一句話:“保證華西家家戶戶有多餘的糧食,住上小洋房,看病到華西村自己的醫院兌費,過上幸福生活”。

《吳仁寶》觀後感2

“什麼是社會主義?”“讓人民幸福就是社會主義!”“什麼是共產主義?”“讓全世界人民幸福就是共產主義!”從電影院出來時,主人公吳仁寶回答外國記者提問時兩句樸實而鏗鏘的話語,在我的腦海中久久縈繞。沒有曲折離奇的故事,沒有恢宏磅礴的氣勢,但電影《吳仁寶》卻像磁鐵一樣,從一開頭起就緊緊抓住了我的心,激起了內心深處的強烈共鳴。是什麼會使我如此感動呢?這就是從這部電影中所體現出來的不屈不撓、自強不息、虛懷若谷、敢爲人先的精神,這種精神是對新時期江蘇精神的生動詮釋,是江蘇大地上千千萬萬種精神中的強音,是我們昂首闊步邁向新徵程上的無價之寶。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要改變貧窮落後的命運只能靠我們自己。”電影《吳仁寶》從一開頭起,就把人們帶入了一種改天換地的創業氛圍之中。不屈不撓的創業精神,是以吳仁寶爲代表的華西人的最顯著特徵,也是影片所着力刻化的內在精華。華西發展之路是一條充滿艱辛探索的創業之路。在這條創業之路上,華西人不僅表示出吃苦耐勞、勇於犧牲的頑強意志,還體現出敢想敢幹、敢爲人先的智慧和勇氣,更顯示出團結一心、羣策羣力的集體力量,而這一切都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彰顯。電影《吳仁寶》通過一段段生動的故事告訴我們:“窮不會生根,致富需要拼爭,建設社會主義幸福新農村,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生生不息的艱苦創業!”

“創業不易,創新更難”。電影《吳仁寶》告訴我們,要改變命運,只靠一味的埋頭苦幹還不行,還必須要“幹好眼前的,多想長遠的”,只要有利於發展,碰到機遇就要搶,即使冒點風險也要上。吳仁寶從搶買磨盤、頂着壓力開辦五金加工廠、再到創辦華西的一個個現代化企業,無不體現着這位華西當家人的精明與膽識。正是靠着這種敢冒風險、敢於擔當的品格和智慧,才使得華西人在創業之路上一步領先、步步領先,描繪出“風景這邊獨好的”的社會主義新家園的壯麗景象。創新爲華西村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創新已成爲邁向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徵程上的新一代江蘇人的共同精神追求。

“有福民享,有難我當”電影《吳仁寶》最動情之處,在於吳仁寶那種始終不渝的、忘我的愛民情懷。爲了華西村的需要,吳仁寶可以置家中4個熬熬待哺的孩子於不顧,而捐出米缸中僅剩的大米。爲了安撫一位失去孩子的村民,吳仁寶毅然將自已最疼愛的兒子送到這位村民的家中……華西村富了,老書記始終堅持不拿村裏最高的工資,不住村裏最好的房子,他始終身體力行地教育身邊的人們“吃水不忘挖井人,富了不忘共產黨。【電影《吳仁寶》觀後感5篇】讀後感。華西富了,要積極帶動周邊的村落髮展。華西富了,要讓大家知道華西是怎麼富的,要讓更多的人分享到華西致富後的快樂,要讓天下都知道,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在中國的大地上創造出無數的人間奇蹟。

電影《吳仁寶》告訴了我們許多,電影《吳仁寶》給我們留下了終身難忘的寶貴精神財富。

《吳仁寶》觀後感3

文/鄭秋梅

最近觀看了影片《吳仁寶》,感受頗深。

影片以華西村老書記吳仁寶的名字命名,帶着觀衆走進華西村,走近吳仁寶。影片生動再現了華西村老書記吳仁寶帶領華西人艱苦創業的不凡歷程。正因爲有了好的帶頭人吳仁寶老書記,華西村從一窮二白的小華西,發展到今天成爲“天下第一村”。如果說華西村是共同富裕的典範,那麼吳仁寶就是優秀共產黨員的代表。

電影截取了各個時期的典型事例和畫面,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有以下幾個片段:六十年代,吳仁寶便有了和別人不一樣的想法,當別人只想着種好田的時候他幾經周折辦起了小磨坊,七十年代,當別人分土地,搞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時候,他整合土地辦起了大型的工廠,九十年代對人才的重視,新世紀接收外籍記者的採訪時,感人肺腑而又真真切切的話語時時響徹耳畔。這個老書記,用他敏銳的目光和遠見,質樸的話語、無私的情懷帶領着華西人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讓我們怎麼能不爲他拍手叫好?一位農村基層黨支部書記,帶領一幫普普通通的基層黨員,卻幹出了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每一個場面、每一次舉措、每一句話語,無不閃耀着一名共產黨員的光芒!彰顯着一名共產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同時又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一個小書記,一樣可以有大作爲。時時處處爲人民羣衆的切身利益爲重,時時刻刻心裏裝着“大家”。

影片不乏感人的情節,並且實事求是,給我們的信心和力量是無限的。華西村人始終堅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動搖。“個人富了不算富,集體富了纔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國富了纔算富。”華西富了,堅持做到不忘國家、不忘集體,不忘左鄰右舍及經濟欠發達地區,物質鼓勵與精神激勵的結合,精神文明建設創新有特色。這纔是一個書記最應該做到的。

作爲一名黨員教師,我會不斷學習吳仁寶精神,把“難不倒,誇不倒,嚇不倒”貫穿在教育教學工作的始終,把學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急學生之所急,想學生之所想。服務好學生,服務好家長。服務好教育。

也許我們無法塑造如吳仁寶般的“萬民有口皆碑”的形象,但是我堅信,只要我們以他爲榜樣,用我們的青春和熱情恪盡職守、全心全意服務好我們的學生、家長、社會,我們一樣能爲社會、爲人民做出我們的貢獻!

《吳仁寶》觀後感4

很小的時候,通過電視就知道江蘇有個“天下第一村”,前不久父母趁着暑假到南京來探望我,還提出想去華西村看一看,在他們心中華西村締造了中國農村發展的神話,是共產黨“集體致富”理念的現實實踐版,一定要去實地看看了解,可惜由於烈日當頭時間又一直挪不開,這趟行程終究沒有去成,爲了彌補遺憾,我們一起看了總檯拍的電影《吳仁寶》,本來以爲這樣的主旋律電影可能“說教”意味會很濃,可沒想到我們卻聚精會神的看完了,這部電影中吳書記全心全意爲百姓謀利益的愛民情懷,深深感染了我們。

故事從上世紀60年代的江蘇省江陰市華西村揭開序幕,在尤勇飾演的書記吳仁寶的帶領下,華西村人逐步走出了一條具有華西特色的社會主義致富道路。從開始的“15年規劃”平整田地,到下狠心購買大磨盤,再到“頂風”開辦小五金工廠,以及後來的分田到戶、農副產業兩手抓等等,時代的節點爲華西人帶來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挑戰和機遇,他們憑着自己的勞動和不怕吃苦的精神,在黨員老書記吳仁寶的帶領下,始終走在時代的前端,最終走出了這條華西道路。

影片並沒有太多的着重於華西村後期的世界之最,而是大篇幅比較細膩的演繹了早期吳仁寶這個人。從六十年代第一次帶領村民對糟心的土地大肆整改,爲了救活重病的孩子大家連夜跑出幾十公里,把自家兒子送人敬孝的辛酸淚,再到頂着輿論讓小五金廠生產,吃透國家政策添加自己智慧,抓住重大機遇,開工廠辦企業,兼併周圍村莊擴大夢想,看似林林種種的不可能事情都被一一實現,吳仁寶的目標其實只有一個,就是要讓所有村民過上富裕富足的生活。最讓人佩服的一點在於,吳仁寶不僅有理想,還把這些理想實現了,而且還在實現更多的理想。

影片雖不催人淚下,也無感人至泣的情節,但給人的信心和力量卻是無限的。影片尾聲已是85歲高齡的老書記也現身了,他講了一番話,雖然不長卻足夠點題,他說簡簡單單的八個字:實事求是、吃苦耐勞。也給了自己一個評價:罵我不生氣,誇講不足喜,挫折不泄氣,因爲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所以我要爲黨爲國爭一口氣。

《魯豫有約》曾經做過吳書記的一期專訪,魯豫問老人:“您這麼多的創舉,一定會遇到很多阻力吧,又是如何實現的呢?”老人微笑着回答:“阻力肯定是有的,比如我們建的這個大樓,上邊來人檢查時有的說我們建的太西化,不好,又有的說我們建的太中化,也不好,那我們就把大樓外型建成中式風格,裏邊設計成西式,這樣就誰都挑不出問題了”。當時給我的感覺,好與不好不是問題,作爲一名黨員,我們真的該好好地向吳書記學習。

學習他實事求是、敢想敢做的勇氣和擔當。華西村的工業發展,是從“捐糧食、買磨盤、背石塊、蓋磨坊”起步的。60年代的吳仁寶,他想的是如何節約生產力,搞農副業生產、搞多種經營。70年代,他想的是如何充分利用剩餘勞動力,建起小五金加工廠。80年代,他想建學校、蓋醫院,讓全村的老百姓不再跑到100多裏外去看病……。沒有這種超前的思維,沒有這種共產黨員模範帶頭的動力,沒有這種想幹事的氣魄,是不可能達到今天的生產銷售總額要過500億元目標的。難怪鄰居紅旗村的王書記說:“也不知道他腦子裏哪來的那麼多點子,今天要幹這個事,明天要弄那個事,弄得我們跟着屁股後你追我趕的,拼了命都趕不上”。

學習他致富大家、着眼未來的胸懷。當初的華西村,總共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地,卻被土堆和小河溝隔成了一千三百多塊。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高田塘高田塘,半月不雨苗發黃,低田塘低田塘,一場大雨白茫茫”。可就在這種情況下,他愣是想用15年的時間,開闢出800多畝的田地來。他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幹的,因爲在他的心中始終有那麼一個信念:總有那麼一天,我們家家米缸都是滿滿的,人人兜裏都是鼓鼓的。他常說:“當幹部的就得想得吃不下睡不着,老百姓纔有盼頭”、“只要我們大家團結一心,我看再大的困難也難不住我們”。正是有了他這種致富百姓的想法和着眼未來的胸懷,全村的社員同志們都揮手高呼:“你們共產黨員在前面走,我們在後面一步都不落下”。

落實到實際工作中,我想也要學習他敢想敢幹的精神,敢想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夠把想法落到現實,轉化爲行動的人卻很少,今後會以老書記爲標杆,努力學習、努力成長,爭取做一個合格的好黨員。

《吳仁寶》觀後感5

觀看了有關吳仁寶事蹟的視頻之後,吳仁寶對於我們來說不再是那樣遙遠的。他的功績不是神創造的,而是他用雙手來創造的。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了社會主義的偉大創造生產力,他堅持黨的原則不斷前進。從剛開始,他如農民工一般辛勤在田地裏工作,沒有什麼特別。甚至人們認爲他無所謂的村長也不過是一個虛銜。村裏的人們連溫飽都難以解決,無論吳仁寶再怎麼努力種田也無法掩蓋這鐵錚一樣的現實。

事情從這一天開始改變,隔壁村賣磨盤,吳仁寶第一次做了這個大膽的決定。出高價買下磨盤,磨盤也被另一個村長看中,雙方爭執不休。最後吳仁寶竟然寧願犧牲比金子還金貴的糧食,也不願放棄磨盤。最終在全村人和朋友的大力支持之下,他成功地買到磨盤。在他看來,磨盤代表的不僅僅是簡單意義上的磨盤,而更是代表一種生產力的發展。吳仁寶的發展生產力的思想不斷深入。他試圖改變村子裏的現狀。

我剖析吳仁寶的成功有三個關鍵點。這三個關鍵點成就了他的偉大,成就了大華西神話般的蛻變,也給我們留下了深思。

一、吳仁寶的思想先進。他總是在別人之前想到下一步該做什麼,在別人還在憂慮如何解決溫飽時,他卻想到發展生產力。他的華西村生產力提高了,溫飽問題迎刃而解了。但別的村卻在爲了溫飽問題犯難。當別人還在想着如何大力發展農業時,他已經想着工業經濟的發展。當別人想着工業發展時,他已經大力致於科學的發展經濟、教育的不斷推動。他的深入考慮奠定了華西經濟發展的基礎。

二、吳仁寶懂得如何把握時機,“說大話”。作爲村長必須威信服人。他的措施沒有得到村民的`支持等於白費心機。他描繪了未來光景展現給村民看。村民們被那一片片絢麗的光景所深深吸引。他再一次用“說大話”折服了一次又一次村民們的反駁。

三、吳仁寶懂得深入瞭解民情,爲村民解憂。哪怕甚至捨棄親情也要爲民衆考慮。他與民衆同甘共苦。有時候,他重活一個人全部包攬下,他的信心、決心足以撼動整個華西。他的事蹟感動無數民衆。他用雙手創造輝煌,讓人們驚歎,讓人們爲之癡迷。

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世外桃源。這桃源之景讓無數人爲之癡迷、爲之迷戀。吳仁寶就是這個桃源的創造者,與其說他是一個成功者,倒不如說他是一個造夢人。他造出了讓無數花襲人憧憬的美夢。

《吳仁寶》觀後感6

世界上有千千萬萬種職業,然而唯有一種職業最難擔任,那便是一種神聖的職業—“官”,回想古今,有多少人因爲擔任“官”這個職業而被世人所記,又被後人所贊,又有多少人因爲沒有真正擔任“官”這個職業,而被世人所唾,又被後人所恨,想想,“官”這個職業是世上最難擔任的職業。

曾經有個人讓我記憶深刻,曾經有個人讓我深知責任,曾經又有個人讓我懂得無私的真諦,那麼這個人便是—吳仁寶。以前,對於一個外地人來說,瞭解一個異地的風土人情、名人趣事,的確是一種難事,然而,通過了這一段視頻,卻讓我領悟了江陰的風土和人們的熱情……視頻《吳仁寶》裏面講述了以華西村的發展爲宗旨、以吳仁寶爲領導核心的事蹟,這段視頻中,講述了他帶領着華西以及其他幾個周邊幾個鄉村發展的故事。

吳仁寶出生於1928年11月17日,1954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擔任過江陰縣委書記,華西村黨委書記等職務,也曾今獲得高級政工師、高級經濟師的榮譽稱號。從影片裏,我們可以看出吳仁寶曾在20世紀60年代因爲一個小磨盤而有了一種發展致富的念頭,有着長遠的眼光並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他,曾被多少人懷疑和不信任,然而,作爲中國共產黨黨員的他卻沒有放棄內心的理想和信念,帶領着華西人民首先解決了溫飽問題,隨之,他並沒有因此而滿足現狀,他認爲人活着要有追求,要勇於承擔一切,所以他內心便有了更美好的願望和堅定的信念,吳仁寶同志始終貫徹了黨的決策,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改革創新,就黨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一制度來說,他創新出了自己的制度,實行了集體制,剛開始很多人反對他的決策並且更加的不信任他,甚至,還有些人說他實行的是資本主義,違背了中國共產黨的宗旨,然而,他並沒有因此而放棄,最終用事實、實踐證明了他的決策的時效性,影片裏講述了他不僅是一位好書記,更是一位好父親、好鄉親,吳書記家裏有四個孩子,他對孩子們既嚴格又關懷,無時無刻不爲家庭而付出,那麼爲什麼說他又是一位好鄉親呢?曾經有一戶人家因家裏的男丁不幸去世,家裏唯有一個女孩,由於剛解放不久,在殘留封建思想的影響下,家裏沒有一個男丁是很悲催的,吳書記見此現狀便很憐憫那家人,最終想了想,就狠下決心將自己家中最聽話、最聰明、最懂事的小四送給了他家,然而他內心的痛苦和對孩子的戀戀不捨並沒有出賣他的靈魂,最終他把內疚一人承擔一生。

吳書記的所作所爲只不過是爲了華西人,他寧願舍小家而保大家,也不願看着大家受苦受罪,這一點讓我記憶猶新。最終,果真不負華西人民所望,終於在吳書記的帶領下使華西走向了富裕。不僅如此,在吳書記的經驗中憑藉以先富而帶動後富,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下,周圍的村落也逐漸走向繁榮,使之江陰在整個江蘇中也佔有了重要的地位,吳書記的一生始終以不愧對於人民爲宗旨,始終擁護黨的決策和黨的宗旨,努力完成了這屬於他的輝煌人生。

《吳仁寶》觀後感7

4月17號下午,學校黨委組織學校全體黨員同志一起觀看電影《郭明義》,其實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對郭明義的事蹟只停留在稍許的聽說和耳聞階段,沒有太多的瞭解和關注,所以在接到通知說要全體黨員一起觀看電影《郭明義》的時候,以爲它會是一部說教性的紀錄片,對它的期望值沒有抱太高,但是看完之後,我完全否定了我在看之前對這部片子的初步判斷,心靈也受到了強烈撞擊,感觸很多,更深刻地領悟了什麼是雷鋒精神,也同時被影片中郭明義的大愛、父愛以及夫妻情所震撼。

  大 愛

郭明義幫助白血病患者苗苗及其父親,主動捐錢,他不僅僅是捐錢,他還關心着苗苗的精神狀態,並讓自己的女兒和苗苗作伴陪她說話。他是將苗苗當作自己的親人來關心,他的幫助不是一時的,而是一種堅持,這讓我深深地敬服。在苗苗就要進無菌病房前,醫生對這個年輕的生命宣判了死刑。郭明義沒有盲目地悲觀,他爲了圓苗苗一個當空乘人員的夢想多次找航空公司的領導,並申請可以讓她上次飛機爲乘客服務一次,他的執着與誠懇最終爲苗苗贏得了完成心願的機會。當苗苗站在飛機上時,那蒼白卻滿足的笑容又晃花了誰的眼。郭明義爲幫助另一名白血病男孩尋找合適的骨髓配型一找就是三年,僅憑一個名字就往返於各個派出所尋找住址。在電影中看到其實郭明義也曾疲累不堪,也遇到不理解的質疑,可他依然執着的堅持着、堅定着,這些都深深地震撼着我。遇到有困難的人搭一把手並不難,難的是一直陪伴在旁並不放棄。在我們的生活中也遇到過有替患病的親友籌錢募捐的,但凡遇到總會把身上帶着的大部分錢都捐出去,也就僅止於此。可郭明義不同,他不僅捐出身上帶着的錢,他更會把存款也捐出去。他更關心的是病患最終是否會重獲健康,爲此他不辭辛苦地陪護,尋找出現的希望,即使再渺茫也絕不輕言放棄,他始終懷着一腔真情,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想方設法幫助別人。從來都是先人後己,真正的大愛無疆,這正是我所缺少的,也是我需要努力地方向。

  父 愛

影片中所體現出來的父愛也很讓人動容。郭明義送女兒擠火車去上大學時,將女兒的行李送上車,在車窗外叮囑女兒各種注意事項的時候所表露出來的那種兒行千里父擔憂的父愛讓人感動,在看那一幕的時候,我腦海裏也浮現出了當年我爸爸送我去上大學時的情景,時隔多年後,自己也越來越能體會到父愛的無聲和偉大;還有,苗苗的父親在面對女兒的絕症時,無力改變這個痛苦的現實,只能以深深的父愛,去照顧女兒,陪送女兒最後的一程。他希望女兒能開心些,但女兒爲病魔所困,終日沉默如冰封的世界中。當他終於看到那一天,女兒露出笑臉,病室裏蕩起女兒甜美笑聲的時候,這位父親,激動地以頭撞牆,痛哭不已。一個大男人,想看到女兒的笑臉,居然是一個奢望,這樣的家庭,多麼不幸,多麼讓人同情,父愛的無奈也在這個時候讓人看了很痛心。

  夫妻情

另外,影片中所折射出來的郭明義和他妻子之間的那種相濡以沫、互相支持、互相理解的夫妻情和愛情讓人羨慕和感動。郭明義在外鄉的旅館裏發燒時對妻子的呼喚以及在送戒指給他妻子時的那種真實的場景也真正詮釋了婚姻的真諦---平平淡淡纔是真。另外,電影裏郭明義的妻子也讓我很欽佩。她是個護士,同時是個平凡的妻子。她有私心,有埋怨,希望家裏的日子能越過越好。這是每一個平凡妻子的願望。但她又是那麼不平凡。她嘴上雖有埋怨,心裏卻是個明大義的女子。二十多年了,她陪在一個總是先別的家庭考慮的丈夫身邊,默默支持,無怨無悔。可以說,她是天下妻子的楷模。

郭明義的事蹟感動着我,他的執着誠懇鼓舞着我,對於他人再多一點溫暖的給予,對於自己再多一點堅持的執着。身爲一名教師,要把更多的溫暖、更多的關懷無私的給予學生。對於學生,再多一些寬容,再多一些關懷,再多一份責任,再多一份堅持。更多的給予,回報的會是更多的滿足。而且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物慾橫流的時代,生活節奏的加快,讓每個置身其中的人行色匆匆,無暇顧及其它。現實中的我們總是沒有耐心做完一件事;常常計較自己做得太多,得到的太少;常常感到身心疲憊……看完這次電影,讓更加堅信了一個道理,凡事都必須從一點一滴做起,從每件小事做起,把“感恩”貫穿工作及生活之中,同時更加相信社會的美好。在感動之餘,更多的應用行動散發出內心的愛,以對生活的熱愛關心家人、服務百姓,以對社會的熱愛爲更需要的人伸出援手。

願社會有更多的郭明義們,將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精神傳播下去,讓一代代人收穫、讓一代代人繼承,從而使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進步!

《吳仁寶》觀後感8

較早的時候在《感動中國》中有了解過郭明義的事蹟,但那只是簡單而又皮毛的知道,今天,我觀看了電影《郭明義》,心靈再次受到震撼與洗禮。

“他總是看別人,還需要什麼;他總是問自己,還能多做什麼。他捨出的每一枚硬幣,每一滴血都滾燙火熱。他越平凡,越發不凡,越簡單,越彰顯簡單的偉大。”這是《感動中國》組委會對他的頒獎詞。

郭明義同志在自己的崗位上埋頭苦幹,任勞任怨,我要學習他愛崗敬業的精神。無論我們從事什麼職業,都應向他那樣忠於職守,心中裝着集體。只有這樣,才能在集體危難的時刻挺身而出,把損失減少到最小,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一名共產黨員的與衆不同。

郭明義同志一心爲了他人,不計較個人的得失,我要學習他無私奉獻的精神。當今社會,有些人做事之前先談報酬,沒有利益的事情不做,沒有報酬的事情不行。我們共產黨人就應該向他那樣,少說話,多做事,少講條件,多做奉獻。

郭明義同志以幫助他人爲自己最大的快樂,我要學習他樂於助人的品質。在社會這個大家庭中,人人都有需要幫助的時候,自己一個不經意的幫助,可能會給別人帶來很大的方便,如果人人都伸出援助之手,那麼我們這個社會就一定會變得更加和諧。

作爲一名共產黨員,我找到了與先進人物的差距,郭明義同志將成爲我學習的榜樣,他的先進事蹟將成爲我行動的指南。

《吳仁寶》觀後感9

20xx年4月17日,學校黨委組織觀看了電影《郭明義》,我深有感觸。他幾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踐行着雷鋒精神,在自己平凡的人生中,創造了不平凡,並給人們帶來無數次的感動。影片中有這樣一個片段,讓我印象尤爲深刻:

當他爲了一個患有白血病的孩子四處奔波找匹配的造血幹細跑時遇到一個企業老闆,老闆質問到:“郭師傅,你覺得這些年對得起家裏人嗎?如果你對得起,你至少應該讓他們過的好一點,你現在的生活不是不富裕而是很寒酸,可就是這樣,你還到處捐款,到處獻血,甚至把自己家裏的電視機送給別人,弄得家徒四壁。郭師傅,你覺得你的家人會怎麼看你?”郭明義是這樣回答的:“我是一名黨員,我要讓別人看出來,要不然我要這個黨員幹什麼?”

“我是一名黨員”多麼簡單的一句話,但是其中蘊含的意味卻耐人尋味。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作爲一名黨員教師,我們有沒有以“我是一名黨員”來嚴格要求自己,值得我們每個黨員教師反思。參加工作三年多了,從最初的“叫苦不迭”的“迷途羔羊”,到現在逐漸適應這項工作,覺得自己在教師這條路上,成長了許多。但仍然存在許多不足,仍然與“我是一名黨員”的標準有一段距離。

首先是態度上,缺乏年輕人應有的朝氣和熱情。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時,缺乏迎難而上的勇氣。其次在工作方法上,缺乏創新意識,滿足於現狀,提高少,重複多。最後在自我增值方面,業餘時間被家庭瑣事充斥,不懂得合理利用時間爲自己充電。

我是一名的黨員教師,就必須以身作則,爲學生樹立榜樣,積極學習,不斷積累經驗,時刻以“我是一名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勉勵自己。

《吳仁寶》觀後感10

近日,區規劃局黨總支部組織部分黨員觀看了十八大獻禮影片《吳仁寶》。吳仁寶同志的先進事蹟樸實感人、催人奮進,作爲一名黨員幹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洗禮。

“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共產黨員的責任是無限的。”觀看了《吳仁寶》後,讓人發自內心的感想和讚歎。鄧小平同志曾經說過“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華西村的吳仁寶就是這個發揮着關鍵作用的最爲關鍵的人。他的“關鍵地位、關鍵作用”不是自封的,而是在幾十年帶領羣衆拼搏、奮鬥中形成的,他的犧牲奉獻、公而忘私、言行一致的人格和精神是人民羣衆公認的。影片《吳仁寶》以錚錚事實告訴了我們,在新時期黨員幹部應該如何服務人民、造服社會,應怎樣才能永葆純潔品質,發揚共產黨員的先進性。華西村老書記吳仁寶帶領村民艱苦創業的歷程,深刻詮釋了優秀共產黨員一心爲公的精神風貌。片中每一個生動的場景,每一次創新的舉措,每一句樸實的話語深深地感動着大家。影片不僅刻畫了吳仁寶全心全意爲百姓謀利益的光輝形象,也展示了以吳仁寶爲代表的當代共產黨人的精神風貌和拼搏精神,使每一位觀衆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激勵。

《吳仁寶》故事讓人感動,更多的是帶給廣大黨員幹部的感悟與激勵。聯繫到規劃部門身處城市建設的前沿,規劃是城市建設的前提,是基礎,是關鍵,必須規劃先行,規劃得好才能建設得好,管理得好。我認爲增強黨員幹部黨性修養,加強規劃部門大局意識、服務意識、奉獻意識

一是要樹立樸實奉獻的思想作風。思想作風是黨的作風建設的靈魂。吳仁寶老書記始終不拿村裏的最高工資,不住最好的房子,身體力行教育身邊的人“吃水不忘打井人”,不忘黨的領導。充分體現了黨員幹部艱苦樸素,紮實苦幹的優良作風。作爲引領地方經濟建設的規劃部門,要以思想作風建設爲抓手,不斷增強黨員幹部的政治意識、服務意識、大局意識,做到腳踏實地,敢於創新,勇於奉獻,爲服務江寧科學發展築牢堅強的政治保障。

二是要樹立造福人民的服務理念。作爲黨員幹部要時刻認識到手中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要樹立爲人民服務、造福社會的服務理念。爲了華西村的需要,吳仁寶可以置家中4個熬熬待哺的孩子於不顧,而捐出米缸中僅剩的大米,充分展示了吳仁寶那種始終不渝的、忘我的愛民情懷。規劃部門作爲國家的職能機關,規劃工作的最終目標就是要服務人民、讓羣衆滿意,我們所掌握的審批和管理權的實施必須以人民羣衆的利益爲基礎,堅決做到依法用權、廉潔用權、按職用權,必須始終加強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權力觀教育,確保規劃事業的健康發展。

三是要樹立實 3 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吳仁寶對現狀有清醒的認識,對未來有清醒的規劃,他能夠充分認識到華西村自身的發展情況,不盲目跟風,訂下了“15年規劃”平整田地,以此打下華西村未來發展的基礎。作爲規劃部門,不論是編制區域性的長遠規劃,還是審覈一廠一村的項目藍圖,都要求業務人員踏實苦幹、實事求是,在圖紙上察之毫釐,在踏勘中繪之千里,一切工作皆以實事求的工作作風爲基本要求。

四是要樹立造福社會的崇高信念。吳仁寶並非只靠一味的埋頭苦幹,他始終堅持“幹好眼前的,多想長遠的”,以造福羣衆、造福後代、造福社會以崇高信念。規劃部門要以樹立造福社會的崇高信念爲核心,結合即將開展的新市鎮城市設計工作,作爲規劃人,要爲百姓負責,規劃出羣衆滿意的新市鎮藍圖。

總之,我們要在工作中爭做勇於創新的先鋒,切實在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羣衆上做好文章,在實幹惠民中改進作風,在勤政廉政中錘鍊作風,更好地擔負起城鄉規劃工作的各項重任,以優異的成績向黨的十八大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