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鋼的琴》觀後感大綱

《鋼的琴》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5W 次

《鋼的琴》是一部充滿情感的電影。在2011年中國電影如此低迷的狀態下,《鋼的琴》能夠脫穎而出,贏得這麼好的口碑,的確離不開劇中人與人的情感:親情和愛情。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鋼的琴》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

《鋼的琴》觀後感

  篇一:《鋼的琴》觀後感

看完《鋼的琴》,心潮澎湃。其實,高手在民間。

幾個鋼廠的工人,可以造出鋼琴。試想,如果讓他們造航母呢?他們會不會想出方法?

電影的一開頭,影片黃昏的顏色和極富浪漫色彩的煙囪,讓人一下子想到了姜文的《太陽照常升起》。難道這也是一部浪漫主義電影?隨着故事的推進,慢慢感受到,故事情節很好懂。雖沒有波瀾,但節奏緊湊。讓人不禁佩服張猛導演的時代感。如果換其他人執導,恐怕又會不斷的煽情,讓人不得不感到陣陣肉麻。

音樂是《鋼的琴》中非常吸引人的重要元素。從頭至尾,一直貫穿着蘇聯歌曲,而且故事的背景是在鞍山。很自然地讓人聯想到大躍進時的大鍊鋼鐵。畢竟是喜劇片,在傳統的蘇俄風格音樂之間,出現了超級瑪麗的背景音效,讓人會心一笑。女一號的歌聲更是讓人耳中一新,無論是音腔的把握還是節奏的掌控,都無比的準確和到位。看完前半截時,我還誤以爲她最終能在電影中成爲著名的歌手呢!如果拍第二部,可能會這樣安排情節吧!

《鋼的琴》是一部充滿情感的電影。在2011年中國電影如此低迷的狀態下,《鋼的琴》能夠脫穎而出,贏得這麼好的口碑,的確離不開劇中人與人的情感:親情和愛情。鋼琴的外殼本身就需要用木材來做,受客觀條件限制,只能用鋼材。而最終的效果,非常震撼。銀質色的外殼,雖沒有木質鋼琴外觀那麼細膩,卻彰顯巍峨磅礴的大氣。當鋼的琴被吊着放下來時,整個氣勢煞然入目,所有人的心都爲之動容。我們不能不爲男一號陳桂林豎起大拇指。愛,到底是什麼?不是給你家財萬貫,而是願意爲你付出自己的全部。電影結尾時,小元的手指靜靜的在鍵盤上跳躍。故事最終沒有說小元跟誰走,給我們留下了懸念。

關於愛情,也是一大看點。大家看到了陳桂林和淑賢之間的感情,也希望他們能夠早早的結爲鴛鴦。但中途突然插進了那個“廚子”,這讓許多男性觀衆對淑賢的印象降了一格。其實,個人認爲,作爲男人,一定要給女人幸福。不僅是物質上的,也有身體上的。如果你一直讓她寂寞,她的身體很有可能背叛你,儘管她很愛你。還好,最後兩人還是成了一對,陳桂林和“廚子”也和好了,結果皆大歡喜。

《鋼的琴》的人物對白是非常幽默的。東北方言本身聽起來就很詼諧親切,再加上電影本身具有的喜劇感,在觀看此片時可以說是平均每三分鐘要笑一次。

提到喜劇電影,好多人會首先想到星爺的無厘頭和馮小剛的馮氏幽默。而東北話的幽默我們最早是從本山大叔身上看到的。在電影中出現東北方言,一股質樸純真的感覺油然而生,發自肺腑的笑覺不禁流出,讓人捧腹。

總而言之,《鋼的琴》非常優秀,是繼《瘋狂的石頭》後有一部驚駭世俗的小成本電影。而這種電影,纔是人民大衆所想要看到的。什麼《孤島驚魂》《白蛇傳說》,都是浮雲呀!

  篇二:《鋼的琴》觀後感

那日,看完《鋼的琴》,我不禁抹下兩滴眼淚來。

這部影片敘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故事中的小女孩叫妮兒。妮兒很愛彈鋼琴,她的父親是某所學校的音樂老師。一次,因爲妮兒在鋼琴室練琴練的很晚,妮兒的父親就這樣丟了工作。妮兒的母親因爲家裏太窮已經不想跟她爸爸過日子了。擺在她面前的是一件艱難的抉擇。妮兒說,誰能給她買架鋼琴就跟誰過。她的父母都想得到她的撫養權。妮兒的父親爲她做了架木頭鋼琴,木板上畫着琴鍵,發不出任何聲音。父親說,只要心裏有音符就能聽得見。但有一天,他聽說女兒要跟媽媽過就賭氣把那架木鋼琴砸了。女兒哭着不走,說,不跟媽媽了,永遠跟着爸爸。聽了這句話,妮兒父親的氣消了,又覺得有點對不起她。某天傍晚,他和自己幾個要好的哥們去學校偷鋼琴。結果偷琴計劃失敗,他也差點進了公安局出不來。他還是不甘心,到圖書館借了本《怎樣做鋼琴》,他從那堆俄文中一個詞一個詞地翻看詞典,翻譯成了中文,經過幾番周折,妮兒的父親終於做好了那架鋼做的琴。但父親爲了讓妮兒有更好的生活條件,最終卻放棄了對她撫養權。妮兒在媽媽的陪伴下,來到了放鋼琴的`廢棄工廠。在那裏,妮兒用她那雙手,彈奏出了世界上最美妙的琴聲。

這個故事中表現出的父愛是那麼的感人:妮兒的父親是多麼地疼愛自己的女兒,他爲了安慰女兒,特地做了一架木的鋼琴。琴彈不出任何聲音,他卻告訴女兒,音樂是用心去聽的,而不是用耳朵去聽的。後來,爲了挽留女兒,下了很大的工夫才做好了有幾百個琴鍵的鋼琴。妮兒的父親用愛編織了數不清的善意謊言。當最後妮兒用稚嫩的童聲問她的父親,這琴能彈出聲麼。父親肯定地告訴妮兒,一定能。我的眼淚就像珠子斷了似的,流了下來。

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是疼孩子愛孩子、到老依然對孩子放心不下的。

我們總以爲孝敬父母的事來日方長,時間還多着呢。可有一天,我們突然發現媽媽的鬢角有了幾許白髮,爸爸的腰不再挺拔。當我們還沉浸在自我的小天地裏時,時間卻以一種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讓我們明白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道理。

從現在起,替父母分擔一些活兒,以免會造成終生的遺憾。

  篇三:《鋼的琴》觀後感

影片名稱本身就是一對矛盾體,帶有破敗色彩的“鋼鐵”與高雅藝術“鋼琴”碰撞在一起,第一感覺猶如雞蛋碰石頭——傷不起。這也是影片的時代背景——小人物卑微命運與不可阻擋的時代洪流的碰撞,同樣傷不起。

這是一部有生命的電影,荒誕中存在着真實,疏離感中包含着不願觸及的過往。90年代舊東北聳立的高大的煙囪,空曠破舊的大廠房,冰冷的機器,衰敗的野草,彷彿都在昭示着一個時代的逝去。很遺憾,那是我們已經存在卻無法深刻體驗的時代。用一種熟悉而又陌生的眼光觀看影片,雖然那些舊場景是我們僅憑感覺去想象和感受的,但這些平凡小人物的幽默與艱辛,以及展露出的感人至深的親情和友情卻也深深引起我們的共鳴。

“造鋼琴”這一事件的起因是主人公陳桂林爲了與妻子離異後爭取女兒的撫養權決定爲喜歡彈鋼琴的女兒造一架鋼琴,一個平凡的父親,他竭力地在爲女兒奔波,拉着一羣曾經搞樂隊的朋友一起向着這個偉大的夢想前進,這種無言而深切的父愛,總是在突然的某個瞬間激起我們心底的一絲觸動。起初聽到他們要造鋼琴,真正覺得他們簡直在胡鬧,真是在用雞蛋碰石頭,“鋼廠”和“鋼琴廠”只是一字之差的區別嗎?影片中的人物未免太幼稚了吧。然而看到他的那羣朋友不顧一切地跟着他一起“胡鬧”時,我堅信那是偉大父愛和友情的完美詮釋。當得知羣體中一個朋友的女兒被一姓“安”的欺負了,一幫大老爺們立馬放下手中的活興師動衆地開着各種車要去圍攻姓安的,這一點有些網友評論“有點無厘頭”,然而在我看來這確是影片中出彩的一幕。都是爲了兒女,這也是父愛嘛,所以這羣老朋友便又是集體出動,真夠義氣。只是我想起《陽光姐妹淘》中的類似情節,幾個媽媽級姐妹爲了其中一個姐妹的女兒對幾個惡劣學生“大打出手”,瘋狂卻又飽含真情,這便是人間最最真實的親情和友情啊!

那是個怎樣的年代,個人不可抗拒之命運和時代難以逆轉之變遷。煙囪對於東北人來說就如汪工所說“在有的人眼裏,它是成長的記憶;在有的人眼裏,它是回家的座標”,但這一切都不能成爲保留煙囪的理由。時代發展的進程要求它離開,工人們再多的挽留也是徒然。然而工人們用另一種方式來體現工人階級的力量,“有困難也得上,沒有困難製造困難也得上”工人們敢想、敢幹、敢拼的精神在造鋼琴的過程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完善合理的分工,各盡其能、各司其職、盡職盡責,這才使造鋼琴不僅僅停留在夢想階段。當最終鋼琴從廠房上空緩緩降落時,這是一種震撼人心的崇敬,時間停留,大家的臉上透露着命運無奈同時有着工人的堅定。在這時刻,我感覺這架鋼琴已不僅僅代表一種父愛和友情了,它更是對命運的和理想的一種挑戰,這時的氛圍有着和《老男孩》相似的對夢想的執着追求和感嘆時代變遷的滄桑,令人回味。

電影的結尾,兩根菸囪被炸了,在漫天的黃土中,那個時代結束了。空曠的廠房裏迴盪着女兒的琴聲,給人們最安靜的思考和一個時代最執着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