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以案說法》觀後感大綱

《以案說法》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8W 次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啓示,何不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呢?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以案說法》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以案說法》觀後感

《以案說法》觀後感1

這幾周,我閱讀了《以案說法》。《以案說法》這本書,以真實的案例,並通過漫畫的方式向我們一一敘述,生動形象地展現在我們的面前,每一句話都是“老奴能懂”,一目瞭然,普及面廣。法律在我們眼裏,都是枯燥無味的,然而《以案說法》全書通過圖文並茂的形式,生動具體向我們展示了法律案例,深入淺出闡釋了法律知識。山中一夜雨,樹梢百重泉,讀完,大家都覺得受益匪淺,我也有了深深的認知與感悟:人生的路漫漫,要知法守法,要讓法律保障我們未來。

無規矩不成方圓,這個全社會的規矩就是法律了。我們未成年人,也要懂規矩,才更有效地保護自己。案例中撫養費糾紛案就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卻因一些家庭瑣事出現了裂痕,而這位母親卻不願支付孩子的撫養費。對孩子而言,失去美滿的家庭就已經不幸,再有其他原因導致二次傷害。離婚後,對於未成年的孩子的撫養義務依然存在,要對子女負擔撫養、關心的責任,雖然不能陪同他一起長大,但是卻要他健康地成長。我們還不能自食其力,爲人父母者,因爲一些個人問題卻置我問於不顧,於心何忍?我們也要向父母宣傳法律知識,讓他們盡到“老有所養,幼有所依的法律責任。

時代在不斷髮展,社會問題也在不斷變化。這些社會問題都要用法律來解決,法律要發揮作用,需要全社會信仰法律。正如《以案說法》中說的,國家,國家,有國纔有家,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要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

法律是一個治國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規矩。所以,爲了建好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家園,也爲了我們的明天,請學習法律,遵守法律,運用法律保障自己的未來。

《以案說法》觀後感2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法律與我們息息相關,每天我們都會遇到一些與法律有關的東西。我曾經以爲法律只存在與那些正式的場合和特殊的人羣之間,我們的日常生活與神聖的 法律沒有多大的關係,但隨着年齡的增長與知識的充實,我發現我錯了,法律不僅僅存在於法庭上,它廣泛的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如果沒有法律,我們的生活將不會平靜,我們的許多權益也不會實現。生活在這個法制社會,如果我們不懂得足夠的法律知識,我們可能會喪失很多合法權益或者做出一些違法行爲。

在這學期我選了以案說法,通過學習這門課讓我知道了很多的法律知識,同時也讓我們知道了自己的人身財產或者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時我們應該如何使用法律來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在這門課上老師給我們講解的都是一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婚姻法,民法,上課邊講相關的知識點又列舉一些案例進行講解,我覺得我們不僅學到了法律知識同時我們也懂得應該怎樣使用,碰到什麼要的問題我們應該如何利用法律知識來解決,老師的案例分析很全面很詳盡,在分析案例的同時也讓我們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我覺得這種講解方法很好。雖然我們不是法律專業的學生但我也學到了一下法律知識只是沒有那麼的精通與熟練。

我們知道:法律是一種公平的規則,即人類在社會層次的規則,社會上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規範。它以正義爲其存在的基礎,以國家的強制力保證實施爲手段。法治和法律要逐漸變得適當寬容以利於社會和諧。法律一般限於憲法。法律屬於上層建築範疇,決定於經濟基礎,併爲經濟基礎服務。法律的目的在於維護有利於統治階級的社會關係和社會秩序,是統治階級實現其統治的一項重要工具。所以,法律是階級社會特有的社會現象,它隨着階級鬥爭的產生和發展,與我們的生活事事相關。

進入大學以來,我也算見識了不少大學的課程,可惜的是有些課程等到將來我們走出校園以後就再也不會用到,至少我們專業的同學沒人打算將來從事如今專業所學的工作,所以如今學的那些專業課,將來能用上多少,都是一個未知數,學起來有些“浪費感情”,還有些我個人比較偏激的認爲完全沒有用處的課程,更是給人“雞肋”的感覺——學之無用,棄之沒分。不過,以案說法到是爲數不多的幾門讓我和同學們都覺得對將來進入社會後很有幫助的 “實用”課程之一。

《以案說法》觀後感3

這學期學習了陳軍老師給我們上的以案說法課堂,感想頗多,陳軍老師以案例的形式給我們導入課堂的內容,先以一個個現實而生動的案例吸引大家的興趣,之後從案例中讓我們思考出問題,然後再以專業的法律知識給我們解答問題,這對我們這些之前沒有接觸過法律的同學去認識法律,思考法律是非常有幫助的,從我自己的感想而言,之前我一直覺得學習法律是非常枯燥的一件事,一直不懂法律課堂是怎麼上課的,所以纔想着這學期要選修一門法律課堂,聽同學推薦說以案說法課堂還是比較適合我這樣沒有基礎也沒有文科功底的學生去認識法律的,所以自己就選了這門課,半年下來,我倒開始覺得其實法律課堂挺生動有趣。特別是很多案例都是我們身邊比較關注的事情,比如說重慶黑老大案,360大戰QQ案,打假案,小悅悅案等等,以及我們平時遇到的一些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

以案說法課堂將我們所有的同學分成不同的小組,小組內由組長負責,我是在第八小組,每個小組給大家進行一次案例分析活動,課堂形式很新穎,而且可以調動大家積極參與的程度,並從中學到一些知識。這樣也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從這門課我認識了很多關於最近發生的事情的背景,原因以及分析其法律影響。同時課堂上我們看了《秋菊打官司》,這讓我想起了之前我自己曾看過的電影《以父之名》,這個是非常有印象的電影,因爲我之前看的時候沒有想到這裏面很多的法律發展以及法律知識,現在通過老師的講解很多東西都已清楚。雖然我現在對於很多專業的法律知識還不瞭解,但是現在已經對普通的

法律現象有一定的瞭解,並能運用我們所學的知識來簡單的分析身邊的法律現象和法律行爲。

臨近課堂結束的時候我參與了我們組和第三大組的《我評案例》課堂實踐活動,我們選擇的題材是歐盟對中國節能燈反傾銷案,我做的是我們組的案例導入環節,我記得當時的我正在處於駕照考試科目二的關鍵時候,但是出於興趣,我還是積極的參與了這次活動,我搜索了很多資料,並從中篩選出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能反映這件事情的實例出來給大家看,在這樣的資料搜索過程中也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關於什麼是反傾銷調查,歐盟對中國節能燈反傾銷案調查的三個階段反傾銷調查、反吸收調查、反規避調查。在組長陳美燕同學的組織安排下我們小組成員又關於這件事情展開討論,並將我們的案例做了修改,以及對該傾銷案的深入分析內容。在這次活動過程中通過反覆的資料查詢和總結篩選我認識了很多以前比較迷茫的關於傾銷的知識,並且在這次活動中經過努力和大家的幫助我獲得了“最佳案例導入獎”。其實仔細想想還是收穫了很多的。

總結:以前總是以爲法律離我很遠,以爲只有電視上看到的那些纔是法律,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我認識到了法律就在我們普通人的身邊,每個人都已經在和法律打交道。而且法律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難以理解,法律的學習可以由很多的例證引出,也可以對我們的生活起到指導的作用。這樣的課堂對我們普及法律知識是非常有幫助的,讓不懂法的人認識法律,讓認識法律的人遵守法律,讓遵守法律的人用法律的武器保衛自己的合法權利,幫助共建我們和諧的法制社

會。這就是通過這學期以案說法課堂的學習我最大的收穫。在以後的生活之中,我一定也會仔細觀察生活中法律的涉及之處,並仔細思考,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

《以案說法》觀後感4

以案說法課也到了期末,這門課學習了那麼久,最深的感觸是加深了我對中國司法現狀的瞭解和司考。加深了對當代中國法律思想的看法。

記得過去,許多羣衆的感受是:法律法規是“上面”制訂的,老百姓只需遵守和執行就行了。這種感受當然有一定的片面性,因爲以往許多法律法規的制定,也吸取了社會各界特別是專家們的意見。但無須諱言的是,過去立法的民主性,主要體現在審議和表決之類的環節上,民意表達的廣泛性和對民意吸納的充分度是不無侷限的。

如今立法,在進入審議和表決程序之前,很多地方的司法機關都會向社會發出廣泛徵求意見的公告,還舉行立法聽證會,並歡迎社會各界人士報名參與聽證和發表意見,這就更有利於對民意的充分徵集。我們現在實行依法治國的方略,而人民共和國治國的所“依”之“法”,首先就要充分體現人民共同的利益與意志。如果所立的法律法規在這方面本身有欠缺,本身不夠周密、公正,執行中就可能會產生一些矛盾。以往有的地方性、行業性法規,由於在制定時不能廣泛而充分地聽取民意,導致存在着偏重某一方面利益忽略了其他各方權益等問題,給司法實踐造成了一些被動。

隨着我國《立法法》、《行政許可法》的頒佈實施,社會政策法規的制定需要公衆的參與,成爲公民表達制度化的一種期望。因此,這幾年,國家關於個人所得稅立法先聽取公衆意見,不僅是一種尊重民意的表現,而且是還“知情權”於公衆的好舉措

從這個意義上說,法規、規章的內容直接涉及廣大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切身利益的,在公佈前先聽取公衆意見,實際上體現了以民爲本的要義,是把立法的民主化放在尊崇民意的基礎上。這本身就是保證立法科學性和立法質量的一種具體形式,也是促進和提高社會政治文明的一種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