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電影開往春天的地鐵觀後感大綱

電影開往春天的地鐵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5W 次

一年前寫的一篇關於這部電影的影評:

電影開往春天的地鐵觀後感

前天午休時間看完《開往春天的地鐵》,很多年前的片子,竟然讓我有種觸動。在最後的那一刻,小慧和建斌再次出現在七年前地鐵站的同一個位置,穿流的人羣變得飄忽模糊,只剩下包含情感的目光交匯,我的眼眶溼潤了。能夠喚起感情的影片、文字,值得認同。這是近期看的我所喜愛的一部影片。這樣的片子,其實已經無關時代、無關故事,它與觀衆所交流溝通的是情感,是不斷挖掘人性內在的東西。我曾經聽一位教授講課,評價文學,他就認爲真正偉大的一部文學作品必然是揭示人性的,因爲只有人性的東西才能穿越時空,經久不衰。這與影片是異曲同工的。雖然這部片子遠遠無法達到這種偉大或是經典的高度,但是我想它尋求的路徑有了這樣意識的啓蒙。

這部影片是新銳導演張一白的處女作,是新城市電影概念的發源。地鐵是現代城市的一種象徵,四通八達縱橫交錯在城市地底下的地鐵自然是新城市最貼切的標識。然而,代表着城市間更暢通無阻相連接的地鐵通道恰恰反襯出的是現代城市的一種疏離感,就如同影片中的主人公,七年前,他們意氣風發地來到這座發達的城市,最初的那一幕就是在地鐵站,飛速穿梭的地鐵充滿技術感、現代性,而與此相對比的,是還未被同化的一對小青年俏皮的對話,單純的幸福,就是那種一起就好的幸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鐵是這個城市的小小縮影,它們一如往昔的前進、革新、發展,但卻始終冰冷的。以獨白形式的各種人物內心相應的在這個地點多次流露,展現這人物的變化,故事的演變。地鐵這個意象和人物內心這二者一直交織着,貫穿着全劇的發展。彷彿兩條先漸漸交匯。

地鐵在我看來是一個大的情境,是一個核心的意象,故事中的三對人物在此交匯、分散,小慧和建斌的起點和終點也可理解轉折後的新起點自然不用多說,都是發生的地鐵站,此外還有諸如擦肩而過的關係,天愛和那個無聲的男孩;或因此糾葛的關係,王要和推銷女孩、建斌和麗川,小慧和老虎在地鐵口的幾次見面,他們上演了各式各樣的故事,但這個最終的線頭都是在地鐵。

我還要理一理講述地鐵代表的都市與以獨白呈現的人物內心從初次碰撞,到被同化以後矛盾激化,再到主人公各自尋找出口迴歸,最後實現再次與地鐵或者說都市分化,找回本質情感的過程

初次碰撞的對比在上面已經提及了,而同化與矛盾的激化起點就是建斌的失業長期駐留在地鐵,消沉與壓抑在建斌這個人物身上愈來愈濃重,城市生存的壓力和他在小慧面前的自尊呼嘯着反覆奔馳在他內心,而誤接老虎的'告白電話最終引發了那一串精彩的臆想鏡頭,他開始走向和過往地鐵那樣的冷漠。而老虎的自信和對小慧的追求卻與此同時進行着,我想這可以泛化爲現代城市對於女性的誘惑,小慧面臨的是慾望都市的拖拽。到此,兩個人各自與這個城市的重合將矛盾推向了高潮。接下來一段發展,建斌這邊,第一幕是他默默聽麗川和孩子們的對話而後躺在樹林的地面上,還一幕是他推着麗川的輪椅讓她感受雨滴打在腳上的愉悅,這之後麗川成爲他的一種寄託,建斌頻頻的醫院陪伴照料麗川,在我看來,其實是建斌在對城市的一種逃離,麗川的職業是幼師,我覺得更像是建斌的一個通道一個橋樑,和她一起的過程,其實是重新找尋拾回自己的旅程。而小慧這邊,她和老虎變爲朋友,老虎帶着她一起喂熊並在走後將熊託付給她照顧,和老虎的相處,從開始誘惑的意味轉向了重新審視自身、發現自我情感的過程。而最後的一幕,就是觸動人的地鐵站再次相遇,四目相對,光怪陸離的地鐵在黑暗通道穿梭的鏡頭穿插閃爍着,交匯的目光裏流淌過的應該是這些年來的一幕幕。

故事戛然而止。但傳遞的是一種情感的翻越千山萬嶺,每個感性的人應當也都會在這一幕中沉浸到自己的追憶往昔中,然後讀懂小慧和建斌彼此的表情。無聲的短短時間成爲濃縮的情感精華,是觀衆個人情感的流動,也是觀衆和導演和影片情感的解讀。

沒看導演自己如何評述這部電影,畢竟是一部已經過了那麼久地電影。不過它打動了我,無所事事的上午隨手寫下一些,只是個人在觀影后的一點小想法,可能它是文藝的,影片表述也不夠大氣,但無疑是真摯的,內心表現相當強大,絲絲入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