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五年規劃紀錄片第二集:工業強國觀後感

五年規劃紀錄片第二集:工業強國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8W 次

 導讀:“五年(計)規劃”爲什麼能成爲中國的國家藍圖,它如何體現國家戰略意圖,如何成爲全國人民的奮鬥綱領,如何成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指南針?——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作爲發展藍圖,必須“有戰略”、“有佈局”、“有步驟”地鋪陳開來。以下是語文迷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央視五年規劃紀錄片第二集:工業強國觀後感的範文,供大家參考!

五年規劃紀錄片第二集:工業強國觀後感

  五年規劃紀錄片第二集:工業強國觀後感(一)

3月9日,準點收看了《五年規劃》第二集《工業強國》的紀錄片。

在一代代中國人的努力下,中國成爲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完成了由農業大國向工業大國的轉變。節目通過選取“中國製造2025”中的規劃要點,圍繞科學技術以及工業製造領域當中,“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人才爲本”的那些重大項目和人物,追蹤中國從製造大國邁向製造強國的腳步。

每個現代家庭都有100套以上的軸承,中國已經成爲軸承製造大國,但是高端軸承仍然被世界軸承巨頭壟斷。但是高速奔馳的高鐵列車上的軸承卻被國外壟斷,中國人已經在攻克這一難關,350公里的軸承已經研製出來,背後有着不爲人知的故事。

一臺拖拉機可以擁有96個檔位,拖拉機也可以自己工作,拖拉機還可以實現無極變速,智能製造的時代正在到來。 在家裏喝着茶聊着天,摁動開關,拖拉機就可以自己到田裏去幹活,這看似科幻的一幕呈現在觀衆面前。

一分鐘就能給一輛公交車充滿電,每次充電後可以行駛6公里,這是中國製造的世界最領先的清潔能源器件,超級電容。而這一技術的突破竟然來自於口香糖。

一場特殊的婚禮正在舉行,婚禮的伴郎伴娘禮賓都是由機器人擔當的。這是機器人在這自己的設計者們服務的一場集體婚禮,這些機器人是如何設計出來的?人機交互的時代是不是已經到來?

這些問題在節目中通通都可以得到答案。通過觀看這期節目,讓我更全面的瞭解了中國工業的發展歷程。但這也讓我看到中國在工業房展方面的不足之處,中國是製造大國卻不是製造強國,是機械大國卻不是機械強國。

最後讓我們祝願中國早日找到適合自己的完美髮展模式,讓我們的工業不再出現短板,讓我們的經濟飛黃騰達。

  五年規劃紀錄片第二集:工業強國觀後感(二)

“一五”中國開始建設156個工業項目,直到“五五”,一個完備的工業體系佈局基本完成。改革開放、放眼世界,最先進的工業製造技術紛紛進入中國,在一代代中國人的努力下,中國成爲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完成了由農業大國向工業大國的轉變。

工業是一國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今世界諸強國無一不是工業大國。爲進一步推進工業強國戰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爲“十三五”期間我國工業發展制定了明確的路線:構建產業新體系,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實施《中國製造二○二五》,實施工業強基工程,培育一批戰略性產業。

“十二五”期間,中國製造業取得重要發展。 無論從“量”還是“質”來衡量,中國已經毋庸置疑的成爲體型龐大的世界級“製造業巨人”,業已具備建設製造業強國的基礎和條件。在“量的積累”方面突飛猛進:2013年,中國工業產值超越美國,成爲世界第一工業大國;在“質的提高”範疇,我國在一批重大技術裝備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了若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和骨幹企業。

然而,由於處於國際產業鏈的中下游、高科技產品核心技術大多受制於人,中國工業仍存在諸多不足。 此外,由“第三次工業革命”浪潮引起的製造業勞動成本大幅降低和所謂“就地設計、就地生產、就地銷售”及“大規模定製”等製造業新模式以及製造業“迴流”美歐日等西方國家,有可能削弱中國的競爭力,使中國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模式受到嚴重衝擊。

在此情況下,“十三五”規劃爲中國工業的發展指明瞭道路,是中國實現製造強國之夢的關鍵戰略機遇期。 《中國製造2025》繪出中國製造業未來發展之藍圖,不但規劃處中國製造業“三步走”的路線,還列出一批重點發展的高新科技產業,這些產業對包括經濟、軍事乃至國際聲望等諸多方面在內的國家綜合國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帶動作用,爲實現人民“求富”與國家“圖強”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堅實基礎,它的實施必將對中國製造業的發展起到巨大促進作用。

“十二五”期間,中國高鐵、航天和核電作爲新世紀中國“超級產業”三大王牌閃亮登場,贏得舉世讚譽;根據《中國製造2025》內容,筆者認爲,“十三五”期間,以下四大產業將處於重點優先發展地位。

第一,信息產業和航空航天產業。前者代表當今信息社會的發展趨勢,後者門檻高且帶動效應強,重要性自不待言。

第二,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出於經濟、政治等多重考慮,中國提出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目標。海洋擁有豐富的礦產、油氣、生物和空間資源,維護正當海洋權益成爲中國發展海權的巨大動力。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作爲開發海洋資源、保障中國海權的物質基礎,具有不可忽視的戰略意義。

第三,高檔數控機牀和機器人。通過發展工業機器人、高端數控機牀、柔性製造系統等現代裝備製造業,可控制新產業制高點,並可以此提高傳統產業的生產效率,通過裝備新興產業來強化新興技術的工程化和產業化能力。

第四,新材料。新材料技術是世界上公認的六大高技術領域之一,重點是開發性優異的新型結構材料和功能材料,其意義在於一旦研製成功,將會帶動整個製造業實現技術突破,這一點對於中國工業創新而言尤爲重要。

綜上所述,“十三五”規劃將《中國製造 2025》作爲未來製造業的發展戰略具有重大意義 ——實現中國從製造業大國到強國的華麗變身,不僅將增強中國工業的技術能力並促進產業升級,而且能夠大幅提升中國綜合國力和國家戰略能力,爲實現“兩個百年”目標奠定牢固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