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我愛桃花觀後感

我愛桃花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2W 次

導語:我愛桃花》用一個巧妙的古代故事將古今如一的人類情感困惑唯美地展現在舞臺上的話劇。這段古今交錯的愛情故事探討了在抽刀之後情人之間的種種可能性,折射出從古到今人們永遠也無法說清的情感問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我愛桃花觀後感。歡迎閱讀!

我愛桃花觀後感

  篇一、我愛桃花觀後感

兩個人,背靠背,簾幕內,像朝着空氣唸書般,自顧自地對話,情話。句句繾綣,句句麻木。也許這些話兒都曾經是新鮮的,甜蜜的,說得久了,也無情了。像一塊嚼得失了味的口香糖。

一齣戲,戲中戲,情有多假,戲有多真?

那種感情像月亮,總在伸手可及的地方,但永遠捉不着;又像影子,燈照過來,它就躲,等到等全滅時,它卻隱身去了。明月常懸頭頂,影子常隨左右,無法得到的卻也無計消除。

那些耳畔的輕喘,枕邊的私語,飄渺的一縷髪香,不知怎地就浮上心頭,不知怎地又拋諸腦後。春天上的春天,謊言中的謊言。

我愛桃花,桃花愛我嗎?

然後突然就到了這樣一天,過去已成了一堆破碎的彩色玻璃,看着絢爛,再碰不得;未來一片漆黑,誰都不願想想那團漆黑的背後是什麼。你說你的,我說我的,卻只領會各自想要領會的。凝眸,愛有多深,恨有多濃?愛執着時,恨也凌厲,空餘一點點溫柔,纏繞在牀笫間。

那把刀一次次抽出,不管看在身上,都殺不出幸福來,即使沒砍在任何人身上,卻必定斬斷了曖昧。在必須給出答案時,曖昧就亡去了。各歸原位,相敬如賓,不過是其中一種死亡方式。

然後行禮如儀,當飯時飯,當寢時寢,當哭時哭,當笑時笑,偶人般度日。無人處,淚溼了衾被,愁損了容顏。直到萬種風情都化作一抔冷灰,再沒有任何火焰能將它點燃。便罷。

  篇二、我愛桃花觀後感

話說我和朱小姐、吳小姐吃完拿渡就直奔向了百年講堂--梅婷主演的話劇(我愛桃花)。話說看了這麼多場話劇,自認爲領悟能力還好的我,看完這個戲中戲,有點不懂,(盜夢空間還好啊,夢中夢起碼是略懂),這個怎麼就看不懂的呢?呵呵,後來我們分析到:劇目內容離我們太遠了~(其實也是可喜可賀的)

話說在這部戲裏戲外,偷情與否的劇情裏,我好幾次離神了,因爲真的不理解,爲什麼當初信誓旦旦,相親相愛的兩個人卻要互相傷害對方?或許真的印了那句話:審美疲勞?可是,在現代這個快餐文化充斥的社會裏?或許就真的沒有了互相尊重的愛情?又或許,愛畢竟還是愛的,只是沒有了激情,也就有了錯誤,從唐朝到今朝,固然有許許多多的人逃不開這個圈,但是真正自覺幸福又能及時撤離而毫髮無傷的人又有多少?所以,還是好好的把握自己,珍惜眼前吧,固然有些不完美,但是卻是無傷害的,與人於己,都好!

其實也只記住了一句話:自己的名字,別人叫?自己的名字,自己叫!

  篇三、我愛桃花觀後感

我很佩服導演的才能,其實婚外情,結局不過如此,大家也都是屢見不鮮了,因此導演換角度換場景 換思維給大家演繹了一場精彩的戲。

開始敘述,偶爾加點評

唐時,漁陽燕市少年馮燕,與牙將張嬰之妻通姦。某夜張嬰醉歸。張妻忙將馮燕藏起。不想張嬰醉臥時卻壓住了馮燕的巾幘。待馮燕欲逃,他纔看到自己的巾幘被壓了,本欲一跑了之,但是怕張嬰醒來發現巾幘而使兩人偷情關係敗露,從而折返屋中,示意張妻將那巾幘拿來。張妻悄然而到張嬰身旁,彼時巾壓在張嬰身下,張妻會錯了意,以爲馮燕是要張嬰腰間的刀,而要殺自己的丈夫。遂悄然將刀抽出,遞給了馮燕。馮燕原想戴着巾幘跑走,不想這女人拿了一把刀給自己,“我要的是巾幘你卻給了我一把刀。”罷,罷,這樣的女子心也太毒,一刀把女子砍了。然後馮燕出屋。

我真的以爲故事就這樣結束了,而且中間留了一段時間的空閒,讓你去想想會發生什麼事情。我想得是第2天天亮後的種種

忽然張妻大喊了一句:“回來,這戲你還拍不拍了”

場景一變,回到現實 張妻起來,怒怒的看着馮燕,原來戲外兩個人也已經好了好幾年,這樣殺張妻的戲,讓張妻覺得現實中,馮燕也想擺脫她一走了之。他們談到了他們有一次再桃花下,一個報紙上的尋人啓事,男,身高.. 已經離家出走多日,如有知情下落者。。。如果你能看到這個尋人啓事,我只想告訴你我錯了。這時候 馮燕問張妻,如果是劉興(張妻的現實老公)失蹤了她會怎麼辦?這時候張妻想到的是馮燕想殺害她的老公,而馮燕否認了她的想法。他們爭執不休,於是最後他們背靠背說“肯定有一個人撒謊了”。在討論到戲裏,既然張妻不願意就這麼死了。他們最後想到要殺張嬰。於是場景一變。

回到了第一幕,回到了張妻給馮燕遞刀的情景,馮燕接刀,把張嬰給殺了,馮燕看着刀上的血,慌了,而張妻爬在張嬰的身上哭的死去活來,好歹一日夫妻百日恩啊,平日裏面張嬰對他恩愛有加,他們不僅偷情還害人家性命,兩個人在害怕和恐懼,然後他們想到要逃,可是逃到那裏去了?戲還是不成,於是他們又想到了讓馮燕自殺。

回到了第一幕,回到了張妻給馮燕遞刀的情景,馮燕接刀,自己把自己給殺了,張妻看到自己心愛的人死了,也顧不得面子和姦情的曝光,大哭起來,張嬰酒中驚醒,一看人死在家裏了,就害怕了,說你死那裏不好死再我家裏啊。

於是他們又討論別的情況,回到了第一幕,回到了張妻給馮燕遞刀的情景,馮燕接刀,但是他示意他要的是巾幘,於是張妻把刀放回,拿巾幘給了馮燕,馮燕走了。第二天他們還是依然相見,但是馮燕拒絕再繼續這樣的戀情,他覺得刀拔出來就再也插不回去了。他受傷了是心理,他說插回去的刀比拿在手上的刀更傷人。

確實,刀就是人的異心,人不能有異心,否則,不管你怎麼樣處理這個異心,不是傷你就是傷別人!

一段戀情,沒法去分辨它對人是好還是壞,如果你把它牽扯到第3者,不管怎麼做都是壞的

導演用這樣的一種敘述方式來幫我們論證這個道理,何種的結束都是荒唐跟戲一樣無法進行下去

不如就當它沒有發生,不對,是就要它根本不可能發生,這樣就沒有戲,也沒有悲傷了。

  篇三、我愛桃花觀後感

第一次去人藝小劇場看戲,看的是《我愛桃花》,喜歡煞,喜歡煞。可惜後面坐了四個烏鴉,呱唧呱,呱唧呱,叫得人心亂如麻,心亂如麻……

“簾外桃花簾內人,人與桃花隔不遠”。竹簾隔開舞臺內外,外面是無情人,裏面是假情意。簾外有雨細密,簾中人相偎依;一個是聲聲“行不得也哥哥”,一個是口口“不如歸去”。《我愛桃花》的佈景很簡單,但不失考究。竹簾和金屬框架揭示了這部戲結構的複雜性是古今交織的,簾幕拉起來,馮燕和張嬰妻在榻上纏綿,左右的矮榻分別是涼椅和米箱。第一層故事並不複雜,是馮燕和張嬰妻偷情,張嬰歸來馮燕藏進米箱,待走時發現巾幘被張嬰壓在身下,用手勢喚張嬰妻取巾幘,不想張嬰妻會錯了意,將張嬰的腰刀抽出遞與馮燕,馮燕想如此惡婦不如殺了,遂一刀香消玉殞。第一層中張嬰妻的聲音格外做作,其發音特點非常接近李明啓老師,讓姐弟戀直有加大落差到突破禁忌的趨勢,那一句“奴家在偷情”引得李揚老師靈魂附體,雷到烏鴉們發噱不已。

接下來峯迴路轉,原來這是三個演員在排戲。演張嬰妻的人叫英子,和演馮燕的演員在現實生活中也是搞“地下工作”的。基本上英子想搞“政變”把“革命工作”合法化,但馮燕堅持向甘地致敬搞“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五十年不變,且五十年後也不一定要變。英子憶起了兩年前讀報的時候讀到一則尋人啓示,馮燕當時問她要是他丈夫失蹤了會怎樣,由此判斷馮燕也有用暴力結束三個人糾葛的念頭,馮燕卻說當時他的凝神是爲了啓示裏最後那句“我錯了”裏面濃濃的後悔和愛意。於是第一層故事又開始重新排演,這次是馮燕殺了張嬰,然後兩人陷入了無邊的恐慌之中。演張嬰的又不幹了,認爲這是無原則地向《蝸居》的負面價值觀致敬,於是又演了馮燕抽刀自殺,張嬰怒而殺妻……誰死都在現實中無法繼續下去。不能死就只好活,最後的版本是馮燕把刀又插了回去,當晚無事。第二天再來時兩人已是陌路,馮燕下了決心斷情,張嬰妻絕望中又回到了張嬰的懷抱。

戲到這裏已經收尾,聽說全本還有第三幕,上演時爭議頗大,也是這部戲被稱爲“三維”的原因,就是這兩層故事都是演戲,是張嬰的現實生活中的妻子有感而編寫演繹的話劇。第二幕的英子實際是由張嬰的妻子扮演的,至此一個角色有了三重身份:唐朝張嬰妻→英子(馮燕現實中的情人)→春紅(馮燕現實中的妻子)。英子和馮燕分手,而春紅懷孕了要馮燕用一生來補償。平心而論,沒有第三幕這個戲無法成爲“三維”,第一幕的張嬰妻造作的演繹也顯得突兀。但第三幕的氣氛和前兩幕相差過大,臺詞特別矯情,而且“錢”、“股票”、“上帝”等一些和第一幕漢風古韻完全衝突的詞語使得第三幕在成全了這部戲的完整性的同時極大地破壞了這部戲的和諧和同一性。而究其受到爭議的根本原因,實際是第三幕的“翻”和第二幕的“翻”並無本質不同,是同一性質的兩“翻”,在對稱性上不匹配第二幕“翻”第一幕的跨度。

“寶刀,秋水一樣的寶刀啊,借你一用,殺出個幸福來!”戲中最重要的道具是刀,桃花是劇名,但從未在劇中出現過實物。桃花是情愛,寶刀是道德,道德就是規則,規則就是束縛。刀一出,桃花便被殺死。如歌中所唱“貪歡一晌偏教那兒女情長埋葬”,初一見她是桃花,再見卻是天涯。馮燕愛的是桃花,愛的是“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而不是“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愛來愛去愛到桃花淨盡愛出蒼蠅來。當人面不再和桃花重疊,他便只得去追尋下一張桃花般的人面來得到桃花般的情愛,正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殘紅尚有三千樹,不及初開一朵鮮”。

同一則尋人啓示,膩煩的人讀出了追悔,忐忑的人聽到了決斷——正如“我要的是巾幘,你給我的卻是刀”。境由心生,一個是隻貪享樂厭倦責任,一個卻且貪享樂且心惶惶。“我愛桃花”是現實投入浪漫的通行證,也就是浪漫回到現實的墓誌銘。所以叫《我愛桃花》不叫《桃花與刀》,因爲不管抽不抽刀、有沒有刀,桃花都只是桃花;不管是英子還是春紅,都成爲過馮燕的桃花,但只有在馮燕的想象中,桃花纔不會敗,因此看到現實中的夏秋冬,滿腔情愛就全化作細雨霖鈴;其實桃花也不都是情愛,還有不受拘束的自私,有首詩怎麼說的來着:

生命誠可貴,

愛情價更高。

若爲自由故,

兩者皆可拋。

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