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圓明園電影觀後感模板

圓明園電影觀後感模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91W 次

《圓明園》是由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出品,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發行的大型紀錄片,影片從意大利傳教士郎世寧切入,描述了清朝皇家園林圓明園從初建到大規模擴建成曠世園林,再到英法聯軍對這座人間仙境的破壞、焚燒的發展歷史。下面我們來聊聊觀後感吧。

圓明園電影觀後感模板

  圓明園電影觀後感模板一:

如願搶在第一時間觀看了這部描述萬園之園的電影《圓明園》,影片藉由意大利藉傳教士朗士寧的日記展現拓建時期的恢宏壯闊,又憑侵略軍英方隨軍牧師麥吉的日記重述摧毀時刻的驚心動魄,用大量史料記載和客觀評述串連成一體,構成了這樣一部氣勢磅礴的紀錄片,雖歷史中殘破的一章無法重現,但與影片中昏庸落後的朝代相比,中國人終於不再將科學當作“兒戲”,精緻細膩的CG製作特技將那場於不光采的聲勢浩蕩的洗劫中蕩然無存的盛世曠景重塑了出來,將一幕幕未曾被歷史中傷的原狀恢復過來。

法國文豪雨果曾在一封寫給巴特雷上尉的信中如此說道:“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大肆掠劫,另一個強盜縱火焚燒。……兩個征服者平分贓物。真是豐功偉績,天賜的橫財……然後,他們手挽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歐洲。……在歷史面前,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國,另一個叫英國。”

從整封信的語氣上看得出,他對英法聯軍此次遠征中國的收穫感到震驚同時,作爲對人類文明慘遭浩劫而痛心疾首。他摒棄了作爲勝利者應有的自滿,而是將感情立場提升到了整個人類,從世界觀的角度出發道出了正義的聲音。

影片開始,便是以這位享譽世界的文豪之口,描摹出一幅令人神往的人間勝境:

“請您用大理石、漢白玉、青銅和瓷器建造一個夢,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綢緞、綴滿寶石,這兒蓋神殿,那兒建後宮,放上神像,飾以琉璃,飾以黃金,飾以脂粉。請詩人出身的建築師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個夢,添上一座座花園,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噴泉,請您想象一個人類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宮殿,是神廟。”

他沒來過中國,卻能想象出這樣的壯麗的畫面,可見當時,中國以如此瑰麗的形象矗立於遠洋之外的西人眼中,像童話、奇蹟般不可觸摸,他們甚至以取得中國疆域上的器玩作爲炫耀之資。如此鼎盛的皇朝,歷經幾代聖明的統轄後,走向了沒落。康熙慧眼識大器、雍正勤懇卻迷信、乾隆風流且自負,直至咸豐的昏庸才疏,影片以一個籠統而簡約的敘述告訴了我們,而縱觀洋洋史冊,皇帝的執政與大清天下的存亡有着密切聯繫。康熙雖勵精圖治,肅清內患,統一疆土,然卻悸怕自己的三十五個子嗣纂位奪權,當他在牡丹羣豔的園中由雍正陪同見到少年才俊的弘曆正舞劍翩翩時,老年人特有的那種冀望轉而生氣勃然,因此影片對傳位的解說是,先喜歡上弘曆(即將來的乾隆),才傳位於四皇子雍正,然歷史中有無數種猜疑,說康熙對兒子們的叛亂奪位十分敏感,常常下手狠毒,雍正有一位叫戴鐸的朋友勸言於他:“過露其長,恐其見疑”,於是雍正銘記孝、敬、勤、忍四條,在衆多皇子中脫穎而出,成爲繼承者;也有說法是雍正改詔,將“傳位十四子”改爲“傳位於四子”,此外種種,無不顯現皇位之襲的兇險陰暗,電影上這樣詮釋,顯然將康熙說成了一個“預言家”,他的眼光甚至跳至隔代身上,這很概要而偏面。大清朝代,康熙成爲一介領軍人物,而雍正繼位,仍是十分勤勉,從其13年掌位時期批閱奏章的數量便可窺一斑。到乾隆,在位60年的皇室生涯中,他興文化,重農業,充分展現出其文治武功的才略,然奢靡鋪張,器重奸臣和紳,使大清晚朝逐漸走向了沒落;西方文明的介入,並未將科技發明和洋槍洋炮引爲國力,反之,黑色鴉pian與驕奢委靡的生活方式流躥於帝國與民衆之間,到了咸豐,這個在亂世中受驚過度的皇帝,終於乖乖撤出皇帝離宮,任由西方強盜們的燒殺搶掠,英年之中便一命嗚呼。

在康熙時期,圓明園小建規模,雍正當位便大肆興建,乾隆時期達到巔峯狀態。這座位於紫禁城西北方向不遠的離宮,最終融東方園林藝術及西方巴洛克風格一身,達到園林景羣近50座,殿堂亭閣約600座,佔地面積350公頃,“相當於600個足球場那樣大”。這般壯觀而繁華的景象,人間恐怕奇貨可居。

影片安插朗士寧這樣一位西方傳教士,並通過他的眼光來看待東方的綺麗壯闊,很大意義上增加了可信度及客觀性,而且他是整個園林設計和規劃的直接參與者,與皇者近距離的接觸並取得委任,這實屬不易,恰又託文字寄寓後世,更爲罕跡史料。他來自意大利米蘭,曾學過繪畫藝術,並在耶穌教會作過畫,也許性格上帶有冒險主義色彩,不安耽於原有的宗教奉執工作,1715年,27歲的他渡遠洋不辭千里來到中國,初始召爲“如意館”中的畫師,後來得到皇上聖寵。一開始他作的西洋畫並未得到皇上的首肯,但逐漸被中國墨畫所浸染,在他的畫中體現了中國畫藝術的隨性灑脫,也透露着西洋油畫的細緻曼妙。在參與圓明園“海晏堂”噴泉設計時,乾隆無法接受西方女子赤裸的造型,而改爲十二生肖形態,這便顯出他的權利意識的強制性,朗士寧除了接受外無可奈何。他卒於1766年,在中國這片遼闊的土地上生活了51年的時光。在他生活過的這些年,皇權幾經更替,幸好都是尚爲英明的主兒,沒有落得讓他苟安於世,當他老年,乾隆甚至還賞賜他一套官服作爲獎賞。然而,作爲一個西方人,他的虔誠與惟命是從哪兒而來?耶穌教會嗎?他年輕時頭腦裏滿是冒險主義,爲何卻安耽於中國這塊土地?是因爲寵幸於皇族而坐享天成,亦或他出於對中國幅員遼闊的大好江山的迷戀?誰也說不清,道不明,唯有他寫下的日記篇章或許能透露出其中的奧祕。

在長煙浩渺的歷史記載中,多數都是從之於統治者意識的強權壓制下,唯有一些私人筆墨等解釋或彌補歷史的空缺,更爲真實地坦露歷史的瑕玼。當然,圓明園已然化爲一縷輕煙,園中遺蹟寥然,作爲那般聲勢浩大的搶掠,朗士寧看不到了,康熙也看不到了,雍正、乾隆統統看不到了,一個文明形象的衰敗正以排山倒海之勢出現在19世紀中期的中原大地上。而19世紀中期,全世界正在翻天覆地的起着變化,英國工業大革命的最終完成,帶動了西方社會資產階級革命,經濟結構也發生了大變動,從原來的農業生產轉爲工業生產,鋪鐵路造巨船,並向外發展貿易交流,但是野心與貪婪也隨之滋生。西方帝國對中原這塊物源豐沃的土地覬覦已久,藉由中英戰爭向中國發動強有力的攻勢,並以文明人生產的槍炮用野蠻的態度於1860年攻破了天津大沽炮臺,戰火直逼皇上的寢宮。中國的沒落已然沉入奢靡的外象當中,英國使團代表人物之一馬嘎爾尼就評價中國如同一艘正在沉沒的富麗堂皇的大船,最可怕的是,這種華麗外表下面隱藏的是君王的不自知和國人的愚昧,英法聯軍的侵入輕而易舉,對中國士兵衝鋒陷陣的英勇表現則心存擔憂:萬一哪天這個國度擁有先進的軍備,那戰敗方就該輪到自己。清朝由蠻夷統治歷久,自認爲武藝與短兵器的技藝超羣卓越,守着自己的廓土與本領自命不凡,哪裏知道西方文明的崛起迅速擊潰了這些“堅兵利器”,膽戰之中便只好拱手相讓。圓明園是一個帝國權利慾望膨脹的外化,其衆採博長的裏質是脆弱不堪的,在整部浩瀚的歷史冊載中,只不過是一個蜿蜒的小黑點,但其被洋槍洋炮橫刀搶劫的一則卻將永留史冊,並使國人警醒。

隨軍牧師羅伯特麥吉的描述也許更爲客觀,他的心性似乎充滿了理性人道主義,在額爾金與格蘭特爲首的英法聯軍的燒殺搶掠的卑劣行徑發生時,有一雙眼睛正不無遺憾地見證着這一幕,但毫無愧色:

“再也沒有一雙眼睛能夠見證另一個時代的藝術天賦和品位了……一個也不留,一棟房屋也不剩,讓這裏再無宮殿的痕跡吧。現在,咱們回北京去,大功已告成。”

在這些侵入者身上充滿了邪惡的本能,破壞慾在人身上顯露無遺,造價不凡且耗費人力的珍品帶不走便毀壞,在毀壞過程中,他們臉上甚至帶有興奮的笑意,那種狂搶濫砸之中顯現的人類“固有的破壞慾”,正以迅猛而狂惡的態勢反諷了人類文明的虛僞性。

悲劇誕之於“將美好摧毀、撕裂”,無數戲劇、文學、藝術不無證明了這一理論,圓明園則不能簡單地歸結爲悲劇,在它身上有欺辱的跡象,有屈辱、有羞慚、有大夢初醒般的悔悟,它更像是一位曝露身體遭受殘不忍睹的傷害的婦女,呻吟着悲泣着,將人類文明史上慘痛的一幕化爲血淚般的控訴。這就是電影所告訴我們的,只有記住歷史上恥辱性的一面,纔會不忘國恥,不蹈舊轍。

導演金鐵木,1971年生,甘肅蘭州人,曾是科教電影製片廠的一名導演,早前曾是外國語學院的學生,畢業後曾從事旅遊行業,後考上北京電影學院電影歷史方向的研究生,嚇人的是,拍過《可可西里》的陸川竟然是他的上鋪!他拍過一部以秦俑兵團爲題材的紀錄片《復活的軍團》,獲得無數好評。此番花費五年時間巨資打造這部符合真實歷史狀況的影片,其中運用了35分之久的三維動畫鏡頭,其對歷史的揣摩與端詳是審慎而細緻的,不僅查閱各類史料並發現珍貴細節,一次次穿行於圓明園廢墟之中感受那種曠涼而沉重的脈搏與氣息。影片不似傳統意義上的紀錄片那樣說教理論,而是放諸一個藝術的高度描摹了這一景象並使它流動起來,化爲一個有頭有尾、能爲大衆理解和接受的故事,這便具有了超越的意義。9月8日北京人民大會堂首映人頭攢動,各方領導代表都紛紛出席,而昨晚當我匆忙趕至翠苑電影院,落座後才發現人數寥寥,整個影院空空落落,與不久前在央視《第一時間》裏採訪金鐵木時,他有待觀衆見證的期望形成了明顯對比,今天的《今日早報》及《錢江晚報》也第一時間報導說:《圓明園》叫好不叫座。這讓我陷入一陣遺憾當中,國民素質有待提高僅僅仰仗文化產業的興起和文化題材的響應是遠遠不夠。也許,這樣學術氣息人文風格的影片用導演自己的話來講,最有感染力:歷史就是爲了觀照現實,讓它喚起我們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豪感,在這樣的體認中,我們會更好地走向未來。

  圓明園電影觀後感模板二:

上個禮拜在當代影視鑑賞課上看了《圓明園》這部讓人歎爲觀止、引以爲傲,又憤恨不已、怒聲一片的經典影片。看了後,情緒久久不能平靜。這樣的文章開頭似乎過於平淡呆板,但不如此卻不足以表達我內心的情感。看過之後,我立刻就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毀了吧,還是毀了好,如此完美的東西根本就不是人間所就應擁有的,它只屬於天國!

我們且先不論圓明園的歷史背景以及是否奢華。如果有人能重建圓明園的話,我相信只有上帝能夠辦到。美,無須用如何華麗精緻的字眼,當你被無法用語言描述的景色震撼的時候,你能想到的也許就是這一個美字,甚至你雖然想到了,卻無法發出聲音。當人的某種情感到達極限的時候,越是簡單原始的字眼,越能表達人的內心真實。無論恢宏壯麗、清新淡雅、金碧輝煌、山明水秀,還是人文之極、自然之天成,到了圓明園這兒都只能歸結爲一個字:美!

除了美,圓明園的規模之大,組建築之多,都足夠使人瞠目結舌。建築式樣之繁複多變,簡直已非人力所及。人的想象力真是恐怖的東西,怪不得上帝要把具有好奇心的人類趕出伊甸園。你能夠試想一下,600個足球場一個挨一個的拼接起來是什麼概念,在這片土地之上幾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美景,人工的,自然的,東方的,西方的,甚至是穿越時空縱貫古今的,但並無些許的雜亂,而是如此的和-諧,彷彿那片土地天生便是如此。集所有想象力、建築智慧、詩意與藝術和龐大的物質財富於一體,世界上確實以前真有這麼一個地方,它的名字便是圓明園。當兩個強盜扔下火把的那一刻起,就註定再也不會有如圓明園這樣的東西出此刻人世之間。

影片中有一個溫馨而動人的場面,在牡丹園中,富貴的皇家牡丹爭相競豔,康熙、雍正、乾隆祖孫三代暢遊於其中,其樂融融。讓更多的人相信,康熙是因爲太喜愛聰明活潑的乾隆而傳位於雍正。如果我們相信這樣一個說法,那麼正在來臨的大清帝國的盛世便有了一個完美的開頭。而這片牡丹所在的園子便成了歷史的功臣,當然它扮演的更大主角應是歷史的見證者,正如它的一生所走過的那樣。只但是它當時還只是皇四子胤禎的別園,自然也還不叫圓明園。

我一向搞不明白,康熙皇帝是如此的喜愛自然科學,以致意大利傳教士郎世寧便投其所好進獻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望遠鏡以求得到皇帝的接見,卻爲什麼他的後世子孫卻如此的不好此道,以致使帝國失去了一個繼續引領風騷的絕佳契機。雍正登上皇位之後,不知是出於感思親情還是攀比好勝之心,開始大肆擴建圓明園。加上乾隆的長期建設,以致在半個世紀之後,圓明園成爲世界上最大、最奢華、最完美的皇家園林,其實亦可稱之爲桃源仙境、紫宮天府。世界上最勤奮的皇帝非雍正莫屬,在他統治帝國的十三年間,平均每一天休息不到四個小時,爲大清盛世奠定了深厚的基矗在乾隆繼位之後,他擁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財富。國庫中的銀兩多得以致於影響了市面上正常的貨幣流通。圓明園便是在這樣一個鼎盛的時代逐漸完成。乾隆聽說法國的水法享譽歐洲,便吩咐傳教士們在圓明園中修建了一個更大規模的水法,一箇中西合璧的水法。在徹底平定了回部準格爾貴族的叛亂之後,乾隆便爲來自維族的愛妃修建了富麗堂皇的伊斯蘭式建築,以慰其思鄉之情。當一個男人能夠用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財富來取悅一個真正愛着的女人的時候,不知羨煞天下多少女子,鬱悶死天下多少男子。

歷史的真-相,往往被繁華所遮掩。大水法建成三年之後的一件小事,便已預示着帝國的最終命運。乾隆皇帝下令廢棄大水法的機械提水裝置,而改用人工提水。歷史與文化的慣性竟然如此不可阻擋,連一個小小的噴泉裝置也保不祝也許這樣一個龐大的帝國在現代禮貌面前一旦失去了強有力的掌舵者便會毫無疑問的沉沒。更爲讓人深思的是,英使馬噶爾尼送來了最好的大-炮和槍械,但他們在角落封閉的房間裏一睡便是五十年。中英戰爭之時,清軍用的仍然是二百年前的大-炮,清軍勇士們仍然在用戰馬和彎刀衝鋒。雖然他們的勇氣讓英法帶兵的將軍們感到震撼,但結果卻是英法聯軍以五人的微小代價擊敗了帝國三萬大軍。誰都沒有想到,奇技淫巧竟有如此的威力,不知逃亡途中的咸豐皇帝作何感想。如果說第一次中英戰爭還沒有讓帝國真正嚐到教訓的話,那麼這一次,便是對皇室信息的毀滅性打擊。

英法聯軍佔領圓明園之後,上萬人進行了兩天公開的大搶劫,充分暴露了人性的弱點與卑劣。能拿走的全拿走,不能拿走的全砸爛。爲了公平起見,將軍們號召士兵持續紳士風度,把文物財寶重新上繳然後進行了三天的公開拍賣,。最終每個普通士兵平均得到了大約4磅重黃金的獎賞。格蘭特將軍於額爾金勳爵商議,爲了徹底打擊清廷信心,以便在條約談判中取得最大的利益,決定徹底毀掉圓明園。並藉此向世人宣告,他們以前來過北京,他們是勝利者,以免他們的偉大功勳被後人所遺忘。三千五百名士兵?始有組織的有條不紊的焚燒圓明園,海淀一帶的其他幾座皇家園林也隨之焚滅。當聯軍把大-炮架在安定門城門之上對準紫禁城的時候,戰爭結果已可想而知。

圓明園見證了大清帝國的繁盛與衰敗。清帝國的命運已不僅僅僅是其自身的命運,而是代表着更爲宏觀更爲深層的整個中華古代禮貌的命運。從大秦帝國到大清帝國,2000年的時光,是如此的漫長,雖飽經風霜曾屹立不倒;卻又是如此的短暫,在三槍兩炮聲中大廈傾頹。秦和清的發音如此相近,如果我是一個宿命論者,只好承認,該結束了。可圓明園何罪,竟離此劫,永不超生。

  圓明園電影觀後感模板三:

紀錄片《圓明園》讓我們回顧歷史,讓我們瞭解圓明園從前的壯觀輝煌,也讓我們記住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的巨大恥辱。

在看影片前,我們已經學過了《火燒圓明園》和《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了,對圓明園的歷史已有部分了解。看完這部紀錄片後,我們對圓明園這座偉大的建築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

在看到皇家畫院爲圓明園所畫的建築圖時,如此美麗,如此壯觀的景象使大家爲之驚歎,個性是在建造圓明園所花費的人力、物力上,大家不禁感慨道:“這真不愧是在幻想藝術中有着崇高地位的世界奇蹟。”可惜的是這個偉大的傑作於1860年10月被毀,從那時開始,這個偉大的傑作消失在地球上。

看了這部紀錄片,我感受到了清代全盛時期的繁華與昌盛,腦海中映起了美侖美奐的圓明園倩影,這個集康熙、雍正、乾隆一生心血而建造的偉大建築此刻只能成爲夢影。而原因正是因爲清朝末期的衰落,咸豐皇帝的昏庸和朝政的腐敗。這讓英法聯軍有機可乘,掠奪與燒燬了這個偉大的建築。我對英法聯軍的殘暴行徑與毫無人道主義、對禮貌藝術的摧殘表示強烈的憤慨,對大清國的衰落腐敗表示無奈和同情。只能說是弱肉強食,誰叫我們當時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和優秀的領導者。所以說,要想強國,則務必強民。

期望大家在和平年代好好學習,爲祖國的昌盛作出自我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