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科教片宇宙與人觀後感

科教片宇宙與人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W 次

導語:《宇宙與人》介紹了人類的起源:人類是從宇宙中的核子結構產生核聚變,形成了基因,基因也是一切生命的起源,我們人類就是由基因組成的。下面是語文迷編收集整理的關於科教片《宇宙與人》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科教片宇宙與人觀後感

  宇宙與人觀後感【1】

隨着科技的發展,人們越來越瞭解到自己是如此渺小地生活在一個奧妙無窮的物質世界中。馬克思主義不但向我們介紹了一個物質的世界,也幫助我們去認識這個宇宙與自身。

  一、宇宙是物質的,是客觀存在的。

從影片中,我們清楚的地瞭解到宇宙的本原是物質。150億年前,一個溫度高得不可思議的能量奇點突然爆裂,造就了這個充斥着大大小小星際物質的浩瀚宇宙。而且,這一爆炸過程至今仍在進行着,因爲一旦宇宙停止向外運動,它必將會被自身的引力所滅亡。所以說運動是絕對的,從這裏我們可以得到答案。宇宙的萬物,大至一個星體,小至一粒塵埃,都是由原子所組成的,只不過是在原子的數目上的差異。而原子又由一些更小的微粒因受到微妙的力平衡而構成,微粒再由更小的微粒構成。正是這些運動着微粒構成了一個純粹的物質世界。

在探索宇宙的過程中,學者們各抒己見,大致可分爲唯心論與唯物論。唯心論更加傾向於意識,認爲物由心生,不去想,那個物體就不存在了。可是我們試想一下,先閉上眼睛,那麼我們對接下來會接觸的事物並沒有印象,這樣就符合唯心論的條件了。然後去觸摸一隻小兔子,這時實驗者會很清楚的意識到自己在撫摸一隻兔子。按照唯心論的說法,既然心裏沒有想到這隻兔子,它就不會存在,那麼也是感覺不到的。很顯然這是錯的。同樣,唯心論也暗含了沒有人類也自然沒有物質的觀點,而《宇宙與人》正說明了這一點的錯誤性。在150億年前,也就是人類還不存在的時候,宇宙就已經確確實實的存在了。

因此宇宙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

  二、宇宙是可以被認識的

宇宙的誕生是一個奇蹟,但生命的誕生更是一個奇蹟,一個純粹的物質世界,卻能創造出智能,創造出了人類去了解這個宇宙。

上古的神話給宇宙蒙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使宇宙因無法被認識而更加神祕。但是,科學家們並沒有停止過對宇宙的探索,他們用一次又一次的實踐告訴我們宇宙是可以被認識的。哥白尼所闡述的“日心說”雖然在當時被視爲謬論,但是伽利略發明瞭望遠鏡,用實踐證明了他認識的正確性。宇宙正是在這從認識到實踐,從實踐再到認識的過程中慢慢被揭示的。是否有外來生物、是否還有其他智能的形式存在,至今科學尚未發現任何有利可靠的證據。但可以相信,只有未被認識的事物,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終究有一天,科學必將揭示整個宇宙的奧祕。

  三、宇宙與人

影片名爲《宇宙與人》,除了向我們揭示宇宙,還要啓迪我們去思考人與宇宙的關係。宇宙與人的概念是相互依賴的,因爲宇宙的存在產生了人,因爲人的探索使我們有了宇宙的概念。我覺得他們更像是戀人的關係。

人類在探索宇宙的同時,也在試着去改造它。既然它作爲我們的戀人,我們就有義務來保衛它因此我們要提高的道德水準,來保護我們的家園。對於宇宙的厚愛,人類是不會辜負的!正如影片最後感慨的:“從人類用笨拙的手在巖壁上用簡單的圖形記錄自己的生活,到創造輝煌的史前文明,最後穿越宗教的黑暗,迎來科學的曙光,只用了幾萬年。既然宇宙已經把物質智能交給了我們,那麼精神的道德準則就要靠我們自己來建設,否則,文明的級別越高,毀滅的概率也就越大,好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奇蹟,愛護好自己和自己的同類,讓這個宇宙爲這個地球而驕傲!

影片《宇宙與人》帶領着我們在宇宙之中暢遊,徜徉在宇宙150億年的時空裏,遙看地球的誕生,生命的進化,聆聽物質創生的述說,觀賞宇宙偉大的史詩般進程。影片詳盡、真切地表現人類所認識到的宇宙重大事件以及人類認識宇宙的智慧。

  宇宙與人觀後感【2】

讓我感到很以外的是,中國在二十世紀末就拍出了不錯的片子,總感覺中國的紀錄片跟世界上好的片子有很大的差距,但是看到這個片子之後我在將來對中國的還是抱有希望的。因爲我們平常看到更多的是BBC拍攝的,設計效果以及教育意義都很不錯。

讓我深入思考的是我們人類的渺小與宇宙的浩瀚。人類歷史只有短短的那麼一段,可是宇宙的歷史卻是很是久遠,從我們人類誕生到現在,人類經歷了很多的劫難,但是我們幸運的活了下來。就像猶太民族一樣,雖然是歷經劫難,但是百折不撓的堅持,並且在努力改造自己的生活環境。當然這期間人們也犯過很多的錯誤,其中不乏對自然的破壞和對自然的過度崇拜,人們會因爲時代的侷限,而作出了很多現代人不瞭解的事情或者什麼,這需要我們設身處地的去了解當時的具體情況,而不是妄加判斷。在人類的進化史的過程之中,有很多生物已經以爲不能經受環境變化的考驗,漸漸的離開了我們的視野,甚至是滅絕,這可以作爲我們人類生命頑強的一個表現,但是我們最好還是從中悟出一些值得我們借鑑的事情來得更好一些。

我們暫且把片子中的有些數據認爲是確切的,我相信就像聖經預言的那樣,人類會滅亡,而不會有所謂的諾亞方舟。這看起來沒什麼,因爲我始終相信,這個世界上的所有的東西中有滅亡的那一天,不是我悲觀。因此,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不要過度的計較一些事情,我們更多的時間是生活在現實之中而不是生活在夢想之中不是嗎?

其實,每個人都看出了我們這個社會浮躁的一面,我不是危言聳聽,改革開放有可能是使人們的物質生活極大豐富,也有可能是人們精神陷入極度的空虛,而憤然離世。無論是看過還是聽過自殺現象的人,或許都有一個想法,怎麼會那麼傻,其實我們內心都住着這樣一個我們自己,放棄生命,放下社會的羈絆。

悲觀的思想說了一通,我們更多的還是隨大流的展望一下未來,未來我們能做什麼?我認爲在偉大的人,也是平凡的人,只不過有些人佔到了天時地利人和。我們不要抱怨社會的不公平,其實整個宇宙就是不公平的不是嗎?就拿我們太陽系來說,爲什麼就只能地球上有生命(當然只是現在的侷限,或許別的星球也有),別星球爲什麼就不能有?就想思考我們人生一樣,我們在做事情還是出事的時候要考慮很多的情況,即使我們能做到跟大程度的理性,其實我們更多的還是感性佔上風,因爲我們對世界的瞭解或者是多我們自己的瞭解都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生路漫漫,學習的地方真的還有很多,我們不能只看到現在,而更多的是關注我們的將來。因爲我們還有繼續生活下去的可能性,即使這個可能性很小。我們也要努力地做到把可能性擴大,而不是自暴自棄的、怨天尤人或者怎麼着,就像做人一樣。平平常常生活但要有一個夢想,而不是混混沌沌的度過很多時間。

也許悲觀是我的一個很大的特點,但是我內心也還是比較陽光的,沒有那些所謂的自殺的想法,當我聽同學說她又很多次想離開這個世間,我笑了。但是,我不得不逐漸的認識到自己侷限,然後逐漸提高自己,使自己逐漸的接近原來的那個夢想。

  宇宙與人觀後感【3】

過去我們總認爲唯物主義是唯一解釋世界存在的正確理論,即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意識由物質來決定,並對物質具有反作用。但是如果世界是由物質唯一決定,那麼整個世界就是由原初的一團死的物質,而形成一個非常有組織、有秩序、有方向、有目標、極其具有合理性的宇宙演化序列。顯然單純的唯物觀和唯心觀都難以解釋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實際上,萬物的存在意義都不在自身中,而是一種過渡,並從屬於某種更超越的目的、目標。大自然就整體就是一個有機的組織,各部分相互協調並承擔着統一於某種普遍廣義秩序的功能。這種現象就是宇宙存在着內在的、預設的和諧的秩序。哲學已從生物學中重新發現了生物設計的“目的性”,自然進程的“目的性”是一個普遍的理念。只有理解了這種目的性,才能超越對於自然過程的機械性解釋。

宇宙進程絕對不是無組織、無目的、無理性的。在貌似無機與偶然的大自然的事件之後,存在着一張神祕而不可見的網。在這張網上有目有綱,這個無形而存在的秩序之網,也就是老子所言的“天網”,就是“天道”,也就是莊子的“天籟”,就是黑格爾的“邏格斯”、“絕對理性”,康德的“先驗理性”。顯然這種以“信息”和“能”概念爲基礎的超越物質和精神的第三類哲學本體範疇,實際上對唯物論與唯心論的對立,已經作了某種有意識的消解。這一觀點可稱爲辯證唯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