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1W 次

《肖申克的救贖》反映了美國當時社會的許多問題,值得我們去看。 下面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看一下吧。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一: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影片《肖申克救贖》可以說整體的基調是蒙上了一層凝重的灰色的,在肖申克監獄裏上演的一幕幕人性的貪慾、陰險、奸詐……在不公平的命運中人性的絕望、掙扎、渴求……用平緩而沉重的語調娓娓道來,匯成讓人深思的汪洋。而那在高牆內微弱醞釀的希望星火,諾頓絕不會料到真的像那句原本是給囚犯們看的話一樣——上帝的審判比預料的來得快,艾迪點燃的希望照亮了通往靜樂土的路,燒燬了這個利益的囚犯的全部乃至生命。

年輕有爲的銀行家艾迪的妻子出軌遭人謀殺,艾迪深愛他的妻子卻被指控爲兇手,被冤入獄。在肖申克監獄服刑的十幾年裏,典獄長諾頓威脅控制艾迪利用他銀行家的身份爲自己創匯,艾迪在逆境中仍不放棄希望。他用執着爲囚犯們建起圖書館,用勇氣爲監獄奏響美曲,用真誠與囚友們換來尊重……當他用耐心換來囚友湯姆一個意外祕密時,湯姆卻因爲能作證艾迪的清白被諾頓引入圈套擊斃。湯姆之死使得艾迪實施了他的越獄計劃——他對地質學頗有研究,通過觀察他發現自己牢房的牆壁很容易挖鑿。他便每天用一把破舊的鈍錘子挖洞,洞藏在一張海報後面。終於,一天夜裏,他順着洞、順着骯髒的下水道逃了出去,逃去了他夢中的世外桃源———墨西哥的一座小島。他最真摯的囚友瑞德獲得假釋後也通過艾迪留給他的線索找到了艾迪。

皆大歡喜,閉眼沉思。

這部電影流溢出太多。然而我想,它最主要的意思還是表達出在逆境中,在壓制下,無論如何都不要放棄希望。我相信,這是每一個觀衆都能一眼看出並且領悟的,因而在此我想從多角度、從細微之處來感悟本片其他的含義。開頭布魯克斯的死,無疑就是一個讓人悲涼唏噓的情節。布魯克斯因爲在監獄裏生活了50年,出獄後社會翻天覆地的變化、世人的冷眼奚落、孤獨的淒涼滋味,像洶洶而來的洪水使得布魯克斯惶恐不安,他甚至曾想再犯一次罪、再回到“家”裏。起碼,那裏有他熟悉夥伴。

“可能我老了,不行了。”是的,他的遲暮之歲使得他不能這麼幹。他像一隻舊了的、再沒有人牽引的斷線的風箏,孤身在浩浩泱泱的天空中漫無目的地隨風飄蕩。他再沒有了活下去的動力。他最終把自己的名字刻在房樑上,然後去了天堂。這個情節竟讓我這“身經百戰”的人眼睛發酸,布魯克斯蒼老的淡藍眸子中的目光像酸味的泉一樣染得我徹骨的涼。雖然我沒有那樣的經歷。我想,當一個人面臨突然而至、翻天覆地的陌生變化時,他該如何?布魯克斯去了天堂,那天堂可是他的救贖?布魯克斯用50年的牢獄生活贖罪,出獄後的短短几天去連贖罪也是一種奢望,他贖了,救何在?我爲命運的深淵、時光的洪流、人心的脆弱而悲、而涼。我知道這篇作文終究應該和本片一樣是昂揚、積極、皆大歡喜的,但我對“無力掙扎”這一詞組的嗅覺有那麼敏感。縱然布魯克斯的命運只是他自己的,但它折射出的冷冰冰、硬生生的東西是真實的,那惶恐、那無奈、那孤獨、那嗟嘆是確實存在的,只不過,在現實生活中是其他未知的形態。

寫到這我想我不知道怎麼收尾,《肖申克的救贖》救贖了很多,但也沒能救贖很多。救贖年輕湯姆的毛躁、布魯克斯的悲哀、諾頓被污染的心……那片天空,似乎始終是陰沉的。

但就算這樣也不會消極,我們的主角們在陽光海灘上擁抱,我們的現實生活依然繼續,我依然快樂。

揪出那些沒被救贖的悲哀,爲了救贖我們目睹的悲哀的記憶。揪出那些沒被救贖的悲哀,爲了給幸福與歡樂留下純淨的空白。

  【篇二:《肖申克救贖》觀後感】

有希望的地方,地獄也是天堂。主人公安迪正是憑靠着希望,嚮往着自由,才得以重生。在監獄裏過了20年暗無天日,痛苦不堪的日子,他總算成功了。越獄不是什麼難於啓齒的事,更何況是對於一個本身沒有罪的人!看到末尾,我對主人公肅然起敬了,佩服他無論是惡劣的生活環境還是孤獨的精神折磨都無法摧殘的信念,即使是好友的勸說也未曾令他放棄。

瑞德,無疑,他在獄中幾乎已經是“德高望重”,他有辦法弄到任何獄友們想要的東西。然而,在一筆筆的交易中,安迪和瑞德也成了朋友,瑞德成爲了安迪完全可以信賴的人。

用瑞德給的鶴嘴鋤,在常人看來至少要花600年才能挖成的隧道,安迪僅僅用了不到20年的時間完成,而且成功地躲過了獄監的次次檢查。我們先不談他的越獄手段有多麼巧妙,有多麼精密,也只能從中領悟到:一個人,爲了自由而活着,並不顧一切地追求它,是多麼偉大的精神,又是多麼自然而然的一種現象!是啊,這種忍耐完全接受了極限的考驗,卻從未動搖!安迪之所以會這麼做,是因爲他是無辜的,他沒有罪。既然如此,一個無辜的人爲何必須接受這種非人的虐待和煎熬?所以,接受了自由的呼喚,安迪義無反顧地開始準備越獄,冒着生命的危險。

當然,在安迪的越獄準備過程中,他沒有把這件事告訴瑞德,他怕瑞德擔心並阻止他,他不想放棄自由。然而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瑞德的友誼給了安迪很大的幫助,如果沒有瑞德,安迪的鬱悶和孤獨會使他頹廢,從而停止追求自由、追求幸福的腳步。安迪最終成功了,在他即將越獄之前,在廣場上,他留給瑞德一番神祕的話語。

其實之前安迪也有可能正大光明出獄,因爲盜賊湯米吐露了一些事實:安迪的妻子和情夫並非安迪所殺,而是另外一人殺死的。正當安迪滿懷希望地去找典獄長時,虛僞的典獄長表面上答應了,其實暗地裏殺害了湯米——唯一的翻案證人,並且還恬不知恥地告訴別人是因爲湯米企圖逃跑才讓手下遺憾地射殺了他。這簡直是一個壞到極點的形象了。於是,安迪就更加確定了通過越獄來獲得他本應完完全全享有的自由!

最感人的一幕,莫過於安迪爬出監獄後,仰望風馳電掣的夜空,擁抱風雨的樣子。那一刻,誰也忘不了,是一個人重獲自由的快樂,是對二十年來痛不欲生的宣泄,是對美國黑暗的批判,是在向全世界宣告他的無辜!

或許你可以禁錮他的軀體,但你不可能給他的靈魂套上枷鎖,它嚮往自由,懷揣着的夢想是你永遠無法毀滅的。人類追求希望的權利是沒有人能夠剝奪的,只要你一如既往地堅持。

雖然,前方的那些黑暗瀰漫着未知的恐懼,可我們未曾絕望,未曾沮喪。只因爲,我們站在希望之舟上,依偎着友誼,憧憬着自由,懷抱着夢想。

  【篇三:肖申克救贖觀後感】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優秀勵志型影片。我個人把它作爲保留影片的原因就是因爲它的深遠主題。它給人一種無形的力量,它讓我知道人的一生中所應該擁有的最寶貴的東西。從而珍惜你現在還擁有它的機會。因爲我們人類始終是這樣:只有失去了,才真正意識到它的價值,才又拼命地去爭取奪回來,然後又不去珍惜。希望、自由、友誼是我們最基本、最起碼的感覺和需要,如果自己不珍惜,那麼難道還祈求別人去珍惜和維繫嗎?

本片在逃獄電影中突破了類型片的限制,拍出了同類作品罕見的人情味和溫馨感覺。蒂姆。羅賓斯扮演被誤控殺妻而判入獄二十年的銀行家,他定下了逃獄大計,但表面上不動聲色,反而利用他在稅務上的專業知識跟獄方職員打成一片,又跟囚犯中的老大摩根。弗里曼結成好友,從根本上改變了獄中文化。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你會得到什麼。當一片羽毛緩緩飄蕩的時候,生活被幻化成了一首優美的圓舞曲,因爲不管拿到的是什麼,巧克力永遠都是可口的。只有《費加羅的婚禮》響起的那個一刻,所有的犯人被這恍如隔世的聲音震撼了--一絲來自俗世的氣息帶着自由的感覺。忙着去活或是忙着去?《肖申克的救贖》把生命變成了一種殘酷的選擇。肖申克的救贖是我們簡單的生活中值得一再回味的東西。相信自己,不放棄希望,不放棄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屬於自己的輝煌,這就是肖申克的救贖。

  【篇四:《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當我看完《肖申克的救贖》時,我體會到了這一切,監獄中生活絕對沒有樂趣可言,更加染不上什麼希望,在絕望中找希望更是困難。人們總說不要和命運抗爭,可是當安迪戰勝命運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說這種勝利恰恰是命運的一部分。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拍攝於1994年的經典,故事發生在1947年,講的是一個銀行家安迪因爲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後誤指控用槍殺死了她和她的情人,被判了無期徒刑,意味着他將在肖申克監獄中度過他的餘生。該片透過監獄這個強制使人失去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爲個人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

所謂的救贖,並不是安迪本身,因爲他不但拯救自己,也拯救了他的獄友。面對獄友的拯救體現在精神上的拯救,他讓瑞德明白了追求自由和希望的可貴,這兩個人,在安迪真正獲得救贖的時候又走到了一起。

整部電影就是圍繞三次就是而演。第一次安迪幫獄警逃稅,爲獄友贏得了每人三瓶啤酒;第二次,他在預警榜首播放《費加羅的婚禮》,展現音樂的美;而第三次,則是在獄中辦起了圖書館,其經費是安迪以每個禮拜兩封信向州長申請的,這是個劃時代的勝利。

後來,出現了來一個扭轉乾坤的年輕犯人,他知道關於安迪所犯案子的真兇,然而很不幸的,這個年輕人被殺害了。這時,瑞德以爲安迪會在使我中選擇自殺,恰好相反,真正想獲得自由的人,會選擇另一條路,一條通往自由的路。真兇自由應該也是本片所要表現的主旨之一。

安迪曾經對那個年輕人說過一句話,“人,不是忙着或,就是忙着死。”人生的不同境遇,在於人的選擇,有時候是死亡,有時則是繼續生存下去,當面對是絕望的時候,你會怎麼選擇,死亡還是生存下去?一個人能夠在痛苦的監獄生活,不放棄對自由的嚮往,所以他成功了,獲得了自由。

其實,認識本身就是一個鑑於,我們每個人都是被社會體制化的產物,它就是希望就在我們心裏,放棄了希望,生活就是灰暗的,不要人文希望是痛苦的根源。記得《誰動了我的奶酪》書中一言:克服你內心的恐懼,改變你自己,釋放你自己。

末了,我想對大家說,希望是個好東西,也許是世界上最好的東西,好東西從來不會流逝。

  【篇五:肖申克救贖觀後感】

一直想看看這部經典之作,但沒有機會,今天終於從頭到尾看了一遍,的確是一部超經典的電影。這是一部揭露美國黑幕的巨片,一幅用友誼和希望描繪的生命畫卷,寓含人生哲理的喻世之作。

最初聽到《肖申克的救贖》這個片名,以爲肖申克是個人名。實際肖申克不是這部片子中兩個男主人公的任何一個,它是一個地名,即“鯊堡監獄”。這個監獄,是座人間煉獄,不僅是因爲它那裏獄卒殘暴、獄霸橫行,而且是因爲它對人的精神的磨蝕。在那種漫漫無期的禁錮中消磨生命,似乎只有全部放棄希望變成行屍走肉才能生存下來。但是在監獄中服無期徒刑的安迪不同意這樣,他像是用一件無形的護身罩護住自己,心中永遠有希望。他說要在監獄辦一個圖書館,人家都認爲他在做夢,結果在堅持了6年每週寫一封信給州政府後,這件事竟然成了!

故事發生在1947年,銀行家安迪被指控槍殺了妻子及其情人,被判無期徒刑,關在鯊堡監獄裏。

好長時間以來,安迪不和任何人接觸,在大家抱怨的同時,他在院子裏很悠閒地散步,就像在公園裏一樣。老犯人瑞德是監獄中的“權威人物”,只要你付得起錢,他幾乎有辦法搞到任何你想要的東西:香菸,糖果,酒。一個月後,安迪請瑞德幫他搞的第一件東西是一把小石錘,他的解釋是想雕刻一些小東西以消磨時光,並說會自己想辦法逃過獄方的例行檢查。不久,瑞德就玩上了安迪刻的國際象棋。之後,安迪又搞了一幅麗塔·海華絲的巨幅海報貼在了牢房的牆上。

由於安迪精通財務制度方面的知識,很快使他擺脫了獄中繁重的體力勞動和其他變態囚犯的騷擾。不久,聲名遠揚的安迪開始爲越來越多的獄警處理稅務問題,同時他也逐步成爲監獄長諾頓洗黑錢的重要工具。由於安迪不停地寫信給州長,終於爲監獄申請到了一小筆錢用於監獄圖書館的建設。監獄生活非常平談,總要自己找一些事情來做,安迪聽說瑞德原來很喜歡吹口琴,就買了一把送給他。夜深人靜之後,總可以聽到悠揚的口琴聲迴盪在監獄裏。

一個年輕犯人的到來打破了安迪平靜的獄中生活:這個犯人以前在另一所監獄服刑時聽說過安迪的案子,他知道誰是真兇。但當安迪向監獄長諾頓提出要求重新審理此案時卻遭到了斷然拒絕,並受到了單獨禁閉兩個月的嚴重懲罰。爲了防止安迪獲釋,諾頓甚至不惜設計害死了知情人!

面對殘酷的現實,安迪變得很消沉……一天,他對瑞德說:“如果有一天,你可以獲得假釋,一定要到某個地方替我完成一個心願。那是我第一次和妻子約會的地方,把那裏一棵大橡樹下的一個盒子挖出來,到那時你就知道是什麼了。”當天夜裏,風雨交加,雷聲大作,已得到靈魂救贖的安迪越獄成功。原來20年來,安迪每天都在用那把小石錘挖洞,然後用海報將洞口遮住。安迪出獄後,領走了諾頓存的一部分黑錢,並告發了真相。而諾頓在自己存小賬本的保險櫃裏見到的是安迪留下的一本《聖經》,裏邊挖空的部分放着一把幾乎磨成圓頭的石錘。

瑞德獲釋了,他在橡樹下找到了一盒現金,兩個老朋友終於在墨西哥陽光明媚的海濱重逢了。

《肖申克的救贖》中的什麼感動了我們?是安迪歷經20年的牢獄之災、20年水滴石穿般地不懈挖掘,終於在一個雷雨交加之夜從500碼長的污糞管道中爬出,奔向自由?是安迪的朋友瑞德在被關押40年後在假釋審查官面前那番看似無謂,卻令人動容的話?(“我沒有一天不在後悔,我回過頭去看看往昔,那個愚蠢的男孩兒犯下了可怕的罪行。……小男孩早已不見了,只剩下這個厭物,垂垂老矣。”)

——是這些,卻又不僅是這些。電影是在一點一滴的敘述中漸漸滲入我們的心靈的。如果要全講述出來,就要把電影整個重講一遍。是的,一點一滴地敘述,那撞擊我們心靈的東西在你不設防間直觸你的內心深處。即使在唯一能證明安迪是無辜的證人被監獄長槍殺了以後,安迪仍不肯放棄希望。瑞德看到他在神思恍惚間講述自己心中最美好的記憶與夢想,以爲他快要精神崩潰了,“人的忍耐總是有限的……”他這樣解釋安迪。其實如果真是這樣,我們也會如此原諒安迪:曾有多少人被殘酷的環境毀掉啊!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講述友情、困頓、希望與夢想的電影,劇中的男主角冷靜的心態、不屈的鬥志、足智多謀的設計、鍥而不捨的精神非常令人感動。這部電影最能打動人心之處,便是自始至終都能給予人們希望。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值得再三品味的電影佳作。自由是什麼?自由就是能在陽光下悠閒自得地呼吸。對於我們而言,它就像空氣,平常得讓你根本不去想失去它會怎樣,但是自由對於那些高牆內的囚徒,尤其是那些註定一輩子都要呆在那裏的人們又是多麼珍貴而又遙不可及。安迪最後逃出鯊堡監獄,是什麼實現了對他的救贖?是他心中對自由的渴望,是希望的存在!

  【篇六:肖申克救贖觀後感】

肖申克,當你走進這個地方,轉身門閘鎖上,你才明白這是玩真的,眨眼間,一生就毀了,只留下無窮的悔恨,你不知道自己會在這裏待上多久,也許也將忘記自己已在這裏度過了多少歲月,恍惚間記得典獄長說:“把信仰寄託給神,把賤命交給我。”

在肖申克漫長的監禁生涯中,真正囚禁的並不是監獄的高牆,而是被肖申克漸漸打磨、鍛造得失去了自我的內心,失去了正常人對生命本質的欲求,即那些真正支持人們渡過困境的情感支柱,比如說對生活的熱情、夢想以及希望。在無數的時間中,正如瑞德所說的,你沒有事情也得找事情幹,安迪也是這樣,他選擇重新收集石頭,當然是小規模的收集,石英、雲母、沙質花崗岩……瑞德是監獄中那種有特殊手法弄到東西的人,爲他提供小錘子和磨石布。在一個下午,當瑞德拿着他的一小塊石雕時,也安靜下來,也許他想到了什麼,你是不會在運動場上尋找石英的,它應該是屬於跳躍着的小溪的東西,被流水洗刷得光潔,被陽光染上了異樣的光澤,也許這便是在灰牆中久違了的東西,希望和自由,也正是始終裝在安迪心中的東西,他的信仰。

瑞德說:監獄是怪地方,起先你恨它,然後習慣它,更久後,你不能沒有它,這就叫體制化。在大多數人中,他們只是無精打采地在場地上消磨時間,在一日將盡時,垮着肩膀,拖着沉重的腳步,回到牢房去面對另一個無盡的夜,這便是坐牢的心態。不同的只是安迪,他似乎披有一層隱形外衣,擡頭挺胸,腳步輕快,隨意地接着石子,走得優雅而愜意,就像在公園裏散步,陽光中揚起腳邊的陣陣灰塵,就好像,好像一個自由人。

正如所料想的,安迪最終走了,有些鳥兒的顏色太鮮豔了,它們是關不住的,安迪的海報後面有一個水管狀的洞,用的是他採集石頭時所用的肖錘子,瑞德曾開玩笑用它挖地道需要600年,但事實上安迪只花了19年。

也許,肖申克能給我們更多。你有沒有想過,在現實中當我們面對着壓力,嘗試和挑戰,是不是已經不再勇敢和熱血沸騰,轉而放棄和逃避,找到淡然和寧靜的漂亮藉口。就像影片中在肖申克渡過了半個世紀的老囚犯在終於獲得了他盼望已久的自由之後,竟然無法適應外面的世界而陷入深深的恐懼之中,在監獄中,他是有身份,被人信服的老人,管理圖書館,而在這個社會中,他什麼也不是,甚至連一張借書證也辦不到,他已經習慣了監獄的生活,並向囚禁屈服,終於,孤獨、無所適從和一種對於未來漫長歲月的絕望徹底摧毀了他,他只有在死亡那種終極的寧靜中找到了想要的一切。

而安迪不同,在最初兩年的地獄一樣的生活中,安迪必須象一隻機警而又無辜的野兔面對獄中的不公平和不人道,每一次都被折磨得遍體鱗傷,儘管他經歷了此多黑暗和折磨,但他從未忘記自己的信仰和希望。也許正如梭羅所說:“一個人如何看待自己,這就決定了他的命運,或者說,指明瞭他的歸宿。”安迪始終帶着一種含義不明的表情,沉默卻意志堅定,機敏過人卻從不無謂地冒險,去實現他的目標。當安迪終於爬出五百碼惡臭的污水管道,站在瓢潑大雨中情不自禁的時候,我彷彿看到信念刺穿重重黑幕,在暗夜中打了一道奪目霹靂,亮光之下,我懦弱的靈魂在安迪張開的雙臂下現形,並且顫抖,久久無法平息。

等待別人來救贖的人,怕是永遠都無法真正等到救贖的。所以,能夠救贖我們的,恐怕只有我們自己,只有熬過漫漫長夜,只有在孤獨中堅持與堅守,我們的靈魂才能得到拯救。

  【篇七:肖申克救贖觀後感】

人來到世界的目的是什麼?看了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我似乎找到了答案:人來世上的目的就是要讓你周圍的人因爲你的存在而有所改變。

主人公安迪入獄前是一個銀行家,他因妻子與情夫被殺而被指控爲殺人犯,判處終身監禁後被送往肖申克監獄。肖申克監獄是一個關押重刑犯的監獄,很多人進來之後一呆就是一輩子,所以,這裏的人們,根本不知道字典裏還有“希望”兩個字,很多人已經“被體制化”,即使被有幸釋放了出去,也會因爲在監獄的時間太長而不再適應獄外的生活而選擇自殺。

但安迪的到來,在一點點改變着這些。他似乎不是一個囚犯,而是一個救贖者,在盡力挽救那些人的靈魂:他利用自己的特長爲監獄長做事,只爲了給囚犯們換回幾瓶啤酒喝,讓他們像個男人,享受享受自由的感覺;他從每週寫一封信到每週兩封信往外投遞,就是爲了贏得些贊助建一個監獄圖書館,改變犯人們的閱讀情況;他教初入獄的、年齡最小的、人最聰明的湯米認字,幫助湯米考試,鼓勵他要有信心堅持下去;他利用監獄廣播播放《費加羅的婚禮》震撼犯人們的心靈,即使面臨着懲罰的威脅;他用20年的時間和一把小斧頭鑿透監獄厚厚的牆壁,打開了一條通往自由的路;在逃出監獄之前,他給瑞德的一番話,讓出獄後的瑞德沒有選擇自殺……

這樣的安迪,是囚犯嗎?不,他不是囚犯,而是上帝派來的救贖者,他來這裏就是要救贖這些要被關押一輩子的人們。給他們帶來希望,他給他們帶來靈魂的震撼,讓他們知道,在監獄裏,還可以過這樣一種生活,還可以這樣生活。

看到這裏,不由得聯想到我們的現實。多次在講座時我都會就“職業幸福感”做一小調查,但調查的結果並不如意,感受到職業幸福的人寥寥無幾,看得出,大多數教師僅僅爲了“稻粱謀”才從事着這個工作,而不僅僅是因爲喜歡和熱愛。有一個學校,120名教師中,只有8位是男教師,其中還有4位是領導。

爲什麼那麼多男教師選擇了逃離?真的是教師這一工作沒有意義不能創造價值嗎?看看電影,身處監獄中的安迪爲了救贖監獄中的人們,還在盡最大努力做着什麼,還在盡力用自身的能力影響着別人改變着別人,那麼,我們這些做教師的,是否真的要自問自己一點什麼了?

我們就來問問自己吧:教師這一職業真的不能給自己帶來幸福嗎?先看看我們的工作對象,我們工作的對象是一羣純真無邪、對生活充滿美好希望的孩子;再看看我們的工作內容,我們是要帶着這羣純真無邪的孩子走向美好的未來。在和他們相遇的這段日子裏,他們要走什麼樣的路,看什麼樣的風景,在這條路上有什麼樣的感受和體會,都取決於教師。想想,比起那些囚犯來說,這羣孩子該多麼可愛,看着他們一天天地成長,看着他們從懵懂無知到最終成爲一個睿智聰慧的少年,甚至,有時候我們呢還能聽到他們成長的拔節聲,這樣的體驗,我們怎麼會沒有快樂感和成就感?

很多時候,有無成就感取決於我們的內心。肖申克的救贖,救贖的是靈魂,再次審視自己的工作,我一直想說:如果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有了安迪的精神,我們都能很好地珍惜工作中的每一天,珍惜和孩子們相處的每一天,讓孩子們因爲遇到你,而有一個健康幸福的童年,那麼,我們的內心,該是如何的富足?

做一個救贖者,做一個自救者,讓這個世界因爲你的到來而有所不同,讓你周圍的人因爲你的存在而有不一樣的感受。肖申克的救贖,救贖的是靈魂……

  【篇八:肖申克救贖觀後感】

當看完《肖申克的救贖》時,真的被震撼了,感動於主人公安迪的善良和胸襟,更折服於主人公對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我覺得安迪是一個真正的男人,當他得知他的妻子有婚外情時,剛開始他也像常人一樣試圖槍殺他們,來一瀉自己的私憤,來懲罰那個背叛自己的女人。但他最終還是冷靜下來了,他沒有那樣做。甚至到最後把那一切都歸罪於自己,歸罪於自己的不善於表達,歸罪於自己的照顧不周,歸罪於自己的冷漠。

當典獄長破滅了他可以洗涮冤情,還他自由的時候,他是鬧過,但他後來想的是這一切是本該屬於他的,看到這裏,不禁對救贖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原來,20年的監獄生活,真正獲得救贖的是他的心靈,他在爲他對於妻子的“冷漠”,不善於表達,照顧不周在懺悔。他在爲這本該不屬於他的慘痛的結果負責。這不是一個普通的人所能做到的,不是一個普通人所能擁有的胸襟,善良。

所以我想說,原來,一個男人,一個真正的男人,不是要看他個頭有多大,不是要看他體格有多麼強壯,最重要的是要看他有沒有胸襟,有沒有責任。

安迪是渴望自由的,從他走進鯊堡監獄的那一刻開始,他就從沒放棄過對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安迪:世上有些東西是石牆管不住的,在人的內心,有他們管不到的東西,完全屬於自己。

瑞德:你指的是什麼?

安迪:希望。

當看到這的時候,不免覺的有些好笑,在那樣的環境中談論“希望”兩個字,多麼不合時宜,要知道那是比貧窮和挫折更可怕的東西:失去自由。正如瑞德所說“朋友,我告訴你,有希望才危險,希望能把人弄瘋,希望無用,你最好認命。”

但隨着劇情的發展,你會覺得不可思議,會慢慢的被觸動,他所做的一切:兩年內不斷的寫信要求州議會撥款,建成全州最好的監獄圖書館,幫獄友拿到高中畢業文憑,所有的所有,他都在強烈的向我們表達:原來他的希望之火從來沒有熄滅,他在竭力做一名有尊嚴的,合格的“自由人。”在不斷地努力,在不斷的超越自我。

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兩個鏡頭是:

鏡頭一:獄友們喝着冰涼的啤酒,而安迪則安靜地做在天台的陰涼裏看着天空,臉上掛着奇異的淡然的微笑,你可以說,他是拍獄方馬屁,或是想博得友誼,但我認爲他只是想重溫自由,哪怕只是一剎那。因爲他從來沒有忘記自己是個有尊嚴的人,從沒有忘記希望和自由。

鏡頭二:當《費加羅的婚禮》響起的時候,所有囚犯被這恍如隔世的聲音震撼了,一絲高牆外的氣息所帶來的自由的感覺,那是他們最不願意提及,甚至在逃避,但是又最渴望的東西,那聲音就像一道亮光,刺穿了覆蓋在他們心上那層黑幕,喚醒了他們心中尚未全部泯滅的東西:希望。你會發現原來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希望之火,而安迪的希望之火從來都沒熄滅過。

當他在那個月黑風高,閃電交加的深夜,成功地穿越自己十九年來挖成的祕密通道,頂着惡臭,又穿越了那下水道時,徹底被震撼了,當瑞德認爲用一把小錘要六百年才能打洞逃生的時候,他實際只用了19年就做到了,他對自由的渴望,他敢於冒險的信心和勇氣,他的細心,此時此刻,都展現的淋漓盡致,彷彿此時此刻的滂沱大雨,電閃雷鳴,都是在爲他喝彩,爲他的執着,爲他的勇氣。

安迪的偉大是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正如瑞德所說的那樣:監獄是個怪地方,起先你恨它,然後習慣它,更久後,你不能沒有它,這就是體制化,而安迪在這所謂的體制化下,仍不爲所動,仍然懷揣希望,追求那看似天方夜譚的自由,他的偉大就不言而喻了,你會覺的原來自由有那麼大的魅力,它可以觸摸希望。

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在社會這所大監獄中,我們都被體制化了,被身邊發生的瑣碎的事牽絆,忘記了追求,把希望的火苗撲滅,所以我們都該像安迪那樣去追求那體制化下的自由,點燃那永不熄滅的希望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