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總結 > 班主任工作反思:一句話引發的思考

班主任工作反思:一句話引發的思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8W 次
班主任工作反思:一句話引發的思考
-
-
班主任工作反思:一句話引發的思考
  
  經常聽到同行說這麼一句話“只要不上課,學生是很可愛的”。每次聽到這樣的話,我都很奇怪,爲什麼原本非常可愛的孩子上課後就不再可愛了,爲什麼上課後學生的行爲不再透着童真、反而會引起老師的氣憤與無奈,爲什麼我們的學生不喜歡上課?
  
  其實任何一個孩子在走進學校之前都是懷抱夢想,雖然那時候他們還很小,但也會幻想,幻想着學習時帶來的樂趣,受到老師關愛後享受的幸福。於是孩子們懷揣着自己的夢想高興地走進了校園、步入了課堂,用一雙雙渴望的眼睛看着老師,他們希望得到呵護、獲取知識、享受快樂。
  
  但是隨着孩子們上學的時間越長,他們越想遠離學校、遠離課堂,原本渴望上學的很多孩子開始厭學,真不知爲什麼,經過幾年的教育把活潑可愛的孩子塑造成了厭倦書本、厭倦課堂的人。
  
  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我認爲就是培養一個人終身受用的習慣、內化爲自身動力的自學自治能力、還有開朗樂觀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而分數至上的考試製度、試卷年復一年增加難度,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不到樂趣、享受不到成功,他們每天都是拖着疲憊的身軀早出晚歸,有時候坐着都能睡着,難道這就是我們所需要的未來人才嗎?一個民族真的想復興、一個國家真的想強大,需要的是一批批有激情、有能力、有學識的人,而不是整日迷迷瞪瞪、昏昏欲睡的做題機器。而我們的教育現在充當着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呢?當學生走進課堂後不再可愛了是否在向我們暗示着什麼呢?
  
  課改浪潮一次次的衝擊着我們的課堂,當一次次的衝擊過後,學生沒有在學習中幸福了,反而更加累了、更加煩了、更加膩了,古人的頭懸樑、錐刺股、三更睡五更起是建立在強大的精神動力之上,所以他們學出了一種氣勢,他們在學習中非但沒有覺得累與苦,反而興致昂揚,而我們的學生呢?(班主任 )拿起書就煩,看見學校就頭疼,這樣的現象真應該引起人們的警醒,無休止的高難度考試、無休止的作業、還有更多的無休止,已經起到了難以預知的負面影響,通古照今可知一個人在求學的過程中不怕苦、不怕累,最怕的是不得法、做他們不感興趣的事、最怕在學習中充當空瓶子的角色,讓老師往進灌輸,但灌輸後無法與瓶子真正的合爲一體,於是在他們之間就會產生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於是厭倦、逆反就產生了,教與學之間就無法產生共鳴,沒有共鳴就要有矛盾,沒有合爲一體學生就要厭學。
  
  學生應該是有朝氣的、應該是有靈性的、應該是有遠大抱負的,而他們的朝氣、靈性與遠大抱負集合在一起纔是我們民族的希望、國家的希望,但是通過學校的教育,考試的洗禮,在更多的時候是扼殺了學生的朝氣、摧毀了他們的靈性、消除了他們的抱負,當很多孩子畢業後蔫頭耷腦、無精打采、毫無抱負、萎靡不振,一幕幕學生考完試後把書本狠狠地扔向高空不只是電視劇中的場景,更多的是發生在我們身邊,剛剛畢業就把書全部賣給收廢品的,圖個眼不見心不煩,教育在這些孩子身上所體現的作用就是讓他們厭倦書本、厭倦學習
  
  孩子是需要快樂的,學習是需要興趣的,無論是讀書萬卷還是深入思考都需要動力,都要建立在主動的基礎之上,被動就會出現逆反、就會出現厭倦,教育要讓孩子迴歸課堂,讓他們在課堂上更可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