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計劃 > 小學學科教學工作計劃

小學學科教學工作計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6W 次

成功的教學不僅教會學生知識,而且要教會學生學習,即,不僅要學生“學會”,而且要學生會學,要學生會獨立、主動地去獲取已有知識。下面小編帶來的是小學學科教學工作計劃,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學學科教學工作計劃

  小學學科教學工作計劃1

絕大部分學生能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思想上積極要求上進,班上班風好,學風好.但也有個別學生,組織紀律渙散,上課時能勉強遵守課堂紀律,課餘時間就不能自覺了,本學期得對他們進行自律教育。

教材分析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爲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本課程根據中高年級學生社會生活範圍不斷擴大的實際、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爲主線,將品德、行爲規範和法制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國情歷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環境教育等有機地融合,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境、社會活動的社會關係的交互作用,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經驗、情感、能力、知識,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並在此基礎上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初步的道德判別能力,爲他們成長爲具備參與現代社會生活能力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教學要求

總要求: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展,爲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爲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珍愛生命,熱愛生活,養成自尊自主、樂觀向上、熱愛科學、熱愛勞動、勤儉節約的態度。

2、在生活中養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友愛寬容、公平公正、熱愛集體、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觀念和規則意識。

4、熱愛祖國、珍視祖國的歷史、文化傳統。尊重不同國家和人民的文化差異,初步具有開放的國際意識。

5、關愛自然,感激大自然對人類的哺育,初步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能力

1、能夠初步認識自我,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行爲。初步掌握基本的自護自救的本領。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爲習慣。

2、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與合作,學習民主參與集體生活。

3、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物和現象,嘗試合理地、有創意地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習對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評價。

4、學習蒐集、整理、分析和運用社會信息,能夠運用簡單的學習工具探索和說明問題。

知識

1、初步瞭解兒童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羣體的互動關係。瞭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和社會規則,初步懂得規則、法律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2、初步瞭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影響。

3、瞭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理解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簡單瞭解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一些共同問題。

4、知道在中國長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優良傳統。初步知道影響中國發展的重大歷史事件。初步瞭解新中國成立和祖國建設的偉大成就。

5、知道世界歷史發展的一些重要知識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知道社會生活中不同羣體、民族、國家之間和睦相處的重要意義。

具體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掌握必備的知識。

2、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

3、創設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4、充實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創設條件儘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小學學科教學工作計劃2

  一、指導思想

以進一步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爲核心,以課堂教學研究爲重點,以新課程教學評價研究爲突破口,圍繞教研室工作的總體部署,確立“深化課改,服務課改,以課改推動各項工作展開”的整體思路,促進課程改革理念與行爲的統一,促進我市小學品德學科教學的優質均衡發展。

  二、工作目標:

經過努力,能夠促使小學品德學科任課教師業務素質和部分教師綜合素質有所提高;促使薄弱學校教學水平、教學質量有所提高;促使小學品德課堂教學質量及教師研究水平逐步提升。

  三、具體措施

1、繼續深入開展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新課標精神的宣傳、學習、研究工作,更新教學理念,探討教材教法。

2、加強品德學科教學思想建設,提高教研活動質量,加強教研工作的時效性。

3、進行品德課教材教法研究,充分利好教材這個範例。

4、加強對農村相對薄弱學校的教學指導,繼續進行送課下鄉活動。

5、對部分學校品德學科教學進行調研,發現和解決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總結和推廣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的寶貴經驗。

  四、主要工作

1、加強學習,豐厚底氣,促進學科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

2、加強常態課課堂教學研究,以示範和典型案例分析爲基本方式,從解決問題走向經驗提升,從經驗走向研究,從封閉走向開放。真正使教師的教學感性與理性交融,使教學研究成爲教師實現自己教育理想的舞臺。

3、引領教師專業發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品德學科教研的重要工作。做到培養有層次,努力有方向,促其儘快成長;同時強化學科教研,使學校的校本教研走向規範,走向科學。

4、做實課題研究。抓實區級課題“小學品德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研究”子課題的研究。在具體操作中,加強對課題指導,走實研究的過程,強化過程的監控,規範檔案的管理,使課題研究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

5、優質資源下鄉。藉助網絡研討、送課下鄉、調研和具體的指導,使我市品德老師得到薰陶,品德課堂教學再上新的臺階,實現優質資源效益的最大化。

五、充分發揮網絡教研優勢

1、認真總結上期網絡教研工作的成績與不足,發揮好小學品德絡教研中心組的核心作用,將小學品德學科欄目做得有聲有色。

2、認真組織網絡教研活動。

3、加大網絡教研的宣傳力度,讓廣大小學品德學科教師用好網絡這個平臺。

 六、活動安排:

九月份:

1、制定小學品德學科教研計劃。

2、各學校制定小學品德學科教研組活動計劃。

十月份:

1、各校認真組織理論學習《“品德與生活”和“品德與社會”課標解讀》

2、徵集品德與生活(社會)教學案例、故事、教學反思等。

十一月份:

1、下校聽課調研及教學檢查。

2、組織開展送課下鄉活動。

十二月份:

1、課題彙報交流研討活動。

2、開展網上讀書學習及研討活動。

一月份:

1、組織召開德育教育專題講座,做好評價工作。

2、學期工作總結與反思。

3、安排下半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