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發言稿 > 家校培養好習慣家長會發言稿大綱

家校培養好習慣家長會發言稿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6W 次

一個好習慣的養成會伴隨孩子的一生,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校培養好習慣家長會發言稿,歡迎參考閱讀!

家校培養好習慣家長會發言稿

  家校培養好習慣家長會發言稿1

“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這是我國着名文學家巴金先生關於學習的至理名言。學生成績的好與壞,不僅與智力有關,更重要還與學生的良好習慣有關,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決定一個學生未來成功的基礎和保障。

正因爲如此,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爲教師和家長最爲關心的問題之一。一般來說,有什麼樣的學校和家庭生活環境,學生就會形成什麼樣的學習習慣。“與其給孩子金山、銀山,不與教給孩子好習慣”。

下面和大家交流一下家長如何養成孩子的學習好習慣。

讓孩子養成八個學習的好習慣

1、讓孩子養成快樂地學習的習慣孩子有良好的學習情緒纔會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當然這裏所說的快樂地學習,“快樂地”是相對的。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要想獲得知識,就要付出艱辛的努力。但我們家長也要讓孩子快樂地、主動地學習,不讓學習成爲孩子的負擔,孩子纔不會產生厭學情緒,家長也會少操一些心。如何讓孩子學習快樂呢?首先我讓孩子意識到他的任務就是學習,讓學習成爲孩子的習慣。從幼兒園開始,我就讓孩子養成每天必須按時上幼兒園的習慣。上學後,我教育孩子,爸爸媽媽的任務是工作,你的任務就是學習;其次是讓孩子在學習中找到樂趣,孩子是喜歡新鮮事物的,我教育孩子,學習可以學到很多有趣的東西,我們也和孩子一起分享有趣的知識;第三是我們不給孩子壓力,小學生的學習成績多不太穩定,孩子考得不理想,我們不埋怨孩子,而是和孩子分析總結考得不好的原因;四是和孩子分享成功的快樂。孩子取得一點成績,都會得意洋洋,我們也總是予以鼓勵,並且給予一定獎勵。所以我的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每天都是快快樂樂地去上學。孩子有一個快樂的心態,家長就會收穫快樂的心情。

2、讓孩子有一個學習好環境環境也決定了孩子的學習習慣。我們給孩子佈置了一個他自己的學習空間,包括單獨的房間,漂亮的書桌,齊全的工具書,有趣的和課本同步的學習電腦;爲了讓他有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我們幾乎不看電視,讓孩子專心學習。我們建立全家人共同遵守的習慣,孩子做作業時,我們一般不過問,而是安靜地做家務事或自己學習;遇到難點,我們還和孩子一起分析,一起討論。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也就養成了專心學習的好習慣。

3、讓孩子養成認真聽講的習慣“珠子穿成串,才能更好看。”學知識,也是這樣。課堂上,老師講課是一環扣一環的。有一環理解不好,課後就是花雙倍的時間,也很難補上。所以我要求孩子,上課認真聽講,思路跟着老師轉。孩子知道課堂上聽得好,作業就會做得快,就有更多時間學習其它內容或玩耍,所以孩子上課比較認真,課堂上的內容一般不需要我們過多講解。

4、讓孩子養成及時準確完成作業的習慣

“溫故而知新”,及時準確完成作業是深化知識,鞏固知識,檢查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對於老師佈置的作業,一是我要求孩子一回家就做作業,全部完成後才能玩;二是要求孩子專心致志完成;三是對孩子作業認真檢查,瞭解孩子薄弱環節,和孩子一起分析和訂正錯誤,並舉一反三,對家長也不能肯定的地方,要求孩子明天重點聽講,或詢問老師,回家後再講給家長聽。

5、讓孩子養成自己獨立學習的習慣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習慣。我教育孩子,自己對自己負責,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他做作業時,我們不在旁邊陪他、監督他;我告訴他,爸爸媽媽不負責檢查作業是否遺漏,只負責查找錯誤;我要求他遇到不懂的問題,自己查資料,查不到時我們纔會提醒和啓發一下;孩子作業沒做完或沒做好,就沒有資格玩。例如,我的孩子補習奧數,剛開始,孩子多依賴我反覆給他講解,隨着能力的提高,我逐漸甩手,鼓勵孩子自己思考,只在難點上和孩子一起分析,慢慢養成了孩子獨立思考的自學習慣。做完作業後,我們要求孩子自己整理書桌,清理書包,養成做事有始有終的好習慣。

6、讓孩子養成自己檢查作業的習慣

孩子由於粗心的天性和學習掌握的程度,作業做完後會有較多錯誤,我要求孩子自己先檢查一遍,看看計算是否粗心,算式是否列對,作文是否通順,有無字寫錯了。一方面,讓孩子在檢查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讓孩子又進一步複習了作業。

7、讓孩子養成及時複習的習慣

孩子學過的知識,剛學時記得很牢,可發現不久就會忘記,特別是一些語文基礎知識和需要背誦的內容,如果在後面的學習中用得不多,孩子不久就會忘記。我要求孩子,對照課文後面習題,對前期課文重新朗讀和背誦,對課後習題再自己回答一遍,對生字再默寫一遍,對作業中的錯誤再看一遍,對數學中的基礎概念重新理解背誦一遍,不斷鞏固知識。

  家校培養好習慣家長會發言稿2

尊敬的老師和各位爸爸、媽媽:大家好!

每學期的家長會我都是期盼着它的到來。因爲每次家長會李老師都會給我們講孩子在校的情況,孩子學習的情況以及一些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每次家長會都會給我新的啓發。而今天能有機會在這裏和大家交流,我感到非常高興。

時間過得飛快,不知不覺中,我們的孩子都已經上三年級了,馬上要進入四年級了。在這個時候,我覺得爸爸媽媽們最重要的不是看分數,而是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每次開家長會,李老師都會告訴我們:孩子的好習慣養成了,那他的學習就一定沒問題。孩子的小學階段,是培養孩子好習慣的最佳時期,爸爸媽媽們一定要抓住這個時期,尤其是現在,越早越好。所以今天在這裏我就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培養孩子好習慣的點點滴滴。

說起培養孩子好習慣,不僅要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閱讀習慣,還要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行爲習慣。 這些習慣缺一不可,是我們塑造孩子品質·能力的根本。今天我主要和大家交流一下學習習慣和閱讀習慣。

首先,我先說一下閱讀習慣。因爲有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會給學習習慣打下基礎。爲什麼這麼說呢?以爲讀書可以修心養性。這樣一來,孩子在學習時,就可以”專注“,”靜下心來“。人在看書時,字是靜止的, 大腦就會去思考,而看電視時,畫面是動態的,大腦就會停止思考。我兒子開始讀書是在出生後的第一個月裏。在沒生孩子的時候,我就開始看有關教育孩子的書,看了非常多。所以我就決定在孩子一生下來的時候就開始給他講故事。從月子裏開始,每天都講故事,這個故事也就三四句話,每天講兩三次,每週換一個故事。一個月就四個故事。第二個月起再重複講這四個故事。直到第三個月,我記得我一講《猴子蓋房》和《鑿壁借光》這兩個故事時,我兒子就非常高興,手舞足蹈,開心地笑。我講一句,他還咿咿呀呀地和我對話,我非常高興,我知道兒子喜歡聽這兩個故事。就這樣,我一直給孩子買書,講故事,每天晚上睡覺前半小時是看書,講故事時間。孩子也特別喜歡看書。到了四歲的時候,我覺得買書已滿足不了孩子的需求,我就給孩子在寶雞市於樹冠辦了借書證,我們全家三人一人辦了一張。在孩子六歲時,我又給孩子在”好書童“辦理了讀書證。”好書童“的書是分年齡階段的,有名著,有繪本,有百科等等,種類非常多。在這期間,我一直每天睡覺前和孩子一起看書,給他講解。這些書的內容夜診的吸引了我,也讓我學了不少以前不知道的知識。在孩子七歲時,我不再給他講了,讓他獨立自主地看書。看完之後,覺得認爲內容好的或是有意義的,內心有觸動的就推薦給我看。 對我印象非常深的就有這三本書:《猜猜我有多愛你》,《西頓動物記——孤熊華普的一生》,《戴小橋和他的哥們兒》。這三本書是我和孩子一起在笑聲中,或是流着淚把它看完的。看着兒子的成長,我心裏非常高興。在閱讀的同時,我和兒子一起建立了好詞好句本,勵志名言本。現在兒子自己看書時,遇到好詞好句,勵志名言時,有一種如飢似渴似的需要把它摘抄下來。在孩子看書時,一定不要光看漫畫,要看經典。有了閱讀好習慣,孩子就不會再沉迷與電腦,遊戲之中。因爲那裏已沒有吸引他的東西了,而書裏能深深震撼他心靈的東西在吸引着他。

現在,我再說一下學習習慣。有了以上的閱讀習慣,學習習慣已不是問題了,已經自然而然的形成了。我在孩子上學前班,一年級上半學期時,他寫作業的時候,我是陪着他一塊兒寫的。這個”陪“,不是監督的意思,而是在他寫的時候,告訴他今天的作業怎樣安排,怎樣計劃能更節省時間,作業格式怎樣寫好看,複習,預習的方法。堅持這麼一段時間後,從一年級下學期到現在,孩子作業都是獨立完成並且效率很高。在學習習慣中最重要的一點是認真的習慣。培養這個習慣要從小事做起,不管是多小的事,多無關緊要的事,也要認真做好。

總之,教育孩子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是一件要付出許多心血的事。我們千萬不能打罵孩子,用粗魯的語言去說孩子,這樣會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我們要用愛去溫暖孩子,去溫暖他們那幼小的心靈。爲什麼現在的孩子看似都很浮躁?會出現一些自殺等等讓人不可思議的事?因爲現在的生活節奏太快,爸爸媽媽工作太忙,無暇顧及孩子幼小的心靈深處的東西。孩子的心靈是空虛的。所以我們要用愛去溫暖他們心靈的深處,用愛去教育孩子。願我們的孩子健康快樂的長大!

  家校培養好習慣家長會發言稿3

尊敬的各位家長: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學小各項工作的支持,今天大家在百忙之中參加我們的家長會,可就表明大家對教育子女的重視,對我們學校工作的支持,首先我代表一年級的老師向各位家長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是孩子成才的搖籃。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父母的第一責任是教育孩子。從孩子背上書包,興高采烈地走進學校的`第一天起,就意味着告別了無憂無慮的遊戲爲主要活動方式的幼兒時代,開始正式跨入以學習爲主要任務的學生時代。這個時期既是孩子學習的知識含量大幅度增長、開啓智慧之門的黃金時期,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教育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需要不斷學習,尋找規律,掌握方法,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這時期的孩子又怎樣的特點,我們該怎樣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首先,講一講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們從這一年齡階段的生理髮展狀況分析,一年級學生有兩個特點:

1、一年級孩子新陳代謝旺盛,活動量加大,呼吸頻率較快,對氧氣和營養需要比較多。根據這一特點,家長一要注意孩子的營養,特別是早餐一定要吃好,積極參加勞動,作好廣播體操,上好體育課,整理書包,洗手帕等。

2、一年級孩子骨骼比較軟,肌肉比較嫩。根據這一特點,家長要注意二點:一要注意孩子走路、看書、寫字的姿勢要正確。二要注意孩子的運動量不要過大。

第二,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我們從這一年齡階段的心理髮展情況分析,一年級學生有2個特點:

1、好奇多問,對一切新事物都感到興趣。好奇心是求知慾望的具體表現。作爲家長,要愛護孩子的好奇心,耐心解答孩子提出的問題,不能解答的也要對孩子說:下次告訴你吧!不能討厭孩子多煩,朝孩子發脾氣,損害孩子的求知積極性。對一年級孩子講故事,最好講一點動物故事、童話故事、寓言故事,把思想教育安排在故事之中。家長還要和孩子多交談(每天不少於二十分鐘),增加孩子說話機會,豐富詞彙(低年級是增加詞彙的最佳時期),發展思維。

2、活動、行爲缺乏目的性。比如:叫他複習功課,他可能津津有味地看書本後面的插圖;一聽到其它聲響,注意力就被吸引過去了。家長要經常提醒和督促孩子觀察什麼、注意什麼、思考什麼;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最後做什麼。要使孩子逐漸懂得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也不能一心兩用。玩的時候,就痛痛快快地玩;學習時,要認認真真地學。還要給孩子訂一個作息時間表,幾點鐘起牀,起牀後幹什麼,幾點鐘上學,幾點鐘看書聽廣播,幾點鐘睡覺,讓你的孩子活動、行爲有一定的目的性。

當我們瞭解到孩子的一些特點時,作爲一年級家長應該做些什麼?真心地希望以下幾個小故事能讓大家有所感悟。

從坐立不安到聚精會神

有這樣一個媽媽,有一天看兒子在家裏寫作業時,一個小時的時間活動了至少10次,一會兒看看冰箱裏有沒有吃的,一會兒去個廁所,一會兒看看電視裏是不是在演什麼好節目。這個媽媽沒有訓斥孩子,她只是平靜地與孩子談了談:兒子,一個小時來回動個十來次,是不是很頻繁呀!依我的觀察,你一小時動個六七次也就差不多了。兒子注意到了這一點兒,他儘量減少自己的活動,一個小時只活動了5次。媽媽十分高興:兒子有進步,一下子能減少一半,可媽媽覺得你還有潛力。在媽媽的鼓勵下,兒子又有了新的進步。到後來,不用媽媽監督,兒子在做功課時也能聚精會神了多給孩子以鼓勵

  家校培養好習慣家長會發言稿4

尊敬的各位家長: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五(5)班的全體任課老師對大家的到來表示衷心的感謝,本次家長會交流的話題是《養成良好習慣,成就美好人生》。說實在的,孩子的教育一直都是我們非常關心的問題,把孩子培養成材也是家長和學校的共同責任,共同的願望。您把孩子交到了我們老師的手中,我們不敢有絲毫的懈怠,教給他知識與方法,教給他做人的道理。但工作中難免能面面俱到。單靠老師的力量是不夠的,孩子的每一點進步,除了老師的辛勤培育之外,家長的努力和付出也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家長也應該積極的配合起來,做好以下工作,做到家校合一:

一、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作用

1.父母爲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是對孩子影響最先、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對象。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孩子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

我們從電視上曾看過這樣一幅畫面:一位兒媳給自己的婆婆端來洗腳水,她的兒子看到後也主動給她端來洗腳水。這就是榜樣的力量!

我還看到過一位父親批評他的兒子:“你這幾天總玩遊戲機,就不能控制一下自己,把精力用到學習上嗎?”您猜他兒子怎麼回答他的:“你還說我呢,爺爺經常告訴你不要在外面玩麻將,你怎麼還總是整宿的玩呢?”一下子弄得這位父親說不出話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十分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努力樹立良好形象,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上都給孩子以健康、積極的影響。

2.多與孩子交流,多關注孩子的學習,詢問孩子在校的學習。

與孩子溝通這個問題也許是困擾家長的一個普遍問題。如果經常以一個較爲嚴厲的家長的角色對待孩子,可能時間長了,孩子更不願意與家長溝通了,代溝也許會越來越深,無法進行有效溝通。但是如果家長老是與孩子”嬉皮笑臉”的胡鬧,把握不好分寸,也很難樹立應有的威信。因此我建議,家長最好學會換位思考,時常以孩子的角度思考一下問題,想想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這樣和孩子溝通起來會輕鬆地多。但是不能由着孩子的脾氣爲所欲爲,應以一個朋友和指導者的角色與孩子溝通。在瞭解她的同時在無形的交流中引導她。既然是溝通,那自然是相互的,家長要做好榜樣,經常和孩子聊天,而不是從不和孩子交流,

出現問題了,然後再糾結爲什麼會出現問題,爲什麼孩子不願意和自己聊天。其實這要靠家長長時間的努力,時間長了,孩子一定會喜歡和你聊天,溝通的。相信大家都是一個好朋友似的家長。

3.如何與孩子相處?

(1)平等相處

小明已經7歲了,在家裏,父母叫他做事情時常常會這樣說,“去!把杯子拿來!”,“把報紙拿來!”,“趕快去彈鋼琴!”。

雖然有時候小明很願意去做這些事情,可是每每聽到這樣的話,反倒沒有動力了。“把杯子拿來”和“幫媽媽把杯子拿來”兩句話,在成人聽起來差不多,但孩子的感受卻會有很大的不同。孩子雖小,但同樣不喜歡命令式口吻,喜歡受人委託。所以,每當父母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時,作爲孩子的養育者,如果總是難以忘記自己“教育者”的角色,就會在和孩子溝通時難以保持平等的地位, “你要”、“你應該”、“你不能”等詞語會常常掛在嘴邊,其結果是家長談得越多,就越可能說一些不該說的話,這樣,孩子就漸漸失去了與家長交流的願望。

(2)學會傾聽

3歲的小新是家裏的小皇帝,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十分寵愛。小新的愛好是看圖畫書,等爸媽回來,他就要手舞足蹈地跟父母彙報“讀後感”,但由於他說話不清楚、表達吃力,爸爸往往聽到一半就看報紙去了,任由小新自說自話。

父母在與孩子溝通時候,往往只顧自己“暢所欲言”,這其實是在堵塞孩子的耳朵或讓他們閉嘴,發展下去就會演變成爲最常見的錯誤說教。孩子也有渴望交流的願望,他們也希望自己的話能被好好傾聽。每當孩子跟父母說話時,父母應儘可能放下手頭上的事情,全神貫注地聽孩子說話,這能讓孩子覺得父母很在意聽他說話,孩子感到受到尊重和鼓勵,會很願意說出自己心裏的感受。

(3)勿以親友做對比

兒童由於抽象思維尚處於發展階段,所以在告訴孩子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的時候,不要給他們一個籠統的“好孩子”、“壞孩子”的概念,而應該具體和清楚,更多時候還需要一個樣本。不過,這個樣本最好是從故事書、動畫片、文學典籍中尋找,會比較穩妥。父母若是以親戚朋友爲例,恐怕會爲自己的孩子將來建立人際關係製造難題;另一方面,父母片面的評價會無形中傷害到其他人。如我家鄰居,有個孩子叫小菲,“你看,隔壁的小濤都會做100以內的加減法了,你還什麼都不會,你怎樣才能趕上人家啊?”“樓下的那個妮妮實在太不像話了,去年讀一年級以來,數學從來沒考及格過,將來你可別這樣。”讀大班的小

菲現在最怕聽到媽媽提小濤、妮妮,原來大家常常在一塊玩,可是自從聽了媽媽的嘮叨,她都不知道自己還要不要和他們一塊玩了。

3.家庭教育中夫妻應做到一致

家庭教育中,母親具有十分特殊的重要的作用,但決不能因此而把教育子女的責任全部推給母親,孩子同樣需要父親,父親在家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心理學家們經過深入的研究和探討認爲,父親在孩子的潛意識裏產生的是一種威嚴的感覺,實際上一般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喜歡以父親爲榜樣,自覺或不自覺的模仿,這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本能。從父親那裏,孩子可以學到剛強、自信並獲得安全感,現在有很多孩子缺少陽剛之氣,與父親教育的缺失有很大關係;從母親那裏,孩子學到善良,體會親情。所以,父母雙方只有相互配合,取長補短,才能使孩子得到一個完整的家庭教育。

在對孩子的培養教育上,夫妻雙方應在認識和行動上保持高度一致。在培養孩子的思路和具體做法上,夫妻應及時溝通達成共識;當批評孩子時,雙方應態度一致,不應該一方講原則,嚴格管教,而另一方則縱容溺愛;在承擔教育孩子的義務和責任上,雙方不應互相推委,而是盡己所能,給孩子以最大的幫助。 夫妻雙方還應注意避免在孩子面前爭論,尤其是事關孩子的是非爭論。因爲父母之間的不一致常常使得孩子沒有個明確的是非標準。孩子在場時,夫妻雙方都有一種要維護自己的尊嚴和權威的心理需要,簡單的指責除了會引發彼此間的“戰爭”,不會有別的收穫。孩子的事情沒解決,兩口子卻先打起來了,不值啊!因此,當孩子在場時,彼此一定要剋制。少一分正面衝突,就會少一分對孩子教育的負面影響。如果夫妻雙方當着孩子面爭吵成了習慣,孩子就極有可能養成虛僞等不良習慣,有時還可導致對父母某一方的仇視與對立,爲家庭的幸福埋下禍患。對方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妥,你應該在事後尋找適當的機會,用心平氣和的探討問題的方式,來表達你的建議或意見。通過你的用心引導和彼此間的反覆磨合,兩人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必然會逐步趨向一致的。

因此,父母雙方一定要增強教育孩子的責任感,共同承擔教育孩子的任務,主動走進孩子的生活中,讓孩子在父母的雙重教育下健康成長。

二、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美國心理學家也說過:“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可見,養成一個良好習慣,對於孩子的一生是多麼的重要。

父母的第一責任是教育孩子,而教育孩子的第一位就是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小學是培養孩子的最佳時期。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我們要努力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家長在家裏爲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安心、充分學習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孩子能否健康成長。好並不是指富裕的家庭環境,而是指家風好。心理學家講:

(1)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便學會譴責;

(2)如果孩子生活在敵視中,便學會好鬥;

(3)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便學會自信;

(4)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歡迎的環境中,便學會喜歡別人;

(5)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誼中,會覺得生活在一個多麼美好的世界。

孟母三遷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吧,說的是在戰國的時候,有一個很偉大的大學問家孟子。孟子小的時候非常調皮,他的媽媽爲了讓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裏了!”孟子的媽媽就帶着孟子搬到集市旁邊去住。到了集市,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招待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表演得像極了!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了。這個時候,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着頭說:“這纔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從這個故事我們看出在孩子學習和專心活動的時候家庭中的每一名成員都有責任,要爲孩子創設一個安靜的學習氛圍,使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不受到人爲的外力干擾,鼓勵孩子靜心學習。如當孩子做作業時,爺爺奶奶在看電視,而且電視聲音非常大,爸爸媽媽在大聲聊天,試想孩子怎能踏實的認真學習呢!同時,模仿是加強學習習慣培養的一個重要途徑。對孩子來說,能否引起模仿,取決於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員的表現。因此孩子學習時,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員應以身作則,自覺學習,如讀書、看報等,能與孩子一起討論問題,共同學習則更好。大人不應該一方面要求孩子專心學習,另一方面自己又在起勁地玩撲克、看電視、猜拳行令等。這樣既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又給孩子的過失留有藉口,達到一定程度時,孩子可能會對我們說:“你都沒做好憑什麼嚴格要求我?”使習慣培養爲空話。

2.給孩子制定適宜的作息時間表,培養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學習的習慣,力戒拖延和磨蹭 孩子在學校裏的學習是有嚴格時間規定的,在家裏也應該有固定的學習時間。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每天晚上的活動表,引導孩子學習規矩,幾點學習、幾點玩、幾點看電視、幾點休息等等,因爲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們不能剝奪孩子玩的權利。孩子不玩痛快,學習時就不會很好集中思想,也不會精力充沛。

有的孩子因爲從小養成了好習慣,到了學習時間,他自己都會比較自覺地坐在自己的書桌上開始看書做作業了,而有的孩子卻將玩放在了第一位,因此學習被耽擱了。正因爲孩子的自制力較弱,家長就有必要和孩子制定作息時間表,並嚴格監督孩子實施。這種時間定向能在很大程度上使開始投入學習的準備時間減少到最低

限度,使孩子能夠很快地專心學習。同時訓練孩子的專注能力,集中精力學習,而不是學習時摸摸這兒、看看那兒,遲遲進不到學習狀態中。有的在學習時總有許多毫無意義的停頓,寫着寫着就站了起來,或者說幾句閒話等等,這些孩子貌似學習,但實際上學習效果極低,既白白浪費了時光,又會養成做事心不在焉的壞習慣。久而久之,會造成思維遲鈍,注意緊張度降低,影響智力發展,使學業落後,以至形成拖沓的作風,學習、工作都沒有效率。所以在對孩子的要求上,不要只滿足於孩子“一坐就是幾個小時”,而要教育他們在規定的時間內精神專注,高效率地完成任務,幫助孩子學會控制干擾,訓練他們高度的專注能力。

同時,爲了保護孩子的視力建議平時不看或少看電視,週末看電視可以讓孩子將電視中的一些新奇點提出來,多問幾個問題,先讓孩子去思考,雖不一定能有答案,但在潛移默化中,將多方向、多角度的思考習慣培養出來。看電視要有選擇性的看,除了動畫片,還會關注《動物世界》、《探索發現》、《百家講壇》《新聞聯播》等等,看過後要啓發孩子提出一些問題,如果父母不能解答的就一起上網,一起查閱資料。 讓孩子多問幾個“爲什麼”,只要能不斷提出新問題,就有可能不斷獲得新信息,也就能保持自始至終的濃厚興趣。

3.多給孩子一點信心,做孩子成長的強有力的後盾

由於孩子的個體差異,免不了學生的成績有好有壞,孩子由於不肯學習,導致成績差,我們是應該適當的批評,但是孩子很努力,成績卻不怎麼理想,我們更應該給他信心,而不是一味的給他潑冷水,我們該做的是跟他一起努力,想想怎樣才能把他的成績提上去,多關心他的學習情況。不光學習,其他方面也是這個道理。

4.要關注學習習慣的培養

(1)獨立思考能力。

有些題目必須讓孩子先思考,雖然他的想法有時候不正確,但孩子究竟有了思考的過程,不能養成每次寫數學作業,就喊“媽媽,你來看看這題”,一會又喊“媽媽你來看看這題”。時間一長,不會思考了,每次都是媽媽你來看看。所以,假如你的孩子也有這種情況,請你對孩子說,多讀題目自己試試看。你可以在孩子作完了作業,再給孩子檢查,假如真的有不會的,你可以再給他講解。這樣孩子就能夠學會思考,而不會事事都依靠你。

(2)做題認真的習慣。

不少孩子做作業時只顧趕進度,很少顧及到一些細節問題:不是寫了錯別字,就是看錯運算符號或者少做題。有的學生今天佈置的作業他完成了,可是收上來一批,對的沒幾題,這樣的學生對作業的質量不負責任。也許我們一些同學已經養成了家長檢查作業的習慣,他只對作業任務負責,而作業質量與他是沒有關係的。這樣的習慣非常不利孩子的後續學習。爲使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提高正確率與責任感,不是說作業一寫好往旁邊一扔或是迅速的收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