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學記讀後感範文

學記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2W 次

學記是收集在禮記中的一篇教育論文,也是我國最早的教育專著。雖然僅有1700餘字,但是卻包含許多內容,下面給大家分享了學記的讀後感,一起來看看吧!

學記讀後感範文

  學記讀後感1

《學記》這篇文章涉及到教育、教學的很多方面,它提出了教學相長、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啓發誘導,還總結了教學成功的經驗、教學失敗的原因、學生在學習上的四種過失等等。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學相長和啓發誘導兩個方面。

一.“教學相長”使老師走上專業化成長髮展之路。《學記》裏提到:“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這段話闡明瞭教與學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關係。要想教好就必須不斷地學習,而不斷地學習反過來又提升了教的水平。這就好比一個老師要給予學生一杯水,他就必須有一桶水。教學相長的道理讓我認識到一位優秀的老師要善於反省、熱衷學習和鑽研,這樣他才能夠不斷地成長、發展。《論語》中孔子有這樣一句話:“吾日三省吾身”,只有善於反省的人才會發現自己的不足,纔會不斷地學習,才能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二.“啓發、誘導”讓老師“解放”,讓學生“樂學”。“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講的是怎樣啓發誘導;“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則說明了啓發誘導的作用。我認爲老師要做好啓發誘導,關鍵是要明確老師、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定位:老師處於主導地位,學生處於主體地位。這就像導演和演員的關係,一個導演只有充分調動演員的主觀能動性,而不是讓演員被動的接受說教,才能算是好導演。作爲老師也一樣,課堂這個舞臺的主角應該是學生,老師需要做的就是啓發誘導,讓學生充分發揮他的積極性、創造性。孔子也曾有過“啓發誘導”的言論:“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這是《述而》中的一句話,意思是說:不到他努力想懂而懂不了不去開導,不到他努力想說而說不出來不去引發,告訴他一個角落是如此,他不能隨之聯想到另外三個角落也是如此,就不再多說了。孔子在教育他的弟子時就做到了這一點,這從《論語》中的很多內容可以看出來。

我認爲一個老師如果真正做到了啓發誘導,首先他就解放了自己,因爲他不必在課堂上大量灌輸了。其次,受益匪淺的還是學生。這樣做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爲?如果啓發誘導運用得當,學生會有“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感受,他自然會樂學,師生關係也會越來越融洽。如果老師課堂上大量灌輸,而不顧學生的接受能力,不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那麼學生就會缺少反思,他的領悟就會有限,所學的東西也必然忘得快,更談不上學以致用了。由此可見啓發誘導在教學中的重要性。

對待《學記》,我們要取其精華,由表及裏,才能真正落實到教學中去。

  學記讀後感2

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教育能發現人的價值;教育能發揮人的力量;教育能發掘人的潛能;教育能發展人的個性。

《學記》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關於教學方法、爲師之道的闡述。它文字言簡意賅,比喻生動,系統而全面地闡明瞭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任務,教育和教學的制度、原則和方法,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過程中的師生關係以及同學之間關係。

上學時,對於爲師者的理解就是: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當自己真正選擇站在三尺講臺上,才知道僅有這些還遠遠不夠,尤其是在素質教育遍地開花的今天。評價一個好教師的標準有很多,我想爲師之日,就是重任在肩之日。〈學記〉裏講:“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爲人師也”,作爲一名教師,在知道自己責任的基礎之上,還要有好的教學方法。

《學記》裏還闡述了作爲一名教師所應當具備的品質,裏面說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教學方法。如果還是滿堂灌,不顧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情況,不因材施教,不結合學生的實際,教學就達不到目的。作爲教師,要按規律辦事,遇到不懂的問題,要多與他人交流,這樣才能解決問題,獲得更多的知識。

在學習的過程中,這一段話讓我感觸頗深,“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其大意是“雖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知道它的甘美。雖然有極好的道理,不學,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學習之後才知道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後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處。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後才能嚴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處,然後才能勉勵自己奮發上進。所以說教人和學習是相互促進的。”是啊,這世間的知識學問自己又能知道多少呢?那麼多的精神食糧我爲什麼不去吸取?會不會有一天我答不出學生提出的問題?會不會有一天因爲不學習根本跟不上這個社會快速發展的步伐?這些問題在我讀完後一遍遍問自己。確實,還可以利用很多的時間來讀書學習,我還可以學習更多知識,特別是作爲一名教師,這一點至關重要。現在科技發展迅速,知識更新的很快,我們必須常學習,多學習,來適應學生的要求,適應社會的要求。

學記中的第二段開頭就寫“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意思是:玉石不經過雕琢,就不能變成好的玉器;人不經過學習,就不會明白道理。然而玉這種東西,它有永恆不變的特性,即使不琢磨製作成器物,它的特性不會受到損傷。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就會發生變化。因此,人們如果不學習,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從而變成品行惡劣的小人,難道不值得深思嗎?教師是啓發者,是引路人,是學生成長的促進者,而非給予者、灌輸匠。教學的真諦是如何激發和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去探索和接受知識。

學生的質疑時時衝擊着老師已有的知識儲備,是促進老師不斷學習的外部力量。《學記》中寫到:“記問之學,不足以爲人師,必也其聽語乎。”就是說:單靠死記一些零碎的知識,不能做個好老師,一定要有淵博的知識,隨時準備根據學生的提問並給以圓滿的回答才行。這樣才能“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客,然後盡其聲”。

教學之路像一條長河,要想保持河流的清澈和活力,就必須有衆多的支流來滋潤它、充實它。所以想做一個合格的老師,應該先是一個積累豐厚的人。在閱讀中積累,在反思中積累,在實踐中積累……讀書可以讓我們體驗不同的人生,延長自己的生命;讀書可以爲我們添一些厚重的質感,讀書可以爲我們添一些文化的雅緻;爲我們的工作增添一些巧妙與機智;除了讀書,我還要學會反思。反思,實際上就是與心靈對話,學會反思,可以讓我們的頭腦更清醒、思想更進步。厚積方可薄發!

《學記》還提供了另一個教學原則,即“繼志”。它認爲:善於唱歌的人讓別人接續其音調,善於教人的人讓人繼續其志向。如果教師的教學能夠做到言辭簡約而意思通達,道理精微而說理完善,論證雖少卻意旨明白,就能夠讓人領會其意圖,從而讓學生將自己的志向繼承下去。

教學相長。《學記》要求教師"教學相長",不斷地求得自身業務的進步和教學質量的提高。要求教師受嚴格的訓練,遵循教育與教學的原則和方法,純熟教學技巧,"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爲人師也。""知至學之難易,而知其美惡,然後能博喻,能博喻,然後能爲師。"要求教師深刻了解學生的個性心理恃徵與差異,"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要求教師具有豐富的知識和充分的修養,"記問之學,不足以爲人師。"要求教師具有一定的社會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引導學生自覺地跟着自己所指引的方向前進,"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這反映了《學記》對教師有較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促進學生的知識、智慧與能力的增進,更重要的是要用社會理想與道德情操去深深地影響學生、吸引學生。

是學生在促我們“長”,學生即我們身邊最可寶貴的資源。有時候學生的獨到理解爲教師大腦吹進一股清風,啓發着教師思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方法是最好的朋友。這樣,學生有了對知識的渴求、樂於學習的動力,又掌握了適宜的方法,一切自然迎刃而解。

  學記讀後感3

在寒假期間,我仔仔細細的閱讀了《學記》。

這是我國最早乃至世界上最早的較有系統的教育學着作。這裏麪包含了許多老祖宗的智慧和寶貴的經驗。這篇文章對教育的目的、學校制度、教育的原則、方法,以及教師的作用等問題,都做了非常全面系統的論述。對我國古代教育影響深遠。它的經驗和思想原則,並沒有因爲時間而過時,很有現實意義。

學習後,我認爲他特別對老師的教學有着積極的作用。它裏面囊括了教育的目標、教育的內容、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效果。這裏面的內容對我們現在的教學非常有實際意義!其中我最贊成的它所論述的教育原則、方法。其實也就是如此!好的老師主要要看他的和教學效果。沒有效果還談什麼教學?在我的體育這一塊也一樣!在我剛畢業時!感覺的自己理論多深!總有一種不服的感覺!有一點點高傲!其實到工作崗位以後才發現!在教學方法方面你連一個當教幾年學的兵的都不如。剛上課時你設計的可以說是天衣無縫,但到實施時,學生東跑西跑,打打鬧鬧。他們真的不把你當老師看!儘管你喊破喉嚨,他還是擠空說他該說的。做他該做的,真讓你沒有辦法!這有可能有點書中所說“今之教者,呻其佔畢,多其訊,言及於數,進而不顧其安,使人不由其誠,教人不盡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爲人師也。”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的總結自己的經驗!就我在近期教學中!每節課都認真真的準備,不斷地變換花樣!就二三班與二四班是選用不同的教法!因爲三班學生較貪玩,不易管,象崔國衝、裴佳康、管照倫等孩子!你就必須慢慢的引導,花較多的時間去培養他們的習慣!而四班的孩子就好說多了!像武碩文、童亞博、夢晨遙等廣播操稍微一指點就做的非常漂亮!有時做的比老師還好呢!根據這種情況兩班決不能用同樣的教法。所以我在三班一般以老師的教爲主。而四班更多的是帶動優秀學生的積極性。自己作主較好其他的小朋友!有時四班在體育委員的帶領下也能做好一堂課!讀到文中的大學教的方法。也給我帶來了許多啓迪!就像文中所說“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現在在教學中我也能做到這四點。針對孩子性格及時的預防!特別是本學期剛上課我先做的施教於嚴。讓孩子們知道學習過程中的規矩!如主抓不好好站隊的、上課說話的。

這就及時避免了孩子們懶散、不專心聽講的毛病!特別是本週學習廣播操!爲了讓孩子不枯燥,故意的編排各節的相互穿插!適時抓住了孩子的才能和年齡特徵。還上他們結對子,進行互幫互助!通過那個上課也取得了許多寶貴的經驗!總之,通過學習《學記》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其實裏面不但但是這些。只要我們再細細品味裏面還有許多財富呢!

  學記讀後感4

《學記》大約寫於公元前的戰國末年,是“禮記”一書49篇中的一篇。它是中國教育史上最早,也是最完善的極爲重要的文獻,值得認真研究。它從教育目的、教育原則、教學原則、教學方法、教師和學生、學校制度、學校管理等各方面都作了系統論述。雖然時隔2000多年,但是對今天的教育仍富有現實意義。

雖然僅有一千多字,言簡意賅,比喻生動,但是包含了很多教育理論,果然濃縮就是精華嘛!而且似乎與現在的教育理論差別不大,是該說《學記》太先進,還是教育發展太緩慢?現在的教育理論一般都比較冗長繁雜,但是就是那些意思,翻來覆去的講,可能把本來言簡意賅的變得複雜了,弄的讀者就沒心思看下去了,包括我,如果看到像一塊板磚那麼厚一本書,就沒有耐心仔細看了。

《學記》中給我印象比較深的是教學方法和爲師之道。現在才知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這句話原來是出自《學記》,這句話講了學習的重要。古代帝王治理國家統治人民,都始終以教育爲本,更別說現代社會了,當然更應該以教育爲本了!

當初學《師說》時,對於師者的理解就是,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評價一位老師的標準很多,我想,爲師之日,就是肩挑重擔之時。畢竟,孩子們都是祖國未來的花朵,作爲一位教師,肩挑教育祖國下一代的大梁,總不能誤人子弟、辣手摧花。其中“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爲師也”,大意是教師只有知道了教育成功的原因,又知道教育失敗的原因,然後纔可以成爲教師。當然這是一個前提,學記之後還強調了“君子之教重於喻”——即誘導啓發。首先,要引導學生主動去學,切勿使學生處於被動地位;其次,重在鼓勵學生前進,不必勉強推動;最後,注重啓發學生使他們自行思索,切勿熱衷灌輸注入。按照這樣的方法教學就可使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樂於學習而不感到困難,並能自覺思考,深入鑽研。這些見解都很有現實意義。

教學過程中,處理好教師和學生的關係也至關重要。“凡學之道,嚴師爲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學記中也強調了教師的重要性,只有尊師重道,纔會致力於學業。我覺得教師和學生如果能像朋友一樣相處,是最好不過了,這樣平等的交流對於學業的進步有很大幫助。如果學生很討厭某位老師,肯定連帶討厭那門課,產生厭學情緒,後果就嚴重了。

閱讀學記之後,發現短短一千多字的學記包含了很豐富的教育理論,對現在仍有借鑑意義。很像一句好時巧克力的廣告詞,“小身材,大味道”,的確,學記值得我們仔細研究,細細品味其中的“大味道”!

  學記讀後感5

《學記》是我國甚至世界上教育文獻中最早、體系比較完整而又有價值的一部著作。《學記》是《禮記》49篇中的一篇,全文1229字,卻包含了教育意義、任務、教育原則、方法以及學校教育制度等方面的問題,比較深刻地闡述了教育、教學過程的根本規律,對當時的社會乃至今天的社會教育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因爲很久不接觸古文了,初讀《學記》頗有些費勁,參看了註解後,大概弄懂了十之八九,深爲古人見解之獨到和精闢所折服,文中對教育教學的原則和方法作了比較全面的論述,其所倡導的“教學相長,藏息相輔,豫、時、孫、摩,善喻和長善救失”五大原則,時至今日對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仍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學記》中有這麼一句話:“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這句話形象地闡明瞭有效教學的關鍵,即如何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它包含了這樣三種思想:一要注重引導,但又不牽着學生鼻子走,師生關係纔會融洽;二要督促勉勵,但又不強制壓抑,學生就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學生學習起來就會感到比較容易;三要打開學生的思路,但又不能提供現成的答案,這樣學生才能獨立思考,發展智能。“和易以思”,從某種程度上讓我們明確了作爲一個教師真正的角色,教師是啓發者,是引路人,是學生成長的促進者,而非給予者、灌輸匠。教學的真諦是如何激發和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去探索和接受知識。

聯想這幾年全國大範圍實施的素質教育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新一輪的教育改革要求改變過去教育教學中強制灌輸知識點、壓抑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師生關係緊張、不注重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等弊端。真正在教育教學中滲透全人教育的思想,讓教育迴歸到它的本質和遠點,那就是培養人,培養各方面素質和諧、健康、全面、綜合發展的人,一方面服務於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另一方面通過培養人來服務於社會的發展。

要想真正落實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培養素質全面發展的學生,我認爲,藉助《學記》“和易以思”的觀點,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真正遵循和貫徹這樣一種教育教學原則,必將有助於教師的有效教學和學生的成長髮展。具體地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真正落實新課程改革的精神。

第一,實施啓發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運用各種方式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激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從而使學生在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創新意識,充分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即做到《學記》中所說的“善喻”。新課程改革特別強調培養個性健全、素質全面、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生。只要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真正貫徹啓發性原則,以啓發式教學方法思想爲指導,善於創設問題情境去激發和調動學生,教育教學就能朝着新課程的要求不斷接近。

第二,擺正教師的角色地位。在教育教學中,教師到底應該居於怎樣一種角色,有着怎樣一種地位,這也是影響教育教學行爲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和易以思”這一觀點告訴我們,在教學中,教師既不能牽着學生鼻子往前走,不能強制學生學習和接受教師所希望學生學習的知識和技能,又不能代替學生,直接幫助學生獲取問題的答案。教師應該擺正自己的角色,他是一名啓發者,啓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啓發學生的思維能力;他是一名引路人,引導學生科學、快捷地認識生活、認識世界;他是學生成長的促進者,促進學生素質綜合、全面、和諧、健康地成長和發展。

第三,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學過程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種活動組合而成的,只強調教師的教,就會使教師處於絕對領導的地位,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造成師生關係的極度緊張。新課程要求培養和發展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和能力,這包括了學生的爲人處事能力和個性的健全發展。因此,教育教學中要強調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做到“民主平等、尊師愛生、教學相長和心理相容”,《學記》爲我們提供了一種建立這種和諧關係的方法,那就是“道而弗牽”。

《學記》是我國古代教育思想的集大成,時至今日仍然對我們的教育有重要的啓發作用和借鑑意義,尤其是對於指導我國當前的新課程改革更有重要的意義,我只是從“和易以思”這一觀點出發,闡述了個人對於落實新課程改革精神的一些具體做法,就當是我對《學記》一文的讀後感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