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波伏娃《第二性》有感(通用9篇)

讀波伏娃《第二性》有感(通用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4W 次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波伏娃《第二性》有感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波伏娃《第二性》有感(通用9篇)

讀波伏娃《第二性》有感 篇1

《第二性》不是一本易讀的書,書中的內容涵蓋生物學、精神分析學、學藝術、古代神話、歷史、社會風俗等用以闡述女性問題的各領域內容,以及作者波伏娃的存在主義哲學貫穿始終。作爲一部闡述女性問題的經典著作,它論述的全面性、客觀性、以及高度和深度是迄今爲止其他同題材的作品所不能及的。女性想要了解女性處境的由,瞭解兩性思想深處的化潛意識,就不得不讀這本書。

我讀的過程中,雖然許多的詞句顯得難以理解,那也是因爲我的哲學思想儲備有欠缺,但波伏娃通過現實以及學作品裏的論據描述,令我常常感到"就是這樣"的被她理解了。《第二性》發表於七十年前,現在讀仍覺得說的就是身邊以及自己身上發生的現象一樣。彷彿一位智者說出了你隱祕的想法、懂得你是如何成爲這樣的,懂得你的困境,告訴你要超越自身。然而最不尋常的是,這位智者是一位女性,她經歷過女性的處境,她用思想與行動超越了自身。

可以從書中提煉的一個觀點是:"女人"不是生成的,而是在成長過程中,她在社會化中的處境使她變成了"女人"

從生物範疇說,激素的作用決定了女人的體質。一般說,女人比男人矮小、體輕、骨骼更纖弱、骨盆更寬大、脂肪形態更圓潤。女人的力量大約是男人的三分之二,肺活量要弱一些,氣管和喉嚨要小些,因此也帶聲音的不同。女人的甲狀腺比男人發達,再加上卵巢分泌激素對植物神經系統產生作用,使女人情緒起伏,容易心跳、臉紅、流淚、狂笑。

女人天然接受彷彿外強加於她身上的青春期和更年期危機,每月的詛咒,長時間的妊娠、痛苦和危險的分娩,疾病、事故,是所有雌性哺乳動物中,爲履行物種生殖職能而付出成本最高的。如果將女人與男人相比較,男人便顯得有優勢得多,男人的生殖不影響他個人的生存,沒有危機和事故。總體而言女人同男人活得一樣長,但有不少時期,女人不能支配自己。

這些生物學論據體現了女人處境的一個本質因素,因爲身體是我們控制世界的工具。但是這些生物學論據不足以確定性別的等級,它們不能解釋爲什麼女人不能具備主體性而作爲被動的存在,不能將女人判定爲永遠扮演從屬的角色。

只有根據人給自身提出的目的、掌握的工具、制定的法則,才定義了強弱之別,"弱點"才顯現爲弱點。在不要求充分使用人體力量、在禁止暴力的地方,肌肉力量已然不能建立統治地位的時候,女性還被視爲"弱",則她的"可能性"取決於經濟和社會狀況。

女人不是固定的實在,而是變化的產物,人們企圖將女人的"可能性"約簡到她從前那樣,約簡到今日那樣,人們說是因爲她的能力問題。事實是,能力只有在實現的情況下才明顯的表現出,沒有實現的情況,究竟是她不具備能力,還是處境讓她無法實現其能力,這是理不清的賬。

人們有時認爲,自戀是女人的根本態度。自戀是自我被作爲自身的目的,主體逃避到其中。環境更加促使女人而不是男人轉向自身,把愛給與自己。因爲她被禁止從事男性的活動,她忙忙碌碌,雖然肩負妻子、母親、家庭主婦的職能,她的價值仍然沒有得到承認。她封閉在自己的身體和住宅中,認爲自己是被動的。人們稱她爲"一個長不大的孩子",人們也把工人、黑奴、殖民地土著人說成是"大孩子",彷彿如此就能削弱他們的力量。

一個行動的男人能估量自己,女人由於顯不出能力和受到隔絕,既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也不能衡量自己;她自認爲極其重要,實際上她接近不了任何重要的事物。壓在附屬女人身上的詛咒,就是不允許她做任何男性世界的事,於是她執着的通過自戀、愛情、宗教,徒勞的追尋存在。

現今的世界中,女性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女性和男性一樣受教育、工作,獲得經濟收入、管理一個組織、做學術研究、發明新科技,影響或改變世界。但是,世界的管理者絕大部分還是男人,女人被要求更多的照顧家庭、放棄事業,主動強勢的女性常會受到自男女兩性的同樣的不認可。

七十年前的著作中的思想和現象,在現今的社會和人的思想中還隨處可見、俯拾即是。甚至許多女人都比男人還要認同一個觀點:女孩子不需要有大成就,安穩一點即可。這樣的話聽起彷彿有道理,其實又是極危險的。這樣的觀點表達的不過是接受懶惰與舒適的誘惑以及不想負責任。在不知不覺中她們給自己設下了限制,使自己成爲依附者,沒有想過自己需要成爲創造者和有影響力的人,也就不會去主動接觸和開拓廣大的外在世界,而在日復一日的封閉和無聊中,將注意力轉向自身,空虛的自戀,受控於無形中。

相對說,男人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卻被要求去取得社會成就,他們因此在面對真實社會的摸爬滾打中,承擔了更多,因此也更加自信和主動。

波伏娃的存在主義哲學即是說,人的本質、既定性沒那麼重要,人的選擇、行爲及其創造纔是重要的,簡單的說就是你是什麼樣的人不是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你需要將目光投向外在世界的目標,忘我的開拓、行動,確立你自身。

在現今社會女性的處境和機會教從前要好了許多,但女性要警惕自我設限和輕鬆的依附性人生的誘惑,同時明白這種誘惑的代價是什麼。

讀波伏娃《第二性》有感 篇2

對於女性來說,《第二性》是一本不可不讀的好書。因爲它可以幫助你深入的瞭解女性,發現女性。本書章節太多,我在此次讀書交流會上,就書中一個內容展開討論。

作者波伏娃從生物學角度分析了女性的處境,女性的生育和撫養幼兒等這種所謂的“內在性”限制了她的“超越性”,使她成爲“他者”、“第二性”。之前一直不理解爲什麼會存在對男性和女性的刻板印象,即女孩子就應該溫柔優雅,而男孩就應該喜歡勇敢不流淚。現在看完這本書似乎明白了那麼一點,這一切都是有歷史淵源的。

男人強調女人身上的女性氣質,並當作女人優劣的衡量標準。實際上女性氣質這個命題從開始就是僞命題,根本不存在絕對的女性氣質,這是一個由男性定義的,由處境決定的名詞。

男人爲了實現自己的利益,鼓勵女人體現女性氣質。在男人的世界中他們願意把女人當作僕人、伴侶,她是客體的、沒有攻擊性的,以他爲中心,以他爲標準的。男人不願看到女人變成了一個進行設計的超越主體。而在現代女性身上,男人看到了女人的智慧,女人的能力,女人的勇敢,所有一切他有或盼望得到的美德。但男人認爲,女人只能是物化的,象徵着他對世界的征服。於是他故意曲解,排擠,打壓女人,迫使她們回到父系社會的寄生蟲這個角色上去。從波伏娃之後的半個多世紀的情況來看,並不是完全如波伏娃所預料的,女性會越來越取得平等的權利和尊重的地位。但是,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女性走出了這種處境,然而,她們在追求兩性平等的道路上要付出更大的代價,這些痛苦要由女人自己承擔。社會對於這部分女人的認同雖然在增加,但是總的來說依然認爲這樣的女人不夠“女人”。在一個自由的國度裏,任何人都擁有選擇如何發展自己的自由,女性可以決定去做一個傳統的女孩,也可以選擇去做一個假小子,可以選擇做一個女強人,也可以選擇去做賢妻良母。所有這些都不應該被限制。但過於追求與男性的一樣與平等,會讓女性受到另外一種壓抑。記得有人說過,“女漢子”這個詞其實包含了對女性的歧視,在我看來,有時自嘲又有何不可,我們雖然柔弱,但我們有一顆強大的心,誰說女子不如男?

正如謝樂爾桑德伯格說過的,“我認爲我們世界上,半數國家和半數公司,會由女性所領導,那將會是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作爲女性,我們不應退縮,要勇敢做自己,自信起來,永遠追隨自己的內心,別被一些所謂的社會框架阻礙了自己的發展。

讀波伏娃《第二性》有感 篇3

這是一本雖然難啃但值得所有女性捧讀的書!

一轉眼,我的不少女性朋友已經懷二胎,這使我感到某種迫切,彷彿大限臨近,而我毫無準備。婚姻,男人可以給我答案嗎?

就在我深感困惑時,我在一個女人那裏找到了答案。我沒有去搞拉拉……只是讀了她(波伏娃)寫的書——被稱爲“女性聖經”的《第二性》。

試讀《第二性》,我就感到它很不好啃,後來我才知道這是一本哲學論文集,總字數60多萬,嚴肅且厚重,使無數讀者迷失於其豐沛的內容,又深感每個細節都不可或缺。

作者冷靜地分析了關於女人的一切,論證嚴謹,考據詳盡,讓我讀着讀着就想停下來重讀一次經典語句,然後跪下感慨一聲:太淵博,太深刻了。

除了波伏娃,從來沒有人對女性進行過如此係統的論述,她使我感到:我從來都不瞭解自己。

這不是一本令人愉快的書,但這是女人們不該錯過的書,它使我對性別的種種疑惑一掃而空。

波伏娃的知識儲備太浩瀚了,她對女性的審視也遠跳出自身的女性身份。我會一遍一遍重讀這本書。我也把它推薦給真正對女性感到好奇,願意一點點攻克它的人。

讀波伏娃《第二性》有感 篇4

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1986)―享譽世界的法國著名作家,當代最負盛名的女權主義者。存在主義的鼻祖讓—保爾?薩特的終身伴侶,她的存在主義的女權理論,對西方的思想和習俗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西蒙娜?德?波伏娃一生寫了許多作品,《第二性》是她獲得世界性成功的一部鉅著,是“有史以來討論婦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智慧的一本書”,被譽爲女的“聖經”。成爲西方婦女的必讀之書。法國前總統密特朗稱她爲“法國和全世界的最傑出作家”;法國現任總統希拉剋則在一次演講中說:“她介入文學,代表了某種思想運動,在一個時期標誌着我們社會的特點,她的無可置穎的才華,使她成爲一個在法國文學史上最有地位的作家。”女人,爲我們熟知而又陌生,自從地球有人類以來,她就成爲永恆的主題,備受人們的讚譽、詛咒和詆譭。偉大的女人和偉大的男人一樣崇高、神聖;險惡的女人和狠毒的男人一樣兇殘。

波伏娃從生物學、心理學、宗教、神話、文學、歷史等各個方面來分析女性,得出了一個振聾發聵的結論:女人,不是生而爲女人的,是被變成女人的。在第二十一章女人的處境與特性中,波伏娃以優美的文字論述了下列觀點: “如果說女人是世俗的、平庸的、基本上是功利主義的,那是因爲她被迫把自己的生存奉獻給做飯和洗尿布——她無法取得一種崇高感!承擔單調重複的生活,處在無知覺的實在性之中,這是她的義務。自然女人要重複,要永無創新地重新開始,要覺得時間彷彿是漫無目的地轉來轉去。她忙忙碌碌卻永遠沒有做成什麼,所以她認同於她既有的物。這種對物的依附性是男人讓她保持的那種依附性的結果,它也解釋了她的吝嗇和貪婪。她的生活沒有目的:她的心全用於生育或料理諸如食物、衣服和住所等只不過是一種手段的物上面。這些物是動物生活與自由生存之間的次要中介。和次要手段惟一有關的價值是實用性,主婦就是生活在這種實用性的層面上,她沒有奢望自己並不僅僅是一個對家人有用的人。但是,任何生存者都不可能滿足於次要角色,因爲那樣手段會立刻變成目的(例如這種情況我們在政治家當中就可以看到),並且手段的價值會成爲絕對價值。於是實用性就超乎真、美和自由之上,統治着主婦的天堂,她正是從這種前景出發展望整個世界的。也正是因爲如此,她才採納了亞里士多德的中庸至上,亦即平庸的道德觀。人們怎麼可以期望她表現得大膽、熱情、無私和崇高呢?這些品質只有在自由人奮勇地穿過開放的未來、遠遠地超越了一切既定現實時纔可以出現。女人被關在廚房或閨房裏,人們卻對她的視野之狹窄表示驚訝。如同作者自己所說的,這本書要說明的是女性在整個歷史發展過程中起到怎樣的作用,人們又是怎樣對待女性的。因此從宏觀的角度,作者梳理了從古至今歷史發展過程中女性的地位,作用及人們如何對待女性,同時又從微觀的角度列舉了女性從童年到少女時期、爲人妻、爲人母及最後老年時期女性所受的待遇、女性的處境。從這樣兩條思路作者要說明的是在整個歷史發展中女性一直是第二性,即使是在母權制社會中也是如此,女性的地位一直很卑微,女性一直是作爲男性的“他者”,而且不是主要的“他者”。同時,整個女性史其實也是男性史,是由男性來決定的。

總結起來,這本書揭示的是女性在整個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的被壓迫性及女性在這壓迫過程中如何作出一些努力來改變自己的生存處境,女性的這些舉動其實是對自身存在的一種確證,儘管女性沒有正面地舉行暴力的運動來反抗自己的第二性地位,但是她們通過一些軟反抗來表達自己的思想。

讀波伏娃《第二性》有感 篇5

女性,在源遠流長的人類歷史文化中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理智的審視女性在社會發展中所處的準確地位與真實價值,是這本書的一大亮點。如果婦女們有着自己專屬的聖經的話,那麼《第二性》毫無疑問獲此殊榮。

本書作者西蒙娜·德·波伏瓦 (Simone de Beauvoir, 1908-1986),1929年,她獲得法國哲學授課資格後,便開始在各大高校執教。1949年,本書在她嘔心瀝血的創作下問世,因其經典的概述,引起巨大反響,成爲女性主義的“聖經”。 蒙娜·德·波伏瓦在歷史唯物主義論的指導下,從生物學、精神分析學的研究出發,向讀者娓娓道來女性命運變遷的原因。其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便是作者對男性製造的女性神話進行的言之鑿鑿的論述,從男性角度出發,描述男性眼中的女性形象與女性思想。

身爲女性,我反倒不太中意現代女權主義者的女人萬能說。可能道德經背多了,從我個人看來,正如我國傳統的陰陽思想一般,陰陽自有其各自運行的規律。單獨研究女性,觀其興,觀其廢,並不是要在歷史深淵中爲身爲同胞的我們謀不平。只是在此中進程中,尋得女性的正確前進方向。 經過歷史冗長的欺壓,無論是東西方,進入現代社會以來,女性的地位毫無疑問的是越來越重要。另一方面,男性能力永遠是女性無法代替的。我們尋求自身所處陣營的蓬勃發展之時,更應懂得和諧之美。以往的“男主外,女主內”思想早已被我們拋諸腦後,男女之間的界限愈發模糊,定位卻愈發清晰。萬變不離其宗,女性作爲母體,對下一代的孕育是無可避免的。這並不代表,女性在家庭生活中就處於被動的地位,我之前所說的定位愈發清晰亦是此理。多彩的現代,定位亦是多姿。 總結的來說,本書以時間順序爲基調,從哲學、生物、歷史、神學等各個方面深度分析了婦女們在各個社會時期的權利與地位。

以一論百,以百論一,在個性與共性中探討女性的特性發展。因其涵蓋面廣,論述徹底到位,此書被譽爲“有史以來討論婦女最爲健全、理智、充滿智慧的一本書”。雖然,我有限的能力與時間讓我並沒有將其精華逐一消化,但是,對於經典之作來說,我認爲走馬觀花也是一種收穫。

讀波伏娃《第二性》有感 篇6

或許天生愚笨,我很少去關注別人,更少關注女孩。每次想要了解一個女孩的時候,我總是在想的過多之後,變得很累,倒不如不瞭解的好,我有自己想要的追求。它是除了女孩以外的生活,它是我所有的躲避站。

直到讀到社會學裏,性別差異造成的階級差異,或者諸如此類的文化傳統,我才願意真正的去了解,什麼是性別,什麼是女孩。女性是生理上的差異,而女人卻是又社會造就的。在讀者波伏娃的第二性的時候,不過這是作爲西方社會的性別文化意識的環境背景,或許並不能完全爲我解釋我們傳統文化中的性別差異。

從生下來的無意識,到成長裏建立起來的自我意識。性別是通過,生理認識和社會認識來顯示在每一個孩子眼前的巨大的輪廓。他的父母將是第一個爲她不斷灌輸性別意識的老師。教導她的行爲舉止,我們的文化或許是一種生存手段,但也是一種壓制,規定的意味便是否定。這是一個通過教育而達到的性別文化的灌輸。還有一種是父母之間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狀態,一個家庭裏的權力結構,將是一個孩子在步入社會之前。作爲她對認識社會的一種提前的預演,她通過觀察比較來認識自己的生存地位和舞臺形式。

女性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社會概念名詞,我不知道這是一種束縛還是一種必然。第二性的寫出有她的歷史性,在如今社會現代化越來越公平的發展裏,我們又該如何去重新認識。一切都在以後的慢慢認識吧。

讀波伏娃《第二性》有感 篇7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第一部分呢就是在說人們對於女性的印象,以及女性爲什麼應該突破這種印象,什麼樣纔算是真正突破了那些形象,站在了和男性平等的地位上。

第二部還在閱讀中,總之第一部裏對於把女性眼中物化男性進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也同樣指出了一些所謂尊重女性實際上並不是的一些行爲。女權這點上是一件非常混亂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因爲首先女權這個字就把問題突出了出來,缺什麼喊什麼是有道理的,

如果把女性放在同等地位上看,也就是要忽略掉很多東西,那麼就缺少了他者這一身份,看來看去就覺得吧,怎麼樣都有道理,怎麼樣都不太對,誰也不能下個定論,最重要的呢就是,消除性別這一概念,建立一種更和諧的相處關係,而且人類之間需要彼此的承認,首先要認識到彼此是人這一點,並且只認識到這一點,對於其他的問題要認識到,那都是人身上自帶的屬性,並不是用來貶低,侮辱他人的物件。

讀波伏娃《第二性》有感 篇8

主體只有在對立中才呈現出來;它力圖作爲本質得以確立,而將他者構成非本質,構成客體。

注:居於主體地位的人會下意識的對與衆不同的行事產生抵制,譬如一個傳統意識濃重的男人見了女人遠優秀於已,定是要想方設法地挽回些顏面;而女子倘若遇見處處扮得人人憐愛,吸引去大半男子目光的嬌女,定在心理安慰一番,想着:我總是要比她正經些。

大多離經叛道的行爲,都被擠到了邊緣,偶爾驚豔了時光,也是難以碰着志同道合之人,“他者”許是對這類人的最好概述。

爲什麼女人不質疑男人的主宰地位呢?任何主體不會一下子和同時確定爲非本質,他者並非將自我界定爲他者來界定主體,他者是因爲主體將自己確認爲主體,才成爲他者的。

注:並未見過生來就接受了屈從的人,但當給予者和屈服者全在灌輸這種思想時,你會覺得世界本就是這樣,我想更好的生活,就要適應。改變不了世界,那隻能改變自己。

他者並非將自我界定爲他者來界定主體,他者是因爲主體將自己確認爲主體,才成爲他者的。

注:就好像後進生從來不覺得自己處於角落,但老師的無意識的忽視,同學若有若無的排斥教會他們,舞臺中央的,是先進生,他們會獲得更多的關注,至於自己,想存在於衆人的影響中,艱難的很。從前遇見的一些人,選擇譁衆取寵,真是心酸的很。想到這心酸只是屬於他們自己的,別人不過笑笑便又將他們忘記,也只是告誡自己不要做同樣的傻事。

她們只掙到男人肯讓給她們的東西;她們什麼也沒有奪取到:她們接受。

注:自男女平等的口號提出以來,女性獲得了許多自由,但這些自由究竟是怎麼得來的,還有待高椎,但即使強勢如撤切爾夫人,也會利用自己精緻的收容爲自己的政治生涯開路。以色事人(用在這裏,不帶貶義)是上天給予聰明女人的光天優勢。至於剩下的,只能說起碼這是一條生存之路。

女性所得的.自由,不過是男女雙方經過一次次廝殺後,被贈予的。女性爲了逼得對方讓步而驕傲,男人嘛樂得平憑一點退步讓女人更好的爲自己服務,雙方心照不宣,活在自己的計劃裏。

當他對女人採取合作和善待的態度時,他看重的是抽象平等的原則;至於他察覺到的具體的能力不相等,他沒有提出來。但一旦他同她發生衝突,處境就翻轉過來了,他會看重具體的能力不相等,甚至放縱自己去否認抽象的平等。

注:所以說,沒有什麼比一份合理收入更能叫女子獨立,子君是焉,任何一個普通而又渴望自由生活的女子是焉。

“婦女問題”的爭論之所以如此被人視爲廢話連篇,是因爲男性出於狂妄,把它變成場“爭吵”;爭吵時是不再講理的。

注:辯護本是合乎情理的,鎮靜平和的言論常易於人接受。然有心人爲使得辯護失敗,常將辯護轉變爲爭吵,情緒失控下,人們幾乎口無遮攔。哪怕是正義的一方,也會因爲激進的語言受到譴責,如此,雙方各執一詞,各有過失,孰對孰錯,就要看資本的力量了。

讀波伏娃《第二性》有感 篇9

這次爲何突然想要選擇讀《第二性》,是因爲在微信公衆號看到了推薦,講這本書是女人、尤其是女青年的必讀書,於是便興起一股強烈的閱讀慾望。讀了這本書之後,我發現我自己對於女性地位和身份的種種疑惑能夠適度的排解,這本讀起來有點硬的理論書卻讓我很是喜愛。我被波伏娃充滿理智和智慧的語言吸引,試圖從中找到自己作爲女性生存的“聖經”。

《第二性》分爲兩卷,第一卷從生物學、精神分析學、歷史和女性神話在文學中的體現等方面來分析女性的處境,第二卷從理論的角度來研究女人在出生、青春期、戀愛、結婚、生育、衰老各個時期的心理歷程,並且解釋了農婦、女工、妓女、明星或知識分子等各個階層中女性的地位和處境,試圖探討女性獨立的出路。她提出了女性若要獲得獨立,便一定要經濟獨立,只有女性真正擺脫了依賴男性的意識,擺脫自己比男性地位低的桎梏,把自己放在“人”的位置,不要總是放在“女人”的位置,才能真正解放,達到男女平等。

這本書在1949年出版,在當時引起了極大反響,在現在也還是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除了對其中知識的吸收,也感受到了由衷的幸運。感謝現如今,儘管社會對女性依舊存在不公平的現象,但是女性只要願意,還是可以和男性在一個平臺上競爭,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可以選擇自己的愛人。我現在還記得自己有一次和人聊天,不知道爲什麼就談到了照顧孩子的話題,我說了一句爲什麼不能男性照顧孩子,當時有一男生脫口而出“這本來就是女人的工作啊”,我知道有些固有的看法依舊死死地纏在每個人的心上,甚至作爲主體的女性自己也是這樣認爲的,但是我依舊對未來充滿希望,認爲男女平等在有一天會真的實現。

我認爲,男女平等並非說是消除兩性之間的差異,男女之間的生理特徵就決定了男女之間存在差異,而我認爲的平等,是不要強加任何選擇在女性身上,給每一個人自己選擇如何生存的權利,是否結婚,是否生孩子,是否女性要爲了家庭放棄工作,我希望未來的每個人做出的選擇都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被社會習俗和觀念壓迫着選的,男性可以不完全頂天立地,女性也不需要侷限自己。其實《第二性》這本書對於女性的出路並沒有提出什麼建設性的建議,但是我們卻不能否定它的理論價值,這本書告訴了我女人爲什麼成爲“女人”,講述了女人成爲“第二性”的原因,系統地對女性的歷史進行了分析,讓我能夠對自己的性別有了更寬闊、更客觀的思考。

我在這本書裏面,不只看到了我自己,還找到了我媽媽的影子,並看到了身邊廣大女性的生活狀態,“男人在經濟生活中的特權位置,他們的社會效益,婚姻的威望,以及男性後盾的價值,這一切都讓女人熱衷於取悅男人。”目前的中國,還是有很多女人處於被支配地位而不自知,她們在做各種決定的時候,不是出自自己的內省,而是出於男性對他們的規定。比如在穿衣服方面,大多數女人都會喜歡那種更具有女人氣質的衣服,但是那種女人氣質,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男性決定的,他們覺得女人應該是溫婉的、美麗的、溫柔的、性感的等等,而女性也會不自知地把男性捧在較高的地位,這也就滋長了男性的威望。

並且,現在很多女性都會拿自己是女性來擺脫社會的責任,試圖從男性身上爲自己找到更舒適的生活。我身邊便有那種例子,她們一邊咆哮着要男女平等,但是自己又不願意面對高壓,總是抱着一種女性不需要太努力的想法,可以放鬆、輕鬆,而衡量女性成不成功的標準竟然有時候會是嫁的老公的優劣,這是何等的滑稽啊。這也就是說,很多女性不願意靠自己的努力去創造自己的地位,試圖從男性身上得到地位。《第二性》中有這樣一句話“女人認爲結婚有許多好處,以致她本人也希望能夠結婚”,女性總是認爲結婚可以讓她們更輕鬆,可以不勞而獲,我自認爲這是男性設下的陷阱,他們需要有人在他們打拼的時候有人幫忙照顧家庭,讓他們可以在工作外有人無微不至地爲他考慮,而女性大多因此失去了自己事業的上升可能,從“社會人”變成了“家庭人”,侷限在那一方天地。我自己認爲,女性平等絕對不是要爲女性獲得特權,而是要讓女性成爲選擇的主體,而女性自己也要放棄內心依賴男性的脆弱心理,把不勞而獲的夢想摒棄,把自己的天空變得遼闊、乾淨。

而從我自己身上,我也有了深刻的反思。我這一路走來,心中也有着男性肯定會成就更高,我作爲女性是沒有辦法順利地拿到什麼成就的;並且有時候做一些選擇的時候,也因爲自己是女性,而給自己輕鬆的選項。我現在越來越明白了一個道理“做女人最大的不幸,就是自己不瞭解這是一種不幸。”就以我媽媽爲例,我的媽媽可以說是一個全職主婦,她每天的全部生活幾乎都是家務和家人,她知道我們最喜歡吃的東西,知道我爸爸每天穿的衣服,把我爸爸放在他的手心細心地照顧着,從來不抱怨什麼,無私地感覺自己老公和孩子的快樂和成就就是她的成功。她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能夠自己做什麼選擇,什麼決定都自發地迎合我爸,認爲我爸知道的更多,經歷的也更多,她自己什麼都不知道,因此我爸就做什麼都是對的。我曾經無數次告訴她可以有自己的朋友,有點自己的生活,她一次又一次地膽怯,認爲自己什麼都不會,什麼都學不好,這肯定是和她經受的教育和個人的經歷有關,沒有辦法很快改變的。但是我卻越來越明白,我的干預不一定合適,她所有的幸福大概就是家庭,如果沒有家庭,她便會沒有價值實現的快樂,可能會更難過。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生活,我後面一直拿這句話自勉。

我對於自己的生活也還是處於迷茫期,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欲求是什麼,既想要有施展拳腳的地方,又有些膽怯。但是這也許就是魯迅說的“歷史中間物”,我自己也處在女性地位轉變的時期,因此有這些想法也是無法避免的。但是感恩的是,現在的社會相對開放了很多,就算有一些對於女性的性別方面的不合理要求,但是總體上還是給了女性選擇的權利,我可以選擇辛苦的生活,爲自己而活。這只是我現在非常幼稚的想法,然而,這個社會之所以有趣也是在這裏,它給了你可能,那我剛好願意爲這種可能冒險一下。

而我現在越來越明白,我之所以幸福就是因爲我發現了自己可以爲自己而活,我現在幼稚的想法就是希望我的所有選擇都是爲自己而選。現在我的心中泛着一蔟蔟非常不平靜的波瀾,我希望自己一直保留着任性的權利,而這個權利,首先需要我做到完全經濟獨立。如果我能夠自己完全經濟獨立,不依賴任何人,那麼我的選擇就可以不用顧忌他人的干預。而我的父母,出於愛,應該會支持我的選擇。

那麼,我現在的夢想,就是經濟獨立,我會以此自勉,併爲此奮鬥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