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中國孝道故事》有感(通用8篇)

讀《中國孝道故事》有感(通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9W 次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讀《中國孝道故事》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中國孝道故事》有感(通用8篇)

讀《中國孝道故事》有感 篇1

《中國孝道故事》是一本記敘了64篇關於孝順的故事,每一篇都感人肺腑,引人深思。

封面上的兩句話更是富有哲理:孝親敬老是人的高尚品德的一面鏡子。關愛今天的老人,就是關愛明天的自己。

孝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人倫道德的基石,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她像一顆閃耀着人倫之光的璀璨明珠,始終閃耀着不滅的光芒。

讀完這本書,我感到十分震撼,多少偉大的兒女,多少偉大的父母!尤其是看到《我的瘋子娘》,那一篇時,我怔住了。有一天,一個瘋女人流落到他們村裏,穿着破爛,見人就傻笑。他的父親還沒有娶媳婦,於是他奶奶決定讓她爲他家續上香火。父親也不情願,但家裏太窮,也只好答應了。

有一天,她生下了一個兒子,他奶奶十分高興,但從不讓她接近她的親生兒子。一個兒子給家裏增加了不少負擔,他娘在家裏吃閒飯,還經常惹是生非,他奶奶狠心將他趕出了家門。

五年後,她又回來了,還是一樣傻乎乎的,但是母愛卻是清楚的。奶奶和他爹又把她領進了家門。有一次,他娘給他送傘,路上摔了好幾跤,班上的小范帶頭笑了起來,他拿起文具盒拍去,卻被小范掐住了。他娘衝了進來拎起小范把他丟進了池塘。後來事情變得嚴重,小范的家人找上門來索賠。

奶奶漸漸老了,沒辦法再給他送飯菜了。於是,他娘擔起了每天給他送飯的事。有一次,娘順帶了十幾個野山桃,我順口說了聲甜,第二天嬸嬸來找我,問我今天娘有沒有來送飯,還沒回家呢。難道走錯路了?後來在峭壁下發現了母親,但是是屍體……他肝腸寸裂,撕心裂肺地痛哭起來。後來他被錄取了,但母親不在了。

孝順父母是每個兒女應盡的義務,百善孝當先。

讀《中國孝道故事》有感 篇2

快枯黃的花朵,依然能散發芳香;快熄滅的蠟燭,依舊能綻放光芒。老人是舊時代的奮鬥者,新時期的貢獻者,雖然他們已夕陽落暮,但夕陽的餘輝,更需要愛的滋潤。

寒假裏,我看了《中華孝道故事》這本書,一個個敬老愛老的歷史故事,讓我刻骨銘心。明朝有一位以敬老而聞名的讀書人,叫杜環。他自幼受父親訓導,養成了敬老尊老的良好品質。一次,杜環一位故交的母親因家庭變故舉目無親,無家可歸。杜環立即將老人扶回家中,行拜見長輩之禮,後來他把張氏當作自己的長輩一樣供養起來。杜環常常對家裏人說:“張氏年老,不能因爲她現在貧困就看不起她,大家都應孝敬她。”杜環敬重老人的行爲,博得了衆人的絕口讚譽。明朝萬曆年間,人們將杜環的牌位供奉在學宮的鄉賢祠中,以表彰他的敬老行爲。

不可否認,風蝕殘年的老人心智和體力都大不如前了,但每一個人都會變老,這是亙古不變的自然規律,關愛老人就是關愛我們自己。偉大的教育學家孔子曾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自古以來,尊老愛老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老人們辛勤勞動了一輩子,爲我們創造了許多物質和精神上的財富。假如沒有老一輩艱苦奮鬥了幾十年,我們今天能過上幸福生活嗎?假如沒有老一輩辛勤耕耘,我們的祖國能這樣蓬勃發展嗎?老人們把精力和智慧無私奉獻給了祖國和人民,晚年得到後輩的尊敬和關愛是理所當然的。

尊老愛老是五千年華夏文明優良傳統中的`光輝一頁。我們是祖國未來的主人,繼承和發揚尊老愛老的傳統美德是我們的責任。我們不僅要敬自己的老人,更要尊敬社會上的老人。。我們要主動向長輩問好,主動關心他們,主動幫助他們……尊老愛老,它是一個小小的舉動,是一句貼心的話語,是一個理解的微笑。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我們要以真情愛老,以真愛敬老,以實際行動助老。

讓我們攜手走近“夕陽”,以自己的真誠唱響一曲曲敬老、愛老的文明之歌,以自己的真情去實踐“讓夕陽更紅”的不變承諾吧!

讀《中國孝道故事》有感 篇3

孝,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古往今來一直提倡的一種行爲,一種精神。

中華孝道故事一書,所選故事,既有古人,也有今人,既有名人,也有普通人,感人至深,篇篇動人。有的耳熟能詳,有的未曾聽聞,都是鮮活的例子。

告訴了我們,敬老、愛老、助老,乃人倫之大道也。

“烏鴉尚反哺,羊羔猶跪乳。人不孝其親,不如禽與畜。”多麼的震耳發聵。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孝不只是對我們自己的父母親長,還應是對整個社會的老人,長者。愛是博大的,是包容的`。家家有老人,人人有老時。我今不敬老,人誰敬我老?還記得小學思想品德課本上那個故事嗎?一家人吃飯,爸爸媽媽兒子圍坐一桌,很豐盛。身後的小桌子上老人端着木碗,只有少量的菜。小兒子走到角落撿木塊。父母很奇怪,就問他在做什麼,他回答:我在收集木頭做碗呢,等你們老了,我也像你們對奶奶那樣對你們啊。父母大窘,立刻請老人上桌一起吃。可見我們的行爲不僅影響着現在,還會影響到下一輩。我想,這是我們這些80、90後們以及所有人都應該共識的。

孝敬老人,從身邊做起。最簡單的,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讓我們把孝行傳遞,把文明傳承。

古語有云:父母在,不遠遊。南京分公司的各位同事們,你們大多數不是我們南京本地人,但你們爲了事業,爲了家庭,也爲了公司,來到了這裏。肯定會時常的想念自己的父母親長。

大象無形,大音希聲,大愛無言。父母長輩們之於我們又何嘗不想念的狠呢?做兒女、子孫的我們要細心體會。兒行千里母擔憂。我們該怎麼做呢?孝,可以從身邊小事做起。一個電話,一個短信,溫馨的問候。雖不能常回家看看,這樣一來,可略盡孝道,二者,減輕父母長輩們對我們的掛念擔心。這不也是一種孝嗎?

百善孝爲先,記得常回家看看喲!

讀《中國孝道故事》有感 篇4

2023我有幸閱讀了《中華孝道故事》一書,該書由李寶庫編著,其內容豐富,分爲上(近現代名人篇)、中(當代大衆篇)、下(古代聖賢)三篇,敘述了64個鮮活感人的故事,詮釋了中華孝道的內涵。

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悠久歷史文化的國度,“孝”道文化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始終熠熠生輝,引導着我們走向文明。我國古代《詩經》中曾記載道:“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所謂“百行孝爲先”,反映了中華民族是一個極爲重視“孝”道文化的民族。孝道是中華文化中倡導的道德行爲,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人倫關係的基石,是華人不同信仰的共通點,是中華民族團結穩定的紐帶。對於中華孝道文化,我感到自豪而驕傲,但面對現實“孝”道文化的缺位,我卻感到隱憂。如何很好的繼承和發展“孝”道文化,是我們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需面對的課題。閱讀完《中華孝道故事》後,加深了我對“孝”道文化的認識和理解,結合我在基層公路的實踐,談談我對“孝”道文化的感想。

一是人要知孝道。

通過學習,我懂得了什麼是孝道,孝道一種維繫人倫關係的基石,孝道是一種文化,孝道文化的培育,要從孩子開始培養,首先要培育孩子的孝心和觀念。我是一個年輕的媽媽,和老人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孝順老人、包容老人的生活習慣,爲老人添置新衣、購買生活用品,爲老人理髮、洗澡等,讓孩子知道孝順老人就是從生活中的細節處做起。在生活中,從小培養孩子的孝心。一是和孩子一同分享食物,特別是好吃的食物,一定要和孩子分上一部分,和他共同品嚐美食,讓他學會與人分享的快樂。二是同孩子一同分享心情,下班累了,可以告訴孩子說:“寶貝,媽媽今天很累,能給媽媽倒上一杯水嗎”,孩子端水過來,我會說:“寶貝真棒,謝謝”,孩子聽了會非常開心,讓孩子體會到通過自己的勞動能夠爲他人帶去快樂。三是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在家裏,我們要讓孩子學會選擇,尊重孩子的決定,讓他感受到父母對他的尊重,在學校,我們要引導孩子尊重老師和同學,不在課堂上講小話,認真聽課,尊重老師的勞動,不在同學背後議論同學是非,尊重同學的'個人隱私。四是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孝道。在生活中,我們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動詮釋孝道,無聲的傳遞給孩子,孝道是具體的行動;在校園裏,老師和同學,通過講解一個個鮮活的孝道故事,真切的告訴孩子孝道是文化;在社會上,通過觀察一個個真實演繹感人至深的孝道事例,清醒的認識和體會到孝道在身邊。

二是人要懂感恩。

感恩是一種對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個不忘他人恩情的人縈繞心間的情感。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生活中的智慧和態度,是做人必不可少的品德。學會感恩,不僅融洽我們的人際關係,還將淨化我們的心靈,滌盪我們的靈魂。首先,我們要感恩父母、家人,感謝他們的養育之恩,感謝他們爲我們的成長所做的一生的堅守和努力。俗話說“養兒方知父母恩”,確是這樣。自從我有了小孩,就真切的體會到爲人父母的不易。不管工作多忙,我總會抽時間回家看望父母,多做一些家務,陪父母吃飯、聊天、走親戚,有機會,還帶父母一同外出遊玩,用物質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用真情溫暖他們的心靈,用關愛驅走他們的寂寞,節假日和他們一同分享,分享一家人的時光。其次,我們要感恩老師,感謝他們爲我們的成才所流逝的青春和智慧。毛主席對徐特立老師的感恩,我記憶猶深。每年的教師節,我都會提前製作一些電子賀卡,通過電郵或是短信發送到老師的郵箱或是手機上。同學聚會上,我們都會邀請老師參加,和老師談心,共敘師生之情。每年的`中秋和春節,我都會去看望幾位老師,帶上月餅和禮物,表達我對老師的思念和感謝。再次,我們要感恩單位、領導、同事,感謝他們爲我們成功的施展才華所創造的條件和所做的努力。我們要感恩單位,爲我們的發展搭建了一個廣闊的平臺,爲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感恩領導,爲我們的成長和成才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感恩同事,爲我們的成功所做的幫助和帶動。最後要感恩同學、朋友,感謝他們一路相伴和相幫。在求學路上,有了衆多同學的陪伴,單調的學生生活才絢麗多彩,至今懷念;在生活路上,有了衆多朋友的幫助,繁雜而現實的生活才變得有滋有味。

三是人要行孝道。

知孝道,懂感恩,關鍵是踐行孝道,說易行難。行孝道,關鍵是做好當下。當下,我是一名公路養護人,“養好公路,保障暢通,服務羣衆安全出行”是我的工作職責。做好當下,就是要履行好崗位職責,出色的完成好各項任務,積極建功立業,爲單位的美好未來做貢獻。當下,我是爸媽的女兒,孝順父母,儘自己所能,盡力改善父母生活條件,滿足父母的精神需求,讓父母安心歡度晚年。當下,我是孩子的母親,爲孩子創造一個溫馨的家庭,爲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提供必要的條件,用自己的行動和言行培育孩子學會愛人、做人。做好當下,扮演不同的角色,履行好不同的職責,就是更好的踐行孝道。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黨和全國人民的夙願和追求,繼承和發展中華孝道文化,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基石。中華孝道文化,滋潤了歷代中華兒女的心靈,未來,我們將努力踐行和發展中華孝道文化,共同構建和諧美好的孝道藍圖,爲實現中國夢匯聚精神力量。

讀《中國孝道故事》有感 篇5

小學生有關孝道的讀後感:中華孝道

星期五下午,我們全班一起觀看了《中華孝道》這部影片,看後非常引人深思。

這部影片主要講了:由於媽媽早產,生下的孩子天生不會走路,媽媽就帶着他奔波於大城市間爲他治療,還每天陪他做康復訓練,喂她吃藥。

媽媽給他無私的愛,但媽媽卻承受了太多太多……經過他們堅持不懈的努力,病情終於有了好轉。從中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美好的理想必須靠堅強的毅力去拼搏才能實現。

看完這部影片我想了很多:我們生活在幸福的家庭裏,我們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關心與呵護,一家人相親相守就是最大的幸福。在學校裏有老師的關愛和班集體的`溫暖,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用最好的成績回報老師和父母的愛。

這部影片直到現在還使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上述小學生有關孝道的讀後感,全文語言流暢,行文舒展自如,稱得上是一篇成功之作。

讀《中國孝道故事》有感 篇6

假期無意中在嫂子家翻到《中華孝道故事》這本書。隨便翻看幾頁後,便被其中的故事吸引了,於是便借回家中細細品讀。

這本書分爲(上)近現代名人篇(中)當代大衆篇(下)古代聖賢篇三篇。向人們講述了從古至今,從名人至普通百姓的孝道故事。

子路背米孝雙親;子騫勸父諒後母;花木蘭替父從軍;譚嗣同臨危救父;許世友四跪慈母;朱德深情憶母;三學子“典身”救娘;孝心暖公爹等故事讀後無不令人深深感動。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兩大基本傳統道德行爲準則之一。幾千年來,人們把忠孝視爲天性,甚至作爲區別人與禽的.標誌。孝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人倫道德的基石,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她始終閃耀着不滅的光芒。

我們當今的時代更需要孝。

我們的兒童更需要孝。一個從小就知道孝敬父母的人,長大以後纔可能成爲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有責任感的人,成爲道德高尚、能夠成就大事的人。

作爲一名班主任,我應該在以後的教學生活中不斷向孩子們講述這些地孝道故事,讓他們成爲一個懂得孝道的人。只有懂得孝道的學長大後才能成爲一名真正有用的人材。

讀《中國孝道故事》有感 篇7

暑假裏我看了《中華孝道故事》,這本書講的是近現代名人、當代大衆和古代聖賢尊老敬老的故事。讀着這本書,我經常感動的熱淚盈眶。

在古代聖賢篇中,《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使我非常難忘。花木蘭一代女子,卻不畏懼戰爭,要替父從軍,還屢建戰功,真是巾幗不讓鬚眉啊!俗話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山東濰縣縣令鄭板橋就是這麼個人。鄭大人喜歡微服私訪體察民情。有一天,他看見有戶人家門前貼了一副對聯。上聯是:家有萬金不算富。下聯是:命中五子還是孤。鄭大人看了很納悶了,萬金還不富,五個兒子還孤單?進去一看,這戶人家徒四壁,一貧如洗,哪有什麼萬金啊?這更讓人好奇了。

看了後,才知道,原來萬金指的是十個女兒,五子是指女婿是半個兒子,所以十個女婿就是五個兒子。這些女兒一點也不孝順,十個都不在,難怪老人孤單。劉炳森曾說“烏鴉尚反哺,羔羊有跪乳。人不孝其親,人不如禽與獸。”連小小的烏鴉長大了都知道要孝順父母,何況人呢?這些女兒真是太不孝了。鄭大人一眼就猜出來了,叫來了老人十個女婿讓他們回去孝敬老人,否則要治罪。鄭大人真不愧是百姓的父母官啊!

而看了二十四孝圖,我覺得很慚愧。晉朝濮陽的吳猛才八歲,就懂得孝敬父母,晚上赤身坐在牀前讓蚊子叮自己,而不讓蚊子去叮父親,多麼孝順的一個孩子啊!而我呢?被蚊子咬了,趕緊找爸爸媽媽幫我檫藥了,根本就不會想到爸爸媽媽是不是也被蚊子叮咬了。跟吳猛比,我真是自愧不如。

萬善德爲本,一個人如果沒有德,就禽獸不如。就像勸孝歌的最後一句:孝順理當然,不孝不如禽!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知恩圖報,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國五千年的優良傳統美德。我們中國的領導人毛澤東、陳毅、鄧小平、朱德等他們都非常的孝敬父母,他們都爲我們做出了榜樣。不然就會像“隔窗望見兒喂兒,想起當年我喂兒。我餵養兒來兒餓我,當心你兒餓我兒”中的兒子一樣。滴水之恩應當涌泉相報,何況生育養育了我們的父母呢?

讀《中國孝道故事》有感 篇8

讀了這本《中華孝道故事》後,深有感觸,尤其是看了其中的《母愛是鍾》。

故事說:作者讀小學時,家境貧困,沒有鍾,每次都要到附近王麻子家看時間。一次,作者又去看鐘,王麻子讓他買個鐘回家看。作者回家後就放聲大哭,而他的母親卻說:“孩子,咱人窮志不窮,以後別去他家看鐘了,媽給你報時。”他上中學以後,時間就更緊了,每天天不亮就要步行到位於市區的二中上早自習。

母親這隻“鍾”更是不知疲倦地工作,使他一次也沒遲到過。但是這位母親也有失誤的時候。一天夜裏,天上陰雲密佈,星星始終未露臉兒,遠處胸肌有死絕了似的未叫一聲,母親沉不住氣了,忙催促他起牀。他到校門口後,只見大門緊閉,原來才凌晨兩點。他就在馬路上來會不停地跑,直到天亮學校開門。放學回家後,母親聽完他的敘述,便摟住他哭了。第二天他放學回到家,一眼看到桌上擺着一支嶄新的小鬧鐘,他又看看母親,見她躺在牀上,面色蒼白。原來是母親賣了血,買了鍾。他頓時鼻子一酸,淚水奪眶而出。

我感覺母親的一生確實如鍾,爲了兒女長大成爲有用之才,她一刻不停地奔忙着。多麼偉大的母親啊!爲了孩子,可以捨得一切,忍受一切,充當一切,包括爲兒子上學做一隻報時的“鍾”。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何況生於我們的偉大母親呢?可憐天下父母心,兒行千里母擔憂。我以後一定要做一個尊師重教、孝順父母、團結同學的好孩子。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禮儀之邦,講究忠孝。這本書還講述了一個關於對老師尊敬的故事,就是毛主席給徐老祝壽。

徐特立是毛澤東青年時期的老師。一日爲師終身爲父,即使在幾十年以後,毛澤東仍舊對師恩念念不忘。他曾經說過:“徐老師我在第一師範讀書時最敬佩的老師。”

他們之間發生的感人故事廣爲流傳,用土壽桃給徐老祝壽就是其中一列。1937年初,適逢徐老六十大壽,也是主席工作最繁忙的一個階段。那時黨中央由保安遷來延安,毛澤東常常工作到深夜才能休息。1月31日晚,毛澤東又工作了整整一個通宵。到第二天黎明,警衛看他一夜沒有閤眼,於是又一次請他休息。他說:“我顧不上休息喲,你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今天是我老師徐特立的壽辰埃他也是大家的老師,我還要寫賀詞呢!”說着,他提筆爲徐老寫了一封飽含情誼的長信。在信中熱情頌揚徐老“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革命精神。而作爲徐老的學生,毛澤東這樣寫道:“您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您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您將來還是我的先生……”

寫完這封長信之後,毛澤東仍然顧不上休息,他連飯也不吃,就趕去壽堂親自將祝壽準備情況檢查了一番,知道每個環節都落實了他才放心……

老師把他們最寶貴的青春獻給了我們,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多麼平凡而偉大的一生啊!他們是我最值得尊敬和愛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