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俗世奇人》有感(通用15篇)

讀《俗世奇人》有感(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91W 次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俗世奇人》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俗世奇人》有感(通用15篇)

讀《俗世奇人》有感1

《俗世奇人》寫的是清末民初天津衛的一些奇人怪事,小說通過一個個小故事的形式,把奇人們的故事寫得活靈活現、躍然紙上,不禁令人拍案叫絕。

這是一本講俗世的書,裏面講的都是一些俗世的事,比如連書中主人公們的名字都很“俗氣”,有很喜歡喝酒的酒婆,有特別會刷牆的刷子李,有力大無邊的張大力等等。雖然,喝酒、刷牆、力氣大等,這些都離我們生活非常的`貼近,但是作者卻把這些俗事寫的如此引人入勝,真是令人佩服!

這是一本講“奇人”的書,其中有一個故事名叫《蘇七塊》,講的是一個叫蘇金散的大夫,他定下看病的規矩,病人要把七塊銀元放在他眼前,他才肯出手看病。衆人因此送給他一個綽號:蘇七塊,暗地裏嘲笑他眼裏只有錢,私下貶他只值七塊銀元。話說,有一回蘇七塊和華大夫正在打牌,車伕張四受傷找蘇七塊看病,因爲拿不出七塊錢被拒,華大夫便偷偷借了時,主動免了他的藥費。最後,蘇七塊將看病收的七塊銀元悄悄地還給了華大夫,並說:您別以爲我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規矩不能改。一個醫術高超、醫德高尚的蘇七塊形象立馬樹立了起來,讓七塊銀元給張四,蘇七塊就飛也似得把張四的病看好了,在張四無錢付藥費人印象深刻。

在《俗世奇人》中,每個故事都很精彩。如果說俗世真有奇人的話,那麼《俗世奇人》也真算是一本奇書了。

讀《俗世奇人》有感2

碼頭上的人,不強活不成,一強就生出各種空前絕後的人物,但是那都是俗人;《俗世奇人》裏的人,不奇傳不成,一奇就演出各種匪夷所思的事情,卻全都是真人真事。

天津衛本是水陸碼頭,居民五方雜處,性格迥然相異。然燕趙故地,血氣剛烈;水鹹土鹼,風習強悍。近百餘年來,凡是中華大災大難,無不首當其衝,因生出各種怪異人物,既是在顯耀上層,更是在市井民間。這些奇人妙事,聞若未聞,倘若廢置,豈不是很可惜?那爲什麼不記下來,供後世賞玩之中,得知以往此地的奇人呢?既然這麼想,那就開記。一人一篇,各不相關。總名就叫《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中,有許多讓我敬佩的人物:“認錢不認人”的蘇七塊;技藝高超的刷子李;力大無窮的張大力;足智多謀的楊巴;以牙記人的華大夫;還有釣魚很好的大回等,都讓人無比佩服。書中也有很多令人發笑的“奇人”:明明是女的,卻留男人才留的背頭的楊家二小姐;原本精通辨畫,卻讓人忽悠的藍眼;因爲想看看人死了會怎麼樣,所以沒死裝死的劉道元;還有讓八哥說“漏嘴”而氣得半死的死鳥等,讓人一看捧腹。這些人物各有各的`特點,經過作家馮驥才畫龍點睛之筆的勾勒和渲染,變成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躍然眼前,令我讚歎不已。作家的描寫太精彩,令人不忍釋手。

其中我比較喜歡的是“好嘴楊巴”,其主要內容是這樣的:津門勝地,能人如林,此間出了兩位賣茶湯的高手:楊七楊八。他倆有一次被派去給李中堂大人做點心。結果李中堂大人把碎芝麻當成了髒土,頓時非常生氣。此時就體現出楊巴的聰明瞭——只見楊巴腦袋撞地,一邊叩頭,一邊說:“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愛吃碎芝麻,故此惹惱了大人。大人不記小人過,饒了小人這次,今後一定痛改前非!!!”李中堂大人這才明白過來,頓時非常高興,便賞了楊巴銀子一百兩。你看腦子靈活,善用嘴巴救了他。

讀了這篇文章後,我體會到原來嘴也可以幫人!不過讀者它讓我也想起了我們班的一個同學。他很喜歡說話,每天說的話,絕對下不了兩千字。上課也非常喜歡“咬文嚼字”,就是這張嘴課上惹得老師們對此嫉惡如仇,課下惹得同學們一片聲討。仔細一琢磨,原來他講得幾乎都是廢話,該講時不講,不該講時亂講,

導致他的人緣也極差。把他的話和揚巴比一下,就能看出來:他說話沒有條理,沒有順序,往往是想起什麼說什麼;而楊巴呢,說話合情合理,充分地通過嘴“演”出了那種冒犯皇上的樣子,再加上惟妙惟肖的動作,讓人看不出任何的貓膩。所以說——其實只要合理用嘴,把話說到天衣無縫,順序清楚,恰到好處,就可以成事的。豈止是學生,我們身邊不也有好多這樣的人因爲會說成名,因爲不會說敗事嗎?

所以說“合理用嘴,可以出名”。我們要以此爲啓示,學會合情合理運用嘴巴,讓話出口時得體、甜蜜、暖人心,避免禍從口出。

讀《俗世奇人》有感3

這個暑假,我讀了《俗世奇人》這本書,我們五年級學過的《刷子李》就是選自《俗世奇人》,我很好奇其他的“俗世奇人”是怎樣的。

《俗世奇人》這本書是著名作家馮驥才撰寫的`,全書由18個俗人奇事組成。我最感興趣的是“劉道遠活出殯”,劉道遠想知道人死後會怎麼樣,便裝死,活着出一次殯,發現有人找茬訛錢、鄰居在他“死”後來抄家。

《俗世奇人》中的刷子李和泥人張的手藝讓我懂得:要好好的學習,而《絕盜》中的盜賊和好嘴楊巴又讓我懂得了:要擁有好的頭腦和能說會道的嘴巴。

看了蘇七塊的故事,我不經佩服他,他是想救人,但規矩不能改。而《認牙》這個故事裏的牙醫,他雖然不記人,但他是牙醫,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牙上,那麼認真。

讀完《俗世奇人》這本書,我很慚愧,我每次考試都不認真檢查……。我學會了很多道理,也得到了很多啓示,書中描寫的很多人物惟妙惟肖,是一本好書。

讀《俗世奇人》有感4

暑假裏,老師爲我們推薦了一本書——《俗世奇人》,我覺得書名很有意思,於是便買了一本進行閱讀。《俗世奇人》這本書是著名作家馮驥才創作的同名小說集,也是馮驥才的第一篇小說,講述了平凡人的不平凡事蹟。

小說裏的人,不奇傳不成,一奇就演出各種匪夷所思的事情,全是真人真事。“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絕活”各行各業,全有幾個本領齊天的活神仙:“認錢不認人”的蘇七塊;技藝高超的刷子李;力大無窮的張大力;足智多謀的楊巴;以牙記人的華大夫;釣魚很好的`大回……天津人好把這種人的姓,和他們拿手擅長的行當連在一起稱呼。叫長了,名字反沒人知道。只有這一個綽號,在碼頭上響噹噹和噹噹響。

這麼多俗世奇人當中,我最佩服的就是刷子李,刷子李那高超的刷牆技術,使我讚歎不已,還有他那規矩:只要身上有白點,白刷不要錢。還有一個規矩是:每刷完一面牆,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會兒,抽一袋煙,喝一碗茶,再刷一下牆。有一天,刷子李收了一個徒弟——曹小三,曹小三當然也聽過師傅那手絕活,一直半信半疑,這回要親眼瞧瞧。曹小三藉着給師傅倒水點菸的機會,那目光仔細搜索刷子李的全身,可當刷子李刷完最後一面牆的時候,竟然瞧見刷子李褲子上出現一個白點,黃豆大小,曹小三以爲師傅蘸漿了,不敢說也不敢看。可最後,那個白點竟是抽菸時不小心燒的,裏邊的白襯褲打小洞透出來,看上去就跟刷漿落上去的白點一模一樣。我看了這個故事,對刷子李那高超技術佩服得五體投地。

這本書中有許多篇文章,每篇文章都不長,都配有一幅圖畫,但寥寥數筆,馮驥才先生就把一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和愛好凸現出來,短短的一個小故事就被馮驥才先生寫的如此精彩,彷彿那高超的技術就展示在自己的眼前,讓人記憶深刻,看了讚不絕口!

讀完這本書,我不僅喜歡馮驥才先生這樣的文學體裁,還喜歡書中一篇篇精彩的故事,每個故事都有裏面所表達的意思和一些做人的道理。讀了《俗世奇人》這本書,我還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想要學成本領,就要腳踏實地的去幹,不能總想着走近道,其次便是要堅持,不可以半途而廢,做到了這兩點,我想我們就可以成功。

讀《俗世奇人》有感5

一個平凡的世界,一羣性格奇異的人們,讓才華橫溢的馮驥才先生寫出了這本《俗世奇人》。

天津本是水陸碼頭,居民五方雜處,性格迥然相異。然燕趙故地,血氣剛烈;水鹹土鹼,風習強悍。近百餘年來,舉凡中華大災大難,無不首當其衝,因生出各種怪異人物,即在顯耀上層,更在市井民間。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粉刷時必穿一身黑,刷完後身上從無白點的刷子李,,一首吃飯,兩眼看着菜桌,另一隻手能把海張五的腦袋捏的栩栩如生的泥人張偷東西神不知鬼不覺的燕子李三,只記牙不記人的牙醫華大夫,有能耐卻小肚雞腸的黃金指,活出殯的文混混兒劉道元······不管是什麼樣的角色,不管是什麼養的絕活,都是需要勤學苦練的。不要以爲人家的'名氣全是虛的,那是自己在騙自己!

我想起了自己,我在一次次困難中,不肯擡頭面對,總是想,辦不到就算了,何必自討苦吃,從頭再來呢?還是儘早放棄吧!卻從來沒有想過,機會總是有的,也許下次它就來了呢?我真是讓機會一次次逃走啊!

生活中,我們也是一樣,不但要勤奮刻苦的學習,而且要相信自己,堅定自己的信念。

讀《俗世奇人》有感6

俗世奇人讀後感 今天我們學了小說《俗世奇人》,在學習的過程中同學們興致頗高。聽過一句話“平凡的人過着不平凡的生活”,我當然是一個平凡的,沒有美麗的'外表,聰慧的頭腦,過人的纔在他的文章中有這樣一段話手藝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絕活有絕活的,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沒能耐的,吃素,發蔫,靠邊呆。 這一套可不是誰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碼頭上的一種活法”呵,瞧我笨的,直到看完他這篇文章我才恍然大悟,我少的就是那份才藝,甭說在那時候這套是種活法,就今時才華也是人不可缺少的啊,在這時代有才華的人不怕遇不上伯樂,只怕才華比不上別人。隨着社會的進步,物盡天擇,強者生存,弱者淘汰,這不算殘酷,這只是一個事實而已,特別是在深圳這種經濟特區,滿地都是人才,()不比別人強,你就會被淘汰。所以在我們這個求學的階段要認真學點本領,業餘學點特長,這樣你才能在將後的社會中生存。總不能一輩子都當寄生蟲,靠着父母養活吧! 其實聽一個人說過這年頭哪來得全才,社會要得只是人才,可這話有點邪,這年頭人才輩出,社會要得又啓是人才,是多才的人才。總之一句話有本領你才能活的下去。

讀《俗世奇人》有感7

假期期間,媽媽給我買了《俗世奇人》這本書,小學五年級的《刷子李》課文中,我對《俗世奇人》有了第一步的瞭解,也對《俗世奇人》有了興趣。

《俗世奇人》是作家馮驥才的第一部作品,分別講了十八個有趣的奇人奇事。我最感興趣的是關於“泥人張”的“傳奇”故事。他真名叫張明山,憑着一手捏泥人的本事,在手藝道上排上第一,相傳,只要泥人張稱一,沒人稱第二,第三差着十萬八千里。

《俗世奇人》中的`有些故事讓我讀地哈哈大笑,有些讀着讓我都替這些手藝人捏一把汗,還有些讀着心裏都有一股怒氣,卻不知怎樣發泄。

《俗世奇人》中刷子李和泥人張的手藝讓我歎爲觀止,讓我知道了要好好學習真本事,而《絕盜》這個故事又讓我眉開眼笑,忍不住驚歎這個盜賊的好“盜法”,好嘴楊八又讓我知道了不光要靠真本事,還要靠嘴巴和腦袋,嘴巴能說會道,才能攬得一手好生意,腦子轉的快才能博人歡心。讀後感到,這好嘴楊八的能言善道也是一門與衆不同的真本事呢。

讀《俗世奇人》給我了很多啓示,這中間的故事也生動有趣,惟妙惟肖,是一本讓人拍案叫絕的好書。

讀《俗世奇人》有感8

我讀完了《俗世奇人》這本書,我有很大的感觸。我可以給大家舉兩個人說說吧。

第一個人,蘇七塊。蘇七塊是一名大夫,看錢不看人,只要你一進門,就得先往臺上交七塊銀元。否則別看你是啥人,傷得有多重,他就會無視你!這就是他名字的由來。

但,你千萬別看錯他!他這人不是一個財迷,其實這只是他曾經立下的一個規矩。他只不過是想信守諾言而已。

另外,還有一個人給我的感觸特別深。他就是狗不理。大家都聽說過狗不理包子吧,這狗不理包子可是天津衛的特色小吃,人見人愛,啥人都愛吃!可它爲什麼叫狗不理包子呢?

原來自從包子的創始人“狗子”做出了這麼香的包子後,就忙得馬不停蹄。連別人說的話都沒空答理了。所以他就得了一個罵名叫“狗不理”因此他的包子就叫狗不理包子

最後,你沒發現這一類的'人都有一個相同的特點。就是這些人做事都講究一個字“精”,不管做什麼事都必須把它做完美。還有就是這些人都一樣絕活!而且都做得非常完美。

啊,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啊!我也要做一名有一枝之長的人。

讀《俗世奇人》有感9

話說,在那老天津城內吶,有着一羣羣的人;那這人吶,又是一個個的絕!蘇七塊,認識吧?什麼,你不認識?那泥人張,酒婆,小達子,皮大嘴和甄一口,你總算認識了吧?什麼,不清楚?那刷子李一定認識吧!如果你全都認識,那你一定看過馮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吧!如果你沒有看過,把下面我就帶你去領略領略在天津衛的這些俗世奇人吧!

天津狗不理包你應該知道吧,可是你知道狗不理又是怎麼來的嗎?那難道是狗不理那個包子?不是不是都不是。其實是在運河邊上有個賣包子的狗子,是當年跟隨他爹打武清來到天津的。

你以爲他真的叫狗子?不,他的`真名叫高貴友,別人只知道是他爹天天呼他的小名:狗子。

他爹老高沒啥能耐,那的包子也沒啥好,專給一些乾重活的粗人吃。老高死了,就歸狗子說了算。狗子把包子一改良,不僅味兒美,那貌也美,這下可熱鬧了起來。

這不,忙的都沒空搭理別人了,別家包子店本來就是生氣,就罵他“狗不理”這一來,反到成爲了一張大大的招牌。

有個官員獻了些狗不理包給袁世凱,袁世凱一吃,心中大喜,也給老佛爺慈禧送了點狗不理包,慈禧吃了它,就不吃那餐桌上的任何菜了。而且慈禧還說了這麼一句:“老天爺吃了也保管說好!”那可見狗不理包有多美味呀!這金口一開,從宮裏傳到宮外,京城傳到天津,天津再名揚四海,流傳至今。

接下來呀,我要給你們介紹一下我們班的土味《俗班奇人》中的大名鼎鼎的肩負:“摳腳大佬”,“蟲子劉”等等多個名號劉相貝同學。事例太多,說也說不完呀!下面說一下身爲"蟲子劉"的他吧!他折磨蟲子可是一流的。

現在正是木棉花盛開的季節-夏天。在一堆堆雪白的棉花中,藏匿着一個個小紅點-木棉蟲。儘管上課再無趣,無趣的想打瞌睡,他還是會找些樂子來。他折磨蟲子的方法可謂是各式各樣,如:一隻蟲子六條腿先把蟲子的兩條腿拔了,看看能不能走,然後再拔掉兩條腿,放在桌子上讓蟲子爬,沒想到還能爬。我開始佩服小紅蟲的毅力了。

正好那天喝可樂,我突然蹦出了一個可怕的想法,竟然還說出來了-把蟲子放進可樂裏,會死嗎?沒想到他竟然毫無懸念地說:"我早試過了,不會死。"他還現場直播給我們看,那蟲子像是在游泳,也像是在汲取可樂。唉…手法一流呀!還早就試過了。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他還把蟲子撈了出來,塗上閃光粉裹住蟲子,放在被陽光曬的滾燙的窗欄上,讓蟲子體驗一下"日光浴"。那隻蟲子在金光下閃着"金光"這可是讓我們的教室"金碧輝映"啊。

在這個年代,你認爲奇的人很多吧,可當你真正看到馮驥才先生所寫的《俗世奇人》的時候,你會恍然大悟,原來現實中,奇的人很多;可,能讓人叫絕了的卻少之又少。馮驥才先生以記敘文章體用細膩的筆法訴說着一個一個勞動人民的遭遇。用一件一件的小事來訴說着天津勞動人民的不可思議的能力。整篇文章有趣、耐讀,卻又不乏真理。大家可以去翻閱翻閱,裏面的人一定叫你叫絕!

讀《俗世奇人》有感10

在這愉快的假期裏,我讀了馮驥才寫的《俗世奇人》我似乎被這本書深深的吸引住了。它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描寫了民國時期人物的性格,講述了天津的古老的.歷史!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酒婆》,它講述的是在首善街的那家酒館,是酒館中最末的一等。這裏不插幌子,不掛字號,就連座位都沒有。這酒館只賣一種酒,是山芋造的,價格賤酒味大。酒婆是這家酒館的頭號酒鬼,人們不知道她的姓名,所以就叫她“酒婆”首善街的人們一到晚上就都喜歡看酒婆走路,她一會兒向東,一會兒向西,最後總要向北走,走了一會兒到了十字路,可笑的是每到路口總會醒來了。原來是老闆往酒裏摻水。一次,老闆沒往酒裏摻水,酒婆與往常一樣一口氣喝下去。到了馬路口,還是沒醒,破天荒地走到馬路被車給撞死了,雖然人死了,但首善街的人們都說她是一個大酒鬼。

雖然這篇文章看似講的是酒婆的故事,但也反映出禁止喝酒的意思。是啊!如果人們不喝酒,世界上車禍也會少很多,讓我們行動起來!

俗世奇人中還有許多有趣的故事,如“蘇七塊”,“認牙”,“神醫王十二”等等,十分期待你們去讀。

讀《俗世奇人》有感11

這段時間我們經常聽到“中國夢”這個詞。暑假,我讀了馮驥才寫的《俗世奇人》,這本書分成許多個小故事,裏頭的故事十分有趣,也讓我知道了如何履行中國夢的道理。

這本書講的是民國初年,天津衛那一帶的奇人故事,這些故事還帶有一些天津土語,就像當地人在給你講故事呢!

這其中,我最喜歡打頭的那一篇:《蘇七塊》。這故事講述的是一位姓蘇的骨科大夫,他的手藝可厲害了,不過他有個奇怪的規矩,就是接骨之前一定要見到7塊銀元纔會伸手相助,因此大家才叫他“蘇七塊”。一次,他與牙科醫生華大夫一起打牌,一個窮人手骨折了,拿不出7塊銀元,讀到這,以爲這“蘇七塊”會大發慈悲的大破常規,幫幫這個窮人,結果他沒有!不管那人叫疼叫痛,蘇大夫還是不聞不問的在打牌,看到這我都爲那個病人着急了,蘇大夫怎麼能見死不救呢!最後,華大夫爲病人付了錢,蘇大夫才全心全意的.爲那人治病,他還說:“您別以爲我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裏的規矩不能改!”

讀完這篇故事,正如他自己想的那樣,做人怎麼能這樣,一點良心也沒有,但是再讀讀他說的話,的確,我們自己裏的規矩不能改,否則會誤了大事,這讓我想起了現在社會的法律。

我們國家有十分詳細的法律,但總有一些人鋌而走險爲了賺黑心錢違反法律,我們也要像這位蘇大夫一樣自己立下的規矩,不能改,不能觸碰法律的底線吶!

再讀馮驥才的這個故事,更加讓我知道了不能違背法律,否則會有不好的結果。遵紀守法纔是邁出我的中國夢的第一步啊!想到這我可真欽佩“蘇七塊”!

讀《俗世奇人》有感12

天津衛本是水陸碼頭,居民五方雜處,性格迥然相異。碼頭上的人,不強活不成,一強就生出各樣空前絕後的人物,都是俗世奇人,小說裏的人,不奇傳不成,一奇就演出各種匪夷所思的事情,卻全是真人真事。

《俗世奇人》的作者是著名作家馮驥才,小說裏有各種各樣的人物,身懷各種絕技,使人欽佩。當然了,這本書中也不是盡寫一些人的絕技,小說中常常帶着諷刺,就像當今社會上發生的一些事一樣。這本書裏也用了一些幽默搞笑的語言,把我逗得哈哈大笑。有一次吃飯時,不經意間想到了某個片段,我立刻笑得一口飯噴了出來。每個小故事都有作者要表達的意思,作者都是用一些平常人不會用的手法側面襯托人物的性格。

這本書不僅讓我感到幽默,而且裏面的描寫手法也是我要學習的。瞧!“他人高袍長,手瘦有勁,五十開外,紅脣皓齒,眸子賽燈,下巴一綹山羊鬚,浸了油賽的烏黑鋥亮。張口說話,聲音打胸腔裏出來,帶着丹田氣,遠近一樣響。”讀了這一段,你是什麼感受?被他這麼一描寫,這個人似乎都已經站在了你的面前。再加上一綹山羊鬚,呵呵,一位老先生的形象就展現在你的眼前。讀俗世奇人有感400字。

再看“此君臉窄身薄,皮黃肉乾,胳膊大腿又細又長,遠瞧賽幾根竹竿子上晾着一張豆腐皮。”這樣一寫,把原來模糊的人寫的活靈活現了。

這本書中,講的是在天津發生的一些故事。這些俗世奇人各自的'工作也不同,有醫生,粉刷匠,識別假畫的,賣茶的,捏泥人的。各種各樣,五花八門,令人驚奇。此書中運用到了許多天津的方言,讓人讀了,感覺很接地氣。

我已經把這本書讀了不少遍,在描寫人物這塊,比以前有了很大的進步,連同學們有時候看了我寫的作文,都不禁哈哈大笑。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讀一讀這本書,你會找到許多樂趣。

讀《俗世奇人》有感13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去書城買書:《俗世奇人》和《百萬英鎊》,我像小魚得水般,在《俗世奇人》書海里自由地游來游去。

《俗世奇人》的主要過程:本書主要講了18個奇人的傳奇故事,他們是蘇七塊、刷子李、酒婆、死鳥、張大力、馮五爺、藍眼、好嘴楊巴、蔡二少爺、背頭楊、認牙、青雲樓主、小楊月樓義結李金鏊、泥人張、絕盜、小達子、大回、劉道元好出熙,令我最難忘的是泥人張了!大家看看他的絕活吧!手藝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張”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沒第二,第三差着十萬八千里。

泥人張大名叫張明山。咸豐年間常去的地方有兩處。一是東北角的戲劇大觀樓,一是北關口的飯館天慶館。坐在那兒,爲了瞧各種角色,去天慶館要看人世間的各種角色。這後一種的樣兒更多。

那天下雨,他一個人坐在天慶館裏飲酒,一邊留神四下裏吃客們的模樣。這當兒,打外邊進來三個人。中間一位穿的闊綽,大腦袋,中溜個子,挺着肚子,架勢挺牛,橫衝直撞往裏走。站在迎門桌子上的“撂高的”一瞅,趕緊吆喝着:“益照臨的張五爺可是稀客,貴客,張五爺這兒總共三位——裏邊請!”

一聽這喊話,吃飯的人都停住嘴巴,甚至放下筷子瞧瞧這位大名鼎鼎的張五爺。當下,成立城裏城外最衝得要算這位靠着販鹽賺下金山的張錦文。他當年由於未盛京將軍海仁賣過命,被海大人收爲義子,排行老五,所以又叫“海張五”一稱。但人家當面叫他張五爺,背後叫他海張五。天津衛是做買賣的地界兒,誰有錢誰橫,官兒也怵三分。

可是手藝人除外。手藝人靠手吃飯,求誰?怵誰?故此,泥人張只管飲酒,吃菜,西瞧東看,全然沒把海張五當個人物。

但是不會兒,就聽海張五那邊議論起他來。有個細嗓門的說:“人家臺下一邊看戲,一邊手在袖子裏捏泥人。捏完拿出來一瞧,臺上的嘛樣,他捏的嘛樣。”跟着就是海張五的`大粗嗓門說:“在哪兒捏?在袖子裏捏?在褲襠裏捏吧!”隨後一陣笑,拿泥人張找樂子。

這些話天慶館裏的人全都聽見了。人們等着瞧以告人膽大的泥人張怎麼“回報”海張五。一個泥團兒砍過去?

只見人家泥人張聽賽沒聽,左手伸到桌子下邊,大鞋底下摳下一塊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飲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這左手便擺弄起這團泥巴來;幾個手指飛快捏弄,比變戲法的劉禿子的手還靈巧。海張五那邊還在不停地找樂子,泥人張這邊肯定把那些話在他手裏這團泥土全找回來了。隨後手一停,他把這團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櫃檯結帳。

吃飯的人伸脖一瞧,這泥人真捏絕了!就賽把海張五的腦袋割下來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腦袋,小鼓眼,一臉狂氣,比海張五還像海張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海張五在那邊,隔着兩丈遠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出門的泥人張的背影叫道:“這破手藝也想賺錢,賤賣都沒人要。”

泥人張頭都沒回,撐開傘走了。但天津衛的事沒有這樣完的——

第二天,北門外估衣街的幾個小雜貨攤上,擺出來一排排海張五這個泥像,還加了個身子,打磨大樣坐在那裏。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產,足有一二百個。攤上還都貼着個白紙條,上面寫着:賤賣海張五。

估衣街上來來往往的人,誰看誰樂。樂完找熟人來看,再一快樂。

三天後,海張五派人花了大價錢,才把這些泥人全買走,據說連泥模子也買走了。泥人是沒了,可“賤賣海張五”這事卻傳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兒個。讀了這個故事後,我也很驚奇,一大一大片的問題從我的頭腦裏蹦出:張明山是怎麼捏泥人的呢?後來是怎麼失傳的。。。。。。總之覺得這本書很有意思,很有趣,以後大家也可以看看哦!

讀《俗世奇人》有感14

從目錄到頁碼像極了古代線裝本中才能見到的豎版,文言文作序,再配上清代光緒末年天津紅極一時的反映市井瑣事和時事新聞的石印畫《醒華畫報》作爲插圖,圖文結合使讀者更容易進入、感受和認知當時的天津衛。作者馮驥才本來就出生於天津,對民間藝術、地方風俗有着濃厚的興趣,受明末馮夢龍"三言"影響,將早年接觸的大量久記於心的奇人妙事,整理加工匯聚成《俗世奇人》,而其中《好嘴楊巴》、《刷子李》、《泥人張》等多篇也被列爲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教材。

小說更像是一本天津版的"故事會","碼頭上的人,不強活不成,一強就生出各種空前絕後的人物,但都是俗世俗人;小說裏的人,不奇傳不成,一奇就演出各種匪夷所思的事情,卻全是真人真事。"小說以天津方言講述了晚清光緒年間舊天津衛水路碼頭市井傳奇人物,每篇以一個典型事件爲切入點,每一個故事篇幅不長,用簡短的語言爲人物做了一副白描畫像。天津衛奇人們總有些綽號,有些是因爲擅長的行當本領齊天的活神仙,有恪守規矩"認錢不認人"的蘇七塊、粉刷出神入化的刷子李、盲捏只有核桃大小泥人的泥人張、記牙不記人的華大夫;有些是因爲背後好笑的故事被戲謔,比如因爲"漏嘴"八哥受了一肚子窩囊氣的死鳥、精通書畫卻被忽悠一病不起的藍眼、明明是女子卻留着男子大背頭被當作流氓的楊二小姐、想看看人死會怎樣,裝死出殯的劉道元。故事生動,惟妙惟肖,使人物躍然紙上,令人捧腹的同時有發人深省,但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當數《刷子李》。

碼頭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絕活。有絕活的,吃葷,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沒能耐的,吃素,發蔫,靠邊呆着。這一套可不是誰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碼頭上的一種活法。而刷子李就是這樣的能人。粉刷屋子必穿一身黑,幹完活,身上絕沒有一個白點。粉刷的牆壁白得清爽透亮,每一道漿都銜接的天衣無縫。想到前段時間在某雜誌看到20 5大學遺憾排行榜,名列第三的是:沒有掌握一項有用的技能。一技傍身是生存之道。如果你學的是技術類專業,那必須學會學精。"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任何過硬的本領都是練出來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肯下功夫,勤學苦練,反覆實踐,就可以做到"熟能生巧".

《進學解》雲: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在書中說:學業由於勤奮而精通,但它卻荒廢在嬉笑聲中,事情由於反覆思考而成功,但他卻能毀滅於隨隨便便。業精於勤荒於嬉之說同樣適用於公安工作。我認爲對待自己的工作要做到精業,所謂精業就是在立足本職崗位紮實工作的基礎上,着力培養精益求精的精神,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苦幹、實幹,更要能幹、巧幹。遇事動腦筋,面對困難逆流而上,勇於開拓創新,多想新點子,才能把工作做細做實。

做到精業就要懂得自我能力升值,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推陳出新的週期不斷縮短,每天有大量信息充斥着我們的生活,隨之而來的高科技及新型犯罪也在不斷凸顯,更好的適應當下的公安工作就必須自我充電,不斷學習,貼近實戰及工作實際,圍繞業務知識、專業技能、辦公自動化,積極參加學法、業務培訓、崗位練兵和學歷晉升,充分利用省、市、縣公安機關舉辦的'專題培訓班、隨崗培訓、夜校等平臺,增強業務學習能力,熟練掌握法律法規、科技信息化應用和崗位技能以及做羣衆工作的本領,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餘。通過讀書提高自身文化修養,從而達到勝任自身工作的內在要求。讀書的過程是修煉道德、陶冶情操的過程,只有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才能在增長知識中培養膽識,在開闊眼界中擴寬思路,把讀書的體會和學習的成果轉化爲促進工作的好作風好舉措。精業還要保持積極的工作態度和科學的方法。都說做一件事情只要堅持2 天就會形成習慣,形成習慣後便成爲了生活的常態化,試着從今天起對每一項工作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儘量將事情可能遇到的情況考慮窮盡,不要凡事只做到最低標準,杜絕"猴子等明天"似的拖延症,今日事今日畢,專心致志於工作本身,全力以赴的應對,管理好自己的時間,追求高效率的工作,儘管是1%的工作也要做好100%的準備,那麼做到"刷子李"這樣本領齊天的活神仙也是指日可待的。

讀《俗世奇人》有感15

俗話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民間也能出奇人,天津衛的奇人更是多!刷子李、快手劉、泥人張,派頭十足,酒婆、張大力,性格豪爽,他們身懷絕技,個個都有自己的絕招!

刷子李是我最崇拜的奇人!他的絕招是穿上一身黑衣服,刷完牆後身上沒有一個白點,若有,白刷不要錢。而且,他刷的牆,一道道白槓銜接得天衣無縫,不寬,不窄,恰到好處。現在科技發達了,這樣的人才卻沒有了。現在的每個粉刷匠,都是個個身上髒兮兮的,豆大的白點還算小,身上的白點太多,乍一看,衣服都是白的'!再說那酒婆,如今能喝酒的多的是,可是,哪一個女人能像她這樣豪爽——一壺酒一飲而盡的?還有那張大力,想必他的力氣,能夠與楚霸王項羽、現代舉重運動員的第一名相比!我真想見見他!

這本書,讓我認識了許多人外人,讓我長了不少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