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必備)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必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8W 次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蘇菲的世界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必備)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

我懷着好奇、輕鬆的心情走進了《蘇菲的世界》,去認識這個神祕未知的世界,探求其中無窮的奧祕。

主人公蘇菲隨着一連串的匿名信、明信片以及記載着哲學內容的紙進入了一個詭異的世界,帶着“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的兩個問題降下了神祕的色彩。

“蘇菲的世界”是個現實的世界。人類社會的發展已有了幾千年的歷史,自盤古開天地,由原始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這是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社會每一次的變革,社會制度的每一次的更換,產生着巨大的沖擊,一次次衝破野蠻的桎梏,進而把人類帶入一個嶄新文明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是個現實的世界。人類社會的發展已有了幾千年的歷史,自盤古開天地,由原始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這是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社會每一次的變革,社會制度的每一次的更換,產生着巨大的沖擊,一次次衝破野蠻的桎梏,進而把人類帶入一個嶄新文明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是個自由的世界。宗教與非宗教,有神論與無神論的存在,人類社會極富有包容性,“上帝”、“真主”、“耶穌”與馬克思、馬克思主義同在。前者,創造了一個虛無縹緲的世自由的世界。這種包容,使得人類社會相互依存,揚長避短,不斷髮展,創造了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是個充滿理想的'世界。自從“耶穌”的誕生,真與假、善與惡、美與醜的較量就從未停止過,人類的文明與野蠻的鬥爭不斷譜寫新的記錄。故人類對於自由的嚮往,理想的追求也從未停止過。今天,儘管社會制度的不同,社會意識形態的不同,社會道德標準的不同,但蘇菲的世界理念與時代的發展。

蘇菲的世界”是個哲學的世界。在蘇菲的世界裏,是“上帝創造了人,還是勞動創造了人?是宇宙在膨脹,還是在收縮?等問題充滿其間,揭示了宇宙的無窮奧祕,預示着人們對未來世界不斷探索。世界是個晢學的世界,這就要求我們從社會存在的角度觀察世界,從中逐步認識世界,掌握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但認識這個世界的主要目的還在於改造這個世界,所以,蘇菲的世界且是一個充滿哲學的世界。

通過蘇菲故事的敘述,使我認識了一個精彩的世界。走岀蘇菲的世界”,我感到並不輕鬆。世界如此日新月異。時代爲我們繪製了美好的藍圖,但理想與現實是有一定的距離的,這就是說我們還將付出艱辛的勞動。

讀完《蘇菲的世界》,不僅是讓我領略了哲學世界的風采,也讓我感到擁有對任何事物追根究底的探索精神是多麼可貴,一個充滿好奇心的人會對大千世界激起多麼大的熱忱。因而我有了新的自我準則一一挖掘好奇心,孜孜不倦探索這個未知世界的奧祕吧!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2

蘇菲面對的第一個問題,“我是誰”。

我是誰?你可以叫我雨,可以叫我全名更可以直接喊我外號或是小名,這個稱呼並沒有實質意義,只要能讓我明白你所說的是我就已足夠。否則那些重名的人豈不是很痛苦。我只是泱泱人類中的一分子,就像人體萬億個細胞中的一員。細胞裏面只以肌細胞,骨細胞,血細胞等等來區分細胞的類別,而不是萬億個細胞就有萬億個名字,更不會有什麼姓甚名甚字甚號甚。類似的,人類中可以分醫生,工人,農民,律師,工程師等,這對於人類的整體發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每個醫生,工人的名字重要性就微乎其微了。人體細胞中有負責指揮支配聯絡的神經細胞,有負責發揮具體生物學作用的體細胞,有負責調節,糾正的內分泌細胞,有負責支撐保護的骨細胞等,以及負責提供動力和清理垃圾的.紅細胞,吞噬細胞,這一切,都只是爲了保證人體的正常運行以及做出某些行爲。所以,在人類社會中,重要的只是整個人類組織的持續存在及發展,個人的聲明和得失完全可以忽略。人類只記得那些爲人類做出了突出貢獻和造成重大損失的人,比如李時珍和希特勒,但人們記住的不是他們的名字,畢竟你也可以名叫李時珍,他也可以名叫希特勒。人們記住的只是李時珍的精益求精,不辭勞苦爲人類做事實的精神還有希特勒帶給人類的血的教訓。那些所謂的名字只是一個象徵罷了,就像那些圖騰,難道那些動物的身體真的是什麼天材地寶或是每一個都與人類有着不解之緣?我們都是人類的一分子,我們或多或少的可以給人類帶來微不足道的改變,這就是存在的意義。你可以選擇什麼都不做,而人類卻完全不缺你這一份。做些什麼吧,爲人類的意義增光添彩。

至於每一個人都有死去的一天......其實人類有死有生本就是一種另類的公平,否則又怎會有現在的你我?或許你說,如果最原始的那些人類永遠不死,不斷的學習總結,經驗將遠超我們每一代人,或許能做出很多我們現在想都不敢想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首先,人類的個體素質不論多少年都不會有什麼大的改變,而環境卻不斷的改變,冷熱旱澇地震海嘯,作爲個體的存在,不可能適應這些改變。所以,需要以傳承來改變身體結構素質以適應新的環境。其次,人類是一個創新的種族,但卻也會因循守舊落入桎梏,而後者往往更佔優勢,人類可能因此止步不前,而偶爾出現一個“叛逆者”,也會被衆人聯合轟殺。因此,這事情就交給了新的一代,一點點的潛移默化將那些桎梏以愚公移山的形式逐漸破除,並不是所有組織都會因爲某些人稍微的有些左傾右傾而排擠施壓。最後,每個人都被生出來唱一出人生大戲,然後草草收場,過程簡單而不枯燥,大家都會用心用力吧!!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3

喬斯坦·賈德的《蘇菲的世界》通過艾伯特和蘇菲的對話以及書信往來向讀者簡略地介紹西方哲學史,同時讓讀者瞭解哲學思想發展變化的歷程。讀了這部小說,我覺得這部小說提出兩個最突出的問題,是人生問題及哲學問題。全書的情節發展,啓發我對人生問題和哲學問題的思考。

第一,對人生問題的思考

如果連自己最基本的問題都沒有辦法解決,那什麼東西作爲解決其他問題的基礎呢?在《蘇菲的世界》剛剛開始的時候,作者向讀者提出個問題,“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兩個問題,看似簡單但是要回答得好,回答得有深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對這兩個問題的思考,有助於我們進行準確的人生定位,有利於我們今後的發展。哲學看似是一些很抽象的理論,似乎離我們的生活太遙遠了,但是,不經歷這個過程,即學習理論的過程,那我們如何找到適合我們人生髮展的一套合乎規範的理論,來指導我們的實踐呢?所以,看似這兩個問題有很大的理論性,有些人覺得應該不用去討論,但事實上,討論好這兩個問題對人生道路的選擇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性。如果一個人沒有通過這樣或類似的問題探究人的本質以及人存在的意義,那麼他的一生就有可能渾渾噩噩地度過,無法發揮出應有的價值。

第二,對哲學問題的思考

《蘇菲的世界》以書信和對話的形式簡略地向讀者介紹了西方哲學史,使讀者瞭解西方哲學思想的演變發展過程。這正體現了人類在觀察世界的時候,思考的深度不斷的加深,纔會有同類哲學思想的不斷髮展;至於不同的哲學思想的交鋒,則體現着不同的看世界的角度,在學習哲學的`時候,我們完全可以對存在糟粕的哲學思想加以剔除不良思想的過程,這樣纔不會使我們的大腦成爲各類哲學思想佔據的、未經過整理的書架,這樣對自己的發展是沒有什麼好處的,那樣還不如只掌握主流公認的優秀的哲學思想,否則想事情思維不是會很混亂麼?

第三,爬出“兔毛”,眺望世界

我時常在想,讀哲學作品是不是一味自己在不斷追求曲高和寡的東西?我認爲不是的。照叔本華的看法,文學家獻給讀者的是鮮花,哲學家獻給讀者的是鮮花中的精華,所以哲學家的讀者羣比文學家的讀者羣要小。在看哲學的發展歷程,並不是每一種哲學思想一出現就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要經過歷史的層層檢驗才沉澱下來。也許是因爲哲學家站得高、看得遠,所以他們的思想不一定能夠爲當時的人所接受,按照叔本華的看法,得等到這些思想“都成爲乾果的時候”,到那時,人們纔會像品嚐棗子之類的乾果一樣享受、品嚐它們。

我認爲,如果我們掌握一定量的哲學思想,那麼我們可以在一些事情上不迷糊,不糾結於事物的表象,而是直擊事物的本質,有利於我們更快、更好地解決我們遇到的問題。所以,讀哲學作品並不是追求與別人不同,而是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節省我們的時間和精力。

這種“眺望”,也可以讓我們不被一些事件的表象所迷惑,而是有自己獨立的思考,不被主觀臆造的聯繫所束縛。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4

起初是被這本書的書名所吸引,我以爲會是像《愛麗絲夢遊仙境》這種類型的童話故事,沒想到竟是一本關於哲學史的的小說。談到哲學,大家可能覺得這是一個極其深奧的問題,說實話,在正式看這本書之前,它被我壓在箱底有很長一段時間,直到最近纔拿出來。

《蘇菲的世界》裏用非常通俗易懂的事情將哲學的原理演繹出來,在描述德謨克里特斯的原子理論時,小說中是通過蘇菲玩積木的過程進程講述的;通過皇帝的新衣來講述蘇格拉底的智慧,以及人類並非萬能和無所不知的;通過戴眼鏡等方式讓人們理解康德的時間和空間直觀式”;作品中通過光着身體的男人,來表現弗洛依德的潛意識理論。

而且書中有一部分哲學家我們就已經有一定的接觸,有一種溫故而知新的感覺。比如,達爾文——滿載基因航行過生命的一艘小船篇章的進化論、物競天擇、遺傳與突變和生命起源;馬克思——在歐洲遊蕩的幽靈篇章裏的共產主義、唯物論階級鬥爭;伽利略的“慣性定律”、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等。

感受最深的是哲學家蘇格拉底的故事。蘇格拉底,他的高明之處在於人能夠在談話中揭露人思想上的弱點,使其領悟哲學的真理。然而在公元前399年,他卻由於過於直言,被他曾指責過的上層人士送上法庭,以其“宣揚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而被處以死刑。本可以懇求陪審團手下留情免於一死,但蘇格拉底沒有這樣做,因爲他知道即使到了生命的結束也要堅持真理。他重視良心與真理,敢於爲了真理而戰,爲了真理而犧牲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在讀《蘇菲的世界》的時候,你不光覺得是在學習哲學史,還是在讀蘇菲這個女主角的探險過程,這讓我想起以前讀過的《湯姆·索亞歷險記》。這種未知吸引着我,讓我不得不繼續讀下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蘇菲的世界》中有一個關於“蘇菲與喬安夜闖‘少校的小屋’”的.小故事,這種經歷就像我們小時候特別喜歡和自己的小夥伴去一些“鬼屋”的地方一樣,深有體會,而不覺得枯燥厭煩。

以前我認爲哲學離我的生活很遙遠,現在我覺得哲學就是源於生活。比如,艾伯特給蘇菲寫的信提問“雞和雞的‘觀念’是何者先有?”,這個問題就像我們日常生活中好奇“先有雞還是先有雞蛋”一樣難回答。更明白地說:雖然我們思考過哲學性的問題,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大多數人都忙於日常生活的瑣事,因此他們對於這個世界的好奇都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壓抑,而哲學家則不會,哲學家終其一生都像個小孩子一般敏感。

品讀過《蘇菲的世界》後,我心中豁然開朗,對生命,宇宙萬物都有了一種說不出的感悟。《蘇菲的世界》好似一曲可以浸透心靈的華美的樂章。它使我如何去從哲學的角度,觀察這個世界,理解這個世界,理解這個社會。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5

書的主人公就是名叫蘇菲的16歲女孩和一位神祕的哲學家。一天下午,蘇菲放學後發現自家的郵箱裏有一個大信封,上面只寫着兩句話:“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蘇菲還以爲這只是個惡作劇。但她的思維不知不覺地關注起這個問題了,她思考着我到底是誰,換言之,人類和相之而來的文明是怎樣出現在這個世界上的呢?那麼世界又是怎麼出現的呢?她發現這是一個極深奧而又嚴肅的問題,是的,這很嚴肅,人們在這個世界上來來去去,應該知道這一切的真相。事實上當我和蘇菲一起讀到那封信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哲學和歷史的旅行。或者說,我們已經在探索人生、探索世界了。

接下來發生的一切就和《愛麗絲夢遊仙境》一樣,似乎就是那樣一部充滿邏輯懸念的懸念小說。從蘇菲受到那封信開始,以後每天蘇菲放學回家都會收到一封信。在信中她的哲學老師開始了她的哲學課。闡述了從巴爾幹半島上的希臘文明開始,一直到上帝在歐洲確立了神聖的地位——即中世紀的開始。在這段時間內,我和索菲都認識了蘇格拉底,知道他在雅典廣場上拉住行人的手要和別人討論關於時間存在的形勢和她存在的意義這之類的哲學問題。還有他的學生伯拉圖是怎樣構想烏托邦和唯心主義理論。知道了中世紀初的偉大哲學家史諾賓沙是怎樣將哲學和基督教義以及《聖經》新約和舊約中所有觀點結合起來的。

我原本以爲哲學是一門不切實際的學問,但當我讀完全書後才發現哲學其實是最貼近現實生活的,哲學是“關於天底下每個人都關心的一些問題的學科”。哲學所要解決的'都是還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醜、生與死、秩序與自由等。我認爲哲學不是科學,因爲它沒有什麼精確的公式來計算、來衡量。哲學是對未知事物或不確切認識的事物的假設性解釋,是追求真理的開路先鋒。在我們的這個世界,僅有科學而無哲學,僅有事實而無洞察力和價值觀,是不能使我們免於浩劫和絕望的。科學給予我們知識,然而只有哲學纔給予我們智慧。

從蘇菲的世界裏,讓我知道了很多,同時還改變了我對一件事的看法和心態,我認爲去了解世界和人生,不僅是一方面的去思考,不僅是綜合的去判斷,畢竟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人生是變化莫測的,我們可能一輩子也想不通這個世界。

“有兩件事物我越是思考越覺神奇,心中也越充滿敬畏,那就是我頭頂上的星空與我內心的道德準則。它們向我證明:上帝在我頭頂,亦在我心中。”——康德

“所謂哲學的問題就是每一個世代,甚至每一個人,都必須要一再的問自己的一些問題。”——薩特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6

有一本書,它改變了我的世界,改變了我的一生,它就叫做《蘇菲的世界》。它是由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寫的一本哲學啓蒙讀物。賈德擔任高中哲學老師多年,同時撰寫了這本風靡全球書,並憑此奠定了全球十大作家的地位。

本書主人公是一個叫做蘇菲的14歲女孩,在她某天放學回家收到了一封神祕的信,信中只寫了兩句話:“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一開始她只認爲這是一個惡作劇,可她的思維卻不知不覺的思考這個問題,此後,蘇菲不斷收到這個叫艾伯特的神祕導師的來信,從信中,蘇菲開始了她的哲學課,開始探索人生,探索世界了。作者正是通過艾伯特給蘇菲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史的發展。從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笛卡爾,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並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並加以解釋。然而隨着蘇菲哲學課越來越深入,她和艾伯特漸漸發現他們只不過是一位挪威少校爲他的女兒席德寫的一本書中的人物。最後,蘇菲和艾伯特終於脫離了少校的控制,並隨着小說的結束而結束了他們的世界。

簡單的構思就是作者賈德跟我們是同一層面同一世界的人,而少校和她的女兒是作者創造的人,而蘇菲和她的哲學導師又是少校爲他女兒創造的人,作者用“少校與蘇菲”的關係,在跟我們探究着人存在的形式究竟是什麼,因爲主宰着蘇菲的世界的少校也只不過是作者筆下的人物,而這也恰恰是作者的反諷,或許我們活着的世界也只是造物主寫的一本小說罷了,連我們是否真正存在都需要證明。我不禁聯想到到了笛卡爾說過的一句話:“我思故我在。”也許我們只是在這個特定的時間,特定的空間存在過而已。

我們正處於世界觀,價值觀,人生開始慢慢形成的階段,而這本書對自身素質境界提升有很大的好處,其實能不能做社會的強者是一回事,能做一個真人才是最重要的,剛去世的喬布斯就是蘇格拉底的超級粉絲,他酷愛哲學,他曾自問自答:“哲學是什麼?—哲學就是認識你自己。”所以讀這本書可以讓你的`思想更深刻,更清楚的認識你自己甚至是認識世界。哲學可以提高人心靈層次,現在的社會尤其是當今中國社會被實用主義佔領,人們天天都在爲生活而忙碌,沒什麼人去關心心靈的問題,什麼哲學還不如一份快餐,一部網絡小說,一張影碟,。我希望更多的人去看看《蘇菲的世界》,蘇菲的世界即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能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我們應該好好看看這個世界,不要總是覺得凡事都是理所當然,這個世界什麼東西都有它的根源,它的道理,我們要抱着好奇心去探索,去發掘,去應用。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7

最近一段時間,並沒有好好地看書,因爲時間和精力總是會被搶佔,想把一些事情想明白,想把一些事情處理好,但回過頭來看看,卻發現並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樣簡單。都說你用簡單的眼光看着世界,世界也會變得簡單。其實,這句話是假的,因爲世界並不會以你的意志爲轉移,所以不管你想的多麼簡單,世界依舊在你面前呈現的非常複雜,所以,有人評價說我是屬於典型的讀書讀傻了的。

不去糾結從哪裏來,也不去在意將會到哪裏去!作爲一個個體而言,從哪裏來到哪裏去這本不是由我們所能決定的,唯一能夠有所作爲的便是認識自己。人會戴着面具面對世界,有的時候是一幅善良的面具,有的時候是一副邪惡的面具,不管善良還是邪惡都是一種保護。保護的本質也是因人而異,有人是爲了讓自己更好,有人是爲了讓別人更糟,所以,沒有辦法用自己簡單的眼光來看清別人的複雜,也或許,你自己的.簡單在別人眼中也是一種複雜。蔣哥問,心理學的本義是什麼?問題太深奧,大家都沒有回答。我說,是爲了解決心理上的問題。可現實中你會發現,心理學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因爲許多問題並不僅僅是心理上的變化。《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學入門讀物,書名的意思就是智慧的世界,賦有智慧到底能不能讓我們生活的更好,更快樂?這個是需要有時間來檢驗的,因爲好和快樂包含很多東西,物質必不可少,但是精神更難能可貴。

有人說我變了,我也覺得我變了。讀書這種習慣如同其他癖好,時間長了也會上癮,一旦開始只是沉溺其中不知跳出來再看,也便就同我一般離傻不遠了。以前看書總是覺得書就是打發時間的東西,或者還可以用來在朋友們面前“賣弄”,以便贏得讚賞,或者以此爲基礎博得謀生差事,其實這樣原本就挺好的。

可是,一旦看書的時候開始認真思考,那麼認識不清或者認識清楚之後的痛苦也便隨之而來了。看《蘇菲的世界》就是這樣邊看書邊思考邊摸索邊認識,也不知道有沒有思考清楚,有沒有認識明白,只是痛苦就這樣悄然而至了。經歷了這麼長一段時間,我時不時的還會念叨你是誰,你到底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唸叨的多了,便漸漸地放下了,因爲生活不是念叨來的,而是需要用真實感觸來體悟,需要珍惜什麼,需要放棄什麼,慢慢的想明白了便也不再糾結。

都說讀書可以改變人生,其實這真的是屬實的。但這種改變在別人看來是有好有壞的,因爲每個人都有自己看問題的角度和立場,不明事理者會丟給你一個鄙夷的眼神,明白原委者也會向你伸出溫暖的雙手,是否接受這種改變全在自己。有四個字很簡單,叫做“向死而生”,李開復拿它做過書名,我也會時常去琢磨,慢慢地便覺這四字很有意思,人與人有很多的不同,但是終點都是相同的,所以怎麼活着便顯得很重要,因爲沒有修改和重來的機會。這便是爲什麼要認識自己,想清楚自己想要成爲什麼樣的人,不然,真到80歲時回憶此生便要禁不住老淚縱橫了……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8

上學期閒着的時候沒事,就向朋友借了本書《蘇菲的世界》來看看這樣一部作品,沒想到這本書讓我看到了全人類的文明,智慧的結晶。在蘇菲的所到之處,到處都凝結着文明的精華。看過之後,我已經不僅僅是學到了一些東西,更重要的是心靈的震撼。

本書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發展的歷程。由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笛卡爾、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並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解釋,引人入勝。評論家認爲,對於那些從未讀過哲學課程的人而言,此書是最爲合適的入門書,而對於那些以往讀過一些哲學而已忘得一乾二淨的人士,也可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

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收到了神祕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從這一天開始,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就在一位神祕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

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蘇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也是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

我原本以爲哲學是一門不切實際的學問,但是當我讀完全書後才發現哲學其實是最貼近現實生活的,哲學是“關於天底下每個人都關心的一些問題的學科”。哲學所要解決的都是還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醜、生與死、秩序與自由等。我認爲哲學不是科學,因爲它沒有什麼精確的公式來計算、來衡量。哲學是對未知事物或不確切認識的事物的假設性解釋,是追求真理的開路先鋒。在我們的這個世界,僅有科學而無哲學,僅有事實而無洞察力和價值觀,是不能使我們免於浩劫和絕望的。科學給予我們知識,然而只有哲學纔給予我們智慧。

這本書使我明白了哲學的意義、人的生命和各種哲學學說:如果把地球比做一隻用於變魔術的兔子的話,我們就是居住在兔子絨毛深處的細胞。我們出生於細毛頂上,剛開始我們對這場魔術十分好奇,而人們慢慢長大了,對世界不再好奇了,就去了毛皮深處,並喜歡上了皮毛深處的生活,就不再過問世事了。哲學家就是那些努力向上爬,並把別人拉上去的人。只要你有好奇心,再加上50%的努力就能成爲哲學家。

哲學的世界,有太多奧妙等待我們去探尋。每一次的發現便是一次人生的頓悟。

儘管我心裏面想的還有很多,但是不知道怎麼來更加明白的表達,也許只有我們自己親身讀了此書後才能和我一樣感受到《蘇菲的世界》帶給我們的震撼!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9

工作後,時常覺得失去了讀書時代好行空幻想、好溯源刨根的秉性,變得安於現狀,顯得枯老呆板,順應了循規蹈矩的工作,對人生的思索越來越狹隘,對自身的追求越來越單一。此時,《蘇菲的世界》走入我的精神世界,

《蘇菲的世界》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發展的歷程。由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笛卡兒、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並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解釋。感覺像是專爲我們這些人而寫,這一代已經對生活越來越麻木,要不就開始野心膨脹,物質欲排山倒海,但內心最深處依然有不小的位置藏着對生活的本真。而蘇菲,小說的主人公喚醒了我學生時代的真實。

看人類的哲學史其實就象有一個小孩子對世界態度的變化,雖然我們絕對不會那麼去鑽牛角尖分門別類建造體系,但書裏很多出現的問題肯定是伴隨過我們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我小時候就很喜歡想,甚至很入神的觀察我自己的意識。時而迷惘,覺得我只不過是掌控這個軀體,我並不是我!可是這不就是我的意識在觀察嗎?那我怎麼觀察意識?我不是我那我又是誰?時而自大,覺得我是世界的中心,世界爲我而造,大家繞着我轉,所有人事都存在我意識之間,認爲自己以後是大人物流芳百世人間傳奇。雖然在中學政治課上系統學習了馬克思唯物主義,知道我只是浩瀚宇宙中一個像沙礫一般的小小星球上的一個偶然的生命,只是一個普通人。但當時的我依然固執,不甘心自己如此地無足輕重,不願我來到這世間的使命只是“載着基因的.船,流向下一代”。相信這也是學生時代,敦促我奮進向前,不甘人後的精神動力。

工作後,認爲人生目標已經實現,前進的渴望已被暫時的滿足所取代,種種的不甘心已然不復。雖偶爾觸動心扉,也只是蜻蜓點水,失去了進步固執的追求。但感謝蘇菲,感謝她在喚醒我本真的同時,激勵我再次揚帆起航。其實我沒有什麼把握能夠真正透徹地瞭解世界和生命最初的意義和起源,但是身爲一個活着的人,就應該對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生活、工作負責。如何負責呢?最起碼,我們要知道自己究竟該如何活着纔是最好,知道我們不能如此無所謂地活着,像一具沒有靈魂的軀體。

教學是承載我的人生船隻,不能再隨波逐流,需要用不懈的追求精神駕馭他。就如哲學家所說的,堅持懷疑、反對傳統、保持好奇才是看待世界的方法。我想,這也是我們在工作中需要擁有的品格。我們要實時順應多變的社會情況,耐住寂寞和孤獨,守住清貧和繁苦。這樣,纔能有所作爲。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0

這些天我一直在看《蘇菲的世界》,看那些在時空中閃現的哲人們是如何解析生命和世界的意義的。“蘇菲”這個名字有“智慧”的意思。那麼,《蘇菲的世界》,也就是“智慧的世界”。

哲學,便是能夠讓人變得更加智慧的學說。

在我13歲的時候我買下了這本書,沒有想到,一看就是四年,看了三遍。說它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真的一點都不爲過。 “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兩個問題在我心中時時縈繞,排解不開。世界彷彿是重新出現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剛剛在那隻“大兔子”的皮毛中擡起頭,準備端詳宇宙中這位“魔術師”——“生命最初的意義”——的臉。我並不確定我會知道什麼,我也不確定我會發現什麼,可是我知道,過程有時候比結果更重要。於是我開始追隨艾伯特和蘇菲的腳步,展開了這場在哲學世界裏的遊歷。 十四歲的少女蘇菲看見鏡子裏的自己瘋狂地眨眼,於是她走進了哲學的世界。笛卡爾說:“Cogito,ergo sum(我思故我在)。”這個少女也在一些神祕信件的帶領下開始在哲學這個世界中徜徉着,思索着。世界起源的紗幕一層層被掀開,但是新的疑團卻又接踵而來。席德,蘇菲,艾伯特;席德佳,蘇菲亞,大艾伯特;樹林中無人的上校的小木屋,祖母從吉普賽婦人那裏買來的一面“魔鏡”……每件事物都是線索,每件事物也都是新的謎團。 蘇菲邊走邊想,一個個新的哲學天地展現在她的面前。事情的真相,原來竟是如此…… 果真是我思故我在。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理斯多德,中世紀,文藝復興,浪漫主義,弗洛伊德……一千年,兩千年,一個世紀,兩個世紀,一種思想,另一種思想都在這本書裏被引述伸展得恰到好處。

像另一個愛麗絲漫遊仙境一樣,如夢如幻,卻又無比真實。在這個缺乏夢境缺乏哲學的時代,我在這本書裏找到了他們兩者之間最完美的統一。 有時候我會想起自己走過的路,其實生命真的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地方,可是由於自己已經“習慣”這樣生活,也就不曾明瞭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偉大。有位哲學家說過,每個孩子都是哲學家。我想,那是因爲孩子都沒有失去對這個世界所抱有的最初的好奇心。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爲何會存在這個世界上而不感到驚奇,這將是一件多麼悲哀的'事情呵! 其實我沒有什麼把握能夠真正透徹地瞭解世界和生命最初的意義和起源,可是我想,身爲一個活着的人,就應該對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生活的環境負責。如何負責呢?最起碼,我們要知道自己究竟該如何生活纔是最好的。我們不能如此無所謂地生活着,像一具沒有靈魂的軀體。可是,生命的意義和世界的起源是一個太大的課題了,我只是一個剛剛開始打量哲學這個金色殿堂的小孩。

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沒有辦法以自己如此微弱如此渺小的生命去探究和斷定這麼浩瀚這麼偉大的世界。可是我知道,終有一天,我可以站在世界的頂端,仔細審視與我平等的“魔術師”。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1

剛看完《蘇菲的世界》,頗有些感悟,記錄在此,以供日後參考。感悟主要有三點:

(1)兩條故事線索和五層世界

《蘇菲的世界》有兩條故事線-蘇菲和艾伯特的世界;席德和少校的世界。蘇菲和艾伯特可以說是少校筆下的虛構人物,是少校的想象力。

然而,《蘇菲的世界》這本書裏,我們可以隱約看到至少有五層世界。我說“至少”的原因是我並不知道究竟最後有幾層世界,有可能多於五層,原因很簡單:蘇菲和艾伯特是一層世界,可別忘了,蘇菲在她的世界裏也發現了一本叫《蘇菲的世界》這本書-這本書本身又是另外一層世界。席德和少校處於另一層世界,而我們這些讀者所處的世界又是另外一層世界。這麼說來,已經有四層世界了,還有一層世界我稱之爲不可知的世界-就是也許在我之外是上帝或者宇宙之外的某個未被發現的世界。

當然,對於第五個世界的說法也許並非所有人都同意我。不過,正如我們不能說我們不知道的東西就是不存在的一樣,這個問題裏面目前沒有對錯可言。

(2)宏觀哲學歷史背景和重點。

《蘇菲的世界》與其說是一本哲史書,還不如說是一本哲學啓蒙書。在短小精悍的篇章可以讀到一個大致的哲學框架。

不過要注意了,這個框架是非常模糊的,而且也並不精準。然而我相信,精準並非作者的意圖,啓蒙纔是。在深入瞭解哲學之前先把大致的線索串聯起來,這對後來的學習很有幫助-因爲你大概知道這條道路引導你的方向,那麼接下來就是你來決定是否繼續這趟旅行了!我比較喜歡這種先俯瞰整個圖畫然後再深入瞭解的`路徑。

所以如果你和我一樣,而且對哲學不甚瞭解,不知是否深入學習,這本書或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再次聲明,書裏的知識並不深奧,但是重點都在那兒了!

(3)關於“無用”的理解-人應該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

關於這一點的體悟,並非完全因爲此書,不過也是在閱讀《蘇菲的世界》的時候再次想到的,而且非常重要,所以也一併寫下來。

哲學可以說是“無用”的知識-當然了,這裏的“無用”是相對的。比如我就覺得哲學是“有用”的-因爲它可以啓發我的心智,甚至幫我解答疑惑-當然這也許需要一段時間,可能是明天,也可能是五年或十年後。但有些人會覺得哲學“無用”,那是因爲他們覺得哲學並不能立刻對他們有用。所以我說,有用和無用其實是相對的。

我這裏想說的是,對世界保持好奇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爲我們會因此獲益良多。這也許是作者寫這本書的原因。無論如何,《蘇菲的世界》的確成功重新引起了我對哲學的興趣和對世界的審思-這種啓發也許比任何實在的技能和技巧更爲重要。我希望看了這本書以後,你也可以有我一樣的收穫。

以上便是一個粗略的讀後感。以前讀過的書讀過就算了,不曾留下些許總結或感悟。然而,看完一本書有感而發並且記錄下來,倒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況且日後這筆記也許可以幫助我重溫該書。好的書還是值得被頌揚的。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2

《蘇菲的世界》是由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創作的一本哲學類故事書,在哲學主題深奧的情況下卻又不失真實,實在是難能可貴。這一本哲學書囊括了從古希臘的泰勒斯時代一直到近現代的馬克思時代的完整哲學史,每一課上的都很生動,每一個故事都很有深意。讓我最震驚的是“雅典學派”那一課。這一節課是以錄像的形式呈現的,錄得本來是雅典的風景,可是卻突然變成了蘇格拉底時代的雅典,並且能夠與古希臘的所有哲學家進行對話。比如與德謨克利特討論原子論,或者與蘇格拉底討論自然派哲學。腦洞之大令人歎服。那個哲學老師給蘇菲上了一節極爲“生動”的哲學課。

喬斯坦·賈德對歷史上哲學家的思想進行了近乎完美的解讀,但是,我認爲他還是出了一些錯誤。比如他寫到牛頓,列出他在力學與光學方面的種種貢獻,比如萬有引力定律和行星軌道定律,並說他是一個近乎完美的人,可是他“上帝是第一推動力”的理論是絕對錯誤的。又比如他講達爾文的進化論,有關“適者生存”卻說的不夠嚴謹。書中說,“而進化的'實際‘機轉’則是自然的淘汰作用”說得雲裏霧裏,容易引起誤解。雖說此書白璧微瑕,卻還是優秀的。

除了哲學意義,這部小說的故事性也極強。蘇菲的故事其實是艾伯特少校給他的女兒席德的生日禮物,但是一開始描寫蘇菲的故事時,我們完全不能想到原來蘇菲的故事只是席德爸爸給席德的哲學講義而已。這一種寫法其實和莎士比亞的戲劇《馴悍記》有些類似。《馴悍記》一開始是一個富人把一個窮人擡到家裏,並且給他看戲,看的就是“馴悍記”。只不過《馴悍記》中的主線故事是給乞丐看的戲,而且它是讓你看到本書中間時逐漸沉醉於“馴悍”的故事當中,能夠很好地引出主題,而《蘇菲的世界》是讓你逐漸逐漸認識到“蘇菲的故事”原來只是一本書的事實。這種寫作手法的好處是能讓讀者陶醉其中,使人讀這一本書的慾望極強,從而達到自我營銷的作用。

雖然故事性與哲學意義都給這一部小說加了不少分,但是我覺得這一部小說最讓我驚豔的一點卻是他所要表達的人生道理。蘇菲的故事存在於艾伯特少校的想象之中,而少校卻是在我們書裏。那麼,從他們的故事聯想到自己的世界,我們會不會也是存在於某一個人的想象之中呢?也許你會說,我們能感到的一切都是千真萬確的,所以我們是真的人。可是蘇菲也有這種感覺呀!所以我們很有可能也是虛擬人物。

這一本書既是一個很有趣味的故事,又是一堂生動的哲學課,還是一次意義重大的人生講堂,真不愧爲一部世界經典名著。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3

前不久,看過一部經典的電影,名字叫做《達芬奇密碼》>,它講的是個奇異的探索耶穌後人的故事,裏面耶穌的後人就叫做蘇菲。一個美麗漂亮的公主,擁有對所有認知東西的敏感程度,她的敏銳的知覺讓我欣賞,她的處事不驚讓我敬佩,她的美麗善良又讓我喜歡。所致當老師佈置這個作業之時,我毫無疑問的選擇了閱讀《蘇菲的世界》。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神祕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就這樣,在一位神祕導師的指導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接到了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跡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跡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因爲時間太短暫,我花了幾個晚上就把這本書看完了,內容太多了,結果什麼也沒發現,記住的也很少。印象非常深刻的倒是作者的構思。書的開始幾章,不覺得有什麼異常,但越往下讀,越覺得詭異,彷彿作者也有預料不到的結尾似的;尤其是那個哲學宴會,真是個悲慘的結局,也真是個奇怪的想法。這奇怪的是蘇菲和艾伯特竟然漸漸察覺到了少校和席德的存在,而這種察覺又是通過少校的筆寫出來的,這種角色的反抗,一邊是虛幻的,因爲它和角色一樣,存在於少校的內心;一邊又是真實的,因爲它是蘇菲和艾伯特的真實情感,脫離了少校的控制,最終獲得了成功。被創照者的安排下逃出了創造出的世界,同時也逃出了創造者的安排,這個小小的扭結,使人有一種糊塗的感覺,真實其實就是虛幻,二者無法分開。

小說原本是虛幻的,就必須用心去承認小說裏所謂的現實世界,唯有這樣去讀才能把自己融入道小說中,體會書中任務的.喜怒哀樂,激起共鳴,最大顯得地去體會作者地原創動機。可是當我把小說中的世界當成是真實的時候,作者筆鋒一轉,竟然搞出了原來的世界也是虛幻的現實。在那一刻,衝擊在心間的感覺竟是昨天已成虛幻,一切事情在我腦海中好像都變得千奇百怪,一個又一個的版本在腦海中浮現,到底那個版本是真?這好似看美國的恐怖片,總會給人驚聳的感覺。剎那間,我不知道自己是誰,誰又該是我,最可怕的是連自己是否存在都需要證明呢……。

蘇菲的世界固然是一篇哲學的發展史,但哲學與科學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與人類文明的足跡點滴相印。與其說是在看一篇哲學史,倒不如說人類文明的通史縱會眼底。在浩瀚的歷史文明的發展史中,每一個我不過是道星光。一點水滴。那段深夜裏在教堂以小時衛單位計算曆史進程的對白再明白不過。它反襯着個人生命的短暫,無不倍覺珍惜與傷感。”我思故我在”!

?可我茫然要問,我存在嗎?不過是在這個時候在這個特定的空間的相對存在罷了。試問多年以後,一切都歸於湮滅之中,我會存在?渺小的我會存在過,或曾經存在過?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4

《蘇菲的世界》這本書是我讀中專時買的,因爲那時候這本書正是熱銷的時候,很多的報紙雜誌都登出評論,說這書如何如何的好,有益身心,當時對哲學十分感趣,便買了到了這本《蘇菲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全書由一個快滿15歲的小女孩蘇菲接二連三收到一些怪信件拉開序幕,“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這些看似很普通的問題卻蘊涵着很多需要深入思考的概念,蘇菲在彷徨中開始思索,並在她的私人哲學老師艾伯特的引導下進入西方哲學領域。在此同時,書中又提及挪威小女孩席德的爸爸,爲了讓他的寶貝女兒開始接觸哲學,編出了蘇菲的世界一說。這整本書就由這兩個亦真亦假的故事互相穿插而成,所以這本書和偵探小說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就着“我從哪來”、“我是誰”……的問題,蘇菲穿越時空,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瞭解;來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和已成爲歷史的那些有着精闢的思想的大人物——莎士比亞、達芬奇等進行了一次融匯心聲的談話,目睹了歷史又一次嚴肅的重演;至於近現代,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包含了康德、黑格爾、弗洛伊德乃至於馬克思的哲學思想。看這樣一部作品,讓我看到了全人類的`文明。在蘇菲的所到之處,到處都凝結着文明的精華。而在一本小說裏,塞進整部西方哲學史,對追求速度的這一代而言,本身就極具魅力。除了追求知識的流行趨勢之外,一般人也多少覺察到當今教育上的缺失,我們的教育並未提供有關人生和其意義的必要知識,而這些答案正隱藏在哲學的奧祕裏。

我更喜歡哲學了,“一本關於哲學史的小說”,是《蘇菲的世界》一書的副標題,頗能點明該書的要點。這是一本小說,但也是一本系統地涵蓋各種哲學思潮的速食大雜燴。隨着小說人物,在哲學傳統中,尋求劇中謎團的解答,我越來越深入的瞭解了以前從不感興趣的西方哲學史,瞭解了柏拉圖以理性主義爲特色,沉迷於永恆的形式,亞里斯多德希望用感官親身體驗世界的決心。

這本書無疑給我們中國的很多不暢銷的哲學著作敲了鍾,或者是指明瞭路。很多研究哲學的學者自身都認爲“哲學”就應該是生澀的、非一般人可以理解的高深理論,並以自己能用艱澀的語言描繪爲榮。而這樣的結果就是所有的哲學理論只能專供教科書使用或大學生寫論時作爲抄襲的“寶囊”,卻不能普及和推廣,那麼哲學理論的創造又有什麼意義呢?《蘇菲的世界》這本書告訴我們哲學是什麼,在哪裏,多麼有趣,又多麼奇怪,甚至多麼平凡。

我重新把《蘇菲的世界》放會到書櫥中,準備等再過幾年,有了閒暇工夫重溫一遍,或許又會有不同的感悟。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5

“你太習慣這個世界了,纔會對任何事情都不感到驚奇。”挪威了不起的作家喬斯坦·賈德,借蘇菲之口,以非常平淡的口吻,道出了令人唏噓的事實。

所謂的習慣,是指時間積久養成的思維方式或生活方式。設想一下,當我們的習慣受到某種衝擊時,我們會變得怎麼樣?就像你突然搬家了,突然轉學了,你會不安,也就是沒有安全感。

習慣就是人們所追求的安全感。相較之下,不習慣則是我們的好奇心。

前段時間我看過一檔節目叫奇葩說,其中有個“天問”——高等生物的蛋我們該不該把它砸了?黃執中先生說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一個人如果沒有了好奇心,那他雖生猶死。

世界,是我們最大的常規生存環境,適應了也就習以爲常了。可是,每個人最初接觸世界時卻是帶着好奇的。猶記得小時候我爲雨而奇,爲雷而驚,爲火而懼,可大人告訴我不要去淋雨,否則會生病的;不要怕打雷,那只是天空的一聲巨響;不要玩火,不要靠近火,否則會受傷。

就像蘇菲的媽媽告訴蘇菲的:“不要再說這些話。”大人們都在幹什麼?這個不要,那個不準,可是,太多習以爲常的東西遠遠不能滿足我們對世界的渴望。其實,這不要那不準的所謂真理是在敲碎我們腦子裏從小擁有的那顆蛋,讓我們少去了探索世界的動力與好奇心。

記得之前的一個晚修,還沒上課,我站在走廊看星星。有個大人問我在幹什麼,我說在看星星,然後他說了一句讓我很不舒服的話:“星星有什麼好看的.?快回去上課吧,在這裏站着被領導看見不好。”

我不是叛逆的另類人,但我不希望自己活成別人眼中只懂務實的精靈,更不希望自己一味關心芝麻瑣事,卻懶得擡頭欣賞滿天星辰。我希望教育充滿理想和情懷,而不是無限放大功利心,彷彿考試分數之外的一切都不值一提。

我曾爲鮮花而喜,爲蝴蝶而笑,爲毛毛蟲而驚,而大人們覺得這一切再平常不過了,世界本來就是這樣的。但我確信,大人們也曾有過豐富的童心,他們也曾有過這樣那樣的好奇與驚喜。

我不認爲這樣的胡思亂想是幼稚而愚蠢的:即使白天天黑了,你也只會想,要下雨吧,卻沒想過會不會是太陽消失了。

我渴望成熟,但成熟不是讓你變得麻木,變得一切都習以爲常,變得不再需要追問和反思。請不要當寄居在兔子毛皮深處的微生蟲,你應當努力沿着兔子的細毛往上爬,哪怕只是爲了看看魔術師帥不帥。

“親愛的蘇菲,我不希望你長大之後也會成爲一個把這個世界視爲理所當然的人。”“我希望你有一個好奇,充滿求知慾的心靈。”這話是說給蘇菲的,也是說給我的。我必然長大,變得成熟,但我的精神拒絕麻木,我的心靈渴望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