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昆蟲記》讀後感【優】

《昆蟲記》讀後感【優】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5W 次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昆蟲記》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昆蟲記》讀後感【優】

《昆蟲記》讀後感 篇1

近日,我讀了法布爾的《昆蟲記》,我感到很驚訝,不愧是“昆蟲荷馬”,能把文學與科學如此完美地結合起來。他其實還有更優良的品質和素養。

法布爾是一個十分細心的人。在書中有一章,他描寫了螳螂的外貌:“螳螂的腰肢內側飾有一個美麗的黑圓點,中心有白斑,圓點周圍有幾排細珍珠點作爲陪襯”,“總之,大腿是一把雙排平行刃口的鋼鋸”。這些細緻的描寫必定有仔細觀察作爲基礎。如果法布爾是一個粗心大意的人,他是不會看到螳螂這些隱祕的特點。他在書中對螳螂描寫的那一段十分詳細,寫了小刺的大小、形狀和排列方式,法布爾甚至還數了小刺的數量!我相信,那細如針尖的小刺不用放大鏡是看不清楚的,不細心觀察是數不清的。書中有好幾章都寫的是各種食糞蟲,如果問你那些食糞蟲用來產卵的“糞球”是什麼形狀的,你肯定會說是球形的。法布爾一開始也是這麼想的,但事實並非如此。法布爾在大自然中經過一番細緻“考查”後發現,食糞蟲的“糞球”是梨形的;還有一種特殊的叫米諾多蒂菲的食糞蟲,它的“糞球”是圓柱體,這與其打洞方式有關。由此可見,細心是法布爾的法寶之一,否則他是寫不出《昆蟲記》的。

圖片法布爾是一個執着的人。書中他在研究米諾多蒂菲時,養了幾隻在自家花園裏。後來發現它們的洞深達一米五,想系統地研究它們就要把整個洞挖出來。法布爾年紀大了,就叫全家人一起來挖,終於,在法布爾堅持不懈的努力下,整個洞穴出現在人們面前,這使他之後研究米諾多蒂菲家庭提供了便利。法布爾的執着,使他對這種昆蟲有了深入的研究和獨到的理解。在法布爾研究小闊條紋蝶時,他遇到了更大的.困難。他僅有的一隻雌性小闊條紋蝶在研究開始沒有多久時被螳螂吃掉了,而研究必須要用到雌蝴蝶;雪上加霜的法布爾所在的地區並沒有這種蝴蝶。研究被迫停止。但法布爾並沒有放棄,而是一直想辦法弄幾隻來。終於在三年後,他託人從遠方買到這種蝴蝶,蝴蝶一到,研究立馬開始了。如果不是法布爾的執着,今天的《昆蟲記》上可能就沒有小闊條紋蝶的名字。

法布爾還是一個專業的人,具有極高的科學素養。在他研究大孔雀碟和小闊條紋蝶時,他發現雌碟能吸引來雄碟,可他家周圍根本沒有這兩種蝴蝶,說明雄碟是從遠方飛來的,那麼雌碟是怎樣“聯繫”雄碟的呢?法布爾採用控制變量法,一會兒把雌碟裝入紙盒,一會兒用玻璃罩罩住,一會兒給實驗室加上簾子。實驗後分析數據,進行猜想,然後再實驗。最終法布爾得出結論:雌碟會分泌一種有揮發性的物質,這種物質發出的氣味人聞不到,但雄碟可以聞到。法布爾沒有想當然,而是以實驗來得出結論,這便是科學素養,誰讓他既是文學家又是昆蟲學家呢?這樣的專業使《昆蟲記》不僅是文學鉅著,也是科學鉅著。

法布爾身上還有其他優良品質,這只是其中一部分。這些都源於他對昆蟲的熱愛。我們不僅要學習他的品質,還要像他一樣熱愛大自然。

《昆蟲記》讀後感 篇2

看了《昆蟲記》後,這本書使我十分着迷,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麼多的奧祕,我知道了:凌晨,蟬是怎樣脫殼;;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還弄清了:蜂抓青蟲不是當成自己的兒子養,而是爲自己的後代安排食物……

第一次看<<昆蟲記>>,不知怎麼就吸引了我,這是一部描述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時不時還會惹人捧腹大笑,就像跟着法布爾走進了大自然,它使我第一次進入了一個生動的昆蟲世界,去大自然探索昆蟲的奧祕。翻開書本往下看,便會了解許多知識:螢火蟲有六隻短短的腳,它們是用碎步小跑的昆蟲,雖然螢火蟲的外表弱小,但是它卻是個肉食動物,是個獵取野味的“獵人”。

天牛是破壞樹幹的罪魁禍首,每逢中秋時節,它們躲在樹幹中吸取養分,用半圓鑿形、無據、黑而短但極強健的上顎挖掘通道,並用挖掘出來的碎屑作爲食物。

螳螂是一種十分兇殘的動物,然而在它剛剛擁有生命的初期,也會犧牲在個頭兒最小的螞蟻的魔爪下。如果不看它那致命的捕獵工具,螳螂其實也不可怕:苗條的身材身着俏麗的上衣,渾身呈現優雅的淡綠色,還有那長長的酷似沙羅的翅膀,真像一位美少女。

還有松毛蟲是怎麼產卵和孵化、動物是怎麼催眠狀態自殺的、朗格多克蠍子的毒液有多強,一隻朗格多克蠍子和一隻納包那狼蛛這兩隻都有毒刺的昆蟲誰會吃掉誰、金步甲的食物是什麼……

豐富的故事情節使我浮想聯翩。看着看着,這些蟲子們好像都跳出了書本。以前,我是不怎麼喜歡大自然中的昆蟲,覺得所有的昆蟲都是壞東西,自從我讀了這本《昆蟲記》之後,我發現喜歡上了昆蟲,不像以前一樣厭惡昆蟲了,有時候還會仔細的端詳昆蟲,由於掌握了很多關於昆蟲的.知識,現在大部分昆蟲名字我差不多都叫得上了,我真感謝這位感情細膩、思想深刻的天才,用哲學家一般的思考,美術家一般的觀察,文學家一般的敘述爲我開啓了一扇通向昆蟲世界,更是通向科學大門的鑰匙,讓我又一次接觸了大自然,瞭解了大自然中昆蟲的奧祕。

看了《昆蟲記》這本書,我明白了:大自然中的昆蟲也是有它們的生活習慣的,我們不應該討厭它們,試着去接觸它們,你便會不由自主地喜歡上昆蟲了;而法布爾的精神讓我也很受啓發:我們應該有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應該有始有終,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哪怕你的追求在別人看來是枯燥的,寂寞的,乏味的,只要你有恆心、信心,就一定可以創造出奇蹟的。

江蘇南通南苑小學六年級:黃施瑜

《昆蟲記》讀後感 篇3

科學無處不在,世間萬物都存在着種種靈性,善於發現,善於觀察,或許科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呢!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名叫《昆蟲記》。內容情節十分的吸引人,作者的語言讓我們感到親切,文筆十分生動有趣,讓人彷彿置身於大自然中。

邊品讀《昆蟲記》這本書,邊觀察身邊的昆蟲,纔會發現,作者竟觀察得如此細緻入微。每種昆蟲都有自己的奇特之處,但它們卻如此的小,小得幾乎沒有人會刻意地去觀察它們。但作者達爾文卻不是這樣,他相信昆蟲都有生命,它們都值得被發現,都值得讓人去尊重。作者喜歡昆蟲,喜歡去觀察它們,去了解它們小小的生活世界。團結是沒有什麼能阻擋的。說到最團結的昆蟲,這一響亮的.名稱就非螞蟻莫屬了,俗話說“人心齊,泰山移”,不僅僅是人,其實螞蟻也可以。

螞蟻家族們一起覓食,一起生活,一起面對困難而不屈服,真可謂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它們團結是因爲它們弱小,但又不向命運屈服,這些小小的生靈難道不值得被人們去讚美嗎,去佩服嗎?它們能承受比自己體重重許多的東西,因爲它們有堅強的毅力。螞蟻是令人佩服的,但卻也是令人害怕的。比如說:白蟻。白蟻的破壞性非常強,它們會把木製的房屋一點一點吃掉,會將木製的傢俱啃得零零碎碎。所以人們十分懼怕它們。

由此可見有些極小的昆蟲會給人們帶來很大的煩惱,不可忽視它們微弱而又強大的力量呀!兇殘,是它的本性。螳螂是一種十分可怕的昆蟲。它們的兇殘使得多少弱小的昆蟲死於“非命”呀!但,螳螂的可怕之處不在這兒,它們最可怕的就是六親不認,兇殘的螳螂們有時連自己的親人們都不放過,它們一點一點地把親人們殺死,再一點一點地把它們全部吞進肚裏,這可怕得讓人無法想象。

可這螳螂們又是不屈的,當它們面對飢餓有時連自己都不放過,它們寧可把自己殺死,也不願被活活餓死。螳螂們手上的“雙刀”就是最可怕的殺人武器了,可謂是“殺人不見血”,在它們鋒利無比的快刀之下,又有多少數不清的亡魂呢?其實除了昆蟲學家,還有許多領域的科學家。爲我們揭開了生活中的層層面紗,爲人類創造了美好生活。愛迪生在艱苦的環境下發明瞭電燈泡,牛頓明白地心引力是因爲一次偶然,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科學的範圍更是廣闊。我相信,只要人人都像法布爾一樣,認真,用心去觀察世間萬物,就一定能探索世界的奧祕。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只要用心去留意身邊的事物,用心去觀察身邊的點滴,科學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

螳螂的愛是殘忍的,蜘蛛的愛是無私的……這本書最令我爲之佩服的還是法布爾那勇於實踐的精神。蜜蜂是多麼的可怕,但在法布爾眼中,它們的價值不只這些,蝴蝶是多麼的美麗,但在法布爾眼中,這根本不值一提……仔細想一想科學事物是不是十分地有趣呢?《昆蟲記》使我明白了我們一定要學會善於觀察!

《昆蟲記》讀後感 篇4

最近,我迷上了讀一本書,叫做《昆蟲記》,以前我老是問一些奇怪的問題,例如:人爲什麼不會飛,爲什麼小鳥卻會飛…總之,我老是把爸爸媽媽問得暈頭轉向。一天,媽媽爲我買了一套《昆蟲記》,我愛不釋手,之所以我對它十分着迷,是因爲它可以回答我,不論什麼奇怪的問題,我問它,它都可以一一回答。

這本書的內容十分豐富,什麼昆蟲都有,紅螞蟻、黑螞蟻、白蟻,這些小動物雖然微不足道,但它們的生活習慣讓我大開眼界,還讓我知道了昆蟲的許多生活本領,像屎殼朗如何滾糞球,蟬是如何脫殼,有些昆蟲十分噁心,有些昆蟲十分有趣。

不知爲什麼,媽媽買回來沒幾天我就和它結上不解之緣。這本書講述了每一隻昆蟲的出生入死,我經常會和書中的昆蟲一樣喜怒無常,讓我身臨其境,它們出生,成長,狩獵和死亡都十分平常,高度的擬人化和自述十分有趣,有時還會讓我開懷大笑。它不但有趣,還含有很多知識。有時,我們把一些昆蟲誤解了,蠍子在人們眼裏是吃孩子的毒母,但它卻是一位關愛孩子的慈母,《昆蟲記》不是亂編的,而是一件件事實。

看完這本書後,我對這幾句描寫遂蜂“守門人”的話還記憶猶新:“也許三個月以前,那時它還很年輕的時候,它曾經爲了自己和後代們在這裏單槍匹馬地辛勤工作,每天都幹得筋疲力盡,一直到現在才得以休息。不,它仍然沒有停下勞動,它還在用它微薄的餘力守衛着這個家。它已經不能再做母親了,可是它依然能夠爲家人守衛大門,抵擋不速之客。”看完這幾句話以後,我被遂蜂“守門人”那對家裏人深沉的母愛所震撼了。在它年輕的時候,它爲了自己的`家庭而奔波着;在它老了後,它仍然用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守衛這個家。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人類的許多母親不也是如此嗎?她們爲了自己的兒女而操碎了心,在兒女長大後雖然已經沒有什麼能夠幫忙的了,可是心中卻仍然裝滿了沉甸甸的母愛,想要再做點什麼。

我再將書中的內容與我們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一對比,才發現,原來昆蟲的世界和我們的世界有很多相似之處。爲何我以前就沒發現這一點,而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卻發現了?後來我才知道,法布爾將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昆蟲的研究中去了,因此,他發現了昆蟲的許多不爲人知的事情。因爲《昆蟲記》在科學和文學上都很有地位,因此被稱爲“昆蟲的史詩”。爲何法布爾能夠堅持一生都致力於昆蟲研究呢?因爲它熱愛生命,尊重生命,熱愛大自然,嚮往大自然。

《昆蟲記》讓我瞭解了昆蟲,更讓我瞭解了生命;《昆蟲記》雖然看起來平平淡淡,但卻蘊含了作者對生命的無比尊重,對大自然的無限嚮往。

《昆蟲記》讀後感 篇5

今天,我讀了一本名叫《昆蟲記》的一本書,這本書是法國作家法布爾的一本作品。感謝推薦如此一本好書給家長與孩子閱讀!孩子的成長無疑是對世界求知、探索和解惑的過程,這本書帶給了孩子一個未知且神祕的昆蟲世界,孩子在書中讀到的不僅是科學知識還有大自然的規律,讀懂什麼是艱辛什麼是快樂什麼是愛。對於家長來說,看到孩子的進步無疑是幸福的。

《昆蟲記》主要寫了螳螂、蝗蟲、蟋蟀、蟬、螢火蟲等十七種昆蟲的描寫,加上作者的一些經歷,組成了《昆蟲記》這本書。這本書詳細地記載了昆蟲的特點、產卵的過程等等。

從作者發現這些昆蟲,到養這些昆蟲的過程中,把昆蟲的點點滴滴一字不漏的詳細地描寫出來,讓我們對昆蟲有更多地瞭解。作者從字面上的描寫,深深地吸引了我,甚至連時間都給忘了。雖然我不喜歡昆蟲,對昆蟲也不瞭解,但讀完這本書後,我對昆蟲有很大瞭解。如果每個人都看了這本書,我相信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收穫,也對昆蟲有了更多的瞭解。

本能,任何生物都有與生俱來的本能。吃飯、睡覺……都是本能。

《昆蟲記》中講,蟬的嘴可以刺破樹皮吸食樹汁。而螞蟻、黃蜂、蒼蠅、玫瑰蟲總是想霸佔這口“井”。螞蟻甚至咬住蟬的腿,爬上蟬的背,更有甚者,居然一口咬住蟬的嘴,企圖將它拖走。

可是,爲什麼就說它們不對呢?這樣只是出於一種本能,你想想,七月,昆蟲們有哪一個不口渴?所以,它們所做的,也僅僅是出於它們自己的本能罷了。

而蟬也酷愛唱歌。它爲了增加聲音的強度,又在胸腔部位安放了一塊響板。這種寬闊的響板使五臟六腑只得安放在一角。可蟬畢生唱的歌,給別人的也只有痛苦與煩躁而已。那麼蟬,爲什麼還要唱呢?好像只是本能了吧?

還有很多關於昆蟲的本能。在這裏就不多說了。

無論人還是動物,都具有自己的天賦。在人的社會中,我們把有天賦的.人稱爲天才。而在昆蟲社會中我們會把它們與生俱來的本領稱作本能。因此,本能,其實就是昆蟲們的天才。

對於家長自身來說對於昆蟲的瞭解也是貧乏的,如此光怪陸離、異彩紛呈的小小蟲兒帶給我們除卻忙碌工作的一絲閒暇與快樂,陪伴着孩子陪伴着昆蟲收穫了欣喜。平時面對孩子關於昆蟲的問題總是回答不出,甚是尷尬,有了《昆蟲記》的閱讀彌補了知識的缺乏,在書中讀出了樂趣。大自然是偉大的,小小昆蟲世界像一部不朽史詩展現了大自然的一角,使人慢慢體會到大自然中物競天擇,生生不息的規律,帶孩子一起走進大自然的懷抱。敏銳的視角對於孩子是多麼的重要,用心去看用心去想,不僅僅是昆蟲世界,還有更大的世界等待着孩子去探索。熱愛大自然,有顆純真善良的心,是多麼的有意義。

這本書非常好,經過作者十分精細的描寫,把所有的昆蟲都寫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好像這些都在我的眼前,作者把昆蟲的樣子和生活習性都描寫在了書上,希望你有空也看一看這本《昆蟲記》。

《昆蟲記》值得一讀!

《昆蟲記》讀後感 篇6

這本書的作者通過仔細觀察,多次實驗,細緻描寫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作者寫得生動有趣,讀者讀得興趣盎然。

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極。這都要歸功於作者的仔細觀察,細緻描寫。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着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後面,還生長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爲首的那條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定土的性質”等,這些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出來。光是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細緻描寫,讀者才能看懂,又如“這小筒的外貌,有點像絲織品,白裏略秀一點紅,小筒的上面疊着一層層鱗片,就跟屋頂上的瓦片似的”等,這些細緻描寫,使整本書寫得更加生動、具體,引人入勝。

昆蟲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我不知道管蟲會穿“衣服”,不知道鬆蛾蟲會預測天氣,也不知道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現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動物的思維方式比人還高,例如赤條蜂給卵留食物時,是把毛毛蟲弄得不能動,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就可以給食物“免費”保鮮。又如舍腰鋒給卵捕蜘蛛時,是隻捕小的,這樣每隻就可以使小蟲只要一頓就可吃完,每頓就可吃到新鮮的,怎麼樣?聰明吧!

作者寫出這些都是因爲他仔細觀察,而我,則是一個不太會觀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師叫我寫時候,我總想不到題材。不過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課的路上,我發現了一隊螞蟻正在搬食物,經過觀察我發現,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後頂在頭上,搬回窩裏,然後原路回,再搬。這次我雖然仔細觀察了,但這是對我感興趣的事。現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我們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該對周圍的所有的事仔細觀察,才能做到無處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蘊含着大學問呢!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瞭解世界的奇妙。這是讀完《昆蟲記》後,我深刻體會到的。

作者寫出他仔細觀察,而我,則是不太會觀察生活的人,老師叫我寫時候,我總想題材。不過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課的路上,我了一隊螞蟻正在搬食物,觀察我,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後頂在頭上,搬回窩裏,然後原路回,再搬。這次我仔細觀察了,但這是對我感興趣的事。現在我明白了:只對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該對周圍的所事仔細觀察,才能無處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蘊含着大學問呢!

現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我們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該對周圍的所有的事仔細觀察,才能做到無處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蘊含着大學問呢!

《昆蟲記》讀後感 篇7

抿一口茶,心情略微激動地開始閱讀一本書——《昆蟲記》,它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熔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於一爐,娓娓道來,在對一種種昆蟲、曰常生活習性、特徵的描述中體現出作者對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本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本書的問世被看作動物心理學的誕生。《昆蟲記》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鉅著,同時也是一部謳歌生命的宏偉詩篇。法布爾窮其畢生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他刻苦鑽研,犧牲了自己私有的時間去觀察昆蟲。《昆蟲記》詳細地描繪了昆蟲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等等。這給後世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使人類社會迅速走了現代文明。

一個人耗費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蟲子”,已經算是奇蹟了;一個人一生專爲“蟲子”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說是奇蹟;而這些寫“蟲子”的書居然一版再版,先後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直到百年之後還會在讀書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轟動,更是奇蹟中的奇蹟。就是這樣一個奇蹟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人類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黃蜂”“蠍子”“象鼻蟲”在內,都在同一個緊密聯繫的系統之中,昆蟲也是地球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昆蟲的生命也應當得到尊重。

而且,這本書有很強的可讀性。它的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鬆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爲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爲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啊!難怪魯迅先生將《昆蟲記》奉爲“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昆蟲記》也很有真實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溼、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真的使人身臨其境。被我因爲厭惡而忽視太久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然後,憑它們穿透了我心靈的幽暗。是《昆蟲記》,讓我重新喜歡上了這些小生靈,發現它們並不討厭,相反,還有很多可愛之處;是《昆蟲記》,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着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同與小說,它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爾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獨自的,安靜的,是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和艱辛。

《昆蟲記》讀後感 篇8

總是在盛夏時聽見蟬的歌聲,只是這絡繹不絕的歌聲在炎熱的夏季難免令人感到聒噪不安。人們甚至厭倦了蟬帶來的沒完沒了的“噪音”,但蟬又是怎麼歌唱的呢?

人們通常認爲大教堂——雄蟬胸部左右蓋片下合起來的兩個大空腔、鏡子——大空腔後的一層紅色薄膜、音蓋——緊靠大腿的後面兩塊寬的半圓形大蓋片是蟬的發音器官,但當法布爾破壞了這三個器官,也只不過改變了歌聲的音質和音量。在音室上開個缺口,便可發現一塊幹薄膜,呈白色,形狀爲橢圓形,往外凸,有三四根褐色的脈絡分佈在上面,使得它有較大的彈性這就是發音器官鈸。這個音鈸固定在框架上。當音鈸被拉得凹下去一點,又在脈絡的彈性作用下迅速回到凸起狀態。原來一聲聲的蟬鳴就是從這來回的振盪中發出來的。法布爾甚至可以讓死去的蟬唱歌。用鑷子夾住一塊肌肉柱,小心地拉動,每拉一下音鈸就會發出聲音。甚至可以讓一隻活蟬變成啞巴,到這我們也可以猜測,方法便是破壞音鈸。當天氣炎熱時,我們不難發現,蟬會將它的歌聲分成一段一段的,每一段持續幾秒鐘,中間有一個很短的間隔。每一段歌聲都是突然開始的,然後迅速達到響亮的頂點。持續幾秒鐘後,逐漸降低。在悶熱的傍晚時分,蟬便會縮短休止符的時間,甚至會取消。歌聲不斷,但還是強弱交替進行。蟬的`歌聲從藏尚七八點鐘開始,要到晚上八點纔會停止。但如果是陰天或者下雨,蟬就不會歌唱了。

瞭解了蟬的發音器官後,蟬唱歌的目的又是什麼?人們普遍認爲,這是雄蟬在召喚伴侶,是情人們的大合唱。但法布爾卻對這個似乎合情合理的看法表示懷疑:雌雄蟬混雜地棲息在樹皮上,近在咫尺,若歌聲是愛情的呼喚,實在沒有必要。暴風雨即將來臨的時候,雨蛙、綠蛙在灌木叢中發了瘋似的呼喊着,它們也是在召喚愛情嗎?是在向伴侶表白嗎?大多數的昆蟲在兩性之間的靠近會讓彼此安靜下來。因此,蟬的音鈸、蟋蟀的揚琴、雨蛙的風笛都能看成它們表達生存樂趣的一種方式,每一種動物都有它們特殊的表達生存快樂的方式。

鳥有着敏銳的聽覺,當有過往行人的交談、樹葉的擺動,它們便會馬上停止歌唱,甚至飛走。但在夏天,小夥伴們捕捉蟬簡直是輕而易舉,甚至不需要悄悄地走近蟬,用手輕輕一摳便可以活捉一隻蟬。蟬是真的聽力遲鈍嗎?法布爾爲此做過許多實驗,這個實驗過程令人難忘。法布爾和炮手們在梧桐樹下安置了炮,裝上火藥,在仔細地觀察了蟬的數量,歌聲的旋律和音量後,炮爆炸了。但蟬的數量依舊沒有少,歌聲旋律依舊沒有變,聲音還是如此向量。炮聲對蟬的歌唱沒有絲毫影響。這令我大吃一驚,彷彿看見了蟬忘我歌唱陶醉的表情。雖然不能推斷說蟬是聽不見聲音,至少我們可以得出:蟬的聽覺非常遲鈍。就像俗話所說的那樣,叫喊得像個聾的。

瞭解了夏季的歌唱家——蟬,真心覺得蟬並不如人們所說的討人厭,或許當我和它們一同唱起的時候,還能樂在其中。這個炎炎夏日沒聽見蟬的歌聲,還真是有點遺憾呢……

《昆蟲記》讀後感 篇9

生命,猶如天上閃耀的星星,驅趕着內心的黑暗;生命,猶如一顆跳動的火苗,燃燒着希望的色彩。生命,這亙古不變的話題,始終是人們爭論的焦點。有人說,玩得盡興就是生命;有人說,財富就是生命;還有人說,平淡就是生命。而我從法布爾寫的《昆蟲記》中,卻領悟到了不同的道理。

生命的長河永遠不息,對於每一條來之不易的生命,我們都應當珍惜它。在一些人眼中,那些小小的動植物,或許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們何嘗不是一個個生命?不,有時它們甚至比人類還要懂得怎樣活下去。看那小小的螢火蟲,在夜晚,撲扇着翅膀,閃着微小的光芒,恍若一個誤墜人間的小精靈般,可愛的,羞澀的,飛在草叢間,用那小小的光芒,驅散着黑暗。有多少詩人讚歎螢火蟲不滅的光芒,可誰又知道它生命的短暫?也許,正是因爲它知道自己的弱小,所以才堅持不懈、勇敢地綻放那絕美的生命的光彩。相比之下,那些漠視生命的人,難道不應該好好想想、反思嗎?生命只有一次,珍惜它,用僅有的生命時間活出自己的光彩,纔不會後悔。

在生命歷程中,誰都會經歷一些或大或小的考驗。動物世界中,黃蜂是一種勇敢的昆蟲,而對於這類似命運的考驗,卻毫不退縮。它們用毒針攻擊敵人,以超強的團隊合作能力打敗敵人,卻只爲捍衛自己的.土地,然終是以勝利者的姿態活下去。如此,我們難道不應該學習黃蜂的精神嗎?那些面對困難只懂逃避的人,難道不應該振作起來嗎?有這樣一句話,“一個剛出生的人,就像是一塊未經打磨的玉,只有經歷了考驗,才能顯出真正的光澤”。是啊!在人生道路上行走,就好比在海上航行,若是順流走,那麼這一路將毫無波瀾,海水就會把我們帶到一個固定的地點;若是逆流走,中間便有許多困難阻礙前行,而這時就要考驗我們堅定的意志。如此,我們既是被動的,又是主動的。但只要到達最後的終點,再回頭,我們會驚訝地發現,自己曾度過了許多難關。

生命的歷程,是從只懂哭的襁褓嬰兒到滄海桑田的老人。而這中間,我們又在做什麼呢?有人,在爲沉重學業而苦惱;有人,在爲工作辛苦而埋怨;有人,在爲各種應酬而奔波;有人,在爲不同事情而忙碌。而我們,究竟是忙,還是“盲”?人生在世,有多少人在不知不覺間長出一根根白髮,在斗轉星移間忘記了生命的真正含義?當進入老年時,回看記憶,會否十分空白?蟬在地下長眠多年,只爲破土歌唱,那最真實的願望,難道不值得我們感慨?保爾的話讓我們深思:“人最寶貴的東西就是生命,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而已。人的一生應該這樣來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過去的碌碌無爲而羞恥;當他臨死的時候,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爲人類的解放而鬥爭。’”時光匆匆,朋友們,請把握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吧,充實而有意義地活過,纔不會因虛度而後悔!

《昆蟲記》讀後感 篇10

寒假期間我的親人向我推薦了一套書名是《昆蟲記》系列的書,它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在他對昆蟲、曰常生活習性、特徵的描述中體現出作者對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本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法布爾用他一生的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昆蟲記》詳細地描繪了昆蟲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等等。

在作者的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爲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爲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啊!難怪魯迅先生將《昆蟲記》奉爲“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昆蟲記》也很有真實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溼、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真的使人身臨其境。我從小因爲不喜歡昆蟲,所以平時很少細心觀察小動物的世界。是《昆蟲記》,讓我重新喜歡上了這些小生靈,發現它們並不討厭,相反,還有很多可愛之處;是《昆蟲記》,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着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同與小說,它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爾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獨自的,安靜的,是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和艱辛成果。《昆蟲記》的確是一個奇蹟,是由人類傑出的代表法布爾與自然界衆多的平凡子民――昆蟲,共同譜寫的一部生命的樂章,一部永遠解讀不盡的科普書。

這本書爲我們提供了更珍貴的啓示,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人類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黃蜂”“蠍子”“象鼻蟲”在內,都在同一個緊密聯繫的系統之中,昆蟲也是地球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昆蟲的生命也應當得到尊重。

《昆蟲記》不僅僅充滿着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涵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啓發: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爾勇於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像法布爾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堅持準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有句話說得好“知識就是力量”,讓我們也用它來勉勵自己,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爲了理想而不斷奮鬥!

人類的智慧是無限的,在科學的道路上,不管是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從來都不能阻止我們人類的科技進步。我們正處於成長髮育階段,學習科學,讓我們從小做起。我們要努力學好各種文化課,因爲這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同時,要多閱讀一些適合小學生看的科普類書籍,還應積極動手參加各種科學小實驗、小製作,來培養對科學的興趣。以法布爾爲榜樣,熱愛科學、熱愛大自然、熱愛我們的地球村。通過我們自己的努力來掌握和擁有豐富的科學知識,做一個熱愛科學的新一代。

《昆蟲記》讀後感 篇11

文學的小船可以載起一切科學,而一切科學都可以用文學來表達。法國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便用他的《昆蟲記》搭建起了一個科學與文學交相輝映的殿堂。

法布爾用生動活潑的語言記錄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揭開了昆蟲世界一個又一個奧祕,爲讀者展開了一幅豐富多彩、詩情畫意的昆蟲畫卷,其科學與文學價值不可估量。

科學首先離不開對生命的熱愛和對自然的崇敬。法布爾在將剪掉觸鬚的石蜂送回自己的巢穴裏時,曾不無可憐地想:“觸鬚可是他們建房的精密儀器啊。這可憐永遠也不會竣工的小窩房啊!”正是這種對生命都有的熱愛,支撐着法布爾完成他對昆蟲的科學研究。

巴普洛夫曾經說過:“觀察、觀察、再觀察。”科學也離不開細心的觀察。在研究蟋蟀的卵時,作家法布爾便耐心地蹲在泥土旁,觀察蟋蟀怎樣用產卵管在泥土中產下一顆卵,並抹去泥土的痕跡,以及卵的顏色、模樣和數量。兩個星期後,法布爾又觀察起他們的孵化過程,卵的上部顏色變暗,出現兩個黑紅色的大圓點,在兩點上方又出現了一條環形的裂縫。接着,卵變得透明,小蟋蟀掀開裂縫,鑽出來了!這一切需要多麼細緻的觀察才能捕獲到啊!

“實踐出真知。”科學更離不開認真嚴謹與永不言棄的探究精神。爲更好探究昆蟲的特性,法布爾曾多次不厭其煩地進行實驗。在昆蟲們怎樣找到回家之路的問題上,法布爾首先剪掉了幾隻高牆石蜂的觸鬚,帶他們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結果他們輕鬆地回到了巢穴。接着,他又對高牆石蜂中的雄蜂、三叉壁蜂和拉特雷壁蜂進行了實驗,發現他們都一個不落地回巢了。然後,法布爾又對紅螞蟻進行了實驗,發現他們回來時執意走來時的路。最終,通過用水、薄荷等實驗得出結論:紅螞蟻並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爲他們認路的是眼睛和強大的記憶力。

爲了讓科普作品更有可讀性,作爲文學家的法布爾在作品的文學性方面也動了不少心思。

首先,本文的'文學性體現在了比喻、擬人、對比等多種手法的運用。在蟬剛剛脫殼後,這樣寫道:現在它像獲得新一樣,張開飽滿溼潤的蟬翼。不過它仍然很虛弱,像個剛出生的寶寶,需要一個大大的日光浴,好好泡一個澡,讓自己變得強壯起來。在觀察蝗蟲的“樂器”時,描寫了四種蝗蟲的發聲狀況,通過比較讓我們全面瞭解了蝗蟲。

其次,本文的文學性還來源於詼諧幽默、充滿情趣的語言。在作者的筆下,紅螞蟻變成了“大強盜”,誤發現了蟻巢便是“謊報軍情”,蟋蟀的唾液被當成了“化妝品”,蟬在外吵吵嚷嚷便是“趾高氣揚”,蟈蟈吃完絨毛金龜後吃水果,被說成“來點素食平衡一下營養”……看到這些,我忍俊不禁,原來科學的世界也可以這麼有趣!

走進《昆蟲世界》便走進了一個科學與文學的殿堂。在這裏,我們既可以感受神奇多姿的科學世界,也可以徜徉於香氣逼人的文學花園。

《昆蟲記》讀後感 篇12

第一次讀《昆蟲記》,不知怎麼的它就吸引了我。

這是一部描述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蟲子們翩然登場,多麼奇異、有趣的故事啊!法布爾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溼、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彷彿置身於現場一樣。被我忽視太久了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然後,憑它們穿透了我心靈的幽暗。是法布爾,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着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是作家創造出來的世界,它不同於小說,它們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爾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獨自的,安靜的,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與艱辛。我仰起了頭,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頭,像仰望星空一樣,來對待昆蟲們存在的奧祕。它使我第一次進入了一個生動的昆蟲世界。於是,我接着往下看《昆蟲記》。是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種十分兇殘的動物,然而在它剛剛擁有生命的初期,也會犧牲在個頭兒最小的螞蟻的魔爪下。”蜘蛛織網,“即使用了圓規、尺子之類的工具,也沒有一個設計家能畫出一個比這更規範的網來”,豐富的故事情節使我浮想聯翩。看着看着,這些蟲子們漸漸地清晰起來,我思考着:如果我們保護環境,不污染環境,這些蟲子是不是還會在呢?現在的環境惡化,又是不是在以後還會有呢?我仔細地想着這彼此之間的關係,這一次的閱讀,《昆蟲記》爲我打開了一扇全新的門。當我繼續閱讀《昆蟲記》時,我看到法布爾細緻入微地觀察毛蟲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顧危險捕捉黃蜂,我看到他大膽假設、謹慎實驗、反覆推敲實驗過程與數據,一步一步推斷高鼻蜂毒針的作用時間與效果,螢的捕食過程,捕蠅蜂處理獵物的方法,孔雀蛾的遠距離聯絡……一次實驗失敗了,他收集數據、分析原因,轉身又設計下一次。嚴謹的.實驗方法,大膽的質疑精神,勤勉的作風。

這一次,我感覺到了“科學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內涵。昆蟲學家法布爾以人性關照蟲性,千辛萬苦寫出傳世鉅著《昆蟲記》,爲人間留下一座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寶藏。它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鬆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爲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爲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