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優秀)《名人傳》讀後感6篇

(優秀)《名人傳》讀後感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7W 次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名人傳》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優秀)《名人傳》讀後感6篇

《名人傳》讀後感1

暑假,我讀了《名人傳》這本書,雖然裏面很多章節十分晦澀難懂,卻給我帶來了一份不可多得的精神力量。

《名人傳》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一部優秀傳記體作品,它敘述了三位偉人充滿痛苦、掙扎、苦難的人生: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列夫、托爾斯泰。

在這部名著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當屬貝多芬的故事。艱苦的童年,失意的.愛情、疾病的痛苦、生活的貧窮,無不給他以打擊。當他在音樂界獲得成就之時,他的耳朵竟然聾了!這對一位音樂家是多麼大的打擊呀!從他給友人的信中,或是他的音樂中,我們都能領略到他命運的悲慘和對幸福的渴望。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將無法使我完全屈服!”貝多芬身處絕境,卻依然向命運挑戰。他作出一首又一首傳世之作,在當時卻無人問津。

終於,1824年5月7日,他在維也納舉行了《第九交響曲》首場演出,盛況空前,尤其是那末尾的《歡樂頌》,引起了一陳狂熱的騷動。在維也納,即使國王到來,也只鼓掌三次,但見到貝多芬,羣衆們竟鼓掌了五次。

雖然這次音樂會後來沒給他帶來任何錢財。物質生活的窘迫毫無改變,他仍貧病交加、孤立無援。然而,他是個勝利者——精神上的勝利者,更重要的是,他戰勝了自己的命運,他成功“扼住命運的咽喉”。

磨難是生命的必然,每個人的生活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但我們受過的磨難和貝多芬比起來不過滄海一粟。遇到困難,我們不應繞開,應直面困難,與其怨天尤人,到不如去打敗命運。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將無法使我完全屈服!”這句話,我將永遠銘記於心。

《名人傳》讀後感2

羅曼·羅蘭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她的《名人傳》最爲著名。近期,我閱讀了這部經典的名著。

羅曼·羅蘭作爲一名法國人道主義作家,以感人至深的筆墨,道出了這三位巨人不屈的精神和桀驁的靈魂:列夫·托爾斯泰、米開朗琪羅、貝多芬。這三人經歷並不相同,又似乎相同,那就是他們內在的精神。這是一種難得可貴的精神,面對挫折和困境,他們堅韌不拔,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追尋着自己心中的理想。他們命運坎坷,但又一次次爬起,以超乎尋常的意志堅持着,直至他們歸去自己心中的淨土。

整本書中,《貝多芬傳》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貝多芬是一名享譽世界的古典音樂家,可有誰能想到這竟會是一個聾子?音樂存在於他的腦海中,內心的音樂,特別清晰、悅耳。他的心聆聽到了一種天籟之音,所以,他才能不斷創作出優秀的曲目,爲後人所敬仰。我深深折服於他,命運和他開了個小小的.玩笑,可他終究還是扼住了命運的喉嚨!當那《命運交響曲》又一次再現,我的心已被震撼。

父親告訴我,讀人物傳記不僅僅要了解人物的生平,更要發掘他們心靈深處的東西,併爲己所用。我對父親的話深有感觸。在今天這個人氣躁動的時代,有多少人能夠心平氣和的坐下來,透徹的瞭解一個人?這個時代需要的不是燈紅酒綠,不是歌舞昇平,而應該認識偉人,學習他們的道德品質。在文章中,作者也提到了一絲略顯消極的話語,可我們畢竟要認識到,這種偉大的精神是一個國家興亡的重要因素。我們應該拋棄浮華,留下沉穩,在這個大的時代浪潮中,掀起狂瀾,讓後人也爲我們驚歎,讓我們取得更大的成就!

偉人如良師,偉人如益友,偉人如好書,偉人就像一個個里程碑,給我們留下前進的標記。偉人的光芒璀璨,偉人的光芒無限。

就讓這光芒照亮我們的生命,照進一片春天!

《名人傳》讀後感3

《名人傳》是由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寫的。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個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另一個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最終一個是俄羅斯名作家:托爾斯泰。

在這本《名人傳》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貝多芬的故事。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現了,不幸的是,貝多芬的父親並不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他天天讓貝多芬練琴,不顧及他的心境,一個勁兒的培訓他,有時甚至把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齊放進一個屋子裏關起來,一關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學音樂。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慘的,他的母親在他十六歲時就去世了,他的父親變成了揮霍的酒鬼。這些不幸一齊壓到了貝多芬的頭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也所以導致他的脾氣暴躁而古怪。可是貝多芬沒有所以而沉淪,他把自我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我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中去了。由於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地他就成名了。當他沉醉在音樂給他帶來的幸福當中時,不幸的事情又發生了:他的耳朵聾了。對於一個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耳朵,而像貝多芬這樣以音樂爲生的大音樂家,卻聾了耳朵,這個打擊是常人所理解不了的。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爲什麼還能成功呢爲什麼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認爲,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爲它有着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應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祕訣。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忙,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必須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爲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應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我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能夠打敗。

最終,我期望全世界人都能夠記住貝多芬,並像貝多芬那樣活着。

《名人傳》讀後感4

一口氣,讀完貝多芬傳,不免長噓一口氣。

爲貝多芬的困苦而嗟嘆!爲貝多芬的抗爭而讚歎!爲貝多芬的才華而驚歎!

貝多芬的一生是困苦的。三歲失去教會我們的祖父,七歲失去疼愛我們的媽媽,兒時常常被酗酒的爸爸毒打,三十歲失去聽力,過去心愛的二個女性都離他而去,他的身體也“背叛”了他,先後得了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hellip;hellip;在生命的最後,依舊沒擺脫窮苦的運勢。

貝多芬的悲劇一生好像沒快樂可言,但他畢生都在爲藝術獻聲。他說:“我的藝術應當只爲貧苦的人造福。當我接近這地步時,我該多麼幸福啊!”相信正是由於這種追求,貝多芬才能忘記運勢的不濟與生活的艱辛。他完全沉醉於音樂,他的快樂來自音樂,他的幸福來自音樂,這種快樂和幸福只有他自己能享受,這可能也是他創作的.想法和源泉。他說:“我要扼住運勢的喉嚨”,在與運勢的搏鬥中,貝多芬無疑是勝利者。他的拼搏與他的作品都取得了後人無限的敬仰和愛戴!

貝多芬的一生是偉大的,最然他的作品不算最多,但被公覺得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家,沒之一。大家熟知的作品有《歡樂頌》、《運勢交響曲》、《英雄交響曲》等,最爲難得的是他最棒的作品都是在他失聰後最爲困苦時創作出的。這也應了古人那句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可以。

看完全書,久久不可以平靜,上帝不會由於哪個是天才而眷顧哪個,更不需要說大家這部分“凡夫俗子”了。有句玩笑話如此說:“點背不可以怪社會,命苦不可怨政府”,話糙理不糙。每一個人一生當中都會經歷挫折和痛苦,當大家面對病痛或困難的時候,就應該以這部分名人、偉人爲榜樣,不再怨天尤人,唉聲嘆氣,要揚起生活的風帆,堅定生命的信念,爲了理想而努力奮鬥!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名人傳》讀後感5

貝多芬強橫的推翻所有的音樂爆發力、米開朗琪羅懦弱天性中成長出的奇才之葩、托爾斯泰多變強硬的文風mdash;mdash;羅蘭先生在《名人傳》寫下了自己對這三位偶像狂熱但帶有理性的崇拜之情。三人之中,我最知道的是托爾斯泰。我拜讀過他的大作,甚至感覺自己與他有幾分相似。他文字傳遞來的溫厚關懷的溫暖,又怎是那些風花雪月的文字所能比的?

娜塔莎的楚楚可人和善良可愛,是荒蕪歲月中長出的一朵玫瑰花;瑪麗公主的愛情是百花凋謝之後的寒梅;戰爭與祕密謀劃的一波三折,皮埃爾一直堅持自己高尚的信仰,是一個完美的革命者;墮落的貴族貪於享樂,視宗教虛僞的神父高於偉大的神,在戰爭時藉以麻醉自己,耽上一顆枯朽的心。《戰爭與和平》中的愛是最後所有人的團結,會讓我生髮出強烈的感動。

安娜的煎熬是痛苦的。她就好似一塊被身體、家庭、世俗狠狠拉扯的吸滿了髒水的乾淨海綿。她出身高貴,但生活卻比農奴還不快樂。“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安娜是在分裂的混沌中一步步挨近峭壁的。這次托爾斯泰寄託在《安娜middot;卡列尼娜》中的愛是在失敗的列維形象中對我們的同情,對與自己相類似的一類人的悲憫。

瑪絲洛娃的傳奇經歷在當時的俄國社會上,前半部分數見不鮮,可最後找到真愛的少之又少。虛僞做作、攜帶醜惡嘴臉的紳士才合適與之相仿的社會,心回意轉或秉性善良的.則是千載難逢了。《復活》中的形象,不再沉溺於不可終日的幻想,不再過分黯淡,他們有血有肉,會呼吸,會心跳,也就更牽動人的神經。托爾斯泰的愛是對那些能重尋美好的大家的讚許,是對迷途中沒出路的公子哥的最好警示,同時也給了他們擺脫這所有的勇氣。

同樣的,貝多芬譜的曲傳遞出的深鬱的生命力、米開朗琪羅繪的畫與雕的像,都體現出對普羅大家的無私的愛。他們生命價值的體現,就是如此。偉大的靈魂,這般百忙淬鍊的強壯的靈魂,做永遠的引路人,做一盞勇氣的長明燈。

《名人傳》讀後感6

首先承認憑我的修養要讀完一本公認的名著,着實是件考驗意志的事,尤其是拜讀這類洋溢着濃厚的西方精神追求的人物傳記。或許我們從小耳濡目染,習慣了看傳記就像讀一個故事或是看一段傳奇,猛然發現羅曼羅蘭是個思想控時,就像是一向在一條平坦的馬路上走啊走,走的近乎昏睡時,忽然掉進路邊的一個深坑裏,那一分鐘的驚悸和隨後而來的因爬不出深坑而感到的苦悶簡直如出一轍。

當然話雖如此,待靜靜看了一遍後,才發現這書絕不是一本有名的”作文素材“,人類精神的偉大和人性的真實往往令人驚歎。曾看過這樣一句話:往往這個世界給予天才的是苦難的一生,而他們自我帶給世界的卻是無盡的榮耀,唏噓不已。或許真的,對於頂級的藝術家,不瘋魔,不成活。至於瘋魔,是我們的評判標準出了問題,還是我們自我沒有勇氣去勇敢,沒有真心去應對真誠?

就從貝多芬來談談吧,他的一生被羅曼羅蘭比作一天暴風雨的日子,”先是平靜的的早晨偶有微風,但在空氣中沉重的`預感後,忽然巨大的陰影捲過,開始了悲壯的雷吼與不止的暴風,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正像他一生的倒影與寫真。我們讀這句話時,總不免充滿敬佩,可想想,誰經歷這樣的一場暴風雨?看看開篇各類人物對於貝多芬的肖像描述,就不免感慨,是的,他扼住了命運的喉嚨,可是對於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我還是選擇“既然命運扼住了你,你就撓撓它的胳肢窩”好啦。讀《貝多芬傳》時,還有一個細節令我差點笑噴了:貝多芬情感鮮明、敢愛敢恨,原本他十分欽佩拿破崙,但他聽到拿破崙稱帝的消息之後又不屑地評論道:“原先他也可是是個凡夫俗子!哈哈,真才子,真性情也!

總言之,人生路途上總免不了坎坷,既然如此,學會坦然應對即是:輕輕一笑挫折再用功。至於先賢們的人格品質,高山仰止,心嚮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