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草葉集讀後感

草葉集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8W 次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草葉集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草葉集讀後感

草葉集讀後感1

《草葉集》初版問世至今已一百三十七年,它的作者惠特曼逝世也整整一百年了,從某些方面說,世界文學史上還找不到另一個範例,能像《草葉集》和惠特曼這樣體現一部作品同它的作者呼吸與共、生死相連的關係。正如惠特曼在詩集(正編)結尾的《再見!》中向我們招呼的:“同志,這不是書本,誰接觸它,就是接觸一個人。”這個人便是詩人自己。

惠特曼生當美國獨立後約半個世紀,也就是那個資產階級共和國在新大陸蒸蒸日上的時代。他出生於長島亨廷頓區西山村一個農民兼手工藝者的家庭,十一歲即離開學校開始獨立謀生,先在律師事務所和醫生診所當勤雜工,後來到印刷廠當學徒和排字工,當鄉村學校教師、報紙編輯和地方黨報撰稿人。他在青少年時代接受了民主思想,成爲一個傑斐遜和傑克遜式的激進民主主義者,同時開始學習寫作,寫些帶傷感情調的小品、小說和詩歌。但是,正如他在政治上、在地方民主黨內部鬥爭中頻頻被人利用和受到打擊一樣,他的文學創作也長期停滯在因襲模仿的階段,沒有什麼成就,這樣,到一八四九年三十歲的時候,他才改弦易轍,毅然宣佈退出政治活動,並下決心在文學事業中奮鬥一番。經過好幾年的默默探索,他於一八五五年推出了《草葉集》。

惠特曼在《過去歷程的回顧》中談到自己寫《草葉集》的背景、動機和它的主旨時說:“我沒有贏得我所處的這個時代的承認,乃退而轉向對於未來的'心愛的夢想……這就是要發憤以文學或詩的形式將我的身體的、情感的、道德的、智力的和美學的個性堅定不移地、明白無誤地說出並表現出來……”他又說:“在我的事業和探索積極形成的時候,(我怎樣才能最好地表現我自己的特殊的時代和環境、美國、民主呢?)我看到,那個提供答案的主幹和中心,必然是一個個性……這個個性,我經過多次考慮和沉思以後,審慎地斷定應當是我自己——的確,不能是任何別的一個。”寫我自己,以表現我的“特殊的時代和環境、美國、民主”——這便是《草葉集》的主旨,是惠特曼當初的“夢想”,經過他三十七年的不懈努力,也基本上實現了。

草葉集讀後感2

《草葉集》初版問世至今已一百三十七年,它的作者惠特曼逝世也整整一百年了。從某些方面說,世界文學史上還找不到另一個範例,能像《草葉集》和惠特曼這樣體現一部作品同它的作者呼吸與共、生死相連的關係。正如惠特曼在詩集(正編)結尾的《再見!》中向我們招呼的:“同志,這不是書本,/誰接觸它,就是接觸一個人。”這個人便是詩人自己。

惠特曼生當美國獨立後約半個世紀,也就是那個資產階級共和國在新大陸蒸蒸日上的時代。他出生於長島亨廷頓區西山村一個農民兼手工藝者的家庭,十一歲即離開學校開始獨立謀生,先在律師事務所和醫生診所當勤雜工,後來到印刷廠當學徒和排字工,當鄉村學校教師、報紙編輯和地方黨報撰稿人。他在青少年時代接受了民主思想,成爲一個傑斐遜和傑克遜式的激進民主主義者,同時開始學習寫作,寫些帶傷感情調的小品、小說和詩歌。但是,正如他在政治上、在地方民主黨內部鬥爭中頻頻被人利用和受到打擊一樣,他的文學創作也長期停滯在因襲模仿的階段,沒有什麼成就。這樣,到一八四九年三十歲的時候,他才改弦易轍,毅然宣佈退出政治活動,並下決心在文學事業中奮鬥一番。經過好幾年的默默探索,他於一八五五年推出了《草葉集》。

惠特曼在《過去歷程的回顧》中談到自己寫《草葉集》的背景、動機和它的'主旨時說:“我沒有贏得我所處的這個時代的承認,乃退而轉向對於未來的心愛的夢想……這就是要發憤以文學或詩的形式將我的身體的、情感的、道德的、智力的和美學的個性堅定不移地、明白無誤地說出並表現出來……”他又說:“在我的事業和探索積極形成的時候,(我怎樣才能最好地表現我自己的特殊的時代和環境、美國、民主呢?)我看到,那個提供答案的主幹和中心,必然是一個個性……這個個性,我經過多次考慮和沉思以後,審慎地斷定應當是我自己——的確,不能是任何別的一個。”寫我自己,以表現我的“特殊的時代和環境、美國、民主”——這便是《草葉集》的主旨,是惠特曼當初的“夢想”,經過他三十七年的不懈努力,也基本上實現了。

草葉集讀後感3

在我未讀到《草葉集》之前,我不知道別的國家的國民如何理解“愛國”。而衆所周知,中國人的愛國情結十分深重。從古溯至今日,我們可以從各種古詩詞中尋到不少蹤跡。先人早已爲我們埋下了愛國的種子,到如今早已流淌在了炎黃子孫的血液裏,成爲一生都抹不去的印記。拜讀《草葉集》,是我第一次去了解與中國迥然不同的資本主義體系的西方國家的國民詮釋他們的“愛國”。所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在《草葉集》中處處可以窺見自由民主體系下的國民個人追求,具有人類衝破封建觀念和專制壓迫的雙重枷鎖,以及奮力追求光明未來的重大意義。

雖說《草葉集》看似如此大義凜然,如果有心人願意細細剖析,會發現其中充滿驚喜,而且情感極其細膩。它以小詩的形式,匯聚了惠德曼零散的思緒。將一個世紀偉大詩人的抱負,時至今日依舊讓我們感懷。

“沒有哪座爲自由而犧牲者的墳墓不長出自由的種子,而種子又必然生出種子,春風帶它們到遠方播種,雨雪將滋養它們。沒有哪個被解脫軀殼的靈魂是暴君的武器所能嚇跑,它將在大地上到處無形地前進,低語着,商量着,告誡着。自由,讓別人對你失望去吧———我永遠不對你失望。”

對自由的.追逐和崇尚,一直是美國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其中最爲膾炙人口的“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爲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就是這一思想的完美詮釋。不僅讓我想起中國古代也有不少此類價值觀高於一切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裴多菲爲自由可以拋下一切,文天祥爲氣節可以捨棄所有。二人雖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卻同樣可以爲了一生所認定的價值觀做出最大的犧牲。惠德曼也是如此,長期在自由主義籠罩下的他,向大地播撒着自由的種子,而歷盡四季的種子必然以春風吹又生的趨勢,在大地上蔓延,接受春風雨露霜雪的滋養和饋贈,擁有無堅不摧的抵抗力,那不是別的,那是對抗殘暴和兇惡的自由力。它跑進激進者的胸腔裏,它流淌在呼籲民主者的血液裏。對自由的堅守,情願賭上一個人一生所有的信仰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