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傅雷家書》讀後感集錦13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集錦1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W 次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傅雷家書》讀後感集錦13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

這個網絡世代,人們彷彿已經和書寫漸行漸遠。書信已經被大多數人遺忘。現在是視頻聊天的時代,可是人與人之間距離不見得比舊時代近多少,反而生出很多的隔膜和冷漠。

“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點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着,也說不出爲什麼。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裏,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着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這一類的話我們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說,可是不敢說,你這個年紀是一切向前往的,不願意回顧的;我們嚕哩嚕囌的抖出你尿布時代的往事,會引起你的憎厭。孩子,這些我都很懂得,媽媽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終身會印在我們腦海中,隨時隨地會浮起來,像一幅幅的小品圖畫,使我們又快樂又惆悵。”

雷先生這段文字讓我瞭解了什麼是細緻入微,無微不至的關懷,也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不是老師的'教導,不是長者的叮囑,而是父母對兒女的關切,是不同於我的父母的關愛,卻不失被細心呵護的感覺,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愛,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這也許是這十年對她愛慕不減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受着,聆聽着,用心銘記着。

翻譯家傅雷在兒子傅聰留學海外的過程中,先後寫了近百封家書給他,教導他立身行事、愛國成才,把中華民族的優秀道德融入了對兒子的諄諄教誨中。由這些信件彙集而成了《傅雷家書》——是一本教導中國孩子如何做人的書。

靜靜翻開《傅雷家書》,如深沉父愛一樣,有許多足以令我感動的細節。譬如,身爲父親的傅雷爲了彌補愛子因遠離故土而產生的諸多對祖國傳統文化的日漸陌生的因素,不顧重重的困難,堅持給孩子郵寄有關的書籍,從《詩經》、《楚辭》到宋詞、明曲,還有自己的譯作。在信箋中他闡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學思想,不止一次給兒子糾正用錯了的字詞,爲的是讓兒子明白:作爲一名炎黃子孫,他是足以驕傲的,因爲祖國有着無盡的文化財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國人的血脈裏傳承着!

用心詮釋什麼是父愛,用文字詮釋父愛,並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如此父愛,但是我想他說出了世上所有父親想說卻又埋藏在心裏的那份真愛。

父愛就是一本書,值得你一輩子用心去讀。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2

父母對兒女的感情永遠是深切的、體貼的、無微不至的,傅雷對自己的孩子也不例外。從這一百多篇家書中,我們便能體會到,傅雷對傅聰的愛,如大海般深沉而寬廣。

與傅聰離別後,傅雷沒有一刻不是惦念他的。無論大事小事,只要有關於傅聰的,傅雷夫婦都很重視,他們與兒子雖身各異地,但是他們對於兒子的關注只增不減。他們爲傅聰的進步而驕傲,爲他的問題而憂心,並常常給子方法。以及傅雷自己的人生經驗。“從今以後,處處都要靠你個人的毅力、信念及意志——實踐的.意志。”“但若你缺少勇氣的時候,儘管來信告訴我,我可以替你打氣。倘若你心緒不好,也老老實實和我談談,我可以安慰安慰你,代你解決一些或大成小的煩惱。”這些話雖然瑣碎,但處處無不透露着傅雷對於孩子的深切關懷與深厚的愛!

傅雷關心傅聰體現在點點滴滴裏。有時候,傅雷只是單純地寫一些這幾天的行程,或者是自己對於社會以及國家政治問題的看法,有時候會是一些生活小事,有時便對傅聰的各種事情分析原因,並在信中給予看法。他以這樣的方式,默默地去貼近兒子的學習和生活,試圖分擔一些壓力,他說“萬一有什麼低潮來,想想你的爸爸舉着他一瘦長的手臂遠遠地在支持你。”傅雷會經常從國內外的評論家對兒子傅聰的評論中瞭解他最近的狀況,他會用心地逐個分析。當看到有人評論在演奏時看見傅聰身體瘦弱,傅雷便趕緊囑咐傅聰保養身體,充分休息。並且要求傅聰在夏天務必抽出一個時期去過暑假,真切表現出他對孩子的無限關心。

“無論什麼時候,父母都是你最堅強的後盾”,這是一句實實在在的話。當傅聰在衆多困難中無奈出走英國,傅雷告訴傅聰:“祖國沒有忘了你,祖國的大門是永遠向你敞開着的。”

傅雷對傅聰的愛是細膩深沉的,而傅聰也同樣愛着他的父親。在記者採訪傅聰時便能體會出他對於父親的體貼與爲父親時時着想的心情,如在面對出版社多次問他願出高價收取傅雷的一批書信時,都被傅聰婉拒。與千千萬萬個兒女心中父親的形象一樣,傅聰也同樣崇拜着父親,他說:“赤子之心,爸爸的信從頭到尾貫穿的最本質的東西就是這個。”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3

《傅雷家書》不僅僅僅是書信,還是傅雷和傅聰交流藝術的平臺,處處可見深厚的藝術功底。在一篇篇清新的文筆中,我們還能夠感受到父子之間的濃濃親情,即使相隔萬里,依然不減。

家書中最常見到的,還是關於音樂的資料。父子倆時常在家書中暢談自己對音樂的見解,對音樂作品的感悟,對藝術家的評論。傅聰曾獲得第五屆肖邦鋼琴比賽第三名,是有名的鋼琴家,受過國內外知名音樂家的讚譽。這些功勞與他嚴厲的`父親是密不可分的。

傅雷對小時候的傅聰嚴加管教。那時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在四周被日本侵略者包圍的上海孤城,連大氣中都瀰漫着一種罪惡的毒氛。傅雷先生不讓孩子去街頭遊

玩,他把孩子關在家裏,培養他的音樂和文化。他還十分注意孩子的言行舉止和生活習慣,他要求孩子生活儉樸,學習認真,每一天都要監督傅聰不停地連上幾個小時

的琴。但是傅雷並不是死板的教育。有一次傅聰正練着琴,突然來了靈感,彈着彈着就跑到自己的調上了。父親察覺到異常,便走下樓來。傅聰嚇得趕忙回到譜子上

去。但這次,傅雷不僅僅沒有責備傅聰,反而叫他彈自己創作的曲子,父子倆一齊研究,並將剛纔的曲子命名爲《春天》。

傅聰長大後遠出家門出國留學、演出,傅雷的家書也一向陪伴着他。傅聰在外艱苦奮鬥時,家書便是他唯一的慰藉。9年9月3日凌晨,傅雷夫婦戴着沉重的精神鐐銬,離開了這個世界。兩個多月後,當傅聰從一位法國朋友那裏得知噩耗後,頓時天旋地轉,熱淚縱橫。

人愛其子,勝於一切。傅雷對孩子所灌注心血,全部融入到一封封家信中。傅聰在異國他鄉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信念與精神。使他在海外孤兒

似的處境裏,彷彿父母仍在他身邊給他教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擁有更多的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走自己正當的道路。他拒絕與祖國敵對的國家

的邀請,從不做有損於祖國尊嚴的言行。這種熱愛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萬里之外給他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

傅聰在藝術上的造詣,離不開父親傅雷苦心孤詣的教誨。傅雷已去,家書仍留。傅雷家書給我們帶來的愛與精神,永久影響着下一代。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4

當我讀着這本家書,傅雷的嚴格教育,以及對兒子的無限關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一封封家書就好像一次次交心的談話,將相隔萬里的一對父子緊密相連。傅雷用自己的文字點亮了兒子心靈的燈,也點亮了千千萬萬孩子心靈的燈。

傅雷以身作則,立身行事,在一封封的家書背後,我們更多感受到的是他大到事業與人生,小到吃穿冷暖,事無鉅細,對兒子無不關懷至微。書信是最真切的文字,它將內心所想傳遞,濃濃的愛子心切在這諸多封信中最爲強烈的表達。對於兒子的愛與希望,不捨與思念,都濃縮在這真切而又樸實的文字裏面。面對兒子爲了自己的未來,在異國漂泊打拼時,他是悲喜交加的複雜感情。

由於在兒子幼年的時候,傅雷對他的教育過於的嚴苛,所以導致他們二人的關係並沒有那麼親密。面對因爲這樣的原因導致他們緊張的父子關係,傅雷先生在書信的伊始就表達了自己強烈的悔恨,並且他也一再提到自己的教育有很多不適的地方,也不斷感嘆希望兒子能夠避開這些不利因素,最終可以成爲一個真正優秀的藝術家。

在這從1954年開始長達十餘年的信件裏,字裏行間滲透的是他們夫妻二人對傅聰生活的真誠關心,對他事業進步的欣慰,並且也在不斷告誡他如何做人,如何愛國。傅雷對他的子女是一種因材施教的愛,他始終把教育和藝術放在首位,呵護和疼愛放在第二位。是傅雷的教育使傅聰在音樂上展示出了自己的`天賦與實力,富有勇氣與信心去施展自己的才華,爲他將來成爲鋼琴大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本家書以一種家常談話的口吻來展現,字裏行間流露的是質樸與親情,它拉近了與讀者之間的距離,也就是因爲這樣一種真實,在讀完之後,書中的許多情節烘托出來的感情仍讓人久久不能忘卻。它記錄的是一段濃濃的父子情,傅雷的循循善誘,他在不斷的給他的孩子指引前進的方向,與兒子的交談中悟出的許多人生哲理,現實而又客觀,是對兒子的深深關切,也是對國家前途命運的眷戀。

父母的叨嘮是對我們最深切的愛的詮釋,我們要理解他們的愛,感恩他們的付出,用我們的進步讓他們感到欣慰,像傅雷一樣立身行事,讓濃濃的親情不再漸行漸遠。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5

“親愛的小孩:你並不是是一個不知感恩的人,但你極少向人表達謝意。朋友對大家的幫忙、照應與愛惜,不必必須要報以物質,而總是僅需寫幾封親切的信,使他們快樂,感覺生活充滿溫暖。既然這樣,爲何要以沒時間爲推搪而不聲不響呢?你應該瞭解我兩年來沒跟勃隆斯丹太太通信是有充分的原因的。沉默比較容易招人誤會,以爲大家冷漠忘恩,你非常懂這部分做人之道,但卻永遠不可以以此來改掉懶惰的習慣。每人都多少有的惰性,倘若你的惰性與偏向能受道德約束,又如何可以達成大家教育你的信條:先爲人,次爲藝術家,再爲音樂家,終爲鋼琴家?”

我感覺,傅雷教育小孩並非站在一個“旁觀者清”的角度指責和批評小孩,更趨於從小孩的角度考慮,對小孩感同身受的出發點去向傅聰提出建議,進而結合作爲長者的智慧與忠告來使他更深刻的理解傅雷所教的用意。假如作爲家長,雖然瞭解道理,擁有更多的閱歷,卻只不過將做人之道強行灌輸給小孩,棍棒教育只能讓小孩對其產生“不要做”的畏懼,而非理解“應該做”的依據,他在你不監管他時還會“明知故犯”的。“知”沒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就大概“犯”。傅雷的育子之道,好在它貼近小孩,也不離根本。

上篇書摘中,非常好得講解了當代年輕人人不善社交的問題,並不是不懂道理,而是礙於表達。語言的表達雖然不如物質上贈禮的.直截了當,卻是一個人對一件事情親身負責,不把其轉移的最好辦法。語言的表達也是最真摯,最不可替代的。即便有的時候向人道謝有礙於面子,難以說出口,卻可以換來交心的溫暖。當大家由於惰性將一件事一拖再拖,就會拖到它日漸淡化了。掌握瞭解感恩,更要掌握表達感恩。不是你感覺你對一個人有感激之情,其他人就理所當然的會領到你的情了。藏匿我們的情感,也就無人看得到了。這也印證了最後一句話,傅雷教育傅聰的生活信條“先爲人,次爲藝術家,再爲音樂家,終爲鋼琴家。”從大層面到小層面,從概到細。做很大的方向,守我們的準則,才能層層遞進,步步深入,達到最後的目的。正如學習,先掌握做人之本,後掌握常識。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6

翻開《傅雷家書》,一封封深情的信映入眼簾,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的感恩之心流入我的心田。

《傅雷家書》不僅僅是書信,還是傅雷與傅聰交流音樂的平臺。正是傅雷對小時候的傅聰嚴加管教,傅聰纔可以成爲一位出色的鋼琴家。而對於自己的嚴厲,傅雷是有些後悔的。他給了傅聰現在的成就,而給他帶來了痛苦的童年,給他的母親以精神上的折磨。見此,我才真正意識到,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在傅聰給傅雷的回信中表示自己的情緒一陣一陣的,有時感覺萬事皆空,有時又開始好好上進,情緒也像週期一般,不會永遠平和自信,也不會永遠停留在低谷,我們對此需要坦然接受,把這些起起伏伏看開一些。每個人都有煩惱,不管在外人看來多麼優秀、多麼有成就,但在自己看來,不同階段的不同煩惱接憧而至。不過心生煩惱只需換一種想法,做好自己的每一天。誰不會像傅聰一樣心情有起有伏呢?

傅雷曾告訴過傅聰:“一個人孤獨了,思想集中,所發的感想都是真情實意”。確實,孤獨才能讓人透徹地回顧自身,深刻地去思考。我是一個說話不過腦子的人,喜歡直來直去,說的話有時也不合適;而當我真正冷靜下來思考時,纔會發現自己當時怎樣做才更好。但凡經過思考整理出來的.頭緒或者想法都是極真切的,也極耐人尋味。這也讓我學會了做事說話前要多加思考,體會爲人處事的藝術。一個人不能永遠活在喧囂之中,而缺乏冷靜思考的獨處時光。不然,心靈將會蒙塵,生活將變得蒼白。“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

仁愛其子,勝於一切。傅雷對孩子灌注的心血,全部融入到一封封家書中。傅聰在異國他鄉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信中吸取了信念與精神。使他在海外孤兒似的處境中,好像父母仍在給他教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擁有更多的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艱難和險阻,走自己正當的道路。他拒絕與祖國敵對的國家合作,從不做有損國家尊嚴的事。這種愛國的精神,與傅雷在千里之外給他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

樓適夷曾說:“一顆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儘管有時會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難、侮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齒於人羣的絕境,而最後真實的光不能永遠湮滅,還是要爲大家所認識,使它的光焰照徹人間,得到它應該得到的尊敬和愛”。想必傅雷一家正是如此。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7

這是一本歷史的記載,這是一本表達了對傅雷無盡的思念的回憶錄,當你翻開這本泛黃的牛皮紙的封面,你就會被深深的吸引、感動,那其中的滋味只能自己細細品味。

傅雷,是一名著名的翻譯家和文學評論家,他在翻譯巴爾扎克的作品上十分出色,被人們所讚賞。在兒子的教育方面他十分用心,在家書上可以很清晰的看出來,在千千萬萬的書信中,不管是在生活上感情上還是事業上,都給予了莫大的鼓勵和勇氣,這就是偉大的父愛吧。

在其中也有母親寫給兒子的信,那些疼愛的話是並不是每一個細心的母親都會將這種感情流露出來的,這可以說明傅雷一家是以朋友的方式對待孩子,而不是以高高在上的輩分抑制他。

在父母眼裏,孩子總是最重要的。《傅雷家書》能十分深刻的刻畫出父母對孩子的`每一份思念,俗話說“家書抵萬金”,而傅雷給他的兒子傅聰的“財富”卻數不勝數,在一封封書信中,刻滿了真摯的愛與誠懇的心。“得失成敗儘量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解脫。”這些受益終身的話讓我十分難忘。“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假如你能掀動聽衆的感情,使他們如醉如癡,哭笑無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調度千軍萬馬一樣的大將軍一樣不動聲色。那纔是你最大的成功,纔是到了藝術與人生最高的境界。”不管在何時何地,是要想着將所有的事情都做到最好,就是最大的成功。這些發人深省的句子就是體現了無窮的愛和給予的無窮的智慧,父親對兒子的忠告、母親對兒子的疼愛在其中展現的淋漓精緻。

當翻到最後一封信時,就是離傅聰的兒子出生不到兩年時寫的,那時正處在“大革命”,而他們卻已經被逼到絕境,“我每次只能看五分鐘書,報上的長文都是媽媽念給我聽的,這封信是由我口述由她打出來的……”傅雷已經快到了生命的盡頭,而對兒子的愛卻是無窮無盡的。最後,他們夫婦忍受不住紅衛兵的折磨,就自盡了。真是讓人心酸。不只是他們,還有千千萬萬的學者像老舍等的都被逼得走投無路。許多優秀作品都被世人記錄下來,就像這本《傅雷家書》,讓許許多多人包括我,認識到有多麼的有用,多麼有幫助,對大革命的可惡而感到惋惜。

不管怎麼說,這些信還是完好的保存了下來,這本書還是流傳了下去,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理解其中的意義,將這種良好的品質傳承下去。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8

《傅雷家書》是著名翻譯家傅雷寫給兒子的書信編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編了傅雷先生和他妻子朱梅馥(fu四聲)在1954年至1966年的186封書信。這些信件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非常值得家長們閱讀和學習。書中反映了傅雷先生夫婦的教育理念,例如他們尊重孩子的選擇,任何事情都讓兒子自己決定。傅聰準備去蘇聯留學的時候,傅雷先生夫婦只是幫兒子理清了他的處境,去蘇聯的影響,但在關鍵問題上還是等他決定,並不過度表態。傅聰能獲得事業上的成功離不開這種家庭教育。

在通訊不發達的年代,這些信除了互通消息,維繫親情意外,傅雷先生說過他寫這些信主要有4個目的:

一、討論藝術;

二、激發青年人的感想;

三、訓練傅聰和傅敏的文筆和思想;

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

信件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給孩子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他們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所以上述四個目的中,第一個是體現得最多的.,在1954年到1958年,即傅聰留洋期間的信中有大量體現。比如如何理解肖邦,莫扎特與貝多芬的問題也在信中大量討論。信中也有對詩詞的討論,比如1955年12月15日的信中就有對《人間詞話》的討論。

第二個也處處有體現,比如在1958年十月七日中,傅雷妻子這樣寫道:一個成了名的藝術家,處處要當心,無意中得罪了人,自己還不知道呢!這句話寫於傅聰在1957年9月赴京參與文化部的反右活動,並做了調查,接受了批判。不知道這句話對傅聰有多大的幫助,但對我而言也有不小感慨。這句話在任何年代都適合,提醒我們不要因爲有點成就就忘乎所以,以爲高人一等而忽略甚至做錯了事情。

我最喜歡和佩服的還是傅雷先生願意成爲孩子的“一面鏡子”。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也是孩子的良師益友,通過這個鏡子,就能“照出”孩子的各種問題和不足,當父母注意並改正,孩子們自然也能意識到問題並往好的方向發展。這或許正是這本書被譽爲家庭教育景點著作的原因。對於年輕的我們而言,閱讀此書在體會一對父母對孩子無私的愛的同時,也給了我們不小的啓發,指點我們走好人生的道路。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9

傅雷對兒子的失敗,並沒有責罵,也沒有訓斥,而是祝賀兒子又有了一點失敗的經驗,再教兒子如何面對失敗,戰勝失敗。這種循循善誘教育孩子的方法不是一般家長能做出來的。是的,在生活中栽了跟頭並不是壞事,重要的是事後能否爬起來,這樣,便有了一次失敗的經驗,離成功更近了一步。每個人的成功都伴隨着痛苦,戰勝痛苦,就能成功。

傅雷對兒子說話,一會兒像一位語重心長的長輩,教育孩子如何做這做那,這個放心不下,那個放心不下;一會兒像一位知心朋友,在困難時給孩子打氣、談心、給予安慰,解決煩惱。作爲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要講方法,大道理誰都懂,孩子需要的僅是一點安慰,因爲這安慰可以使他們的意志更加堅強,行爲更加獨立。

一般家長,爲了鼓勵孩子,讓孩子以自己爲榜樣,把自己說的無比偉大。但這也是不好的,因爲一旦讓孩子發現父母在說謊,就會失去孩子的信任,直至不服家長管教。傅雷將自己兒時的不用功毫無保留地告訴兒子,只是爲了鼓勵兒子,不要爲俄語成績太低煩惱。傅雷並不希望兒子以他爲榜樣,他對兒子就像對待老朋友一樣推心置腹,沒有祕密。傅雷這種對待兒子的方法,就是一般朋友之間也很難做到。

雖然傅雷對待兒子像朋友一樣,但在兒子犯有原則性錯誤時,哪怕是很小的'一個細節,也要立刻糾正。人的儀表儀容十分重要,人們之間的第一印象就是靠儀表儀容得出的。行爲習慣也是非常重要的,好的行爲會給他人留下美好印象,但不文明的、不合習俗的行爲會讓他人惱怒,尤其是對師長和老人,只有行爲規範,他們才願意爲你講授知識。好的行爲規範可以使人受益終身。

傅雷對兒子的成功沒有大加讚許,而是語重心長地給兒子講一些生活中的細節,提前防範一些不好的習慣。對於兒子已經懂了的道理,沒有長篇大論,只有一句“你是對的。”節約,是一種傳統美德,但如今有許多人不懂得節約,尤其是一些暴發戶。在精力方面,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分散精力往往一件事也做不好。生活也是一件較難處理的事,對生活有預見的人,知道防患於未然,才能生活得好,纔可能生活得有品質。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0

輕啓富有質感的書頁,淡淡墨香並着一句句流水般的叮囑,在時空中氾濫出一種溫馨,若是時光倒流,在建國時期漂泊海外的遊子,最期待的便是從家中漂洋過海的家書了吧,夕陽斜下,手中執卷,我走進了傅雷的內心,隨着他的父愛,越過了千山萬水,彷彿手中的《傅雷家書》還有傅父的餘溫。

眺望書中的背景,傅聰少年出國學藝,帶着父母的厚望,隻身來到了波蘭。這是蒼白的求學時光,是煢煢孑立的淡灰色日子,但絕不是缺少親情陪伴的歲月,因爲父母的牽掛思念,都化作了真情漫漫的筆墨,不斷地鼓勵着他,細細地滋潤着他,給予了他濃濃關愛,帶來了溫暖與欣慰,也指導着他的行事,糾正着他的錯誤。每一個字都折射着父母的思念與擔心,包涵着對兒子的愛和望子成龍的.願望,縱使時空隔絕了兒子的音容笑貌,卻隔絕不了父母的愛子情深啊!

回望書中,情意綿綿。除了一些寒暄與關懷,更多的便是對兒子勸說的箴言了,不論是傅聰想從波蘭轉去蘇聯,還是情感上的波折,父母都對此都耳提面命,真切而又着急,恨不得去到孩子身邊滔滔不絕地對其指導,但是除了有條不紊的分析和講解原因看法外,父母不曾強加思想,也不乏對孩子的尊重。而是用自己的人生閱歷作爲兒子的產考,以一種希望助兒子一臂之力的語氣,不強求,也不責罵,也不否認兒子的看法,眺望人間,從古洎今,如此能思量孩子內心的父母也屈指可數了吧。

看書,最重要的莫過於悟書,從傅雷嘔心瀝血的教育中,我也不沒有受益匪淺,“細水流長才是辦法。”這是傅雷對兒子爲了在外贏得口碑一個月頻繁出演提出的看法,是的,人生如細水長流,重要的並不是一時的光芒萬丈,更不要鋒芒畢露,若是良馬必有伯樂,若是蕭何必有韓信,超負荷的支出,能量必然會告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東西並不存在,畢竟人生不是夢,一時的輝煌終究只是曇花一現,落落浮浮,日新月異,世代更迭,沒有不失色的綢緞,沒有不退隱於蒼穹的星辰,沒有持久不衰的新鮮感,只有不急不躁,曠日持久,不斷學習,不斷昇華纔是長久之計。只有走好每一步,才能一路開花,一路閃耀,走向成功的彼岸。

橘黃色的淡淡光華融入了黑白筆墨,書中沒有明豔動人的詞藻,沒有讓人爲之失色的語句,然而這淳樸的文風卻是白髮蒼蒼的父母對孩子的愛最好的見證。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1

華燈初上,臨窗的小桌,一點孤光微微的顫動着,筆墨在紙上淺淺暈開,紙筆的中年人一筆一畫,落筆時分外認真:“親愛的聰……”縈繞在堅毅的眉眼間,是淡薄而不失厚重的溫情……

風翻過一頁紙張,才把我從近百年前的幻影中拉了回來,摩挲着手中仍留有餘溫的《傅雷家書》,幻影中那中年人的低喃彷彿又落在耳邊:“親愛的聰,近來……”無盡思念。

初識傅雷,是在其友人寥寥的言語間,楊絳說他“對別人都溫和有禮,唯獨對自己的兒子十分嚴厲”。樓適夷嘆他“對傅聰過度嚴厲”,於是腦海裏便樹立了一個傳統大家長式父親,怎麼會是一個著名的教育家呢?直到接觸了《傅雷家書》,那些滾燙真摯的言語間,哪見得一點冷酷的影子!再往裏探,那父子交心的情景更讓人心生豔羨。拋開一切,傅雷不過是一個普通的父親,只不過不同的父親表達愛的方式不同罷了!

開篇便是沉重的`懺悔,一個“聰”更是將其互相間的距離拉得很近。有人說過,沒有人是生來會當父母的,他們也是通過一步步的學習和摸索走來的,其中很大的影響來自父母,傅雷的身後有個嚴厲的母親,這對他的一生有着很大的影響。傅雷又將這段童年“陰影”經歷傳給了傅聰。傅雷教子,兼有言傳和身教,傅聰、傅敏兄弟在童年時是一對“小頑童”。傅雷脾氣暴躁,也曾因爲孩子調皮而動手,但在這封家信中,他卻向傅聰表達出自己的心跡:“跟着……與熱愛呢?”多麼動聽的內心剖白!

傅雷對傅聰的愛表露在一封封的書信中,那一句句深沉的筆墨間,全是拳拳愛子之情,對傅聰生活上的一點一滴的叮囑細緻無比,比如在一次書信中他提到了傅聰在儀容上的壞習慣,含蓄地表達了不贊同,令人動容的是,他沒有命令服從,而是在建議。這平等的語氣,也透露出父子之間感情如此深厚。

看到這裏,我也想起了我的父親,他是一個對我和妹妹要求十分嚴格的人,特別是在青春期,我們之間的關係十分僵化,有時我和他吵了架,又不好意思說抱歉,便選擇了用信紙記錄,有些話我覺得放在紙上比說來更好,父親看到後也會默契的回信給我。內容肯定沒有傅雷先生的家書內涵之深,也沒有出彩的文墨,可我覺得這一張筆墨中,一紙情是相同的,都是獨屬於父親深沉而又樸素的愛。

近百年前的燈下,中年人落下最後一個字,封好信,目光裏是無盡的思念與愛,燈光搖曳間,晃花了那一抹凝望窗外的影子。近百年後的燈下,我又重翻開厚重的家書,細細品讀,這一張筆墨一紙情……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2

衆所周知,《傅雷家書》是一本充滿了父愛的教育範本。所以在假期裏,我認真的拜讀了這本書,真的被這186篇感人肺腑的書信所打動!

有很多人說傅雷是一個很嚴格的父親,確實,在他和傅聰兩年間的書信來往中,不難看出這一點。他對兒子有着不容置喙的愛,但在書信來往中,他始終把對傅聰的道德和藝術的指導放在了第一位,而把舔犢之情放在了第二位!

傅雷說,他給兒子寫的信有多種作用:一、討論藝術;二、激發青年人的感想;三、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兩人書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也不知道爲什麼。”這句話就出自於《傅雷家書》,從這句話可以清楚地看出,傅雷和天下所有的父母親一樣,深愛着自己的孩子,當孩子遠在海外,心都被牽絆着。

“以演奏而論,我覺得大體很好,一氣呵成,精神飽滿,細膩的地方非常細膩,音色變化的確很多。我們聽了都很高興,很感動。好孩子,我真該誇獎你幾句纔好。”這樣的一句話,展現了傅雷對兒子傅聰的教育方法,他不會像一些父母那樣只是批評,而是會給予適時的鼓勵,給孩子自信以及指明奮鬥的方向!

“在公共團體中,趕任務而妨礙正常學習是免不了的,這一點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堅定的意志和立場,向領導婉轉而有力的去爭取。否則出國的準備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別是樂力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從今以後,處處都要靠你個人的毅力、信念與意志——實踐的意志。”這些話則充分體現出了傅雷對兒子嚴厲的一面,他希望他能夠成長起來,學會面對,學會處理問題,這是他教育方式中很有特色的一點!

《傅雷家書》記錄着傅家父子兩人兩年間的交流。仔細閱讀這本書,你會發現不一樣的親情世界,理解不懂得的人情世態!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3

“天下父母心”,父母愛子女,再平常不過了。但是同樣是“愛”,卻常常有着不同的方式:有的是“溺愛”,我們要什麼給什麼,物質條件一概滿足;有的是急於望子成龍,教訓責罵我們,有的甚至棍棒相加,他們說這是“恨鐵不成鋼”。暑假裏,我認真閱讀了一本書《傅雷家書》。從傅雷寫給自己孩子家信的字裏行間透露出的濃濃父子之情中,我才感到了什麼是對孩子的真正的愛,那就是——既是慈父,也是嚴師,更是我們孩子志同道合的朋友。

傅雷,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他曾經翻譯了許多受羣衆喜愛的'世界名著。在生活中,他也是一位稱職的、有高度責任感的好父親。即使孩子身在異國他鄉,他仍通過書信給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例如在一封回信中,一開始就連用了五個問號,詢問孩子(面對孩子寄去的照片):最近消瘦的原因、飲食、睡眠、交友和周圍環境等情況。可見,這些溢於言表的關切之情使我們體會到作爲慈父的一顆炙熱的愛子之心。

父母對子女的愛,往往會對我們子女產生巨大的力量。傅雷常以父母的愛去感染孩子,但他同時也不忘給予語重心長的教誨和熱忱的幫助,這纔是一個慈父形象啊。在如何做人這個重要問題上,他要求兒子像他一樣擁有“寧天下負我,毋我負天下人”的精神境界;在藝術修養上,他對搞藝術的兒子說:“你每走一步,無形中都對整個民族藝術的發展有影響,所以你要戰戰兢兢,鄭重其事!”他還教育孩子“隨時隨地準備犧牲目前的個人感情,爲了更大的感情——對藝術對祖國的感情。”成爲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在社交禮儀上,他又要求兒子做個有禮貌有教養的青年。有時兒子來信中寫了錯別字,他也不放過給兒子糾正過來。

正是傅雷在教子上像老師一樣嚴格要求,不忘以身作則,身體力行,才使孩子在理解父親良苦用心的同時,在潛移默化中心悅誠服地接受教育,從而走上正確地人生道路。

有哪一位父親能像傅雷那樣既有慈父的溫情,又有嚴師的教誨,更多的是朋友式的交談呢?我希望天下所有爲人父、爲人母的人們真正地關心、愛護我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