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熱)三國演義讀後感

(熱)三國演義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7W 次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熱)三國演義讀後感

三國演義讀後感1

看了很久《三國演義》,在這碗充滿五味雜陳的湯裏有苦,有甜,也有辛酸,也有讓我十分感動的地方。那以禮賢下士的着稱的劉備便是一位。讀了劉備的一生感悟非凡。劉備自小不得意,可他卻有着中興漢室的志向。並且爲此韜光養晦,學習了數十年。有了機會他就牢牢的.抓住。但是在他起兵的頭二十年是屢戰屢敗。可是卻又屢敗屢戰,足見他的毅力和爲了國家的不辭辛苦。我想我們就要學習這種不怕輸,在哪裏裏跌倒就在哪裏爬起來的精神。

我記得我爲劉備流了一次淚,太讓我感動了。在面對曹軍大兵壓境的處境下,爲了隨他的百姓不遭屠戮,甘願投江,以死明志。結果在脫險之後,取得了民心,吸納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迅速成就一番事業。這個典故足見劉備的仁義與德性的高尚。他的成功告訴了我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真理。劉備本身才能不大,但是他常懷仁義之心,寬容於人,感化了人心,彌補了一切的不足,讓別人的才能幫助自己成就了帝業。反而一些才能非凡的人卻沒有劉備的仁德,即使再努力也會一事無成。對於我們當今這個時代,這也是箴言。我們只有對他人仁厚,自己纔不會孤立無援,反而他們就會主動來幫助我們辦好一件事,甚至許多事。

在《三顧茅廬》中彰顯了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帝王風範。三次拜訪,次次誠心,最後請出了諸葛亮幫助自己。這讓我明白一個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就要不恥下問,誠心的去邀請人才,即使他的地位沒有自己高,但是學識才幹才是衡量一個人的標準。

《三國演義》的一些故事催人淚下,能夠讓我學會許多。我明白了什麼是堅持不懈,什麼是仁義愛民,什麼是不畏困苦……

三國演義讀後感2

今年暑假我看了《三國演義》。沒看時我一直很好奇,《三國演義》是什麼故事。打開後,我彷彿又回到了那個金戈鐵馬的時代。

那年,天下大亂,逐漸形成了“孫劉聯盟”對戰曹操的百萬大軍。兩軍在不斷的消耗中,漸漸的形成了合圍之勢,龐統使用連環計使曹軍大敗。曹操只能向中原退去,劉備趁機向北挺進,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三國之中,也不乏英雄人物。

比如說諸葛亮,他一生中,排八陣、布迷谷、借萬箭、取中原、擒孟獲、入祁山、造牛馬、東和孫權,北拒曹操,一生豐功偉績無數,只爲報劉備三顧茅廬之情。

可是他的人生也有很多遺憾。

龐統在“落鳳谷”死後,諸葛亮從那年開始就開始了他人生中最大的遺憾。

從那時起,孫曹兩國就開始攻打蜀國,雖然諸葛亮用“東和孫權,北拒曹操”的.戰術想緩解緊急的戰況。但是關羽一意孤行,大意失荊州,還斷送了自己的生命。

諸葛亮死後,只要運用諸葛亮留下的木牛流馬,姜維不能吞曹也可以無損撤退,可是劉備早死,阿斗無能。硬是直接投降,蜀國從此走向滅亡。

也比如說曹操,他是一位君主,哦,不,應該稱他爲奸雄耿爲合適,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率領百萬大軍本應穩贏,卻因爲自高自大斷送了自己的軍隊。

後來,他如果肯接受華佗的治療,也許就不會死,更不會把已經發展的基業被司馬家族搶走。

在三國中,有很多小勢力司馬家族就是其中一個。經過司馬懿、司馬昭、司馬遷三代人的努力,終於吞曹滅蜀一統江山。

這本書看完了,我卻有種無法言喻的感覺,總感覺它還沒結束。

但是它的確結束了。那個金戈鐵馬的時代也結束了。

三國演義讀後感3

一本本散發着墨香的小說在我的面前一字排開,我好奇地拿起了一本《三國演義》,隨後,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

《三國演義》是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刻畫戰爭爲主,訴說了那個時代羣雄割據混戰不休、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與軍事鬥爭以及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這部作品,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與歷史鉅變,塑造了一羣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

書中《身在曹營心在漢》這篇文章讓我頗有感觸,久久不能平靜,主要講了關羽爲了掩護劉備投降了曹操,即使曹操爲了籠絡關羽贈給他赤兔馬和大量的.金銀財寶,但關羽仍不爲所動,時時刻刻想念着劉備。從這篇文章中我體會到關羽很講道義,令我十分感動。在現實生活中,道義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不講道義,你就不會有朋友,身邊的人也不會信任你。有時候我會爲了暫時的利益而忽視了友情,但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人就應該像關羽那樣知恩圖報、忠心耿耿,不能被利益矇住了雙眼。

《草船借箭》主要說的是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爲難諸葛亮三天要造十萬只箭,而諸葛亮巧使妙計向曹操“借箭”完成了任務,讓周瑜自嘆不如。從這個故事中,我體會到了諸葛亮的有膽有識、神機妙算、才智過人,也能夠看出周瑜的小肚雞腸。在生活中,智慧是很重要的,沒有智慧,生活將變得無味、死板、一成不變。很多時候,還不能鑽牛角尖,否則將會一事無成。更不能像周瑜那樣,面對比自己優秀的人,應該是去學習而不是妒忌,不然將會失去大家的支持。

我要感謝《三國演義》這部作品,它不僅讓我瞭解了三國時期波瀾壯闊的歷史,也讓我懂得了許多爲人處世的道理。

三國演義讀後感4

《三國演義》是我國文學的瑰寶,是歷史長河中璀璨的明珠。今年寒假,我讀了它,從中受益匪淺。

曹操的狡詐,劉備的謙遜,關羽的忠義,諸葛亮的鞠躬盡瘁,周瑜的小氣,孟獲的有勇無謀。這些人物交織在一起,他們之間發生的事扣人心絃,我的情緒也時常隨着事件時起時伏。

《三國演義》大體上是從忠勇和智兩個方面來講。其中,忠、勇、智三者分不開的,缺誰都不行。忠能讓人更好的團結起來,共同渡過難關,共同成就大事。關羽走麥城,關羽寧死不降的精神讓世人感動。但是,過於忠誠也有不好的地方。諸葛亮和劉備的`志向是重扶漢室,統一天下。可是諸葛亮太過於忠誠劉備家族了,從而導致爛泥扶不上牆的結果。智和勇忠,有勇無謀的人,幾乎都沒有好下場。就像呂布一樣,最後被曹操暗殺了。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不無目。所以勇和智、忠三者必不可少。

從這個我想到了前天到堯山滑雪的情景。滑雪也要講忠、智、勇。當然,這個忠是廣義的,在這裏可以理解爲——熱愛。首先,我們對滑雪有一份熱愛的心,滑的時候不能三心二意,心猿意馬。否則即使在初級滑道也會大大增加你的危險性。勇敢不可少。因爲很多人都有過第一次滑雪的經歷,第一次滑的時候難免會摔跤。但是如果因自己摔跤或看到別人摔跤而不敢滑的人,連試都不試,怎麼能成功呢?勇敢是挑戰自己,突破自己,也正因爲勇敢,我踏上中級滑道,並在那裏大大提高了滑雪技術。但勇敢並不是暈膽大。不觀察雪場地形,不規劃自己滑雪的路線就暈着頭往下滑的人,不是撞上別人,就是摔得連滾帶爬。在滑雪中,我仔細觀察高手動作,練習剎車,拐彎,體會中級滑道的不同路線,適應各種路面。最終,讓我在短短的時間裏挑戰高級滑道成功!可見,思考是多麼重要!但這一切,還是建立在我熱愛滑雪的基礎上!

忠義、勇敢、智慧三位一體,做任何事都能成功。我們青少年,要在不同事情中磨練自己,成爲忠、智、勇之人。

三國演義讀後感5

有這樣一本書,屹立在文學的巔峯,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的名字是—《三國演義》。它講述了一個有大量英雄的多事之秋的故事。各行各業的英雄們放棄了他們的生命,忘記了他們的死亡,爲他們的國家和雄心而戰。“東漢末年,三國被分成三個國家,戰爭連綿不斷……”聽着這首歌,看着《三國演義》,我似乎在書中進入了一個飽受戰爭創傷、才華橫溢的時代。

我欽佩關羽的勇敢。他單騎數千裏,過了五關,斬了六將,纔回到劉備身邊。當他在曹操的陣營和在漢朝時,他被曹操賞識。然而,他忽略了曹操的所有獎勵。"上馬籌金,下馬籌銀",這一點也沒有打動他。諸葛亮在赤壁放火後,奉命帶兵追擊曹操,但在華容道被解除了曹操的職務。爲什麼人們不屈服於這位有着高尚情操和超羣力量的人呢?

諸葛亮的智慧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有八英尺高,看起來像一頂玉冠,戴着一條黑色的絲綢圍巾,穿着一件鶴形斗篷,英俊而優雅。他感覺像個仙女。他足智多謀,運籌帷幄,在千里之外獲勝。他在河東的時候,從草船和東風裏借了箭,放火燒曹操的營寨。所有這些都不是上帝寫的.,這可以被視爲一個詳盡的策略。他不遺餘力地幫助漢朝。他死了。《出師表》顯示了他的勇敢。他七次離開祁山,與吳會師攻打魏,最後病死。這是可悲的。

我不爲曹操的懷疑感到羞恥。在這次的《憤怒的殺死呂伯奢》中,我徹底地表現了他的懷疑。呂伯奢一家本來是要招待曹操殺豬的。曹操一邊磨刀一邊看見了他們。曹操認爲他要殺了他,所以他殺了所有的呂伯奢家族。他還說,“寧教我打敗世界,不教世界打敗我”,這顯示了曹操的性格。然而,他自己也是一個當之無愧的霸主。他很有天賦和策略。小時候和劉備一起燒酒時,他說“天下英雄,只有天下領袖和曹兒”。讀到這裏,曹操的勇猛自然躍然紙上。

《三國演義》真是一本受益匪淺的好書。走近它,品嚐它。它會讓你愛不釋手,深深陶醉在這個激動人心的世界裏。

三國演義讀後感6

轉眼間,漫長的暑假在我的眼中短暫地過完了。而在媽媽嚴格的要求下,電腦電視等娛樂物品也隨之離我而去。所以我唯一能消除寂寞的方法,就是和“老朋友”書“聊天”了。可由於家裏的書幾乎都被我看完了。於是我又打開了那本令我百看不厭的《三國演義》,一向愛看書的我馬上便“醉”在書中了。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羅貫中,書中主要講了在西漢末年,朝廷腐敗,老百姓怨聲載道。後來終於爆發了農民起義,天下一片大亂。經過幾番戰爭後,才漸漸穩定下來,形成了三國鼎立 的局面。這三股強大的勢力分別是蜀國的劉備,吳國的孫權,還有魏國的曹操。他們三人的勢力是當時最大的,經過長期的羣雄爭霸,天下才逐漸統一的事。

讀完《三國演義》這本書後,我被作者羅貫中高超的`寫作水平給震撼了。在他的筆下一個個個性鮮明的人物栩栩如生,活靈活現。使我不知不覺走進了書中和劉備等人一起鬥智鬥勇,排兵佈陣,廝殺疆場,讓敵人聞風喪膽,逃之夭夭。

我最崇拜常勝將軍趙子龍的驍勇善戰,勇猛無敵,每當讀到他的故事是時,我總會忍不住回去多讀幾遍。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段名叫“趙雲救主”的故事。趙雲單槍匹馬,在曹軍中左右廝殺,最後在一堵斷牆後面的一口枯井旁,終於找到了哭哭啼啼的糜夫人和公子阿斗。糜夫人身受重傷,囑咐趙雲保護阿斗衝出重圍,不要管她了。趙雲哪裏肯走!眼看曹軍就要追上來了,糜夫人爲了阿斗的安全,於是扔下阿斗,一頭跳進了井裏自殺了。趙雲後悔不已,只好推到土牆把枯井掩蓋住。他懷抱阿斗,持槍上馬,連挑死曹軍十多員大將,最後終於殺出曹軍的重圍。他趕到長板橋時,早已血染戰袍,人困馬乏,幸虧有張飛在橋上接應……

除了趙雲,我還十分欣賞足智多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敬佩武功蓋世,信守承諾,忠心耿耿的大丈夫——關羽;敬仰武藝超羣,豪氣沖天,粗中有細的張飛;還敬佩......

《三國演義》一本令人景仰的偉大作品。

三國演義讀後感7

《三國演義》是我最喜歡的書之一,裏面的精彩故事實在太多了,如《:桃園三結義》《溫酒斬華雄》《草船借箭》等等,我最喜歡的還是《七擒孟獲》,因爲這個故事讓我感慨良多。

要想征服他人,就要贏得人心。因爲靠蠻力解決問題只是一時的,要解決更深層的問題,我們就要運用智慧!這是我從《七擒孟獲》這個故事中受到的啓發。

《七擒孟獲》主要講的是:劉備死後,蠻王孟獲造反,諸葛亮率部南渡滬水,想要平定南中的戰爭。諸葛亮率軍到達南中時,聽說孟獲在這裏的威望很高,就決定生擒孟獲,感化他。孔明一共擒了孟獲七次,也放了孟獲七次。雙方首戰,諸葛亮就大獲全勝,擒住了孟獲,但孟獲他不服,說什麼勝敗乃兵家常事。孔明得知後只是微微一笑,下令放了孟獲。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孟獲不是詐降,就是因手下自相殘殺而戰敗。第七次,孟獲決定用藤甲兵戰孔明,那兵雖強,但卻是用草木植物做的'戰袍,用火攻自然可破。七戰七敗,孟獲輸得可是心服口服。諸葛亮不僅戰術高明,而且宅心仁厚,他的所作所爲感動了孟獲,孟獲誠懇地說道:“您具有上天一樣的神威,至此之後,南中人不再反叛了。”於是,“七擒七縱孟獲”的故事傳爲了千古美談。

歷史從未走遠,反而歷久彌新,在今天也能引人深思。諸葛亮面對被擒住的敵人,他完全可以處死,可他不但沒有這樣做,還爲他鬆綁、賜酒食,以禮相待。孟獲雖是粗魯之人,但也被這種寬容大量的情懷感動了,由此可見,最強大的力量不是拳頭啊!

我們如果像諸葛亮那樣,以寬容之心對待他人,就會多個朋友,少個敵人,此乃得人心者得天下也!

三國演義讀後感8

從小,我就不是個喜歡文學的男孩子,更喜歡讀史書。今年暑假,在學校的必讀書目中我讀到了《三國演義》這本小說,通過一個個精彩精妙的故事傳說,與真實的歷史人物曹操第一次在文學的世界裏親密接觸,從此便深深愛上了他,更幫助我拿到了推開文學之門的鑰匙。

儘管這部小說對曹操是貶低的,但仍阻擋不了他膽識才略散發出來的獨特氣質,尤其小說中對他優秀一面的刻畫十分成功。通讀完故事傳說,一位真實豐滿,多面立體的文學形象在不知不覺中已躍然紙上。掩卷沉思,雖然作爲一名小讀者,我並不能完全理解小說裏面的.深刻思想,但心情卻久久不能平靜,原來我已經深深喜愛上了曹操這位慨而慷的大英雄啦!

我愛曹操,因爲他有才華愛讀書。曹操自幼頑皮,但他十分有才華,也非常努力。這些也是幫助他成年以後,成功走上軍事道路打下江山的大前提。故事傳說裏對官渡之戰的描寫,面對十倍強大的袁紹,他毫不怯懦出奇制勝多謀善斷盡顯名將風采。最終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爲統一北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爲後來三國的“魏”奠定了基石。

我愛曹操,因爲他處亂不驚深謀遠慮。在故事傳說中反對十常侍的鬥爭中,“倘機不密,必有滅族之禍”的高見,以及事件最終結局,都充分體現了他對鬥爭策略的周密思考和治世能臣的卓越才華。

我愛曹操,因爲他胸懷大志有容乃大。故事傳說中張繡與曹操原本有深仇大恨,但張繡投降曹操之後,他樂不自禁不僅封爲大將軍,還結爲兒女親家。爲了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曹操正是用海納百川的胸襟,吸引了各方英才爭先恐後投其門下。

讀着這本沉甸甸的文學名著,享受着羅貫中筆下曹操的故事傳說,想象着刀光劍影和英雄氣短,我時而拍手稱快,時而熱淚盈眶。就這樣,我從一個門外人不知不覺地走入了文學的世界,甚至如飢似渴,手不釋卷不曉晨昏,這就是曹操的強大魅力和文學的偉大之處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9

一連花了幾個星期的時間,我閱讀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它資料精彩、豐富·····是一本好書法家!它有許多故事讓我驚魂動魄!

它的主要資料是:“東漢末年,有三個國家,它們的開國皇帝分別是——劉備、曹操、孫權。可是,有一對兄弟發動了黃巾起義,有不少村民去參軍打仗,上戰場,可是,在這一片混亂之中,出現了三位英雄豪傑,他們分別是——劉備、關羽、張飛。

這三個英雄立下了不少戰功,可是,我並沒有被這三個英雄驚佩,我想:"必須有不少人喜歡這三個人,並把它們當作自我的偶像吧!個人有個人的想法哩!我的偶像是大名鼎鼎的呂布!

呂布的一生,身經百戰,所向無敵,有着萬夫不當之勇,如果你也看《三國演義》,那麼你必須明白,有一次,劉備、關羽、張飛,一齊向呂布進攻,呂布也毫不畏懼,他努力抵擋,才漸漸顯出敗跡。三英戰呂布,你們就應當明白,劉、關、張三人也是所向無敵的,關羽一個人就那麼厲害。可是,此刻卻有三個猛將,他們一齊向呂布進攻,才勉強打敗了呂布,可想而之,呂布有多麼厲害呀!

這時,你必須會有疑問:“你那麼敬佩呂布,難道呂布就已經完美無缺了嗎?”

這時,我會堅定的回答:“不,呂布並沒有完美無缺。”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呂布也是這樣。

此刻,來給你們例幾列呂布的缺點:

第一個:有勇無謀

哎!勇無謀就是呂布的`第一大缺點,說到那裏,我的心就難過,因爲呂布就是因爲有英勇,沒有計謀才被曹操殺掉了!

第二個:見利忘義

有一次,我清楚的記着,呂布被董卓的金錢所迷惑,於是,呂布就殺了義父——丁原。去投靠董卓了。

啊!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應當向呂布學習幾點:“英勇、遇到事不畏懼。可是我們不能夠學習他的有勇無謀。”“見利忘義”,不然,我們也會吃虧的!

三國演義讀後感10

“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充滿英雄豪情的詩詞解開了《三國演義》的序幕。正文第一句話說:“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點明瞭故事梗概,它講述的主要是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羣雄割據,逐鹿中原,三足鼎立,天下歸晉……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戰術,加上作者藉着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幹,無不個極其態。

這些人物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最令我感動的卻是以下幾個英雄人物。仁義善良,禮賢下士,有君子之風的劉備;忠肝義膽、一身正氣,是忠、勇、義的化身的關羽;曠世之才,是智慧的化身,魯迅稱之爲“多智而近妖”的諸葛亮;三國中一流的武將,爲人剛正耿直的趙雲。他們是不折不扣的英雄,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此外,讀《三國演義》讓我真切的明白了什麼是“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恆的朋友”。各政治集團爲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勢不兩立,明天卻又杯酒言歡。而且這種鬥爭滲透到生活的許多方面,連家庭、朋友等,都毫無例外地被捲入了鬥爭的漩渦,甚至成爲鬥爭的.工具。他們爲了滿足自己權利,財產的慾望,爲了使自己在激烈的爭奪戰中不被消滅,總是玩弄各種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心鬥角。

《三國演義》是一部王者的英雄史詩,因此,它在雄渾悲壯的格調中瀰漫與滲透着的是一種深沉的歷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它在帶給我們閱讀的愉悅時,又給我們無限的歷史的啓迪。

三國演義讀後感11

大家都知道,我國古代歷史上有四大名著,而這當中我最喜歡看的是《三國演義》。因爲它刻畫了近200個人物,其中多數都形象鮮明,不少還讓人可親可敬;講述的故事更是引人入勝,跌宕起伏,扣人心絃,常常彷彿把我也帶入了那刀光劍影、鼓角錚鳴的戰場,與英雄豪傑們一起運籌帷幄、衝鋒陷陣。

俗話說的好:亂世出英雄。而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正是一個戰亂不斷、羣雄逐鹿的年代,所以英雄輩出:羽扇綸巾、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英俊瀟灑、機智過人的周瑜,胸懷大志、禮賢下士的劉備,老謀深算、陰險狡詐的曹操,還有驍勇善戰、忠肝義膽的關羽、張飛、趙雲。每個人物都性格不同特色鮮明,而作者都刻畫得淋漓盡致。

《三國演義》中的許多驚心動魄的故事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過五關斬六將、官渡大戰、赤壁之戰、火燒連營、長阪坡、單刀赴會。它們個個令我難以忘懷。而桃園三結義的情深意重、志同道合,讓我替劉關張一起快慰慷慨;三顧茅廬的遠見卓識、舉足輕重,讓我欽佩之餘又替劉備一道高興和長長舒了一口氣;單騎救主的驚心動魄,真是可歌可泣、感人肺腑,令我對趙子龍肅然起敬。所有這些都是那樣的刻骨銘心,回味無窮。

我認爲,當年赤壁之戰時,諸葛亮把關羽安排在華容道最後一關,使其放走曹操,從而奠定三國的基礎是不對的`。如果安排張飛或趙雲在那裏就好了。因爲曹操當時已精疲力盡、人困馬乏,憑那時的那點殘兵敗將,無法與他們當中的任何一人對抗,更主要的是他們不會像關羽一樣放了曹操。俗話說:擒賊先擒王。若讓他們在那裏殺了曹操,曹操的手下們不久也會投降。那劉備他們不就能平定中原了嗎?然後,再讓諸葛亮採用“攻心爲上”的方法安定少數民族,將所有佔取領土歸還漢室。那樣,劉備就真的報國安邦、恢復漢室了,就能安心當皇叔了,而諸葛亮還有可能當漢朝的丞相呢!

讀《三國演義》,既能瞭解歷史,又能明理通達,它使我受益匪淺,真是一部不可不讀的佳作。

三國演義讀後感12

我很小的時候就讀過《三國演義》,這部古典小說可謂是英雄雲集,讀來令人蕩氣迴腸。劉備的謙虛謹慎,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和趙雲的赤膽忠心都深深地感染着我,影響着我……

劉備求賢若渴,身爲一郡之主親臨諸葛亮的隱居之地——隆中三次,當第三次得知先生正在睡覺,他竟站在茅廬門外等候幾個小時,正是這種禮賢下士的誠意打動了諸葛亮,得到了他的輔佐,才能夠得蜀國天下。劉備三顧茅廬告訴我們應該去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尊重人才。我曾經主持過一個班隊會,才藝表演時有一個成績平平又有些調皮的同學主動要求爲大家表演一段街舞,我有些猶豫,但還是請他上來了,他那嫺熟瀟灑的動作看得老師和同學嘖嘖稱讚。真想不到他有這般本事,我不禁爲自己剛纔的“猶豫”而臉紅了。

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愛動腦筋,神機妙算,在“火燒赤壁”、“草船借箭”、“七擒孟獲”中屢立奇功。這不禁讓我有些自慚形穢,做奧數題時我經常遇到些難題,其實有些題目只須弄清楚意思就可以解決,我卻被它看似複雜的條件嚇住了,輕易地放棄了,可當媽媽讓我再想想時,我只須動一下腦筋就成功,若是我能像諸葛亮那樣,做什麼事情都多動腦筋,還有什麼事情做不成呢?

趙雲,是劉備手下一員大將,當年單騎救主、護送劉備江東取親都是他的功勞,他一生忠於主子,忠於社稷,他的赤膽忠心讓我想起了精忠報國的岳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堅守揚州城的史可法;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糧的朱自清,他們不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樑嗎?是他們的精神震撼了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他們的鼓舞着更多的人舍小家,爲大家,默默奉獻;是他們的精神煥發了我們青少年學習,奮鬥的熱情。所以,無論將來走到哪裏,我們都不應該忘記爲國爭光的責任。

《三國演義》是一部生動、豐富的歷史書,更是一部思想深刻的教科書,它教育我要學習劉備的仁義,諸葛亮的睿智,趙雲的真誠;應屏棄曹操的多疑,周瑜的忌妒,張飛的莽撞。我喜歡讀《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讀後感13

《三國演義》身爲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整書寫了從桃園三結義到天下歸晉的故事,這是一部宏大的歷史,其本身作爲一部小說確是無愧於“四大名著”之一的稱譽。

但也正因如此,我認爲我們更應認清其侷限性,而不能一味鼓吹。

在此僅舉第一回爲例,說明其部分侷限性。

第一,三國演義具有濃烈的封建迷信色彩,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如“雌雞化雄”“黑氣”等描寫,都體現着這一點。當然,這種迷信色彩也並非一無是處,《三國演義》作爲一部小說,以對鬼神之事適當的描寫渲染了氣氛,增強了小說本身的可讀性,但絕不能因此便對此隻字不提。同時,封建色彩也同時反映了當時人們思想嚴重受到封建制度的束縛,正是這種束縛也被羅貫中留在了《三國演義》裏。

第二,對於歷史軌跡的認識不清。比如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便是對這一點最好的'闡釋。當然我們不能去要求羅貫中在元末明初之際,便能高度總結出“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的普適真理,但也不能因時代背景所限就完全忽略其在歷史觀上的缺陷性。又如第一回中對黃巾軍的定位。黃巾軍,本是東漢末年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卻在文中被指爲“賊軍”這就體現出其維護封建制度的本質,如果說這種顯而易見的侷限性還不能被承認的話,便有些強行“洗白”的嫌疑了。

《三國演義》作爲一部小說,固然有其侷限性,但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這並不能影響我們把《三國演義》作爲古代小說的頂峯之一。相反,可能正因爲這些缺點才造就了它如今的盛名;正因爲這些缺點他纔有瞭如此之高的文學價值,但對於全盤的肯定,我們要給予拒絕。

唯有“批判繼承,古爲今用”才能真正使《三國演義》這一經典作品延續下去,一味鼓吹或貶低都會使其湮滅於時間維度之下!

三國演義讀後感14

在《三國演義》這本書中,講述了古代三國鼎力的場面,魏蜀吳三國相互攻打,但是,最後兩敗俱傷,還是晉國統一了天下。

在這本書中,我最瞭解的是蜀國,而蜀國的代表無非就是劉關張三人和諸葛亮了:諸葛亮是個“罕見的天才”,我十分欽佩他,也是我的“偶像”,他遇到事情不慌亂,總是靜靜地思考解決的辦法,似乎沒有什麼問題能難住他;甚至還能預測未來——在臨終前,給了楊儀一個錦囊,說是在臨陣前打開,果然大獲全勝。這讓我十分佩服。然而最欽佩的武將便是張飛了:

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這值得肯定。在剛開始,張飛與劉備、關羽桃園三結義,成爲了異姓兄弟,之後他們三個三英戰呂布,取得勝利。之後的各個戰績也讓我十分佩服。然而,我發現張飛這個人有個“致命”的缺點——愛喝酒;退一步說,喝點也就算了,可是,他酒後打士兵,讓他們懷恨在心。據說喝酒能解愁,關羽死時那一陣子,他經常喝酒,喝了酒就打士兵,結果被他們給害死了:

那天晚上=專注寫作 作文人,張飛酒後打士兵,睡覺後,兩個士兵拿着短刀,想去殺張飛,卻發現他睜着眼睛,急忙逃了出來。過了一會,他們知道了張飛睜着眼睛睡覺的`習慣,便去殺了他,提着首級去投奔別人了。

我認爲,張飛這個人十分勇猛,是個急性子,但是沒有耐心,很愛喝酒,酒後誤事。這種人雖然十分勇猛,但是他的性格可能決定了他的命運。

想想我們現在的生活,多麼幸福啊,那時幾乎天天打仗,老百姓十分可憐。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吧!不過,我相信,這種著作一定會永遠流傳下去的。

三國演義讀後感15

我很喜歡曹操,不喜歡劉備,歷史人物中,最喜歡的就是曹操了,所以對這篇文章很有一種認同感,可是看到作者的“最後總結”時,突然有種冰涼的感覺,這個“最後的總結”跟整篇文章很不相襯,好像是硬生生的加上去的,看前篇,覺得是個思想成熟且獨立思考的人所寫,一個最後總結卻感覺又是一個被洗腦了的結果。

看似理智,卻又理智的過了頭,理智的不帶一絲感情。喜歡就是喜歡,這是很自然的人類的感情,怎麼又硬要跟“封建社會的侷限性”聯繫起來了呢?在那個時代,做那個時代的'事,推動了時代的發展,有什麼不對呢,時代在發展,難道我們現在的時代就是最完善,最成熟的社會形態麼?也許很多很多年以後,後人也要評說我們很侷限很落後呢。

其實封建社會的很多思想,學說,比如孔孟之道是有很多可取之處的,並非象被批判的那樣一無是處,一個民族還是需要有些思想和信仰的,比如這樣那樣的思想學說,比如基督教,佛教這樣的宗教信仰,也許這些並非象數學、物理學那樣在邏輯上無懈可擊,甚至並不一定真的存在,但卻是一種心靈的需要,況且很多宗教都是倡導自然,和平,約束人類過分的慾望,並無破壞性。

而人類一旦到了連一點信仰都沒有時候,心靈就會變得或空虛,或肆無忌憚,如果更無完善的社會制度加以約束,破壞性就會變得更加暴露和無以約束,封建社會的思想,學說被否定了,卻沒有給出新的更先進的思想,以至於現在很多人心中沒有任何信仰,沒有什麼事是他們不敢做的,他們只相信弱肉強食的準則(從某種角度看,跟動物也沒有什麼分別吧),或者他們只相信自己。他們從來都沒有任何的民族的感情,國家的感情,人類的感情,自然的感情,甚至親情,愛情跟他們的準則相比都顯得那樣脆弱。

所以,人,或許還是需要些信仰,或者需要點感情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