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紅樓夢讀後感(優秀)

紅樓夢讀後感(優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8W 次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紅樓夢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紅樓夢讀後感(優秀)

紅樓夢讀後感1

終於把四大名著又認真的看了一遍,現在我終於懂得人們爲什麼把紅樓評爲公認的四大名著之首了。在藝術成就上,紅樓可以說當之無愧。它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細膩,不論是人物性格的刻畫,還是故事情節,抑或是語言,一些大場面的描寫。等等。

再者,它是一部關於女子的書。其男一號賈寶玉也是帶走十足的女子特質:看男人爲泥,污濁不堪。女子爲水,乾淨,清新。不愛功名利祿,不愛齊家治國,不愛戎馬天涯,不愛定國安邦。惟願長居紅樓,相伴知己紅顏。這就是他的烏托邦式的理想,他想的是與自己的一幫發小一直相伴,地久天長,此生不渝。直到迎春、探春相繼出閣,晴雯、黛玉相繼仙去,他終看破紅塵,了卻凡心,皈依三寶。黛玉和寶釵算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犧牲品吧。

先說黛玉,才高不讓鬚眉,但知葬花玩味,木石前盟雖天定,不想金玉相配,可恨天公不作美。一朝香魂散,耿耿癡心有誰憐。本是寄人籬下,幸得知己如玉。她是個有個性的人,因爲自己的個性得與寶玉“郎騎竹馬來,繞牀弄青梅”。最終也是爲自己的個性所累,賈母認爲她性格乖覺,不如寶釵知書達禮,更適合做未來大觀園的女主人。最後含恨而終,淚盡而亡。寶釵其實是可憐的,上知孝悌,下曉禮儀。

理家不輸衆兒男,終是良母賢妻。誰想金錯配玉,無奈空披嫁衣。孤影幢幢,長夜寂寂,誰可倚?她自己對寶玉並沒有那種海枯石爛,天荒地老之情,無奈被作爲爲寶玉沖喜的人,寶玉出家後,只得空房獨守,紅燭獨依,以淚洗面。還好有寶玉的遺腹子,她最終仍是古代良母賢妻的典範。

一曲紅樓,其實是大觀園的衰落史。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這麼大一個大觀園,從外面來打倒是不大可能的,所以敗壞總是從裏面開始的,從子孫們的吃喝玩樂,賭錢吃酒開始的。從上到下,真正務正業的沒有幾個,而且還極度奢侈,元春省親的時候索性直接建了一座省親別院,幾次重大的葬禮都是極盡華貴,從老太太而始大家整天做的最多的'恐怕就是宴飲遊園。結果導致日益虧空入不敷出,最後抄家時問題就開始浮現了。

還有大關於表面平靜,其實內部矛盾重重,嫡出和庶出的矛盾,丫鬟和主子的矛盾,丫鬟和老婆子的矛盾等等。這些矛盾都爲大觀園的衰落起到了負面的效果。這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能打敗你自己的只有你自己,只要自己不亂,別人很難打敗你的。紅樓還是一部很百科全書式的書籍。它對當時的喪葬制度、皇家省親禮儀、藥方、算命等風俗都有十分詳盡的描寫,可以從多方面反應當時的社會。

紅樓給我的感觸遠遠難以用幾百言來完全表達,待風清月高時,臨風而坐,願得與幾知己細細玩味。

紅樓夢讀後感2

“丟棄了不離不棄黃金瑣,忘記了莫失莫忘通靈玉”,好一個多情瀟灑的賈寶玉,嬌嫩多病的林黛玉,塑造了一個發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動人愛情悲劇。

作者曹雪芹通過《紅樓夢》,揭示了當時封建社會的黑暗,也表達了他的不滿與憤怒。故事講的是一個家族的興衰,一個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是賈寶玉,他應該說來是一個柔中稍稍帶剛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爲環境所致,他們家上上下下幾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又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們的家族是因爲他們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於是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從小體弱多病,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林黛玉也漸漸與賈政之與生俱來通靈玉而性格頑劣的公子賈寶玉相戀,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又因鳳姐從中使用掉包計,使得賈寶玉娶帶有黃金瑣的薛寶釵,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並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賈寶玉從此心灰意冷,看破紅塵,悲痛欲絕,出家當了和尚。

《紅樓夢》裏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斷,理還亂”,讓我們看到古時的婚姻,它們往往全有父母處理,什麼“指腹爲婚”,更爲可笑的是,他們有時從未見過面便稀裏糊塗地成親了。而且古時女子爭着要進宮,因爲那樣可以使家族富貴,但皇帝有上千嬪妃,得寵一時,沒多久又要冷清了,又何苦進宮呢?那時的社會,皇帝官員們飲酒作樂,衣食無憂;而老百姓則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生活之苦讓人難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造反”了。這一出出的悲劇讓人心寒而又憤怒,讓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時的賦稅徭役,它們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邊上推,真讓人深惡痛疾。我實在是爲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爲他們悲慘的命運而惋惜。但追究人物本身並沒有過錯,讓人憎恨卻是那種封建的傳統觀念。什麼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什麼門當戶對,這種思想真是害人不淺。賈寶玉和林黛玉就是因此而要承受陰陽相隔,想而見不着的痛楚。還要讓賈寶玉受這樣的欺騙。唉,就是石頭心腸的人也會被他倆的真情所感動的。

在該書中還有一位值得一提的人,那就是史湘雲。樂觀豁達史湘雲自幼父母雙亡,由叔父撫養,寄人籬下。儘管她身世比林黛玉還苦三分,但她從沒象林黛玉那樣整日悲慼戚的,在賈府隨時可以聽到她的`笑聲,笑卻是真摯無邪的笑,發自樂觀的天性,更皆出語諧趣。她對生活永遠興味盎然,屬於她的色彩明快、溫暖,一如雪地裏戴着的大紅猩猩昭君套,那是湘雲最配的顏色。

《紅樓夢》讓我時而高興時而憂傷,時而憤怒時而感慨萬千,也讓我想了很多,這本帶着憂傷、淒涼的氣氛的曠世奇作,不僅要當做小說看,而且要當做歷史看。他寫的是很細緻的、很精細的社會歷史。是四大名著最值得一看的一本鴻篇鉅製。

紅樓夢讀後感3

那個時代,永久都留下了一段銘肌鏤骨的愛情,在那最終一抹餘暉中,風靜靜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懷念。我悄悄翻開書本,無盡的思緒又滾滾而來。初讀紅樓夢,我僅僅對人物有一個概念;再細品紅樓,被裏邊的愛情故事所感動。裏邊的愛情故事真是不少:最震懾我的,就是寶黛的癡戀。

他們倆的愛情在這喧囂、富有的賈府中顯得多麼純真,從兩小無猜,兩小無猜,到長大後的墜入愛河,是那麼的天然和純真。哪一個讀紅樓夢的人不被他們之間的情真意切所感動?可是生不逢時的愛情就是苦楚的代名詞。黛玉性情裏獨有的背叛和孤僻,以及對塵俗的嗤之以鼻,在衆姐妹中顯得如此特立獨行,與衆不同。

對男人的討厭,不畏世人言語的葬花,種種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獨放的荷花,一直固執着自己的那份純潔,質本潔來還潔去,一如碧玉般盈澈。黛玉啊,他們都說你傲,你真的傲嗎?在我的眼裏你的畫中有詩,靈秀慧黠,都是你共同的標誌,你常常與姐妹們喝酒賞花吟詩作對,總是才華逼人,藝壓羣芳。連八斗之才的賈妃都說你是愚妹所不能及的。無論是少年聽雨歌樓上的詩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畫意;仍是草木黃落雁南歸的蒼涼,花氣溫順能解語的幽情;無不體現出你娟雅脫俗的詩人氣質。

可你的身世,即便你的身份是賈母的外孫女,即便你帶着富有的光環,可也掩蓋不了你仰人鼻息的現實,這注定了你孤苦無依的命運,多愁善感的性情。所以我只能無法着你“天止境,何處有香丘”,悲痛着“三月香巢已壘成,樑間燕子套無情”,傷感着“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你,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的蒼涼結局。‘試看春殘花落盡,就是美女老死時。一朝春盡美女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黛玉,葬花詞真的是你今日的結局嗎?與其說林黛玉在賈府的位置和本身的窩囊是悲慘劇的原因,還不如說是以元春爲首的封建集團無情的`扼殺了寶玉和黛玉之間的愛情。這萬惡的封建社會啊,使陰間的烈火不斷在每個人的身邊焚燒,苦不堪言,思維的細小火花在無情冷酷中平息,平息。

黛玉的思維正在前進時,一場荒誕可笑的婚約把她推進了逝世的深淵;寶玉的一句‘男人是泥作的骨血,女性是水做的骨血,我看了女性便覺得清新,看見男人便覺得渾臭逼人’令人看到了期望的光亮,可這光亮的力氣實在太小了,活生生被這漆黑的力氣吞沒了。當血淚撒盡的曹公回身面臨不堪回首的前史,怎能不宣佈“滿紙荒誕言,一把辛酸淚”的感嘆!我也是一個多愁善感的女孩,見不得悲慘劇,我也曾爲黛玉的結局惱過,恨過,哭過。

可是,細細想來,關於黛玉這樣一個軟弱的少女來說,死,是她的擺脫,是她全部悲慘劇的完結,是她的美好。或許愛情在時間短的瞬間是美麗的,是浪漫的,但全部就如焰火相同,只不過是曇花一現罷了,何須執着。有時候,時間短也是美麗的。悄悄合上書本,不知不覺已是淚如泉涌……

紅樓夢讀後感4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就其中味?”一首千古流傳的詩詞吟誦來,拉開了《紅樓夢》這部千古鉅作的華麗帷幔。——題記

《紅樓夢》,我見過比它架構龐大的,見過比它華麗宏偉的,但是,它卻彷彿有一種神奇的魔力,吸引着人們去一遍遍品讀一遍遍揣摩。是了,是曹雪芹傾心刻畫的人物形象使這本古典名著魅力無窮。

飄飄灑灑落下漫天花瓣,一個纖小的人影拿着花鋤正進行着她認爲無比神聖卻哀慼的儀式——葬花,那便是林黛玉。黛玉纖弱而敏感,是個癡情悲觀的人兒,先天的身體虛弱造就了她“喜散不喜聚,喜靜不喜動”的憂鬱氣質。她一直愛戀着寶玉,卻是敢愛不敢說,總是把心意深深地埋藏在心底,最後爲愛情而死去。

寶玉,一個癡心多情的少年,他平時看似嘻嘻哈哈樂樂呵呵,用情卻是一往情深。他一直喜歡着黛玉,卻中了鳳姐的計策稀裏糊塗地與寶釵成親,最後遁悟空門,隨兩位仙人而去。

還有那嫺靜端莊大方溫婉的寶釵,狠厲潑辣的王熙鳳,具有叛逆性格的晴雯……一個個人都刻畫得如此生動、性格鮮明,這正是《紅樓夢》最爲精妙之處啊。

這本書不但人物刻畫精妙,那龐大而華麗的.架構也令人爲之震撼——《紅樓夢》以寶黛的愛情故事爲主線,細緻地描寫了賈府富貴人家的奢華生活,這兒到處都是琪花瑤草,金玉遍地,丫鬟小廝到處可見,華麗的佈局看得讀者們眼花繚亂的同時也爲富貴人家的奢華生活深深感嘆,完美地契合了題目,“紅樓夢”啊,華麗的朱樓夢境般的富貴生活啊。

當我們沉浸在書中精妙的詞藻構造之時,是否早已忘卻了書的作者,那位飽經風霜生活潦倒的明代文豪曹雪芹。這樣一個曹雪芹——一個洞悉社會、冷眼看世的人;一個懷着驚天緯地之才卻被黑暗現實埋沒的人,他或許飽嘗世態炎涼,卻擁有滿腔熱血;他或許消極避世,卻又是一個偉大的現實主義者!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這不僅是《紅樓夢》的開篇詩,更詮釋了曹雪芹對藝術與愛情的執着追求。“荒唐言”,小說的本身是荒唐的,給人非現實之感,那《好了歌》講的便是這個意思;而作者要寫這部小說的選擇也是荒唐至極的。當時人們認爲小說不過都是些虛浮瑣屑的言論,莊子曾說過:“飾小說以幹縣令,於大達再遠矣。”但曹雪芹還是執着地選擇了藝術,一心去追求着自己的藝術與愛情。

“說道心酸處,荒唐愈可悲。因是同一夢,休笑世人癡”有始便有終,還是一首渺渺虛浮的詩在悠悠迴盪,《紅樓夢》的故事終了,誰解其中味?還有多少味兒可解?只待你去細細品味慢慢琢磨,《紅樓夢》是一部永遠品不盡讀不完的書。

紅樓夢讀後感5

此間續前緣,初見,目含情如眷無意間,將前世情相牽。情竇開無言,夙願,共讀西廂卷,落花間,拂起你莞爾笑顏。

讀完《紅樓夢》,不是滋味,似有些許感觸。孰爲寧榮二府家破人亡,或爲紅粉佳人香消玉隕,抑或爲木石前盟、金玉良緣煙銷雲散?《紅樓夢》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優秀的長篇章回小說,它的巨大成就突出表現在複雜而又和諧的結構,佈局上。序幕拉開,出場引線人物,甄士隱(真事隱),賈雨村(假語存),意思是把真事隱(甄士隱)去,用假語村言(賈雨村言)寫出,爲閨閣昭傳。縱觀《石頭記》,這石頭沾染的胭脂味還是挺濃的,

書中衆閨閣裙釵個個堪稱是巾幗豪英,鬚眉男子則個個近乎‘祿蠹國賊’,都是壞男人。曹先生可謂是女權主義第一人,反對男尊女卑,甚至有點重女輕男。他爲女兒搖旗吶喊,頌揚謳歌,天生人爲萬物之靈,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鍾於女兒,鬚眉男子不過是些渣滓濁沫而已。

而最讓我引發感觸是瀟湘妃子歸天獨白:“只恐你往後念我生悲情,我把詩稿淚帕都焚盡,明日裏,你且替我平香丘,我不教惡濁塵世弄笑嗔。”短短几句,寥寥數筆,勾勒出了林黛玉聽見寶玉成婚後的絕望、哀怨。很好。對於她來說,死是她所有悲劇的總結,是她的解脫,是她的終結。當她在地下安靜地沉眠時,看着寶玉人在凡世尋找出路,不得不說,她是幸福的。不是我天生殘忍看悲劇,但不是有這樣兩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物極必反,否極泰來?

佛說:“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一次擦肩而過。從來都沒有無緣無故的相遇,每一次遇見,冥冥中早已經註定。也許,前世未盡的緣分,就應該在今生遇見;也許,前世欠下的`情債,要在今生窮盡一切來歸還!”是啊,前世所欠的甘露水,只能今生用眼淚來償還。無論我們再怎麼爲她的愛情所嘆息,也再也不能改變什麼,也從不能改變什麼。我們只能看着這一縷香魂隨風飄散,留下的只是那一杯黃土。

《紅樓夢》是一本奇書,自問世以來,人們對它的研究工作一直沒有間斷過,併產生了一種專門的學問——紅學。也許,紅樓夢中有太多的傷別離,讓我明白的只是該來的總會來,欠下的債總得還。

一曲離愁,道不盡兒女情長,原以爲時光未老,不曾想流年最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奈何物是人非事事休,臆想當年,卻只道當時是尋常。絳珠之所以美,因爲還有神瑛,他對社會制度的恨,對仕途經濟的恨,對所有女兒的愛,都是絳珠願意爲他美的原因,所以把一生的淚都給他,只是世俗的牽絆讓他們失去裏永遠在一起的機會,只有生死兩相望了。

紅樓夢讀後感6

假期,我讀了《紅樓夢》一書。翻開書,當“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這一副對聯映入眼簾時,我不由得被深深吸引住了,看完這本書後,我深有感觸。

《紅樓夢》裏的人物在曹雪芹的筆下,寫得感情豐富、純潔無瑕,超過了一般人的感情描寫,長長的人物描寫讓我一點也不感到厭倦,好像被一種魔力所吸引,不能自拔。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薛寶釵”,她天資聰慧、博學瀏覽,跟林黛玉比起來,雖然林黛玉也很聰明,但她沒有薛寶釵寬厚、大度。林黛玉一生氣就會使“小性子”,還經常譏笑、戒備薛寶釵,但薛寶釵一點也不在乎,在林黛玉生病的'時候,還帶藥給她,表現的很有教養。薛寶釵的優秀品質,我們每個人都要學習。

《紅樓夢》這本書裏有許許多多的好詩,每一首詩都非常動聽,非常有吸引力:

無天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干年。此去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做奇傳?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春夢隨雲散,飛花逐水流。寄言衆兒女,何必覓閒愁。

《紅樓夢》講訴了一個動人的故事:林黛玉本是天上的仙草,而賈寶玉是天上澆灌她的使者,爲了報答賈寶玉的灌溉之恩,於是林黛玉跟隨賈寶玉也投胎人間。賈寶玉一出生,口中就含着一顆晶瑩剔透的“寶玉”,但從小就喜歡女孩的東西,說話也非常奇怪,這時林黛玉來了,他們一見面,就覺得非常面熟,玩得非常開心。林黛玉聰明伶俐、非常乖巧,可就是心眼太小,總是因爲一點小事就和賈寶玉鬧矛盾、使性子,讓大家都很不開心。

有一次,薛寶釵過生日,因爲她非常有才華又寬宏大量,賈母非常喜歡她。於是,薛寶釵的生日會就比林黛玉的要熱鬧、要好,林黛玉就很不高興,薛寶釵呢,一點也不在乎,選戲的時候照樣體貼地選了賈母喜歡的戲,這讓賈母更加喜歡她。

因爲林黛玉和賈寶玉經常在一起,又看了《西廂記》,他們非常希望能像書中人物那樣,可以天天在一起看書、寫詩。隨着他們漸漸長大,賈寶玉該結婚了,由於賈母非常喜歡薛寶釵,就想讓賈寶玉和她結婚,可又怕賈寶玉不同意,左右爲難。王熙鳳就想出了一個主意,讓薛寶釵假扮林黛玉做新娘,嫁給賈寶玉,正歡天喜地的賈寶玉一看,不是林妹妹,於是就大哭起來。林黛玉聽說賈寶玉結婚了,可新娘不是自己,傷心欲絕,吐血身亡了。賈母也從那天起,一病不起,最後也死去了。不久,家也被抄了,整個家就此滅亡了。

看完這本書,我從中知道了一個道理:小性子的人不可能幹成大事,如果林黛玉可以像薛寶釵那樣寬宏大量,不那麼老使性子,說不定她和賈寶玉就可以過上美滿幸福的生活了!

紅樓夢讀後感7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水樣的女子有着水樣的情愫,黛玉,你把所有的哀怨凝聚於眉宇間,淚光點點。三月,所有的花朵都在爭豔,你卻用鋤,將一片片桃花,輕輕放入錦囊中,將一瓣瓣青春的的碎片,連同自己的淚珠兒,一起埋入土中。你輕輕吟唱,你的詩句總是美麗的背後藏着絲絲縷縷的哀愁,淡淡的,卻悲傷到了骨子裏,化不開,剪不斷。

前世情

紅樓一夢,是你今世的傷。

前世的你是一株絳珠仙草,徘徊在死亡的交界線,因神瑛侍者的澆灌得以久延歲月,當他準備去人世間走一遭時,你也毅然幻化女身跟隨。世人笑你傻,笑你癡,但誰又知道那澆灌於你的露水早已沁入你的心,成爲你沉重的諾言,意味着一輩子的償還,一生一世的守候……

今世緣

遇見他是世界上最美的巧合。那一相見枉若與他相識了千年。

你離開了平靜的生活,翩然走進那極盡奢華的大園。錦衣玉食,珍器重寶,都無法撫平你那多愁善感的心。黛玉,你追求悠遠寧靜,如同瀟湘館的竹影,在這個充滿了世俗氣息的深府裏,你顯得那樣格格不入。但也就是在這個園子裏,你遇見了這一世的他,這一瞥仿若隔着千年的思戀,心中纏繞的是不知名的情緒。或許情根就是那一瞬間在這一世種下。深情一眼存萬年,幾度輪迴繞心絃。

夢往憶

往事的花瓣紛紛飄落,隨流飄走的是你的心,而滿藏的是你對他的愛。

他走進了你的'生活,讓你孤寂的心海上多了一艘令你牽掛的船,波盪起你的心海。他欣賞你的清香孤傲,他理解你的情愁多淚,他成了你在幽暗徘徊中指路的那一縷陽光,而你成了他不可或缺的那一根肋骨。從此,在這個豪華的大園子裏,有一顆心能與你緊緊相依,你們一起吟詩,一起作畫,一起嬉戲,一起在花樹下品讀西廂。

你的愛如清泉一般,無一絲的污染,但面對世俗,面對封建勢力,你卻只能焚稿斷癡情,流盡你的淚。屋外的笑語喚來的是你內心的冰涼,紅色佈滿這無情之地,也撕裂了你內心僅存的溫暖,你的傻,你的癡換來的是什麼?你恐你懼你怕,到最後的心欲死。紅塵中那一頭的線已斷,你還在猶豫什麼?焚舊稿,燒不滅你與他的記憶。斷癡情,斷不了你手上緊握的情絲。到最後呢?只剩下……求速死,流盡你的淚卻洗不盡內心的情。當你逝去時,呢喃着“寶玉,寶玉,你好……”

黛玉,你的生命演繹着最悽美的傷感。落葉一般隨風而上,飄忽盤旋,然後不見。你在用一生一世的淚水償還了前世的甘露恩情後,選擇了帶走回憶而留下牽掛。春花飄落有人葬,枯葉落盡無人收。

情牽紅樓一場夢,用淚還盡前世情,往事一夢若千年,玉碎淚盡驚夢醒,人散魂破情已裂。

紅樓夢讀後感8

我始終的認爲曹雪芹本身不是想表達那種形而上的所謂出世哲學,或者說他是爲了表達一種個人信仰觀點,也許我今天所分析的也並不是他當時內心所要表達的,但卻會是他骨子裏,靈魂裏有這麼一種潛意識的存在。

就像我認識一個人要和他成爲朋友,通過他和我的交流去洞察他這個人的本性,是我交朋友前必須要做的,這其實是一個道理,紅樓夢這本書是曹雪芹的語言,我們不能只理解他語言的含義,而不去認識他內心的靈魂,有人說讀書就是交朋友,書就是你要結交的朋友,想結交一個朋友,你不能只懂得他的語言,而要透過語言,瞭解他的本性。這就是白先勇和蔣勳他們解讀的特點,他們只是瞭解了語言,沒有深入到曹雪芹的靈魂中去,也許會誤解,也許會歪曲你這個“朋友”的意思,當然這不是絕對的,僅供大家評斷。

紅樓夢開篇曹雪芹其實是設計了這兩個神話,一個是神瑛侍者,一個是石頭,神瑛侍者的澆灌絳珠仙草和凡心偶炙我覺得是一種代表“情”的.靈魂,於是這種靈魂最終給了賈寶玉,但同時給予賈寶玉的還有一塊受到歷煉而無才補天的石頭,帶着去溫柔鄉享福的慾望,這塊石頭也自然成了寶玉身體的一部分,他們和寶玉一起降生到凡間,這兩者的結合就是一個真正的賈寶玉,他之後屢次的摔石頭,其實本質就是一種情與慾望的偶爾衝突。

來到凡間,通過賈寶玉的逐漸成熟,他受到警幻仙姑的告誡,這都是爲了讓他覺悟,覺悟這種“情”的不可依賴,當然點醒最終沒有成功,因爲人生往往是需要去經歷,於是賈寶玉經歷了人生,最終在晴雯死的時候,開始逐漸的醒悟,當晴雯屍體被焚燒的那一刻,他寫出了“及聞櫘棺被焚,慚違共穴之盟”的《芙蓉女兒誄》,壓垮寶玉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之後林黛玉的死,徹底的讓寶玉“懸崖撒手”。

但曹雪芹在開篇,爲什麼要設計一出讓石頭回歸的戲?我們都知道,最後石頭回歸了大荒山,其實這纔是一個容易被我們忽視的重點,曹雪芹最後是把寶玉的那塊有慾望的石頭,讓它迴歸到了石頭的本真,而不是要詮釋賈寶玉的出世,因爲這塊無才補天的石頭,纔是曹雪芹一開始寄託的靈魂,石頭從無慾到歷煉產生了慾望,最後通過溫柔鄉的經歷,又回到了大荒山無稽崖,成爲一塊沒有慾望的石頭,一個人生就是這樣一個循環,最終無慾纔是自己的靈魂解脫,這就是曹雪芹賦予石頭所要表達的人生哲學。

這讓我想起《莊子》裏的一種人生智慧,延伸出我們今天能理解的意思,就是你的幸福,源於你自己把你的慾望控制在你的獲取能力之下,也就是說你的慾望要小於你的獲取能力,你就是幸福的!這也許恰恰是曹雪芹的一種最後靈魂的迴歸,用石頭來告訴我們,欲的緣起緣滅,而不是讓我們出家當和尚,所以,賈寶玉只是一個皮囊,無才補天的石頭纔是曹雪芹,往往我們最先知道的,卻是最後容易忽略的!

紅樓夢讀後感9

在假期,我同爺爺奶奶共讀了一本好書。我想大家對它並不陌生,它就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以前,我看了不少被壓縮改編過的“少兒版”,不覺得它有多好看,但這次,我真真正正“品讀”了原著,真真正正感受到了老人們口中常說的不可逾越的巔峯之作。書中人物個性鮮明,極具代表性,如:賈寶玉的鄙視功名、珍重感情;薛寶釵的善解人意、處事沉穩、善於籠絡人心;王熙鳳的爽快潑辣、口齒伶俐、虛僞狡詐、見風使舵、善於阿諛奉承;史湘雲的心直口快、開朗豪爽……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品讀《紅樓夢》,內心總會繚繞着感動和遺憾的情愫。小時候我看不懂,到如今我終於理解了《紅樓夢》,還沒看完,我已哭得泣不成聲。在曹雪芹的筆下出現了一個富豪家族,各種各樣的人、事、物,就彷彿反映了一個社會的現象。

人們最記得的人,莫過於林黛玉了。因爲在衆多人眼裏她是性格最單一的人,人們只認爲她很愛哭,心事很重,很刁蠻,很愛吃醋。但人們錯了,都不知她是最愛笑,也是最想笑的人。她經常和姐妹們開玩笑,逗得大家笑得肚疼。可無奈,在榮國府中沒有一個真正愛她的人,都是些外姓親戚,只將她放在眼裏嘴上,從不放在心裏。好點的嘴上好妹妹的叫着,壞點的從不接近她。她只能將自己的委屈憋在心裏,表現的刁蠻一些以防別人不欺負她。如果你在別人家呆着是否得處處小心翼翼,就連在姑姑家不照樣也得小心翼翼嗎?如果你一個人在沒有親人的外姓親戚家,看到別人在親人懷裏撒嬌,不也得哭泣半天嗎?而寶玉和黛玉的情緣也真應了“一個閬苑仙芭,一個美玉無暇。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噓,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即使最後賈母爲了寶玉的未來,寧可犧牲黛玉,顯出了黛玉臨死都無依無靠。

那邊不懂人情世故的'寶玉在舉新婚禮,人們齊聚一堂,熱鬧非凡。那邊多愁善感的黛玉在一個人寂寞的等待死亡。這夢,斷送了寶玉和黛玉的一生。要說黛玉不在乎,又怎會因寶玉而死?要說寶玉不在乎,又怎會出家當了和尚?其實,在好多人眼裏,寶玉天真,不懂什麼是愛。黛玉頑固,不承認她的愛。但既是如此,寶玉爲何會在被騙婚後寧死不屈,希望人們能把他和黛玉兩個快死的人放在一起,可他並不知道黛玉已因他而死。

這大觀園就像社會一樣,有各種人,而巧姐是最後一個活下來的人,鳳姐也遭到了報應。大觀園也走向敗落,最後家破人亡,這場夢就如同過眼煙雲在悲痛與家破人亡中結束了。

有評論家這樣說:幾千年中國文學史,假如我們只有一部《紅樓夢》,它的光輝也足以照亮古今中外。

紅樓夢讀後感10

一樣花開到底遲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到底遲,是九月,秋意漸濃。

有風從牆外自由的天空吹入賈府,那四角的天空,終被風慢慢吹成了秋天。

風從竹籬吹過,浸入即將盛開的菊花的經脈中,喚醒了枝頭上貯藏了一春一夏的蓓蕾,以常人看不懂、也看不清的方式緩緩張開慵懶的蕊,清涼的香氣,不知不覺在微涼的空氣中瀰漫開來。

只可是,會有人看懂,只可是,時間未到罷了。

千古紅樓,夢一回。前生,是那棵世外仙姝;這一世,化作了這個叫作黛玉的女子。她那照水姣花、扶風弱柳的嬌弱身軀裏,蘊藏着超越脂粉的不凡稟賦。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這樣精緻婉轉的別樣情懷,還有那深深隱藏在思想深處的叛逆情懷,在那世俗小人眼中是那樣的不和諧。又該怎樣同那冰冷森嚴的封建制度相融合呢?

只好格格不入。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

那是個怎樣的女子啊。如冰雪般晶瑩剔透,如玉般純淨無暇。從小寄人籬下,“風刀霜劍嚴相逼”,而她只是想與心愛的人在一齊罷了。她那樣的孤標傲世,可又有幾人懂她?人們常把女子比作花,卻很少把女子比作菊花。

的確,那淡泊疏野、那孤標傲世、那頑強清高的菊,怎會和纖弱的女子聯繫在一齊呢?千年之前,有一個叫陶淵明的男人,把菊花的魂昇華到了百花之外;千年之後,那個不食人間煙火的林黛玉,用她纖纖玉手摘下了菊花沉睡千年的'魂。花的魂魄和她的靈魂就這樣契合在了一齊。因爲她本是這樣的人啊!

有人說黛玉不如寶釵穩重、寬厚,可寶釵那樣老成、圓滑處世的富貴花,又怎能和林黛玉這瓣瓣傲骨的世外仙姝相提並論呢?

不禁想起爺爺的大書櫃。從那裏,我翻出了多少書?猶記得那四本《紅樓夢》啊,淺青色的書面、老式的線裝本,微微泛黃的紙,連“夢”字都還是繁體。舊舊的樣貌,猶如一位在歲月裏模糊了背影的女子。

然而,那金陵十二釵卻活靈活現地在紙上浮動了。那麼多的人物,那麼多的哀傷,讓我一時不禁莞爾,一時不禁落淚。在別人大叫讀不下去時,我無可救藥地愛上了《紅樓夢》,和那個,孤傲脫俗的女子。

會忍不住想象,她在一百多年前某個睡不着的夜晚,怎樣的落寞,怎樣的黯然神傷。口齒噙香對月吟。無人懂。

那樣的孤獨無助,讓人不禁隱隱地心疼。在秋後的某個午後,徘徊在滿園清香中,聽伶人們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偶擡頭,迎風一笑,那樣的林黛玉必須冷到了極點,孤到了極致,猶如一枝秋菊俯視那早已成爲春泥的落紅。那一刻的清香,逍遙了整個秋天,逍遙了她的一生。

想,瀟湘館那裏的竹籬是否日日被黛玉那沉靜悠然的喃喃細語所敲打?黛玉又是否常坐在那石上,看着書,輕念一句“花落水流紅,閒愁萬種。”還是,如後人所道,瀟湘妃,枉凝眉,千古紅樓夢一回。還是如往常一樣,不悲不喜。

或,應對那菊花,輕攏水袖,漫展柔荑,輕捻一朵菊,念道:“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到底遲。”

庭院深深,沒有回答,僅有迴音。

紅樓夢讀後感11

從小就聽說過這瑰寶,但我並不太熱愛看古今中外的經典名著,總覺得枯燥無味,所以這樣一個文學著作,我也是拖到了不得不看的時候才領略其中。未讀之前,我片面的認爲《紅樓夢》並無過人之處,他們之間的愛恨只不過是兒女情長。初讀時,我實在看不懂,後來又買了一本少年版,囫圇吞棗地看了一通,回頭再看原著,人物關係這才也剛明白了五六分。所以說,寫這本書的讀後感,還真不敢說看懂了,我也只能以一個初讀紅樓的人來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紅樓夢》不像現代小說一樣受中學生追捧。因爲它沒有現在的小說般直白反轉,它節奏慢,夾雜古話難懂,生活瑣事像油鹽醬醋一般平淡無奇,這也是爲什麼我一直都沒有閱讀的原因。比起它,我也更喜歡看現代小說,但我又不得不說這是一本奇書,可以讓你笑,讓你哭,讓你回味人生百態,苦辣酸甜,各種滋味盡在其中。冰心先生也曾說,少時不喜讀紅樓,只覺枯燥乏味,到中年再讀,已淚流滿面。現在想來書中的一些人情世故,心計有些讀出,更多還是很不清楚。如此看來讀懂這書是要有一番人生閱歷,經歷過人生起沉才行。

我瞭解到曹雪芹用一生的精力去鑄成了這部鉅著他洞容世事,將一個時代的愛恨情仇伴着深邃我瞭解到曹雪芹用一生的精力去鑄成了這部鉅著、他洞察世事,將一個時代的愛恨情仇伴着深邃的紅樓映出世間百態。他看破了封建禮教對人性的壓抑與扭曲,成爲史上第一個把女子當成“人”來書寫的作家。曹老塑造了一個又一個天真爛漫、活靈活現、有血有肉的少女形象,卻又將她們的美同着悲慘的命運毀滅給人看。他的一生又何不是如黛玉寶玉悽美無果的愛情一樣,揮灑着血與淚,只是就算他傾注一生的血淚,紅樓一記也終未完成,這又何嘗不悲?

我想,不會有人不想見那如畫般的大觀園。如果我能走進紅樓夢,我想進駐他們的愛情,回想起黛玉葬花的.情景,只聽見在風中夾雜着哭泣的聲音,無比哀傷淒涼,令人心碎。我也會想,倘若可以重新安排這二人的相遇,將他們的故事重新改寫,是否便能成全這對心靈相犀的鴛鴦呢?讓黛玉不含恨而終,讓寶玉不遠離塵世。我希望我不是一個冷眼旁觀的人,而是那一個個鮮活角色中的一個,這樣,我才能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他們的情感。

《紅樓夢》百二十回,回回皆屬精品。前文的一詩一句、一顰一笑都在爲後文的悲劇做鋪墊。曹雪芹在塑造人物形象時,打破了人物的絕對性,在紅樓裏,每個人都是主角,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書中的人物很多,上至妃子王爺,下至尼姑道士,但性格卻沒有一樣相同的,實在佩服。

都說是讀不盡的《紅樓夢》,董卿說過:“往淺了讀,這是一個院子裏的兒女情長,往大了讀,這是一個朝代的盛衰興亡,所以無論什麼時候讀起《紅樓夢》,每每掩卷,心裏總會想,真有味道。”在小小的紅樓中折射出了家族興亡、社會變革!!

紅樓夢讀後感12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葬花吟》從我心頭掠過,泛起層層漣漪。《紅樓夢》對於我來說,它好像是一處溫馨美好的心靈港灣,我願一生在這裏歇住;它好像是一位滿腹經綸的良師益友,我願一生與他結伴而行;它好像是一隻充滿神奇的百寶箱,我願一生探尋它的奧祕。《紅樓夢》是一部輓歌,懷金悼玉,懷念那些“春夢隨雲散,飛花逐水流”的佳人們,悲嘆作者少年時鮮花着錦,烈火烹油的時光。詩禮簪纓的賈府,花柳繁華的大觀園被作者用筆密密穿起,穿成一部錦繡的《紅樓夢》。

紅樓夢是中華民族千百年文化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名片。曹雪芹嘔心瀝血十年著書完成,塑造了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等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性格鮮明的文學形象,描繪了黛玉葬花、寶黛共讀《西廂記》、元妃省親、湘雲醉臥深入人心的.場景等。透過“真事隱,假語存”文字,透過文中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透過作者“草蛇灰線,伏延千里”的情節,我看到了作者對紅塵俗世、大千世界的看法,看到了人間“水滿則溢,月滿則虧”、“否極泰來,盛極必衰”的規律……

在《紅樓夢》美輪美奐的的文字場景中穿梭,每個人的命運隨着作者的筆法,在悄悄地無聲地改變。大觀園彷彿就是爲她們而建,《紅樓夢》彷彿是爲她們而寫。詩歌流淌在歲月的時光中,美麗並沒有因爲歲月流逝而褪色,而封存,反而在如今大展異彩。

《紅樓夢》中的詩詞作品,凝聚了作者畢生的心血與智慧,佳句迭出,飽含深情。書中《秋爽齋偶結海棠社》一節讓我記憶猶新。“玉是精神難比潔,雪爲肌骨易銷魂”、“淡極始知花更豔,愁多焉得玉無痕”、“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將海棠清如冰雪、孤高寂寞的風姿飄然展現在我眼前。看着看着,她們的喜怒哀愁、悲歡離合使我牽腸掛肚,我在慢慢地走出這個世界,來到屬於我,屬於她們的紅樓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感受到了別樣的快樂。與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結社作詩,在攏翠庵中品茶對弈,在怡紅院中佔花名飲酒作樂……《紅樓夢》中姐妹們敏捷的詩才,滿腹的典故讓我羨慕不已,於是我也開始寫詩填詞。

不知不覺,在《紅樓夢》的感染下,我看世界的眼光都變得不同起來。春天,我看到桃花被雨打落的滿地落英,體會到了林黛玉的悲傷,當然,我也能體會百花盛開時,一片片雲蒸霞蔚的美好;柳絲綠了,柳絮飄飛,我用細膩的詩詞想留住春天的腳步……我在班中也起了一個詩社,也叫“海棠社”。這詩社好像就是我的樂土,我在這兒盡情展現我的才華。彷彿我時常走進書中,與她們相會,在一起共訴衷腸,一起作詩填詞。

“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一從陶令平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不知不覺,幾百年過去了,《紅樓夢》並沒有被時間封存,反而在二十一世紀大展異彩。《紅樓夢》經過了時光的考驗,並沒有褪色,反而更加鮮豔,堪稱不朽的經典。

紅樓夢讀後感13

“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每每念及此句,脣間似乎生出萬朵生機,嚼出喜悅的味道,以至於讓我常常想那寶玉改珍珠爲襲人,莫非也是曹翁認爲她是個芳香而非圓滑女子的暗示呢?自始至終,人們頻頻把重點落在“襲”上,固執地把襲人安在奴性虛僞的一列,卻忘了原詩的明媚動人,忘了這個冷暖自知的女子的真容。我倒更願去相信,襲人是從桃花林中走出的溫婉女子,把自己活得那麼真實而又那麼從容。

一個人,總要帶着情感活着,纔不會把生活變成一池死水。世人縱愛寶釵,卻無法否認她的冰冷與無情,相比之下,襲人淺笑款款,富有溫度,更讓人渴望親近與觸碰。金釧含羞投井而死,襲人聞得消息“唬了一跳”想素日同氣之情,不覺流下淚來。而寶釵那段爲後人所詬病的安慰王夫人的冷言,除了令人心寒,更覺隔離,失去了人情的味道。誠然,寶釵的冷靜世故一以貫之,並無法妨礙她在世人心中的地位,但我認爲,人唯有真實地帶着情感,才得以有溫度地活着,才能夠人生而爲人的那麼一點不同。

二月十二,花朝節,襲人與黛玉同一天生辰。既人人皆知曹翁厚愛黛玉,又如何體會不到他對襲人的欣賞呢?否則爲何單單贈給她一“賢”字,讓她與黛玉享受同等殊榮呢?世人的無端猜忌,是比不上作者對於自己塑造人物的瞭解的。

不同於其他的奴僕,襲人有着很強的憂患意識,這一點是她被衆多人欣賞而得以安穩度日的重要原因之一。“情切切良宵花解語”,襲人以自己爲引,令寶玉定下了規矩,無一不是爲了寶玉的將來擔憂。人們常常指責她與王夫人的那段對話,難道聲淚俱下的她要被完完全全否定嗎?難道她對於寶玉的殷切而深重的擔憂真的不值嗎?作爲一個奴僕,甚至說作爲一個擔負起照顧賈府命——寶玉的責任的奴僕,難道她也須步晴雯草草了結一生的後塵嗎?答案是否定的。

人們向來厭惡襲人對寶玉妻室地位的追求,認爲她費盡心機,用盡手段,作爲一個奴僕,必須抹掉對於愛情的憧憬和嚮往?那麼懷着等級觀念的我們才更該摘下有色眼鏡,而非人云亦云。對於有明確理想目標的襲人而言,她不過是爲自己的理想而奮鬥,並非是傷天害理的勾當。況且那些無端推斷出來的所謂的.真相,是難以證實她的不擇手段的。

許多人稱讚“風流靈巧”的晴雯,率真個性,蔑視主子,不卑不亢。但是怕你我皆忘了,回到那個時代,“晴有林風”又如何?她終究不是千金小姐黛玉,沒有任性的資本。沒有襲人的角色意識、憂患意識、有長遠目標的追求,更不懂善解人意,化解矛盾,即使再與衆不同,也註定草草以悲劇收場。“晴卿不及襲卿遠矣”怕早已道破結局。

我們不得不承認,身爲釵副的襲人是個以寶玉爲中心的圓,做到了完美,然而正因如此,沒有缺口,她無法如寶釵一樣望見更遠的世界。但是,哪怕是這種拘束與囚禁,她也是欣然接受地,她安安順順地活在屬於自己的世界裏,不卑不亢無所怨尤,把一切都做到了細緻。

我想,襲人的確將自己活成了“武陵別景”的桃花,花開花落即爲始終,自知冷暖即是從容。

紅樓夢讀後感14

近日讀完《紅樓夢》,才明白到其妙處所在。

《紅夢樓》以賈、史、王、四大家族爲背景,以圍繞事關賈府家事利益的賈寶玉人生道路,而展開的一場封建道路與叛逆者之間的激烈的鬥爭爲情節主線。以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對叛逆者的悲劇爲主要內容,通過對以賈府爲代表的封建家族沒落過程的生動描述,而深刻地揭露了和批判了封建社會的種種黑暗和腐朽,進一步指出了封建社會已經到了“ 運終權盡”的末世,並走向覆滅的歷史趨勢。

《紅樓夢》以上層貴族社會爲中心圖畫,機其真實地,生動的描寫了十八世紀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全書規模宏偉,結構嚴謹,人物生動。語言優美,此外還有一些明顯的藝術特點,值得後人回味,鑑賞。

作者充分運用了我國書法,繪畫,詩歌,歌賦,音樂等各類的文學藝術的一切優秀傳統手法,展示了一部社會人生悲劇。如賈寶玉,林黛玉共讀西廂,黛玉葬花,寶撲蝶,晴雯補裘,寶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還表現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飄然的身影,詩化的眉毛,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動人的低泣,脫俗的情趣,瀟灑的文采……這一切,都是作者憑藉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藝術素養培養出來的。從而是她在十二金釵的羣芳中始終盪漾着充滿詩情畫意的特殊韻味,飄散着東方文化的芬芳。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真實地再現了人物的複雜性,使我們讀來猶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樣的真實可信。《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說不得賢,說不得愚,說不得善,說不得惡,說不得正大光明,說不得混賬惡賴,說不得聰明才俊,說不的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評論。不僅賈寶玉,林黛玉這對寄託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連王熙鳳這樣惡名昭著的人物,也沒有將他寫的.“全是壞”,而是在“可惡”之中交織着某些“可愛”,從而表現出種種矛盾複雜的實際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實”。

作者善於通過那些看來十分平凡,日常生活的藝術描寫,揭示出它所蘊藏的不尋常的審美意義。甚至連一些不成文的,史無記載的社會習慣和細節,在紅樓夢裏都有具體生動的描繪。

《紅樓夢》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不僅在國內成爲“中國小說文學難以征服的頂峯”。而且在國際上也受到了許多國家學者的重視的研究,有法國評論家陳贊說:“曹雪芹具有普魯西特敏銳的目光,托爾斯泰的同情心,繆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爾扎克的洞察和再現整個社會的自上而下各階層的能力。

《紅樓夢》是一本韻味悠然的書,是一本讓人懂得不斷反思的書。

紅樓夢讀後感15

《紅樓夢》是一部精彩的優秀著作,是我國文壇上一顆閃亮耀眼的恆星。它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這本書主要描繪了賈府林黛玉、賈寶玉、王熙鳳和薛寶釵等人之間的生活故事,細緻地說出了他們之間美好感人的經歷,同時也反映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興衰。

林黛玉的前身是西方靈河岸三生石畔絳珠仙草,爲報神瑛侍者澆灌之恩,遂下凡用一生的眼淚相報。

林黛玉美若天仙,多愁善感。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這是《紅樓夢》中對下凡人間林黛玉的描述,書中還寫道“原來這林黛玉秉絕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不期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鳥棲鴉一聞此聲,俱忒楞楞飛起遠避,不忍再聽”。從作者的描述中,我們便可以想象出這樣一位柔弱無骨、感情豐富的女子。她靜若處子,驚若翩鴻,儀態萬方。她那極具個人特質的“罥煙眉”“含露目”以及那如姣花照水的靜態美、似弱柳扶風的'動態美,是一種完全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的古典女性美。

林黛玉心思玲瓏,細心無比。

人們都說黛玉“孤高自許,目下無塵”,其實她也關注柴米油鹽。她見識了探春理家及大觀園承包後,由此聯想到賈府的將來,對寶玉發出這樣的感慨:“咱們家裏也太花費了。我雖不管事,心裏每常閒了,替你們一算計,出的多進的少,如今若不省儉,必致後手不接。”寶玉聽後笑道:“憑他怎麼後手不接,也短不了咱們兩個人的。”一個很有危機意識,一個幻想天真;一個洞徹事理,一個卻盲目自信。這是黛玉思考人生和謀劃生活的表現。

林黛玉伶牙俐齒,聰明好學。

正如薛寶釵所說:“她用‘春秋’的法子,將市俗的粗話,撮其要,刪其繁,再加潤色比方出來,一句是一句。”劉姥姥參觀瀟湘館,那滿架滿牆的書讓她一直以爲是“那位哥兒”的書房。賈母笑着告訴她,那是她外孫女兒的臥室。賈母的話,字裏行間洋溢着對黛玉才華的讚許和炫耀。香菱向其學詩,黛玉隨手就可以抽出李白、王維的詩集給她,並且說了一些相當“懂行”的話。林黛玉的詩作新穎別緻、風流飄灑,構思新奇,她的詩不僅題目新,詩也新,立意更新。她的“菊花詩”,連詠三首,連中三元,藝壓羣芳,一舉奪魁。《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嘆身世遭遇和悲劇命運的代表作,她顧影自憐,感懷身世;滿腹惆悵,無限感慨;字字血淚,如泣如訴。她用詩詞發泄自己的痛苦與悲憤,她用詩詞書寫命運與愛情,同時她還在用詩詞爲自己縫製生活。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這首詩讓人禁不住融入這濃濃的、哀傷的氛圍之中去。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林黛玉。”林黛玉的藝術形象已深入人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着人們。對於這個天下掉下的林妹妹,猶如唐宣宗和香嚴閒禪師合創的“瀑布”一般:“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