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管理的實踐讀後感

管理的實踐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3W 次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管理的實踐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管理的實踐讀後感

管理的實踐讀後感1

《管理的實踐》是彼得德魯克先生於1954年出版的一本管理學著作,用他自己在序言中所介紹的,他認爲“這是第一本真正的‘管理著作’,是第一本視管理爲整體,率先說明管理是企業的特殊功能、管理者肩負了明確職責的管理書籍”。並認爲“這是那些準備只讀一本管理書籍人士的最佳選取”。

德魯克先生在本書中,首先介紹了管理的本質,之後針對企業、管理者、員工和工作這三個企業管理的資料重點介紹了管理的結構,最終歸結到“當一名管理者究竟意味着什麼”這樣一個問題。德魯克先生在書中強調了“企業的目的是創造顧客,企業的主要功能是營銷和創新”這樣一個觀點,這同通常狀況下我們所認爲的企業的目的是創造利潤比較起來,的確大相徑庭。德魯克先生認爲,“利潤只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約束條件,遠遠不構成企業存在的目的“。但他同時承認“企業務必有足夠的利潤才能經營,這是企業最重要的社會職責,也是企業對自己和員工的首要義務”。雖然我還不能充分理解他這一觀點的先進性和優越性,但是我很喜歡他的這一說法,因爲這讓我感受到企業的存在具有了蓬勃的朝氣和精神層面的追求,而不僅僅僅是冰冷的數據和經濟價值。

彼得德魯克先生在本書中闡述的另外一個與我日常工作切實相關的資料是企業對員工和工作的管理。他認爲“人類在精神和心理方面都需要工作,如果不工作,大多數人都會面臨精神和身體的崩潰瓦解。因此管理層的任務是激發員工的工作動機和參與感,喚起他們的工作慾望”。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企業需要的絕不僅僅僅是還過得去的績效,企業需要員工充分發揮潛能,達成最佳績效。員工需要的也不僅僅僅是能有所表現的職務,他需要的工作務必能爲他的潛力和才華帶給最大的發揮空間,給予他最大的機會持續成長和表現卓越”。因此,他主張“員工能做的規劃越多,就能爲自己的工作承擔越大的職責,因此生產力也就會越高。如果員工總是聽命行事,那麼只會對工作造成傷害”。

彼得德魯克先生透過這種角度說明了企業透過這種管理方式,即讓員工在工作中具有更多發揮自己主觀潛力的機會,並且讓員工能夠看得到自己的工作與企業發展的目標之間產生實際的聯繫,實現企業和員工以及員工的工作之間在工作目標和切身利益上的統一,最終就能夠實現企業管理的`目的。也就是說,如果員工在自己的工作中能夠發揮的自由空間越大,員工對工作的熱情也就越大,因而工作能給員工帶來的成就感也就越強。由此我想到在團隊工作中,作爲中層管理者,在指明工作目標和工作程序之後,我也就應有意識的爲自己的團隊成員留出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讓團隊成員能夠有機會和餘地規劃自己的工作進程,並以自己的節奏和方式努力達成工作成果,進而獲得工作中的成就感和個人專業技能的提高。就像彼得德魯克先生說的“員工對企業的要求,在基本的經濟報酬之外,就是自我實現。員工在企業中感覺到自己的潛力提高、地位實現,做完成的工作對企業具有好處,也就是實現了工作成果”。

彼得德魯克先生的這本《管理的實踐》,對於我這樣對企業管理實踐不深入的人來說稍顯枯燥和晦澀,但他樸實的語言以及書中所列舉的企業管理的成功案例,的確讓我對自己日常工作中所見到的、所感受到的企業管理的過程和片段產生思考並有所啓發,尤其重要的是,他的那些理論讓我對自己日復一日重複工作背後的好處有了一個更合理的觀察和思索的角度,並把自己以前無意識的管理行爲轉化爲有意識的管理實踐,在帶領團隊實現工作目標的同時,也爲團隊成員和我自己的自我實現做出具體的努力。

管理的實踐讀後感2

近日,我利用空閒時間讀了德魯克先生的《管理的實踐》一書。我剛拿到這本書時還有些不以爲然,覺得半個世紀以前寫的管理書籍還能有什麼新意和深奧的地方,即使有,也早已隨着時間的流逝而褪色了。然而,當我仔細閱讀完之後,才發現自己是多麼的膚淺,這本書讓我深受啓發,受益匪淺,對管理有了與以往不同的理解。

初次接觸德魯克的《管理的實踐》,我就被他書中闡述的管理思想所吸引。德魯克以其深厚的人文素養,強調人的理想性、價值觀及決定力,構成了組織績效表現的關鍵資源。他指出,管理是一種器官,是賦予機構以生命、能動、動態的器官。我最欣賞他的一句話: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其驗證不在於邏輯,而在於成果;其惟一權威就是成就。

《管理的實踐》中將管理的資料描述爲三部分,即管理企業、管理管理者、管理員工和工作,三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管理企業從企業需要的組織架構上思考,全面詮釋了職能分權制和聯邦分權制,而且指出在條件可能的狀況下,聯邦分權制爲最優構架,也是責權利同位,最有用心性及效果的架構。管理管理者從人才的引進、培訓、安排、提升等程序中,道明瞭企業員工的管理目的:盡一切可能使每一位員工都成爲管理者,也道明只能當每個員工都成爲管理者時,企業人才才能正常接替,員工績效才能最大發揮;管理員工和工作指明瞭決策的過程和分析決策工具的重要,要充分運用現代化的工具來爲管理員工和工作做好的決策嚮導。

管理的每一個動作和行爲都要同時涉及到管理的三個部分,因此在決策每一個行爲時,都要思考對每一個方面的影響,找最影響小、最涉及面窄、最有績效的角度來進行。企業是社會的豐富機體,只有當它能夠正常新陳代謝時,才能在社會中正常生存。而企業的正常生存務必要有足夠的利潤,這不同於一般認爲的企業的目的.是追求最大的利潤,從而使得企業追求生存的必然結果是社會的極大豐富和人們生活的不斷提高。

從德魯克的《管理的實踐》中,自己得到了很多收穫,他的思想建立了我的管理思想基礎,深深的影響了以後的學習與發展,在此基礎上,在以後的實踐過程中不斷的領悟和發展德魯克的管理思想,實際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管理的實踐讀後感3

我最初對管理的理解十分片面,我所能聯想到的生活中有關“管理”的畫面就是圖書館裏管理員對書籍的整理、管理;超市經理給員工們分配任務,對他們的管理等等。在我看來,我所能聯想到的生活中的“管理”不過是一些挑戰性低,雖然瑣碎複雜但是並不難解決的事情。

選課時,我看見了“中外管理經典案例解析”這門課。“管理”有哪些經典案例?中外“管理”有何異同?……我的好奇心使我選擇了這門課,課上老師推薦給我們一本書,它書名是《管理的實踐》。當我看完這本書後,不禁覺得自己簡直是隻“井底之蛙”,之前對“管理”的錯誤看法實在是膚淺甚至幼稚可笑。

《管理的實踐》是彼得·德魯克先生於1954年出版的一本管理學著作,這是第一本將管理視爲整體的管理書籍,開啓了管理學發展史上的新時代。書中闡述的管理思想使讀者們受益匪淺,許多名人對德魯克的書籍都愛不釋手。有人說“如果只讀一個管理作者,那就讀德魯克;如果只讀一本管理著作,那就讀《管理的實踐》”。南京大學商學院趙曙明教授認爲:現代大部分流行的管理思想和實踐都可以從這本書中找到根源。粗略列舉一下,就可以包括:目標管理、參與管理、知識員工管理、職業生涯管理、自我管理團隊等,彼得·德魯克對管理學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卓越的貢獻。

初讀這本書,我對德魯克的第一印象便是——他是一個腳踏實地、樸實的人。儘管德魯克的思想具有無窮魅力,以及在文字上具有特有的天賦,但是他並不往這個“華麗”的方向發展,不打算以建立自己的理論體系,把概念、原理和方法結構化來支持自己的看法和主張。他認爲,思想和觀念合乎社會的需要,合乎人們的基本道德準則和直覺就夠了。他不喜歡咬文嚼字、華麗浮誇的文字,不喜歡“作秀”地寫文章。他追求思想的完整性,講究表達上的準確性。想要深入解讀德魯克的著作,必須理解並運用他把握問題的方式,否則,我們很難跟上他的步伐,很難真正理解他的思想,很容易迷失在他那“隨心所欲”的語言“迷宮”之中。

德魯克主要強調實踐,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腳踏實地。路是人踩出來,而對於管理的解讀,也是需要實踐證明的。作爲學生,我們也要始終把各個學科當作一種專業知識的來源,或當作多角度思考問題的工具,爲自己“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服務,而不是以一種麻木的、應付了事的態度去對待各個學科。德魯克習慣於立足現實、展望未來。借用他的概念就是“使現實變得具有未來意義”。加上他涉獵廣泛,尤其擅長於從實踐中提煉概念,終其一生不斷強化自己的思維規模,不斷演繹發展自己的思想體系,可謂與時俱進。

德魯克說過的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管理者的價值在於貢獻和承諾”。這讓我想起了我爸爸的故事。

我爸爸經營着一家物流公司,而這家公司在十幾年前險些“倒閉”,會議上,幾位曾經忠心耿耿的老職員集體拿出辭呈,堅決表示要離開公司。而在他們離開的那段時間,公司可謂是“雞飛狗跳”“雜亂無章”。公司內部頻頻出現問題,客戶的投訴越來越多,有的客戶甚至不再與爸爸的公司合作。那時候我才小學三年級,在房間裏隱約聽見爸爸和媽媽的談話中有“公司倒閉”這四個字。我找了個機會偷偷問媽媽這件事,從媽媽的話中,我粗略知道了事情的經過。那幾個老職員其實是當初和爸爸一起開公司的老朋友,爸爸投資公司的錢最多,所以爸爸便成了他們的上級。然而,爸爸並沒有起到領導帶頭的作用,在公司整天無所事事,公司裏的事情大大小小都是那幾個老朋友在處理。爸爸還多次承諾過他們,公司年底會給他們高金額的分紅,然而爸爸沒有兌現過他的承諾,分紅的金額並不是當初所承諾的那個金額,有時候甚至沒有給他們分紅。

久而久之,他們對爸爸越來越不信任,越來越不抱有希望,才造成了當初的.局面。那時候我還小,只是片面地覺得,爸爸是因爲說話不算數才氣走那幾個老職員的。如今看了這本書,我恍然大悟,這不僅僅是管理者承諾的問題,還是管理者貢獻的問題。雖然那幾位老職員的日常工資已經算是中高水平的了,足夠讓家裏人過得非常滋潤,這些年底分紅對於他們來說可能也並沒有特別在意。但是問題在於我爸爸屢次沒有兌現他的承諾,這使得他們建立在我爸爸身上的信任坍塌。再來,我爸爸對於公司大大小小的事情連最基礎的參與度都沒有,更何況是書中所提到的管理者的參與度要高於被管理者了。管理者有失敗的,有成功的。但不得不說,那時候的我爸爸根本沒有資格當一個管理者,也不配稱爲一個管理者。真正的管理者,不管結果成功與否,這個管理者都是要有所貢獻的,而且這貢獻一定是巨大的。

然而,無私貢獻就是好的管理者了嗎?不是的,這裏說的貢獻是有度的而不是無限的。德魯克在書裏告訴我們:“管理者本身的工作績效依賴於許多人,而他必須對這些人的工作績效負責。”“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幫助同事(包括上司與下屬)發揮長處並避免用到他們的短處。”這正是管理者的價值所在,如果管理者能夠貢獻自己的作用,讓下屬和上司發揮績效,那麼管理者自身的績效也將得以實現;如果管理者自己發揮績效並替代所有的下屬或者上司,那麼這個管理者就不能夠稱之爲管理者。也就是說,管理者的貢獻不能越界,不能讓下屬因爲你的貢獻而無法貢獻,不能讓下屬沒有實現自身價值的機會。

德魯克對管理的另一個描述——管理就是承諾:承諾目標,承諾措施,承諾合作。承諾目標:對於結果目標的承諾,可以回答做什麼以及做到什麼程度的問題。看起來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但是我們的管理者並沒有這樣去做,並沒有切實地認爲結果目標是一種承諾,所以我們常常看到公司的目標是一種形式,而因爲管理者對於目標的反應,決定了員工承諾的水平,從而使得爲實現目標所投放的所有資源的成效並不理想。所以如果想要實現目標,管理者就需要對結果目標有明確的承諾,員工纔會達成績效結果目標,以支持總目標的實現。承諾措施:對於執行措施的承諾是回答如何做這個問題的。管理者所必須做出的努力就是找到實現目標的措施,並使得措施能夠貼近員工的實際。如果管理者不研究措施,不能夠在方法上和工具上給予員工幫助,管理的結果也不會實現,有效性就會大打折扣。所以爲達成績效目標,員工與管理者需要對完成目標的方法措施達成共識,並將執行措施作爲工作的內容,以確保結果目標的最終達成,這至關重要。承諾合作:對於合作的承諾可以回答與誰做這個問題,管理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間的合作分工問題,沒有分工合作,其實是沒有管理的。爲提高團隊績效,高效推進關鍵措施和目標達成,管理者就要與員工交流,確保員工願意參與和支持承諾。

這是一本值得我讀上百遍的書,這本書讓管理進入了真實的境界——解決問題,貢獻價值。因爲德魯克先生,管理可以變得卓有成效;因爲德魯克先生,管理者釋放了自己的價值。德魯克先生對於管理者成效的解析,體現了管理的精髓,也讓我們這些“膚淺”的旁觀者心中對“管理”的理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爲他的存在,整個管理的課題得以被解釋,這是管理的精髓,也是企業生命的精髓。

管理的實踐讀後感4

終於讀完了這本厚達300頁的德魯克的經典著作。在一長堆枯燥乏味的論述裏尋章摘句,有不少句子凝聚着智慧的光輝。現分享如下:

1、創新缺乏衡量的標準

現在是一個創新的時代,大到國家,小到公司、自己,沒有創新便沒有進步。前陣子,劉總也提出“創業、創新、創造價值”的三創精神。說到底,創新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但必須注意的是,創新是要有激勵機制的。人是充滿惰性的,沒有合適的創新激勵機制,願意創新並堅持不懈去實踐的人是少之又少的。既然要考覈,必須就得有能夠衡量創新的標準。既然公司想營造創新的氛圍,首先從制度上必須有創新的衡量標準,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2、正確使用報告和程序

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報告程序,但如果這些報告和程序已經成爲僵化的.、呆板的制度,要麼改變它,要麼拋棄它。我思考的是,統計組每天報送的報表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不必要的。若是不必要的,是否應該丟掉這樣的報表。若是必要的,是否有可能去更加優化。這一點在片區表現得尤其明顯,分公司辦事處經年累月、日復一日的報送大量的表格、文檔到片區,我們的片區管理人員、主管領導有沒有抽時間去分析下哪些東西是有價值的,哪些東西是應付了事的,哪些東西又是可以改進的。對於那些沒有多少價值的報告和程序,是不是到了該和他們說再見的時候了。難道我們僅僅是爲了獲得他們報送報告的行爲本身嗎?

3、薪資制度不可太過僵化

我們公司也制定了不少薪資制度。但基本上制度一制定,似乎就到了故紙堆,不僅僵化,而且不按規定執行。德魯克認爲,人力資源部門應假定人都是想工作的。生產力其實就是一種態度。基於這樣的論斷,大家都明白人的態度是很重要的。這和米盧的“態度決定一切”有着相似之處。一個公司裏,薪資制度自然會在極大程度上制約着員工的工作態度。如果我們的薪資制度老是僵化,沒有變化,甚至有令不行。那麼要想員工有積極的工作態度怕也很難。

4、四種方式造就負責任的員工

德魯克提出了四種方法來培養有責任心的員工:

1)慎重安排員工的職務;

2)設定高績效標準;

3)提供員工自我控制所需的信息;

4)提供員工參與的機會以培養管理這的願景。

我們在這4點方面都做得很薄弱。我們的責任心,大多來自於員工自己的約束。

管理的實踐讀後感5

護理管理現代化是整體建設、有序推進的過程。只有提高在全體護士中形成現代化的護理理念,在思想上重視護理現代化,在實踐中注重反饋和調整,纔能有效地推進護理管理的現代化。現將我在骨科實踐學習到的實施現代化科學管理模式的感受介紹如下:

物品的規範化管理:

骨科患者病種多,病情重,因此,急診多,大型手術多,護理人員相對緊張,在這種情況下,嚴格按照現代化護理管理模式,對物品進行科學化、標準化、規範化管理:病房用物均定點放置,所有藥物及用物有標準化基數,每天由專門護士清點並按要求填寫及交接。病房所有物品及藥物均分類存放於櫃內,櫃外貼有明顯的標籤,便於實習生存取。護士長起監控作用,及時督查,通過權力下放,達到全員參與,增強每一位護士的責任心及彼此的信任感,工作起來更自動自發,更能相互合作,不會因缺少物品而影響工作效率。

時間的管理:

在患者多,護理人員相對較少的情況下,必須合理地利用護理人力資源。護士長在排班時,充分考慮每位護理人員的特點,揚起長避其短,健康宣教、病歷書寫由責任護士擔當,主班護士選擇動手能力強、電腦操作熟練地低年資護士擔任,同時以滿負荷爲原則調整各崗位職責。根據科室工作量、護士在位及成員搭配等情況,實行“備班制”,如遇到突發、重大、搶救、特殊事件時,備班護士必須在30分內到達,這樣既加強了每班護士的力量,又滿足了護士的合理需求及休假。

這種科學的管理方法,充分體現了以患者爲中心的護理理念,既能更好的爲患者提供優質服務,又能在護理人員相對不足的情況下圓滿完成各項護理工作,對提高護士的工作積極性、責任心、自信心和增強科室的凝聚力都起到了促進作用。

建立以人爲本的護理服務體系:

堅持以現代護理觀爲指導,以護理程序爲框架,爲患者提供連續的整體護理,提供一系列人性化服務:對患者採用人性化稱謂,每天提供住院費用清單,發放出院複診聯繫卡等。護士長平時利用早會加強護士工作作風和服務態度的思想教育,要求每位護士要以飽滿、熱情、積極、充滿自信的精神面貌迎接每一天的`工作,積極調整心態,使各種護理活動由原來的被動服務轉變爲主動服務,使護理措施落實到位,充分體現護理工作的個性話和人性化特徵。使每一位護士認識到良好的服務態度是保證護理質量的基礎,同時也是當今市場經濟競爭的重要手段。

加強醫護合作:

每天責任護士跟隨醫生查房,在全面瞭解患者病情的同時,還可以避免醫護糾紛和護患糾紛。比如有些患者往往在分別面對醫生和護士時所說的並不完全一致,有些患者因爲“重醫輕護”,會把在就診中產生的矛盾轉移給護士,一起查房就可以有效地避免這類問題,而且可以更快地把患者的基本情況反饋給主治醫生,及時、正確的執行醫囑,減少護理差錯。

管理的實踐讀後感6

對於番茄時間管理法,我有一些體會。以前有一陣子我特別忙,兩個項目同時到最後階段的時候,那上班連一分鐘都顯得很寶貴。在這種情況下,我自發地使用了倒計時的方法。對一件任務,設定一個目標。由於時間實在太少,所以設定目標的時候基本上也是以分鐘計算的。比如下班前10分鐘,在任務不忙的時候都是磨蹭過去或者上網看貼就過去了,但是在那個時候,感覺十分鐘可以幹很多事情。比如可以寫一篇幾百字的博客。

我發現,隨着任務的完成時間用分鐘來計算之後,對一個任務的計劃就不會很寬鬆。相信大家有體會,如果沒有時間上的壓力,大家用小時來安排任務的時候,如果一個任務其實不需要一個小時來完成,我們也有辦法把它磨到一個小時才完成。其實這個時候時間就浪費了。這種情況,我碰到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是有個人,我估計他的時間安排是以天計算的'。所以無論什麼任務交給他總不能在一天之內完成。這個事情讓人十分鬱悶。

當然,作爲任務計劃的時間安排,也不能估計那麼精確。比如我之前的一個任務,我計劃25分鐘完成,但是由於碰到幾個問題,最終超出5分鐘才完成。這沒什麼,因爲當計劃的時間快到的時候產生的那種緊迫感會大大地提高效率。比如我之前用30分鐘完成了一個快速開發框架的搭建,其中還排除了幾個問題。所以當完成任務的時候也格外有成就感。

管理的實踐讀後感7

很久以前陸陸續續看過管理大師德魯克的一些關於管理的一些闡述和論斷,因爲一直在基層從事基層財務管理工作,以專業做指導,身體力行,也未感到管理有何高深莫測,一切按規則行事,視法條爲規矩,在基層也深耕十幾有年,未有大績亦未有大過,也算是本着平平淡淡就是真本性來工作和生活。但自從認認真真看過《管理的實踐》,改變了對管理的一些看法和認識,所謂無知者無謂,不繫統地讀一本專業的管理論述,真是連管理的精髓門道都摸不着。

德魯克從管理的本質、管理企業、管理管理者、管理的結構、管理員工和工作及當一名管理者意味着什麼五個部份系統詳細對把理的作爲一門“博雅技藝”一一道來,管理他所關切的不僅是知識和根本、自我認知、智慧和領導力,也更關注踐行和應用。大師不僅在論述中從對人的關注、對績效的關注、對自我管理的關注、對基於實踐的、跨學科的、終身的學習觀念,從對條條框框的論述中提練社會實踐案例,讓人在枯燥中有一種思考的衝動。

特別是德魯克對明日管理者之三課所述:1、必須學會對自己負責;2、要向上看,而不是向下看;3必須修習基本素養;讓人無法不感慨,穿越了30多年的時間,管理者應關注的仍是一個不變的以人爲本的主題,特別是管理者一定要向上看,每日應反思自己:“我應該爲組織貢獻什麼?“真的是每日三省,作爲一個長期耕身於基層的管理者,長長看見有多少牢騷滿腹者,他們從不每日三省,總是從客觀條件來挑理由,按現在的管理理念,這是非常致命的向下看的邏輯;組織的強大、企業的發展無論從那個方面來看,都是需要績效維持其發展和提供組織發展的各項資源消耗,一個不向上看的管理者又如何能帶好一個快速發展的.團隊呢?從此後我看分享德魯克關於向上看、每日三省的觀點將在日常工作中形成,任何人真的不要有負面情緒,一定要從客觀自我的角度出發來看問題;

對於管理,我們不應僅僅是看作一個管理下屬的過程,其實管理涉及的內容太全面的,他更要求每個管理者都要修習自己的素養,這個素養不但是業務專業的,還包括心理的、溝通的、哲學的、歷史的,總之是能提升自己的,以前總覺得公司給員工提了太多的學習要求,在工作忙忙碌碌之外還要完成額外作業確實有點吃力,但之從看了最最佩的德魯克之後,我將改變自己的固有思維,時間就是海綿裏的水,只要你擠他總是有的,而終身不斷在提升自己是對自己人生的一個多大的獎賞,一個專業的、受人尊重的、富有人格魅力的人,不是我們每日表揚的嗎?讓自己也成爲這個模範應該是我們日常工作生活中應該完成的職業任務和技能。看完了管理的實踐還真覺得有些收穫,雖說是在壓力下完成的,但真的看完後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一本好的管理學概述,真的能改變一個人固有的一些看法,如果你要問我,收穫何在,做一個對自己負責的、積極向上的、不斷完善自己的基層管理者,是我最真實的想法。

管理的實踐讀後感8

開始拜讀《管理的實踐》是源於王老師的推薦和完成讀書報告的目的,但讀着讀着,我越來越驚訝這本介紹管理學的書竟然是德魯克先生在1954年寫成的,裏面提到的好多管理的方式方法好像就在我們身邊。

首先,本書是系統的介紹管理的書,不同於我們開得其他更加專攻某一項管理領域的課程,我們在管理工作中的很多困惑都能在書中找到答案。書中的內容無所不包,同時又寫得淺顯易懂(翻譯的也很好,不像《管理大未來》好多地方的翻譯值得推敲),這也是我們讀書是常常會產生思想共鳴的原因之一。正如譯者在扉頁上寫的該書是“最棒的一本講述’管理如何能夠複製’的著作”。貫穿全書的三條主線:管理企業,德魯克以西爾斯企業發展爲例,介紹怎樣去管理髮展一個企業。使我們知道企業是由人創造和管理的,而不是由“經濟力量”創造和管理的,而且我們不能單單從利潤的角度來定義或解釋企業;管理管理者,以福特的衰敗爲例來說明企業缺乏管理者將是一災難。因爲管理者是企業最基本的資源,也是企業最稀有、最昂貴、最脆弱的資源。

而管理管理者的要求是目標管理和自我控制,要爲管理者的職務建立適當的結構;管理員工和工作,分析IBM管理員工和工作的模式,採取合理的薪酬激勵並。人力資源是在所有經濟資源中,使用效率最低的資源,也是最有希望提高經濟效益的資源。三個問題:一我們的事業是什麼?二是我們的事業將是什麼?三是我們的事業究竟應該是什麼?而這三個問題的答案不是由生產者決定的,而是由消費者來決定的,是要從營銷的角度、從顧客的角度出發,並最終由顧客來定義的。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情況下、都會有不同的答案。因此,必須在特定的條件下確認顧客要什麼、想什麼、相信什麼、期望什麼,這些是企業高管必須接受的客觀事實,高管必須要盡一切努力從顧客那裏獲得答案,而不是試圖猜測顧客的想法。管理必須同時需要考慮的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成果和績效,這是企業存在的目的;二是在企業內部共同工作的人所形成的組織;三是外在社會,也就是企業的社會責任。

其次,如果想提高對管理的認識或提高管理水平,《管理的實踐》現在仍然能很好的適用。現代大部分流行的管理思想和實踐都可以從這本書中找到根源。無論是目標管理、參與管理、知識員工管理、客戶導向的營銷、業績考覈、職業生涯管理、事業部制分權管理、企業文化、自我管理團隊,還是最近非常流行的平衡記分卡,我們都可以在該書中論述中找到源頭。

最後,

1、盈利不是企業和企業經營活動的目的,而是企業的一種約束因素。

2、企業存在的目的不能從自身尋找,只能從外部,從對社會的貢獻中尋找,從客戶那裏尋找。

3、管理本質上是一種實踐而不是一種科學和專業。任何熱衷於將管理科學化或專業化的嘗試,試圖消除所有的波動、風險和不可知的措施也就是在消除自由、創新和成長。

4、如果沒有適當的組織原則,管理層級只會不斷增加。西方社會最古老、最龐大、也最成功的組織—天主教會,已經充分證明組織真正需要的層級可以減少到什麼程度。在教皇和最底層的教區神父之間,其實只有一個層級—主教;

5、管理不是一件由許多體力勞動者從事的.工作,而是一件需要由具有想象力和受過教育的人員進行理性分析和概念思考的工作。

6、因爲管理能力是一種稀缺的資源,因而越是高層管理者越是應該集中與組織長遠目標。

7、最徒勞無功的做法是爲錯誤的問題尋找正確的答案;

8、決策的先決條件是先剔除根本無法接受的行動方案。

時間關係,本次讀書沒能深入研讀,但深感《管理的實踐》是本好書,值得再讀,三遍四遍亦不爲多。當今管理成功的企業中到處可以看到書中提到的管理理念的影子,而書中提到的管理中的缺陷在當今企業中也不乏存在。正如德魯克所說“管理絕不可能成爲一門精確的科學“,的確,管理不是數學公式、物理原理,它沒有標準答案,但如何在特定時期,特定環境下對管理的準確拿捏的的確確是一門藝術。現在看來,《管理的實踐》仍然是修煉這門藝術的最佳書籍。如果有人想快速的瞭解什麼是企業管理的話,我會毫不猶豫的建議他:讀《管理的實踐》吧。

管理的實踐讀後感9

前一段時間讀了《管理的實踐》一書,讓我對管理有了與以往不同的理解。書中作者指出,“管理是一種器官,是賦予機構以生命的、能動的、動態的器官。”管理作爲企業的器官,具有管理企業、管理管理者和管理員工及工作的功能。

初次接觸德魯克的《管理的實踐》,就被他書中闡述的管理思想所吸引。德魯克以其深厚的人文素養,強調人的理想性、價值觀及決定力,構成了組織績效表現的關鍵資源。他指出,管理是一種器官,是賦予機構以生命、能動、動態的器官。我最欣賞他的一句話: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其驗證不在於邏輯,而在於成果;其惟一權威就是成就。他的管理思想深深的影響了我整個管理學的思想基礎,能夠說他的思想已經紮根在我的思想中。他在管理的各個方面闡述了他獨特的觀點,構成了一整套的思想體系,從而建立了管理這門學科。

《管理的實踐》中將管理的資料描述爲三部分,即管理企業、管理管理者、管理員工和工作,三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管理企業從企業需要的組織架構上思考,全面詮釋了職能分權制和聯邦分權制,而且指出在條件可能的狀況下,聯邦分權制爲最優構架,也是責權利同位,最有用心性及效果的架構。管理管理者從人才的引進、培訓、安排、提升等程序中,道明瞭企業員工的管理目的:盡一切可能使每一位員工都成爲管理者,也道明只能當每個員工都成爲管理者時,企業人才才能正常接替,員工績效才能最大發揮;管理員工和工作指明瞭決策的過程和分析決策工具的重要,要充分運用現代化的工具來爲管理員工和工作做好的決策嚮導。

管理的每一個動作和行爲都要同時涉及到管理的三個部分,因此在決策每一個行爲時,都要思考對每一個方面的影響,找最影響小、最涉及面窄、最有績效的角度來進行。

企業是社會的公民,服務於並豐富了社會的各種功能,它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創造顧客。(以前經常聽到推銷員上非洲賣鞋的故事,而故事中那個看到當地居民光腳行走而大呼鞋可賣的才具有經營企業的戰略眼光)企業的兩項基本職能:營銷和創新。透過他們產生經濟成果,而企業其他的一切活動都在成本的範疇內。

企業是社會的豐富機體,只有當它能夠正常新成代謝時,才能在社會中正常生存。而企業的正常生存務必要有足夠的利潤,這不同於一般認爲的企業的目的是追求最大的利潤,從而使得企業追求生存的'必然結果是社會的極大豐富和人們生活的不斷提高。

從德魯克的《管理的實踐》中,自己得到了很多收穫,他的思想建立了我的管理思想基礎,深深的影響了以後的學習與發展,在此基礎上,在以後的實踐過程中不斷的領悟和發展德魯克的管理思想,實際運用到自己的工作或者是事業中去。

德魯克的書,與我從此一生相伴!

管理的實踐讀後感10

聯想學校教育,學校即爲教育車間,其“產品”爲具有良好的行爲習慣及和諧、全面發展的人才。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教育即培養習慣。”學校要有良好的發展,要成爲一流的學校,學生要成爲全面發展的人才必須培養良好的習慣。因爲,沒有學生的發展,就沒有學校的發展,就沒有一流的學校。

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即爲養成教育。也就是讓學生在校期間,要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思維、德我縣景雲初中將學生習慣的培養納入日常管理之中,長期教育與訓練。習慣將伴隨一生,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可以說,有什麼習慣就有什麼樣的命運,因此,習慣的培養對在校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行爲習慣呢?

5s管理認爲要做到行式化—行事化—習慣化。也就是剛開始要嚴格要求,遵造一定的流程,反覆要求,改變不良習慣,最終形成良好的習慣。養成良好的習慣要靠平時的嚴格要求與教育;做好全員參與的行動模式;建立起每個人負起自己行動責任的環境。

作爲學生要認真的執行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如按時作息,按時完成作業,作業書寫規範,及良好的生活習慣等。 作爲學校管理者,要長期進行教育管理,規範其日常行爲。作爲教師要認真執行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並養成良好的行爲規範,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先做到。

習慣的培養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從觀念上讓學生重視,不斷提升認識,最終自覺遵守。

習慣要從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從一點一滴做起,腳踏實地。古人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學校要做好宣傳與評比。定期將典型人物與事蹟公示,或表揚或批評。

習慣的培養是一項長期複雜的工作,但願每個孩子在學校尤其是小學低段就形成良好的習慣,並受益終生。

管理的實踐讀後感11

管理,是一種手段,更是一門學問,作爲一個團隊的負責人,如何管理好團隊是每一位領導所面對的問題。SAGW質保的領導們也在不斷探索和學習如何打造一個不斷進取、主動、協同、創新、高效的質保團隊,爲使公司發展成爲行業領先,提供驅動系統產品和解決方案的創新型科技公司保駕護航。

今天,宣廣順科與大家分享他在讀到《管理的實踐》關於“責任”時的感悟。後續還將繼續分享其他人的研讀心得,請大家持續關注。

《管理的實踐》一書中,德魯克先生將管理詮釋爲“管理使命、承擔責任、勇於實踐”。貫穿全書德魯克先生都在談“責任”這一德魯克管理學的核心,包括企業的責任、管理者的責任以及員工的責任,德魯克先生認爲,管理者只有清楚並履行自己的'責任,我們的管理纔是有效的;德魯克先生同時認爲,激勵員工創造最佳績效的唯一有效方法是加強員工的責任感,而非提升滿意度。

聯想到我們的質量管理,何嘗不是一樣的道理。如果我們的質量、工程、製造、採購等各個部門都清楚並主動履行自己的質量職責,如果我們的各級員工都清楚崗位職責並積極主動參與到質量管理與質量改進工作中來,那我們的產品質量不愁上不去。但我們做到了嗎?我看不盡然,而且差距明顯。

質量管理的重中之重在於質量責任和質量責任感,希望我們每個部門、我們每位員工都主動擔起質量工作的重擔!

管理的實踐讀後感12

護理管理現代化是整體建設、有序推進的過程。只有提高在全體護士中形成現代化的護理理念,在思想上重視護理現代化,在實踐中注重反饋和調整,纔能有效地推進護理管理的現代化。現將我在骨科實踐學習到的實施現代化科學管理模式的體會介紹如下:

物品的規範化管理:骨科患者病種多,病情重,因此,急診多,大型手術多,護理人員相對緊張,在這種情況下,嚴格按照現代化護理管理模式,對物品進行科學化、標準化、規範化管理:病房用物均定點放置,所有藥物及用物有標準化基數,每天由專門護士清點並按要求填寫及交接。病房所有物品及藥物均分類存放於櫃內,櫃外貼有明顯的標籤,便於實習生存取。護士長起監控作用,及時督查,通過權力下放,達到全員參與,增強每一位護士的責任心及彼此的信任感,工作起來更自動自發,更能相互合作,不會因缺少物品而影響工作效率。

時間的管理:在患者多,護理人員相對較少的情況下,必須合理地利用護理人力資源。護士長在排班時,充分考慮每位護理人員的特點,揚起長避其短,健康宣教、病歷書寫由責任護士擔當,主班護士選擇動手能力強、電腦操作熟練地低年資護士擔任,同時以滿負荷爲原則調整各崗位職責、根據科室工作量、護士在位及成員搭配等情況,實行“備班制”,如遇到突發、重大、搶救、特殊事件時,備班護士必須在30分內到達,這樣既加強了每班護士的力量,又滿足了護士的合理需求及休假。這種科學的管理方法,充分體現了以患者爲中心的護理理念,既能更好的爲患者提供優質服務,又能在護理人員相對不足的情況下圓滿完成各項護理工作,對提高護士的工作積極性、責任心、自信心和增強科室的凝聚力都起到了促進作用。

建立以人爲本的護理服務體系:堅持以現代護理觀爲指導,以護理程序爲框架,爲患者提供連續的整體護理,提供一系列人性化服務:對患者採用人性化稱謂,每天提供住院費用清單,發放出院複診聯繫卡等。護士長平時利用早會加強護士工作作風和服務態度的思想教育,要求每位護士要以飽滿、熱情、積極、充滿自信的精神面貌迎接每一天的'工作,積極調整心態,使各種護理活動由原來的被動服務轉變爲主動服務,使護理措施落實到位,充分體現護理工作的個性話和人性化特徵。使每一位護士認識到良好的服務態度是保證護理質量的基礎,同時也是當今市場經濟競爭的重要手段。

加強醫護合作:每天責任護士跟隨醫生查房,在全面瞭解患者病情的同時,還可以避免醫護糾紛和護患糾紛。比如有些患者往往在分別面對醫生和護士時所說的並不完全一致,有些患者因爲“重醫輕護”,會把在就診中產生的矛盾轉移給護士,一起查房就可以有效地避免這類問題,而且可以更快地把患者的基本情況反饋給主治醫生,及時、正確的執行醫囑,減少護理差錯。

管理的實踐讀後感13

本人在網上獵書時,無意中買下了這本《管理的實踐》,原本沒有對它給予很大的期望,不想剛讀過序言部分,就深深的抓住了我的需求,它是如此係統、如此豐富博大,它使我第一次知道了企業經營的目的不在企業本身,而在企業外部,即創造與滿足顧客,第一次認清了決策過程的細膩和重要,第一次認清了組織的架構必須服務服從於企業經營策略。同時還深悟有效的管理就是用自我控制的人進行目標管理。

人作爲社會的一員,作爲企業資源中最活躍的因素,早就具有了最有價值資源的稱號,但是也是最不好用、最不可預測的資源。德魯克認爲當我們把重點分別放在“資源”或“人”時,會得到兩種截然不同的答案。作爲一種“資源”,人力能爲企業所使用,然而作爲“人”,惟有這個人本身才能充分自我利用,發揮所長。這是人力資源和其他資源最大的區別。使員工有成就感,使工作富有成效是對管理者永恆的挑戰。管理者不只通過知識、能力和技巧來領導員工,同時也通過遠景、勇氣、責任感和誠實正直的品格來領導。品格作爲管理者的素質也被提到新的高度,成爲根本性問題。

管理一直被人們稱爲是一門綜合藝術,綜合是因爲管理涉及基本原理,自我認知,智慧和領導力;藝術是因爲是實踐和應用。坐在家裏從書本上學到的只是管理的理論,而只有實踐檢驗了的才能成爲管理的才能。

《管理的實踐》中將管理的內容描述爲三部分,即管理企業、管理管理者、管理員工和工作,三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管理企業從企業需要的組織架構上考慮,全面詮釋了職能分權制和聯邦分權制,而且指出在條件可能的情況下,聯邦分權制爲最優構架,也是責權利同位,最有積極性及效果的架構。管理管理者從人才的引進、培訓、安排、提升等程序中,道明瞭企業員工的管理目的:盡一切可能使每一位員工都成爲管理者,也道明只能當每個員工都成爲管理者時,企業人才才能正常接替,員工績效才能最大發揮;管理員工和工作指明瞭決策的過程和分析決策工具的重要,要充分運用現代化的工具來爲管理員工和工作做好的決策嚮導。

管理的每一個動作和行爲都要同時涉及到管理的三個部分,因此在決策每一個行爲時,都要考慮對每一個方面的`影響,找最影響孝最涉及面窄、最有績效的角度來進行。

企業是社會的公民,服務於並豐富了社會的各種功能,它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創造顧客。(以前經常聽到推銷員上非洲賣鞋的故事,而故事中那個看到當地居民光腳行走而大呼鞋可賣的才具有經營企業的戰略眼光)企業的兩項基本職能:營銷和創新。通過他們產生經濟成果,而企業其他的一切活動都在成本的範疇內。

企業是社會的豐富機體,只有當它能夠正常新成代謝時,才能在社會中正常生存。而企業的正常生存必須要有足夠的利潤,這不同於一般認爲的企業的目的是追求最大的利潤,從而使得企業追求生存的必然結果是社會的極大豐富和人們生活的不斷提高。

總之,《管理的實踐》從企業的一個目的、兩種職能、三個內容、四個階段、八大領域向我們展示了企業運作的全部,也闡明瞭企業管理的真涵義,詮釋了作爲管理者要具備的品格及要鍛鍊的各個方面,是一本“讀則新、又讀更新、多讀益新”的著作。此致

向作者致敬!

管理的實踐讀後感14

從德魯克的《管理的實踐》中,自己得到了很多收穫,他的思想建立了我的管理思想基礎,深深的影響了以後的學習與發展,在此基礎上,在以後的實踐過程中不斷的領悟和發展德魯克的管理思想,實際運用到自己的工作或者是事業中去。這本書書以“管理企業、管理管理者、管理員工和工作”三項管理的任務,貫穿整本書的主軸和精髓,並以八個關鍵成果領域、三個經典的問句以及組織的精神豐富其內涵。

德魯克先生《管理的實踐》已面世半個多世紀了,在這五十多年中,有關企業管理方面的書籍可以用浩如煙海來形容,但能夠經得住時間考驗的企業管理書籍還是《管理的實踐》一書,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管理的實踐》是一本值得認真閱讀的好書。20xx年11月11日,被譽爲“當代管理之父”的彼得〃德魯克在走過95年的歲月後與世長辭。作爲“管理學”這門學科的開創者,德魯克對當代管理學研究和管理實踐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然而,德魯克始終把自己當作一名旁觀者,以冷靜、深邃的目光來洞察管理之道。除了留給世人近40部著作和100多篇論文以外,德魯克還以其獨特的思維方式警醒所有從事管理工作和管理研究的人。經典之所以被稱之爲經典往往在於其超強的預見性.多年之後依然閃耀者奪目的思想光輝,熠熠發光,爲處在黑暗中的.人們知音了前進的方向與道路。大師之所以成爲大師在於思想的高度,作品能夠讓人們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大事記是肉身已逝,但精神依然長存. 正確的定位個人與組織的關係,組織要求員工要主動積極,以企業的目標爲努力的方向,同時要求員工要自願接受改變。但員工對組織的要企業一般較爲弱勢,德魯克總結爲,首先員工是一個人,通過職位建立地位,希望公平做事有意義;其次,員工要求企業建立標準,對員工良好業

管理的實踐讀後感15

該書自問世50餘年來,一向頗受衆多讀者的追捧,影響了全世界無數經理人和管理學者,不愧爲一部“管理的聖經”,難怪有人說“如果只讀一個管理作者,那就讀德魯克;如果只讀一本管理著作,那就讀《管理的實踐》”。

剛拿到這本書時還有些不以爲然,覺得半個世紀以前寫的管理書籍還能有什麼新意和深奧的地方,即使有也早已隨着時間的流逝而褪色了。然而,當我仔細閱讀完之後,才發現自己是多麼的膚淺。的確,在這天看來它的資料並不深奧,但在50多年前,能夠對管理有如此深刻理解和認知的人是多麼的了不起。一般的管理“大師”,大多專注於管理的某一領域,比如戰略、營銷、人力資源等,而只有德魯克先生視社會和企業爲一個有機整體,從而系統、全面的來看待管理,能夠說字裏行間閃爍着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智慧的光芒,真不愧爲“管理的教父”、“大師中的大師”。正是《管理的實踐》一書的出版,使管理真正成爲了一門學科。當代仍在流行的許多管理思想和實踐都能夠從這本書中找到根源,比如:目標管理、參與管理、知識員工管理、客戶導向的營銷、業績考覈、職業生涯管理、事業部制分權管理、企業文化、

因篇幅所限,簡單羅列一下自己感受較深的幾點主要體會,與大家共享。

1、管理的本質: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衡量和檢驗管理的唯一權威是績效和成果。“企業管理層只能以所創造的經濟成果來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權威。”

2、管理者的職責:管理者和員工在本質上沒有差別,只有職責上的差別。管理者除了完成其職責所務必擁有的職權外,沒有任何別的權力。“如果一個企業未能取得應有的績效,我們完全有理由去更換一名新的總裁,而不是去辭退員工。”

3、企業的目的:創造顧客。顧客是企業的基石,是企業存活的命脈。因此我們務必以顧客爲尊,首先要搞清楚“誰是我們的顧客(包括潛在顧客)?”、“這些顧客在哪裏?”、“他們如何購買產品和服務?”、“如何才能接觸到這些顧客?”;其次,要了解“顧客的需求是什麼?”、“顧客購買的是什麼?”、“顧客心目中的‘價值’究竟是什麼?”。

4、企業的兩個基本職能:營銷和創新。營銷不僅僅僅是銷售部和市場部的事情,所有部門甚至每一個員工都對營銷負有職責。企業要帶給更好更多的產品和服務,務必不斷的創新。同樣,創新發生在企業的所有領域、所有部門和所有活動中。

5、目標管理:企業要進行有效的管理,務必在關鍵領域設定績效和成果目標。每一位管理者都需要有明確的目標,而且務必在目標中列出應到達的可衡量的績效,這些目標務必以到達企業整體目標爲目標,還要在經營成果與實現信念之間求取平衡、在當前與未來之間求取平衡。

6、管理者的工作:管理者務必爲企業的最終成果負責並有所貢獻,因此他們的`工作範圍和職權應儘可能寬泛,凡是不能明確排除在外的事務都就應視爲管理者的職責。

7、培養管理者:無論是培養管理者還是選拔人才,不應事先把目標盯在少數人身上,而應面向所有的人,也就是要“賽馬”而不是“相馬”。要儘可能使每一位員工都成爲管理者,只有當每個員工都成爲管理者時,企業人才才能正常接替,員工績效才能最大發揮。另外,培養人是一個動態的工作,務必面向未來,爲了到達企業明天的目標。

8、企業規模:企業不必須需要壯大,但務必不斷進步,持續發展,變得更好。規模太小肯定不行,但規模太大也會帶來一系列問題。

9、人力資源:人力資源不同於一般的資源。一般的資源只能被利用,而且不可再生;人力資源作爲一種特殊資源,只有“人力”能爲企業所“使用”,而作爲一個活生生的“人”,惟有這個人本身才能充分自我利用,發揮所長。因此,管理者不要試圖去“管”人,而是要設法鼓勵、激勵和引導人,使員工有成就感。當然,員工也務必有職責感,務必以企業的目標爲努力方向。

10、員工激勵:管理層的主要任務是激發員工的工作動機和參與感,喚起他們的工作慾望。激勵員工的唯一有效方法是加強員工的職責感,而非滿意度。

11、領導力:領導力需要看個人資質,也需要看態度和品質。因爲“管理者不只透過知識、潛力和技巧來領導員工,同時也透過願景、勇氣、職責感和誠實正直的品格來領導。”

12、企業文化:好的企業文化能喚醒員工內在的激情與奉獻精神。好的文化務必讓個人的長處有充分的發揮空間,肯定和獎勵卓越的表現,讓個人的卓越表現對組織其他成員產生建設性的貢獻。企業文化的目的,不在於營造“良好的人際關係”,而在於凝聚共同的願景和一致的努力方向,使組織具有高績效,且透過良好的工作績效給員工帶來滿足感和成就感。

13、企業的社會職責:企業是社會的“器官”,一個健康的企業不可能在一個病態的社會中生存和發展。企業在管理過程中,務必把社會利益變成企業的自身利益。管理者務必將這一基本信念落實到每一個決策和行爲之中。這是管理者最最重要的終極職責。而管理的終極之善是改變他人的生活。

經典句子摘抄:

“每個人都是管理者,管理的本質就是自我管理”。

“在人類所有能夠運用的資源中,只有人才能成長和發展。”

“要滿足客戶的要求,簡單的各種生產要素組合是不能創造價值的,只有依靠企業的創新。”

“沒有目標的管理就好像飛行時只憑直覺碰運氣一樣,既缺乏地標、地圖的引導,過去也沒有飛過相同路線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