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歷史的溫度有感

讀歷史的溫度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7W 次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歷史的溫度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歷史的溫度有感

序言:臨近寒假,無意中發現了一套書名爲《歷史的溫度》的暢銷書,看到“歷史”二字就更激起了我的興趣(我喜歡歷史是出了名的),抱着好奇的心去看了書評及介紹,深入我心,二話沒說就把一套三本書給買了,正好寒假無聊,以此來消磨時光。本書的第一部是在學校閒暇時看完的,第二三部是在家邊曬太陽、邊看小侄兒中看完的,而寫作卻是在晚上冒着零下的溫度,坐在牀上一個字一句話敲寫而成的。其實,所謂的讀後感,也只不過是我個人看這麼多年的歷史,所添加的一些自己的看法而已,論原創,都是別人寫過的,我只是總結;論新意,也沒有,相信大家也都看過;我之所以寫,是想給大家講述一些所謂的正史中沒有的東西,外加自己的一些亂亂評說而已!

“歷史”二字,自人類存在開始,到如今已經有好幾千年了,這二字也賦予了時代的滄桑感。時間是歷史的脈絡,人物是歷史的主角,按着這條思路,由人而匯聚了事件,而事件卻成了歷史記錄的文字,最終成爲了如今我們所能熟知的歷史。然而,幾千年來的歷史,所發生的事件和人物想要全部記錄,這是不可能的',畢竟人物衆多,事件繁瑣,有大有小,有輕有重,怎可能全部記錄呢?故而就分爲了正史和外史(也可稱爲野史)。正史嘛,顧名思義,就是官方所記錄的事件,入選歷史課本,給國民進行正規的普及教育的,可信度按道理來說應是 00%,然而歷史是由勝利者所寫,裏面所記錄的內容或許已經被篡改了(比如唐王朝的“玄武門事變”);而外史,就是官方由於某種原因而沒能入選歷史課本,但卻被其他小說雜誌所包含在內的,它們比較公正客觀的進行了評論,不以人的主觀想法爲轉移,正所謂意志精髓沒有變,可信度約爲90%以上(當然也不排除一些虛假的成分,比如妖魔鬼怪之類的);同時二者還有一個重要的區別,就是正史記錄的是大事件,而野史卻是小事件,這就好比正史是一顆大樹的主幹道,而野史卻是那些小小的分支杈葉,主幹道看起來雖宏偉,但給人的感覺就是太過於直白,少了點樂趣;而那些分支杈葉卻能引起人們的興趣,讓人們更深入的去了解歷史這顆大樹。因此,在此給各位一個小小的建議,正史可以稍微的瀏覽一下,知道個大概即可,而野史有資源的話就要好好的精讀了,畢竟野史裏可包含着你大都不知道的歷史真相!

說起我與歷史的結緣,細細想來應該源於一本講述世界史的書籍(現在我已經記不起這本書的名字了,家中的藏書櫃也不見了這本書),當時可真是廢寢忘食的看這本書,前後翻了應該不下於 0遍左右,後來上了初中,開始接觸了中國歷史,從三皇五帝到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從秦皇朝建立到三國時代;從魏晉南北朝到隋唐英雄;從兩宋時期到清朝末年、鴉片戰爭,繼而開始了中國近 00年來的屈辱近代史;從新中國的成立到xxx,從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到如今的社會主義新時代。細細讀來,都是一部部跌宕起伏的大電影,如果你用心去讀,會發現其中的種種趣事,同時也包含了各種的辛酸苦辣,令人不禁潸然淚下!然而,我要告訴大家的是,中國史固然很好看,很有意思,但真正讓我感興趣的,從此走上歷史“不歸路”的卻還是世界史,通俗來講,也就是所謂的外國史!與世界史的結緣,其實是源於初三,那時初步學習了世界史,加上歷史老師幽默的授課風格,令我對世界史很是癡迷,其中最感興趣的還是當時的一戰二戰史,由於這兩次世界大戰對於人類的影響太大,歷史課本中就介紹的比較詳細了,比如一戰時期德軍小毛奇所實施的“施裏芬計劃”,德英法所參加的“凡爾登絞肉機”和“索姆河戰役”;而二戰時期的就更出名了, 929- 933年全世界的經濟大蕭條,美國採取了羅斯福新政,而德意日三國卻選擇了納粹主義、法西斯主義及軍國主義,最終走向了戰爭。說起二戰時期的主戰場,歐洲方面,英國首相張伯倫和法國總理達拉第的綏靖政策,致使希特勒撕毀巴黎和約,開始軍備競賽,佔領蘇臺德地區,入侵波蘭,最終一個月打敗了當時歐洲第一陸地強國-法國;而亞洲戰場,就是 93 年的“九一八事變”,繼而隨着蔣、張的不抵抗政策,發展爲“華北五省自制”,接着就發生了“盧溝橋事變”,侵華戰爭全面開始。而到了大戰中期,希特勒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實行曼施坦因元帥制定的“巴巴羅薩計劃”,全面入侵蘇聯,而在東南亞的日本,在山本五十六的帶領下,製造了“珍珠港事件”,美國全面參戰,最終導致了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而到了大戰後期,德國的希特勒被內部人員進行了暗殺,動搖了當時的民衆信心,盟軍實施的諾曼底登陸事件,則直接加速了德意志第三帝國的滅亡;美國在日本投了“小男孩”和“胖子”兩顆原子彈,蘇聯出國中國東北,則讓日本無條件投降,至此,精彩的二戰史落下了帷幕!在二戰史中,德國的三大名將:古德里安、曼施坦因和隆美爾,我則進行了專門的書籍資料查詢,看了很多書,對其軍事才華甚是佩服;而盟軍的將領,認爲在北非戰場打敗沙漠之狐的英國元帥蒙哥馬利被過分的誇大了,看一下當時的兵力物資對比,會發現蒙哥馬利打敗隆美爾被英軍過度神話,那是希特勒爲了蘇德戰場而主動放棄了北非戰場。此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我也不多餘評論。正是初三歷史老師的講解,讓我在大學期間看了很多很多的二戰名人史,至此不在贅述,影響了我的歷史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