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穆斯林的葬禮初中讀後感範文(通用10篇)大綱

穆斯林的葬禮初中讀後感範文(通用10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8W 次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穆斯林的葬禮初中讀後感範文(通用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穆斯林的葬禮初中讀後感範文(通用10篇)

  穆斯林的葬禮初中讀後感1

最近讀完了《穆斯林的葬禮》,我感動於韓子奇對玉的癡迷,韓新月與楚雁潮的浪漫悽美的愛情,敬佩於樑冰玉對愛情無畏的追求,然而給我感觸最深的,確是那個一開始讓我氣憤,後來讓我同情和敬佩的女人——樑君璧。

她用愛的名義用計拆散兒子的愛情,替兒子做了自以爲正確的選擇,讓他一生活在痛苦之中;她用刻薄尖銳的嘴臉對待丈夫,讓丈夫過得如行屍走肉;她還堅守着所謂的不與漢人通婚的宗教信條,阻隔了兩顆年輕的熾熱的心相互靠近,更是斷了在重病中女兒的最後一絲念想,加速了這個美好生命的消逝。她自私、刻薄、自以爲是,開始的時候我簡直對她痛恨至極,我覺得一切的不幸都是因她而起。

但是到了小說的最後,我完全改觀了。她是個可悲可憐的女人,一生都不曾得到過愛情。幼時,她忙裏忙外爲家操勞;少女時順理成章的嫁給了"奇哥哥",他是親人,也是一個少女的夢。戰亂時,丈夫把家業丟給她,自己帶着他心愛的玉遠渡重洋。一個沒有文化,一直躲在男人身後的女人,是怎樣一邊撫養孩子,一邊守着這日漸衰弱的家業!是靠着這對丈夫的期盼,對這個家的愛,和對生活的希望。然而讓丈夫歸來,還帶着一個女人和一個孩子,女人還是自己從小百般疼愛的親妹妹!她心裏的痛心裏的苦又該向誰去傾吐!可是爲了這個家,她忍。她忍住痛,嚥下苦,也封住了自己的心。

她真的是個可憐的女人,她也有過夢,可是被現實打碎;她也有過光,可是被現實撲滅。她心裏的苦,又有誰能懂呢。她也是個可敬的女人,在丈夫不在的時間裏,她展現了巨大的勇氣和魄力,才堪堪保住偌大的家業;面對親情和愛情的背叛,她展現了一個女人所擁有的巨大的隱忍,爲了讓家庭完整,寧願讓自己痛苦。可她畢竟是個有血有肉的人,如何做到完全不介意,即使把痛苦壓在心底,總有一些時刻會忍不住的噴薄而出。

她愛丈夫,但也怨恨他;她愛這個家,也埋怨命運的作弄。她終其一生在守望丈夫,守望這個家,她承受了太多太多,我爲她心疼,更對她欽佩。

  穆斯林的葬禮初中讀後感2

由於我有一次性買多本書的習慣,這本書被擱在牀頭那摞高高的書裏蓋灰塵,直到那天睡覺時做夢,手一伸碰倒了那摞書,那高高的書堆一下子砸了下來,把我砸了個七暈八素,而那本書也跌到了我跟前,清醒過來後我隨手翻了起來。

這是描寫回族一個穆斯林家庭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的命運浮沉,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的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故事的開頭是一個花甲婦人,手提一盒蛋糕,腳步匆匆的往一座北京四合院走去,路上的風景是她所熟悉的,引起了她對往事的感慨,到了四合院門前,她又猶豫了,手擡起了又放下,始終不敢去碰那門錢上被歲月所腐蝕成黑色的銅環,一扇門,隔着兩個世界。

韓子奇是一個孤兒,機緣巧合被北京一家琢玉匠人樑亦清收做徒弟,樑亦清有兩個女兒,大女兒樑君壁和小女兒樑冰玉,後來樑亦清因勞累而瘁死,韓子奇爲繼承師傅的家業,不惜忍屈受辱,投入到死對頭蒲壽昌門下,專心學習玉器行的經營經驗,三年後重回樑家,娶樑君壁爲妻,並在英國商人亨特的幫助下,重振師傅的家業奇珍齋,十年後,奇珍齋名冠北京玉器行,與此同時,“七七盧溝橋“事變,一場爲期八年的血戰在北京展開,韓子奇被迫帶着費盡半生心血收集來的奇珍異寶和師妹樑冰玉遠渡英國,而在英國,希特勒對倫敦進行了瘋狂的轟炸,戰爭中,孤苦無依的韓子奇和樑冰玉結合在一起,並有了一個女兒韓新月,戰爭過後,韓子奇帶着樑冰玉和女兒回到了故土,樑冰玉不知該如何面對胞姐,選擇了離開,三歲的韓新月留在了北京,稱樑君壁爲“媽媽”。長大後的韓新月美麗而聰慧,考上了北京清華大學,而一直固守傳統觀念的樑君壁很討厭她,卻又不得不裝作什麼都不知道。在大學,韓新月愛上了年輕的老師楚雁潮,卻在一次意外中被檢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休學,住院,失望,絕望,求死,這一路都是楚雁潮在默默的支持她,鼓勵她,讓她一次次的振作起來,但人類的力量畢竟有限,美麗的少女最終撒手人寰,留下了無限的遺憾······

這是第一本讓我感覺把“愛情”這個抽象詞表達得那麼真實的書,當新月臥病在牀,知道自己的病已經不是現代醫學可以力所能及的時候,她請求楚雁潮放棄自己,任自己自生自滅,楚雁潮憤怒了,他向新月解釋:“愛是什麼?愛就是火,火總是光明的,不管那熊熊燃燒的是煤炭還是木材,是大樹還是小草,只要是火,就閃耀着同樣的光輝!愛就是愛,它是人類自發的美好情感,我因爲你才愛你,此外沒有任何目的,不要用‘自我犧牲’這樣的詞來貶低我,我們雙方都不是祭壇上的羔羊,我們付出了愛,也得到了愛,愛得越深,愛得強烈,愛得長久,這就是一切!”

如此真摯的情感,讓我不得不感動,老天怎麼如此殘忍,去傷害一個被衆人寄予厚望的生命,她這麼美麗,這麼優秀,她是韓子奇暮年時活在世上唯一的希冀,她是哥哥韓天星用心愛護的妹妹,她是楚雁潮最看好的外語人才,可是就是這麼美好的一個女子,偏偏成了當代落後醫學的犧牲品,當她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仍堅持着斷斷續續的呼吸,就爲了見楚雁潮最後一面,但她最終沒能如願,在用盡力氣直呼喊出一個“楚”字後,離開了這個曾經讓她輝煌精彩的活了十九年的世界······

這裏又順帶了另一段悲劇愛情,主角是她的哥哥韓天星和她高中時的摯友陳淑彥,韓天星愛上了和他同在一家工廠工作的樸實女孩容桂芳,可是他的母親樑君壁看不起容桂芳的家世,用離間計離間了他和容桂芳,兩個相愛的人因爲誤會咫尺天涯,在新月病重的情況下,韓天星娶了陳淑彥,沒有愛情的婚姻,卻也爲韓家延續了香火。

最後一章“玉別”,以一首蘇軾的“水調歌頭”落幕,韓家遭遇了鉅變,傾覆了韓子奇“政府公務人員”的地位,抄家,趕人,韓子奇在打擊中死去,懷着對女兒的思念,懷着沒能見上樑冰玉最後一面的遺憾,死不瞑目。

  穆斯林的葬禮初中讀後感3

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榮辱興衰,三代人的命運沉浮,五段內容不同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

這是一部穆斯林聖潔的詩篇,具有悲劇的.美感。書中刻畫了一個個性格鮮明的人物:樑亦清、韓子奇、樑君壁、樑冰玉、韓新月、韓天星……

看到樑君壁,我首先想起了《紅樓夢》中的鳳姐,同樣剛強的性格,同樣是家中的實際掌權者。她總是費盡心機的讓事情按照自己設想的方向走,其中包括讓兒子天星娶了他不愛的陳淑敏;送走愛上自己丈夫的親妹妹;拆散女兒與楚雁潮,只因他不是回回……她固執的認爲自己做的都是對的,可到最後這所有人包括她自己都沒有得到幸福。

韓子奇,愛玉如命。正是因爲玉,他遠走異鄉,與妻子的妹妹產生了愛情。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他與樑冰玉的愛情是純潔的。然而回國後,面對妻子的質問,他退縮了。他不敢跟冰玉離開博雅宅,他捨不得苦心收藏的玉,他不敢面對離開後親朋好友、左鄰右舍的指責,所以他懦弱地留了下來,也留下了女兒韓新月。冰玉一個人離開了。冰玉是一個有主見,勇敢地女孩子,她渴望純潔的愛情,一旦發現愛情變了質,便決絕地離開;她同使又是一個可憐的女孩子,一次次遭受感情上的傷害。但最終,她大徹大悟。

韓新月,宛如一條活潑的小溪貫穿全書。這本應該幸福快樂的女孩子卻因爲心臟病突發,一下子跌入人生的劫難。父母的不和,母親的冷漠,無時無刻都在折磨着她。但是楚雁潮出現了,他的愛彷彿一束陽光,溫暖了韓新月殘缺的心房,成爲維繫她活下去的源泉。她本來可以活更長時間的,而由於樑君壁拒絕楚雁潮的提婚這一風波起,掀開了可怕的命運劇變,十幾年來的猜想被證實,喊了十幾年的媽媽不是自己的親生母親,而自己的親生母親不知現在何方。韓新月死了,她一直盼望着天亮,卻在天亮時死去,這是怎樣慘痛的悲劇。但我相信韓新月是幸福地走的,雖然帶着許多遺憾,但有那麼多的人愛着她:父親、兩個母親、姑媽、哥哥、嫂嫂還有楚雁潮。她想一個墜落凡間的天使,匆匆的來又匆匆的走,想必是天上的真主捨不得她在凡間太久吧。

人世間上演着一幕幕的恩怨情仇,悲歡離合,唯有玉的長河,亙古不休。

  穆斯林的葬禮初中讀後感4

夜深了,坐在寢室的牀上,漫步在昏暗的操場上,站在下沉式音樂廣場中央,趴在沫若園門外的石凳上,擡頭,看不見星星,心中平添了一分惆悵。

回想起沫若園外那一棵金黃的銀杏和遍地的落葉總讓我想起什麼。難道落葉真的容易讓人惆悵。

喜歡《穆斯林的葬禮》,沒有任何理由,就是單純的喜歡。

因爲《穆斯林的葬禮》,我戀上了未名湖,戀上了燕園,那一襲澄澈的湖水,碧波盪漾,塔影槳聲,我一次次地幻想備齋,幻想湖邊的一草一木。也因此,喜歡上了未央這個名字,既是漢武雄風時那運籌帷幄的未央宮,也是在那未名湖的中央觸草戲水,小舟盪漾。

也許真的只有親身去感受才能寫出好的作品,霍達寫《穆斯林的葬禮》的艱辛,我想象不出,每一個字都滴着一滴血,每一個章節都鋪設在逝去的朋友之上。也許,這也是爲什麼它能讓看書從不流淚的我滴下淚水,男女平等,宗教平等,在現在這個社會真的實現了嗎?

《穆斯林的葬禮》,給我展現的是另一種生存狀態,它提醒我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哪怕是打鬧,它告訴我的生活有多幸福,那不再簡單的是兩個字,而是一種我賴以生存的生活狀態。那份親情,那份生命不是可以彌補的。

未名湖畔,備齋房內,一切的一切,我珍惜。

至純玉雕,哈姆雷特,一切的一切,我感動。

水上新月,歸雁退潮,一切的一切,我珍惜。

  穆斯林的葬禮初中讀後感5

從前以爲《穆斯林的葬禮》是一本通篇向人們灌輸“真主安拉是宇宙間唯一的神”的小說,乘着這個假期通讀了一遍,才發現我以前的想法是錯誤的。書名中的“穆斯林”指的僅僅是主人公的身份。而故事的主線是一段玉器世家的愛恨情仇。

我覺得此書中最讓我感到新奇的部分,並不是穆斯林,這一特殊的身份斯林。而是作者對文章章節的安排方式。本書以月字頭和玉字頭,交錯形成章節。以月字爲頭的章節主要講述第二代人韓子奇,樑君玉和樑君璧之間的故事。以及第三代人韓新月和楚雁潮之間無結果的愛情故事。以玉字開頭主要講的是玉器的故事。

此書中人物塑造最豐滿的,恰恰是樑君玉。樑君玉的性格因故事發展而不斷改變。從一開始的天真活潑,到嫁爲人婦的溫婉,當得知自己的丈夫和妹妹在一起時的尖酸刻薄以及對待自己妹妹和丈夫所生的女兒的飄忽不定的態度,攘讀者時時刻刻感受到任務的溫度。初次閱讀時,我爲她的精明世故和愚昧無知而感到憤怒,因爲她的愚蠢最終導致了韓新月的死亡,更是讓我有一種無力的感覺。但仔細想想,是動亂的社會和她丈夫的所作所爲而合理造成的,也就不難理解了。

作爲第三代的主角韓冰月塑造的太過於完美,昭示了她的悲劇結局。我覺得她和楚雁潮之間的戀愛情節像極了舊時的瓊瑤小說中的故事。我不太喜歡這種把戀情和愛人看做自己生活中的全部的態度。

雖然最後的部分有一種不盡人意的感覺,但故事還是十分精彩的。

  穆斯林的葬禮初中讀後感6

這本書,是我在師範初讀的,這幾天又在書城裏看到了推薦,這次我讀了很多名家的點評,真是溫故而知新。

這本書有着大量的宗教禮儀的描寫,透漏着濃厚的宗教氣息,爲故事的背景蒙上了莫可名狀的詭異,也許宗教本身就是一種悲劇,是一羣孤苦無依的靈魂的彼此慰藉與溫暖,以提供活下去的勇氣與動力,這是一種自欺欺人的信仰,而命運的殘酷,人性的脆弱,使人們甘於自欺,那是一種對未來天真的自信,而面對悲慘的現實,卻只能通過信仰療傷。

宗教籠罩下的人物命運都有一種宿命的憂傷,在生命的路上,漸行漸遠,愈發悽迷。

這人間,每天都要上演太多的悲歡離合,那些忠貞不渝的愛情,有時也難逃毀滅,但願愛能在燦爛中死去,在灰燼中重生,但這只是慣於喜劇思維的我們對悲劇的美好幻想。

而悲劇的力量,究竟再哪裏?穆斯林的葬禮,向世人展現了難以癒合的疼痛,當面對宏大的社會悲劇時,當事人再悲痛的眼淚,再虔誠的懺悔,都無濟於事。

悲劇,作爲一種力量,讓我們對人性有着更深的瞭解,啓示後來的人,後來的事,少一點遺憾,少一點悲傷。

那些往事,讓我學會回憶,那些悲劇,讓我學會流淚。

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更加敢於去憎恨,去熱愛,去嘗試,去體驗!

  穆斯林的葬禮初中讀後感7

“天上,新月朦朧;地上,琴聲縹緲;天地之間,久久地迴盪着這琴聲,如清泉淙淙,如絮語呢喃,如春蠶吐絲,如孤雁盤旋……”

合上封面,指尖劃過封面上“穆斯林的葬禮”五個字,眼睛仍是溼潤的,心中有種悵然若失的感覺,久久不能平靜,這是怎樣的一本奇書啊,回族女作家霍達用獨特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洋洋灑灑五十萬字,把近代中國穆斯林的艱辛歷程以及華夏文化與穆斯林文化的激烈碰撞和相互包容展現得淋漓盡致。獨特的敘事結構和精彩的情節竟驅使我在在一天之內看完了這本鴻篇鉅製,掩卷之餘,頓覺蕩氣迴腸,唏噓嗟嘆。

玉和月是貫穿整部作品的兩條線,代表過去的樑冰玉與代表現在的韓新月分別作爲兩個獨立又交織的故事的主人公,尾章中兩線合一,曲終文罷。這樣富有創造力的雙線敘事結構和兩個悲劇故事,兩個相似卻又不同的女人的命運天衣無縫的契合在一起,可見作者講故事的能力絕不亞於故事本身的精彩。

魯迅先生在《再論雷峯塔的倒掉》中曾說: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譏諷又不過是喜劇的變簡的一支流。但悲壯滑稽,卻都是十景病的仇敵,因爲都有破壞性,雖然所破壞的方面各不同。

  穆斯林的葬禮初中讀後感8

淚緩緩地在乾淨的書頁上滾動,在燦爛的陽光下,折射出七彩的光芒,剔透如玻璃。似乎找到了自己的歸宿,不再流轉,慢慢浸了下去,溼潤了一片字跡。

青萍、結綠!

古劍,古玉。劍和玉有這樣奇蹟般的融合在了一起。《穆斯林的葬禮》通篇在敘述一個玉器世家的興衰史,但卻多處摻進了“劍”這個和玉幾乎是兩個極端的物品。這是爲何?原來,小說也講究剛柔並濟。

韓新月就像是和氏璧那樣值得秦王用十五座城池交換的絕世美玉,乾淨的無一絲雜質,似乎一眼就可以望穿這個女孩的內心。但如玉一般的生命,似乎也註定瞭如玉一般亡失的結局。和氏璧,這個曾光耀百年最終卻被憤怒的太后摔碎一角,落入王莽手中最後又不得其蹤的美玉啊,在隔了千年之後,終於找到了它如此相似的知己!

楚雁潮就像歐冶子傾力而鑄的湛盧劍,身爲鈍劍,全身無鋒,卻憑着浩然之氣削鐵如泥,吹髮即斷。他如湛盧一樣,堅硬的鐵母鑄成了他的心臟,澆鑄了他的靈魂,可這一切,卻因一人的逝去而土崩瓦解!原來,不可攻破的人都是內心毀滅的。就算他無堅不摧,可人力又怎麼從上蒼手中奪回紅顏之命!?湛盧比和氏璧早了一百接近兩百年,他們無法相遇,只能隔着時空,默然相嘆。

玉以她純淨的心臟暖了冰涼的劍,當劍變得溫熱,玉卻因爲心的破裂而亡!劍也流乾了淚水,只剩滿目的空洞與悲涼!

癲狂!癲狂!

琢玉之指,鑄劍之手,擒狼毫而書之——玉毀劍傷!慘笑。像魯迅說的那樣,愛乎?嗚呼!

  穆斯林的葬禮初中讀後感9

作家汪曾祺曾說,人的第一次,往往需要勇氣,但是第一次也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因爲它是探索,是挑戰,是機遇。這讓我想起我第一次讀文學小說。

《穆斯林的葬禮》打破了我讀不下去長篇小說這種自我否定,也發現小說中涉及歷史知識,確認它能豐富學習。尤其裏面的人物情感,那些似曾相識的人物帶給你的精神力量。書中的“新月”,她真的是憑藉自己的實力上的燕京大學,而且入學後成績很好,英文翻譯水平更是得到她班主任老師的極大認可。這一點,在今後的學習上給我帶來了我很大的目標與動力。

當想到她與病魔的抗爭勇氣,也許就想到了那盆唯一來源的巴西木,亦或是身邊同學朋友家人的鼓勵與陪伴。這與我的生活經歷,以及是人生故事也是極爲相似的。到如今,我走進大學生活,更加體驗到新月對大學生活學習的憧憬熱忱。她熱愛老師的翻譯事業、熱愛她所學的專業,這種感覺也在我心中微妙的存在。可以說從書中提前隱約地看到了屬於我的那條人生之路,在走的道路上更加提升自我,自我完善。

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不同的——這是我人生意義上第一次接觸長篇讀物,因爲我之前的閱讀只侷限在作文和散文等。最大的一點,它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好書,書中不同人物的生活經歷、性格特點,以及穿插其中的歷史背景,瓷器常識,宗教文化等。在打開你視野之外,也打開了一扇窗,看到了你自己。

  穆斯林的葬禮初中讀後感10

穆斯林是一種宗教信仰,他們信仰真主。而《穆斯林的葬禮》講述的就是以宗教信仰而引發的故事。

霍達,《穆斯林的葬禮》的作者。她用雙手編出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興衰。三代人的命運,愛情交錯在一起。

《穆斯林的葬禮》中有着這樣一段對話。“楚老師,魯迅他爲什麼要寫《起死》?也許他要喚醒沉睡的人生。”“莊子爲什麼要五百年的骷髏‘起死’呢?也許,是要他重新生活一次。人生雖然艱難,生命畢竟可貴。”我不知爲何這句話讓我如此震撼。也許人生就像莊子說的那樣:要像鯤鵬展翅,扶搖而上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這樣的人生纔會更有意義不是嗎?

《穆斯林的葬禮》中有一名名爲韓太太的人物。她不是主人公,但她心計多端,專橫冷酷。她的一生遭遇了多麼凜冽的背叛,承受着多麼沉重的負擔。她不是聖人聖母,她也會恨會痛。她恨丈夫的背叛,也因一個個親人的離去而悲痛萬分。她所做的一切在我看來她只是守護着她認爲應守護的東西。雖然在他人看來十分迂腐。

這本書中還有如初生之月一般純潔的韓新月;文質彬彬的楚老師——楚雁潮……霍達將這些人緊密的聯繫在一起。最終以悲慘的結局爲這本書畫上句點。

合上書的最後一頁,緊閉雙眼,三代人都愛恨情仇仍然在腦海中不斷演繹着,不知從何處傳了楚老師那悽婉的琴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