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幼兒園數學教育》讀後感範文(通用3篇)大綱

《幼兒園數學教育》讀後感範文(通用3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6W 次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數學教育》讀後感範文(通用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數學教育》讀後感範文(通用3篇)

  《幼兒園數學教育》讀後感1

很長時間沒有真正靜下心來讀一本好書了,藉着這個寒假有點時間,我靜下心來,想好好讀讀這本《幼兒園數學教育》,也許是因爲從小喜歡數學的原因,在幼兒園工作這麼多年,我一直非常喜歡教授,雖然數學教育非常的枯燥。

我在讀了閱讀了《幼兒園數學教育》這本書書後使我感受很深,這本書爲“教”和“學”提供即時而有效的指導;爲新教師提供各種實用的教學技巧;爲老教師提供各種有益的指導方法和案例;爲任何有意於自身提高的教師提供了素材。這些建議和一些觀點,對於教師來說尤爲重要。數學是當前教育的一個重要問題,從小學甚至幼兒園開始,直到大學畢業,都離不開數學,數學幾乎成了我們生活的必需品。但是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又有多少教師真正思考過,數學教學,我們應該追求什麼?

我想,數學教學內容首先要精簡和目的明確。一個活動三十分鐘左右,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選擇恰當的教學內容,特別是抓住活動的本質內容,就會顯得既精又簡。作爲教師把握了這三個核心問題,也就找到了教學的突破口,課堂內容就相當清爽、簡潔。其實,教師若能抓住這三大問題,教學內容就一定能處理得得心應手。

教學過程要簡化。數學學習本來應該是一件簡單而快樂的事情,有些教師的課堂設計使許多原來簡單的課堂變得紛繁複雜。有些教師爲了"作秀",特意設計一些障礙與陷阱,搞到孩子大半天摸不着頭腦,反而降低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學設計應該更好地爲學生的學習服務的。

使用教學媒體要適當。其實只要我們吃透教材,把握好孩子,活動照樣可以很成功。

總之,我讀了《幼兒園數學教育》這本書,我受到很大的啓發,我想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不斷努力,使自己在教學中更成熟。

  《幼兒園數學教育》讀後感2

《幼兒園數學活動指導——幼兒的現實數學教育》這一書中提到了幼兒數學學習的兩點特點對我的印象尤爲深刻:第一是幼兒的數學認知剛由量過渡到數;二是幼兒的數概念起源於他的動作。

分類、排序、對應、等量、相對、守恆、包含等邏輯觀念是幼兒數概念形成和理解加減法的基礎,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應該先幫助幼兒建構這個基礎,再讓幼兒學習計數和加減運算,而不要把這個過程倒過來,先讓幼兒計數,把計數作爲數概念的基礎,讓幼兒僅依靠計數手段理解數的實際意義和進行加減法運算。也就是說在幼兒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應該先讓幼兒學習量,讓幼兒通過對量的認識逐漸向數過渡。

幼兒數學教育中的量(連續量)的大小、長短、寬窄、粗細等是有形的、可觸摸的、可比較的。幼兒可以通過直觀感知、操作、擺弄,發現其特點、規律。《指南》中也提到了這一方面:

引導幼兒注意事物的形狀特徵,嘗試用表示形狀的詞來描述事物,體會描述的生動形象性和趣味性。我們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應遵循幼兒這一發展認知規律,首先從比大小,長短,粗細等能夠直觀感知的現象去引發幼兒的興趣,逐漸地從量轉變到數,這是一個不可缺失的部分。

幼兒的數概念起源於動作,幼兒數概念的建立,不同於幼兒對物理知識的獲得,物理知識是事物本身的屬性,幼兒可以直接從事物本身獲得,即只依靠個別物體和作用於物體的個別動作就可以獲得。如,看一下,發現顏色;聞一下,發現氣味;拍一下球,球跳起來,發現它有彈性,可以稱之爲經驗抽象。數學知識不是物體本身的屬性,所反映的是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它不能從物體本身獲得,需要幼兒對一組或更多組物體採取行動,並通過一系列動作之間的協調,抽取出物體之間的數量關係,可以稱之爲關係抽象。如,對連續量的認識,“大小、高矮、長短、粗細、深淺、厚薄、輕重”等,都是在對一組物體的比較中獲得的。再如,瞭解數的實際意義“四個蘋果、四枝鉛筆”,它們的共同屬性是具有相同的數“4”,則是在對蘋果和鉛筆兩組物體的比較中獲得的。

《指南》中指出,在鼓勵幼兒嘗試自己設計有規律的花邊圖案、創編有一定規律的動作,或者按某種規律進行搭建活動;和幼兒一起發現和體會按一定順序排列的隊形整齊有序等等,這些都是對幼兒數概念起源與動作的完美詮釋,我們幼兒的數學不是純粹的數字,而是一種由自身體驗的一個數的概念。

也就是說,幼兒數學知識的獲得,依靠的是幼兒作用於一組或幾組物體的一系列動作,並在心理上建立這種協調關係。現階段幼兒的思維正處於具體形象思維階段,他們缺乏理解事物的抽象關係的基本觀念及相應的感性經驗,他們的推理要藉助於具體形象和操作來進行。因此,幼兒不能僅靠教師的語言傳授和看教師演示理解數學知識,而要從改變客體的動作中獲得。也就是,通過作用於物體的動作來主動建構數學知識是幼兒學習數學的另一個主要特點。

看了這本書裏幼兒數學學習的這些特點,對我的數學教學有很大的引導作用,只有深刻了解幼兒的發展特點,那麼在自己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會變得更加遊刃有餘,更好地去引導幼兒數學學習的興趣,有了興趣,幼兒在自己的數學學習中會變得更加主動。幼兒的數學來源於自己的生活,我們應更多地從生活中去找數學素材,幫助幼兒總結數學經驗,來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纔是幼兒學習數學的關鍵。正如這本書的名字一樣,我們要做的就是幼兒的現實數學教育。

  《幼兒園數學教育》讀後感3

前段時間讀了《給幼兒園教師的101條建議數學教育》這本書,感想很多,收穫很大,很多疑惑豁然開朗,一時之間,無法描述,但可以肯定的是,作爲一名教師,應以平和的心態從事教育工作,以欣賞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孩子,以苛刻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的工作,永遠都要牢牢記住,“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從事教師這門工作,必須勤勤懇懇,不容懈怠,我想,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時刻以這101條建議,來提醒自己。

這學期剛好我們也對數學情境化活動進行了一定的討論研究,讓幼兒在生活和遊戲的真實情景中以及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數學感和數學意識,體驗到數學的重要性和意義;尤其是我們小班段的孩子,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自由活動的願望強烈。他們的認知範圍在擴大但此時他們心中的概念是具體的,以直觀形象思維爲主。只有那些生動、有趣、形象的材料纔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只有使幼兒形成的知識體系與情景融洽,才能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和自主參與活動的慾望,並在主動活動中促進思維的發展。

書中指出“現實生活是幼兒數學知識的來源”。幼兒數學教育不僅要通過系統化的教學活動,更要通過日常生活活動來進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發現幼兒無時無刻不在與數學打着交道,數學教學對幼兒的生活有着獨特的影響。在幼兒一日活動中,我們注意引導他們去發現數學、學習數學、運用數學,讓數學教育生活化。的確,我們的生活中數學毫無不在,數學教學對幼兒的生活有着獨特的影響。作爲教師的我們應該注意引導孩子去發現數學、學習數學、運用數學,開展隨機的數學教育活動。比如孩子來園後,利用晨間談話時間,引導幼兒來看看今天來了多少小朋友,男孩子有多少人,女孩子有多少人,通過統計增強了幼兒的數學運用意識;幼兒進餐時,我利用分餐活動引導他們去發現衆多的一一對應關係;玩水遊戲時,我爲幼兒提供不同形狀的器具,引導他們感知容量的守恆;幼兒整理玩具時,啓發幼兒按形狀、顏色、類別分類擺放等等,幼兒在輕鬆自然的一日生活中獲得了數、形、量的`知識和經驗,既增強了求知慾和學習興趣,又形成了初步的數的概念。

幼兒生活的環境中無時不存在着數學知識,無處不存在着數學內容,我們教師的教學目的,就是將幼兒零碎的數學經驗組織起來,形成系統的具有嚴密邏輯的數學知識,促進幼兒思維完整的發展。在家裏讓家長朋友引導幼兒數一數家裏有多少人;說一說自己鞋子的號碼、體重、身高,家裏的電話號碼等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一些數字及其作用;看一看日曆,感知月、日的順序,知道昨天、今天、明天是幾月幾日……

書中建議“數學教育與其它領域的滲透”。是呀,知識本身就是一個系統,是不可分割的,尤其是對幼兒來說,對他們進行各種知識教育都是粗淺的基本知識,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各領域教育對數學教育起到補充和促進作用,讓幼兒不但能從其他領域中習得數學概念與技能,或從數學領域中習得其他各領域的重要概念,而且也能運用數學其他領域,或在數學中運用其他領域知識。比如:在藝術領域中滲透數學教育:其實在藝術活動中滲透數學教育內容,使幼兒在音樂聲中放鬆心情,以愉悅的情緒接受知識,也同時會感受到事物的數量、形狀、空間位置等特徵,體驗到事物之間的數量關係。

其次在語言領域中滲透數學,在有些兒歌,故事等文學作品中就經常可以看到一些數學的知識,讓幼兒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也掌握了一些簡單的數學知識。如:“數寶寶遊戲”中,讓幼兒根據教師手中的文字及相對應的圖畫卡片,說出是什麼,並用兒歌念出來,(“四”:你拍幾呀,我拍四呀,四隻小孩坐飛機),可以和同伴一起,邊做動作邊念兒歌,然後,讓幼兒找出“四”相對應的圖畫配成一對,成爲好朋友。還會念“拍手歌”及做出相應的動作。另外,還學會了1~10的數字,以及學會圖文一一對應的數學知識。所以說,在語言領域中滲透數學教育,讓幼兒在輕鬆、愉快、自然的語言氣氛中學習數學,感受數學,積累豐富的數學經驗,對幼兒各方面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因此,作爲老師的我更應該注重幼兒每一天的多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環節,讓幼兒在熟悉的情景中有意無意地親近數學,愉快地步入數學世界,利用幼兒生活經驗相貼近的情景去刺激幼兒的數學思維,將幼兒園數學活動與現實生活之間互爲整合,使孩子從中獲得相關的數學經驗,構建數學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