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教養的關係花園讀後感大綱

教養的關係花園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5W 次

當那小小的柔軟的身軀放入懷中的一霎那我便成了母親。宮縮和撕裂的傷痛仍舊一波波襲來,一切卻變的不可思議的平靜,只因爲懷中那個淺淺呼吸着的生命,那一刻我似乎感到自己戰勝了一切苦難,無所不能。然而隨後而來的護理的繁瑣,哺乳的艱辛卻又讓我陷入了無比的惶恐之中,我以爲自己早已準備好成爲一個母親,實際上卻幾乎將一家人拖進漫天的狼藉與慌亂之中。

教養的關係花園讀後感

正是在這極度睏倦卻又頭痛難眠,對懷中嬰兒愛不釋手卻又恨不得丟的遠遠的好得一刻喘息的困苦之中有幸讀到了一本好書--《教養的關係花園》。這使我明白了沒有人能真正準備好成爲一個母親卻必須使自己成長爲一個母親。如果孩子是一顆種子,我們的心於孩子而言便是生長的土壤,是最基本的需要,而我們最應該做的並不是無休止的干涉種子的生長,而是不斷的豐厚滋潤這方土壤,讓它肥沃,讓它成爲最溫柔的沃土。

作者在《混進北圖》中展示一個母親帶着孩子進入一個書的帝國的渴望與緊張,讓我看到了好學的孩子的對知識的渴求,更讓我感動的卻是母親自身對知識的熱愛,對生活的敏感與熱忱,正是有着這樣的活力才能使得孩子從中獲得追求知識的能量。面對鏡中自己渾渾噩噩的雙眼,不禁感概,自己究竟是何時丟掉觀察的能力和對生活的熱情。看着兒子軟軟胖胖的小手一刻不停的抓撓身邊任何物件,從尿布到涼蓆,從塑料袋到香蕉皮,每一種不同的手感都讓他欣喜若狂,他是那樣好奇並熱愛這個世界,令我不由想起自己年少時也曾爲了看見竹子的生長冒雨蹲在牆根下守候一夜。年少的精力不再擁有,但作爲母親的心必須燃燒起來,讓鈍化的神經再次敏感,俯下身軀細細觀察雨後的狗尾巴草和土壤裏的蚯蚓,引領我的孩子去觀察去熱愛這個世界,引領他去更遼闊的知識海洋裏徜徉。

被時間磨去的不僅是對生活的觀察力,還有對知識的領悟,對經驗的思考。幼時讀《青蛙王子》總覺的有些違和,卻始終不得其解。讀了《想也沒想可不行》才瞭然,孩子們接受條件之前有權利瞭解全部的真相,要防備欺騙性的條約。這樣的知識我並非沒有也並非沒從童話裏有所感悟,只是我懶了,麻木了,不曾思考過。《請爲你的誇獎道歉》,難道我不曾被一句“你不是個聰明的孩子,但是很努力”誤導了幾十年,成人可以誇獎兒童的努力,卻沒有資格去妄定一個正常的孩子是否聰慧,使得“不聰慧”成爲自卑的藤葛,纏繞一個孩子一生,要知道聰慧是可由知識昇華的,而孩子有足夠的時間使自己聰慧。現在作爲母親我必須敏銳起來,重燃對知識的渴望,對生活的領悟,以保護我的孩子,就如《青蟲之愛》裏爲了女兒克服對蟲子極大恐懼的那位母親,我也必須克服身體和心裏上長久的惰性和自卑,更加堅定勇敢。

作者爲了保護孩子的興趣和熱情,可以在身體睏倦不適財物丟失的情況下堅持陪孩子完成旅程。而我並不是個強壯的母親,甚至身體一度孱弱。我的孩子還是個嬰兒,他更加需要無時無刻的照顧。想起不少有經驗的母親教導我,不可以嬌慣,放任他夜間嚎哭便可戒掉夜奶,然而我始終不能忍心。爲什麼要忍心呢?做了母親的人有不辛苦的不勞累的麼?而孩子真正對我們一個擁抱就深感滿足的也只有這樣幾年。當他長大,我還來不及付出,難道還要延續老一輩的生活,把孩子僅僅縛在身邊,不使他有自立甚至自理的能力?我的孩子還遠遠不到爲了將來獨立生活做準備的時候,他現在有的只是對母親體溫的依戀和對乳汁的渴望,作爲一個新進的母親我還不能理解對於即將成人的孩子應該怎樣昇華自己的母愛,怎樣學會放手。感謝《學會生病》這篇散文。它勾起了當初我的父親怎樣在我讀大學前嚴厲的要求我到銀行開自己第一張存單的記憶,一本好書,一段源自父輩深刻的'記憶,將會在以後的日子裏幫助我和我的孩子收穫更多的幸福。

每個孩子作爲獨立的生命體降臨人世,是有權利享受愛的呵護,享受幸福的。我們將他們帶來人間,就揹負起了給予他們愛的義務。《嬰兒有不出的生權利》,小區一位阿姨總是對一歲多的孫子說:“寶貝啊,你的命是奶奶保下的,你狠心的媽當時要把你打掉的。”我不禁對這個孩子的未來感到難過,爲了老一輩一個傳宗接代的願望出生在一個瀕臨破碎的家庭,從小生活在對自己母親惡毒的指控中,那將是怎樣的悲哀!孩子對母親的依戀是天然的無可替代的,也許他的母親曾經想過放棄,但是作爲母親她也必定愛着自己的骨血。稚子何辜,要承受這種撕裂人間最緊密紐帶的痛,成人並沒有權利將自己的仇恨傾瀉到孩子身上啊。

我希望我的孩子漸漸幸福的長大,並且這種幸福是自發的溢滿他的胸膛。他是因愛而生的孩子,是父母相愛的見證,是被盼望被祝福的孩子。縱然孕育的過程無比艱辛,最後三個月的時間裏爆發的瀰漫性溼疹使我腫的像只煮熟的蝦子,用武俠小說裏的萬蟻鑽心來形容當時的感覺也不爲過。一位經歷了陣痛、剖宮,卻得不到丈夫愛惜的母親曾經不無可憐的看着我說:“讓他長大了孝順你,看你爲他受了多大的罪”。待到我的孩子終於安靜的躺在我的臂彎裏時,我也終於理解裏我那從未對我言過“回報”二字的父母。我們不是爲了我們的孩子在受罪,我們做這一切是爲了我們自己,是繁衍的本能,是愛的本能。試想如果沒有孩子我們又將承受怎樣的痛。

書中言到“當我們想家的時候,其實想起了母親;當我們想起母親的時候,其實是想起了無邊無際雲蒸霞蔚的愛”。被愛滋養的孩子最應該學到的是愛和被愛的能力。 幼時我從我的父母那裏得到了溫暖與安全感,更學習到了愛,如今年華老去的父母從不曾要求我要如何的孝順與回報,相信他們一定也是生活在溫暖與安全感之中,知道我一定會回家,會陪伴在他們左右,因爲我們是相愛的家人。將我們的父母賦予我們的愛與被愛的能力傳遞下去,待到我與先生老去的那一天,一定也會靜靜等待我們的孩子想家,不必言回報與孝道。

每個初爲人母的女人都會經歷各種的慌亂不堪,感謝我的父母給與我的無私幫助。記得同做產檢的一個更年輕的媽媽說:“生下來就扔給他奶奶照顧,給他們家生的孩子就該他們管。”沒有人是爲別人生孩子,孩子是母親心血,也是母親能得到最珍貴的禮物。將自己的孩子推給長輩,以爲責任是可以推卸的,其實卻是讓自己擔上了更大的負擔。從自己母親那裏缺失的愛與溫暖一樣不知如何傳遞給子女,當自己老了需要溫暖的時候卻又被子女強令付出。只知在傳統裏盤恆卻不願思考不願進步。缺乏智慧的母親一如貧瘠的土地,絕對無法養育出健康的植物。《因爲柔軟,所以更需要智慧》,生而爲女性終將爲母親,智慧是我們必須儲備的養料。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親種在心中的一顆種子,將來或許是參天的樹,或許是強壯的藤葛,或許是嬌嫩的花朵,亦或許是堅忍的灌木,這基本取決於先天的本性,大多數時候我們無能爲力。然而我們卻能讓樹更高大,讓藤葛更有力,讓花朵更鮮豔,讓灌木更堅強,那就是努力讓我們心中這一方孕育之土更加的肥沃溫暖,易於生長。《教養的關係花園》--春日的耕犁,犁鬆母親的心,讓土壤更多的接觸陽光雨露,爲我的孩子備好最溫柔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