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不乖教師的正能量讀後感

不乖教師的正能量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1W 次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不乖教師的正能量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不乖教師的正能量讀後感

不乖教師的正能量讀後感1

三十個“不乖”教師講述自己的教學經歷,感慨什麼的。雖然他們很多都有講自己的教育理念,但是我還是不知道真正的教育應該是怎樣的。看《版式設計原理與應用》突然覺得,信息分原始信息和二手信息。一些色彩搭配,設計之類的東西在微信上看到就覺得是加工過的東西,或者不完整的東西,而自己開始看這種專業的入門書就是在接觸原始的信息,自己搭建這一塊知識的基礎,而不是東一塊西一塊的拼湊在一起。《“不乖”教師的正能量》裏面老師說的東西不只是把書上的東西加工過,更重要的是與自己的實踐相結合的結果。對於一點實踐都沒有我來說還是有點難真正看進去。更重要的是,我對於教育只有模模糊糊的疑惑,因此我也沒有帶着什麼問題來看這本書,收穫小似乎也是理所當然。

提兩個案例吧。一個老師提到李雅卿的《乖孩子的傷,最重》,她主要是覺得那些被家長老師壓制而變得很乖的學生很可憐。教育不應該把一個個本來獨特學生變得千篇一律。看的這個我想起自己實習的經歷。我想很多新老師應該特別怕那種很不乖的學生。我也一樣。實習的時候對那些不遵守紀律愛說話的學生真是又愛又恨。喜歡他們活潑機靈的模樣,又對自己管不住他們感到擔心。說到底還是自己經驗不足,沉澱不夠,沒有魄力,所以纔會想要用老師這個身份“威壓”他們。

另一個老師說自己跟學校裏很多老師一樣,弄了個課前五分鐘演講,隨便學生講什麼。有一天一個學生弄了詩詞鑑賞,十分精彩。從此他就把演講的內容設定爲詩詞鑑賞。慢慢的學生不再滿足於詩詞,開始問老師能不能鑑賞電影,音樂。時不時會有學生搞“大動作”,有的會要求佔用半節晚自習。我想學生的積極性應該就是由最開始那次精彩的詩詞鑑賞引發的吧。老師的鼓勵,同學的欣賞以及他們從同學那裏學到的知識應該都是他們這種分享的熱情得以持續的原因吧。

這讓我想起當初見習時聽說過的一個老師。好幾個同學聽過他的一堂課,說是很精彩。那個學校很好,學生也很優秀。同樣是課前五分鐘的展示,似乎是英語新聞展示。學生展示了軍事方面的新聞,很精彩。那老師對這方面也很有研究,補充了很多,更是精彩。當時聽到我就想,現在的學生越來越厲害,眼界,思想都不是我們還是學生的那會能比的(算了,承認吧。是自己太遜了。即使是自己還是學生的時候,也有很多優秀的學生)。這樣的學生讓我帶我肯定hold不住。這也是我之前想考研的原因之一,我想繼續深造自己。我一直認爲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自己必須要有滿滿的一桶水。現在雖然考研不成,但還是想着在以後工作的過程中一定要不斷的提升自己。活到老,學到老。

很喜歡裏面的一句話:栽培自己,成爲自己喜歡的樣子。

最後以其中一個老師的話結尾:從事這個職業已經是第九個年頭了,每天都有新的故事發生。主角是學生,跑龍套的是我……課上教的是知識,課下習的是人生。

不乖教師的正能量讀後感2

《不乖教師的正能量》是上次到本校參加活動時在"教育星空"發現的。也許自己一直不是"乖"老師,所以能才饒有興趣借來翻看。

書中記錄了海峽兩岸30位優秀教師的'從教經歷和感悟。他們的經歷各不相同,但有一點是相似的。他們是一羣富有思想、勇於實踐、敢於進取、樂於奉獻的老師。相比那些精心"育分"的老師,他們更有識見、更有個性、更有胸懷、更有激情、也更有擔當。

福建的王木春老師多年堅持在課堂爲學生推薦、朗讀課外書籍,分享自己對現實生活的經歷與感悟;臺灣的葉士生老師創建網絡社區,利用數字化技術堅持推廣公民教育;山東的紀現梅老師每天堅持"逼"孩子讀書;江蘇的凌宗偉老師"離經叛道"30年,擺脫學校的統一模式,在課堂上時常忘掉自己的教師之形、忘掉教材之型和課堂之型,將教室打造成師生互動的平臺;四川的夏昆老師早在1998年就在班級開設了"詩詞鑑賞",不過每次主講的不是他而是學生;江蘇的沈麗新老師給予學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可以包容他們隊伍的不乖、教室的不美觀、玩耍時的不規矩;山東的王豔芳老師在人到中年走出"乖"自我,爲自己的音樂課注入源源不斷的生命的活力;臺灣的黃瑞成老師從"乖"老師努力變成"不乖"的老師,讓自己的課堂充滿人味。

每個人走過的路都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在歷經艱難之後,他們將自己栽培成自己喜歡的模樣。

回想自己的從教之路,何嘗不是這樣?

剛剛入職那會比較"乖",認真觀察老教師課堂,也的確學到很多看家本領。後來漸漸不滿足,開始靜悄悄在課堂上玩"花樣",從爲孩子們在課堂上補充新概念英語到後來的劍橋英語、積極英語;從聽英文廣播與歌曲到名人演講與著名公開課;從師生課堂共讀共賞到學生自主閱讀;從課前三分鐘彙報到分組辯論和分角色表演的朗讀劇場;從課堂彙報到獨立授課。正是擺脫了某些羈絆,自己才得以"怎麼想就怎麼教(丁老師的書名)",也沒有產生人們所說的職業倦怠。

教學勇氣和底氣不是來自無所敬畏,相反我們應該對自己的職業和所教的學科懷有一顆敬畏之心,遵從規律而不是臣服權威或凌家於他人。通常,我在迷惑或者遭遇困難時,會到書於大家交流,當然也會向同行專家求助。如果自己所堅持的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學生和家長自然會接受並支持你,對此,我有深刻的感受和體驗。

這個社會需要"不乖"的老師來傳遞正能量以推動它前進的腳步。學校應鼓勵師專業化發展的個性化,做有靈性的教育,培養有創新潛力的學生而不是忽略孩子身心發展規律一味育分。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全人而不是鍛造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