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教育其實很美》讀後感大綱

《教育其實很美》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4W 次

今年的暑假中,讀了劉可欽老師的《教育其實很美》這本書,本書共分爲五章,分別是:營造共同成長的氛圍,彰顯學校文化場域之美;從一般走向優秀,彰顯教師職業之美;讓學生站在正中央,彰顯學生成長之美;尋找課堂的精彩,彰顯課堂教學生命之美;打開另一扇窗,彰顯教育博大之美。

《教育其實很美》讀後感

這是一個校長站在一定高度上來看待教育的一本書,書中講了一些關於學校發展,教師成長,學生成長的小故事,讀來並不乏味。讀後,我將其中的某些思想進行了總結概括,消化吸收,總結起來如下:

一、爲師,我們要堅守教育信念。

書中這樣寫道:“最好的教育就是用50種方法教育一個學生,最糟糕的教育就是用一種方法教育50個學生。如果不能讓學生變得更好,至少不能讓他變得更糟。這就是做教師的底線。”書中還寫道:“我們要堅持,不拋棄、不放棄、不冷漠,相信教育會使他改變,這就是當教師不能丟掉的教育信念。”這些話一字一句,字字錐心。回想一下,當我們面對反反覆覆、挑戰教師忍耐極限的孩子時,我們是否曾動搖過堅持的信念?是否用心去尋找過那第51種方法?是否還甘願堅守爲師的底線?劉可欽校長的提醒,更督促我反思。

五、六年級的學生似乎處於學習的疲憊期,好像活躍勁的孩子成績與習慣已經比較穩定了,而學習困難的孩子似乎已然泄勁不好好努力了。班級裏形成了較大的落差,我們做教師的有時會處於一個“分裂”的狀態的角色。一邊面對優秀的孩子,引領着他們前進;一邊更要激勵那一部分心猿意馬的孩子,讓他們回到課堂上來,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盡力去幫助他們收穫快樂和自信。往往此時,我們多少都會有厭煩情緒,急躁情緒,但是我們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不良情緒,平靜下來,努力相信他們能變,這個過程有時真的需要耐心與等待。在本書中有這樣一個例子:一個一年級新入學的小女孩,不肯進班級,大哭大鬧,後來竟然躺到劉校長的辦公室的沙發上,後來一連數日,劉校長辦公,她就在劉校長辦公室裏玩,不忙了,就和她聊聊天,後來,這個小孩子漸漸地進入班級,和其他的小孩子一樣正常地學習活動了。

有人問劉校長,說:“這個孩子在你辦公室不影響你工作嗎?”劉校長回答:“讓她喜歡上學就是我的工作啊。”所以我們一定要相信孩子有無限的可能,她能變好。看了這本書讓我重新的審視自己以往的教育觀念與教育行爲,因爲每個孩子都無限的可能,“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孩子將來都會有自己的合適的位置,老師你要相信他們。在小學面對孩子們六年的變化,我想,我們做老師的別說看人家一輩子如何如何,就連孩子六年後發展如何我們都看不準,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相信孩子能變好,我們力求合適的方法以及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讓孩子變得更好。我在思考:教育是什麼?腳奴不是讓孩子考高分,也不是培養聽話的孩子,教育也不是優中選優的選拔,教育是極複雜的工作,是對一個生命的感染、浸潤和喚醒,是爲了這個生命的幸福人生,是一件要堅定不移地相信他會更優秀,卻只能一天一天慢慢來的事情。所以,我從今天起,對孩子的成長不要苛求,對孩子成長中出現的小差錯,不要過於當真,更不要小題大做,多點寬容,多點善待,相信他會成長得更優秀,堅守教育底線,堅守教育信念。

二、爲師,我們要恰當地關愛學生。

書上第79頁寫道,“好的教育是‘當春乃發生’的,因而能帶來‘潤物細無聲’的美妙效果。”

是啊,教師能夠理解和尊重學生,順應他的心中渴求,真正在乎他的成長需要,孩子纔可能自然接受你的關愛。教育不是硬塞給誰的物品,沒有走入孩子的內心世界,說一千道一萬,也是枉然。

在豁達、平等的`學生觀越來越明確後,我越來越感到,課堂裏學生與老師的對話,已經不僅僅關於數學,而是更深層的像是在探討人生。教育、育人,或許點燃他心中的小小火種。或許糾正了他偏差的一點人生方向。孩子們的快樂與不悅很大程度上與老師有關係。憑心而論,大多老師對孩子實施教育的出發點都是希望孩子變好,但結果卻不一樣,原因就是我們的教育沒有走進孩子內心,少一點尊重與理解。

三、爲師,要享受職業帶給我們的幸福。

學生的童年只有一次,彌足珍貴。老師能夠陪伴孩子們走過他的成長歲月是幸運的。無論對於學生還是教師,幸福都是一種體驗,幸福還是一種重要嘗試和積累。教育其實很美,就讓它這樣美美的延續下去。留給孩子的“小學回憶”,應該是一些伴隨終身的良好習慣,是一些人生思維的雛形。

我們努力,讓開放性教學在學生心中種下“尊重、分享、嚴謹、求知、努力”的種子,爲他的一生奠定堅實的基礎,這就是我要追尋和實現的教育目標

教師需要喚醒、激勵、引導,學生同樣也需要,而不是一味地命令,可能他們會一時忍受,並可能會去努力,但這種外在的強迫無法使他們堅持多久,而只有內心的動力被喚醒,他們纔會有源源不斷的動力。其實,無論什麼樣的學生,在老師眼裏都應該是正常的,我們要做得不是埋怨、責怪、批評、控制,而是要尊重學生的天性,在具體的情境中,幫助孩子體會規則與秩序,學會交往技能。學會對學生的引導,學生在這一機會中學會“規則與秩序”,“學會交流技能”。讓我們善待學生的錯誤。

《教育其實很美》這本書帶給我不少思考,讀它,讓我心靜;讀它,讓我心亮;讀它,讓我心中充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