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教書匠讀後感

教書匠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1W 次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書匠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書匠讀後感

教書匠讀後感1

之前看過一本書叫《不做教書匠》,而今天這本是“教書匠”,我倒想看看什麼樣的人生纔是“教書匠”的人生,因此拿到這本書時,就迫不及待地打開看了起來,一口氣看完第一節內容,看後我突然覺得自己還是很幸運的,回想工作中我遇到困難跟書裏的主人公所經歷的來比,那簡直是連個零頭也算不上,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啦!這樣一想,突然覺得眼前豁然開朗了許多。

再往下看,就越發感覺這位邁考特先生是位非常有思想的教書匠。他當時的一些所謂理想化的教學思想跟我們現在新課改有相似之處,不是讓孩子死記硬背那些枯燥的拼寫和規則,而是啓發孩子學到知識並鍛鍊其創新精神。例如,他在教授創造性寫作時,他居然讓學生帶菜譜來讀,後來更是讓學生髮揮所長,帶各種樂器來伴奏,把菜譜唱出來不但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快樂,而且讓他們擴大了詞彙量,認識了很多先前都不知道的單詞以及拼寫,從而獲得啓發,去思考更多深入的問題,寫出發人深省的文章。

回想自己的教育歷程,經常感覺我面對的是一羣不知煩惱、有的甚至不懂得如何尊重老師的孩子,當走進教室看到有的同學爭論不休,大吵大鬧,等老師說安靜才安靜的時候,感覺現在的孩子真是難管之極;當老師正興致勃勃地講課,卻突然有孩子搗亂課堂,就會感覺心情很鬱悶,覺得自己所付出的得不到半點回報,或者說付出遠遠多於回報。有好多次我都覺得自己迷失了方向,不知該何去何從。慢慢的,也變得沒有原來那麼有耐性了。讀了《教書匠》一書後,我漸漸明白了,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本身就處在一個活潑好動、自制能力差的年齡段,不能對他們有過高的期望,不能要求他們做到完美,老師要根據孩子的特點,做孩子喜歡的事情。一名優秀的教書匠,不但要看你所教班級的成績,還要看你是否能把學習的能力和正確的爲人處世的態度植進學生的心裏,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古語道:親其師,信其道,尊其師,奉其教,敬其師,效其行。教師只有施愛於學生,學生才能親師尊師。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待學生熱情友好,一視同仁的態度,對待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對待自己以身作則的品質,都會在學生中樹立起高大的形象。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心靈距離的縮短,是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教師應善於調控學生情緒變化,使他們保持愉快,積極上進的心境。老師只有多接觸學生,多瞭解學生,多關心學生。以情感人,真誠相待學生纔會瞭解教師信賴教師。師生之間建立起信任纔會有共同語言,才能在一種感情融洽、團結友好的氣氛中密切合作,形成和諧環境,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教書匠讀後感2

"匠"指的是某一個領域裏的專業技能掌握者,我們老師也有一個帶有"匠"的名字——"教書匠".我曾經一直覺得能稱之爲"教書匠"已經能夠算得上合格的教師了。但是拜讀了管建剛老師的《不做教書匠》之後讓我明白"一個老師千萬不要只滿足於做一個普通的教書匠",應努力做一個胸懷大志的教師,做一個稱得上智慧的教育達人,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有方向感,有約束感,有責任感,有上進感,有專業感,有奮鬥感,有親和感,

書中有這樣一個例子:有位哲學家讓弟子們在麥田裏行走,並摘下一顆最大的麥穗,前提是隻許進不許退。結果,當哲學家說"時間到了"的時候,很多弟子兩手空空。因爲他們總在比較中,總以爲前面的機會還很多,沒有必要過早決定,於是一次次的錯失良機。直到此時,弟子們才恍然大悟:人要追求生命中最大的麥穗,就有把眼前的那個握在手中,纔是最實實在在的。

英明的選擇、果斷的決定,才能讓人生的幸福變得乾脆。但往往在日復一日的猶豫和比較中,我們"這山望着那山高",最後蹉跎了歲月。我想走入特教的很多老師可能和我一樣不是懷着一顆對特教的愛而來的,爲什麼報考了特殊教育師範學校?可能爲了能順利地留在城裏,可能爲了避免普校繁重的升學壓力,可能爲了離家近點等等。但是當選擇變成現實之後,之前選擇的原因都成爲過去,不管你喜不喜歡、願不願意,既然現在你從事了特教,就要排除雜念,全身心地投入目前的工作中。

這是對學生、家長負責的表現,也是對自己負責的表現。家長把自己的飽受命運摧殘的心肝寶貝交付到你手中,把對孩子的歉疚、對未來的希望、對缺陷的補償都寄託在你身上,你就更應該認真對待這項工作,告訴自己要傾其所能,努力做到問心無愧。人生在世,"一個人的活法有很多種,歸根到底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精神立身或者富貴立身".選擇了教育就意味着告別了"富貴立身",那麼要做到"精神立身",唯有"握緊自己手中的麥穗",明白自己是幹什麼,這是一名教師必須具備的方向感。

一本書,可以是一面鏡子。《不做教書匠》當之無愧。

當我們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時候,別忘了捧起它;當我們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時候,別忘了照照它。它會給我們一種力量,一種使我們勇往直前的力量。

教書匠讀後感3

最近,我一直在讀《不做教書匠》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管建剛。起初是被它的書名說吸引。

本書作者管建剛是一位特殊的教師。他用對聯來談論他自己“病重一年,休養兩年,經商三年,農村八年。七代耕田,八面無書,九九冬,十年板凳。”也許正是這種獨特的人生經歷使管老師成爲一位獨特的老師。

當然,我喜歡讀這本書,不僅因爲管老師這份與衆不同,更因爲這本書的內容給了我很多啓發。結合我自己的工作經驗,我有了更多的新見解。

舉其中一個例子——“教育,從小做起”,我也有同感。它說:只有那些願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那些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一件大事不就是由無數小事結合而成的嗎?

的確,作爲老師,我們每天面對的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需要花很多時間做的都是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例如:早上到學校,進了班,看看是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在這裏,如果沒有人,是什麼原因?誰沒有完成作業?爲什麼?學生們在課間休息時吵架,不得不調解等等。雖然這些都是小事,但是這些小事是我們老師的日常工作,通過這些小事來教育學生,是我們的工作。

這本書還講述了一個哲學家的故事,他讓他的門徒去麥田裏摘最大的麥穗,條件是沒有人能回來。因此,當哲學家們說“時間到了”時,很多門徒都空手而歸。

因爲他們總是在比較,總是認爲前方有很多的機會,沒有必要過早的做出決定,所以一次又一次的錯過了機會。直到那時,門徒們才突然意識到,追求生命中最大的麥子的唯一方法就是把你面前的那粒拿在手裏。

這個故事的重點是,不管你喜不喜歡,不管你想不想做,不管它離你的期望有多遠,既然你已經在做了,你需要全身心地投入進去。讀到這裏,我也有些慶幸,慶幸的是,我是一個牽着麥子的手,踏實的工作,踏實的管理自己的生活。只有珍惜現在纔不會抱怨,纔會感到幸福。

隨着我閱讀深入,我真正理解了作者的觀點,那就是要求老師用心做事。《不做教書匠》意味着心中要有教育的終極目標

最後,我想說,面對成長中的孩子,我們應該更寬容,更愛他們。我們不僅要關注他們的知識儲備,還要引導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不要做教書匠,要做一個辛勤的園丁!我相信,在教育的過程中,孩子們就像一朵朵鮮花,即使經過風雨,也會有一天盛開,讓我們期待着春天的到來!

教書匠讀後感4

書本發下來,我花了兩個小時就看完了。時間短暫並不代表我對待此書的態度是陽奉陰違,而事實上恰恰與之相反。我懷着無比虔誠的態度抱着同等量的觀念想要啃完它。我想只有啃這樣的詞,才足以表達我對不做教書匠,這句話的認同。雖然我並不是完全以贊同式的方式全盤去接受它。

首先,我不做教書匠。我的理想曾經以秋風掃落葉的架勢紮根在我的心裏。但現實是,將理想這桿秤以截然相反的方向拉直了。於是,我做了老師,並且在教育的這個崗位上渾水摸魚,摸滾打爬。管建剛告訴我,教育恰恰是一個可以實現理想和抱負的事業。它不僅可以將你的精神提升到一個別人無法企及的高度。而且它能讓這個無法企及的高度一直延續,延續到下一個生命將要的開始。所以有人說:“教師是最神聖的職業。”神聖不是別人給的,而是自己努力去找到的那個深度。

其次,書本告訴我要做一個有方向感,約束感,責任感,上進感,奮鬥感,專業感,親和感,智慧感的八感老師。而我以自身的實踐出發,總結爲,我們要做一個有理想的智慧型的老師。理想一詞,及其遼闊,有理想的老師必定會有其奮鬥的目標,並且爲實現這目標而努力上進。只要別把這理想當成是空頭支票的夢想,那麼其他的都是依附在其身上的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本能感覺。這些感覺在理想面前,就好比是小河仰仗着海洋,只要這大海就在前面不遠的地方,那麼小河的方向就是大海。這讓我想起薛林的《小河》。

小河(薛林)

小河,

唱着激昂的歌兒,

自山谷中奔來。

我問:

去哪裏?

她說:

大海。

那麼作爲老師的我們,跟這小河又有多麼極其相似的地方。只要我們不爲僅僅做個教書匠而端坐在教室的桌椅板凳上。不僅僅是爲了拿着月末的獎金而對學生說:同學們,上課。那麼教育便會讓我們成爲一個有着八感的好老師。這讓我想起前段時間去揚州聽課的時候遇上的那一批人,那一批敢於打着爲了孩子的口號而勇敢地站出來的老師們。他們用他們的努力和見識告訴我,原來教育真不是授教,傳道,解惑而已。它還可以以正確的,用心的,深遠的思想去感染其他人,使得我們真正的像魯迅那樣,發自內心的呼喊一句:救救孩子。

然而一個好的教師僅僅有理想也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實現理想的能力和資本。所以我們需要智慧型的老師。這智慧型的老師不是指天生具備老師才能的天生教育家,而更多在意得是後天對教育專業能力的培養和對這份事業的思考。這就需要我們老師不斷地探索和發現,閱讀和進修。以此來滿足那不僅僅是一杯水的需求了。

所以,這本書是一本簡單的書,但是簡單的背後卻給與了我無窮的思考和能量,讓我對教育這份事業有了更加肯定的想法和更加堅定的步伐。

教書匠讀後感5

拜讀了管校長的《不做教書匠》,頗有感觸。這是一部充滿人情味的,讓人感動,又能催人奮進的著作。不做“教書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師;做一名有約束感的教師;做一名有責任感的教師;做一名有上進感的教師;做一名有奮鬥感的教師;做一名有專業感的教師;做一名有親和感的教師;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師。” (《不做教書匠》)只要我們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學生,我們每天都很努力地學習着,工作着,始終跟着時代的腳步在前進,我們就能成爲學生心目中的好教師。這是最重要的!

教育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這項工作固然需要經驗的支持,更需要智慧的決斷。一個教師是否具備專業水準正在於他是否具有教育實踐的智慧,能否使教育的設想和意圖在智慧、愉悅的實踐中得以完成。可以肯定地說,一個愛敲教鞭的教師還不具備專業水準,一個愛發脾氣的教師也不具備專業水準。具有專業水準的教師是睿智的、平和的、博大的,他們能從多元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他們能從人的心靈深處出發,找到教育的契機和力量。他們還具備創生教育資源的能力,教材只是一個例子、一個樣本,他們能夠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造出更符合學生的學習特徵以及自己的教學個性的方法來。嚴格意義上講,教師不是知識的象徵,而是智慧的象徵。

反思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時敲教鞭、發脾氣,對學生缺乏細緻有效的心靈溝通,所以在教學中找不到教育的契機——學生作業沒完成,原因何在,如何彌補?學生違犯了紀律,原因何在,如何改正?甚至是課堂上學生答錯了問題,我們又有多少思考、面對的機會呢?

如果說教師的人格力量是一種無窮的榜樣力量,那麼教師的愛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陶行知先生說得好:“捧着一顆心來,不無私奉獻愛心的典範。所有的學生,都十分需要老師的愛。老師的愛與尊重是照亮學生心靈窗戶的盞盞燭光。我感謝這本書,它讓教師們從中汲取力量,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以更多的激情投入到教育實踐中去。

我國古人云:授人魚,不如授之漁。當代教育界流行一句名話,即“教是爲了不教”,並把它視爲教學的最高境界。國外教育界提出“遷移而教,爲遷移而學”。可見重視學生的後天學習、後天發展,是最科學的教學方法。回顧自己的教學,大部分時間只是老師所說的教書匠了。

我想,教師只要立身不做教書匠,以管老師所說的始終保持目標感、約束感、責任感、積極感、學力感與專業感,孜孜不倦地學習、思考、實踐,就一定會感到教育的快樂,做一位心中永遠有追求的教師,真正成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所以,從現在開始,調整心態,勇於實踐,讓我們在責任和方向中快樂成長,豪情滿懷地向着我們的夢想進發!

教書匠讀後感6

今年暑假裏,我讀完了《不做教書匠》這本書,讀完以後確實像書中的序言所說,“你很幸運,發現了這本書”。

這本書由淺入深地分別論述一名年輕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與方法。這對現今年輕教師中普遍存在的急躁、浮躁心理來說,無疑是一劑“苦口良藥”。管老師把自己成功的.經歷與振聾發聵、令人驚醒的經典故事結合着,向我們年輕的教師們講述着教師如何才能更成功。這既是一部對於青年教師來說這是一本量身定作的勵志書,而對於上了年紀的老師也是一本提高修養,修煉“內功”的教科書。

這本書凝聚着管老師的教育人生經歷與教育智慧,它告訴我們一名教師的“出身”並不重要,一名教師在教育的歷程裏跌倒過也不可怕,只要我們在教育的十字路口選擇好方向,在教育的過程中不斷的反思、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實踐,再不斷的反思、學習、實踐,終究會成長爲一名有智慧的教師的。我敢說這本書絕對值得我們年輕的教師一讀,這本書處處體現着對教師這一特殊羣體的“終極關懷”,對今天我們的教師來說,比所有的教育理論性的書籍更值得一讀。讀後我深深感受到作者管建剛老師強烈的責任感,感受到他對教育的無限憂患,對年輕教師的無限希望。他針對教育現狀和年輕教師的思想言行,與青年教師聊人生,談教育。書中講述了一個個令人警醒的教育案例,他心平氣和地將社會對教師的期望告訴青年教師,他以他的熱情、智慧和廣博的知識來激勵青年教師。

全書的字裏行間,無不體現着他對教師羣體的“終極關懷”,可以說,他是以教育生命和教育人生的鍛造爲己任來寫這本書的。因此,“教師”被人戲稱爲“教書匠”。我從心裏不喜歡這個稱謂。一個充斥着功利性的“匠”字,把“師”的神聖和崇高全淹沒了。但反思一下,作爲一名教師,只把目光集中在一個分上,把快樂建立在孩子們認真完成了冗長的作業,坐得筆直地聽講,做事情以老師的意志爲準繩,把判斷好與壞的標準狹隘地定義在成績和是否聽話上,而對孩子們真正喜歡什麼,對什麼充滿好奇和迷惑,卻不聞不問的老師,不就是一個教書匠嗎?“教書匠”和“教師”相同的都是一種職業,最大的差別也是根本上的差別就是:教師是一種理想;而教書匠卻是一種餬口的工具。前者是引導學生學習,開發學生的思維和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後者只是把自己的知識灌輸給學生。

有機會的話,推薦各位老師去看看這本書。你就會發現受益良多!

教書匠讀後感7

初看《不做教書匠》題目,腦海中會有一個疑問:“教師不做教書匠,那做什麼?”隨着閱讀的不斷深入,逐漸明白了作者的是要求教師們用心做事,不做教書匠是爲了心中要樹立起教育的最終目標。不做“教書匠”,要“做一個有方向感的教師;做一個有約束感的教師;做一個有責任感的教師;做一個有上進感的教師;做一個有奮鬥感的教師;做一個有專業感的教師;做一個有親和感的教師;做一個有智慧感的教師。”

教育是充滿實踐性的工作,工作中固然不可缺少經驗的支持,然而還需要智慧的決斷。一個教師的專業水準正體現出他是否充滿教育實踐的智慧,能否使教育的設想和意圖在智慧、愉悅的實踐中得到順利完成。可以說,愛敲教鞭的教師還缺乏專業水準,愛發脾氣的教師也缺少專業水準。具備專業水準的教師是睿智的、親和的、充滿愛心的,他們能從多個角度去考慮問題,反省自己,解決問題,他們能從孩子的心靈角度出發,找出教育的契機和展示教育的力量。他們還具備創造教育資源的能力,教材只是一個模板、一個樣本,他們能夠從孩子的實際表現出發,創造出符合孩子的不同特徵以及反映自己個性的方法來。某種意義上講,教師並不是知識的代表,而是智慧的象徵。

反思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自己,與孩子們仍缺乏細緻有效的心靈溝通,所以在教學中還找不到教育的良好契機—孩子練習完成不好,原因何在,如何彌補?孩子違反常規習慣,原因何在,如何糾正?活動中孩子答錯問題,我又有多少思考和麪對呢?

這個寒假,零零碎碎的就閱讀了這本書,做了這篇讀書反思,應該說還算用心。希望在此次閱讀反思中能理清思路,在今後的工作中努力做到沉下心,踏實做事,告別浮躁。上學期,我對教材鑽研不夠,課前大多借助於教案,這學期開始,我會哎課前仔細閱讀、鑽研教材,設計教學方案,及時總結,查漏補缺,發現彌補自身的不足;與此同時,還要樂觀的面對一切,困難也好,挫折也罷,坦然面對,因爲沒有誰能永遠一帆風順的。取得成績時,不沾沾自喜,微笑已足夠,時刻告誡自己:路還很長,我不能抱着成績睡大覺,否則,醒來後,一切都已晚了。

“不做教書匠”,要我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孩子,每天都努力地學習,工作,緊緊跟隨着時代的腳步前進,我就能成爲孩子心中的好老師。

從現在起,調整心態,勇於實踐,努力學習,做一名具備專業水準的教師,將是我長久的追求。

教書匠讀後感8

由於老師的推薦讓我讀起了管建剛的《不做教書匠》,剛拿到書時,書名深深地吸引了我,讓我細細的讀起……

作爲一名剛入教育行業的新老師,這書讓我們新教師受益匪淺,文字的表述並沒有讓你覺得很難讀懂,反而很吸引人,作者用一個一個小故事,小典故引導我們新教師做一名有方向感、約束感、責任感、上進感、專業感、奮鬥感、親和感以及智慧感的老師。讀着讀着,就彷彿身邊有一位前輩老師在傳授他的教學經驗以及心得,幫助我們新老師少走彎路。

第一章節告訴我們要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師,作者在書中寫到:“作爲一名年輕教師,如果你想在教師這個行業裏成爲物質上的大亨,那麼我真誠地勸告你,最好趕緊離開這個行業,你想在精神的天堂裏尋求物慾的膨脹,那將會無功而退。”的確,教育這一行,得到物質以及財富遠不能滿足虛榮的心,你若衝着在教育這行業成爲富翁,那真的趁着自己年輕要考慮清楚,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們必須要做一個選擇,帕瓦羅蒂的選擇,一個洗廁所女工的選擇,無論什麼行業,要學會自己做選擇,做一個能符合實際的選擇,並且自己要用心去做,投入堅持去做,那麼,你也就成功了!不管當初我們是因爲什麼原因選擇教育,既然選擇了,我們就用心去做,“當你投入地工作的時候,你就會感受這份工作的意義和樂趣,正像你投入地戀愛時,會覺得戀人是那麼可愛,連那些缺點,也一併爲你所疼,爲你所愛。”作者的話風趣幽默,常常給人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正視教育的幸福感,可能現在教師更多的是對教育的抱怨,作者也在書中提到自己在教育中的幸福,一個學生不願意跟自己最親近的父母抱怨,哭訴,反而跟自己的老師,那種幸福感真的難以言喻,“我時常覺得,以和學生純潔相處爲主的生活方式,是一種幸運。和學生在一起,可以完全放下虛假的面具。和學生交往,是一種愜意的事,是一個永遠美麗的童話,有一天你贏得了孩子的心,那心是純金的,無任何雜質”。對呀,“每個孩子的心靈就像荷葉上晶瑩剔透的露珠,年輕的你要盡一切可能,想辦法呵護她、保護她……”這是一羣可愛的孩子們,能微笑着傾聽學生講述,微笑着讚許,微笑着撫摩孩子的頭,那對學生來說是一種無法比擬的快樂。如果說教師的人格力量是一種無窮的榜樣力量,那麼教師的愛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所有的學生,都十分需要老師的愛。

不做教書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師;做一名有約束感的教師;做一名有責任感的教師;做一名有上進感的教師;做一名有奮鬥感的教師;做一名有專業感的教師;做一名有親和感的教師;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師。”這是多麼美好的希望,讓我們懷揣着愛,投身到幸福的教育中,感受教育的幸福!

教書匠讀後感9

最近不知什麼原因,就是寫不出東西。每天的生活都發生着很多感人的事情,自己也留心積累了不少的素材。可是每當自己坐在電腦前,腦子裏就是一片空白,想不出一個句子、一個詞語,寫作出現了“失語狀態”,鍵盤上敲不出一個字來。這種狀態我不知道會持續多久,心裏焦躁不安。有時甚至還擔心會不會從此就寫不出文章了?着急也沒有辦法,我只有放棄寫作,還是靜下心來讀點書吧。就這樣,在今天,終於讀完了校長的贈書《不做讀書匠》。

縱觀全書,有這樣的一句話

“實踐是孕育思想之花果的肥沃土壤”(第149頁)。我極爲贊同,並深有感觸。

20xx年年底,我開始了自己的閱讀生活。過去的兩三年裏,我讀書只是爲了求量,根本談不上系統性、目的性,逮住一本是一本,胡吃海塞地吞嚥,看得腦子亂哄哄的。與別人交談的時候,口裏蹦出來的都是書中這個大家、那個學者的觀點,自相矛盾的現象時有發生,自己卻不自知。

出糗多了,就有了自知之明。羞愧的我就特別渴望擁有自己的見解,發出自己的聲音。當時我苦無良策,還是選擇了讀書。那時自己一直相信,讀書就能讀出明白來,讀出明白也就能活出明白來。

三年過去了,成效並不大。

20xx年3月初,開學後的第一週,我根據教材的內容設計了一個訪談調查的實踐活動。從訪談問題的設計、訪談對象的選擇、學生訪談過程的注意事項、活動小組的分工安排、訪談後感受的資料整理、分析以及最後結題報告的撰寫,我一點一滴地做到最後。靜下心來讀書,我可以毫不費力,但靜下心來做事,我從未有過。每次做事,我都是在腦子裏過一遍,自認爲懂得了,就動手草草地完成。

整個活動結束,我沒有疲憊的感覺,胸中反而充滿了愉悅感和成就感;整個活動結束,我發現自己好似學會了深思,對所讀的教育理論有了自己的真正理解。我感受了做好一件事是這樣的快樂。接下來,我又嘗試着讓學生自己做小老師,到講臺上講課,我走下講臺;學生訪談調查後,我也尋求突破,對被採訪的老師進行了回訪……

就這樣,在一件又一件的做事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實踐中,我從封閉的讀書狀態中慢慢地走出來,開始積極地做事,並在做事中學會思考。在思考中,我發現我的心胸變得比以前開闊了。比如,以前自己的學習之路只有一條那就是讀書。現在已擴展爲三條:讀書、向身邊的人學習和做事。

真地感謝這句話——

“實踐是孕育思想之花果的肥沃土壤”,它道出了我的心聲。

教書匠讀後感10

在拿到《不做教書匠》的那一刻,我的腦海中就浮現出一個疑問:“如何做,纔不算是教書匠呢?”帶着疑問,我開始細細品味起此書,書中管老師利用一個個鮮活靈動的小故事給我們談人生、講教育,在閱讀的同時,我也逐漸感受到管老師所說的“不做教書匠”就是要求我們廣大教師要用心做事,不做教書匠就是要求我們教師心中要有教育的終極目標。不做教書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師;做一名有約束感的教師;做一名有責任感的教師;做一名有上進感的教師;做一名有奮鬥感的教師;做一名有專業感的教師;做一名有親和感的教師;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師。

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教育是朵帶笑的花。是呀,世間最美麗的東西是什麼?是微笑;最動人的表情是什麼?是微笑。有的時候,一個微笑會讓你的心情頓時好起來;有的時候一個微笑可以化敵爲友,微笑的魅力,有時遠出意料之外,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吝嗇與自己的微笑。正如管老師所說:“我們對學生微笑,生活就對學生微笑,學生也就微笑着面對生活。”可見,教師的微笑對孩子是多麼的重要,孩子是天真的,他們不希望老師是兇巴巴的,他們不願意看到老師整天板着臉孔訓斥他們。當我們用微笑面對他們時,能給他們創設一個寬鬆愉悅的心情,使他們感到親切、溫暖,也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微笑的教育是孩子喜歡的、嚮往的教育。如:在課堂上,當我們提問時,很多時候會發現孩子們其實知道,但就是沒信心舉手發言,這時如果我們能微笑着向他點點頭或微笑着做一個手勢,他們會馬上從微笑裏感悟到老師對自己的喜歡、從溫柔的目光裏讀到鼓勵,隨之就會找到自信、積極發言。又如:我班有個叫欣怡的孩子,初來時她哭鬧很厲害,每天她都是“死”拉着奶奶的脖子、衣服或頭髮不放,每次我們都會微笑着費力得把她硬抱過來,還微笑着安撫家長安心的離去,我們的手好幾次都被她給抓破,但我們還是以微笑對待她,逐漸地她從我們的微笑中感受到了老師對她的關懷;感受到了老師的親切;感受到了老師就像媽媽一樣的關心自己。不久她就獨自進教室了,還能主動和我們老師問早,這次去她家,她還拿出了自己的好東西給我們吃。

很多人在提到教師時,總會與“嚴肅”、“不苟言笑”聯繫在一起。其實,通過實踐,“微笑”的力量纔是無窮的。恰當適時給孩子燦爛的微笑,會讓孩子身心愉快、輕鬆學習,與教師親密相處、無所不談,心靈交融。微笑或許是架起師生情感橋樑的紐帶,活躍的課堂氣氛的創設少不了微笑的潤滑劑。今後,我會在孩子們取得成功時,用微笑送去欣賞;在孩子感到失落時,用微笑送去鼓勵;在孩子犯錯時,用微笑送去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