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釣魚》讀後感

《釣魚》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95W 次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釣魚》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釣魚》讀後感

《釣魚》讀後感1

在《莫泊桑短篇小說精選》中,有着許多感人的故事,釣魚就是其中的一篇。

《釣魚》講的是:兩個要好的釣魚愛好者在一場戰爭中,忍不住想釣魚的心情,悄悄地出了城,來到了城外一個常來的池塘邊釣魚。爲了不被敵人發現,他們躲進了身旁的蘆葦叢中,希望能躲過一劫,可敵人最後還是發現了他們。敵人把他們誤認爲是間諜,是來監視他們的,就審問他們。他們不說,敵人便殺了他們倆,魚也成了敵人的戰利品。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不要爲了自己的利益,生命,不惜犧牲別人的生命和鮮血,要想到集體,想到他人。爲了大局找想,甚至捨己爲人,寧死不屈。

一個寧死不屈的人的死,一個視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的人的死,一個對國家對社會做出貢獻的人的死,又有什麼遺憾可言呢?正如“人必有一死,有的重於泰山,有的輕於鴻毛”這句話所說,有的人嘴上說得好,可實際做不到這樣壯烈!

我想,這是我們一生要努力做到的。所以,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做起,從現在開始爲目標而奮鬥吧!

《釣魚》讀後感2

“當我想起我們的故事,想到從那個早晨開始,我們這從未分離過的一人分開了,我真希望——即便過了二十年也是如此——希望他不曾離開,不曾收到那封調動通知。在那個通知到來之前,一切井然有序:父親每天早晨出門上班,在露天市場擺攤賣生鮮食品的母親照料我和我的五個兄弟姐妹。而我們就跟阿庫雷大多數人家的孩子一樣,得去上學。萬事都順其自然。我們很少去想過去的事……我將成爲飛行員,或者是尼日利亞總統,或者是個大富翁,買得起直升飛機——因爲未來在我們手中。未來是一塊空白的畫布,一切都有可能。然而,父親調去約拉這件事改變了這一切:時間、季節和過去變得重要了,我們對過去的渴望甚至超過了當下和未來……”這是一個關於救贖的故事——《釣魚的男孩》是尼日利亞作家奇戈希·奧比奧瑪第一部長篇小說。主人公本傑明一家住在尼日利亞西部的阿庫雷。趁父親不在,團結友愛的兄弟四人來到一條禁河釣魚,他們遇見了瘋子阿布魯。阿布魯預言四兄弟中的老大會被另一個兄弟殺死。就這樣,預言在親兄弟間埋下仇恨的種子,他們再也不似從前親密,關係愈來愈僵。慘劇也真如“預言”所說,接二連三地在這個家庭上演。

書中那可怕、可惡的詛咒,在我耳邊久久迴響,刺痛我的內心,讓我久久不能平靜。那瘋子的胡言亂語卻讓猜忌、仇恨植入兩個孩子的心田,甚至爲此失去了性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一句話的力量有多大?在一個人面對歧途,一句呵護、關懷和鼓勵的話語,或許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一句惡語或許會毀到一個人的一生。 這也讓我想到了作爲教育工作者的我們,語言是我們實施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之一。我們的對象是孩子,我們的親密戰友是家長,用好語言這一把雙刃劍,能更好的爲教育服務。

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除了用我們的言行在校教育、影響、引導我們的孩子健康成長,與家長“統一戰線”,緊密合作,還能讓教育更上一個臺階。那如何能做到“統一戰線”,緊密合作呢?善用語言,加強良好的溝通很重要。

戴爾·卡內基說:“將自己的熱忱與經驗融入談話中是打動人的速簡方法,也是必然要件。”作爲一名班主任老師,在與家長溝通時,應將心比心,學會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站在家長的角度去想其所想,急其所急,注意保持談話氛圍的愉悅。

與家長作個別溝通時,特別是與個別個性較強或在行爲、學習方面較特別的孩子的家長談話時,千萬別像審判一樣。孩子出現錯誤,家長心裏也一定很難受,這時,作爲班主任老師,如果與家長談話的語氣是帶有不滿的情緒的話,這樣的談話就變成了指責。家長與老師就不能站在同一平臺上進行有效地溝通和交流,那這樣的溝通更是無效的。往往只是老師單方面的講,家長彷彿就是一個聽衆、受衆、連帶受罰者。過後,家長會很容易將之前在老師那兒所接受到的負面情緒無意識地以打、罵的形式轉嫁給孩子,這樣,就不能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與家長談話保持愉悅的氛圍,讓家長放下心中的顧慮,與老師真誠交流,找出問題所在,共同找尋合適的方法,共同教育,使問題真正得到解決。

很多時候家長主動找到老師談話,他們需要的不是想聽孩子的表現是如何如何糟糕,而是想從班主任老師這兒得到一些教育方法的專業指導意見。一百個孩子就可能有一百種方法,對待每一個孩子的方法都不可能千篇一律,也許這種方法對這個孩子很有用,但對另一個孩子就效果不明顯。所以平時工作中就應注意收集孩子們一些細微的信息,讓自己對孩子們有更多瞭解。善於發現孩子的亮點,真誠、具體地讚賞孩子,哪怕是誇獎孩子一個細微的動作。在與家長溝通時,關注孩子的這些細節,能讓家長感受到老師對孩子的那份關注和愛,會更願意與老師形成合力。然後再根據對孩子具體情況的瞭解,給家長提供一些專業的教育指導意見,從心理學、教育學等方面幫助家長分析、瞭解孩子或一些教育問題,提供一些具體、操作性強的實踐方法。家長對這些理論聯繫實際的方法會更加信服,家長的信任就會使溝通更加有效。

適當的時候,要與家長“唱反調”。與家長談話時,常常會聽到一些家長抱怨:“哎,我那孩子一無是處,不是課間亂跑就是上課不專心。” “老師,我這孩子沒救的了,我什麼方法都用了,還是那麼差。”……這時,老師切忌再“踩上一腳”,學會與家長唱唱反調,能使溝通更順利、有效地進行。當家長總在批評自己的孩子這不好、那不是時,我們就別讓這樣的負面氛圍繼續延續,因爲這樣只會達成一個無效的共識——孩子很差,沒有辦法了。作爲家長,其實並非真的要放棄自己的孩子,講一些泄氣的話也是一種宣泄。所以,適時轉換話鋒,在家長面前說說孩子表現好的地方,尋找孩子的閃光點,講講孩子表現好的一些具體事例。這樣能使家長內心感到溫暖,當聽到老師具體而真切的評價,家長會感受到老師其實非常重視自己的孩子,時刻都在關注他,並沒有放棄自己的孩子。正能量的傳遞,能使家長得到力量、看到希望,願意配合老師、嘗試其他的教育方法進行教育。當家長擁有這樣的正能量之後,再與他分析孩子做得不夠好的地方,一同尋求有效的方法,這時,家長也會變得積極、有動力。

與家長良好的溝通,能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反之,將很有可能將學校、教師與家庭、家長推向一個對立面。瘋子阿布魯的詛咒時刻警惕着我,教育者千萬別在日復一日看似繁瑣的工作中,忘了初心,讓自己成爲另一個阿布魯,給身邊的人,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家長帶去有心、無心的“詛咒”。我們的語言應該像太陽,照到哪裏哪裏亮。我們與家長一起攜手,讓孩子們迎着太陽詩意綻放!

《釣魚》讀後感3

今天我們學習了,《釣魚的啓示》這一課,這一課是作者的爸爸教會了自己如何面對人生道德的抉擇的時候,該怎麼辦的。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作者在11歲時,和自己的爸爸在湖邊釣魚。在10點鐘的時候,作者釣上來了一條很大的鱸魚。他的爸爸和他都得意的欣賞着這條魚。可是現在是10點鐘左右,離鱸魚開放捕撈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爸爸讓他把魚放了,作者很不樂意,但是看着爸爸的那張不容爭辯的臉。只好把魚放了。34年後作者已經成了,紐約著名的`建築設計師。當他面臨道德的抉擇的時候,往往會做出正確的判斷。

這個故事說明了:誠實守信、遵紀守法、信守諾言是做人的根本。如果說你這個人就連這幾點都做不到的話,你就是一個失敗的人。要想自己是一個成功的人,就應該做到上面的幾點。

《釣魚》讀後感4

今天我們學習了《釣魚的啓示》,學完之後,我懂了非常多。文中的作者在一個小島上釣魚,然而在距此島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的時候,作者好不容易釣上來了一條大鱸魚。儘管這鱸魚又大又美,儘管作者和作者的父親都非常喜歡這條鱸魚,儘管無人知道作者是什麼時候釣到這條魚的,但作者的父親卻義無返顧地說了聲:“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就是這句話,讓我想了非常久,感觸非常深。

作者的父親當時說這句話,他也一定會有心裏鬥爭,不過,他在誘人的鱸魚和自己的道德精神上,他說了不。雖然只是一個字,但這就是一個人的道德觀念。正如作者的父親說的那樣,道德只是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非常難。也正是這句話,使作者的人生從那一刻開始,步入了正軌。

人們經常都說道德,道德,那麼,道德離我們有多遠?其實就在我們身邊。見到走道上有紙團,將它仍進垃圾簍裏,這就是道德,把倒下的告示牌扶正,這就是道德,將釣到的鱸魚放回湖中,這也是道德。

老師曾講過,把不歸自己的東西拿走,這是不道德的行爲。這些東西有的非常誘人,所以非常多人都會進入“兩難”的抉擇,包括作者。如果有一個導師對你說“不”,那麼我相信,你以後再遇到這種事,你一定會順其自然地說“不,這不是我的東西,我不要”,所以,道德必須從小做起。

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放棄充滿誘惑的,不屬於自己的金錢,權利,地位,是每個人非常難做到的,也是每個人必須都要做到的……

《釣魚》讀後感5

“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面對那誘惑的“魚”——釣魚的啓示讀後感。”三十四年前,《釣魚的啓示》作者的父親這樣告訴作者。生活中也有許許多多、各種各樣、誘惑人的“魚”。

就在前不久,深圳機場就出現了這樣的事:一位清潔工阿姨在打掃衛生時,無意中發現了兩個大紙箱,便把紙箱帶回了家。清潔工打開一看,竟是金燦燦的耀眼的黃金,很想佔爲己有。她回想了場景,認爲附近並沒有人看到,就產生僥倖的心理,守着兩箱黃金到天亮,讀後感《面對那誘惑的“魚”——釣魚的啓示讀後感》。沒想到第二天就有人找上門來,兩個大紙箱的失主——一家首飾公司在警察局報了案,尋到了這位清潔工阿姨,並在法院起訴了她。清潔工阿姨被判了“非法侵佔他人財產罪”,受了“牢獄之苦”。

只爲一念之差,便終生遺憾。因爲清潔工阿姨撿到紙箱後沒有及時報案,而是心存貪念,鬼迷心竅,產生了僥倖心理,導致了錯誤的發生。如果當時清潔工阿姨立刻報案,等待失主,結局就完全不同。

子曰:“君子慎獨。”就是說:當你只有一個人時,不能認爲沒有人觀察你就隨心所欲,其實四周正有無數雙眼睛在注意你,所以我們對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受到良知、道德、正義的洗禮,甚至法律的約束。我們要在心中時刻支起明辨是非的天枰。

道德就像良好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而是長期的從小培養,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小到雞毛蒜皮的瑣碎小事,大到大是大非的道德問題。有人在時應該明辨是非,沒人在時就更應該用良知剋制自己的貪慾,約束自己的行爲。

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就是你的良知,你的道德。

《釣魚》讀後感6

今天我們學了一篇課文,題目是《釣魚的啓示》,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十一歲的小詹姆斯和爸爸在島上釣魚,他想釣翻車魚,沒想到釣的是大鱸魚,這條魚足有10公斤,詹姆斯非常想帶回家,但是離允許釣鱸魚的時間還差兩個小時,爸爸就教誨詹姆斯不管幹什麼事都要遵守規則,詹姆斯聽了爸爸的教誨,把鱸魚放到了水裏,這一件事對詹姆斯影響了一生。“道德問題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正確與錯誤的問題,但是實施起來卻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當你面對着非常大的誘惑的時候。”

讀完了這篇課文後,它對我的啓發就是:不論幹什麼事情,都要遵守規則。可是,生活實際卻有人不遵守規則,比如:那裏寫着“不準餵動物食品!”有的人偏偏要喂;那裏寫着“要愛護小草!”有的人偏偏要踩小草;那裏寫着“不準亂扔垃圾!”可有的人偏偏要把垃圾扔到地上;那裏寫着“請按順序排隊!”有的人偏偏要插隊搶座。你們看看,這些就是那不好的行爲。

所以,我們要學詹姆斯的爸爸那樣遵守規則,這樣,我們才能在社會上立足!

《釣魚》讀後感7

《小貓釣魚》的故事我已經讀了很多遍了,故事講的是,有一天,貓媽媽帶着小貓去河邊釣魚,到了河邊,貓媽媽給小貓安上魚食,然後開始釣魚了,過了一會,一隻蜻蜓飛到了小貓的魚竿上,小貓抖了抖魚竿,蜻蜓又飛到了小貓的頭上,於是,小貓放下魚竿捉蜻蜓,蜻蜓又飛到了花叢裏,小貓怎麼也找不到,只好垂頭喪氣的回到了小河邊。小貓看見貓媽媽已經釣了很多魚,它就問貓媽媽:"我怎麼一條魚也釣不着呢?"貓媽媽說:"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那樣會一事無成的。"

我覺得爸爸媽媽說的很對,做事或者做作業的時候一定要一心一意,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一心二用,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做好每一件事。

《釣魚》讀後感8

今天,我們學了一篇課文,名字叫做《釣魚的啓示》學習完這篇文章後,我有了很大的啓發。

這篇課文主要告訴我們關於道德的問題,主人公是一個剛剛年滿11歲的兒童,他從小就能受到如此大的嚴格教育,我覺得,他長大一定是一位非常優秀的人,如果從小就失去了道德問題的教育,長大也不會有好的道德水準的。這篇文章有一個句子,讓我深受很大的啓發:“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學習完這篇文章後,我就是對這個句子的印象最大,因爲,這篇文章想告訴我們的道理就是這句話,學習完這篇文章,一定要把這個句子理解透徹,讀懂、讀明白,才能明白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真正含義。並且,學習完這篇文章後,我也有很大的改變,一次,我去文具店裏買幾支筆,這些筆一共是12元,可是那位阿姨給我找了15元,我當時還欣喜萬分,覺得自己佔了一個大便宜,可是,學習完這篇文章後,我對這件事情有了很大的看法,我就在晚上放學的時候,把多餘的錢退還給了那位阿姨,並且向她道歉。這件事情做完後,我覺得自己很偉大,雖然這是佔了一次大便宜,但是,我也覺得心裏很舒坦。真是應允了那句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學習完了這篇文章,讓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它給我上了一堂很深很深的課……

《釣魚》讀後感9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句話在中國恐怕是家喻戶曉,老幼皆知的了。

姜太公原來是住在殷商所在的領地的,且懷才不遇,當知道周文王的德行後,姜太公不顧自己已年過花甲,毅然離開故土,來西周尋找實現抱負的機會,可見姜太公並不像人們想象中的那樣,被動的等待着周文王的發現,而是積極主動的去尋找機會的。所以說,姜太公是並不是一個神仙般的隱士,而是一位胸懷大志,並積極採取行動以實現其目標的難得的人才。

從中我們獲得一些啓示:現在每天都有無數人忙忙碌碌爲自己尋找發展機會,然而有幾人達到姜尚的水平?腹中有真才實學,時機到時立即採取行動,在挫折面前能夠堅忍不拔靜待時機。善於思考,因此能做到見微而知着,由此而及彼。如果這些有點能夠具備,那麼又何愁找不到好工作呢?實現不了心中的夢想呢?

《釣魚》讀後感10

在我讀過的書籍中,最令我難忘的一篇文章是《釣魚》。

這個故事講的是我和父親在鱸魚開放日的前一天晚上來釣魚。因爲離鱸魚開放還有很長時間,可就在這時,我們竟然釣到了一條大鱸魚,魚鱗在月光下閃閃發亮,爸爸卻讓我把魚放進水中,我十分不解,十分氣憤,可又覺得爸爸的話是對的,因爲:還沒到釣鱸魚開放的時間,就算沒人看到,也要遵守約定。三十四年後那個男孩,已成了紐約一位着名的建築師了。

這篇文章雖短,卻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面對誘惑時,要有能力去抵制,不可以被魚給誘惑了。讀着這篇文章,我猛然想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我這人經常丟三落四,正因爲這個毛病,經常被媽媽批評,嘮叨。這不是嗎,我又爲自己不見了一塊橡皮怕被責罵而東翻西找。我垂頭喪氣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就連小鳥悅耳動聽的歌聲也不再討我歡心。正在這個時候我的腳踩到了一個硬東西,我不耐煩地把它踢了出去。結果仔細一看,哇!原來是一塊錢的硬幣。我欣喜若狂,心想:這下可好了,問題解決了,也不用被責罵了。我快速撿起來,沒人看見!我一蹦一跳地往商店走去,壓在心頭的大石頭頓時消失了,我的心別提有多高興了。但是,淘氣的紅領巾卻不時的飄在我的眼前,我放慢了腳步。心想:是啊!我是少先隊員,我怎麼可以做這樣的事來呢……

我把錢交給了班主任,並且很爲自己的行爲感到驕傲,撫摸着胸前的紅領巾我開心地笑了。後來雖然被媽媽責罵了,但我一點也不傷心,因爲我的內心是坦然的。

的確,心底無私天地寬。做人就要坦坦蕩蕩。能夠抵擋住誘惑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