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吳維庫的情商與影響力》讀後感範文大綱

《吳維庫的情商與影響力》讀後感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1W 次

【篇一:《吳維庫的情商與影響力》讀後感範文】

《吳維庫的情商與影響力》讀後感範文

何爲情商?領導管理者在工作中如何運用情商?簡意之,可以理解爲管理情趣的能力,吳教授指出:領導者應該學會並具備把思想植入別人頭腦的能力,他認爲:所有的工作事故都有與情緒失當有關。從這一層面是不是可以理解爲:如果在工作中能調動情緒,就可以調動一切。

吳教授的情商理論包含十五個表徵:樂羣性、穩定性、恃強性、興奮性、有恆性、敢爲性、敏感性、懷疑性、幻想性、世故性、憂慮性、實驗性、獨立性、自律性、緊張性。

作爲領導管理者,如何運用以上表徵呢?

從內部對自身而言,“應儘量獲得矛盾的知識”,多用自我教育、不斷完善、修復及提升自己的智慧指數,從而才能在具體情境中以矛克盾或以盾克矛;從外部對別人而言,首先,要從意識上不要忽視別人的想法,要全力傾聽,少用或慎用思維定勢及比較原理;其次,要注意控制情緒傳遞途徑,在語言、眼光、文字、表情、行爲等方面要降低自己的敏感性,增大鈍感性;再次,在策略選擇上要注意移情換位,要對事件中的自己、對方、旁人等利益相關人進行換位思考,儘量避免換錯位,甚至越位情況的出現,這就需要我們提升自己的處理能力及效率,少以已度人,並在此過程中始終保持熱情且不失當。

我們出現情緒失當,往往是因爲自信心不足,而自信心的不足往往是不能忘掉自我,即有時會把自己看得太重,而現實中自己不可能時時處處都位於重要位置,更不可能讓自己始終都扮演中心者的角色,但往往是這種時刻,更容易讓人產生“不如別人”的想法,這可能就是吳教授所說的“人人都有自卑情結”。

如何應對這樣的問題呢?

首先,要想獲得別人的好感,取決於你對別人的賞識,認可和讚美是激發別人關注和親近你的基礎。其次,要想使別人獲得你的好感,取決於你對別人尊重和寬容,畢竟,人不是工廠流水生產線上的產品,個個整齊劃一。再次,溝通的質量是問題解決的保證,孫子語:“致人而不至於人”,《金剛經》中的“空”、“如如不動”都暗示我們,溝通的質量取決於“自我”,用吳教授的話來說,就是“操之在我”。

如果我們都能懷着真誠、謙虛、不傳播不良情緒、不增大磨擦的態度,我們就能夠自我超越,提升自己的管理影響力,更好地工作,可能就會有高質量的效果回報。

【篇二:《吳維庫的情商與影響力》讀後感範文】

前不久,一位熱心的家長向我推薦了這麼一本書《情商與影響力》。剛拿到手的一剎那,粗粗翻了一下,覺得裏面蘊藏的都是一個個空洞的大道理,因而並沒有激起我閱讀的慾望。閒下來,仔細品讀了幾段,才發覺這本書有非同尋常之處,閱讀的慾望頓然而生,幾天下來我就把它“啃”了個遍。

《情商與影響力》這本書確立了“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的觀點,個人覺得這樣的觀點與理念是現代社會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

俗話說: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在這本書中,我最欣賞第四章中的處事理念——操之在我。每個人都會面對很多不如意或者吃虧的事情,面對這種境況時,如果可以做到自我解嘲,自我調節,從問題的另一方面去考慮其得失利弊,不好的事情也許可以變成好的事情。換句話說,一件事想通了就是天堂,想不通就是地獄。激情創造未來,心態營造今天。如果你的心情好,你會發現沙漠會爲你歌唱,小草會爲你起舞;如果你的心情不好,你會發現開放的玫瑰在流淚,奔騰的小溪在哭泣。

書上有這麼一段話,我覺得寫得很有意思

吃虧的人說:“吃虧就是福。”

丟東西的人說:“破財免災。”

膽小的人說:“出頭的椽子先爛。”

受壓抑的人說:“不是不報,時候不到。”

退職的人說:“無官一身輕。”

被炒魷魚的人說:“我把老闆炒了。”

掉進水塘也不必沮喪,沒準兒會有魚進兜裏。

看完之後恍然大悟,這不正像我們以前課文中學過的阿Q精神嘛,原來這阿Q精神也能成爲新時代的潮流理念。

當然,不可避免的是,在我們的生活中,人人都會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操之在我者”能將危機變成機會,將仇恨變成愛心,將失望化成希望,將嘆息化成歡呼……“操之在我”運用到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我們將受益無窮。就說上次吧——

那天,雨下得很大,凹凸不平的地面上已經積起了一個個小水塘。早晨,我打點好一切,撐着雨傘就出門上班了。豆大的雨點打下來,噠噠作響。惡劣的天氣使人難以行走。正當我抱怨這討厭的鬼天氣時,從我身後飛馳過一輛小汽車。“啊!”伴隨着一聲尖叫,只感覺一身涼意,等我睜開眼發現我的臉上、衣服上已經水跡斑斑。“這該死的司機!”我的火氣立刻冒了上來,“怎麼這麼倒黴!”沒辦法,只能折回家中,換套衣服再出門了。

回到家裏,我迫不及待地把心中的不快發泄在了老公身上。老公聽完我的牢騷,一邊幫我擦水,一邊說:“幸好,離家還不遠。”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我轉念一想:是啊,我還得慶幸呢!萬一已經到了學校門口,再折回來,不但心情更糟,上班還遲到呢!這樣一比較,我的心裏頓時舒暢了許多。換好衣服,我就趕着去上班了。

在我們的工作或生活中,也經常碰到類似的事情。比如說,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學生的成績還是不見成效,有人會開玩笑似地安慰道:“沒有努力,或許連現在的成績都沒有呢!”撰寫了很久的論文沒有得獎,心中一陣失落,但馬上又對着同事們歡呼:“太好了,有人請客吃飯了,掏腰包的卻不是我。”同事之間談論胖瘦,一身的肥肉令自己自卑不已,立刻想到不能就這麼簡單看輕自己,馬上自我安慰道:“比別人白白多一身肉,我還賺了。要知道,市場上的肉至少也要七八塊一斤呢!”……哈哈,我的“操之在我法”學到登峯造極、爐火純青的地步了吧?

所以說,境由心造,相由心生。生活就是一種選擇,你選擇什麼,你就得到什麼。如果你選擇痛苦,對自己說我怎麼這樣倒黴,你一定會覺得自己更痛苦;如果你選擇幸福,對自己說我是一個幸運兒,你一定會是一個更幸福的人。

有人曾說: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抱怨和指責,會使你活得會更加輕鬆。閱讀《情商與影響力》這本書,能使人心情舒暢,情緒良好。相信它能成爲大家的好朋友,它能幫助人和人之間締造一個和諧的社會。

【篇三:《吳維庫的情商與影響力》讀後感範文】

我是帶着批判和質疑的眼光翻開這本書的。老實說,要是由我推薦同類的書籍,可能會是比這薄得多的另外兩本。它們是《頂好人生》系列叢書中的《頂好父母》和《頂好醫生》。作爲關係處理的參考讀物,我覺得這兩本更簡明扼要,切中要害,而且它們對我們針對性更強。我想,有機會我還是會把它們推薦出來,這裏且按下不表吧。

我爲什麼會帶着批判和質疑的目光來看這本書?是因爲我對市場上所有關於人生指導、生存謀略的讀物先就有一種反感的情緒在。我認爲它們中的絕大部分都是從如何提高個體競爭力,達成個人目的的角度切入,與我所欣賞的,同時也是我們應該倡導的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思想從出發點上就有點兒格格不入。

或者這樣說,它們只是強調和停留在爲人生的技術層面,爲了達成個體目的而不擇手段的手段之一種或幾種。儘管它們中的大部分都不是真正的所謂不擇手段,都是提供了一些“好”的途徑,但是,缺少了對“道”的強調而闡述“術”,多少有些本末倒置的味道,容易跑偏。

比如《情商與影響力》這本書,我覺得就多少有這種傾向,過於強調影響和控制這個目的,即如何得到別人的合作,達成自身目的,而弱化了自身的主動付出和合作,即如何幫助別人達成別人的願望,讓人先就有一種警惕感。

但是,作爲組織布置下來的讀書任務,我還是認真把這本書讀了一遍。總體感覺,它在市場上這類書中還是比較優秀的一本,能夠帶給我們許多有益的啓示。

情商,用我自己的話來說,它就是一種能力,一種處理和主觀客體之間關係的能力。與之相對,智商,則主要強調我們和客觀客體——即沒有主觀情感的對象——之間的關係的能力。打個比方,獨自一人解決一個問題,哪怕只是一道簡單的數學題,用到的主要是智商;而要是由兩個人合作解決這個問題,就不僅需要彼此的智商,還需要彼此的情商了,因爲涉及到了兩個主觀體之間的如何以及能否合作好的問題。

再打個比方,即便是我們和動物之間的相處,都會帶有情商的參與,因爲動物也是帶有主觀性的客體。情商素質差的人,恐怕和動物都不能夠把關係處好,要麼不喜歡動物,要麼不被動物喜歡。當然,和動物的相處要比和人的相處簡單得多,不代表和動物處得好就一定和人處得好。從這個意義上,在的開頭,我先把這本書定位爲一本關於關係處理的參考讀物。

影響力,當然更容易理解,它是主體激發和改變其他主體感情和行爲的能力。影響力強的人,能把周圍的人凝聚在一起,使大家的認識和取向一致,從而合作完成單個個體無法完成或者完成不好的任務。能夠凝聚的人越多,這個人的影響力就越強,能完成的工作就越大、越多、越複雜,表面上看來,這個人的領導力也就越強。

現代社會,越來越是一個複雜的社會。人和人之間,人種和人種之間,國家和國家之間,民族和民族之間,從來沒有過像現在這樣多的交通和鉤聯。這一切,都帶來了的主觀客體之間的關係處理問題。關於情商的研究正是在這個基礎上產生的。我預計,情商研究必然會從個體走向羣體,未來或許會出現集體情商、民族情商、國家情商的概念,我們且拭目以待。

一篇簡單的讀後感文章,當然探究不了這麼複雜的問題。我之所以閒扯到了國家、民族、學術的層面,意在說明,情商素質在現代社會中,在無論是個體的發展,還是集體、國家、民族的未來發展中會越來越重要,越來越被強調。作爲個體,應該主動關注自身的情商素質,融入集體和社會,以獲得更好的人生體驗,愉快地度過自己的一生。

情商和影響力的關係不必多說,這本書的整體邏輯就是沿着個體的情商到個體的影響力再到個體領導力這條線展開的。情商素質高的人,能夠處理好和其他個體的關係,得到的認同,其影響力,進而到領導力自然就高。其實這個觀點我們本來也沒什麼疑問,大部分人更關心的還是怎麼着才能提高自己的情商素質,是不是提高了情商就能帶來所謂的成功。

在我看來,培養情商倒不必老把成功掛在嘴上,這樣未免太功利了。高的情商,先會使我們的人際關係有一個良好的局面,在這樣好的人際關係氛圍中,我們更容易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心理就容易找到平衡點,獲得更美好的人生體驗。這比所謂的成功值得追求得多。

當然,在這樣的身心平衡的狀況下,我們的競技狀態更佳,更容易培養和發揮自身所長,相對於那些情商不高的人來說,成功的機率會更高,這倒是不必懷疑的。然而,這種競爭意義上的成功或許只是我們培養了情商的`副產品而已。

如果只想着成功去培養情商,倒可能反而不利於情商的培養。道理很簡單,情商是幫助人際關係和諧的,而競爭,哪怕是所謂再公平的競爭,也是不利於關係和諧的。努力提高自身修養,得到的人的認可,最終達到了比爭更好的效果,將“爭”化於“不爭”中,是祖國哲學中的大智慧,需要我們認真體會。

那麼,我們就來看一看情商如何培養,作者吳維庫先生都給了我們哪些建議。

首先從審視和糾正自己的思維習慣和行爲習慣入手。我們在應對和處理所面對的各種事情的時候,經常會有一些“本能”的反應。這些所謂本能的反應,不管是思維的,還是行爲的,實際上是來自於習慣。我們應該對這些習慣進行審視和思考,把不利於自身發展和不利於和諧人際關係處理的習慣找出來,力改之。

改變舊習慣,建立新習慣是很難的事,多需要持續的內力和外力共同作用。內力就是自身的認知,外力就是我們主動尋求的外來的壓力。比如作者給我們提供了六個步驟:作出承諾、現在行動、關注結果、不斷重複、反饋糾偏、不要自責。我在這裏還想加一條原則,就是保持關注,即在新習慣真正養成前,不要放鬆注意,否則將前功盡棄。

其次是管理情緒。人和非人最重要的不同是人兼有感性和理性,同時,人能夠用純粹的理性而非通過本能來控制自己的行爲。面對一件特定的事情時,人有能力,至少有可能培養出這樣的能力,先於本能的反應,用理性來分析即將到來的本能的反應行爲對於問題的解決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從而有可能根據自己想要的目的調整自己的行爲。

吳維庫先生把情商素質分解爲五個方面的能力:認識自身情緒的能力;妥善管理情緒的能力;自我激勵的能力;認知他人情緒的能力;人際關係的能力。我把它們簡括爲自知力、自制力、自勉力、感受力、協調力。情緒管理是情商培養最關鍵的核心內容,作者提出四句話我覺得很有見地:知道別人的情緒,知道自己的情緒,尊重別人的情緒,調控自己的情緒。做到這些,我認爲關鍵是用心,用心觀察,用心體味,換位思考,寬容別人的失誤,承認和尊重別人的感受。

第三是培養自信和信任。如果情商是處理和別人關係的能力的話,自信如何和情商發生的關係呢?其實並不複雜,自信是一個人個人魅力的體現,自信會給他人帶來信心,獲得的信任。人生的各種考驗,考驗的首先是信心,其次纔是能力。

另外,自信與激情是互生的。激情能帶來對別人的感染,帶來他人的信任,進而提高自信,而自信又會帶來進一步的激情。如何培養自信?關鍵是客觀地分析自己和他人。其實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每個人的價值都是不可替代的。每個人的身上都蘊藏着巨大的能量,不管你相信不相信,在某些時刻它會被激發出來,有的人一輩子都沒有等到這樣的時刻,只是因爲要麼不相信這一點,要麼他們一直在等待。

另外一些人卻通過積極的、堅持不懈的努力找到了自己身上的寶藏。能夠專注地做一件事,本身就是能力的體現。那些着名的藝術家之所以“功成名就”,可能是靠了某些機緣,但是如果沒有他們的自信,他們對所從事的工作的熱愛,他們的堅持,恐怕機緣也就不成其爲機緣了。

第四,就是所謂操之在我。我的理解,操之在我指的是保持冷靜的頭腦,不要被別人的情緒左右和利用。前面說的管理情緒,重在不要被自己的情緒左右,此處重在外來的情緒。別人表現出來的情緒有時是本能的,有時是刻意爲之,不管如何,都不能影響我們對事物本身的理性分析和判斷。讓事情的發展始終在理性的軌道上就不會發生危機和劇烈衝突,而如果矛盾的發展被感性所控制,就勢必會逐步升級,最終演變得不可收拾。

總之,《情商與影響力》這本書圍繞着情商的作用和培養這個話題給了我們一些有益的啓示。想完善自身,提高自身修養,獲得更美好的人生體驗的人不妨讀一讀。不過我並不推薦大家把它看作一部生存技能類參考讀物來看,試圖從中學到什麼具體的有助於提高自身職場競爭力的技能。本書封面上的一句話是我所欣賞的:使人生愉快和完美的學問。

另外,這類書籍經常因其中敘述到的某些人生問題和感悟系人所共有的通症而暢銷,但對於具體的個體來講,要令自己的人生真正有所改變,還更在於實踐,在於自身的願望和堅持,在於持續不斷的思考和感悟,而不是隻記下幾句格言警句和幾則寓言故事

期待有人能獲得和我類似的讀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