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復活有感4篇

讀復活有感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3W 次

  篇一:復活讀後感

讀復活有感4篇

那天,我在書店看到了一本書,書名叫《復活》。於是我感到很好奇,就迫不及待地買回家看。

我很喜歡看書,有時候我還懷疑自己是不是有戀書症。因爲我每次去到書店就會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恨不得把全部書都買回家--一閱而盡。上次,我在書店買《復活》的時候,我又看到了一本我感興趣的書,書名叫《飄》。我立誓;下次去書店誓一定要買回來,因爲我真的很想看。

雖然,我沒買《飄》這本書,但我買了《復活》。這也是挺值得我高興的,因爲《復活》這本書真的很好看,從故事的開頭就一直吸引我到結尾。因爲這本書的作者是俄國偉大的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代表作之一,是文學的經典,難怪會那麼好看。這本書的主人翁是瑪絲洛娃和聶赫留朵夫,聶赫留朵夫是一個貴族、欺壓無知少女的一個人,而瑪絲洛娃是被聶赫留朵夫欺壓過的受害者之一。由於聶赫留朵夫是一個貴族人,很有財富。他怕瑪絲洛娃對他前途有影響,於是就把瑪絲洛娃關進了牢房。但瑪絲洛娃上法庭時,聶赫留朵夫突然良心發現,決心要帶瑪絲洛娃遠走高飛,在救助瑪絲洛娃的同時聶赫留朵認清了社會,認清了自己。他心靈從死寂中開始復活。《復活》一書主要描述了當時社會的不公平,採用了對比X法來敘述無辜的人受苦受難,而有罪的人卻逍遙法外、淫逸生活,加強了作品的批判力量。使讀者看到都會感到心酸、難過。

讀了這本書之後,我真是獲益匪淺,原來以前的社會是那麼惡劣,人是那麼兇殘。我想世界就是這樣的不公平,社會總是那麼殘忍。需要的是我們要積極向上,不要讓有害之物留於社會之中。

  篇二:復活讀後感

所謂聞名不如見面,前不久,我就讀了這本好書。

關於革命一類的書籍 看得不是很多,但也涉獵過一些,但是這本書對我影響是最大的。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個名叫“保爾 柯察金”的'青年 。在他十二,三歲時,母親 把他送進了學堂。保爾的家庭很貧困 ,母親在給別人做傭人,哥哥是一個電工,而父親 很早就死了。所以,進學堂對於保爾的家庭來說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但是,因爲保爾對於教書先生的不公平,對於教書先生對他的百般刁難感到十分憤恨,因而做出一系列的報復行爲。很快,他被學堂開除了。由於生活 的無奈,母親把他送到一個飯館做夥計。在那裏,他工作 了一年多,也是在那裏,他看到了這個社會 的黑暗,這個社會的最低層。那兒簡直就是人間的地獄。然後,在哥哥的幫助 下,他被調到了發電廠做了一個電工。在那兒,他認識 了一個名叫朱赫來的水 兵。

在他那兒,保爾接觸到了一連串的新鮮事物,關於團組織,黨組織以及革命。一些日子 以後,保爾偶然得到了一把X-槍,也因爲殺了一個敵人,爲了逃難離開了母親哥哥以及生長的家鄉 。那個時候開始,他就參加了革命。以後的八年,他都熱衷於革命事業。雖然只是八年,對於生命 來說,太微不足道了。但是,與某些人的生命比起來,這八年比別人活了三輩子還要珍貴。一次又一次的病魔纏繞着他,他也一次又一次的克服着。後來,由於神經遭受破害,導致自己下肢癱瘓,雙目失明。但他還是用他僅有的一點點兒生命寫成了一部中篇小說《暴風雨 所誕生的》。對於保爾來說,能寫成這本書簡直就是一個奇蹟。因爲他只讀過三年書。以前寫文章 ,總有幾十處修辭有問題,但經過幾年的大量閱讀書 籍,完成了一個對於他來說的奇蹟。當這一本書發表以後,他的生命又重新燃燒起來了。

當然,這本書對於我們現在很多人來說,是有點兒看不懂的,這並不難明白。因爲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但是,這樣的精神 還是可以延續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呢?就像保爾一樣,爲了革命的事業堅持 到底,無論多大的困難,多大的挫折 都不屈服。這就是所謂的百折不撓。當然,現在我們這兒沒有戰爭 ,但是生活中一樣的會出現很多的困難,雖然不大,但我們仍舊需要用我們的精神去克服他們,我很喜歡書中的一段話: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於每個人 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 往事時,他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爲碌碌無爲而感到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爲人類的解放而鬥爭。’人應當趕緊地,充分地生活,因爲意外的疾病或悲慘的事故隨時都可以突然結束他的生命。”

不要懼怕生活。它就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

  篇三:復活讀後感

週六,我信X翻開《復活》一書,很快就被小說裏熟悉的章節和人物所吸引,一口氣讀了大半。撫卷沉思,不由得浮想聯翩。

小說名曰《復活》,它隱喻一個人泯滅的良知在某種精神力量的感化下可以獲得重生。男女主人公通過各自的懺悔和寬恕,雙雙走向精神和道德的“復活”,使其人性得以復歸,這一切帶有濃厚的“不以暴力抗惡”和“道德的自我完善”的托爾斯泰的味道。他藉此從社會和個人的道德角度對政府、法庭、監獄、教會、土地私有制和資本主義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也讓每一個讀者思考個人道德和社會道德之間的關係,思索怎樣來進行個人道德的自我完善。

我們知道,由於種種原因,現在的社會道德和個人道德已經到了一種瀕臨危機的狀態:自私自利,物慾膨脹,XX受X,腐化墮落……幾百人圍觀落水者卻無人前去相救,肇事司機將傷者在送醫院的途中將其扔下任其死亡自己卻逃之夭夭……我想這些人連十八世紀托爾斯泰筆下的涅郝柳多夫都不如。爲什麼現在很多人感嘆好人難做?難做好人?就因爲有人做了好事沒有被肯定相反被誤解。“槍打出頭鳥”,久而久之就讓人們達成了一個共識:你不去做好事你會沒事,你做了好事搞不好你就有事。這樣的共識不能不說是我們道德水準的一個悲哀。相反,如果我們能夠讓好人不再吃虧或被誤解,讓更多的人都能夠見義勇爲或者多做好事,這就要求我們的政府和媒體及社會的方方面面都來維護道德的規範,如此才能讓我們的社會風氣有所好轉,讓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生活的溫馨無比。

《復活》之所以能夠感動人,這是因爲它揭示了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做人良心的問題,誠如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言,《復活》較之其它作品,更能讓人清楚地看到托爾斯泰那雙直達心靈的眼睛。

  篇四:復活讀後感

小說中的主人翁卡秋莎·馬斯洛娃原本是一個貴族地主的養女,貴族地主的侄子是一個大學生和家財豪富的公爵,這個侄子在奔波戰場的旅途中順便到他姑姑們家住了四天,他在臨行前夜XX了卡秋莎,第二天給她一百盧布的鈔票就走了。

在過不就他發現自己懷上了地主的侄子的孩子後,不久她就被趕走,四處漂泊,後來她搬到鄉下一個寡婦家裏住,在過不就他就要分娩了,剛好那個寡婦是接生婆,兼做酒生意,她分娩順利了。可是很不幸的是那個接生婆給村裏有病的女人接生,把產褥熱病傳給卡秋莎,卡秋莎生的是小男孩可是他感染了產褥熱必須把孩子送到育堂,在送到育堂時小男孩就死了。

後來卡秋莎恢復健康後身邊已經沒有錢了,非找工作不可了,她找了幾份工作都做幾天就走了,是因爲那幾份工作的男主人調戲她,結果就辭職了。直到她被姨母設寡款,灌醉約她到本城一家最好的妓院做XX。馬斯洛娃照這樣生活了七年,這期間她換了兩家妓院,進過一次醫院,在她失身以後的第八年,她二十六歲那年,她出事,爲此下了監獄,如今已被關押六個月了,也在法院受審。

在法院她遇到當初XX她的偌維奇。涅赫柳多夫公爵出現在法庭,十年後他以陪審員身份出現在法庭審理馬斯洛娃的案件。涅赫柳多夫後來認出被告就是他十年前XX的後拋棄的馬斯洛娃,他受到良心的自責。爲了給他的靈魂贖罪,他四處奔波爲她減刑,當所有的付出都無效時馬斯洛娃已經被押送到西伯利亞,這時涅赫柳多夫也與她同行,在途中收到減刑通知,苦設改爲流放,這時馬斯洛娃還有點愛他,但爲了他的前途他拒絕了他的求婚。

這兩個主人翁的經歷可以表現出他們在道德精神上的復活,小說揭露了那些貪色貪樁法官,觸及了舊法律的本質。和貴族中的貪色無責的行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