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復活》有感800字大綱

讀《復活》有感800字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7W 次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復活》有感8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復活》有感800字

  讀《復活》有感1

《復活》是2005年的時候打算看的書,那個時候還在上初中,當時看了幾頁之後就沒有在看了。那個時候完全沒有看書的心思。連學校的課本都學不好,就更不用說去看小說了。當然現在的我相信當時我是看不懂這本書的。

2018年的9月份,差不多過了13年的光景。這一年我看了不少書,從《番茄工作法》開始之後吧,很感謝這本書,我現在也找到其中的各種訣竅了。其實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了,很多事情我們都不可能一觸而就,所以把中心放在過程上,時間加上不斷疊加的微小變化,最終鑄就了一個個看似了不起的成果。至少在我現在看來,今年的我是做了一些很了不起的事情的。我也因此而產生了有意思的變化。我喜歡這種感覺。

與其說我是在寫讀後感,倒不如說,我是在寫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的心裏變化。我發現生活在現在的這個社會之中,很多事情不是因爲我們單純或是善良,而是周圍的一些人太過複雜或者太不懷好意了。這樣的人要遠離。扯遠了

回到書中來,《復活》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據說是作家最具代表的作品。我看的中文譯本是力剛翻譯的,483頁,感覺是我目前閱讀的最長的一篇故事了。讀完的時候還是覺得很多事情沒有交代清楚。不知道故事的主人公列赫留朵夫最後是否成爲了革命者,還是說變成了另外的人呢。不知道女主馬絲洛娃是否真的和西蒙鬆結婚了。

關於故事的更好的間接和書評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豆瓣”看一下。其實書的前言部分就描述了本書的大意,也講述了《復活》一書的創作過程。

我覺得像男主這樣的人應該很少吧,不過懷有善意的人肯定很多。

今天剛剛把這本書看完,感覺還有點累。只此做一個記錄。

難得的好書。書中對人物的心思描寫十分細膩。

復活一詞,是列赫牛朵夫人性的復活,也是馬絲洛娃人性的復活。

  讀《復活》有感2

《復活》是托爾斯泰三大代表作中最晚的一部,被認爲是其創作的“最高的一峯”。它沒有《戰爭與和平》史詩般的恢宏氣魄和明亮的詩意,沒有《安娜卡列尼娜》的波瀾與不安的騷動。它,完全是體現了一位偉人的暮年心靈的穩健和悲天憫人的大氣!

小說主人公卡秋莎·瑪絲洛娃本是一個貴族地主家的養女,她被主人的侄子、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公爵奸後遭到遺棄。由此她陷入了苦難的生活,她懷着身孕被主人趕走,四處漂泊,淪爲妓長達八年之久。後來她被人誣陷謀財害命而被捕入獄。此時,聶赫留朵夫以陪審員的身份出庭審理瑪絲洛娃的案件。他認出了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遺棄的瑪絲洛娃,他受到了良心的譴責。爲了給自己的靈魂贖罪,他四處奔走爲她減刑。+當所有的努力都無效時,瑪絲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亞,聶赫留朵夫與她同行……

的確,書中的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在大學時期是一個善良,充滿活力,有着崇高志願的青年。但當他擔任上官職後卻完全改變了,整日沉寂在享樂之中,早已忘記自己的狂熱理想,變得腐朽,落魄,成爲了一個真正的花花公子。直到在法庭上見到瑪絲洛娃,他回想起許多往事,從而使他覺得自己是那麼的可惡,便對於自己以前過的生活產生怨恨。爲了贖罪,他給一些無辜的犯人起訴伸冤,將自己名下的一部分土地分給了農民,他徹底的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將自己從以前的腐朽中拯救了出來。這本書名叫《復活》,我想“復活”的首先是聶赫留朵夫,是他自我精神的復活。而我從他的身上學到的最珍貴的一點就是他的自我改變,雖然他曾經也墮落過,但當他良心發現後,做了許多好事來彌補過錯,這是任何人都值得擁有的。犯錯誤不要緊,不論這個錯誤是大是小,最好的辦法就是深刻的檢討自己,承擔自己所犯的過錯。其次我想瑪絲洛娃從妓*又重新轉變成以前善良樸實的姑娘也是一種復活吧。

當我打開這本書,我不禁感受到有一種心靈的復活,人類最美好的感情的復活!即使是當代,許多人也許正在悄然地埋葬自己的這些美好的感情卻毫無所知。在這種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正是《復活》這樣的作品來喚醒我們沉睡的心靈嗎?

  讀《復活》有感3

聶赫留朵夫凝視着那盞油燈的火光,想得出神。他想到生活裏的種種醜惡現象,又設想是人們能接受這些箴言,我們的生活將會變得怎樣。於是他的心充滿了一種好久沒有感受到的喜悅。

替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寫出這話,我也是思緒了很長時間的。這本書描寫了男女主人公的精神復活,尤其是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的精神復活。他大學期間是一個純潔、熱誠、朝氣勃勃、有美好追求的青年,在姑母家度假時,於美麗純潔的少女卡秋莎戀愛。等他進入軍隊和上流社會以後,過起了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的生活,並奸了卡秋莎。這也是卡秋莎後來墮落,成爲妓的主要原因。直到在法庭上相遇,聶赫留朵夫良心發現,在爲瑪絲洛娃(卡秋莎)奔走申冤,上訴失敗後就陪她去西伯利亞流放。聶赫留朵夫的行爲感動了瑪絲洛娃,她重新愛上了他。但爲了不損害他的名譽地位,瑪絲洛娃拒絕和他結婚而同一個“革命者”結合。兩個主人公都達到了精神和道德上的“復活”。

在我讀這本書時,一位律師的話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看見他們不能不感激涕零,因爲我沒有坐牢,您也沒有坐牢,我們大家都沒有坐牢,那就的感謝他們的恩德。至於要唬奪我們每人的特權,流放到不很遠的地方,那是在容易不過的事了。”其中的“他們”就是檢查官和有權引用或不引用法律的人。這話真是讓我深思,如果“他們”可以爲所欲爲,那還要法院幹什麼呢?同時,聶赫留朵夫與卡秋莎的愛也讓我感動。她愛他,認爲自己同他結合,就會毀掉他的一生,而她和西蒙一起走開,就可以使他恢復自由。她由於實現了自己的願望而感到高興。這部作品具有高超的藝術性,高度的真實性,深厚的人性。反映了沙皇俄國社會的方方面面,刻畫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要克服使人們飽受的駭人聽聞的罪惡,唯一可靠的方法,就是在上帝面前承認自己總是有罪的,因此既不該懲罰別人,也無法糾正別人。當我遇到了一切追求精神生活的人常常遇到的情況。那就是我起初覺得古怪、荒誕甚至可笑的思想,卻不斷被生活所證實,有朝一日我會忽然發覺這原是及其平凡的無可懷疑的真理。

  讀《復活》有感4

《復活》是托爾斯泰的世界觀轉變以後的一部長篇小說,是他思想、倫理和美學探索的總結性作品。它是以一個真實的案件爲基礎構思而成的小說,表現了主人公的"心靈淨化"過程,同時揭露了沙皇專制官僚制度的反人民的本質以及教會的醜惡罪行,是最全面、最充分反映托爾斯泰世界觀的終結作品。這部史詩般的經典著作,被譽爲"19世紀俄國生活的百科全書"。

聶赫留道夫爲什麼會從一個積極向上的青年成爲以後不思進取的人,其中也有他的姐姐和他在大學時最好的'朋友—曾經善良、講義氣的謝列寧最後都變成了惟利是圖的、庸俗的、不思進取的人。這不能不承認他們所處的環境對他們真的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們處在一個黑暗,麻木不仁的上層社會,在其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漸漸的原來在他門身上的美好品質就退化了,消失了,而他們自己卻全然不知!

有句話說:環境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其實我並不認爲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決定性的。因爲人是主觀的,有自己的思想和認識,雖然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也有"出淤泥而不染"。我覺得一個人的自制力也是很重要的。但我們不得不重視環境在一個人的成長乃至成材中起的重要的作用。比如說在幼兒成長階段,環境的影響十分明顯:一個人的性格表現受家庭環境的影響而千差萬別。假如一個孩子所處家庭環境,父母經常發生爭吵,常常充斥着緊張與對抗,這樣他往往會不自覺地把自己封鎖起來,慢慢變得不愛與人交流,對任何人都缺乏足夠的信任,甚至孤立使他在個別時候遇到某些敏感問題時會採取對抗的心理,情感變化無常,不能自己,甚至有攻擊傾向,這是幼時情感受到壓抑的結果。聽起來好像有點可怕,但這裏我沒有一點誇大其詞的說法。這是有關專家研究的結果。

由此看來,一個良好的環境對自己的成長非常重要。舉個簡單的例子,你處於一個和諧溫暖的家庭中,大家之間互相關心,平等相待。這種待人處事的態度會很自然的影響到你在學校與同學的交往中,將來走向社會對待他人的態度中,這樣的人更容易與周圍的人產生良好的關係,有一個融洽的人際關係。久而久之會養成好的性格。

  讀《復活》有感5

幾乎是一氣呵成看過了這一部鉅著,似乎很深奧。又卻讀懂了什麼。精神的復活,似乎比失去了的一切更感到有意義。

一個純真美好,曾經對生活和生命充滿了美好期盼的青年人。在混混沌沌的上流社會中墮落於花天酒地。一個美麗純潔的姑娘,在長達八年的生活中墮落。他們似乎是可以就這樣生活下去的,他們也許可以滿足生活中自己那種種簡單的快樂。但當兩人在審判瑪斯洛娃的法庭上相遇時,涅赫留朵夫再也不能夠心安理得地面對他曾經傷害過的瑪斯洛娃直視他的眼神。似乎是靈魂的反省,兩個人在重逢時,眼神中充滿了疑惑。那個少年,成爲了一個漂浮在上流社會中的“老爺”,那個姑娘,成了一個出處賣弄風情的“窯兒姐”。涅赫留朵夫此時感受到了他曾經給予她多麼大的傷害,他的靈魂揹負了沉重的罪惡感。在一次次探訪監獄的過程中,他見證了太多的不公平。當他把自己的土地廉價分給了農民的時候,他收穫的是農民懷疑的眼神,貴族們疑惑的言語;當他決定與瑪斯洛娃結婚以洗清自己罪惡的時候,他的得到的是親友們鄙夷的眼神,衆人以爲不可理喻的迴應。他面對這一切困惑了,所有他的精神世界裏認爲正確的事務無一例外的遭到了鄙薄。然而貴族社會所推崇的卻只是花天酒地與吃喝嫖賭。一百多個年輕力壯的青年人只因爲把身份證弄錯了就被關押到臭蟲漫天,疾病四溢的牢房中。

但涅赫留朵夫在茫然中也看到了希望,瑪斯洛娃的改變。讓他足以拋棄官場的地位與金錢的誘惑,他的精神復活了。瑪斯洛娃也改變了,她爲了不連累涅赫留朵夫,接受了政治犯西蒙林的求愛。

愛過,懊悔過,反思過,最終,他決定,他幼兒園工作總結復活,他重生,他在紛雜的社會中找到了他道德的衡量準則。也許涅赫留朵夫追求的不僅僅是瑪斯洛娃,在這條尋求重生,精神復活的道路上,他見到了,他做了,他去積極的改變了。那夜,涅赫留朵夫花了一整夜讀福音書,那曾經是他看不懂的教訓。經歷了這一切,他這次突然看懂了聖經的教訓,並且發現在其中有他必須的、重要的、且是喜悅的東西。

去追尋,也許受用的不知是追尋最終得到的。還有這一路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