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小學朝花夕拾讀後感作文

小學朝花夕拾讀後感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6W 次

導語:《朝花夕拾》是一本家喻戶曉的散文集,是一本必讀的文集。以下是本站網小編爲大家蒐集的《朝花夕拾》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借鑑。

小學朝花夕拾讀後感作文

  朝花夕拾讀後感400字

《朝花夕拾》是魯迅的一部代表作品。我在最近裏讀了這本書,他給我的感觸很深。

魯迅的作品可以說是獨特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滿是好詞好句的堆砌。卻更能吸引讀者,彷彿在給你講故事一樣。

比如範愛農的眼球白多黑少,看人總像在渺視。有比如“卻仍然看見滿牀擺着一個“大”字”。這就是魯迅在描寫人外貌特徵和習性時的特別手法。他可以生動地表現出一個人的特點,又增加了幽默感。

魯迅不管是對他人的讚揚或批評以及對那人的各種看法,都豪不掩飾地寫出來。因此,我比較喜歡他的文章。例如《阿長與山海經》。內容大概是這樣的:長媽媽是我的保姆,起先,我很討厭她,特別是她的切切察察,而且她睡相極不好,但她也懂得許多有趣的禮節,是我不耐煩的。之後,她給我講“長毛”欺壓百姓的殘忍故事,他偉大的神力讓我敬佩。然後,在我極度渴望者《山海經》時,阿長爲我買來了。我又一次對她敬佩。最後,她辭了人世,我默默爲她祈禱。本文由我一次一次對她態度的轉變,突出了阿長的樸實。

  朝花夕拾讀後感500字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對早年生活的一種追憶,裏面有他對童年生活的回憶,也有他對老師和朋友的記憶。很早以前我就讀過裏面的《藤野先生》一文,對他描寫的那個又黑又瘦,教學嚴謹的老師印象深刻。

讀書的時候就學過魯訊先生的文章,這篇文章裏“大概是物以稀爲貴罷。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便用紅頭繩繫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頭,尊爲“膠菜”;福建野生着的蘆薈,一到北京就請進溫室,且美其名曰“龍舌蘭”。我到仙台也頗受了這樣的優待,不但不收學費,幾個職員還爲我的食宿操心”,對這一段我印象深刻,當時語文老師是要求我們背誦,到現在還能背出來,當時學這篇文章的時候應該是節選的。

從這篇文章裏學習魯訊先生的寫作方法,他先以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尊爲“膠菜”;福建的野生蘆薈運往北京,美其名曰爲“龍舌蘭”作鋪墊,再寫他在仙台所受到的優待,就水到渠成,從中也可以看出魯訊先生的謙遜情懷。

這一篇是敘事散文,從文中充分表現出魯訊先生的愛國精神,因爲無法苟同於當時中國人的態度,爲了喚醒、拯救當時已經麻木的中國人,他也在此時改變了學醫救國的初衷,雖然從此與藤野先生分別,但藤野先生嚴肅認真的教學態度和真摯無私的愛給了魯訊先生極大的鼓舞。“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了勇氣,於是點上一支菸,又繼續寫此爲“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魯訊先生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的奠基人。從他的文章中不但可以學到高超的文學寫作技巧,還可以從中學習,他的高風亮節情操和那無畏的革命精神。

  朝花夕拾讀後感600字

初讀這本書,講實話,我也不是很讀得懂。就連那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也是學得似懂非懂的。我甚至覺得:魯迅的這些文章,看起來簡直就是象在跟你聊天似的,哪算得上什麼名着?

後來多讀了幾遍,我懂得了,不要把這樣的名着當作美文,其實,這本書的文章看似“聊天”也正是魯迅的文字魅力所在。它看上去很樸實,甚至比較口語化,但爲什麼卻能夠深深地吸引人呢?就是因爲這樣的樸實,讓人感覺很親切,就象他站在你面前跟你訴說着什麼似的,“說”到興奮處,文字又會變得非常熱烈,這就讓人能夠從中品味和感受魯迅的點點滴滴。

郁達夫是這樣形容魯迅的文字的:“魯迅的文體簡練得像一把匕首,能以寸鐵殺人,一刀見血,重要之點,抓住之後,只消三言兩語就可以把主題道破。”是的,這個特點在《二十四孝圖》這篇文章中表現得一覽無遺。一開頭,便以“尋咒”從側面點出中心,接下來便訴說了一段他童年的一段故事。其實,魯迅先生是話中有話啊,他藉着說童年看《二十四孝圖》的事情,其實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即對兒童的不重視。兒童都讀不到他們應該讀的書,而人們卻熟視無睹,這難道不該引起我們的'反思嗎?然而我又想到了現在,現在的孩子們別說愛讀書,他們連根本不想讀書,不思學習。再看看那時侯的孩子們,他們渴望讀書卻沒有書讀,而現在我們有書讀卻不願讀,這難道不是一個令人悲哀的現象嗎?

《朝花夕拾》中那幾篇描寫人的文章,我是比較喜歡的。首先,這些文章的內容比較吸引我——因爲我喜歡看到各色各樣的人,再加上魯迅那種輕鬆而生動的語言,讀着讀着,你彷彿就可以看到那個人似乎站在你面前一樣。比如《阿長與山海經》,描寫的是魯迅家的保姆阿長。文章生動地塑造了一個非常典型的舊時中國農村勞動婦女的形象。有人比喻這篇文章是魯迅從記憶土壤中培育出的一朵異常鮮美的“朝花”。的確,對於這個婦女,魯迅不但沒有避諱寫出她的美與醜,反而是懷着真摯的感情懷念她的一切。不論魯迅對她是佩服、厭煩、喜歡或是討厭,字裏行間都流露出他的感情。而且我還發現,這個“長媽媽”跟我們學過的課文中的“孔已己”很相似,同是舊中國的人民,遭遇也差不多,比如他們的名字,都是已經被人遺忘了的,而外號也是隨便起的。可悲的人啊!

直到寫完了這篇朝花夕拾讀後感,“感”到了這麼多,我覺得我纔算是真正地讀懂了《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