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朝花夕拾》中學生讀後感

《朝花夕拾》中學生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5W 次

朝花夕拾》中學生讀後感

《朝花夕拾》中學生讀後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朝花夕拾》中學生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朝花夕拾》中學生讀後感1

暑期在知了的歌聲中顯得格外漫長,烈火般的驕陽烘烤着大地,令我幾日以來足不出戶,越發敬畏那蒸騰着的大千世界。在這自由的假日裏,卻讓無聊走進了我的生活,沮喪之時,突然記起“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這句話。呵!我的眼前一亮:也許就是它了!曾經囫圇吞棗的讀過一遍,自從學習了中國近代史,興趣隨之而來,我就決定再瞭解一下魯迅,瞭解一下《朝花夕拾》。

讀同一本書,年齡不同,悟出的道理也有所差異。過去只知道這是一篇篇小故事,而現在看來可沒那麼簡單,靜靜的,魯迅在向大家訴說着什麼。

想起童年的魯迅,印象最深的就屬《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了。還記得有着“美女蛇”傳說的百草園嗎?“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百草園的每個角落,每個季節,兒時的影子總是揮之不去,啊,這個有着童年的幸福標本,如今已被魯迅記錄在了這本書中,可見的它在作者的心中有何等地位,同時,那段自由時光也深深烙在了讀者的心中。到了三味書屋,老先生引人入勝的讀書聲在魯迅的腦海裏種下了小小的種子,儘管他會偷偷描繡像,儘管他會遲到,但一個舉動——刻上一個“早”字——那顆勵志而又堅定的心使他擁有後來的成就。

魯迅的恩師,那位友好的藤野先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淳淳教誨感染着我,他絲毫沒有對舊中國的歧視,相反他還處處激勵、幫助魯迅。魯迅最終棄醫從文,因爲他發現單純的醫治中國人的軀體已毫無意義,那逐日惡化的心靈更需要去拯救。儘管他放棄了醫學,藤野先生依舊是最令他感激的人,他的熱情,爲醫術,爲中國。

篇篇故事,讓人們看透了當時怎樣的社會:批判封建孝道的虛僞和殘酷的,《二十四孝圖》;揭露庸醫誤人的'《父親的病》;那潦倒生活的同鄉好友《範愛農》……

魯迅的筆風獨特,周密流暢,動人心絃又引人入勝,他在敘述故事,慢慢體會,不知不覺,道理盡在其中,應許這就是魅力所在吧!

《朝花夕拾》中學生讀後感2

清晨的鮮花在陽光的點綴下悄然聲息地綻放着它絢麗無比的美,待到夕陽時分去摘取,花亦那花,但卻失去晨時的豔麗與芬芳。夕陽便賦予它一種令人浮想聯翩、回味無窮的力量。這說的不正是魯迅先生的著作《朝花夕拾》嗎?魯迅先生在晚年的回憶起童年的點點滴滴時,想必也是別有一番風味。

他的童年並沒有那麼的絢麗,同時也沒有那麼乏味。

“偉大神力”的長媽媽,充滿奇思妙想的繪圖的書,活潑而詼諧的無常,無窮趣味的百草園以及“一副媚態”的貓……處處都體現出魯迅先生以兒童天真的眼光把這一切描繪得趣味盎然,生動活潑。這也是爲什麼我至今還是這麼喜歡魯迅先生的這本書的原因。

初讀《朝花夕拾》時,你不覺得它像一本名著一樣深奧莫測,反而覺得像是一個朋友與你閒聊家常,這就是這本書的獨特之處。雖然沒有特別優美的詩句,但卻直擊了我的心靈。用通俗易懂的話語,來表達自己對童年的理解。就好像魯迅就坐在我旁邊,向我訴說他的童年。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因爲我羨慕在百草園中的無憂無慮的兒時生活,在三味書屋中私塾先生的嚴厲讓我突然回到了在小學的時光。我的老師也和私塾先生一般嚴厲,每當讀到這我就不禁打了個寒顫,但同時我也知道老師是爲我好,私塾先生是爲了魯迅先生好。但在書中我能感受到魯迅先生對舊社會私塾教育給予極其不滿的態度。“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可是,真的有用嗎?

隨着時間的推移,童年也漸漸遠去,只留下了朦朧的記憶。可能我到了魯迅先生寫下這部散文集的年紀,已經忘了童年了吧。

《朝花夕拾》中學生讀後感3

在來去如飛的世界裏,在流雲中,可曾有過這麼四個字——“朝花夕拾”,在過去的時間裏,踏着記憶的風塵,日暮中,拾着一枚枚閃爍的光芒,但在魯迅眼中,那光芒總是在嘆息中閃過。

魯迅在散文集《瑣記》中寫到了衍太太,大家一定也有聽過這名字,就以衍太太爲例子,她是庇護魯迅的,對小孩是溫和的,但是,衍太太也是不關心小孩的,正因爲這樣,她才隨意對待小魯迅,看到魯迅和其它小夥伴在一起吃冰時,她從未關心關照過他們,還對魯迅說:“我記着,看誰吃的多。”衍太太說話也是有技巧的,從這麼小小的三個字——“我記着”,就可以將自己整個好人的形象展現在我們面前,襯托出衍太太的溫柔以及對小孩子的態度。還有一次魯迅到她家中談需要的錢時,衍太太就演戲說:“母親的錢,你拿來用就是了,還不就是你的麼?”衍太太還講可以到大廚的屋裏,角角落落去尋去,總可以…………打住!總可以尋出珠子是什麼意思?說明了衍太太是個表裏不一的人,當我按衍太太的話去行事後,竟流言出魯迅偷家中之物,衍太太就是一個搬弄是非的人,魯迅罵人還真不帶髒字話!《瑣記》這文中就能明白魯迅的諷刺,這是一個沉重的大石。

拾到的貝殼總是純亮的,魯迅的童年夢幻而又悠長。我小時候也有摘過桑麻,我喂蠶時,總得拿出幾片桑葉的,那時我是開心的,如魯迅一樣,我的童年也是充滿樂趣的,在《從三味書屋到百草園》我總能尋出自己的一些影綽綽的回映。

踩這卵石的路上,雜亂的碎花漫天飛舞,彎下腰,放慢腳步,總能尋到一股香,那便是雜瑣中一點一點的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