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站在世界的兩個邊緣》有感

讀《站在世界的兩個邊緣》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W 次

【篇一:站在世界的兩個邊緣讀後感

讀《站在世界的兩個邊緣》有感

我總是後知後覺,在一本好書被人們熱烈討論和讚頌的時候,我纔開始關注。和絕大多數一樣,在看完《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纔開始去訪問知乎網站,翻閱“伯爵在城堡”生前的痕跡,然後默默悼念、暗自感觸。

我總在想象最簡單的幸福,就是一覺醒來會見到燦爛的陽光,是怎樣的一種期待和感受;我也想過假如還有幾天的生命長度裏,我會怎樣去努力生活,淡然面對死亡的那一刻。然而,一切假設與想象都是虛幻,任憑我多麼努力,設身處地,還是一無所獲。所以我還是那個浮躁庸碌的年輕人:睡前想的是明天能睡個懶覺,嘴裏叨唸的是哪一天才能休假。這便是不同的人對於生命和生活的態度,程浩對於生命的理解遠遠超過大多數人,儘管他的一生只有短暫的20年。

他說自己是美麗世界的孤兒,這個形容,貼切得讓人感到心酸,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他只生活了常人的四分之一個年載,承受的痛苦卻是常人的無數倍。我們總是埋怨世界對他的不公,滿腹心疼。他卻說“命運如此,休論公道”。人們總是用“樂觀”形容他,這些詞的確不能輕率地概括這個曲折多舛的人生,其實未嘗不是人們對這個年輕人發自內心地讚賞和敬意。更是對自己生活的鼓勵。

算了,本想寫着去投稿得,看到別理半天潦草的文字,還是放棄了,就當做自己的讀後感吧,總之一句話,這本書讓我產生很多感慨,沒有共鳴。我會努力珍惜現在每天的生活,在未來的人生綻放光芒,我也會繼續讀書,不是有句話叫“活到老學到老”麼,我會踐行這句箴言,裏面還有句喜歡的話,送給自己,“真正牛逼的人,不是那些可以隨口拿來誇耀的事蹟,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人”。不同的是,我還沒有值得誇耀的事蹟,我想有很多可以驕傲的可以誇耀的事蹟,不好意思,我褻瀆了這句話的涵義,但是我最真實的想法。僅此而已。

【篇二:站在世界的兩個邊緣讀後感】

生前,他曾夢想着有一天能出版自己的作品,現在實現了;生前,他默默無聞,如今,他用生命寫就的句子,給人帶來心靈的衝擊,靈魂的震撼。他就是《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的作者程浩,被醫生斷言活不過五歲的他,卻表現出常人無法想象的堅強毅力,戰勝了肉體疼痛的折磨,走過了二十個春秋。

他的文字並不稚嫩,但是有個性,能感受到他的率性與真誠,不人云亦云,時不時展現智慧的光芒,到處都體現他的悲憫情懷,甚至還有幽默。書本里有很多諸如“生命之殘酷,在於其短暫;生命之可貴,亦在其短暫”。“天堂未必在前方,但地獄一定在身後”這樣格言警句式的語錄。他把讀書當成習慣,他坦言喜歡漂亮的女孩,他標榜特長是吹牛。他不僅自己不計較上帝沒有給他時間完成理想,還常常盡力化解別人的煩惱。“別再把精力放在那些你力所不及的事情上面。把自己當作世界的‘切口’,從下一秒開始,改變自己,改變心態,改變時間,改變生活,改變……”

這本書很好地詮釋了一個意義,即活着的'意義。正如書中所說,命運,休論公道,只此一句,就可擊中上天的天平。幾乎所有的人都曾經抱怨過命運的不公平,抱怨過自己承擔的比他人多,獲得的比他人少。然而面對程浩,我們並沒有資格妄論命運。這是一個勇敢的少年,從他的一字一句間,我可以體會到思考的深度,體會到他的豁達和認真,體會到一個站在兩個世界邊緣的人,內心散發的真摯情感。

看完這本書,第一感覺就是慚愧。沒想到一個93年的孩子對周圍的一切,感悟的那麼深刻。面對病魔的困擾會是那麼釋然。這種樂觀的心態真的值得我們去學習。最重要的是他對時間的珍惜,因爲幸福就是一覺醒來,窗外的陽光依然燦爛。願他在天堂一切安好。

【篇三:站在世界的兩個邊緣讀後感作文】

有這麼一本書,能給人帶去心靈的衝擊,靈魂的震撼,對我來說,這本書就是《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

這本書的作者叫做程浩,被醫生斷言活不過五歲的他,憑着自己頑強的意志,走過二十個春秋。

在讀這本書之前,曾有人這麼問我:“你認爲生命的意義在於長度還是厚度呢?”我不假思索地回答:“當然是長度。”當時的自己無疑還很膚淺,只是單純的認爲:“只有活着纔是最重要的。”只是在讀完《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這本書後,我才明白:生命之可貴,在於其短暫;生命之偉大,卻在於起厚度。生命的長度可以測量,生命的厚度卻需要我們用心靈去感受。就好比作者程浩,他的生命雖然僅有二十年,但他對生命的理解以及他生命的厚度,卻在大多數人之上。

“也許我們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但是我們已經爲夢想流下了太多的淚水。我們能做的,僅僅是在這條路上走的更遠,絕不能回頭。天堂未必在前方,但地獄一定在身後。”這句話道出了許多人的心,是的,我們爲夢想付出了太多太多的血與淚了,我們在這條路上已經走了太久,太遠了,爲了我們心中的那份執著與希望,我們已註定難以回頭,如果一回頭,我們之前的所有努力就會化爲虛無。所以,哪怕這條通往夢想的路永遠沒有盡頭,或是在盡頭等待着我們的並非是成功,我們也必須咬着牙這下去,因爲,地獄一直伴隨在我們的身後。

記得書中有這麼一篇文章,題目是《人終有一死,現在的奔波勞累有什麼意義?》。看到這一標題,我不禁陷入了沉思:縱然是不可一世的帝王,到頭來不過化爲一抔黃土;縱然是風華絕代的佳人,幾十年後也不過是一具白骨。時間總是將一切美好吹散。到底是什麼促使我們在早已註定了結局——死亡的人生道路上不斷向前,不斷奔跑呢?思索了好久,我才恍然大悟,其實這個答案不過顯而易見罷了:若說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人生的起點,離開世界的剎那是人生的結束,那我們不停奔波的時光無疑就是人生的過程了。上天給我們一次寶貴的生命,爲何不好好珍惜,不好好做一些有意義,能令自己快樂的事呢?雖然起點與終點早已註定,但人生的過程卻完全是由自己去譜寫的!

《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不僅僅是一本書,這其中蘊含着的,是作者的生命與靈魂,爲我們演繹了一個可歌可泣的非凡人生。

【篇四:站在世界的兩個邊緣讀後感】

程浩很年輕,他卻走了。但是他卻沒有給自己短暫的人生留下遺憾,他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世界永不孤單,永不害怕。

程浩所言:“縱然你是一代天驕,坐擁天下,到頭來不過化作一抔黃土;縱然你是絕代佳人,豔冠羣芳,到頭來不過是一具白骨。但是,難道因爲死亡是人生的終點,我們就要放棄生命的過程嗎?”當然不能。

“生命之殘酷,在於其短暫;生命之可貴,亦在於其短暫。”生命,只要有思想,認真活過,無論長短。

“不必可憐誰,不必同情誰。所謂生活,不過就是一種‘昂着頭的藝術’,僅此而已。”人活着就要自尊、自強,積極的面對生活。

“幸福就是一覺醒來,窗外的陽光依然燦爛。”生活是美好的,幸福也是很簡單的,正如每天看到明媚的陽光一樣。

“天堂未必在前方,但地獄一定在身後。”如若不珍惜現在擁有的,那麼等待自己的只有殘酷的地獄。

“沒有愛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沒有愛的人生是註定遺憾的。愛,永遠是不能替代的。”愛不但是愛自己,更重要的是還要懂得愛別人,愛給予自己生命的父母,愛陪伴自己的親人朋友們……

“命運嘛,休論公道。”人真的不能以年齡的高低來衡量知識的多寡,更不能用學歷的高低來衡量思想的深淺。程浩讓我們懂得了許多,健康、生命是多麼的重要,好好珍惜擁有的,與生死相比凡事都沒有什麼大不了的,與程浩相比我們生者還有什麼值得抱怨和哀嘆的呢?不論讀者是已有點年紀的中年,亦或剛剛入世的青年,都要通過閱讀與程浩對話,思考自己的人生,對我們的生活充滿希望,讓我們替程浩經歷他未曾經歷的世界。

【篇五:站在世界的兩個邊緣讀後感】

看到這本書我被它素雅清淡的外表所吸引,帶着對書名的疑惑我走進了它,然而之後它帶給我的是深深的震撼和感動。

作者程浩,一個被醫生宣判只能活到五歲的他,憑藉自己頑強的意志,走過二十個春秋,雖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年,但是他對生命的理解確是我們很多平常人做不到的。“命運,休論公道”就此一句,能看到他思考的深度,體會到他一個站在兩個世界邊緣的人的內心真實情感和他的豁達。他不去考慮命運是否公平,而是用心把自己有限的生命儘可能的發揮出光和熱。因爲身體原因沒有上過學,媽媽教他讀書認字,他閱讀了大量的書籍,每天平均閱讀量是十萬字,從各種各樣的書籍裏,使他明白很多道理,以至於可以在網上幫助其他人,以至於他可以寫下這麼多令人感悟的文字留給我們。他不需要別人給他標上身殘志堅的標籤,只需要當一個正常的有思想有夢想的普通人。生命是寶貴的,爲何不好好珍惜,不好好做一些有意義的讓自己快樂的事情呢,生命終究是有終點的,那麼在這個過程中一切的精彩都是要靠自己去譜寫。我們如此的幸運,幸運每天都能看到燦爛的陽光,幸運我們有健康的身體,幸運我們身邊有愛我們的父母,珍惜自己身邊的一切吧。

不管命運給了我們什麼,我們終究都要去承受。只有奮力向前,衝破層層關口,纔會離你的夢想越來越近。程浩有句話“正真牛逼的,不是那些可以拿來隨口炫耀的事,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保持微笑的凡人。”我們一路順暢的走來,可能還沒有經歷什麼困境,在我看來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比不上程浩所經歷的千分之一或是萬分之一,而他卻能這麼坦然、積極的面對生活,難道不是我們所要學習的?我想要告訴我的孩子,不管遇到什麼挫折,只要微笑面對,生命一樣精彩!

【篇六:站在世界的兩個邊緣讀後感】

《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和《生命的單行道》,兩本書的名字都那麼有詩意,也同時有一種悲壯和凜然。作者坦言:“上帝給了我太多理想,卻忘了給我完成理想的時間。”

他已經不在這個世界。

程浩,網名伯爵在城堡。知乎著名ID。2013年8月21日中午,走完了他短暫的20歲的一生。1993年出生後便沒有下地走過路,醫生曾斷定他活不過五歲。二十年間,不知道收到過多少張醫生下給病危通知單。病魔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什麼心臟衰竭、腎結石、腎積水、膽囊炎、肺炎、支氣管炎、肺部感染等等。”他寫道:“我想說,真正牛逼的,不是那些可以隨口拿來誇耀的事蹟,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

我沒有登錄過知乎,所以此前從來沒聽說過這個“牛逼”的人。生前他已經擁有了一批粉絲。這兩本書,在他去世後的三個月,2013年11月出版,我今年4月從噹噹網買來,這幾天一直在讀。

由於身體原因,程浩沒有上學,從很小起,媽媽就教他讀書認字,10歲起,他閱讀了第一部長篇小說,自此開始了他如飢似渴的閱讀生涯。他每天的平均閱讀量是10萬字,閱讀了大量的中外作品。17歲左右,他開始寫作。兩三年間,他用變形的身體,寫下了44萬字的作品。

這44萬字絕對不是因爲他的逝去而顯得很有價值,是他寫的文字本身具有很大的價值。雖然被疾病折磨的狼狽不堪,幾無體面,但是我看不到他任何的怨憤或憂傷,他自稱“職業病人”卻從不訴苦,他覺得自己牛逼的地方是“出生後便沒有下地走過路,醫生曾斷定我活不過五歲。然而就在幾分鐘前,我還在用淘寶給自己挑選二十歲的生日禮物”。這是他2013年的文字。其實,他並不喜歡“身殘志堅”,他坦白曾經迷惘,沉迷遊戲。而後來讀書寫作,也只不過“做了自己該做的、能做的”。

他的文字並不稚嫩,但是有個性,能感受到他的率性與真誠,不人云亦云,時不時展現智慧的光芒,到處都體現他的悲憫情懷,甚至還有幽默。書本里有很多諸如“生命之殘酷,在於其短暫;生命之可貴,亦在其短暫”這樣格言警句式的程氏語錄。他把讀書當成習慣,他坦言喜歡漂亮的女孩,他標榜特長是吹牛。他不僅自己不計較上帝沒有給他時間完成理想,還常常盡力化解別人的煩惱。“別再把精力放在那些你力所不及的事情上面。把自己當作世界的‘切口’,從下一秒開始,改變自己,改變心態,改變時間,改變生活,改變……”

是啊,不要抱怨,可以抗爭;不要迷惘,必須積極。常常說某人身殘志堅,可是健康無疾的大多數,身健志堅了麼?上帝給了我們那麼多時間,是不是都忙得沒有了最初的夢想?一個人是不是享受了生命,有沒有活出自我,跟身體完整與否健康與否沒有必然聯繫。否則,怎麼會有行屍走肉這個詞?不論長短,上帝其實給了每一個人理想與時間,包括程浩,他在這個世界上認認真真地活過。

醒醒,醒醒,我們都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我們都走在生命的單行道上。